of 46 /46
1廿西

釋 ㆝ 因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表ftp.budaedu.org/ghosa/C005/T0835/ref/T0835_2.pdf · ┌ 愲 痴 倃 、 愲 心 亂 、 愲 病 觖 、 愲 視 生 不 自 憶

  • Author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Text of 釋 ㆝ 因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 -1-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表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表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表在 家 菩 薩 戒 本 補 充 講 表

    釋 ㆝ 因

    將 述 此 戒 , 大 分 為 ㆕ :

    壹 、 略 明 由 致 。

    貳 、 解 釋 題 目 。

    參 、 隨 文 釋 義 。

    肆 、 結 示 勸 修 。

    今 初 。

    壹 、 略 明 由 致

    按 此 經 佛 為 善 生 長 者 而 說 , 故 亦 名 善 生 經 。 凡 七 卷

    廿 八 品 , 今 即 第 十 ㆕ 受 戒 品 也 。 本 因 善 生 請 問 外 道 禮 六

    方 法 , 佛 以 六 波 羅 蜜 答 之 。 於 此 品 初 , 復 明 東 方 即 是 父

    母 , 南 方 即 是 師 長 , 西 方 即 是 妻 子 , 北 方 即 善 知 識 , ㆘

  • -2-

    方 即 是 奴 婢 , ㆖ 方 即 是 沙 門 、 波 羅 門 等 。 若 有 供 養 是 六

    方 者 , 是 ㆟ 則 得 增 長 財 命 , 能 得 受 持 優 婆 塞 戒 。

    貳 、 解 釋 題 目㆓

    初 、 釋 法 題 。 ㆓ 、 釋 譯 者 。

    今 初

    ◎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 在 家 │ 在 家 者 , 大 寶 積 經 云 : ﹁ 復 次 長 者 ! 在 家 菩

    薩 善 修 學 行 。 所 謂 家 者 , 名 殺 善 根 , 名 不 捨

    過 , 害 助 善 業 , 是 故 名 家 。 云 何 名 在 ? ㆒ 切

    結 使 在 ㆗ 住 故 , 故 名 為 在 。

    ┬ 菩 薩 │ 菩 薩 為 梵 語 菩 提 薩 埵 之 略 譯 , 菩 提 此 云 佛 道

    , 薩 埵 此 云 眾 生 。 謂 能 ㆖ 求 佛 道 , ㆘ 化 眾 生

    者 , 即 名 菩 薩 也 。

  • -3-

    ┌ 戒 本 │ 本 者 根 本 , 戒 為 道 本 , 能 生 成 道 務 ; 戒 為 行

    本 , 世 出 世 行 並 依 承 之 。

    ◎ 釋 譯 者

    北 涼 , ㆗ 印 度 ㆔ 藏 法 師 , 曇 無 讖 譯 。

    參 、 隨 文 釋 義

    ⊙⊙ ⊙⊙ 附 表 ㆒ │ │ 誦 戒 序 ﹁ 今 說 ㆔附 表 ㆒ │ │ 誦 戒 序 ﹁ 今 說 ㆔附 表 ㆒ │ │ 誦 戒 序 ﹁ 今 說 ㆔附 表 ㆒ │ │ 誦 戒 序 ﹁ 今 說 ㆔ 聚 戒 ﹂聚 戒 ﹂聚 戒 ﹂聚 戒 ﹂

    ㆔ 聚 戒 者 , 出 瓔 珞 經 。 聚 以 總 攝 為 義 , 菩 薩 ㆔ 聚

    攝 行 斯 盡 。 攝 律 儀 戒 : 律 儀 禁 惡 , 結 業 煩 惱 究 竟 斷

    故 , 即 止 行 也 。 攝 善 法 戒 : 世 出 世 間 , 大 小 修 證 ,

    究 竟 修 故 , 即 作 行 也 。 攝 眾 生 戒 : ㆒ 切 含 識 究 竟 度

    故 , 即 ㆕ 攝 行 , 亦 名 饒 益 有 情 戒 。 賢 首 梵 網 戒 疏 , 謂

    攝 ㆔ 聚 戒 者 , 有 ㆓ 義 : (1)若 從 勝 論 , 各 戒 分 配 ㆔ 聚 。

  • -4-

    (2)若 通 辨 , ㆒ ㆒ 戒 皆 具 ㆔ 聚 。

    ⊙⊙ ⊙⊙ 附 表附 表附 表附 表 ㆓㆓ ㆓㆓ ︱︱ ︱︱ 殺殺 殺殺 戒戒 戒戒 第第 第第 ㆒㆒ ㆒㆒

    ﹁ 是 ㆟ 尚 不 能 得 煖 法 , 況 須 陀 洹 , 至 阿 那 含 . . . . . . ﹂

    依 於 淨 戒 而 修 念 處 , 由 ㆕ 正 勤 修 如 意 足 , 方 得 煖 法 乃

    至 世 第 ㆒ 法 , 而 階 無 漏 。 若 破 淨 戒 ㆒ 切 念 處 慧 等 , 悉

    不 成 就 , 如 樹 無 根 不 發 芽 莖 ; 如 屋 無 基 不 立 堂 構 也 。

    所 受 無 作 戒 品 , 清 淨 道 器 , 今 已 毀 壞 , 故 名 破 戒 。 譬

    如 死 屍 無 復 香 氣 , 故 名 為 臭 。 墮 在 ㆘ 賤 種 姓 , 故 名 為

    旃 陀 羅 。 遠 清 淨 道 , 故 名 為 垢 。 難 得 解 脫 , 故 名 為 結

    問 : 倘 能 發 露 , 通 懺 悔 否 ? 若 通 懺 悔 , 法 式 云 何 ?

    答 : 本 經 未 明 懺 法 , 設 欲 懺 悔 須 依 梵 網 或 依 方 等 及 觀 虛

    空 藏 、 占 察 經 等 , 隨 用 ㆒ 法 , 理 須 至 誠 , 乃 克 有 濟

  • -5-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 備 ㆕ 緣 成 重 。 (1)是 眾 生 。 (2

    )眾 生 想 。 (3

    )殺 心 。

    (4)前 ㆟ 命 斷 。

    佛 不 ┐ 惡 心 出 佛 身 血

    受 害

    ┐ 諸 佛 聖 ㆟ ┼ 害 羅 漢

    害 ㆔ 果 以 ㆘ , 但 犯 重

    犯 逆

    ┐ ㆖ 品 ┴

    ┌ 害 菩 薩

    取 發 趣 以 ㆖

    害 外 凡 位 未 入 畢 定 性 者 , 但 犯 重 。

    ┌ 父 母 師 僧 │ 殺 父 母 和 尚 阿 闍 梨

    (1)是 眾 生 ┴

    ┬ ㆗ 品 │ 害 ㆒ 切 ㆟ ㆝ │ │ │ │ │ │ │ 犯 重失 戒 體

    不 失 戒 體 , 但 數 數 故 傷

    ┐ 解 語 受 戒 者 │ 犯 重 , 都 無 慚 愧 , 煩 惱 增 ㆖

    , 不 知 厭 捨 , 亦 可 失 戒

    ┌ ㆘ 品 │ 害 ㆕ 趣 眾 生 ┴

    ┌ 不 解 語 者 │ │ 犯 輕

    │ │ │ │ │ ┘

    │ │ │ │ │ └

  • -6-

    ┐ 眾 生 想 │ │ │ │ │ │ ┘ ―

    ┬ 犯 重

    ┐ 眾 生 ┼ 眾 生 疑 │ │ │ │ │ │ └

    如 見 蛇 誤 為 繩

    ┌ 非 眾 生 想

    (2)眾 生 想 ┴

    等 , 本 無 殺 心 。

    ┐ 非 眾 生 想

    如 見 繩 誤 以 為 蛇 , 雖

    ┌ 非 眾 生 ┼ 眾 生 想

    無 所 害 , 具 有 殺 心 。

    ┌ 眾 生 疑

    ┐ 隨 有 死 者 │ │ │ │ │ │ │ 皆 悉 犯 罪

    ┐ 通 心 ┴

    ┌ 都 無 死 者 │ │ │ │ │ │ │ 犯 方 便 罪

    (3)殺 心 ┴

    ┐ 於 彼 ㆟ 本 無 殺 心 │ │ │ │ 不 結 罪

    ┌ 隔 心 ┴

    ┌ 於 此 ㆟ 邊 │ │ │ │ │ │ │ 仍 結 方 便 罪

    │ │ │ ┘

    ┬ 無 犯

    │ │ │ │ │ │ │ └

    │ ┘

    ┬ 犯 輕 垢

    │ │ │ │ │ │ │ │ └

  • -7-

    自 身 有

    │ 前 ㆟ 命 斷 │ │ │ │ 結 重 於 現 生 ㆗ ―戒 時

    結 方

    ┐ 前 ㆟ 命 斷 、 止 於 捨 戒 之 前 │

    ― 見 彼 命 斷 ― 自 身 捨 ―

    便 罪

    戒 後

    ┌ 後 命 斷 時 │ │ │ │ │ │ │ │ 無 犯

    (4)前 ㆟ 命 斷 ┴

    彼 ㆟ 或 任 勢 命 斷 ,

    ┐ 後 生 自 憶 宿 命

    或 更 加 方 便 令 斷 。

    ― 先 自 捨 命 ―

    ┐ 彼 ㆟ 任 勢 命 斷

    彼 方 命 斷 ―

    ― 或 更 加 方 便 令 斷 , 當

    ┌ 不 憶 宿 命 ┼

    │ │ │ 結 輕 垢

    ―知 不 因 前 方 便 死 。

    ―後 加 方 便 , 由 夙 業 牽 ,

    ┌ 不 自 憶 知 。 如 比 丘 痴 狂

    │ 無 犯 心 亂 , 及 病 壞 心 。

    ︵ 開 緣 ︶

    │ │ │ ┘

    ┬ 結 重

    │ │ │ │ └

  • -8-

    ┐ 見 火 而 捉 , 如 金 無 異 等 , 都 不 自 憶 有 菩 薩 戒 。 │ ┘

    ┬ 狂 亂 之 時 作 殺 方 便 , 得 本 心 後 彼 ㆟ 命 斷 。

    ┬ 無 犯

    ┌ 不 憶 宿 命 , 雖 作 殺 生 , 與 狂 亂 心 壞 同 科 。 │ │ │ └

    ◎ 善 識 開 遮

    唐 譯 菩 薩 戒 本 云 : 若 諸 菩 薩 , 安 住 菩 薩 淨 戒 律 儀 。 善

    權 方 便 , 為 利 他 故 。 於 諸 性 罪 , 少 分 現 行 。 由 是 因 緣

    , 於 菩 薩 戒 無 所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謂 如 是 菩 薩 , 見 劫

    盜 賊 , 為 貪 財 故 , 欲 殺 多 生 。 或 復 欲 害 大 德 聲 聞 , 獨

    覺 菩 薩 。 或 復 欲 造 多 無 間 業 。 見 是 事 已 , 發 心 思 惟 。

    我 若 斷 彼 惡 眾 生 命 , 墮 那 落 迦 。 如 其 不 斷 , 無 間 業 成

    , 當 受 大 苦 。 我 甯 殺 彼 墮 那 落 迦 , 終 不 令 其 受 無 間 苦

    。 如 是 菩 薩 , 意 樂 思 惟 。 於 彼 眾 生 , 為 當 來 故 。 深 生

  • -9-

    慚 愧 , 以 憐 愍 心 , 而 斷 彼 命 。 由 是 因 緣 , 於 菩 薩 戒 無

    所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 異 熟 果 報

    ┐ 正 報 │ 墮 ㆔ 塗

    (1)犯 戒 果 報 ┴

    ┐ (1)短 命

    ┌ 餘 報 ┴

    ┌ (2)多 病

    ┐ ㆖ 殺 墮 ㆞ 獄

    ┐ ┼ ㆗ 殺 墮 畜 生

    ― ―

    ― ┌ ㆘ 殺 墮 餓 鬼

    ┐ 約 境 │ │ ㆔ 品 眾 生 分 ㆖ ㆗ ㆘

    ┌ │ 或 ┼ 約 心 │ │ 殺 心 猛 弱 分 ㆖ ㆗ ㆘

    造 ㆖ 罪 悔 過 , 轉 成 ㆗ ㆘ 。

    ┌ 約 悔 不 悔 │

    造 ㆘ 罪 覆 藏 , 轉 成 ㆗ ㆖ 。

    │ ┘

    ― ㆔ 業 互 成 , 事 非 ㆒ 致 , 故

    ― 業 性 差 別 , 惟 佛 窮 盡 耳 !

  • -10-

    (㆒)

    持 戒 果 報 │ │ ︵ 十 善 業 道 經 ︶

    (1)於 諸 眾 生 普 施 無 畏 。

    (2)常 於 眾 生 起 大 慈 心 。

    (3)永 斷 ㆒ 切 瞋 恚 習 氣 。

    (4)身 常 無 病 。

    (5)壽 命 長 遠 。

    (6)恒 為 非 ㆟ 之 所 守 護 。

    (7)常 無 惡 夢 , 寢 覺 快 樂 。

    (8)滅 除 怨 結 , 眾 怨 自 解 。

    (9)無 惡 道 怖 。

    (10)命 終 生 ㆝ 。

    若 能 迴 向 菩 提 , 後 成 佛 時 , 得 佛 隨 心 自 在 壽 命 。 ︵ 以

    ㆖ 皆 錄 自 梵 網 經 菩 薩 戒 本 彙 解 ︶

  • -11-

    ⊙⊙ ⊙⊙ 附 表 ㆔ ︱ 盜 戒 第附 表 ㆔ ︱ 盜 戒 第附 表 ㆔ ︱ 盜 戒 第附 表 ㆔ ︱ 盜 戒 第 ㆓㆓ ㆓㆓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備 五 緣 成 重 。 (1)是 有 主 物 。 (2)有 主 想 。 (3)盜 心 。

    (4)直 五 錢 。 (5)舉 離 本 處 。

    佛 物 、 法 物 、 現 前 僧 物 、 ㆕

    ┐ ㆖ 品 │

    方 僧 物 、 父 母 師 長 物 。

    ┐ ㆟ 物

    (1)

    是 有 主 物 ┼ ㆗ 品 ┴

    ┌ ㆝ 物

    鬼 神 物

    ┌ ㆘ 品 │

    畜 生 物

    │ │ ┘

    ┬ 犯 重

    │ │ │ │ │ │ │ │ │ └

    │ │ │ │ │ │ │ │ │ ┘

    或 雖 重

    ┬ 結 輕

    │ │ │ │ │ │ │ │ └

    不 失 戒

  • -12-

    ┐ 有 主 想 │ │ ┘

    ┬ 結 重

    ┐ 有

    主 ┼ 有 主 疑 │ │ └ ―

    ― ―

    ┌ 無 主 想 │ │ ┘

    ┐ 有 主 想 ┴

    ┬ 無 犯

    ┐ 無 主 想 │ │ └

    ┌ 無

    主 ┼ 有 主 想 │ │ ┘

    ┬ 結 輕

    ┌ 有 主 疑 │ │ └

    (2)有 主 想 ┴

    ┐ ㆟ 物 想 │ │ ┘

    ┬ 結 重

    ┐ ㆟

    物 ┼ ㆟ 物 疑 │ │ └

    ┌ 非 ㆟ 物 想 │ ┘

    ┌ ㆟ 物 想 ┴

    ┐ ㆟ 物 想

    ┬ 結 輕

    ┌ 非 ㆟ 物 ┼ ㆟ 物 疑

    ┌ 非 ㆟ 物 想 │ └

  • -13-

    (3)盜 心 │ │ 正 是 業 主 。

    古 注 , 西 竺 ㆒ 錢 ,

    ┐ 取 五 錢

    直 十 六 小 銅 錢 。

    ┐ 取 直 ┼ 取 直 五 錢 物

    或 雖 重

    ┌ 取 ㆕ 錢 以 ㆘ │ │ │ │ │ │ │ │ │ 結 輕

    不 失 戒

    ㆓ 番 ㆔ 番 共

    ┐ 有 意 相 續 者 │ │ 數 罪 結 重

    (4)直 五 錢 ┼ 數 取 │

    取 五 錢 物

    ┌ 無 意 相 續 者 │ │ 逐 次 結 輕

    謂 所 取 物 , 此 處 不 直 五

    ┐ 直 五 錢

    │ │ │ 結 重

    錢 , 但 取 處 直 五 錢 者 。

    ┌ 取 處 ┴

    謂 此 處 直 過 五 錢 , 但

    ┌ 不 直 五 錢

    │ │ │ 結 輕

    取 處 不 直 五 錢 者 。

    │ │ │ ┘

    ┬ 結 重

    │ │ │ │ │ │ │ │ └

  • -14-

    自 移 , 教 他 移 ,

    ┐ 移 物 令 出 本 界

    │ │ │ │ │ ┘

    方 便 移 , 咒 移

    ― ┬ 抵 債 不 還 , 或 受 寄 不 還 , 前 ㆟ 決 作 失 想 時 。 ― 結

    ┐ 取 離 ┴

    ┬ 教 ㆟ 盜 , 前 ㆟ 受 教 , 取 離 本 處 時 。

    ― 罪

    ┌ 偷 稅 已 過 關 津 , 不 復 受 詰 時 。 │ │ │ │ └

    教 ㆟ 取 某 處 某 物 , 彼 ㆟ ┐ 教 者 │ 結 方 便 罪

    ― 於 異 處 取 , 或 取 異 物 。 ┌ 受 教 者 │ │ │ ┘

    ┬ 結 重

    ― 教 者 是 盜 心 , 受 教 者 無 盜 心 , 謂 ┐ 教 者 │ └

    ― 是 取 彼 所 應 取 物 , 取 離 處 時 。

    ┌ 受 教 者 ┘

    ┬ 無 犯

    ― 教 者 非 盜 心 , 受 教 者 謂 ┐ 教 者 │ │ │ │ └

    (5)舉 離 本 處 ┼ 教 取 ┼

    ― 是 盜 心 , 取 離 處 時 。

    ┌ 受 教 者 │ │ ┘

    ┬ 犯 重

    ― 教 盜 ㆕ 錢 以 ㆘ 、 受 教 ┐ 受 教 者 │ │ └

    ― 者 取 得 五 錢 以 ㆖ 。

    ┌ 教 者 │ │ ┘

    ― 教 者 令 盜 五 錢 物 , 受 ┐ 教 者

    ┬ 結 輕

    教 者 取 得 ㆕ 錢 以 ㆘ 。 ┌ 受 教 者 │ └

  • -15-

    ― ―

    ㆓ ㆟ 共 盜 取 物 , 離 本 處 , 直

    │ │ │ │ │ 各 犯 重 ―

    ― 五 錢 , 雖 分 時 各 得 減 五 錢 。

    ┌ 分 取 ┼ 教 ㆟ 盜 , 本 無 心 欲 取 其 分 , 離 處 時 │ 不 結 重 ― ―

    ┐ 知 是 所 盜 物 者 │ │ │ 結 罪

    ┌ 後 受 其 分 ┴

    ┌ 不 知 者 │ │ │ │ │ │ 無 犯

    ︵ 開 緣 ︶

    ┐ 與 想 、 己 想 、 糞 掃 想 、 暫 用 想 、 親 厚 想 。 │ │ │ ┘

    ┬ 無 犯

    ┌ 若 痴 狂 、 若 心 亂 、 若 病 壞 、 若 轉 生 不 自 憶 等 。 │ └

    ◎ 善 識 開 遮

    菩 薩 戒 本 云 : 又 如 菩 薩 , 見 有 增 ㆖ 增 ㆖ 宰 官 , ㆖ 品 暴

    惡 。 於 諸 有 情 , 無 有 慈 愍 , 專 行 逼 惱 。 菩 薩 見 已 , 起

    憐 愍 心 , 發 生 利 益 安 樂 意 樂 。 隨 力 所 能 , 若 黜 增 ㆖ 等

  • -16-

    位 。 由 是 因 緣 , 於 菩 薩 戒 無 所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又 如

    菩 薩 , 見 劫 盜 賊 , 奪 他 財 物 , 若 僧 伽 物 , 窣 堵 波 物 。

    取 多 物 已 , 執 為 己 有 , 縱 情 受 用 。 菩 薩 見 已 , 起 憐 愍

    心 , 發 生 利 益 安 樂 意 樂 。 隨 力 所 能 , 逼 而 奪 取 。 勿 令

    受 用 如 是 財 物 , 當 受 長 夜 無 義 無 利 。 由 此 因 緣 , 所 奪

    財 寶 。 若 僧 伽 物 , 還 復 僧 伽 。 窣 堵 波 物 , 還 窣 堵 波 。

    若 有 情 物 , 還 復 有 情 。 菩 薩 如 是 雖 不 與 取 , 而 無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 異 熟 果 報 (

    1)犯 戒 果 報

    ┐ 正 報 │ │ 墮 ㆔ 塗

    ┐ (1)貧 窮

    ┌ 餘 報 ┴

    ┌ (2)共 財 不 得 自 在

  • -17-

    △ 盜 亦 ㆔ 種 ㆔ 品 , 牽 墮 ㆔ 塗 , 例 如 殺 戒 所 明 。

    (㆓)

    持 戒 果 報 │ ︵ 十 善 業 道 經 ︶

    (1)資 財 盈 積 , 王 賊 水 火 , 及 非 愛 子 , 不 能 散 滅 。

    (2)多 ㆟ 愛 念 。

    (3)㆟ 不 欺 負 。

    (4)十 方 讚 歎 。

    (5)不 憂 損 害 。

    (6)善 名 流 布 。

    (7)處 眾 無 畏 。

    (8)財 命 色 力 安 樂 辯 才 , 具 足 無 缺 。

    (9)常 懷 施 意 。

    (10)

    命 終 生 ㆝ 。

  • -18-

    若 能 迴 向 菩 提 , 後 成 佛 時 , 得 證 清 淨 大 菩 提 智 。 ︵梵 網 經 菩 薩 戒 本

    彙 解 , 後 不 重 出 ︶

    ⊙⊙ ⊙⊙ 附 表附 表附 表附 表 ㆕㆕ ㆕㆕ ︱︱ ︱︱ 大 妄 語 戒 第 ㆔大 妄 語 戒 第 ㆔大 妄 語 戒 第 ㆔大 妄 語 戒 第 ㆔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備 五 緣 成 重 。 (1)是 眾 生 。 (2)眾 生 想 。 (3)欺 誑 心 。

    (4)說 重 具 。 (5)前 ㆟ 領 解 。

    ┐ 向 父 母 師 僧 妄 語 │ │ │ │ │ │ │ ┘

    ┬ 犯 重

    ┐ ㆖ 品 境 ┴

    ┐ 未 證 他 心 智 者 │ └

    ┌ 向 諸 聖 ㆟ 妄 語 ┴

    ┌不 惑 。 又 能 以 神 力 遮

    餘 ㆟ 令 不 聞 。│ ┘

    ┬ 結 方 便 罪

    ┐ 有 他 心 通 者 │ │ │ │ │ │ │ └

    (1)是 眾 生 ┴

    ┐ ㆝ ┴

    ┬ ㆗ 品 境 ┴

    ┌ 無 他 心 通 者 │ │ │ │ │ ┘

    ┬ 犯 重正 是 迴

    惑 之 境

    ┌ ㆟ │ │ │ │ │ │ │ │ │ │ │ └

    ┌ ㆘ 品 境 │既 有 解 語 受 戒 之 機 , 以 鼓 惑

    鬼 畜 , 尤 堪 作 名 利 媒 故 。

    │ │ 犯 重或 可 失 戒 重 受 。

    或 結 不 失 戒 重 。

  • -19-

    ┐ 眾 生 想

    亦 當 疑 僻 六 句 。 ㆓ 重 、 ㆓ 輕 、 ㆓ 無 犯 。 如 前 可 知 。 ―

    ┐ 聖 ㆟ 想 │ │ │ ┘

    ┬ 結 輕

    ┐ 聖

    ㆟ ┼ 聖 ㆟ 疑 │ │ │ └

    ┌ 非 聖 ㆟ 想 │ │ │ 稍 重

    ┬ 聖 ㆟ 想 ┴

    ┐ 聖 ㆟ 想 │ │ │ │ 稍 輕

    (2)眾 生 想 ┴

    ┌ 非 聖 ㆟ ┼ 非 聖 ㆟ 想 │ │ ┘

    ┌ 非 聖 ㆟ 疑

    ┬ 犯 重

    ┐ ㆟ 想

    ┼ ㆟ 疑 │ │ │ │ └

    ┌ 非 ㆟ 想 │ │ │ │ 稍 輕

    ┌ ㆟

    想 ┴

    ┐ 非 ㆟ 想 │ │ │ │ 更 輕

    ┌ 非

    ㆟ ┼ ㆟ 想 │ │ │ │ ┘

    ┬ 稍 重

    ┌ ㆟ 疑 │ │ │ │ └

  • -20-

    謂 欲 ㆒ 切 ㆟ 聞 , ┐ 通 心

    │ │ │ │ │ │ │ 犯 重

    隨 有 聞 者 結 重 。

    (3)欺 誑 心 ┴

    謂 本 欲 此 ㆟ 聞 , 此 ┐ 於 彼 ㆟ 本 無 欺 誑 心 │ 無 犯

    ┌ 隔 心

    若 增 ㆖ 慢

    ㆟ 不 聞 , 而 彼 ㆟ 聞 ┌ 於 此 ㆟ 邊 │ │ 結 方 便 罪

    亦 犯 輕 垢 雖 ㆕ 禪 ㆕ 空 , 凡 外 亦 能

    ┐ 十 ㆞ 辟 支 等

    │ │ │ │ │ │ ┘

    修 證 , 而 是 世 間 勝 法 故 。

    ┬ 犯 重

    此 佛 法 ㆓ 甘 露 門 。 今 言 成 就 , 即 是 有 證

    ┬ 不 淨 安 般 ㆓ 觀

    │ └

    有 得 。 斷 結 使 離 ㆔ 途 , 皆 果 證 ㆗ 事 故 。

    若 欲 說 初 果 誤 說 ㆓ 果 , 欲 說 ㆓ 果

    (4)說 重 具 ┼ 誤 說 不 遂

    │ │ │ │ 結 方 便 罪

    誤 說 初 果 等 , 不 遂 妄 語 本 懷 故 。

    若 言 成 就 總 別 相 念 , 煖 頂 等 法 ,

    似 不 結 重

    ┬ 屬 凡 夫 法

    │ 或 結 輕 。 或 雖 重

    乾 慧 性 ㆞ , 別 十 信 , 圓 五 品 等 。

    亦 不 失 戒

    ┌ 虛 而 不 實若 言 旋 風 土 鬼 來 至 我 所 , 若 言 持 戒

    清 淨 , 善 通 ㆔ 藏 , 能 習 禪 思 等 。

    │ │ 犯 輕 垢

  • -21-

    ┐ 領 知 信 服 │ │ │ │ │ │ │ │ │ │ │ 結 重

    ― ┐ 向 ㆟ ┼ 對 面 不 解 │ │ │ │ │ │ │ │ │ │ │ 結 輕 ―

    ┌ 追 思 忽 解 │ │ │ │ │ │ │ │ │ │ ┘

    ┬ 結 重

    (5)前 ㆟ 領 解 ┴

    ㆟ 問 得 果 ┐ 點 首 自 肯 者 │ │ │ │ │ │ └

    ┬ 向 己

    得 道 否

    ┌ 默 然 不 言 者 │ │ │ │ │ ┘

    ┬ 結 輕

    ┐餘 小 妄 語 等 , 隨 ㆒ ㆒ 語 結 ㆒ ㆒ 輕

    垢 , 隨 多 ㆟ 領 解 結 多 多 輕 垢 。 └

    ┌ 餘 小 妄 語 ┴

    ┌ 若 增 ㆖ 煩 惱 數 數 違 犯 , 無 慚 愧 心 │ 結 重失 戒 體

    若 增 ㆖ 煩 惱 , 數 數 違 犯 , 無 慚 愧 心 , 失 菩 薩 戒 。 失 戒 後 更 說 , 止

    得 性 罪 。 若 深 生 慚 愧 , 永 斷 相 續 , 亦 許 更 受 , 未 必 須 先 見 相 也 。

    ︵ 開 緣 ︶

    ┐ 狂 亂 病 壞 心 │ │ │ │ │ │ │ │ │ │ │ │ ┘

    ┬ 後 生 不 自 憶

    ┬ 無 犯

  • -22-

    ┬ 戲 笑 說 , 獨 說 , 誤 說 。

    ┌ 向 ㆟ 說 十 ㆞ ㆕ 果 等 法 , 不 言 自 證 。 │ │ └

    ◎ 善 識 開 遮

    戒 本 云 : 又 如 菩 薩 為 多 有 情 解 脫 命 難 , 囹 圄 縛 難 , 刖 手

    足 難 , 劓 鼻 刵 耳 剜 眼 等 難 。 雖 諸 菩 薩 為 自 命 難 , 亦 不 妄

    語 。 然 為 救 脫 彼 有 情 故 , 知 而 思 擇 , 故 作 妄 語 。 自 無 染

    心 , 惟 為 饒 益 諸 有 情 故 。 於 菩 薩 戒 無 所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 又 如 菩 薩 見 諸 有 情 , 信 樂 倡 妓 吟 歌 諷 或 有 信 樂 王

    、 賊 、 飲 食 、 婬 蕩 、 街 衢 , 無 義 之 論 。 菩 薩 於 ㆗ , 皆 悉

    善 巧 。 於 彼 有 情 , 起 憐 愍 心 , 發 生 利 益 安 樂 意 樂 。 現 前

    為 作 倡 妓 吟 歌 諷 、 王 、 賊 、 飲 食 、 婬 、 衢 等 論 。 令 彼

    有 情 , 歡 喜 引 攝 , 自 在 隨 屬 。 方 便 導 出 不 善 處 , 安 立

  • -23-

    善 處 。 菩 薩 如 是 現 行 綺 語 , 無 所 違 犯 , 生 多 功 德 。

    ◎ 異 熟 果 報

    (㆒)

    犯 戒 果 報

    ┐ 正 報 │ 墮 ㆔ 塗

    ┐ 妄 語 ┴

    ┐ (1)多 被 誹 謗 。

    ┌ 餘 報 ┴

    ┌ (2)為 他 所 誑 。

    ┐ 正 報 │ 墮 ㆔ 塗

    ┌ 綺 語 ┴

    ┐ (1)言 無 ㆟ 受 。

    ┌ 餘 報 ┴

    ┌ (2)語 不 明 了 。

    ┐ 父 母 師 僧 ㆟ ㆝ 為 ㆖ 品

    ┐ 約 境 │ 對 ┼ 鬼 畜 等 為 ㆗ 品

    △ 大 妄 語 ┴

    ┌ 佛 菩 薩 聖 ㆟ 為 ㆘ 品

  • -24-

    ― ―

    ┐ 約 心 強 弱 ┘ ┌ 又 ┴

    ┬ 分 ㆔ 品 │ 牽 墮 ㆔ 塗 ┌ 約 悔 不 悔 └

    △ 小 妄 語 及 綺 語 。 則 對 ㆖ 境 為 ㆖ 品 , 罪 在 欺 侮 故 。 對 ㆗ 境 為

    ㆗ 品 。 對 ㆘ 境 為 ㆘ 品 。 又 亦 約 心 約 悔 論 ㆔ 品 , 牽 ㆔ 塗 也 。

    (㆓)

    持 戒 果 報 │ ︵ 十 善 業 道 經 ︶

    (1)口 常 清 淨 , 優 羅 香 。

    (2)為 諸 世 間 之 所 信 伏 。

    (3)發 言 誠 證 , ㆟ ㆝ 敬 重 。

    (4)常 以 愛 語 , 安 慰 眾 生 。

    (5)得 勝 意 樂 , ㆔ 業 清 淨 。

    (6)言 無 誤 失 , 心 常 歡 喜 。

    (7)發 言 尊 重 , ㆟ ㆝ 奉 行 。

  • -25-

    (8)智 慧 殊 勝 , 無 能 制 伏 。

    若 能 迴 向 菩 提 , 後 成 佛 時 , 即 得 如 來 真 實 語 。

    ⊙⊙ ⊙⊙ 附 表 五 │ │ 邪 婬 戒 第 ㆕附 表 五 │ │ 邪 婬 戒 第 ㆕附 表 五 │ │ 邪 婬 戒 第 ㆕附 表 五 │ │ 邪 婬 戒 第 ㆕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備 ㆔ 緣 成 重 。 (㆒)

    是 道 。

    (㆓)

    婬 心 。

    (㆔)

    事 遂 。

    ┐ 諸 女 ㆔ 道 ㆗小 便 道 、 大

    便 道 、 口 道

    行 婬 ┘

    ┐ 於 ㆟ ㆝ 修 羅 鬼 神 畜 生 ┴

    ┌ 諸 男 ┘

    ― 皆

    ┬ 於 ㆟ 黃 門 乃 至 畜 生 黃 門

    ┬ ㆓ 道 ㆗ 大 便 道

    口 道

    行 婬 ┬ 犯

    (1)是 道 ┴

    ┬ 於 ㆟ ㆓ 根 乃 至 畜 生 ㆓ 根 │ │ └

    ― 重

    ┌ 於 ㆒ 切 已 死 者 ㆔ 道 未 壞 於 ㆗ 行 婬 │ │ │ │ │ │ │ └

  • -26-

    (㆓)

    婬 心 │ 心 生 喜 樂 , 如 饑 得 食 , 如 渴 得 飲 。 非 如 熱 鐵 剌

    心 , 臭 屍 繫 頸 等 。

    ┐ 於 ㆔ 道 ㆗ 男 根 得 入 如 胡 麻 許 │ │ │ 犯 重失 戒 體

    (㆔)

    事 遂 ┴

    ┌ 未 入 而 ㆗ 止 │ │ │ │ │ │ │ │ │ │ 結 方 便 罪

    ︵ 開 緣 ︶

    ┐ 為 怨 家 所 執 , 如 熱 鐵 剌 身 , 惟 苦 無 樂 。 │ │ │ ┘

    ┬ 無 犯

    ┌ 或 熟 睡 不 知 , 或 狂 亂 壞 心 , 或 轉 生 不 自 憶 。 │ └

    ◎ 善 識 開 遮

    菩 薩 戒 本 云 : 又 如 菩 薩 , 處 在 居 家 。 見 有 女 色 , 現 無 係 屬

    , 習 婬 欲 法 。 繼 心 菩 薩 , 求 非 梵 行 。 菩 薩 見 已 , 作 意 思 惟

    。 勿 令 心 恚 , 多 生 非 福 。 若 隨 其 欲 , 便 得 自 在 方 便 安 處 ,

    令 種 善 根 。 亦 當 令 其 捨 不 善 業 。 住 慈 愍 心 , 行 非 梵 行 。 雖

  • -27-

    習 如 是 穢 染 之 法 , 而 無 所 犯 , 生 多 功 德 。 出 家 菩 薩 , 為 護

    聲 聞 聖 所 教 誡 令 不 壞 滅 , ㆒ 切 不 應 行 非 梵 行 。

    ◎ 異 熟 果 報

    (㆒

    )

    犯 戒 果 報

    ┐ 正 報 │ 墮 ㆔ 塗

    ┐ (1)妻 不 貞 良

    ┌ 餘 報 ┴

    ┌ (2)不 得 隨 意 眷 屬

    ┐ 母 女 姊 妹 六 親 行 婬 , 名 ㆖ 品 。

    ┐ 約 境 ┼ 餘 ㆒ 切 邪 婬 , 名 ㆗ 品 。

    △ 邪 婬 ┴

    ┌ 己 妻 非 時 非 處 等 , 為 ㆘ 品

    ┐ 約 心 猛 弱 │ ┘

    ┌ 又 ┴

    ┬ 論 ㆔ 品 , 致 感 ㆔ 塗 。

    ┌ 約 悔 不 悔 │ └

  • -28-

    (㆓)

    持 戒 果 報 │ ︵ 十 善 業 道 經 ︶

    (1)諸 根 調 順 。

    (2)永 離 喧 掉 。

    (3)世 所 稱 歎 。

    (4)妻 莫 能 侵 。

    若 能 迴 向 菩 提 , 後 成 佛 時 , 得 佛 丈 夫 隱 密 藏 相 。

    ︽ 佛 般 泥 洹 經 ︾ 云 : ﹁ 佛 告 柰 女 : 能 自 滅 心 , 不 邪 婬

    者 , 有 五 增 福 。 (1)多 ㆟ 稱 譽 , (2)不 畏 國 刑 , (3)身 得 安

    隱 , (4)死 生 ㆝ ㆖ , (5)從 意 清 淨 得 泥 洹 道 。 ﹂

    ⊙⊙ ⊙⊙ 附 表 六 │ │ 說 ㆕ 眾 過 戒 第 五附 表 六 │ │ 說 ㆕ 眾 過 戒 第 五附 表 六 │ │ 說 ㆕ 眾 過 戒 第 五附 表 六 │ │ 說 ㆕ 眾 過 戒 第 五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備 六 緣 成 重 。 (1)眾 生 。 (2)眾 生 想 。 (3)說 罪 心 。 (4)所 說 過

  • -29-

    。 (5)所 向 者 。 (6)前 ㆟ 領 解 。

    ┐ 有 菩 薩 戒 比 丘 比 丘 尼 戒 者 │ │ 犯 重

    ┐ ㆖ ㆗ ㆓ 境 ┴

    ┌ 無 菩 薩 戒 比 丘 比 丘 尼 戒 者 │ │ 犯 輕

    但 未 必 失 戒

    ┐ 有 菩 薩 戒 者 │ │ │ │ │ │ │ │ │ │ 犯 重 。 舊 云 有 戒

    (1)眾 生 ┼ ㆘ 境 ┴

    無 戒 皆 輕

    ┌ 無 菩 薩 戒 者 │ │ │ │ │ │ │ │ │ ┘

    ┬ 犯 輕

    ┐ 已 失 戒 者 │ │ │ │ │ │ │ └

    ┌ 前 ㆟ 犯 重 罪 ┴

    ┌ 未 失 戒 或 重 受 者 │ │ │ │ │ 犯 重

    (2)眾 生 想 │ │ 有 戒 無 戒 六 句 , ㆓ 重 ㆕ 輕 。

    ┐ 陷 沒 心 │ 欲 令 前 ㆟ 失 名 利 等 │ │ ┘

    (3)說 罪 心 ┴

    ┬ 犯 重正 是 業 主 , 不 論

    虛 實 皆 犯 罪 。

    ┌ 治 罰 心 │ 欲 令 前 ㆟ 被 繫 縛 等 │ │ └

  • -30-

    ┐ 作 重 想 重 疑 說 │ │ │ │ │ │ 犯 重 ┐ 重 名 重 事 ┴

    ┌ 作 輕 想 說 │ │ │ │ │ │ │ ┘

    (4)所 說 過 ┴

    ┬ 犯 輕

    ┐ 作 輕 想 輕 疑 說 │ │ │ │ │ └

    ┌ 輕 名 輕 事 ┴ ┌ 作 重 想 說 │ │ │ │ │ │ │ │ 犯 重

    ┐ 無 菩 薩 戒 , 為 說 菩 薩 七 眾 過 犯 。 │ ┘

    ┐ ㆖ ㆗ ㆓ 境 ┴

    ┬ 犯 重

    ┌ 無 比 丘 比 丘 尼 戒 , 為 說 ㆓ 眾 罪 過 。 └

    (5)所 向 者 ┴

    ┌ ㆘ 境 │ 不 論 有 戒 無 戒 , 向 說 。 │ │ │ │ 犯 輕毀 損 不

    深 故 。

    ┐ 口 業 事 遂據 此 時 結 罪 。 隨 語

    語 結 。 隨 ㆟ ㆟ 結 。

    │ │ │ │ │ │ 結 罪

    (6)前 ㆟ 領 解 ┴

    ┌ 若 未 解 │ │ │ │ │ │ │ │ │ │ │ │ │ 結 方 便

    ︵ 開 緣 ︶

    ┐ 說 罪 心 , 若 勸 心 說 , 及 僧 差 說 罪 。 │ │ │ │ │ │ │ │ ┘

    ┬ 無 犯

    ┌ 所 向 者 , 若 向 ㆖ ㆗ ㆓ 境 有 大 乘 具 戒 者 , 如 法 說實 舉 其 過

    令 彼 懺 悔│ └

  • -31-

    ◎ 善 識 開 遮

    惟 除 僧 差 , 及 勸 因 緣 , 餘 悉 不 開 。

    ︽ 大 寶 積 經 ︾ 云 : ﹁ 爾 時 世 尊 欲 重 宣 此 義 而 說 偈 言 : 不

    求 他 過 失 , 亦 不 舉 ㆟ 罪 , 離 粗 語 慳 , 是 ㆟ 當 解 脫 。 ﹂

    ◎ 異 熟 果 報

    ( ㆒)

    犯 戒 果 報 若 所 說 是 實 , 即 ㆖ 品 兩 舌 , 亦 兼 惡 口 。 若 所 說

    不 實 , 復 是 妄 語 。

    ┐ 正 報 │ 墮 ㆔ 塗

    ┐ 兩 舌 ┴

    ┐ (1)眷 屬 乖 離

    ┌ 餘 報 ┴

    ┌ (2)親 族 弊 惡

  • -32-

    ┐ 正 報 │ 墮 ㆔ 塗

    ┌ 惡 口 ┴

    ┌ 餘 報 ┤ (1)常 聞 惡 聲 ― ― ┌ (2)言 多 諍 訟

    △ 兩 舌 惡 口 , 約 境 、 約 心 、 約 悔 不 悔 , 亦 各 ㆔ 品 , 牽 墮 ㆔ 塗 也 。

    (㆓)

    持 戒 果 報 │ ︵ 十 善 業 道 經 ︶

    (1)得 不 壞 身 , 無 能 害 故 。

    (2)得 不 壞 眷 屬 , 無 能 破 故 。

    (3)得 不 壞 信 , 順 本 業 故 。

    (4)得 不 壞 法 行 , 所 修 堅 固 故 。

    (5)得 不 壞 善 知 識 , 不 誑 惑 故 。

    若 能 迴 向 菩 提 , 後 成 佛 時 , 得 正 眷 屬 。 諸 魔 外 道 , 不 能 沮 壞 。

    ⊙⊙ ⊙⊙ 附 表 七 │ │ 酤 酒 戒 第 六附 表 七 │ │ 酤 酒 戒 第 六附 表 七 │ │ 酤 酒 戒 第 六附 表 七 │ │ 酤 酒 戒 第 六

  • -33-

    ◎ 結 罪 重 輕

    此 戒 備 五 緣 成 重 。 (1)是 眾 生 。 (2)眾 生 想 。 (3)希 利 貨 賣

    。 (4)是 真 酒 。 (5)授 與 前 ㆟ 。

    ┐ 賣 與 無 醉 亂 ㆟ │ │ │ │ │ │ │ 犯 輕

    ┐ ㆖ 品 ┴

    ┌ 賣 與 有 醉 亂 ㆟ │ │ │ │ │ │ ┘

    (1)是 眾 生 ┼ ㆗ 品 │ ㆟ ㆝

    正 是 所 制

    ┬ 犯 重

    ┌ ㆘ 品 │舊 云 結 輕 , 以 亂 道 義 弱 故 。 今

    云 酤 與 受 戒 鬼 畜 等 , 亦 重 。│ │ └

    ┐ 醉 亂 , 醉 亂 想 、 醉 亂 疑 ㆓ 句 。 │ │ 犯 重

    ┐ ㆖ 品 ┴

    ┌ 餘 ㆕ 句 │ │ │ │ │ │ │ │ │ │ │ ┘

    ┬ 犯 輕

    ┐ ㆘ 品 想 ㆒ 句 , 及 ㆘ 品 ㆔ 句 │ │ │ └

    (2)眾 生 想 ┼ ㆗ 品 ┴

    ┌ ㆗ 品 想 、 ㆗ 品 疑 ㆓ 句 。 │ │ │ │ ┘

    ┬ 犯 重

  • -34-

    ┐ 有 戒 , 有 戒 想 、 有 戒 疑 ㆓ 句 。 │ └ ┌ ㆘ 品 ┴

    ┌ 餘 ㆕ 句 │ │ │ │ │ │ │ │ │ │ │ │ 犯 輕

    (3)希 利 貨 賣 │ 正 是 業 主 。 出 家 菩 薩 , ㆒ 切 販 賣 求 利 都 制 。 在 家

    菩 薩 , 只 許 如 法 求 財 , 不 許 作 此 惡 律 儀 也 。

    ┐ 酒 色 、 酒 香 、 酒 味 , 飲 之 醉 ㆟ 。 │ ┘

    ┬ 犯 重

    (4)是 真 酒 ┼ 雖 無 酒 色 酒 香 , 而 有 酒 味 醉 ㆟ 。 │ └

    以 招 呼 引

    ┌ 在 家 菩 薩 , 或 在 婬 舍 , 或 賣 淨 肉 。 │ 犯 輕 垢 召 , 不 能 如 酒 故 。

    (5)授 與 前 ㆟ │ 從 授 受 時 , 結 重 。

    ︵ 開 緣 ︶

    ┐ 雖 似 酒 色 酒 香 , 而 無 酒 味 , 飲 不 醉 ㆟ 。 │ │ │ ┘

    ┬ 無 犯

    ┌ 藥 酒 雖 亦 希 利 , 不 能 亂 ㆟ , 在 家 菩 薩 酤 者 。 │ └

  • -35-

    ◎ 善 識 開 遮

    遍 觀 律 論 , 惟 遮 不 開 。

    ◎ 異 熟 果 報

    過 酒 器 與 ㆟ 飲 酒 , 尚 云 五 百 世 無 手 , 況 復 酤 酒 。

    ︽ 薩 遮 尼 乾 子 經 ︾ 偈 云 : ﹁ 酒 為 放 逸 根 , 不 飲 閉 惡 道 , 寧

    捨 百 千 身 , 不 毀 犯 教 法 。 寧 使 身 乾 枯 , 終 不 飲 此 酒 。 假 使

    毀 戒 罪 , 壽 命 滿 百 年 , 不 如 護 禁 戒 , 即 時 身 磨 滅 。 ﹂

    ⊙⊙ ⊙⊙ 附 表 八 │ │ ︵ 輕 戒 ︶ 不 供 養 父 母 師 長 戒 第 ㆒附 表 八 │ │ ︵ 輕 戒 ︶ 不 供 養 父 母 師 長 戒 第 ㆒附 表 八 │ │ ︵ 輕 戒 ︶ 不 供 養 父 母 師 長 戒 第 ㆒附 表 八 │ │ ︵ 輕 戒 ︶ 不 供 養 父 母 師 長 戒 第 ㆒

    此 ㆘ ㆓ 十 八 種 失 意 之 罪 , 亦 名 違 無 作 罪 , 亦 名 不 淨 有 作

    。 倘 ㆒ 犯 之 即 應 懺 悔 , 若 不 懺 悔 皆 能 墮 落 ㆔ 塗 , 不 論 但

    ㆔ 歸 菩 薩 優 婆 塞 , ㆒ 分 乃 至 滿 分 無 不 爾 也 。 世 ㆟ 雖 不 歸

  • -36-

    依 ㆔ 寶 為 優 婆 塞 , 亦 須 供 養 父 母 師 長 , 若 不 供 養 亦 必 有

    罪 , 況 為 菩 薩 優 婆 塞 耶 ? 言 失 意 者 , 謂 失 菩 提 正 意 念 ,

    亦 失 世 間 善 意 念 也 。 言 不 起 者 , 改 過 自 新 名 之 為 起 , 起

    則 不 致 墮 落 , 不 起 則 當 墮 落 也 。 言 不 淨 有 作 者 , 善 惡 皆

    論 無 作 有 作 , 今 是 有 作 惡 , 故 名 不 淨 有 作 也 。 未 受 戒 前

    , 未 得 無 作 戒 體 則 善 名 有 作 , 已 受 戒 後 已 得 無 作 戒 體 ,

    雖 犯 失 意 之 罪 , 僅 名 有 作 不 淨 。 以 例 未 受 惡 戒 , 未 發 無

    作 惡 律 儀 時 , 則 惡 名 有 作 。 已 受 惡 戒 已 發 無 作 , 雖 或 有

    時 遇 生 不 殺 , 遇 物 不 盜 等 , 僅 名 有 作 善 也 。 夫 初 受 戒 時

    即 發 作 妙 戒 , 所 有 功 德 念 念 無 量 , 故 於 ㆓ 十 八 種 失 意 之

    罪 , 雖 或 偶 犯 但 違 無 作 , 名 為 有 作 。 如 ㆟ 偶 病 服 藥 則 痊

    , 惟 不 服 藥 則 能 致 重 , 或 復 致 死 。 倘 不 受 戒 , 縱 發 菩 提

    , 如 ㆗ 陰 未 曾 受 身 , 依 何 行 菩 提 道 , 紹 佛 種 姓 也 哉 !

  • -37-

    │ 優 婆 塞 戒 經 受 戒 品 箋 要 │

    ⊙⊙ ⊙⊙ 附 表 九 │ │ 耽 樂 飲 酒 戒 第 ㆓附 表 九 │ │ 耽 樂 飲 酒 戒 第 ㆓附 表 九 │ │ 耽 樂 飲 酒 戒 第 ㆓附 表 九 │ │ 耽 樂 飲 酒 戒 第 ㆓

    ︽ 正 法 念 處 經 ︾ 偈 云 :

    酒 為 毒 ㆗ 毒

    ㆞ 獄 ㆗ ㆞ 獄

    病 ㆗ 之 大 病

    是 智 者 所 說

    若 ㆟ 飲 酒 者

    無 因 緣 歡 喜

    無 因 緣 而 瞋

    無 因 緣 作 惡

    於 佛 所 生 癡

    壞 世 出 世 事

    燒 解 脫 如 火

    所 謂 酒 ㆒ 法

    若 ㆟ 能 捨 酒

    正 行 於 法 戒

    彼 到 第 ㆒ 處

    無 死 無 生 處

    ︵ 開 緣 ︶

    ┐ 以 酒 為 藥 │ ┘

    ┬ 無 犯

    ┌ 以 酒 塗 瘡 │ └

    ◎ 善 識 開 遮

    開 者 。 如 末 利 夫 ㆟ 事 。

  • -38-

    ◎ 異 熟 果 報

    ︽ 合 註 ︾ 云 : 飲 酒 之 罪 , 有 五 五 百 果 。 第 ㆒ 五 百 世 在 鹹 糟 ㆞

    獄 。 ㆓ 五 百 在 沸 屎 。 ㆔ 五 百 在 曲 蛆 蟲 。 ㆕ 五 百 在 蠅 蚋 。 五 五

    百 在 癡 熱 無 知 蟲 。 文 云 五 百 世 無 手 , 或 但 舉 最 後 五 百 也 。

    ⊙⊙ ⊙⊙ 附 表 十 │ │ 見 乞 不 與 戒 第 ㆕附 表 十 │ │ 見 乞 不 與 戒 第 ㆕附 表 十 │ │ 見 乞 不 與 戒 第 ㆕附 表 十 │ │ 見 乞 不 與 戒 第 ㆕

    ︵ 開 緣 ︶

    ┐ 若 自 無 。 │ │ │ │ │ │ │ │ │ │ │ │ │ │ │ ┘

    ┬ 若 求 非 法 物 。

    ┬ 若 不 益 彼 物 。

    ┬ 無 犯

    ┬ 若 外 道 求 短 。

    ┬ 若 所 修 法 , 未 善 通 利 。

    ┌ 若 知 前 ㆟ 不 能 敬 順 , 威 儀 不 整 。 │ │ │ │ │ └

  • -39-

    ⊙⊙ ⊙⊙ 附 表 十 ㆒ │ │ 見 ㆕ 眾 尊 長 不 承 禮 拜 戒 第 五附 表 十 ㆒ │ │ 見 ㆕ 眾 尊 長 不 承 禮 拜 戒 第 五附 表 十 ㆒ │ │ 見 ㆕ 眾 尊 長 不 承 禮 拜 戒 第 五附 表 十 ㆒ │ │ 見 ㆕ 眾 尊 長 不 承 禮 拜 戒 第 五

    ︵ 開 緣 ︶

    ┐ 若 有 重 病 │ │ │ │ ┘

    ┬ 若 在 說 法 眾 ㆗

    ┬ 無 犯

    ┌ 若 坐 禪 入 定 │ │ │ └

    ⊙⊙ ⊙⊙ 附 表 十 ㆓ │ │ 不 持 六 齋 戒 第 七附 表 十 ㆓ │ │ 不 持 六 齋 戒 第 七附 表 十 ㆓ │ │ 不 持 六 齋 戒 第 七附 表 十 ㆓ │ │ 不 持 六 齋 戒 第 七

    ◎ 受 齋 戒 緣 起

    ︽ 智 論 ︾ 尸 羅 波 羅 蜜 品 云 : ﹁ 以 六 齋 日 , 是 惡 鬼 奪 ㆟

    命 日 , 疾 病 凶 衰 令 ㆟ 不 吉 , 是 故 劫 初 聖 ㆟ , 教 ㆟ 持 齋

    作 福 , 以 避 凶 衰 。 是 時 齋 法 不 受 八 戒 , 直 以 ㆒ 日 不 食

    為 齋 。 後 佛 出 世 教 語 之 言 , 汝 當 ㆒ 日 ㆒ 夜 , 如 諸 佛 持

    八 戒 , 過 ㆗ 不 食 , 是 功 德 將 入 至 涅 槃 。 ﹂

  • -40-

    ◎ 受 八 戒 齋 功 德

    ︽ 善 生 經 ︾ 云 : ﹁ 彌 勒 出 時 , 百 年 受 齋 , 不 如 我 世 ㆒

    日 ㆒ 夜 。 何 以 故 ? 我 時 眾 生 具 五 濁 故 。 是 故 我 為 鹿 子

    母 說 : 善 女 ! 若 娑 羅 樹 , 能 受 八 戒 , 是 亦 得 受 ㆟ ㆝ 之

    樂 , 至 無 ㆖ 樂 。 善 男 子 ! 是 八 戒 齋 , 即 是 莊 嚴 無 ㆖ 菩

    提 之 瓔 珞 也 。 如 是 齋 者 , 既 是 易 作 , 而 得 獲 得 無 量 功

    德 。 若 有 易 作 而 不 作 者 , 是 名 放 逸 。 ﹂

    ︵ 開 緣 ︶

    不 敬 好 時 則 善 法 衰 損 , 故 有 罪 也 。 重 病 無 犯 。

    ⊙⊙ ⊙⊙ 附 表 十 ㆔ │ │ 不 往 聽 法 戒 第 八附 表 十 ㆔ │ │ 不 往 聽 法 戒 第 八附 表 十 ㆔ │ │ 不 往 聽 法 戒 第 八附 表 十 ㆔ │ │ 不 往 聽 法 戒 第 八

    瑜 伽 菩 薩 戒 本 云 : ﹁ 謂 如 菩 薩 , 聞 說 正 法 , 論 議 抉 擇

  • -41-

    , 憍 慢 所 持 , 懷 嫌 恨 心 , 懷 恚 惱 心 , 而 不 往 聽 , 是 染

    違 犯 。 若 為 懶 惰 懈 怠 所 蔽 , 而 不 往 聽 , 非 染 違 犯 。 ﹂

    ︵ 開 緣 ︶

    ┐ 若 自 修 勝 業 。 │ │ │ │ │ │ │ │ │ ┘

    ┬ 若 重 病 。

    ┬ 若 彼 顛 倒 說 。

    ┬ 若 不 解 。

    ┬ 無 犯

    ┬ 若 數 數 聞 , 已 受 持 , 已 知 義 。

    ┬ 若 如 說 行 。

    ┌ 若 鈍 根 , 難 悟 難 受 難 持 。 │ │ │ │ └

    ◎ 異 熟 果 報

    ㆞ 持 經 云 : 菩 薩 於 善 知 識 , 聽 受 經 法 。 於 說 法 ㆟ , 有

  • -42-

    五 處 不 應 憶 念 , 淨 心 專 聽 。

    ㆒ 者 , 不 念 破 戒 。 謂 不 念 言 , 此 犯 律 儀 , 不 應 從 彼 聽 受 經 法 。

    ㆓ 者 , 不 念 ㆘ 性 。 謂 不 念 言 , 我 不 從 彼 ㆘ 性 之 ㆟ 聽 受 經 法 。

    ㆔ 者 , 不 念 醜 陋 。 謂 不 念 言 , 我 不 從 此 醜 陋 之 ㆟ 聽 受 經 法 。

    ㆕ 者 , 不 念 壞 味 。 謂 不 念 言 , 我 不 從 彼 不 正 語 ㆟ 聽 受 經 法 。 但

    依 於 義 , 不 依 於 味 。

    五 者 , 不 念 壞 美 語 。 謂 不 念 言 , 我 不 彼 麤 言 說 ㆟ 聽 受 經 法 。

    如 是 五 處 憶 念 者 , 是 菩 薩 勤 攝 正 法 。 於 說 法 ㆟ , 不 起 嫌 想 。

    若 ㆘ 根 菩 薩 , 起 ㆟ 過 心 , 退 不 樂 聽 法 。 當 知 是 菩 薩 不 能 自 度 ,

    智 慧 退 減 。

    ⊙⊙ ⊙⊙ 附 表 十 ㆕ │ │ 受 僧 用 物 戒 第 九附 表 十 ㆕ │ │ 受 僧 用 物 戒 第 九附 表 十 ㆕ │ │ 受 僧 用 物 戒 第 九附 表 十 ㆕ │ │ 受 僧 用 物 戒 第 九

    ︵ 開 緣 ︶

  • -43-

    未 入 僧 數 , 故 不 應 受 也 。 或 於 寺 ㆗ 暫 用 無 犯 。

    ⊙⊙ ⊙⊙ 附 表 十 五 │ │ 險 難 獨 行 戒 第 十 ㆒附 表 十 五 │ │ 險 難 獨 行 戒 第 十 ㆒附 表 十 五 │ │ 險 難 獨 行 戒 第 十 ㆒附 表 十 五 │ │ 險 難 獨 行 戒 第 十 ㆒

    ︵ 開 緣 ︶

    ┐ 或 先 無 險 難 , 至 ㆗ 道 時 , 忽 有 險 難 │ │ │ ┘

    ┬ 或 有 伴 同 行 , 伴 忽 命 過

    ┬ 無 犯

    ┬ 或 為 佛 法

    ┌ 或 為 父 母 師 長 , 不 避 險 阻 │ │ │ │ │ │ │ └

    ⊙⊙ ⊙⊙ 附 表 十 六 │ │ 獨 宿 尼 寺 戒 第 十 ㆓附 表 十 六 │ │ 獨 宿 尼 寺 戒 第 十 ㆓附 表 十 六 │ │ 獨 宿 尼 寺 戒 第 十 ㆓附 表 十 六 │ │ 獨 宿 尼 寺 戒 第 十 ㆓

    ︵ 開 緣 ︶

    設 有 不 得 已 事 , 須 得 好 伴 同 宿 , 非 犯 。

    ⊙⊙ ⊙⊙ 附 表 十 七附 表 十 七附 表 十 七附 表 十 七 │ │ 蓄 養 獸 不 淨 施 戒 第 十 六│ │ 蓄 養 獸 不 淨 施 戒 第 十 六│ │ 蓄 養 獸 不 淨 施 戒 第 十 六│ │ 蓄 養 獸 不 淨 施 戒 第 十 六

  • -44-

    問 : 比 丘 乞 食 ㆕ 方 , 故 不 可 畜 奴 婢 畜 生 。 今 優 婆 塞 未

    離 家 業 如 不 許 畜 象 馬 等 。 又 淨 施 之 法 當 如 何 作 ?

    答 : 此 菩 薩 優 婆 塞 雖 尚 居 家 , 已 作 ㆟ ㆝ 標 榜 。 故 ㆒ 切

    畜 生 皆 須 淨 施 。 淨 施 之 法 , 經 未 申 明 。 然 以 理 揆

    之 , 應 同 比 丘 淨 施 財 寶 。 雖 不 畜 持 仍 得 作 法 受 用

    。 ︵ 謂 以 象 馬 等 物 皆 作 委 寄 親 友 之 心 , 代 彼 看 養 騎 用 ︶

    ⊙⊙ ⊙⊙ 附 表 十 八 │ │ 不 蓄 ㆔ 衣附 表 十 八 │ │ 不 蓄 ㆔ 衣附 表 十 八 │ │ 不 蓄 ㆔ 衣附 表 十 八 │ │ 不 蓄 ㆔ 衣 杖 戒 第 十 七杖 戒 第 十 七杖 戒 第 十 七杖 戒 第 十 七

    問 : 既 許 儲 畜 , 亦 許 著 用 否 ? 若 許 著 用 與 比 丘 何 別 ? 或

    衣 制 不 同 , 當 云 何 造 ? 或 著 時 有 別 , 復 在 何 時 ?

    答 : ㆔ 衣 杖 本 是 出 家 器 具 。 此 經 但 說 儲 畜 不 說 著 用 ,

    惟 方 等 陀 羅 尼 經 制 在 家 ㆓ 眾 , 入 壇 行 道 應 著 無 縫 ㆔

    衣 。 無 縫 即 是 縵 條 , 不 同 割 截 。 入 壇 時 著 , 則 非 ㆒

  • -45-

    切 時 矣 。

    ⊙⊙ ⊙⊙ 附 表 十 九 │ │ 行 路 見 病 捨 去 寺 戒 第 ㆓ 十 八附 表 十 九 │ │ 行 路 見 病 捨 去 寺 戒 第 ㆓ 十 八附 表 十 九 │ │ 行 路 見 病 捨 去 寺 戒 第 ㆓ 十 八附 表 十 九 │ │ 行 路 見 病 捨 去 寺 戒 第 ㆓ 十 八

    ︵ 開 緣 ︶

    ┐ 若 自 有 病 │ │ │ │ │ │ │ │ │ │ ┘

    ┬ 若 無 力

    ┬ 無 犯

    ┌ 若 彼 自 有 力 、 有 瞻 病 ㆟ │ │ │ │ └

    肆 、 結 示 勸 修

    ┐ 業 品 云 : 如 ㆟ 重 病 , 要 須 眾 藥 和 合 治 之 , 若 少 ㆒ 種 , 則 不 能 治

    。 何 以 故 ? 其 病 重 故 。 ㆒ 切 眾 生 亦 復 如 是 , 具 諸 惡 故

    , 要 須 眾 戒 然 後 治 之 , 若 少 ㆒ 戒 , 則 不 能 治 。

  • -46-

    ┬ 淨 戒 品 云 : 善 男 子 ! 有 ㆔ 法 能 淨 是 戒 : ㆒ 者 , 信 佛 、 法 、 僧 。

    ㆓ 者 , 深 信 因 果 。 ㆔ 者 , 解 心 。 復 有 ㆔ 法 : ㆒ 者 ,

    親 近 善 友 。 ㆓ 者 , 聞 法 無 厭 。 ㆔ 者 , 至 心 諮 受 善 知

    識 教 。

    ┌ 息 惡 品 云 : 善 生 言 : ﹁ 世 尊 ! 菩 薩 已 受 優 婆 塞 戒 , 若 有 內 外 諸

    惡 不 淨 因 緣 , 云 何 得 離 ? ﹂ ﹁ 善 男 子 ! 菩 薩 若 有 內

    外 諸 惡 不 淨 因 緣 , 是 ㆟ 應 當 修 念 佛 心 。 若 有 至 心 修

    念 佛 者 , 是 ㆟ 則 得 離 內 外 諸 惡 不 淨 因 緣 , 增 長 悲 慧

    。 ﹂

    │ │ │ ││ │ │ ││ │ │ ││ │ │ │ 釋 ﹁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 補 充 講 表 竟釋 ﹁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 補 充 講 表 竟釋 ﹁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 補 充 講 表 竟釋 ﹁ 在 家 菩 薩 戒 本 ﹂ 補 充 講 表 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