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3 卷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3,No.2 2006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ch,2006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评刘永康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收稿日期2005⁃09⁃28 作者简介曾祥芹(1936—),湖南省洞口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月出版的语文教 育学》,是四川师大刘永康教授带领一班新派学者 编著的一部适应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 全国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材这部书 洋洋 55 万字扎实厚重在同类教材中前所未有不但为高师中文专业师生提供了引领入门的好教本 和好学本而且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在职进修 的好读本笔者作为从教语文 48 年的老兵亲历了 语文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 ”———“ 语文教育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演变过程拜读此书收益匪浅感佩作者们与时俱 全面开拓给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书分四部分:“ 目的篇设两章揭示语文学 科的特殊性质功能与目标勾勒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轨迹回答为什么教语 的问题;“ 内容篇设六章逐一论述识字与写字 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 性学习回答教什么样的语文的问题;“ 方法篇设四章分别探讨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方式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评价着重 解决怎样教语文的问题;“ 资源篇设四章总说 语文课程资源”, 分说语文教材语文助学读物语文教师”,着重解决靠什么教语文的问题如著者表白:“ 这四篇互相联系彼此交叉在整体 上是第一篇统帅后三篇后三篇体现着第一篇们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框架。” 语文学科教育学的宏观理论构架允许有多种体系并 不必定于一尊然而多种体系毕竟有高下圆缺优劣之分。“ 为什么教语文”、“ 教什么语文”、“ 怎样 教语文”,这三个基本点是以往的语文教育学教材 都考虑到的但是把资源目的内容方法突显靠什么教语文”, 确是空前的创新它使 语文教育本体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合性学习五种课程形态的实施和评价找到了语文 教育客体课本和读本和语文教育主体教师和学 的依靠让我们意识到语文教育本体其实是语 文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这个四合一的完整 体系是对百余年语文教育实践进行科学抽象结果它避免了纯粹的思辨”, 坚持了实验的科 ”,“ 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 而是拿自 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 与多种版本的同类教材相 这个理论框架简明扼要一毂统辐逻辑严密类拔萃新的先进的课程理念 本书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写的因此阐述语文课程新理念 成为全书的主旨和灵魂。“ 目的篇对语文的工具 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了精辟而辩证的解说认为工 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 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 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 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 sicnu.edu.cn · “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 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4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 sicnu.edu.cn · “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 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

第 33 卷第 2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3No22006 年 3 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ch2006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mdashmdashmdash评刘永康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

曾  祥  芹(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收稿日期20050928作者简介曾祥芹(1936mdash)男湖南省洞口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8 月出版的《语文教

育学》是四川师大刘永康教授带领一班新派学者

编著的一部适应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

全国高师ldquo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dquo通用教材 这部书

洋洋 55 万字扎实厚重在同类教材中前所未有不但为高师中文专业师生提供了引领入门的好教本

和好学本而且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在职进修

的好读本 笔者作为从教语文 48 年的老兵亲历了

ldquo语文教材教法rdquomdashmdashmdashldquo语文教学法rdquomdashmdashmdashldquo语文教学

论rdquomdashmdashmdashldquo语文教育学rdquomdashmdashmdashldquo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dquo的演变过程拜读此书收益匪浅感佩作者们与时俱

进全面开拓给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一  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书分四部分ldquo目的篇rdquo设两章揭示语文学

科的特殊性质功能与目标勾勒《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轨迹回答ldquo为什么教语

文rdquo的问题ldquo内容篇rdquo设六章逐一论述识字与写字

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

性学习回答ldquo教什么样的语文rdquo的问题ldquo方法篇rdquo设四章分别探讨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评价着重

解决ldquo怎样教语文rdquo的问题ldquo资源篇rdquo设四章总说

ldquo语文课程资源rdquo分说ldquo语文教材语文助学读物语文教师rdquo着重解决ldquo靠什么教语文rdquo的问题 诚

如著者表白ldquo这四篇互相联系彼此交叉 在整体

上是第一篇统帅后三篇后三篇体现着第一篇 它

们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框架rdquo语文学科教育学的宏观理论构架允许有多种体系并

行不必定于一尊然而多种体系毕竟有高下圆缺优劣之分 ldquo为什么教语文rdquoldquo教什么语文rdquoldquo怎样

教语文rdquo这三个基本点是以往的语文教育学教材

都考虑到的但是把ldquo资源rdquo与ldquo目的内容方法rdquo并列突显ldquo靠什么教语文rdquo确是空前的创新 它使

语文教育本体(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种课程形态的实施和评价)找到了语文

教育客体(课本和读本)和语文教育主体(教师和学

生)的依靠让我们意识到ldquo语文教育本体其实是语

文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rdquo 这个ldquo四合一rdquo的完整

体系是对百余年语文教育实践进行ldquo科学抽象rdquo的

结果 它避免了ldquo纯粹的思辨rdquo坚持了ldquo实验的科

学rdquoldquo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rdquo而是ldquo拿自

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rdquo 与多种版本的同类教材相

比这个理论框架简明扼要一毂统辐逻辑严密出类拔萃

二  新的先进的课程理念

本书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写的因此阐述语文课程新理念

成为全书的主旨和灵魂 ldquo目的篇rdquo对语文的工具

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了精辟而辩证的解说认为工

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

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

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

向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041

二者相离两害相融两利必须实现言语个性与人文

共性的统一 全书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观这个核心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语文教育的地位功能目的内容方法资源等子课题做了具体深入的

创造性阐发 限于篇幅仅举一二11049008 读写听说智能和谐发展观 语文能力ldquo读rdquo

占鳌头阅读课已成为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依据这

个课程新理念ldquo内容篇rdquo让ldquo阅读教学rdquo独占两章对阅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的过程和方法阅读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各类文体阅读教学法做了多

维度多层次的阐述 特别是关于导读的九条原理ldquo注意整体把握运用对话互动重视质疑激思贴近社会生活知识转换能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创

新意识避免机械预设rdquo针对阅读课中分析与综

合教师与学生阅读与思考文本与生活知识与智

能德育与美育学习与创造预设与生成等系列矛

盾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原则浸透了ldquo意会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体验性阅读智慧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rdquo等系列新理

念成为该书闪射的一束思想亮光 写作是以个性

化的言语形式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独特

感受和认识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基于这个新理念提

出的导写六条规律和九条策略区分了作家创作和

学生习作切中肯綮体现了读写比翼齐飞的思想对ldquo口语交际rdquo新概念含义和特征的阐发尤其是与

ldquo听说rdquo的比较解说非常到位灌注了读写听说和

谐发展的ldquo言语rdquo训练整体观对于治疗ldquo重文轻语rdquo的痼疾是一剂良药

21049008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观 ldquo资源篇rdquo可以

看作本书的新开发区 作者对ldquo语文课程资源rdquo这

个新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准确解说指出其ldquo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rdquo的发展趋向和ldquo课程化校本

化生活化rdquo的实践特点让我们从客体和主体两方

面认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家庭和社

会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更是天然的

课程资源 开发主体应以凸现 ldquo人本rdquo促成 ldquo对

话rdquo走向ldquo生活rdquo为价值取向去开发和利用课内外

的语文物质资源和师生的语文精神能源 对于ldquo语文教材rdquo的功能指明课文是示范语言的例子是扩

展知识的梯子是开启智德的镜子对于ldquo语文助学

读物rdquo的功能指明它是对语文教科书的解构演

绎配合强化延伸具有细化目标梳理知识点拨

方法启迪思情推动教改的作用 这些阐释无疑补

充和修正了既往的语文教材观 坚持语文教育的

ldquo双主体rdquo(师生)观从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人文视角

来解说语文课程资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多版本

的《语文教育学》教材都把语文教育的关键归结为

语文教师的修养 本书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把ldquo语文教师rdquo看成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提出语

文教师首先应成为ldquo精神贵族和文化领袖rdquo要实现

ldquo灵魂工程师rdquoldquo园丁rdquo向ldquo精神导师rdquo的转变ldquo春蚕rdquoldquo蜡烛rdquo向ldquo果树rdquo的转变ldquo统治者rdquoldquo权威rdquo向ldquo平等中的首席rdquo的转变ldquo一桶水rdquo向ldquo自来水rdquo甚

至ldquo生生不息的奔河rdquo的转变 新一代语文教师的

角色定位该是ldquo知识的建构者教学的反思者教育

的合作者课程的开发者rdquo 这些新理念为建造ldquo语文教师教育学rdquo大厦将发挥奠基立柱的作用

三  新的实验型教材体例

这部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超乎寻常别出心裁的全书 16 章每章均由ldquo思考与讨论理论知识案例

分析资源链接技能训练rdquo五个板块组成体现了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显语文教育学这门ldquo应用理论学科rdquo的特色 其中ldquo理论知识rdquo是各章的

重点部分根据高师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战略需要充分展开至少三条多至六条(如综合性学习)着意宣讲先进的课程理念 这些理念的树立又用各

章ldquo思考与讨论rdquo所提示的主要问题来深化巩固用各章ldquo资源链接rdquo所开列的参考书籍和论文来扩展

延伸更用各章ldquo技能训练rdquo所设计的ldquo模拟教学rdquo和ldquo诊治教病rdquo来实验矫正 最突出的是ldquo案例分析rdquo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全书所举案例大小详略不等

竟达 100 多个其学段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以中学为主其课文包括传统的现代的而以人

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的新课文为主其地域覆盖中

外海内外和大陆东部中部西部而以大陆为主并

带上西部特色其形式有文字的图画的电子的音像的而以印刷文本为主 值得特别称道的是所有ldquo教例rdquo分出三个层次高层次的教学ldquo变式rdquo以中小学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艺术ldquo创例rdquo为方向中层次的教学ldquo范式rdquo以后起的优秀语文教师的科学

ldquo样例rdquo为模本低层次的教学ldquo仿式rdquo以成长中的

新语文教师或准语文教师的习教ldquo佳例rdquo和ldquo病例rdquo为经验教训 这样联系高低程度不同的教学现象

141

    曾祥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显示语文教学由ldquo仿式rdquo到ldquo范式rdquo再到ldquo变式rdquo的

发展梯度不但去掉了以往教材抽象说教可读性差

的毛病而且克服了举例高不可攀可学性差的弱

点 足见这个适合教育实习增强实践品格的教材

体例贯彻了ldquo道法兼备知行合一rdquo的原则四  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怎样教学语文 ldquo方法篇rdquo根据言语智能是ldquo学得rdquo和ldquo习得rdquo相结合的产物力求从ldquo教rdquo和ldquo学rdquo两方面使现代语文教育理念操作化 ldquo语文教学设

计rdquo展开六项内容细分五个类型分别介绍了各类

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模式具体入微 ldquo语文学

习方式rdquo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途

径和策略也做了条分缕析的阐释和整体配套的融

合一用就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

运用为新老语文教师普遍关注 本书像下及时雨

一样专谈ldquo网上语文教研rdquo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如通

过搜索引擎获取教研参考材料上语文教育 BBS(互动论坛)用 Blog(博客)建语文教研主页同时

对ldquo语文多媒体教学rdquo课件的制作步骤要领和课堂

的操作艺术应急措施详加指点 这些是过去讲语

文教法所没有的 ldquo语文教学评价rdquo作为对语文教

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具有导向协调反思增值和诊断的多重功能然而多年来因对

语文评价的学科特点和目标体系认识模糊或片面在评价方法上缺乏有力措施没有形成体系 本书

加强了这一薄弱环节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示了语文定性评价

和定量评价的三种方法ldquo情境性评价rdquo使语文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弹性教育目标得到潜移默化ldquo语文档案袋评价rdquo使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性评

价得到逐步落实ldquo纸笔测验rdquo(如成绩性选拔性考

核)使教学各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到

可靠依据如此增强了语文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

和区分度 尽管语文教学评价在客观性试题和主观

性试题的结合上在科学性标准和人文性标准的统

一上一时难以找到完善的方略本书却迎难而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  新的开放的学科视野

本书之所以能在理论体系上比较完整在课程

理念上比较先进在教材体例上比较实用在教育方

法上比较有效其根子在于有一个开放的学科视野全书ldquo既重视对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

高又重视对我国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的批判与继

承既重视对国外母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借鉴又重

视探索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rdquo 显然作者采取ldquo古今中外法rdquo来研究和概括语文教育的

ldquo学rdquo和ldquo术rdquo每论述一个专题都能历史地追索其

发展过程广泛地借鉴其最新成果现实地解决其疑

难问题 作者学科视野的开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

面1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外开放 全书根据美国教育

家华特middotBmiddot科勒涅斯克关于ldquo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等rdquo的思想彰显ldquo大语文rdquo教育观提倡ldquo语文生活化rdquo和ldquo生活语文化rdquo 如ldquo语文综合性

学习rdquo这一新的教学形态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求在保证

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跨

学科策略 这种ldquo跨学科rdquo是双向的在努力使语文

学科向外学科跨越的同时又努力使外学科的最新

成果跨进或渗入语文学科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

锐意吸收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

代主义教育理论等西方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用来

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2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内开放 语文自身作为一门

大学科是ldquo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rdquo的内容

结构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成为ldquo语文学rdquo的三大

理论支柱 本书作者摆脱了ldquo语文即语言文学rdquo的

现代偏见维护ldquo文章教学rdquo在语文课中的合法地

位面对ldquo文学教学rdquo空前加强的好形势保持冷静

头脑敢于以ldquo后现代课程观rdquo抵制新颁《语文课程

标准》中存在的ldquo弱化文章教育rdquo的倾向在读写教

学中平等地看待文章和文学注重文章读写能力和

文学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在教师修养中明确地把

ldquo文章学rdquo提到与ldquo语言学文艺学rdquo并列的位置纳入语文专业提升的必读书这种包容语言文章文学的语文专业视野体现了对内开放是难能可贵的21 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大明]

2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age 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 sicnu.edu.cn · “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 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

二者相离两害相融两利必须实现言语个性与人文

共性的统一 全书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观这个核心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语文教育的地位功能目的内容方法资源等子课题做了具体深入的

创造性阐发 限于篇幅仅举一二11049008 读写听说智能和谐发展观 语文能力ldquo读rdquo

占鳌头阅读课已成为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依据这

个课程新理念ldquo内容篇rdquo让ldquo阅读教学rdquo独占两章对阅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的过程和方法阅读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各类文体阅读教学法做了多

维度多层次的阐述 特别是关于导读的九条原理ldquo注意整体把握运用对话互动重视质疑激思贴近社会生活知识转换能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创

新意识避免机械预设rdquo针对阅读课中分析与综

合教师与学生阅读与思考文本与生活知识与智

能德育与美育学习与创造预设与生成等系列矛

盾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原则浸透了ldquo意会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体验性阅读智慧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rdquo等系列新理

念成为该书闪射的一束思想亮光 写作是以个性

化的言语形式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独特

感受和认识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基于这个新理念提

出的导写六条规律和九条策略区分了作家创作和

学生习作切中肯綮体现了读写比翼齐飞的思想对ldquo口语交际rdquo新概念含义和特征的阐发尤其是与

ldquo听说rdquo的比较解说非常到位灌注了读写听说和

谐发展的ldquo言语rdquo训练整体观对于治疗ldquo重文轻语rdquo的痼疾是一剂良药

21049008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观 ldquo资源篇rdquo可以

看作本书的新开发区 作者对ldquo语文课程资源rdquo这

个新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准确解说指出其ldquo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rdquo的发展趋向和ldquo课程化校本

化生活化rdquo的实践特点让我们从客体和主体两方

面认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家庭和社

会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更是天然的

课程资源 开发主体应以凸现 ldquo人本rdquo促成 ldquo对

话rdquo走向ldquo生活rdquo为价值取向去开发和利用课内外

的语文物质资源和师生的语文精神能源 对于ldquo语文教材rdquo的功能指明课文是示范语言的例子是扩

展知识的梯子是开启智德的镜子对于ldquo语文助学

读物rdquo的功能指明它是对语文教科书的解构演

绎配合强化延伸具有细化目标梳理知识点拨

方法启迪思情推动教改的作用 这些阐释无疑补

充和修正了既往的语文教材观 坚持语文教育的

ldquo双主体rdquo(师生)观从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人文视角

来解说语文课程资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多版本

的《语文教育学》教材都把语文教育的关键归结为

语文教师的修养 本书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把ldquo语文教师rdquo看成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提出语

文教师首先应成为ldquo精神贵族和文化领袖rdquo要实现

ldquo灵魂工程师rdquoldquo园丁rdquo向ldquo精神导师rdquo的转变ldquo春蚕rdquoldquo蜡烛rdquo向ldquo果树rdquo的转变ldquo统治者rdquoldquo权威rdquo向ldquo平等中的首席rdquo的转变ldquo一桶水rdquo向ldquo自来水rdquo甚

至ldquo生生不息的奔河rdquo的转变 新一代语文教师的

角色定位该是ldquo知识的建构者教学的反思者教育

的合作者课程的开发者rdquo 这些新理念为建造ldquo语文教师教育学rdquo大厦将发挥奠基立柱的作用

三  新的实验型教材体例

这部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超乎寻常别出心裁的全书 16 章每章均由ldquo思考与讨论理论知识案例

分析资源链接技能训练rdquo五个板块组成体现了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显语文教育学这门ldquo应用理论学科rdquo的特色 其中ldquo理论知识rdquo是各章的

重点部分根据高师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战略需要充分展开至少三条多至六条(如综合性学习)着意宣讲先进的课程理念 这些理念的树立又用各

章ldquo思考与讨论rdquo所提示的主要问题来深化巩固用各章ldquo资源链接rdquo所开列的参考书籍和论文来扩展

延伸更用各章ldquo技能训练rdquo所设计的ldquo模拟教学rdquo和ldquo诊治教病rdquo来实验矫正 最突出的是ldquo案例分析rdquo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全书所举案例大小详略不等

竟达 100 多个其学段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以中学为主其课文包括传统的现代的而以人

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的新课文为主其地域覆盖中

外海内外和大陆东部中部西部而以大陆为主并

带上西部特色其形式有文字的图画的电子的音像的而以印刷文本为主 值得特别称道的是所有ldquo教例rdquo分出三个层次高层次的教学ldquo变式rdquo以中小学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的艺术ldquo创例rdquo为方向中层次的教学ldquo范式rdquo以后起的优秀语文教师的科学

ldquo样例rdquo为模本低层次的教学ldquo仿式rdquo以成长中的

新语文教师或准语文教师的习教ldquo佳例rdquo和ldquo病例rdquo为经验教训 这样联系高低程度不同的教学现象

141

    曾祥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显示语文教学由ldquo仿式rdquo到ldquo范式rdquo再到ldquo变式rdquo的

发展梯度不但去掉了以往教材抽象说教可读性差

的毛病而且克服了举例高不可攀可学性差的弱

点 足见这个适合教育实习增强实践品格的教材

体例贯彻了ldquo道法兼备知行合一rdquo的原则四  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怎样教学语文 ldquo方法篇rdquo根据言语智能是ldquo学得rdquo和ldquo习得rdquo相结合的产物力求从ldquo教rdquo和ldquo学rdquo两方面使现代语文教育理念操作化 ldquo语文教学设

计rdquo展开六项内容细分五个类型分别介绍了各类

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模式具体入微 ldquo语文学

习方式rdquo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途

径和策略也做了条分缕析的阐释和整体配套的融

合一用就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

运用为新老语文教师普遍关注 本书像下及时雨

一样专谈ldquo网上语文教研rdquo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如通

过搜索引擎获取教研参考材料上语文教育 BBS(互动论坛)用 Blog(博客)建语文教研主页同时

对ldquo语文多媒体教学rdquo课件的制作步骤要领和课堂

的操作艺术应急措施详加指点 这些是过去讲语

文教法所没有的 ldquo语文教学评价rdquo作为对语文教

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具有导向协调反思增值和诊断的多重功能然而多年来因对

语文评价的学科特点和目标体系认识模糊或片面在评价方法上缺乏有力措施没有形成体系 本书

加强了这一薄弱环节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示了语文定性评价

和定量评价的三种方法ldquo情境性评价rdquo使语文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弹性教育目标得到潜移默化ldquo语文档案袋评价rdquo使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性评

价得到逐步落实ldquo纸笔测验rdquo(如成绩性选拔性考

核)使教学各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到

可靠依据如此增强了语文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

和区分度 尽管语文教学评价在客观性试题和主观

性试题的结合上在科学性标准和人文性标准的统

一上一时难以找到完善的方略本书却迎难而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  新的开放的学科视野

本书之所以能在理论体系上比较完整在课程

理念上比较先进在教材体例上比较实用在教育方

法上比较有效其根子在于有一个开放的学科视野全书ldquo既重视对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

高又重视对我国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的批判与继

承既重视对国外母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借鉴又重

视探索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rdquo 显然作者采取ldquo古今中外法rdquo来研究和概括语文教育的

ldquo学rdquo和ldquo术rdquo每论述一个专题都能历史地追索其

发展过程广泛地借鉴其最新成果现实地解决其疑

难问题 作者学科视野的开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

面1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外开放 全书根据美国教育

家华特middotBmiddot科勒涅斯克关于ldquo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等rdquo的思想彰显ldquo大语文rdquo教育观提倡ldquo语文生活化rdquo和ldquo生活语文化rdquo 如ldquo语文综合性

学习rdquo这一新的教学形态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求在保证

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跨

学科策略 这种ldquo跨学科rdquo是双向的在努力使语文

学科向外学科跨越的同时又努力使外学科的最新

成果跨进或渗入语文学科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

锐意吸收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

代主义教育理论等西方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用来

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2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内开放 语文自身作为一门

大学科是ldquo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rdquo的内容

结构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成为ldquo语文学rdquo的三大

理论支柱 本书作者摆脱了ldquo语文即语言文学rdquo的

现代偏见维护ldquo文章教学rdquo在语文课中的合法地

位面对ldquo文学教学rdquo空前加强的好形势保持冷静

头脑敢于以ldquo后现代课程观rdquo抵制新颁《语文课程

标准》中存在的ldquo弱化文章教育rdquo的倾向在读写教

学中平等地看待文章和文学注重文章读写能力和

文学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在教师修养中明确地把

ldquo文章学rdquo提到与ldquo语言学文艺学rdquo并列的位置纳入语文专业提升的必读书这种包容语言文章文学的语文专业视野体现了对内开放是难能可贵的21 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大明]

2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age 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 - sicnu.edu.cn · “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 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

显示语文教学由ldquo仿式rdquo到ldquo范式rdquo再到ldquo变式rdquo的

发展梯度不但去掉了以往教材抽象说教可读性差

的毛病而且克服了举例高不可攀可学性差的弱

点 足见这个适合教育实习增强实践品格的教材

体例贯彻了ldquo道法兼备知行合一rdquo的原则四  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怎样教学语文 ldquo方法篇rdquo根据言语智能是ldquo学得rdquo和ldquo习得rdquo相结合的产物力求从ldquo教rdquo和ldquo学rdquo两方面使现代语文教育理念操作化 ldquo语文教学设

计rdquo展开六项内容细分五个类型分别介绍了各类

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模式具体入微 ldquo语文学

习方式rdquo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途

径和策略也做了条分缕析的阐释和整体配套的融

合一用就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正确

运用为新老语文教师普遍关注 本书像下及时雨

一样专谈ldquo网上语文教研rdquo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如通

过搜索引擎获取教研参考材料上语文教育 BBS(互动论坛)用 Blog(博客)建语文教研主页同时

对ldquo语文多媒体教学rdquo课件的制作步骤要领和课堂

的操作艺术应急措施详加指点 这些是过去讲语

文教法所没有的 ldquo语文教学评价rdquo作为对语文教

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具有导向协调反思增值和诊断的多重功能然而多年来因对

语文评价的学科特点和目标体系认识模糊或片面在评价方法上缺乏有力措施没有形成体系 本书

加强了这一薄弱环节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示了语文定性评价

和定量评价的三种方法ldquo情境性评价rdquo使语文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弹性教育目标得到潜移默化ldquo语文档案袋评价rdquo使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性评

价得到逐步落实ldquo纸笔测验rdquo(如成绩性选拔性考

核)使教学各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到

可靠依据如此增强了语文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

和区分度 尽管语文教学评价在客观性试题和主观

性试题的结合上在科学性标准和人文性标准的统

一上一时难以找到完善的方略本书却迎难而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  新的开放的学科视野

本书之所以能在理论体系上比较完整在课程

理念上比较先进在教材体例上比较实用在教育方

法上比较有效其根子在于有一个开放的学科视野全书ldquo既重视对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

高又重视对我国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的批判与继

承既重视对国外母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借鉴又重

视探索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rdquo 显然作者采取ldquo古今中外法rdquo来研究和概括语文教育的

ldquo学rdquo和ldquo术rdquo每论述一个专题都能历史地追索其

发展过程广泛地借鉴其最新成果现实地解决其疑

难问题 作者学科视野的开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

面1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外开放 全书根据美国教育

家华特middotBmiddot科勒涅斯克关于ldquo语文学习的外延与

生活的外延相等rdquo的思想彰显ldquo大语文rdquo教育观提倡ldquo语文生活化rdquo和ldquo生活语文化rdquo 如ldquo语文综合性

学习rdquo这一新的教学形态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求在保证

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跨

学科策略 这种ldquo跨学科rdquo是双向的在努力使语文

学科向外学科跨越的同时又努力使外学科的最新

成果跨进或渗入语文学科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

锐意吸收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

代主义教育理论等西方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用来

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21049008 语文学科的对内开放 语文自身作为一门

大学科是ldquo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rdquo的内容

结构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成为ldquo语文学rdquo的三大

理论支柱 本书作者摆脱了ldquo语文即语言文学rdquo的

现代偏见维护ldquo文章教学rdquo在语文课中的合法地

位面对ldquo文学教学rdquo空前加强的好形势保持冷静

头脑敢于以ldquo后现代课程观rdquo抵制新颁《语文课程

标准》中存在的ldquo弱化文章教育rdquo的倾向在读写教

学中平等地看待文章和文学注重文章读写能力和

文学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在教师修养中明确地把

ldquo文章学rdquo提到与ldquo语言学文艺学rdquo并列的位置纳入语文专业提升的必读书这种包容语言文章文学的语文专业视野体现了对内开放是难能可贵的21 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大明]

2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