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 Moodle 尻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萱教學中心 林帯錫、舒兆民、周中天、穆浩然 、連育仁 舗砥字: Moodle ,華萱教學,線上學習,數位學習 中文摘堰 本文旨在討関如何將線上幹程管理系統- Moodle 應用於華萱文教學幹程 中,並貸對實麿線上赴幹成果,分析其進用性與可行性,作為將來的研究基礎, 冀能為華萱文網搾教學領域赴拓另一嶄新強大的學習途徑。 本文先介紹 Moodle 的特槲與優勢,並呈現目前實啗中的 兩斧華萱教學幹程 內容:壓級中文朽寫、壓級華萱奮朽寫作。此二斧幹已實啗完成,幹程結束時將 貸對老師、學生的意焔,歸結出 Moodle 之優槲與鳳制。 最後,本文將根據實麿赴幹經啗,提出幹程設計及操作建却,供各界先進作 為參考。 Moodle Moodle 是一個架設在網麿網搾基礎的幹程和網站的釈墻 1 。簡單地巻, Moodle 是可以在網搾上使用的幹程管理系統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以下 從各個稼度來介紹 Moodle 的特性。 ( ) Moodle 全名為「 (Moodl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指的是 Moodle 在功能上 如果有不叉的地方,使用者可藉由安胃第三方模組 (third-party module) 來得到更 多功能。比方巻 Moodle 預設是沒有聲烈留言 (Voice board) 的功能,但管理者可架 MoodleSpeex voice recording tool 2 慎到此目的。 Moodle 官方模組孤料庫 3 有郭 盡的巻明與討関。 指的是 Moodle 在程式撰寫的乖格,基本功能做成物 件,易於維仇而且易於奮朽。 是強漢以孤料庫為基礎的教學網站, 教學所需的功能如測啗卷、討関區, 都可利用 Moodle 的功能來完成,教師毋需 透侵孤訊人員,即可自行建構並維仇一個具有壓度互動性的線上幹程。 1 http://docs.moodle.org/zh/%E5%85%B3%E4%BA%8EMoodle , 2007 4 10 日。 2 MoodleSpeex voice recording tool Moodle 第三方模組,功能為錄烈。 更多孤訊翰參奮: http://moodle.org/mod/data/view.php?d=13&rid=418 3 可參考 http://moodle.org/mod/data/view.php?id=6009 知心更多 Moodle 模組的訊息。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1

Moodle在華語文教學上之運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語教學中心

林金錫、舒兆民、周中天、陳浩然、連育仁

關鍵字:Moodle,華語教學,線上學習,數位學習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討論如何將線上課程管理系統-Moodle應用於華語文教學課程

中,並針對實際線上開課成果,分析其適用性與可行性,作為將來的研究基礎,

冀能為華語文網路教學領域開拓另一嶄新強大的學習途徑。

本文先介紹 Moodle的特點與優勢,並呈現目前實驗中的兩門華語教學課程

內容:高級中文讀寫、高級華語閱讀寫作。此二門課已實驗完成,課程結束時將

針對老師、學生的意見,歸結出 Moodle之優點與限制。

最後,本文將根據實際開課經驗,提出課程設計及操作建議,供各界先進作

為參考。

一、Moodle介紹

Moodle 是一個架設在網際網路基礎的課程和網站的軟體 1。簡單地說,

Moodle是可以在網路上使用的課程管理系統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以下

從各個角度來介紹 Moodle的特性。

(一) 名稱Moodle 全名為「模組化物件導向的動態學習環境」 (Moodl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組化指的是 Moodle在功能上

如果有不足的地方,使用者可藉由安裝第三方模組 (third-party module)來得到更

多功能。比方說 Moodle預設是沒有聲音留言(Voice board)的功能,但管理者可架

設MoodleSpeex voice recording tool 2達到此目的。Moodle官方模組資料庫3

有詳

盡的說明與討論。物件導向指的是 Moodle在程式撰寫的風格,基本功能做成物

件,易於維護而且易於閱讀。動態學習環境是強調以資料庫為基礎的教學網站,

教學所需的功能如測驗卷、討論區,都可利用 Moodle的功能來完成,教師毋需

透過資訊人員,即可自行建構並維護一個具有高度互動性的線上課程。

1 http://docs.moodle.org/zh/%E5%85%B3%E4%BA%8EMoodle , 2007年 4月 10日。2 MoodleSpeex voice recording tool 為 Moodle第三方模組,功能為錄音。更多資訊請參閱:

http://moodle.org/mod/data/view.php?d=13&rid=418 。3可參考 http://moodle.org/mod/data/view.php?id=6009 知道更多 Moodle模組的訊息。

Page 2: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2

圖 1 Moodle官方網站所搜集的模組

(二) 功能Moodle是一套線上課程管理系統,在設計上並非只單為一個課程服務,而

是為一個教學單位提供易於使用的線上教學平台。在此前提下,Moodle開發了

成熟的管理功能。只要使用者具備權限,就可以透過 Moodle完成管理功能,包

括:主機相關設定管理、使用者管理、課程管理、語言管理等(見圖 2)。

圖 2 Moodle管理介面功能一覽

(三) 版權Moodle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因為 Moodle是一套免費且開放原始碼的系統。

但這並非意味著 Moodle沒有版權,相反的,Moodle遵守 GNU Public License(簡

Page 3: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3

稱為 GPL4),使用者只要同意把原始碼提供給他人、不修改和刪除原有的許可協

議和版權,並且其它派生工作也使用同樣的授權協議,便可自由使用此套軟體,

毋需支付任何軟體費用5。

(四) 教學理念Moodle 是一套基於社會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社會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是

強調有社會性意義的活動對人類意識影響的重要性 (Kozulin, 1986; Tudge &

Winterhoff, 1993),Vygotsky(1978, 1986)認為包含語言學習在內,是先從社會過

程而後個人過程。換句話說,知識是建構於群眾參與的實際活動中。在形式上是

合作環境(collaborative generic environments)(L uke, 2006),軟體應用如:電子郵

件、討論區等。

因此,Moodle 的主要目標為幫助教學者建立有效的線上社群,透過學生的

群眾參與過程創造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在教師的操作介面上,Moodle 將課程

內容的相關功能分成線上資源與課程活動兩大部分。線上資源是教師提供給學生

參考用的超連結,可以是閱讀內容,也可以是外部連結或檔案下載;課程活動是

Moodle 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理念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包含測驗、問卷、討論

區、心得報告、Wiki 等。利用這兩大課程功能,教師便可輕易地建構一個有高

度互動性的教學網站。

圖 3 Moodle課程線上資源新增介面 圖 4 Moodle課程活動新增介面

二、實驗課程

本次所實驗的課程為「高級中文讀寫」與「高級華語閱讀與寫作」兩門課程。

前者是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吳彰英老師所開設的課程,屬於六級的課程;

4關於 GNU Public License(GPL),可參考 http://www.opensource.org/osi3.0/licenses/gp l-license.php。

5關於 Moodle授權,可參考 http://docs.moodle.org/en/License。

Page 4: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4

後者由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林淑慧老師為本校外籍生所開設的閱讀

與寫作課程,特別重視書面語與學術寫作 (Chinese for academic purpose)。以下分

成兩部分來介紹。

(一) 高級中文讀寫

由吳彰英老師教授之高級中文讀寫課程的主要授課模式為讓學習者自選文

章據以增進讀寫能力,為本中心首設課程。

1. 上課方式與時間

此課程的上課方式是以面對面授課為主,課程如同國內大部分的語言課一

樣,一天兩小時,每周五天共十小時,上課時間自 2006年 12月至 2007年 12

月,為期三個月。

除正規授課時間外,Moodle 還延伸了課程的學習時空。線上課程裡,包含

了學生的自選文章、授課內容、即時辭彙顯譯、作業繳交以及課程討論,學生得

以在課後自學練習,並與同學相互交流。

圖 5 高級中文讀寫線上課程

2. 學生人數與背景

此課程參與學生共 4人6,基本資料如下表 1:

表 1 高級中文讀寫課程學生資料表

姓名 性別 國籍 年齡 學習中文時間

6因為此課程是第一次開課,故人數少於最低開課人數 6人。

Page 5: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5

徐于晴 女 阿根廷 18 華裔(第一學期)

宇佐美貴子 女 日本 23 在台灣已學習六個月

楊乃英 男 印尼 24 華裔(在台灣已學習六個月)

林円 女 日本 18 華裔(在台灣已學習九個月)

(二) 高級華語--閱讀與寫作

高級華語--閱讀與寫作是專為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的外籍生所開設的課程,上

課時間從 2006年 9月 25至 2007年 1月 25日,一周兩次,一次兩小時。由於這

些大學生及研究生已具備一定的中文水平,所以此課程的目標是讓這些學習者具

備從事學術研究的語言能力。

1. 上課方式

此課程亦以面授為主,藉Moodle作為師生與同儕之間互動的平台,讓學生

可以討論問題並繳交作業。

圖 6 高級華語閱讀與寫作線上課程

2. 學生人數與背景

此課程學生人數共 8人,均為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的大學生與研究生。

三、實驗結果與建議

Page 6: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6

本文僅就「高級中文讀寫」課程的實驗進行分析,另一實驗課程「高級華語

-閱讀與寫作」留待另文報告。

「高級中文讀寫」課程之進行是以課室教學為主,筆者僅站在輔助者

(facilitator)與觀察者(observer)的角色進行紀錄。

(一) 觀察過程與結果

1.教師參與

本中心於 2006 年 8 月針對中心教師進行 Moodle 使用訓練,期許教師能將Moodle 運用於課堂之中。訓練課程結束之後,吳彰英老師即表示若能提供協助

及諮詢,他願意於嘗試運用 Moodle於教學之中,但必須再給他一個學期的摸索

期。

吳老師的嘗試,正呼應了 Arnold & Ducate(2006)的說法,為了確保教師有足

夠的科技素養,學校應該予在職教師參與專業發展的機會,並提供時間與資金刺

激老師參與相關活動(Cuban, 2001)。在本中心的協助下,吳老師願意學習如何整

合科技於教學之中;但實際參與訓練之老師超過六十位,這也同時反映目前中心

提供的刺激仍不夠充份。

2.學習者訓練及參與

在融入科技過程中,學習者的訓練及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必須告訴學生

使用科技這項決定將會更有效率地達到學生的學習目標 (Hubbard, 2004)。在「說

服」學生使用的過程中,印證了 Arnold & Ducate(2006)整理出來學習者願意及不

願意嘗試的各種理由。

課程之初,雖然吳老師試著告訴學生使用 Moodle的好處:學生可以上網與

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可以繳交作業、可以看上課內容與可以紀錄學習歷程,但

學生的反應冷淡,最主要的原因與 Yong(2004)提出的一樣:學生對科技如何整

合到課堂之中存有疑慮。

這時老師是以引導式的方式逐步讓學生使用。先是告訴學生有個輔助性的網

站,會把課程內容放上去,再告訴學生上面有許多討論,希望學生上去參與。從

2006年 12月 5日開始,直到 2006年 12月 13日宇佐美貴子註冊此線上課程後,

才開始有了互動。

表 2 高級中文讀寫學生相關使用紀錄

姓名 註冊時間 第一次發言時間 第一次繳交作業時間

徐于晴 2006年 12月 7日 2006年 12月 19日 2006年 12月 10日

Page 7: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7

宇佐美貴子 2006年 12月 13日 2006年 12月 13日 2006年 12月 13日

楊乃英 2006年 12月 6日 2007年 1月 10日 無

林円 無 無 無

圖 7 高級中文讀寫討論區

雖然楊乃英是最早註冊的學生,但直到一個多月以後,才在同學討論每個人

小時候的夢想時從被動閱讀者成為主動發表者。由此可見,同儕透過電腦媒介溝

通(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簡稱 CMC),正如同學者 (Gonglewski &

DuBravac, 2006)所認為的:提高了學習者的動機。

3.真實溝通

透過科技的輔助,進行真實的溝通,這種溝通讓學習者學習到外語裡溝通的

價值(Meunier, 1997)。在課程討論區中,學生之間的互動正好印證了此項論述。

在討論區裡,徐于晴想說的是「有人叫他讀哲學或心理學」,但將「哲學」說成

了「則學」,雖然沒造成溝通的障礙,但同學宇佐美貴子就提出了糾正,隨後徐

于晴也接受了此項糾正。

Page 8: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8

圖 8 討論區同儕糾正的現象

(二) 建議

在實驗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收到老師與學生不少建議。筆者在觀察老師與學

生使用 Moodle時,也發現了一些可改進的地方。

1.操作介面的改進

在高級中文讀寫一課進行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都反映了介面上應該做些改

善。

(1) 詞彙表(glossary)

詞彙表是語言教學裡非常重要的功能,Moodle 這項功能也是其它教學平台

如 BlackBoard 所未設計的。原本高級中文讀寫課程所規劃的上課方式是以學生

選讀文章為上課內容,每位學生導讀文章,並為同學解說生詞,並在 Moodle上

將詞彙輸入詞彙總表,讓大家在閱讀時可以知道哪些是生詞。但是依據學生與老

師使用的經驗,詞彙表的功能雖然強大,但是要逐條輸入,一課如果平均二十個

生詞,學生平均要花超過一個小時輸入詞彙表。在Moodle上,詞彙表需透過 xml

格式匯入,對師生而言有操作上的困難。

此外,詞彙表也不提供批次修改的功能。一旦輸入錯誤,得耗費大量時間逐

條修改。因此,筆者團隊正在設計讓學習者快速輸入、匯入及修改詞彙的輸入介

面,發揮 Moodle詞彙表的功能。

Page 9: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9

圖 9 Moodle詞彙表輸入介面

(2) 作業評分介面

讀寫課程的作業以作文為主,教師能透過作業修改,了解學生學習情形。本

課程希望利用 Moodle 作業功能,教師可在線上逕行批改學生作文再回傳給學

生,讓學生比較出兩者之間的差異,學生亦可利用筆記(notes)與老師溝通,避免

作業上不能清楚溝通所造成的誤會7。

2. 加強教師訓練

在推廣 Moodle 的過程中,筆者深刻體認到教師訓練的重要。教師訓練如Arnold & Ducate (2006)所說的,「不只是提供科技方面的技術,教育老師教育科

技在教學上的好處,使老師改變信念與態度同等重要」。

本中心 2006 年所開設的 Moodle 訓練課程,只著眼於如何使用,未提供老

師良好的示範,或是從教學觀上與老師溝通,以致推廣成效不佳。當然,這也可

能與沒有足夠誘因、沒有使用的必要性有關。本研究將來會從教師的教學信念著

眼,探討線上課程與教師信念之間的關係。

3. 提供足夠誘因

對新手教師來說,幾乎沒有時間思考使用科技,而且通常也沒有足夠的訓練

來落實(De Wert & Heining-Boynton, 1997)。理想的方式當如 Goldfield(2001)所建

議的從師資培訓的方式來達成。除此以外,就應該如 Cuban(2001)提供教師時間

和經費來應用科技於教學之中。

未來推廣時,也將再評估教師與學生意願,期許能提供足夠的誘因,使教師

能利用科技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效率。

本計畫為國科會補助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研究計畫 NSC-95-3113-S-003-003,特

7實驗時 Moodle版本為 1.6版,並未有此功能,直到課程快結束後,升級 Moodle1.7版,才解決此問題。

Page 10: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10

此致謝。

Page 11: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11

參考書目

(一)專書

Arnold, N., & Ducate, L. (2006). CALL: Where are We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In L. Ducate & N. Arnold (Eds.), Calling on CALL: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New Direc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Vol. 5, pp. 1-20).

Cuban, L. (2001). Oversold and underused.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 Wert, M., & Heining-Boynton, A. (1997). Developing tomorrow's

technology-us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Where we are, where we are going. In

R. Terry (Ed.), Dimension'97: Addressing the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p. 1-18). Valdosta, GA: Sothern Conference on Language Teaching.

Goldfield, J. (2001). Technology trend in faculty development, pre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support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 artments. ADFL Bulletin,

32(3), 102-115.

Gonglewski, M., & DuBravac, S. (2006). Multiliteracy: Second Language Literacy in

the Multimedia Environment. In L. Ducate & N. Arnold (Eds.), Calling on CALL: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New Directions in Foreign L anguage Teaching. (Vol.

5, pp. 43-68).

Hubbard, P. (2004). Learner training for effective use of CALL. In S. Fotos & C.

Browne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CALL for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pp.

48-68).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Luke, C. L. (2006). Situating CALL in the Broader Methodological Context of

Foreign Language Teching and Learning: Promises and Possibilities. In L. Ducate

& N. Arnold (Eds.), Calling on CALL: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New

Direc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Vol. 5, pp. 21-41).

Meunier, L. E. (1997).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computer -mediated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J. A. Muyskens (Ed.), New way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cus on technology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p. 145-97).

Boston: Heinle & Heinle.

Schunk, D. H. (1991).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for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Page 12: Moodle W(…ï−že⁄eY[xNNK’Ku( - edu.ocac.gov.tw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5/html/paper/sw57.pdf · 1 Moodle W(…ï−že⁄eY[xN NK’Ku(W z¸†œpc^+{˜Y’[xW

12

Kozulin, A. (1986). The concept of activity in Soviet psychology: Vygotsky, his

disciples and critics. American Psychologist , 41, 264-274.

Prensky, M.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In On the Horizon (Vol. 9,):

NCB University Press.

Tudge, J. R. H., & Winterhoff, P. A. (1993). Vygotsky, Piaget, and Bandura:

Perspective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 world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36, 61-81.

Young, J. (2004). When good technology means bad teaching.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