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佛學 - 第3課 小乘和大乘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小乘與大乘許晉業老師

2

前言• 「乘」:

– 運載工具,比喻能普渡眾生,由迷到悟

– 音「盛」

3

前言•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 解脫味有二種: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

4

部派的分裂

5

部派的分裂• 第一次結集:

– 佛滅後 約 90 日– 摩訶迦葉 召集 500 大比丘– 結集了經、律– 分裂的 遠因

6

部派的分裂• 第二次結集:

– 佛滅後 約 110 年– 上座部長老見跋耆族的比丘,用

缽盛水放在鬧市,向居民宣稱投錢缽中,可滅罪得福

7

部派的分裂• 第二次結集:

– 跋耆族比丘 vs. 耶舍– 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必須遵循,佛

陀沒有制定的則不可增添

8

部派的分裂• 第二次結集後,佛教分裂成兩派:

– 保守——上座部;進步——大眾部

– 後進一步分裂成 20 個派別

9

我們說的是大乘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大眾部

你們就叫做小乘好了…

10

小乘佛教• 流行了 500-600 年• 特色:

– 只重 自我解脫– 求證 阿羅漢果– 自認 正統佛教

11

大乘佛教• 公元 2-5 世紀• 論師:馬鳴、龍樹、無著、世親• 特點:

– 提倡 菩薩之道– 目標 自利利他– 認為 符合佛意

• 能解眾生苦惱

12

佛教的傳播

13

佛教的傳播• 淨土• 天台• 三論• 法相

• 律• 華嚴• 禪• 密

14

反思佛教思想由統一到分裂,這現象是好是壞?原因何在?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