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目標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

目標

王國臣

臺灣師範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兼任助理教授

王國臣 Blogger

O 網址:http://wangguochen.blogspot.tw/。

2013/10/3 2

經濟學的分類

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 VS.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1. 個體經濟學的分析對象為:家戶與廠商。

2. 總體經濟學的分析對象為:整個經濟體。

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 VS. 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

1. 實證經濟學,不涉及主觀價值的判斷。

2. 規範經濟學,加諸價值判斷。

2013/10/24 3

經濟學的分類

2013/10/24 4

MercantilismSmith

Physiocracy

Malthus

Ricardo

Jevons

Menger

Walras

Pareto

Fisher

Vebien

Marshall

Max

Engels

Keynes

Chamberlin

Robison

Sraffa

Galbralth

Sweezy

Bukharin

Mandel

Fine

Bettelheim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補充)

1. 確立問題與相關變數。

2. 提出假設

更好的翻譯應為前提假設(assumption)。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 (other things beingconstant),拉丁文為ceteris paribus。

人們的行為均有理性(rationality),即人們依據目前擁有的資訊,做出最有利的決策──人們的行為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

2013/10/24 5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補充)

3. 設定假說(hypothesis)。假說就是描述主

要變數間關係的理論。

4. 檢證前步驟的假說。

2013/10/3 6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在制訂公式和設計模型時,必須注意避免犯邏輯分析的一些錯誤,一般有三種可能錯誤:

1. 因果關係的謬誤(post hoc fallacy):

如果甲事件發生在乙事件之前,甲事件未必一定是乙事件的因,乙事件未必一定是甲事件的果。

兩個變數間的相關性與因果關係,也不可混為一談。

2013/10/24 7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2. 組合的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即誤認為對局部來說是正確的,則也可以適用

於全部。例如:個別的理性可能導致集體的不理性。

3. 分割的謬誤(fallacy of division):即誤認為對整體都是對的,則對個體也一定對的。

2013/10/24 8

經濟政策的目標

1. 效率(efficiency):能以最低廉的成本生產出人們想要的消費品。

2. 公平(equality or fairness):可以是指所得與財富分配的公平,也可以指減輕或消除貧窮。

3. 成長(growth):主要指經濟成長,代表一國總產出(所得)的增加。特別是平均每人所得的提升。

4. 安定(stability):指經濟穩定成長,物價保持穩定。

5. 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即實際失業率不多於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

2013/10/24 9

課後複習

下列各子題的敘述,屬於實證(positive)性或規範(normative)性:

1. 自民國90年以後,我國失業率一直高於3%;

2. 今年(民國97年),我國通貨膨脹率太高;

3. 為保障勞工退休權益,行政院勞委會應提高勞工的勞保投保薪資級距;

4. 向美國購買潛艦等軍事裝備,對於政府預算產生排擠作用。

2013/10/24 10

課後複習

試指出下列敘述的錯誤何在:

1. 提高所得稅稅率,政府的所得稅收入一定增加;

2. 在經濟不景氣時,人民的儲蓄減少,為恢復景氣繁榮,應增加儲蓄;

3. 提高農產品進口關稅,有利於本國農業的生產與發展,進而對整體經濟亦產生正面影響;

4. 如果一位農夫擴大稻米耕種面積,其收入會提高,故若全國所有農夫都增加稻米耕種面積,則全體農夫的收入均增加。

5. 若全臺北市的醫生人數,冠於全國其他地區,且臺北市每年死亡人數亦居全台之冠,故醫生人數太多導致死亡人數偏高。

2013/10/24 11

課後複習

名詞解釋:

1. 總體經濟學

2. 個體經濟學

3. 經濟成長

4. 經濟安定

5. 因果關係的謬誤

6. 效率

7. 公平

2013/10/24 12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