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农观察 · 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三农观察10(第 180 期)

2020.6.4�星期四主编:汪训前 版式:胡亚琦

电话:02788567390�邮箱:449824970@qq.com

工人生产中药防疫茶包。

【本期关

注】

疫情倒逼数字化升级

中医、中药是国粹,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逐年增强,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增多。

在日本,中医中药被称为汉方药。 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生产100 多种汉方药,其汉方药原料 80%都来源于中国。 众赢凭借高质量的中药材,一步一步从排不上号的小供应商,到近年成长为津村在中国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量居全国第二。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正常的中药材出口横亘起一道无形之墙。

“泽泻生长在水田里,疫情期间正好是采收期, 无法下田采挖,200多亩泽泻抽芯抽薹,丧失药用价值,全废了。 ”众赢公司副总经理郭芷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材,也因为无人下田采挖、无法及时烘干,霉烂在田间地头。

损失了 10 多吨中药材, 一季度利润几乎全部“烂”在田里。 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物流受阻,无法向合作社、种植户配送种子种苗,种子都“困”在了库房。

“中药材种植必须严格遵循时间节点,1月至 3 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期,错失最佳播种期,出苗存活率就会受影响。 ”郭芷均说,疫情给公司带来巨大冲击。节骨眼上,宜昌市、区相关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 开辟通行绿色通道、提供防控物资援助,全力保障种苗运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药材种子好不容易送到种植户手中,但是专家又不能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种植质量无法保证。 怎么办? ———田间地头“开网课”。

32 岁的杨昊是 1 月份入职的新员工,如今已成为公司的“网红”主播。“2 月底,我们在

村里开了第一场直播,为 5 家合作社做远程培训,讲授柴胡种植技术。 ”他说,后续又开了 6场,受到农民热捧,场均观众近 200 人。 目前,他们正策划入驻抖音,将网课常态化。

疫情倒逼之下,公司培训、营销、内部管理都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 过去,日本客户每月都会来查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产。受疫情影响,日方无法过来。 为此,众赢整合了生产、库存、财务等一体化数字化系统,鼠标轻轻一点, 国外客户就可以随时查看各项数据信息。

“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在非常时期让我们的整个生产,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了。 ”郭芷均说。

在抗疫中大展拳脚

面对新冠病毒,尚没有特效西药。 令人意外的是,中医药却大展拳脚。

“我们中药企业要在疫情防控中有所作为! ”郭芷均称,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很有经验。 看到公布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公司很多人非常振奋,“一号方” 公司完全能够生产。

为了尽早配制生产防疫中药包, 大年初三,公司就琢磨提前复工复产。支持抗疫,夷陵区政府将众赢纳入第一批复工企业。

接到复工指令后,公司技术骨干迅速按配方进行研发,并联络周边县市基地,调配苍术、陈皮、金银花、生黄芪、桑叶、芦根六味中药材原料,着手生产中药防疫茶包。

但是,由于疫情发展不明,起初工人们有畏惧心理,复工积极性并不高。“2月1日拿到复工批复,加管理人员整个厂只来了10个人。 ”复工了 3天,又停工了。 中药防疫包生产缓慢,郭芷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定要想办法开工!在夷陵区防控指挥部全力支持下,公司加急办理复工复产车辆通行证,点对点接送员工。 愿意住厂里的,食宿全免。积极复工的员工,都有额外月度奖金奖励。

“2 月 17 日起员工陆续复工,到 3 月份就有近40 人食宿在厂里。 ”生产部长冉军良说。

2月下旬, 众赢将首批生产的 2万余包中药防疫包全部捐赠给一线工作者。没多久,又陆续收到订单 4万余包,为区域防疫作出贡献。

拥抱中医药发展“春天”

疫情考验企业。“做百年老店,首先不能有短视行为。 ”郭

芷均告诉记者,疫情是不可抗力,合同可以不执行,或者打折执行。但是,公司研究后决定,仍然按照合同价保底收购。对泽泻种植大户,即使泽泻抽芯抽薹, 公司每亩地仍按投入的生产成本补贴给种植户;对柴胡种植户,也取消了种子押金,改为免费提供种子。

整个“保底”下来,公司承担了 180 多万元的损失。对此,郭芷均却说“不亏”,因为种植户积极性高,药材品质也得到保障。

对品质的坚守,是众赢从始至终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众赢的前身是湖北建华贸易有限公司,专营中药材出口贸易。 上世纪 90 年代末,曾经不止一次,因为农残超标等原因,品质不达标,结果被国外客户退单。

2001 年, 公司开始尝试与本地农户合作

种植柴胡,满心期待能给日本津村供货。不料,当地农民擅自在田里套种了蔬菜,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订单泡了汤。

痛定思痛。 公司开启追求品质之路。 为了把中药材打入国际市场, 公司严格按国际GACP 标准进行质量管控。

郭芷均介绍,每一种药材都有指定的管理责任人,信息公示在田里,药材质量出了问题要追责到人。 GACP 每 3 年一复审,任何一项不合格都会被取消资格, 众赢一刻也不懈怠。最终, 众赢 20 多种药材品种获得 GACP 认证,药材质量跃居全国同行前列,和日方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成为湖北最大的中药材原料出口企业。

质检部负责人丁艳萍介绍,公司严把质量关, 所有中药材严格按疫情前订单价格履约,一分不涨供给对方。

郭芷均坦言,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原本下降了 30%, 企业近 5 年来首次亏损。但凭着诚信和对品质的坚持,收获了农户的信任,更赢得客户点赞和追加订单。 中药在防治疫情中的效果也引起了国外客户的关注。 日方追加了 100 余吨订单。

目前, 众赢已经拥有省内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 种植面积近 3 万亩, 惠及药农 3500 户。

憧憬未来。 郭芷均透露,公司从疫情防控中看到了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未来,公司既要扩大出口,更要拓展中药产品。

一家中药企业疫中寻机录文 / 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袁平 邱天星

脱贫户桃园套种西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宋定坤 王飞

“老陈, 我来看看上个月栽的西瓜苗怎么样了。 ”5 月 20 日,枣阳市熊集镇李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玉琪来到村民陈光铎的桃园。“劳赵书记挂心,西瓜苗长势还不错。 ”陈光铎一边给西瓜苗浇水,一边笑呵呵地说。

李湾村的人都知道,陈光铎家因病致贫。2012 年,其妻钱声英因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每周都要做两次透析,家里经济压力很大。 就在这年冬天,驻村工作队与村桃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联系,吸收陈光铎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以最低的成本价供给陈光铎 25 亩桃树苗, 赊销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给他,并负责各

个技术环节的指导培训,产出的桃子实行包销。 同时,合作社还出资修通了直达陈光铎果园的 600 米水泥路。 种下的桃树 3 年后才能挂果,但老陈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直精心打理着这片果园。

2014 年,陈光铎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村里根据政策为其妻办理了贫困户大病医保,老陈一家经济压力大减。2015 年, 陈光铎的桃子首次挂果,当年获得纯收入 1.94 万元。

2019 年,陈光铎的果园树龄已达7 年,过了丰产期,长出来的桃子个头小、虫害多、品相差,难以卖出好价钱,

从长远考虑, 必须对果树进行更新。2019 年冬,为防止已经脱贫的陈光铎返贫, 驻村工作队和专业合作社帮助他更新老果园,重新栽种了 30 亩“光钻 3 号” 优质桃。 由于新栽的桃树 3年后才能见收益, 在驻村工作队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议下, 陈光铎在桃园里套种西瓜、 花生等经济作物。 今年 4月下旬,西瓜苗种下之后,赵玉琪十分牵挂西瓜苗的长势,经常过来看一看,指导生产。

“套种西瓜、花生,弥补了桃园果树改良空档期的收入, 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陈光铎信心满满地说。

烟田改“药”拓宽小康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苏勇 罗欧阳

“加工厂可得抓紧了。”5 月 28 日一大早, 五峰县傅家堰乡大龙坪驻村第一书记余生权踏进建设工地, 叮嘱施工进度。

“您就放心吧! 我打包票,最多一个月。”应声的赵江林是五峰县巴蜀道地中药材合作社的负责人, 也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大户。眼下小满已过,田里药材长势正旺, 赵江林正抢进度建设加工厂,待药材成熟就可加工。

“相比卖原药,初加工每户能多卖千把块呢! ”说起心底的小算盘,赵江林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平均海拔 1020 米的大龙坪村,属典型的高山盆地。前些年,大龙坪村主要发展烟叶,但自 2013 年起,烟叶种植计划逐年下调,烟农纷纷“失业”。

转型迫在眉睫。 2015 年,经过走访摸底,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觉得发

展道地中药材大有前途———五峰全县进行产业布局,配套出台了中药材产业扶持与奖补等系列扶贫政策。况且, 大龙坪村高山药草历史悠久,村里本就有个“小打小闹”的中药材合作社。

2015 年,合作社负责人赵江林从贵州拉回了第一批药材种, 种下 200亩玄参。 第二年,他又带上 25 个村民到恩施考察,回来又种下 420 余亩银杏苗,套种淫羊藿等低矮药材,当年亩综合产值 3000 多元。 2017 年,玄参亩收入达 4000 多元, 银杏也实现丰收,亩综合产值稳定在 5000 元以上。

驻村工作队也牵线搭桥找资金、找项目,帮助合作社规范管理。赵江林接连成功申报了“大黄百亩连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盐碱地治理项目”,合作社还获得“宜昌市农民合作社示

范户”称号。三组村民李传元早年丧偶, 艰难

地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 看着邻居都在种药材, 李传元也跟着发展了一亩银杏和两亩大黄。“种子和肥料都是合作社给的,我只负责种植和管理,一年收入 1 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李传元喜不自禁。

有了领头羊, 凭借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优势, 全村近七成村民种上了中药材,涵盖贝母、五倍子、白芨、大黄、银杏、 玄参等多个品种, 总面积达4500 余亩。

2019 年, 合作社实现产值 480多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日益红火,加工厂建设也如火如荼。现今,大龙坪村企联合, 谋划进一步优化中药材产业

“种、管、收、存、销”各环节,形成产业链,辐射带动全乡更多村民奔小康。

5 月 30 日,宜昌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芍药基地,农民正在管护药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荆楚见闻

五峰傅家堰乡

5 月 11 日,两辆满载 30 多吨陈皮、当归等中药材的大货车,从宜昌市夷陵区平村众赢(湖北)药业有限公司缓缓驶出,这些“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即将“漂洋过海”。

在疫情期间,这家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面对困难,主动投入到抗疫斗争中,研发生产抗疫药包,公司管理与培训积极进行数字化升级,到第二季度,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4 月至 5 月,出口销售额达到1800 万元,比同期增长 40%左右。

这家企业面对困难不等不靠,危中寻机,对中药材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