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青年國是會議北區第二組結論報告

Preview:

DESCRIPTION

2007 青年國是會議北區第二組結論報告

Citation preview

第二組公民教育─審議民主的推廣

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公民教育推廣成效不彰,使得審議民主的推動難以落實。有鑑於此,青輔會特別以「公民教育─審議民主的推廣」為主題,舉辦了本次青年國是會議的活動。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我們找出了兩個重要的面向分別為『教育』與『政策』並從中深入探討。從參與的過程當中,讓青年學習到審議民主的精神,並且落實於生活當中,進而將民主的精神推廣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教育面向

政策面向

六大願景

1.各級教育單位應落實公民教育2.全民都能對審議民主做到共善3.提升公民教育課程並從國小開始紮根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5.希望任何公民能終身積極參與審議民主活動6.希望青壯年以上的公民都能參與審議民主活動,並且讓各階層的人都了解什麼是民主

透過教育的方式,才能讓公民教育被學生所學習並應用在生活中

針對各級教育單位的公民教育,教育部有責任進行監督及管理

共善,讓彼此達到雙贏的局面,創造最大的公共利益

以學校教育作為基礎,推及社會教育,再由社會延伸至一般家庭,徹底落實思想教育,營造全民民主審議之風氣

教育是推廣審議民主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從國小開始紮根

1. 由教育部舉辦研習營或公民學分認證班使公民教師具有審議民主教學資格

2. 針對鄉鎮地區的師資多辦一些研習,增加師資的資訊來源

3. 國高中的學校老師實際執行審議民主

4. 將審議民主納入倫理課程

唯有建立自我探索之精神,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為自己的未來描繪出方向。當獨立思考能順利進行時,才能暢談所謂的民主制度

把由上而下的知識傳授加入學生本身性向探索

唯由所有公民積極參與各式的民主活動,才能讓我們的民主不斷深化,向下紮根,透過這樣的方式,便可讓台灣的民主永續發展

1. 給參與活動的公民一些鼓勵 ( 例:車馬費或贈品 )

2. 政府可派人員去丹麥,依序從民主教育背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向實地考察,再從中找到適合實行於台灣的方式

民主不只向下紮根,亦要向上發展

政府能撥預算讓與議題有關的公民可請公假去參與相關活動,但要提出會議證明

五大願景

.壹 讓審議民主的程序有法律可循,使其結果具有法律依據

.貳 將審議民主法制化且專家立場一致

.參 對政策、法律制定有一定影響力

.肆 國內有更多審議民主執行者

.伍 政府資訊能更透明化,針對資訊做更縝密的處理

使程序系統化,審議結果受相關單位採納參考

增修行政程序法,使政府相關單位在採納與回應透過審議民主產生的結論時有法源依據及規範

法制化後專家站在同一立場,為審議民主會議努力

增修行政程序法,使政府相關單位在採納與回應透過審議民主產生的結論時有法源依據及規範

讓法律制定前由審議民主會議提供完善及多元的參考依據

1. 審議民主所得的共識可經由相關團體利用遊行或訴諸媒體來吸引大眾目光進而引發討論

2. 請公部門成立專屬團隊協助全國任何有關審議民主的活動,輔導民間完成共識並把相關資訊帶回公部門

3. 審議民主會議可邀請相關政府代表及專家與會

讓國內有更多有能力主持、運作審議民主活動的人

先將有較高專業能力者送出國培訓成種子教師,再回台灣培訓其他執行者

避免資訊不足造成誤導

政府應製作專門的網站並落實公聽會的功能,邀請專業人士到場

少部分成員認為

『希望青壯年以上的公民都能參與審議民主活動 並且讓各階層的人都了解什麼是民主的願景』

我們在這邊無法達成共識

贊成意見

希望青壯年以上的公民都能參與『相關』審議民主會議

反對意見

『相關』太過模糊,無法明確定義內容情況

審議民主於 2002 年開始在台灣生根萌芽,如今已過了五個年頭。在審議的過程中,積極聆聽和探詢是兩個最重要的要素。透過積極聆聽,所有與會者得以了解其他人的不同意見;透過探詢,可以在一個彼此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之上,去尋求更多可能的共識。為了推廣審議民主的概念,使其普及於社會大眾,我們透過不斷地討論及分享,反覆地修正每項提議,形成所有人的共識。它是我們參加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穫,雖然很辛苦,但也讓我們體會到民主的可貴與重要性。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