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天氣養生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有人說, 打雷就頭痛,關節炎遇冷就發作?

也有人說, 當特別冷、特別熱容易引起 心血管疾病!

這種隨天氣而惡化的身心狀態, 可稱之為氣象病。

冬(12‧1‧2月) 補腎保暖,養藏一整年的活力! 慎防感冒、心腦血管及筋骨問題。

春(3‧4‧5月) 春天養肝顧脾胃,增強抵抗力!小心腸胃病。

夏(6‧7‧8‧9月) 告別濕熱,不再昏昏沉沉! 小心中暑。

秋(10‧11月) 養肺潤燥,保護呼吸系統! 小心過敏及憂鬱

因此《跟著天氣養生》

教你如何觀察天候狀況、調整生活作息, 養出最能適應多變氣候的絕佳體質! 給你最及時、最貼近、最到位的健康提醒。

陰雨綿綿引起過敏、胃脹氣,如何預防?

靠雙手按摩穴位也有助健胃整腸,解除病痛。

台灣夏天熱又濕,怕中暑怎麼辦?

「盛夏時節,火體人除了要多補充水分、少曬太陽外, 吃點酸梅湯和西瓜生津止渴,能達到解渴效果。」

-國寶中醫董延齡說

溫度遽降,過敏、心肌梗塞容易找上門,如何保養?

對冷較敏感的族群,寒流來儘量不要出門,晨間運動可以改成在家運動。

或少吃冷飲及冷涼食物,因為 吃溫熱食物較不耗費身體元氣。

本書跨領域邀請資深氣象 及中、西醫療專家

分析台灣常見的五種天氣型態:濕、寒、熱、風、燥,依照不同的地區地形產生的天氣,對應不同的身體疾病。

全面提供身體、睡眠、心靈、運動、穴位按摩、生活 飲食六大養身法。

「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島型多變的氣候,對健康影響有地域性的特殊意義。這本專著如能普遍推展,醫於未病,相信比蓋十家醫院更具效益。」

-國寶中醫董延齡

「台灣的氣候自成一格,很多國外氣候與疾病相關的研究只能做參考。在氣候劇烈改變的將來,這本書從台灣的天氣出發,到疾病的預防,提供了與在地天氣相處的養生之道。」

-心臟科名醫 洪惠風

「不只企業要做風險管理,身體健康更要做,看懂氣象預報,穿對衣服、吃對食物,一點小改變就可以讓身體更健康。正確面對天氣大乾坤的變化,大幫助身體的小乾坤!」

- 氣象專家 彭啟明

揭開天氣與健康的祕密, 怪天氣時代不能缺少的護身符 權威推薦

國寶中醫 董延齡 心臟科名醫 洪惠風 氣象專家 彭啟明 專業審稿

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 陳玉昇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林益卿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賴昂廷

作者/ 林貞岑、曾慧雯等著 定價/350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