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界的 东北王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今年九月下旬我与省文化厅(文物局)

的有关同志组团深入到甘肃敦煌考察文物保

护和利用工作重点考察了敦煌莫高窟

伫立在鸣沙山的东麓断崖下耳边聆听

石窟南侧大泉河的缓缓水流声仿佛在诉说

莫高窟的沧桑历史凝神眺望断崖上错落有

致的石窟敬畏敬仰之心油然而生helliphellip

莫高窟石窟艺术是以佛教文化为主线汇

聚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为一体的文

化综合体从建筑形制上看石窟可分为中心

柱型覆斗顶型毗诃罗型殿堂式背屏式大

佛窟涅槃窟等类型从石窟彩塑内容看可分

为佛像弟子像菩萨像天王像罗汉像力士

像等类别偶见道家人物为主题的彩塑如老

子彩塑石窟壁画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佛像画

佛史画佛经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和

装饰画以千佛画为主体色彩斑斓也偶见

ldquo犁耕图rdquoldquo锻铁图rdquo达官显宦大户人家ldquo出

行图rdquo等表现民俗民风日常生活的壁画欢

乐祥和生活情趣盎然无论从石窟建筑形

制上看还是从石窟彩塑风格上看或者从壁

画技法上看透过构架线条色彩晕染等基

本元素不仅可以发现石窟艺术的审美价值

还可以捕捉到流淌其间的精神之美文化之

韵捕捉到古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乃至中

亚西亚文化撞击交融的印记捕捉到佛教文

明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交流交汇的印

记捕捉到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交流交往交

融的印记诚如敦煌研究院老院长樊锦诗所

言敦煌石窟尤其是莫高窟ldquo它所承载的不仅仅

是一千年的形象的佛教史还是一千年的绘画

史一千年的雕塑史一千年的中西文化交流

史总之它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千年形象历史rdquo

所眺所望 所思最后固化为一个最强

烈的问号我在反复地想为什么在这河西走

廊的烽烟之地在大漠深处会出现这样一座

艺术殿堂为什么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岁

月中它的内在魅力丝毫不减并且在不断地

释放越来越呈现出一副ldquo年轻的表情rdquo

1051840得益于开放宽松的环境

敦煌石窟的横空出世与历经一千多年的

沧桑岁月而熠熠生辉首先得益于开放宽松

的环境从大的时空角度看敦煌是丝绸之

路东路的一个重要枢纽是西通罗马东连长

安的一条通衢大路也是东方西方之间重要

的贸易和文化通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丝路上商旅往来使者不断军旅往还特别

是东来弘法的僧侣和西行求法的中原僧侣也

穿梭往返使这条通道客观上成为连接地球

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

带西域艺术印巴艺术波斯乃至古希腊古

罗马艺术也随之传播而来在敦煌这个重要

节点上形成汇聚这就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孕

育并走向繁荣提供了一个大的辐射环境从

内部环境看敦煌地区无论是在前秦东魏

西魏的十六国时期还是天下一统的隋唐时

期亦或西夏吐蕃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统

治时期都基本上没有受到ldquo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rdquo的影响纵观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发

展史正是得益于这

种有序开放或无序

开放带来的相对宽

松包容的环境梳

理敦煌石窟历史即

可发现什么时候开

放度高敦煌石窟就

相对兴旺什么时候

封闭敦煌石窟就呈

现沉寂状态如盛

唐时期统治者高度

自信对内开明对

外开放实行了多样

性开放性的文化政

策敦煌石窟建设也

随之出现巅峰状态

仅 唐 朝 就 凿 建 了

200多个新石窟并

且在艺术风格上也

呈现出恢宏开朗的

意境与之鲜明对

照以闭关锁国为主

要特征的明清两代

对内实行文字狱对

外闭关锁国明朝立

国270多年在莫高

窟没有凿建一个新

石 窟 据 统 计 从

1715年到1911年清

王朝被推翻仅在莫

高窟凿建了两个新

石窟维修了部分旧

石窟并且在维修过

程中不尊重艺术规

律破坏了彩塑壁

画的艺术风格可见开放宽松的环境是敦

煌石窟建设与保护的一个重要前提

1051840得益于精神力量的支撑

敦煌石窟长时期隐身于大漠深处与大漠

孤烟长河落日相伴就像大漠中倔强的胡杨

树傲然挺立与严酷的自然环境相抗衡又要

与人为破坏做斗争十分不容易认真探寻敦

煌石窟兴衰起伏的历史主要得益于一种精神

力量的支撑首先它薪火相传的凿建过程

饱含着以乐僔和尚法良禅师为代表的与敦煌

石窟凿建拓展延续紧紧相依的历代僧侣禅

师包括画师工匠们的殉道精神是他们凭着

强烈的宗教热忱风餐露宿默默无闻地忙碌

在断崖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一个朝

代一个朝代的延续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供养

人周边居民的支持下为中国乃至人类奉献

了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而这些僧侣禅师和

画师工匠的生活十分艰辛敦煌石窟北区分

布的僧房窟和禅窟是僧人和工匠的生活区

石窟的洞口很小石窟内的空间也很小多数

仅仅几平方米十分简易十分困窘两相对

照恰好折射出他们的殉道精神正是这种奉

献宗教献身艺术的奉献精神才有了石窟群

落才有了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第二石窟

得以保存持续发挥作用得益于保护者管理

者的守望精神敦煌石窟历经一千多年跨越

诸多朝代能够历久弥新与一代代管理者保

护者的守望精神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成立敦

煌艺术研究所(1944年)以来从首任所长常书

鸿中经段文杰院长到刚刚卸任不久的樊锦

诗院长以及刚履新的王旭东院长他们有的

来自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的毕业于国内重

点大学或国外名牌大学本来可以有多种选

择但他们都服从事业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来

到这座偏僻的敦煌小城自觉自愿地守护这座

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宝库始终把保护研究

弘扬敦煌文化作为自己的毕生责任老所长

常书鸿在这里坚守了50年樊锦诗又坚守了

几十年为了守护这座精神家园他们痴迷了

一生投入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如果把守望

敦煌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不会迸发出这

样的动力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专业也不

会呈现出这样的定力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自

觉的守望精神这是一种源于文化担当的守

望精神

1051840得益于石窟艺术的自身魅力

敦煌莫高窟作为

弘扬中国佛教艺术为

主体的艺术宝库石窟

中 2000 多 身 彩 塑

45000 多平方米的壁

画南区490多处形制

不同的石窟还有藏经

洞内遗存的大量珍贵

的佛教经典文献文

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艺

术含量和综合价值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一笔精神财富从季

羡林先生的视野看这

里记录了中国印度

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

体系形成了包罗万象

的灿烂的石窟艺术

可以从多个维度挖掘

巨大的价值如关注民

族史的可以从具象化

的彩塑壁画中捕捉到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演进轨迹关注宗教的

可以从林林总总的佛

像画经变画千佛画

中捕捉到佛教中国化

以及与景教摩尼教

伊斯兰教道教碰撞

交流的演进脉络关注文物事业的这巨大的

石窟本身就是一座妙手天成的博物馆关注视

觉艺术的可以从石窟中千姿百态的壁画彩

塑中捕捉到各种艺术传承嬗变竞合发展的过

程文化史上张大千谢稚柳等中国艺术家和

日本的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等画家都是从敦煌

艺术吸取了力量激发了灵感而成为大家大

师的关注民俗的可以从各种ldquo田猎图rdquoldquo出行

图rdquoldquo犁耕图rdquo中得到丰富的启示特别是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中保存的敦煌歌舞敦煌

诗歌敦煌变文敦煌俗赋和话本小说为系统

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学史

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正是这里面蕴含的巨

大艺术含量和综合价值迸发出一种磁石般的

吸引力并积淀为一股巨大的品牌力量使莫

高窟既成为石窟艺术爱好者保护者研究者

虔诚向往的圣地也是一般游客观众的旅行

目的地并且通过敦煌学的传播成为中外文

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1051840得益于有效的保护

敦煌石窟历经千年而历久弥新并与时

俱进成为弘扬丝路精神一个重要的闪光点

最近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和

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

国际文化博览会引发了全世界关注的目

光而吸引人们眼球的首推莫高窟石窟人

们在惊叹它的厚重博大之余由衷赞叹中国

政府对石窟洞群的有效保护

毋庸讳言从前秦以来历代王朝或地方

政权的统治者有的出于一种宗教热忱有

的出于政教互补巩固统治的需要有的附

庸风雅迫于不当千古罪人的压力对敦煌

石窟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些抢救式的维修

或补救式的维护但一直没有使敦煌石窟摆

脱濒危的状态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和有效利

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

石窟保护利用工作才真正提上日程迎来新

的拐点敦煌石窟艺术迎来了新生一是国

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

力对敦煌石窟进行维修维护积极完善改

善保护研究所需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

二是保护与研究并重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前

提下深入拓展敦煌艺术的研究目前已形

成了一支集理工人才艺术人才考古人才

等方面人才为一体的梯次合理成长性强的

文物保护研究开发团队不断推出新的研

究成果在敦煌研究方面逐步抢占了国际制

高点三是传统保护手段与新技术手段并

用既注重发挥现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积极

性发扬工匠精神一斧一锛地维修维护

又积极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开展敦煌文化

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让传统研究文化资源和

信息技术有机嫁接推出一系列多媒体研究

保护成果方便研究者观光者具象化地了

解敦煌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宗

教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使敦煌石窟

艺术无足而走遍天下四是保护为主与适度

利用相结合以文化为根基积极推动石窟

艺术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依托石窟中的

飞天等审美价值较高的塑像壁画形象适

度开发一些文化体验文化休闲项目和衍生

文创产品吸引旅游者收到了较好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初步实现了以窟兴旅以旅养

窟的良性循环尤为可贵的是虽然慕名而

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但敦煌石窟的保护

者和管理者们有计划地限定旅客参观人数

并注意安排游客错位进入有序参观同时

指定有限石窟向游客开发避免过度开放给

石窟壁画彩塑带来的龟裂酥碱霉变等病

变以及游客过多导致石窟内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造成壁画和彩塑的蜕化损害同时

为了满足游客观众观赏审美研究需求

辅之以各种多媒体手段展示展览石窟的

气魄使游客有实有虚全面了解敦煌艺术

的历史和所有石窟的概貌与特征有效解决

了有效保护与满足游客需求的矛盾也规避

了过度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冲击确保了即期

需求和石窟艺术的永续利用

敦敦 煌煌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千年的诉说

林林 君君

每周四出版 本期出版2016年12月1日

周刊 DONG BEI FENGEmailjlrbdbf163com

责 任 编 辑责 任 编 辑 王 小 微王 小 微

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部

珍稀濒危植物志书mdashmdash《东

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

志》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

收录了东北各类珍稀濒危植物636种共有

100万字配彩色照片3374张该书作者是通

化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长白山生物资源开

发利用研究所所长周繇

作为《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的主

审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研

究员认为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准确科

学翔实地介绍东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学

术著作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是东北地区野生

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一次巨大飞跃对东北

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

保护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东北东部的长白山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

半球上和世界上同纬度温带生态系统和森林

植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北部广袤的大小兴

安岭也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

生态条件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一些珍稀濒

危植物的过度利用和局部地方生态环境的破

坏对这些植物的繁殖造成很大威胁

今年54岁的周繇全身心投入东北地区

特别是长白山的野生植物的研究保护与利

用被业内誉为ldquo学术狂人rdquo为了准确掌握

第一手资料全面反映出东北植物资源现状

从1982年起周繇在教学工作之

余每年都自费在野外考察拍摄

植物超过170天

在几十年的野外考察过程中周繇一方

面为大东北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感到无比的

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人们的乱砍滥伐

和ldquo抢青抢收rdquo而感到困惑痛心和愤慨他

看到有些地方法律意识淡薄国家颁布的

《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生物多

样性公约》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没

有得到彻底坚决的执行于是他决定出版

一部《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而且要

赶在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外国学者前

面为我国有关部门进行植物资源保护和管

理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了寻找和拍摄珍稀濒危植物周繇在野

外考察中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

前后经历了6次车祸2次长达三天的野外迷

路一次遭遇3只黑熊上百次与毒蛇擦肩而

过还有一次巨大的山体滑坡可谓九死一生

周繇本职工作是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老

师多年来一方面他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

一方面还要自我加压自费去野外考察研究

和摄影在家里整理资料写作论文和专著

时间太紧张了他只好把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

在5个小时以内即便是每年除夕看ldquo春晚rdquo

他也只ldquo挑rdquo赵本山的小品看其余时间都用于

伏案工作了就这样不论他承受多么大的压

力面临多么大的挑战经历多么大的苦难身

体多么的虚弱经济多么的拮据他都咬紧牙

关坚持下来正如他写的一首诗言志

ldquo考察不畏山水长拍摄何惧风雪霜春天攀越长白山秋日涉渡松花江汗马深夜撰书稿岗山黎明迎曙光几十年来磨一剑多部专著献炎黄rdquo

35年间周繇的行程长达25万余公里覆

盖了东北全境共拍摄东北各种植物的数码

照片22万多张并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长白山

植物资源图像库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中97

的照片都是周繇第一手拍摄的书中所收录

的植物则是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和大量历

史文献作为依据的周繇说ldquo这本书基本解

决了研究东北珍稀濒危植物资料缺乏的问

题通过一些鲜活清晰生动的照片也弥补

了过去资料中lsquo手绘线描rsquo的不足便于野外

识别和鉴定rdquo

正如周繇在该书ldquo后记rdquo中所写ldquo《东北

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能够顺利出版一方

面是我有幸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数码时代另

一方面是得到了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院

士著名的园林学家陈俊愉院士著名的植物

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著名的园艺学家方智

远院士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洪德元院士著

名的医药学家肖培根院士著名的植物学家

孙汉董院士著名的生态学家蒋有绪院士和

著名的生态学家李文华院士等的大力支持

他们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英对我进行

百般的关心帮助和呵护积极为我的系列专

著主审作序撰写书评等鼓励我放下包袱

满怀信心把从事植物研究这项伟大事业的路

走得更远一些为广大人民谋取更多福祉rdquo

出版《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之

后平时很少填词的周繇激情澎湃试着写了

一首《念奴娇》

ldquo关东富饶放眼望遍地奇花异草茫茫林海人道是天然植物宝库红松潇

洒灵芝神奇人参价更高长白赤松挺拔妩媚俊俏

风餐露宿数载纵横黑吉辽寻珍觅宝集腋成裘卅五年心血凝成书稿物种齐全记录翔实更兼图文并茂回报社会惠及众生院士也夸英豪rdquo

《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是周繇继

出版中国长白山的观赏植物蝶类食用植物

和植物资源4本彩色图志后的第5本大型专

著他还计划陆续出版东北地区7部彩色植

物图志计划明年出版的《东北树木彩色图

志》后年出版的《东北湿地彩色图志》已完成

书稿此外东北药用植物草原植物观赏植

物食用植物维管植物也计划在2020年前全

部出版

周繇说ldquo二三十年前人们想拍照想出

书但印刷技术跟不上关键是那时还没有数

码相机交通也不便利想出经典的书出不

来可是再过20年之后呢我们的技术会变

得更加先进但那时可能很多植物的品相已经

遭到破坏要么消失了要么大面积退化而

我今天正好处在历史节点上我能拍到这些植

物我觉得是历史选择了我我应该对得起这

段历史应该交出满意的答卷把我们的传统

文化工作进行到底rdquo

现在周繇常常勉励

自己要ldquo身在通化情系华

夏纵横东北传承文化rdquo

他已经不满足于在长白

山本地当ldquo山大王rdquo了而

是把目光扩展到大东

北要完成更大范围的

植物著作争取成

为植物学界的ldquo东

北王rdquo同时也为将

来出版《中国经济

植物彩色图志》做

好必要的准备

植物学界的ldquo东北王rdquo周长庆

编辑的话本期的两篇文章一为《植物学界

的ldquo东北王rdquo》一为《敦煌千年的诉说》看

起来风马牛一样毫不相及然而细细品来其隐

约的流露与表达竟是那样神似

无论是东北的濒危植物还是西北的文化遗产

都面临着抢救与保护所幸总有那样一些人他们满

腔热忱地投入其中甘愿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甘愿相

伴青灯皓首穷经他们痴迷痴情他们无悔无

今天当我们尽享着绚丽多姿的自然风

光和五彩斑斓的文化传承时真的要

对他们肃然起敬

东东东东北北北北面面面面孔孔孔孔

边边边边走走走走边边边边看看看看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