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祛湿是重点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健 康责任编辑 刘 芳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24108489@qq.com

77 版第第

疫情防控期间,没事别出门,可是一部分人因为吃火锅、煎炸食物、熬夜等,突发口腔疾病,如发生冠周炎、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周脓肿等。

俗话说,牙痛真要命。如何在家里进行自我处理,口腔专家建议:

第一、进行局部治疗。可用温盐水含漱,每日 3~5 次,如家里有口腔

漱口水,使用效果更佳。第二、进行全身治疗。情况严重

时,可口服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因为口腔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可以按照药物服用说明书口服甲硝唑或乙酰螺旋霉素,必要时还可以按照药物说明书口服止痛片,如芬必得。

第三、作息规律。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张 华)

牙痛?口腔专家教你在家处理

讲讲 堂堂

连日来,万载县 17 个乡镇(街道)卫生院通过有序、错时、预约的方式,全面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万载县疾控中心根据低风险区域防控策略,将防控关口前移,及时指导乡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在前阶段有限接种乙肝疫苗、狂犬疫苗、

麻疹类疫苗的基础上,实行错时、分区、预约等方式,全面开放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接种门诊实行严格消毒,配全手部消毒液;预防接种人员健康上岗,规范实施接种;做好儿童及监护人健康监测和登记,确保适龄儿童及时接种补种疫苗。

(郭基文)

万载县各卫生院全面接种疫苗

线上学习期间,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会受不了、近视会加重等。

怎样才能既保证线上学习不受影响,又减轻电子屏幕对视力的损害呢?眼科医生表示,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确实会引起视疲劳,易导致近视发生、加重。特殊时期,学生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更需要重视近视防控,加强对眼睛的保护,科学用眼。

眼科医生建议:线上学习期间,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视力。

“一尺、一拳、一寸” 保证光线充足

线上学习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遵循“一尺、一拳、一寸”的原则,切忌以不良姿势上网课。保证良好的照明环境,不要过明或过暗。盯电子屏 5~10 分钟,眼睛可以移开屏幕 5~10 秒钟,使眼睛得到短暂放松。

做眼保健操 课间适当活动

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

施。现在仍处于疫情防控期,不宜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利用客厅、阳台活动作为替代。线上课程休息期间,可以到客厅活动一下,或站在阳台向外眺望,使眼睛得到放松。休息期间还可以通过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眼部疲劳。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有帮助,但要确保孩子在做眼保健操时按摩穴位准确,姿势力度正确。

营养均衡 睡眠充足

作为家长,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多给孩子吃新鲜蔬菜、水果、蛋、奶、鱼、瘦肉等。线上学习结束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建议家长帮孩子打印出来,尽量用纸质完成。同时,家长要督促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争取晚上十点前入睡,并保证每天有 8~10 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眼部疾病。如果孩子有眼部不适的情况,一定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就医。

不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虽然宅在家,但是不要把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游戏当成休闲活动。尽量减少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使用时间。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少玩手机,给孩子正面引导。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交谈有趣的话题,陪伴他们阅读,与他们

沟通交流;这样的有效陪伴不但可以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而且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最后,笔者要提醒各位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

(黄 萱)

长时间线上学习该如何护眼?

湿气是百病之源。春天雨季,更是湿邪容易入侵的季节,生活中许多疾病都是因湿气引起,如潮湿多雾的天气很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的复发,“倒春寒”的天气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

而潮湿的天气也是湿疹、皲裂、皮炎、脚气等皮肤疾病多发的时节。

中医给大家介绍一味健脾祛湿的佳品——薏苡仁。

中医认为,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薏苡仁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薏苡仁药理作用广泛,主要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炎镇痛等作用。

同时,薏苡仁还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损阴,益气而不滋湿热,是益中气要药,很适合老人、产妇、儿童或久病体虚的患者食用,尤其适于煲粥食用。目前薏苡仁有两种,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前者利水消肿好,多用于去除脸上的痘痘和治疗肥胖症;后者健脾益气好,多用于脾胃虚弱的病人。

薏苡仁药膳食疗方:珠玉二宝粥原料:炒薏苡仁 60 克,山药 60 克,

柿霜饼24克。做法:将薏苡仁、山药打碎后捣为

细末,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至烂熟。将柿霜饼切成碎块后放入此粥中调匀即成。

用量: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润燥、养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患者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薏苡仁虽然好,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因为薏苡仁偏寒,会使身体冷虚,因此,平素怕冷的虚寒体质者不适宜长期服用,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也应该避免食用。

(金 阳)

乍暖还寒时

春季,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广大市民,不随意采集、买卖、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据了解,蘑菇分布地域广泛,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摘到。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 1000 多种,毒蘑菇有 400 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蘑菇有 40 多种。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大部分人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症状。目前对误食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等方法排出毒素,在催吐后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同时,保留好野生蘑菇样品或呕吐物

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如何避免误食毒蘑

菇?专家建议:不采摘。踏春郊游期

间,广大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及来源不明的蘑菇。特别是生长在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采摘。

不购买。勿向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成员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黄 萱)

小心误食毒蘑菇

疫情防控期间,上高县锦江镇认真做好留守儿童防疫及居家学习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一人,真正实现无缝隙全覆盖。

责任包保到位。该镇采取镇村“二对一”包保的方式,负责兜底留守儿童防疫、生活、学习等基本需求,深入 1140 名留守儿童住所,实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学习生活状况。防疫服务到位。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嘱咐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少出门、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提高防疫意识。同

时,包保责任人负责定期对他们的住所、厕所等区域进行消毒,并根据实际需求发放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生活照顾到位。针对部分留守儿童不便于出门,安排计生干部或监护人代为采购所需生活物资,遇到困难及时向镇村包保责任人反映,以便帮助解决问题。医疗保障到位。对留守儿童送书上门、送教上门,按照属地划分安排计生干部和村医定期上门访视检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付贺平)

锦江镇做好留守儿童防疫工作

3月8日,万载县茭湖乡卫生院为单位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当 日 ,茭 湖 乡 卫 生 院 工 会 举办 庆“ 三·八 ”关 爱 天 使 健 康 活

动,组织全院女职工进行全方位免费体检,增强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邓平源 吴玲 摄)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快速、高效地筛查来院就医患者及家属体温,2 月 29 日,上高县人民医院门诊正式启用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检系统。

该系统引进后,所有进入门诊大厅的人员不用再通过人工体温监测点测温,而是在经过门诊大厅大门

时,由红外热成像设备自动获取体温,并实时将体温一对一显示在电脑中。一旦有体温超标者,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显示体温超标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一步处理。

该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体温监测效率,减少了人员停留时间及接触时间。 (黎 瑜)

上高县人民医院“红外测温”效率高

近日,我市频频下雨,气候多风多湿,加之此时冬寒尚未完全退尽,流感、过敏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发。专家提醒,此时中医养生当以避风防寒、温散寒湿为重点。

避风御寒慎防病眼下正处早春时节,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

过渡,但仍处在调整阶段,冷空气仍较频繁。如果条件许可,市民可外出到人少的地方散步踏青,但要注意不要减衣过早,爱美的女士可围上一条薄丝巾,优雅大方又能保护颈部免受风寒。早春乍暖还寒,天气多变,老人应慎防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尤其应该注意保暖。

防潮除湿,关节病不发作随着天气转暖,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

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烦恼。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此时应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或可利用空调及专门的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食物尽量放入冰箱,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

少沾肥甘厚腻,饮茶为胃肠减负空气中的湿气渐重时,若肥甘厚腻摄入过多,

湿气内外交困容易滞伤脾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容易发

生。此时应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油腻,饭后零食不宜贪嘴,饱餐后可适当饮用大麦茶、橘普、花茶等消滞醒脾。次餐或次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让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而恢复活力。

“艾”护阳气可祛“风、寒、湿”早春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

生”“湿性重浊”,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于此时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 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朋友非常合适。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糖尿病患者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或慎泡,艾灸时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经常摩腹可调脾助运化很多市民宅居家中,活动减少,食欲不佳,容

易出现胃肠不适,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

具体方法如下: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用掌心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 36 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 36周,卧、立均可。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摩腹动作简便易行,有助于防治胃肠疾病,可用于日常保健。

(宋莉萍)

防寒祛湿是重点

薏苡仁入膳

醒脾化湿又美丽

近日,上高县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高县分公司分拣中心向快递员讲解七步洗手法。

为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防疫能力,当日,上高县中医院与敖阳街道

联合开展关爱活动,医务人员面对面向快递人员讲解七步洗手法、口罩正确佩戴方式及处理方法等,并叮嘱他们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筑牢防疫

“安全网”。 (周亮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