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寻根之旅气候正酣 - hsdaily.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4月 13日上午举行的’2015世界程氏清明篁墩祭祀活动,分为宗亲感言、敬献花篮、礼祭仪式、太极祭祀、民俗祭祀等五个篇章,吸引了来自海内外 500 多名程氏后裔,以及本地社会各界人士、徽文化专家学者前往参加。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二届寻根徽州程氏文化论坛”。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程东利、程振朔,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程伯孚等出席祭祀活动。在祭祀仪式之前,社会各界人士向程氏得姓始祖伯符公、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新安程氏显祖灵洗公敬献花篮。

举办世界程氏清明篁墩祭祀活动,旨在远接古风、延续香火,颂扬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显祖灵洗公等先祖大公至德、造福新安、佐国安民、匡扶正义的丰功伟绩,激励海内外团结一致,振兴华夏。大家满怀崇敬的心情,祭告徽州人民世代敬仰的忠佑公元

谭、忠壮公灵洗,表达海内外程氏后裔和徽州人民缅怀先祖、慎终追远,期翼民族复兴的崇高梦想。祈愿元谭、灵洗等徽州列祖列宗护佑我们的美好家园、大美黄山、富饶昱城,永葆万代福祉。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振朔在欢迎词中介绍,篁墩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是自汉代以来几十个中原氏族入徙徽州的始居地,被世人称作徽州宗族文化的圣地。“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村,南有武夷宁化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篁墩是声名远播的“程朱阙里”。

程元谭是东晋时期第一位新安太守,古徽州第一清官廉吏。程灵洗,南朝梁代新安太守,是古徽州历史上被历朝历代正史记载并入传记的第一人,对古徽州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其后裔程颐程颢的二程理学思想

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起了积极作用。来自广东的程其锋去年 4月参加了在篁

墩举办的纪念程灵洗诞辰 1500 周年祭祀活动,他带来的小飞侠拍摄仪器将大典盛况在程氏宗亲网宣传以后,今年有 50位广东的程氏后裔跟随他一同前来参加公祭。程其锋说:去年我是两个人过来祭祖,今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一同过来,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就在黄山在徽州,没有我们的宗祖,没有我们的先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来自江苏淮安的程希桂先生当教师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程氏宗谱的研究,现在是 世 界 程 氏 宗 亲 联 谊 会 和 家 谱 委 员 会 顾问。他说:我做修谱工作二十多年,跑遍全国各地联络程氏宗亲,把大家凝聚起来,再联系国外的宗亲,把各地的华人组织起来,我们就是起到联络修谱,孝敬祖宗,爱国爱

家的作用,大家友好团结,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难题互相帮助解决。

来自广西的著名青年企业家、慈善家、贺州华侨水会董事长程满榜先生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才知道我们的先祖在徽州,在篁墩,我们的先祖元谭公、灵洗公这么伟大,造福人民,全部是满满的正能量,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所以工作再忙、生意再大,我也要抽空来徽州祭拜祖先。

据介绍:这次专门邀请了以全国太极拳比赛金牌获得者吴新华为首的太极拳表演队伍在活动现场表演了程氏太极拳,以祭祀程灵洗,因为程灵洗正是程氏太极拳的鼻祖。

联合国第 59 届联大主席、非盟主席程·让平先生,世界华人协会会长、国际篮球联盟终身名誉主席程万琦先生等海内外程氏知名后裔发来贺电贺信。

□ 请您欣赏

鸟语花香春光曲□□ 苗苗 青青 //摄摄

羊年澳洲行(之五)

穿过凯恩斯热带雨林□ 李 萍/文 程旭/摄

□人在旅途

第 3 版

旅 游2015年 4月 18日 星期六 www.huangshannews.cn

汽车行走在凯恩斯高速上,两旁是绵延无尽的红树林,又称会“流血的树”及另一种长得高高的“铅笔香柏树”。几人合抱的粗壮大树比比皆是,这些树远比欧洲白人先到达澳洲大陆。

沿途种植了早期从我国广西引 进 的 甘 蔗 ,甘 蔗 园 遍 布 凯 恩斯。凯恩斯是旅游城市,禁止工业落户。当地人花四小时将甘蔗用窄火车运送到远离凯恩斯的地方进行加工。

车到空中缆车的始发站,缆车缓缓行驶在热带雨林上空。透过车窗,眺望远处,是平缓起伏的山脉,开阔处则是一栋栋白色屋顶民居,一望无际的海岸线将我的视线拉向浩瀚无边的大海。看看脚下、四周,仿佛有了分身术,感觉自己置身热带雨林茂密的森林中,森林里总有无数的秘密、无数的潜伏者。我踩着那些腐朽的落叶,警惕地察看四周的地形,防止突如其来的偷袭者,如一位探险者一步步进入森林腹地,与植物对话,与小溪对话,惊喜与惊险相随……

据说这座长达 7.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空中缆车,花了一年多时间打造完成。没有修路,没有砍掉一棵树,植被得到保护。我很好奇:那些缆车装置是如何安装 在 热 带 雨 林 7.5 公 里 的 路 段上?难道是用直升机起吊所用材料?一问果然如此,他们用直升机在勘察点处垂吊所需材料建设塔台。此项设计获得世界环境保护大奖。

到了红顶站,顺着原始森林中钢架托起的悬空栈道左拐右拐,我们进入森林深处漫游了。你不必担心一只老虎或狮子向你扑来。澳洲是没有虎狼豺豹等大型凶猛动物的国家,不过,千万要小心毒蛇和能毒死一万六千只老鼠的毒蜘蛛哦。

行走在热带雨林,处处可见生长极其缓慢、树龄 200 多年的北昆士兰扇型棕榈树,土著人将它做成扇子。你会听见熟悉的蝉鸣,趴在灌木旁五彩的蜥蜴,飞舞着的蓝蝴蝶,亦称“天堂凤蝶”,澳洲人将她作为幸运的象征。而后,这美丽的蝴蝶在街边工艺品店里随处可见,你可触摸到她纯净的蓝色与黑色翅膀,想象她那优雅的姿态。多数游客会带些精美的“天堂凤蝶”回家送亲友。因为你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还有一份期盼和祝福。

现在想来,澳大利亚政府也够胆大的,居然修一条栈道让游人行走在热带雨林腹地,万一游客不小心被毒蛇和毒蜘蛛骚扰了呢?那如篮球般大的巨型马蜂窝,里面猛然飞出一群野蜂,让毫无提防的你情何以堪?人类最好不要去侵占动物的领地,它们并没有耀武扬威地闯到大街上与你并排行走,或许在它们迷失的时候,会犯一点小小的错误而已。

这里有一种树叶看上去青绿可人,一旦你触碰到它,痛你半年,还没有解药。古老的森林中隐藏着上亿种动植物。澳洲科学家们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生物学的秘密,使澳洲的生物科技水平引领全球。澳洲有12 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其中8位是在生物及医学领域。

从巴伦瀑布站下来,隔岸观看雄伟的巴伦瀑布。无奈,我们去的时候是旱季,巴伦河的水很浅,瀑布水量很小,远看几条细而窄的白色长帘从山顶飘下来……

傍晚,行走在凯恩斯街头。猛然,黑压压一片在我头顶上空,煽动自由的翅膀飞舞而来,原以为是黑色大鸟,却听同伴惊呼:

“不是鸟呀,是蝙蝠!”凯恩斯真是有无数的惊喜与

讶异等待我们。

□游 记

西溪踏春行□ 吴云霞

徽州徽州::寻根之旅气候正酣寻根之旅气候正酣——’2015世界程氏清明篁墩祭祀活动暨第二届寻根徽州程氏文化论坛举行

□□ 朱朱 涌涌

此次西溪踏春,我们的队伍可谓壮大也,同行者八位,俗称三个女人一台戏,八个女人多少戏?

八位介于女神和女汉子之间的女剑侠,一踏入西溪,便暴露出疯癫的本来面目,走路时勾肩搭背,一点小事笑成一团挤做一堆,看见花开便叫漂亮死了,看见小草就说好可爱,看见亭子要进去歇歇,遇见小桥要上去坐坐,看到古朴一点的树就想去爬,拍照非要拍到手酸,个个都有佳作才罢。

三月的西溪,修竹灌木,遍布其间,湖沟池塘河港码头星罗棋布,一眼望不到尽头,很多树木才刚刚开始萌芽,远远望去一片朦胧的嫩绿,仿佛我们笑声大了就会将那抹绿意惊碎,栈道小径石板路纵横交错,我们一行没有顾及那一方方的指路牌,随意地在这个叫西溪的地方漫步,钻进那密密的芦苇丛中嬉笑,相聚在灿烂成一片粉红的梅花树下长谈,在水边的栈道上追逐,在弯弯的拱桥上伫立,与怒放的鲜花合影,和温润的奇石缠绵,伸出纤纤玉手承接凉凉的雨滴,探身在碧绿的河边欣赏自己的倒影,争抢着斜倚在泥土的断垣上,野碧风清的西溪,让我们一行剑侠女放浪形骸畅快身心,时有时无的春雨淅淅沥沥,洒在才刚刚撑起绿伞的小荷上,水面上那一圈圈的涟漪如同我们快乐的笑靥,清脆的鸟鸣回响在偌大的的山野中,都市里所有的喧闹在这里隐遁,疲惫的身心在这一片幽静中得到彻底的洗礼。

西溪之盛,起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西溪曾与西湖、西冷并称杭州“三西”,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传说乾隆帝还让人在西溪栽种了3000 余株柿子树,在杭州隐居的

一名号陶庵的文学家张岱,在其《西湖寻梦》游记中记述道:“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到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供定都之用〉。后人遂以名。”苏东坡、米芾、唐伯虎、冯梦桢、郁达夫、徐志摩等文人墨客更是寓居此处久久不愿离去,吟诗作画,留下了大批诗词文章 。 据 说,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以西溪为原创地,西溪虽然留下了,但在长达 1800多年的自然演化和人为影响中,西溪湿地的原生状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次生状态,近年来因冯小刚执导拍摄的一部《非诚勿扰》,使之名气骤增,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漫步西溪,体味着李山甫笔下“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的西溪美景,风细细,透着野花水草的香气,雨轻轻,敲着小荷发出沙沙的低语,偶尔有水鸟扑哧着掠过水面,池塘串着池塘,湖漾依着湖漾,串串沟渠边,水草肆无忌惮地蔓延,夹岸的密密树林中有零星的小楼点缀其间,木桥,石桥不经意的连接着这一头和那一头,难怪白居易要留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千古咏叹……

我们来的时候是春天,没有看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秋天胜景,但康熙笔下的“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却真真切切的展现在眼前,那满眼的绿色,粉红的梅花,古朴典雅的古建,青石铺就的小道,沟湖纵横,杂花生树的自然环境,应该很让人向往和期待的吧?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许是羡煞孔子的教学法,20多年前忝为人师的时候,年少轻狂,有次居然置学校规条于不顾,擅自偷偷带着全班四五十号学生去野外雨地里踏春疯野,权当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既踏赏了春光,又增长了见识,更融洽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举而数得,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偷着乐。

又是暮春时节,早不见了桃花之娇艳、梨花之冰洁,连平畴田地里的大片油菜花也替换成籽粒饱满、子孙满枝,在农人的眼眸里荡漾着收获的憧憬和飘忽的油香。“花无百日红”,习惯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驻留着曾经的感动,轮回的只是时序的不约而至。想着昨日下了一整天的雨,不知今天去谷丰

村可有什么可记可忆、且行且珍惜的?小车蹒跚了半个多小时,经岭口、过黄

毛,终于喘着粗气爬上长陔岭头。略作歇息,见大块云脚之下高山巍巍,苍苍茫茫,四周高山低岭簇拥着山脚盆地里的那些白墙黑瓦,就是拥有 5000多人口的长陔村了。“度娘”告知:陔,台阶、层次,又有田间土岗之意。“街口到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长陔属街源尽头,高山排闼,峰岭参差,地处崇山沟壑里,地势渐次走高,第一种意思似乎更说得通些。

下到长陔岭半腰,撇开去长陔的沥青大路,左拐进入水泥小道,山路又逐渐爬升,窄且弯多,摇得心慌,空气却愈发清新。若不是嫌路远,还是下车走路舒坦,路在脚下,接地气,沐浴在清风里,踏实而舒畅,山再高而

人终为峰。浮想中山景随车行一层一层铺展开来,色彩无比丰富:松杉常驻,苍郁雄浑是图画的底色,给人厚重壮实之感;或有满山竹林,看似叶老色衰,风吟一山萧索,殊不知苍老黄盖下的松土里,早有嫩笋茁壮成少年模样;草木又一春,一路嫩绿新颜昭示着蓬勃无限和欣欣向荣。

拐过一道海拔近 800 米的山梁,谷丰村露出了峥嵘一角。二三十户人家在一处高山谷地边舒展手脚,依山驻扎,土墙与白房交错,黑瓦与幽窗静默,几棵古树冠盖葱茏,抵挡着风霜雨雪。山顶被浓雾罩了个严严实实,山腰茶树行行,抒发着油嫩的春思,农人三两成群正忙碌地采摘毛峰。溪水汩汩,调皮活泼,一会儿故作惊讶地跳落,一忽又躲进石块草丛间不见了踪影。偶有人语三两声,没入山林无回音,小村更显气定神闲,古朴安逸。

映山红是深山的骄子,年年此时欢笑着它们的欢笑,绽放着灿烂的容颜,欢喜一颗心,哪怕零落成泥化为尘,总把来人不知不觉吸引到路前面、山那边,谷丰全景便一览无余了。

层层梯田绕山弯,层层油菜花事盛,颇有“人间四月芳菲尽,谷丰油菜正盛开”之味。许是春光怕迟到,急匆匆赶进山来,无意间掀翻了一弯山凹的染料,涂抹成谷丰梯田里的幅幅金黄油画,顺手涂鸦出层次鲜明

的婉约诗行。蜂蝶蹁舞,几处鸣蛙,空气里尽是山野清香。沿着田埂间的小路,踩着有一段没一段的青石板阶梯,小心翼翼跨过搭着引水入田的竹制水笕,气喘吁吁里忙不迭站住脚跟,稳住心神,好让相机平稳又及时地取景。田埂边幽草丰茂,露珠生辉,走哪儿都黏着你的裤脚,毫不生厌。紫云英、覆盆子,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各色小花尽情绽放,纵情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天地。一垄垄梯田油菜花绕过山湾,漫过山坡,直磨蹭到另一个高山小村的脚边去了。远处层层油菜花田里忽现一小湾水田,倒映着山光树影,清明如镜。朱熹他老人家几百年前肯定在福建见过类似的景,方悟出那独特的读书之理,不然他怎会吟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谷丰山居有多久的历史?看看山坡前的十几株红豆杉,粗壮挺拔,枝叶繁盛,都有500多岁了,被挂牌保护着,护佑着这高深山谷中的一方生灵。土楼房、青砖房与钢筋水泥贴瓷砖的新房见证了历史变迁,三代建筑共展风姿,相映斑驳。可山外来客偏爱土墙房,朴实的土色,高阔的厅堂,板壁墙、木格窗,天花板上乳燕呢喃,冬暖夏又凉,构筑起谷丰的特色安居人家。主人的电磁炉里“咕噜噜”炖着笋干火腿肉,蒸汽溢出,满屋异香;背着篓筐上石阶的老农和善相迎,微笑颌首,大筐里飘荡着茶叶的清香,小篓里是一把鲜嫩的野笋,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到长陔半小时车程,肩挑背驮的滋味没谁再想去品尝,只留下那条土石古道明明灭灭,逶迤蛇行在梯田山岭间,给人以漫长的回想。背包族来了,骑行客也来了,自驾车渐多,但谷丰村仿佛不想被惊醒,山花烂漫、锦绣山谷里自有高古的追求、自在的天堂,不信你看村里老书记家土房里的中堂楹联:千山月色令人醉,半夜梅花入梦香。

□家乡景致

高谷丰景高谷丰景□□ 翕飞翕飞 文文 //摄摄

戴胜展翅

紫藤花开

爱情

白鹭之恋

相约在春天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