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一年二月五日(星期五) 商報...Chinese Commercial News February 05 2021 Friday...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February 05 2021 Friday Page14Chinese Commercial News

t 商報海韻文藝副刊

二○二一年二月五日(星期五)

投稿郵箱:

樓蘭張開翼

我要找到你,樓蘭。我要喊出你的名字,樓蘭。

我修繕沿途的烽隧亭障,點燃火堆,讓滾滾濃煙騰起。我打通中斷多年的古道,讓絲路再次響起駝鈴叮咚。我引來雪水,注入塔里木河、孔雀河、鐵板河,播種下那些早已絕跡的檉柳、胡桐、胡楊。

我的獨木舟停泊在三角洲上,等你赴約,樓蘭。你來,雪山就後退,沙塵就後退,朔風就後退。裸露出大片的白草、葭葦,裸露出一座被風沙掩埋了3800年的城。城門大開,走出驢馬、橐駝和迎親的車隊。手鼓和冬不拉噪噪切切。

你是我的念想,樓蘭。我恪守我們以栗特文和佉盧文簽下的婚約。五銖錢和羊皮襖是我下的聘禮,吐火羅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甜蜜方言,外人休想聽懂。

我目光癡癡,總想保持低調,當遠遠看見你氈帽上的兩隻雁翎,忍不住還是喊出了你的名字。

童年四件寶商長江

和我差不多年齡出身農村的人的童年有四件寶,人們戲稱四大件,即:尿泥、陀螺、四角牌和柳哨(還有小人書)。

小時候因為缺乏玩具,摔泥巴成為當時娛樂生活的重要一環……

摔泥巴。摔出聲響來。要達到這個程度還要費一番周折呢。先也要將泥巴揉捏好。(泥巴要多,越多越好。手握不住了就盡力了)大拇指在揉和的泥巴中間按一個坑。沿著這個坑繼續按,擴大坑的邊沿。坑越來越大了,大拇指不夠用了,食

指、中指、無名指都用上。一手掌托著,另一手的指頭轉著泥巴做坑。在捏的過程中,泥巴會幹。沒有水的孩子就用唾液代替水。吐一口,濕潤了,繼續捏。做到後面,泥巴比原來大了許多倍,成了一件容器--碗形狀的容器。中間是空的,四壁是薄的。最薄的地方是底部。底部也不是一樣薄,中間最薄,擴散著薄下去的。這個底部做的好,才能摔得成功摔得響。

托著捏好的泥巴,舉起,口中唸唸有詞:東鄉里,西鄉里,都來看我放槍滴;東山裡,西坳裡,都來看我放炮滴,「叭」地一聲扣在地上,幾個夥伴比賽看成誰摔的響……

對 著 平 整 的 地 面 蓋 下 去 。「啪--」,底部爆開了一個口子。有的大,有的小。誰的大誰就是勝利者。有時,爆破的衝力還能將底部的泥巴沖飛出去。比完了,拿起泥巴重新揉捏,開始新一輪的摔泥巴大賽。如果沒有人一起摔泥

巴,也可以一個人玩,只是寂寞了些。後來,我就用泥巴捏成拖拉機、豬、

房子、坦克等形狀。在那沒有任何高級玩具的年代,泥巴

也成了好朋友和好玩具。陀螺,在我們這裡也叫打不改,用比

茶碗稍微細一些的大約六七厘米左右的一截木頭,木質要細密一些,把一頭刮成一個類似削過的鉛筆 的形狀,在頂部嵌進一顆鋼珠。準備一根長三十至四十公分的小桿,一頭綁上一根線繩。

把線繩纏滿陀螺未削尖的部分,然後把陀螺放在一個面積較大、地面平整且比較硬實的地面上,猛一使勁,陀螺就在地面上旋轉起來。

而四角牌,在我們這裡也叫元寶或卡子,它是用硬紙折疊而成的四方紙牌,一面完全是光滑紙面,沒有標記,而另一面是由于折疊而自然形成的對角十字花。我記得兩人賭輸贏,誰輸了,就把自己的元

寶(四角牌)放在地上,讓對方用自己的元寶(四角牌)擊打,如果翻轉過來,元寶歸對方,如果沒有翻轉,你就有機會贏得一次擊打對方元寶的機會。翻轉過來,就贏對方一個元寶。而對于這貌不驚人的元寶,兒時的我們把它看得很重,總是將疊了一大堆的它們藏在最隱秘的地方,比如 枕頭下面、麥草垛裡、床底下、被褥底下,心中認定它比錢要金貴得多!

春天的時候,陽光明媚,暖風陣陣,燕子飛進舊主人的家裡,而村邊上的楊樹柳樹,也都紛紛吐綠,這是編柳哨的最佳時機,爬到樹上,折下幾枝挺直的楊柳枝,然後擰幾下,讓樹皮從枝條的木骨裡脫出來,,然後在中空的樹皮一頭用指甲摳下一段外皮,放在嘴裡一吹,一支柳哨就大功告成了!

童年,有些灰色的童年,也許是因了這些現在看起來十分稀鬆平常的物件而多了一些生趣兒!

那年那月被稻草溫暖過的冬天

王阿麗冬至過後,晚上休息時頓覺寒冷,找出羊毛墊被,鋪在席夢

思上,剎那間想起童年時的稻草墊。那時,每到秋天收割季節,母親便會在稻稈中精心挑選長且

壯實的稻稈,專門放置在打穀場的一角晾曬,曬乾後用連枷一遍遍拍打,直到拍「熟」為止,此時的稻稈既乾淨又鬆軟,便可以留到冬季鋪床用。母親將稻草打捆運回家,小院裡很快就出現了幾座如小山一樣的稻草堆。

當然,母親會將幾捆鋪床用的稻草,藏于草堆腹中,用塑料薄膜罩住草堆,四周用磚頭壓嚴實,生怕風吹雨淋,且囑咐家人,做飯燒火時千萬別動這堆稻草。

大約在立冬前夕,母親會挑一個晴朗的日了,扒開草堆,從中抽出那幾捆珍藏的稻草,逐一解捆,攤在院中晾曬。稻草上難免會有一些殘餘的稻粒,總會引來雞覓食,為了防止它們弄髒稻草,我們兄妹仨就成了稻草的「看守者」。

家中的雞,實在是難纏的傢伙,平時的散養可把它們「慣」壞了,亦或是在它們眼中認為我們是「熟人」。一隻蘆花雞就這樣堂而皇之出現在稻草邊上,我們大聲叫喊也驅趕不走它,無奈之下,只好拿來臉盆使勁敲,方才轟走了它。可不一會兒,你方唱罷我登場,又有兩隻花公雞優哉游哉地晃來了,把我們忙得不亦樂乎!

除了趕雞,我們還需翻曬稻草幾次,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射在稻草上,泛著金黃色的光,稻草散發出一陣陣清香,我們忍不住就地躺下,頭枕稻草,眼觀藍天,天上的白雲一朵一朵,有的如奔跑的馬兒,有的似綻放的棉花,有的像鳥兒的翅膀,我們伸出小手,與雲朵打著招呼,正當我們玩得興起時,母親的一聲溫

柔呵斥讓我們一個激靈蹦了起來:「趕快起來!這是曬稻草呢?還是曬你們?」

大約下午三點的光景,母親便招喚我們一起鋪床。母親喜歡將用稻草鋪床叫 「抱床」,這一個「抱」字真是太形象了。我們雙手合攏著抱一把稻草,握住稻稈的尾部,在地上顛幾下碼齊,然後抹去附在周邊的枯葉蓑枝,抱著一摞整齊的稻草遞給母親。

母親先在床板上墊上一層舊報紙,再將稻草一顛一倒按層鋪開,這樣壓上去才不會坑坑窪窪。鋪到大約有20公分厚時,再用一幅比床大的舊床單覆蓋在稻草上,再鋪上一床棉褥子,最後罩上床單,一個稻草「席夢思」便完工了。如此這般,母親要鋪4張床,我們來來回回也不知「抱」了多少趟稻草,院中、堂屋、房間全是掉落的碎草,彷彿成了打穀場。

晚飯過後,我們迫不及待洗漱上床,鑽進被窩,蓬鬆的稻草墊立碼像海綿一樣被壓了下去,不一會兒,背部便有了暖哄哄的感覺;枕邊,稻草的清香伴著陽光的味道一股腦兒竄進鼻中,有點兒香甜,有點兒醉人。

而以前由于怕冷習慣于蜷睡的我,此時,也勇敢地伸直了雙腿,只一會兒,雙腳如焐了湯婆子般暖和起來,我全身放鬆,愜意地躺在這軟綿綿、香噴噴的稻草墊上,聽母親講著童話故事,故事還沒講完,我便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每隔個把月的時間,母親便會將被褥和稻草搬出去翻曬。此時,床單下的「花花世界」則顯山露水了。藏著的都是些我平時積攢的糖紙、香煙殼、火柴盒、還有小人書。這些寶貝,與稻草日夜相擁,翻看把玩時竟有著香氣怡人的稻草味。

稻草墊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冬又一冬,焐暖了我們童年的每一個冬夜。如今,席夢思、羊毛床墊等已經完全取代了稻草墊,那曾經收藏了我們童年快樂的稻草墊,已隨著歲月的流逝漸行漸遠,但每當回想起來,總有溫暖在心中升騰,這種溫暖,不管時光如何流轉,依然記憶猶新,真想重回童年時冬天的故鄉,伴著稻草氤氳的香氣,暖暖地睡上一覺,那該是何等的美好啊……

384

有了孫子願做孫子李後強,博士,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

津貼獲得者。美國《財富》全球論壇顧問。在非線性系統學、區域經濟學、科學哲學、政治學、政策學等方面有較多研究。現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黨委書記。主持和完成國家及部省級科研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出版社發表論著500餘篇(部)。曾獲「四川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甲類),獲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頒發的「中國青年科技獎」,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環境類),兩獲中國國家圖書獎。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這裡的孫子,肯定不是《孫子兵法》的孫子,而是我們的親孫子。

很多人說,有了孫子當孫子。意思是,一切聽孫子的話,為孫子服務,當牛做馬都可以。過去沒有孫子,對這句話理解不深。八個月前,有了孫子,也有了體會。我的深切感悟是,有了孫子願做孫子!不是沒法,而是心甘情願的、毫無怨言的、發自肺腑的把孫子當成爺爺!有了孫子當孫子,這話不夠徹底,很勉強,好像很無奈,是被動的、服從的意思,不是積極地、主動的態度。因為只有願做孫子,才符合生物學定律。或者

按照時尚的說法,這才是尊重客觀規律,依法辦事。這裡的「法」,是自然法則!

科學家已經揭示,生物的基本需求或者說本能,是生存與繁衍,總是希望把自己的生命要素和特徵永久保留下來,而生育就是最直接、最安全、最節約的方式。兒女、孫子、重孫……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是自己基因DNA的載體,是自己生命保存的方式。有了兒女,說明你還沒有「死去」,你還真正「活著」。有了孫子,說明你的生命賺大了,又多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你還在世界上逍遙。兒女和孫子,就是你的仿製品,就是你的生命保存體。這不僅是形象,而且是實質的基因。人類一直這樣延續,因為肉體無法永生,只有選擇生育來繼承自己的基因。有了後代,就有了心理寄托,就不怕肉體的消失和毀滅,因為你的基因還存在,還可以繁衍。看到孫子,就看到了自己的未來,看到了自己的傳承人生。如果把真相說穿,為孫子做事,實際就是為自己幹活,為延伸的自己建業。誰不願意為自己?都願意,都高興,都想幹!這就是願意做孫子的科學依據和生命本征。但孫子一出生就是離散個體,思想是獨立的,人格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彼此信賴。

女兒懷孕了,民間叫「有喜」了,她是邊笑邊哭給我們打電話報喜的。她的興奮、激動、不安,異乎尋常,因為30多歲有子。我們知道了這個特大喜訊,也一夜沒睡,總在思考該做什麼,如何讓孫子順利出生,與我們全家勝利會師。不料,新冠肺炎疫情來了。為防意外,當即決定,把女兒女婿接回家裡。為此,夫人忙碌了好幾天,把屋裡打掃好幾遍,用酒精、消毒水噴灑每個角落,絕無盲區和漏點,還改造了家裡幾處不合時宜的地方。接下來每天不變的工作,就是觀察孫子在女兒肚裡的動靜。突然一天發現孫子蹬腿了,全家歡呼慶祝。更為意外的是,有次發現孫子在肚裡打嗝,全家驚喜萬分,還熱烈討論了半天。懷了41周,終于等到了出生那天。我們在醫院期待孫子的第一次哭聲。下午六點半,醫生從產房出來說,生

了,順產,女孩,六斤,身長49厘米,母女平安!我們懸起的心一下落地了。那天,農曆正是釋迦牟尼誕生日,感恩上天!因為疫情,我們不能進入產房。通過女婿手機傳出的照片,看到了孫子紅紅的身子,瞇瞇的眼睛,大大的腦袋,烏黑的滿頭秀髮。在醫院護養時,天天都想去看望,比上班還積極,月子中心成了工作中心。疫情防控很嚴,進入關卡很多,必須登記、消毒和戴口罩,我們不怕麻煩,心裡有期待。俗話說,養人比養狗好,狗永遠是狗,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孫子每天都不同,可以笑了,能看東西了,聽得見聲音了,我們為孫子每一點長進而高興。醫院護養結束後,孫子回自己家了,我們還是堅持「上班」制度,經常去看望小孫子。孫子的第一次翻身、吼叫、看畫、拍手、招手、撕紙、玩筆、游泳、坐車、唱歌、站立、去公園、吃水果、叫「麻麻」、說「噠噠」、騎木馬、蕩鞦韆、打鍵盤……都引起全家陣陣興奮和熱議。我們發現,嬰兒有自己的童話世界和思維方式,他們心裡明白很多事只是說不出來,甚至在肚子裡就能聽到許多事情,應該以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態度去與嬰兒對話。

特別有趣的幾件事還記憶猶新。孫子才四個月,清潔工丟垃圾,她居然大叫大吼,阿姨只好把垃圾袋提回來,她一下安靜了,阿姨再提袋出門,她又大叫,我們才知道這是一隻「看家狗」,不准自己的東西被人家拿走。還有幾次,奶奶忘了給她記錄吃飯、拉粑粑的時間,她就吼叫,盯住那個記錄本,奶奶趕快拿起筆來認真記錄,並不斷解釋說剛才忙忘了,她就笑了,自己還要去翻本本,用筆劃幾下。我們在新疆和雲南出差分別給她買了兩個平安扣作為紀念,孫子特別喜歡,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摸幾下,高興和生氣時也要拍幾下,平安扣成了她的情緒表。家裡的衣帽、燈光、座椅、門窗,稍有異動,她都要關注、發聲,只有恢復了原樣,就安靜了。孫子最乖的一點就是「大氣穩重」,一般不亂哭,在醫院也基本不哭,總是笑瞇瞇的,有時還咯咯大笑,心理很健

康。看孫子的乖照和視頻,是我們每天的家庭作業,不厭其煩,反覆重播,看了還要討論、點評。手機容量不夠,換新的,還加移動硬盤。特別乖的,自家欣賞不算,還轉發特別好的朋友,要他們點贊。孫子從幾斤長到了十多斤。如果抱著十多斤東西上高樓,肯定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但抱著十多斤重的孫子,飛快上樓,沒有感覺,還不盡興,真想再跑一趟。

孫子每天長大,我們每天老去。等孫子小學畢業,我們已近古稀之年;等孫子大學畢業我們已近80歲,等孫子研究生畢業,我們靠近90歲了。在那些歲月,我們一定住在養老機構,精神肯定孤獨,唯一願望就是,接到孫子的電話,聽到自己生命的傳聲。孫子忙于工作,不可能經常來看望我們,完全理解。電話是最好的禮物,傳來電流,帶著磁性,包含溫暖,輸送信息。如果扯得更遠一些,就說百年後吧,我們與孫子,可能隔界相望。在那遙遠的星空世界,沒有通信渠道,互聯網不通,摩斯碼也失效,只有愛因斯坦效應,只能默默祝福孫子平安健康快樂!我們不指望孫子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需做一個盡責而有尊嚴的快樂人。空了,翻翻我們的老照片,看看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的樣子,想想小時候的趣事。世界是循環的。新的輪迴開始了,孫子當了婆婆,又做起了孫子。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熱愛生活的人。我們說,看透了人生更積極,那才是真英雄。自然界最神秘的物質莫過于DNA,只要破解了它,什麼人間奇跡都可以明白。DNA是自私的代表,只顧自己的遺傳與變異,總是從上輩傳向下輩,沒有從下輩傳向上輩的。

人間的愛,分為兩類,一是生物學的愛,是本能的純粹的,沒有回報要求,只有心理寄托。上輩對下輩的愛,主要是生物學的愛。二是社會學的愛,是仁義的行善的,有回報預期,只是時間與方式沒有要求。下輩對上輩的愛,主要屬於社會學的愛,盡孝盡忠盡義務。生物學的愛,傳遞方向與DNA一樣,總是往下傳遞,不是從下往上傳遞。所以,後輩的愛不如長輩的愛,沒有那麼濃烈和純潔,強度、深度、廣度減弱,符合科學規律。一句話,人類的愛總是往下傳遞的,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