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 5 第 第第第 5 第第第 5.1 访访访访访 访访 5.2 访访访访访访 5.3 访访访访访 访访访访

第 5 讲 访谈法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5 讲 访谈法. 5.1 访谈法及其特点. 5.1.1 访谈法的概念. ⑴ 什么是访谈法 是有目的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来获取社会信息的方法。 ⑵访谈法与日常交谈的区别 目的性、计划性、 工具性、辅助性、 单向性。. 5.1.2 访谈法的特点. ⑴ 访谈法的使用优点 广泛性、深入性、 可靠性、灵活性、 有效性。 ⑵访谈法的使用缺点 高成本、匿名性差、 对访谈员的依赖程度高、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 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5.2 访谈法的类型. 5.2.1 结构式访谈. ⑴ 含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 5 讲 访谈法

5 访谈法

5.1访谈法及其特点

5.2访谈法的类型

5.3访谈的程序及其技巧

5.1 访谈法及其特点

5.1访谈法及其特点

5.1.1访谈法的概念

5.1.2访谈法的特点

5.1.1 访谈法的概念

⑴ 什么是访谈法 是有目的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来获取社会信息的

方法。⑵ 访谈法与日常交谈的区别 目的性、计划性、 工具性、辅助性、 单向性。

5.1.2 访谈法的特点

⑴ 访谈法的使用优点 广泛性、深入性、 可靠性、灵活性、 有效性。⑵ 访谈法的使用缺点 高成本、匿名性差、 对访谈员的依赖程度高、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 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5.2 访谈法的类型

5.2访谈法的类型

5.2.1结构式访谈

5.2.2无结构式访谈

5.2.3个别访谈

5.2.4集体访谈

头脑风暴法和反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和派生德尔菲法

5.2.1 结构式访谈⑴ 含义 又称标准化访谈,或导向式访问、控制式访问。是按照

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的一种高度控制的访谈。

⑵ 特点 标准化程度高; 技术难度低,易于操作; 调查内容受到限制.不能及时扩展和深化; 访谈过程缺乏灵活性; 调查容量有限。

5.2.2 无结构式访谈⑴ 含义 无结构式访谈就是非标准化的访谈,即不严格要求问题统一、

提问方式统一和答案记录统一的访谈方法。⑵ 类型 按照自由度的不同,无结构式访谈可分为半结构式的和完全

无结构式的。⑶ 半结构式访谈 有一个调查提纲; 大多问题均不事先确定,而是要求在自由交谈中,边谈边形

成问题; 大部分问题都是开放性的, 提问方式上具有充分的机动性、灵活性,问题可随时增减。

5.2.2 无结构式访谈⑷ 完全无结构式访谈 完全无结构式的访谈是事先不规定任何要问的问题,也不规

定资料调查的大致范围,而仅仅确定一个资料搜集的主题或题目,使访谈者和被访者都可充分自由地、不受限制地交谈的方法。

其特点是弹性大、灵活适用,同时操作难度较大,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

其主要类型包括:重点集中法、客观陈述法、深入访谈法、团体访问法。

5.2.3 个别访谈⑴ 含义 个别访谈是与访谈对象一对一地进行单独访谈的

方式,也是访谈法的基本应用方式。⑵ 类型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⑶ 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的缺点:控制困难,无法获得非言语性

信息;拒答率高;急促和不充分,问题较难充分理解;不能出示卡片等形象化材料,对问题的解释和追问较难从容进行。

电话访谈的优点:增加了访谈的匿名程度:快速;方便、节省。

5.2.4 集体访谈⑴ 含义 是将许多调查对象集中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

的方法俗称为”开调查会”。⑵ 类型 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5.2.4 集体访谈⑴ 含义 是将许多调查对象集中在一起同时进行访问的方法俗称为”开调查

会”。⑵ 类型 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⑶ 集体访谈法的优点 了解情况快,工作效率高;有利于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认识问

题与探素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简便易行,可适用于各种调查对象(包括文盲),有利于与被调查者交流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对访谈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等等。

2 、集体访谈法的缺点 无法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集体访谈法的另

一缺点是,有些问题不宜于在会议上调查;占用被调查者的时间较多;往往受时间的限制,很难作深人、细致地交谈;调查约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素质的影响等等。

头脑风暴法(面对面) 头脑风暴法(亦称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按照一定规则召

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会议形式。 这种会议形式的主要规则是: 1 .会议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

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2 鼓励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重复别人的意见,也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以便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气氛,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3 支持与会者吸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鼓励与会者在综合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想法的人,提供优先发言权。

4. 会议的主持者,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和权威人士,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表现自己的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

反向头脑风暴法(背靠背) 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预测性调查方

法。 其具体做法是:1 预测机构将要预测的问题写成含义明确的调查提纲,分别送给经过选择的专家,请他们用书面形式作出回答。

2专家们在背靠背、互不通气的情况下,各自独立作出自己的回答.然后将自已的预测意见,以无记名的方式反馈给预测机构。

3 预测机构汇总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反馈给专家。

4 专家们根据反馈资料,重新考虑原先的预测意见,既可改变自己的看法给预测机构,也可坚持原来的意见。然后,再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预测机构。

这样,循环往复,经过 3-4轮反馈,最后形成集体的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的特点

匿名性 反复性

定量性 集体性

5.3 访谈的程序及技巧

5.3访谈的程序及技巧

5.3.1访谈的准备

5.3.2进入访谈

5.3.3控制访谈

5.3.4访谈记录

5.3.5访谈结束

5.3.6对访谈员的指导和监督

5.3.1 访谈的准备⑴ 确定适当的访问方法;⑵ 制定问卷、表格和大纲;⑶选择好访谈的对象并作好必要的了解;⑷ 计划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⑸访谈员的选择和训练;⑹访谈工具的准备。

合格访谈员的基本条件

具有适当的性格气质

具有良好的学识能力

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

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访谈员训练内容:①使访谈员对调查内容和调查工具有充分的了解;②进行必要的方法训练。 经过训练后的访谈员,要求能做到:① 有办法为调查对象所接受;② 能清楚地表述问题;③ 有能力征询对方的回答;④ 能准确如实地作好记录;⑤ 能应付各种意外情况最后,还要使访谈员对整个

调查工作的组织有充分了解。

5.3.2 进入访谈⑴怎样进入访谈现场 在实地访谈之前,首先应与调查对象所在地的有关管理部门

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进入现场前最好先与被访对象“约定”访问的时间和地点。

⑵怎样接近被访者 正面接近; 积极接近; 以退为进; 求同接近。⑶怎样形成较好的访谈气氛 选择恰当的称呼; 先做一些预备性交谈,再进入正式的访谈。

5.3.3 控制访谈

控制访谈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追问的技巧

引导的技巧 控制自我的表情

对无回答现象的处理 客观中立原则

⑴ 提问的技巧 访谈中的提问,首先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提问时必须注意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气中立; 在无结构式访谈中,提问的措词和问题的顺序是灵活的,没有定规的。主要根据被访对象的个人特点和当时的语境,由访谈员自行处理。

提问之后应等待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催促对方回答。 提问时,应注意观察被访者的表情从中判断他是否真正理

解了问题。 在倾听对方回答时,也应尽量注意观察,借以判断对方是认真地作回答,还是随意地作答;是讲真话,还是有所隐瞒或欺骗。

通过提问时的观察,还可判断出被访者的心情态度是否已感到庆烦或感到劳累以便及时地调整访谈节奏。

⑵ 追问的技巧 追问是对第一次提问的补充或进一步提问。 追问的具体方式有:① 直接追问,即重述原先问题或直接点明被访者没有回答

到的方面并要求补充。② 延续追问,即接着被访者的回答提出的要求其作进一步说明或回答的问句措词。

③ 迂回追间,即通过询问其他相关联的问题最后回到最初未获完整回答的问题上去。

④ 补充追问,即只追问那些还不清楚的部分或问题。⑤ 系统追问,即在发现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事件后,按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等方面逐项追问。⑥ 反感追同,主要通过揭示被访者回答中的矛盾,激起其

为自己辩护,从中挖掘出真实的答案。

⑶ 引导的技巧

访谈中的引导

对访谈气氛的引导 离题太远时的引导

转换话题时的引导 访谈中断后的引导

打破冷场的技巧 对集体讨论的控制和引导

⑷ 对自我表情的控制 控制的作用保持适当的访谈气氛.不影响被访者的情绪和观点。 控制技巧尽可能避免作出肯定或否定某种回答的表情,而尽力作出中立的但又鼓励对方谈下去的表情;

作出对对方很有兴趣,注意力集中于对方以及谦虚诚恳的表情,是有利于交谈的;

应尽量防止流落出不感兴趣、厌倦、嘲笑、盛气凌人等等的消极表情。

⑸ 对无回答现象的处理 对于不在场的被访者处理 ; 对拒绝回答的处理 :被访者认为访问的主题”无聊””浪费时间” ;

被访者说自己工作忙 , 不能或不想为访问花费时间 ;

被访者不感兴趣而推说太忙、没时间;被访者对访员不太喜欢,不说明不想接受访问的真正原因;被访者断然说“不”或“不感兴趣”,但不表示拒绝的原因;被访者认为访问主题政治化、商业化或敏感性太严重;被访者在以前的访问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⑸ 对无回答现象的处理 在访谈中遇到“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等无回答情形时,应作追问以弄清无回答的原因。

如发现不是真的无回答时,应努力引导对方作出真实的回答。

如果一开始就作简单的无回答记录,就可能放过许多有用的资料。

虚假的无回答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是利害关系,怕谈了以后影响自己利益;其次是记忆问题,感到记忆不清,干脆回答说不知道;再次是怕麻烦心理,觉得难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不知道作搪塞;最后是对某个问题的内容或措词有抵触情绪,从而不愿意回答。

⑹ 客观中立原则 整个访谈过程中运用的控制技术都只能为保证得

到客观、真实、全面的调查资料服务,而决不能用来影响被访者,使其按访谈员个人的某种意图作答。不仅如此,访谈员还必须注意控制技术在无意中带来的影响,并努力消除这些影响。总之,访谈员的存在不应当影响被访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访谈员只能是问题和回答之间的中性媒介。这一客观中立原则,是整个访谈过程的控制中最基本的原则。

5.3.4 访谈记录⑴ 记录的基本要求 准确记录 全面记录 重点记录

⑵ 记录的类型 当堂记录 事后记录

5.3.5 结束访谈⑴ 结束访谈的要求 善于控制时间; 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和道别。⑵ 结束访谈的标准 问题是否问完? 回答内容是否充分? 能不能、有无必要继续?

5.3.6 对访谈员的指导与监督

在开始访谈调查的初期,研究主持人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访谈员的指导这一方面。

在调查的中后期,研究主持人应将重点转到加强对访谈员工作的监督之上。

除了指导和监督之外,研究主持人还应随时在职业道德方面教育和要求访谈员,使他们都自觉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访谈员可能犯的错误主要有:① 个人印象失败,指访谈员不能给调查对象以良好印象,从

而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与合作;② 交际失败,指访谈员不能恰当地运用人际交往技术积极地影响调查对象,控制访问过程;

③ 询问误差,指访谈员在询问时出现措词、方式和内容上的变动、省略或失误,导致被访者的误解;

④ 查究错误,指访谈员在交谈中作出一些有偏见的、不适当的或与调查主题无关的、不必要的追询查问,偏离访谈的方向;

⑤ 引导误差,指访谈员丧失了保持中立的立场,有意无意地引导被访者作出某种特定的回答,使调查失去客观性;

⑥ 理解错误,指访谈员未能正确理解被访者的回答;⑦ 记录错误。指访谈员在记录资料时出现的笔误和遗漏;⑧ 对象偏见误差。指访谈员在与被访者交往过程中,因受对

方外表和言行的影响而产生对被访者的某种偏见;⑨ 有意欺骗,指有时因具体访谈难度大,访谈员个人又缺乏

高度责任心,就会出现有意弄虚作假的情形。

访谈法应用实例——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中的半结构访谈

⑴ 访谈过程: 开始环:接近访问者 过程环:提问与追问 结束环:访谈告一段落⑵实施步骤和方法 接近被访问者注意访问者的自我形象;选择合适的接近方式(自然接近、求同接近、友好接近、正面接近、掩蔽接近)

访谈中注意事项一准备;二注意;三忌讳;四不要

访谈法应用实例——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中的半结构访谈

⑵实施步骤和方法 提问与追问提问的方式:开门见山、投石问路、顺水推舟、旁

敲侧击、借题发挥。问题的类型:实质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引导和追问技巧: 结束访问适可而止;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