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 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不改变一国生产要素 相对丰裕程度或比例,只是生产要素的量的 增长,因此,不会影响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的含义. 指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绝对量增加,而且其增长的速度快于出口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改变了该国的生产结构,本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Page 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不改变一国生产要素

相对丰裕程度或比例,只是生产要素的量的

增长,因此,不会影响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

Page 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指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绝对量增加,而且其增长的速度快于出口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的含义

Page 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改变了该国的生产结构,本国进口竞争品生产的增加会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从而会降低一国对原有贸易的依赖程度。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的另一种可能是,进口竞争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是那样多,以致该国进口竞争品生产的增加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还可以增加产品的出口。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Page 5: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的含义

指出口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绝对量增加,而且其增长的速度快于进口竞争品生产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二)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出口品的产量增加了,这就扩大了出口商品的供货来源,因而会扩大产品的出口规模。

Page 6: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该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该国对外贸易的规模缩小

Page 7: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内容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Page 8: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罗伯津斯基定理实践意义1. 对资本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可以预期到它们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会趋于萎缩

2. 对劳动要素供给趋于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不适时宜地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则可能导致比较利益的丧失

3. 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Page 9: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 悲惨的增长”或“贸易贫困化增长”是指本国的

偏向出口的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即

随着出口的增加,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

而减少了。

五、悲惨的增长

Page 10: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发生悲惨性增长的前提条件

1. 经济增长是偏向出口型的增长2. 该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贸易大国3. 该国的进口边际倾向较高4. 该国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非常低

Page 1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

一、国际产业大转移对传统比较优势

理论的挑战

Page 1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

(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

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含义

Page 1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新增长贸易理论着重于解释动态贸易利益

的问题。其关注的中心是技术创新、技术

转移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动及对外直接投资

中的决定作用。

Page 1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以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1934) 为基础,被称为熊彼特主义,其直接形成源自于弗农描述的“产品生命周期”假想,认为每一种产品都经历了一个在发达国家发明、出口、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再向发达国家出口这样几个阶段,进而构造了贸易动态均衡模型。

Page 15: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 Raymond Vernon )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建立了产品生命周期论。

Page 16: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假设一是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限制

二是生产函数是可变的

三是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所表现的要素密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四是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消费结构是有差异

Page 17: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的主要观点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Page 18: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分类

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

创新阶段

指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

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定型化阶段

Page 19: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内消费期

净进口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创新国初始期

成长

期 成熟

时间

净出口

t0 t1t2 t3 t4 t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Page 20: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表8-1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

阶段 产品特征 比较优势 贸易方向

1 、创新 技术密集 技术 创 新 国 家→其他发 达国家

2 、成熟 资本密集 资本 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 、标准化 劳动密集 劳动 发展中国家→创新国家

Page 2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的评价

1. 对解释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现象都有一定的价值

2. 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跃

Page 2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的局限性

它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不存在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该理论无法解释。

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起来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也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

Page 2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移民是指那些离开他们一直生活的、缺乏工作机会或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向有希望找到工作且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转移的人们。

Page 2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影响移民的因素

拉的因素

推的因素

Page 25: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学福利分析

Page 26: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Q ( T , L )产量 Q

图 8-5 一国的生产函数劳动 LO

1. 构造生产函数

Page 27: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劳动边际产品

实际工资

劳动 L

MPL

租金

工资

图 8-6 劳动边际产品

Page 28: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本国与外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不同 如果允许两国的工人自由流动,工人们

就会从本国流向外国,持续到两国的劳

动边际产品相等为止。

本国与外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不同 如果允许两国的工人自由流动,工人们

就会从本国流向外国,持续到两国的劳

动边际产品相等为止。

Page 29: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MPLMPL*

MPL MPL*

OO*

本国实际工资

外国实际工资

图 8-7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L1L2

Page 30: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对于世界劳动力的再分配,要注意 以下三方面

它导致实际工资率

的趋同

它增加了世界的总

产出

尽管有这些得益,

仍然有些人由于这

一变化而受伤害

Page 3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节 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理论

一、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和跨国公司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

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

Page 3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附属企业有子公司( subsidiary )、

联合企业( association )和分支机构( branch )。

子公司通常界定为要有 50 %以上的投票权;

联合企业则至少要拥有 10 %以上的投票权;

分支机构是指在国外的独资或合资公司。

Page 3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垄断优势论

这一理论是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学者海默( Stephen Herbert Hymer )

创立,由金德尔伯格加以完善。

Page 3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海默认为:(一)东道国的当地(民族)企业比跨国经营企业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

民族企业更能适应

本国政治、经济、法律、

文化诸因素所组成的投

资环境

2.

民族企业常能得到本

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

3.

民族企业不必担负跨

国经营企业所无法逃避

的各种费用和风险

Page 35: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企业必须拥 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1.企业必须拥 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2. 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 这些优势

2. 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 这些优势

(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 个条件

Page 36: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金德尔伯格列出市场不完全的几种形式

A B C D

规模经济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不完全

产品市场不完全

政府 的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

Page 37: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由英国学者巴克利( Peter J.Buckley )

和卡森( Mark O.Casson )提出,加拿

大学者拉格曼( A.M.Rugman )进一步

加以发展。

Page 38: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如果说企业所拥有的特殊优势是它成功地进行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那么拥有市场内部化的优势便能构成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Page 39: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某种垄断优势,至少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即出口、技术转移、直接投资。

市场不完全性假设的重要意义。商品市场的不完全、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些方面的市场失灵连同运输成本等因素一起,可以解释企业选择商品出口。

Page 40: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转移为什么被排除在跨国公司的选择之外?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上寻找答案,这也正是内部化理论的基础。

中间产品,是指在基本投入和最终产品之间,为生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所有中间投入,例如知识、信息、技术、零部件、原材料、商誉等。

Page 4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1.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 “公共

物品”的性质

2.无形资产的订价受信息不对称现象的

困扰

3.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的存在使

上述的不对称现象难以克服

Page 4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影响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实现中间产品市场的内部化的因素

行业特定因素

国别特定因素

地区特定因素

企业特定因素

Page 4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由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于 197

7

年提出的

邓宁的折中理论包容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工业组织理论,吸收了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想,把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合为一体。

Page 4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满足的条件

1

企业在供应某一特定市场时要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净所有权优势。

2 3

企业自己使用这些优势时,必须 要比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去使用更加有利。

如果企业在所有权上与内部化上均具有优势,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的结合必须使企业有利可图

Page 45: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包括来自于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生产的优势、生产管理上的优势、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由于多国经营所形成的优势。

(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的内涵

1. 所有权优势

Page 46: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

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将优势的使

用外部化更有利。

2.内部化优势

Page 47: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3.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要素投入和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 范围与程度、各国的金融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历史、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

Page 48: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理论贡献

( 1 )具有较强的适应 性和实用性,克服了以

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

( 2 )该理论为跨国公司运作的全面决策提供

了理论依据。

Page 49: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 1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过于绝对化,有一定的片面性。

( 2 )该理论对这三种理论的简单综合,缺乏从国家利益的宏观角度来分析不同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2.理论局限性

Page 50: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 3 )对三种优势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停留在 静态的分类方式上,没有随时间变动的动态 分析。

( 4 )邓宁所论述的决定依据侧重在成本分析 基础上,但它假定不同进入方式的收入是相 同的,这不符合实际。

Page 51: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节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一、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

(一)在 H-O-S 模型的假设前提条件下,

完全的自由贸易和完全的要素流动都会

实现全世界生产的最优配置。

Page 52: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在存在贸易限制的条件下,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也会实现各国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从而消除贸易产生的基础。

(三)在存在要素流动限制的条件下,贸易的自由化最终也会实现各国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消除要素跨国流动的基础。

Page 53: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由于两个国家在同一行业内的生产技术不同,因此其要素的生产效率也 不相同。

(二)在要素流动封闭条件下,要素生产效率的不同导致各个国家要素相对价格的不同。

二、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Page 54: 第八章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在要素流动开放条件下,要素将从收益低的地方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而这种流动本身又会加剧贸易流动的基础。

(四)在上述条件下,要素流动的结果使得每个国家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存量都会增大。这反过来会强化 H-O-S 模型中贸易发生机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