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共23共 1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 1、含义: 是社会关系或环境的失调,使相当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社会上众多人们的注意并需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2、社会问题的要素. (1)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2)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3)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要求 (4)社会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二、社会问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1)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Page 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1 、含义: 是社会关系或环境的失调,使相当一

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社会上众多人们的注意并需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Page 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

2 、社会问题的要素( 1 )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2 )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3 )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

和要求( 4 )社会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Page 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

二、社会问题的特点和类型1 、特点( 1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空间无限性: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普遍性 时间无限性:无时不在,无刻不在 空间差异性特殊性 时间差异性

Page 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

( 2 )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合性

2 、类型( 1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和尼斯贝特《当

代社会问题》根据社会问题的直接成因分为两类:

一是偏差行为 二是社会解组

Page 6: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6

( 2 )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中,依据人类社会生活的范围将社会问题划分为人口问题、种族与民族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娱乐问题、公共卫生或保健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灾害问题

Page 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7

( 3 )陆学艺《社会学》根据我国情况,把社会问题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结构型第二,变迁型第三,偏差行为型

Page 8: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8

(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认为,社会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

第一,从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地域差异分为普遍性社会问题和特殊性社会问题。

第二,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分为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和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Page 9: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9

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1 、社会整合论2 、社会解组论3 、文化失调论

Page 10: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0

第二节 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和成因一、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 、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3 、更多地涉及经济利益

Page 1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1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成因1 、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社会问

题产生的物质基础;2 、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农村社

会问题产生的思想基础;3 、农村教育科学文化落后是农村社会问

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4 、政策失误是导致我国目前一些农村社

会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Page 1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2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贫困问题(一)贫困的界定 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学者提出过各自

不同的关于贫困的定义,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Page 1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3

① 英国的汤普森在他的《英国的贫 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写道:“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食物、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缺少最低生活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Page 1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4

② 世界银行在《 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 中国的童星、林闽在《我国农村贫困线标准研究》中是定义贫困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最低收入造成的缺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

Page 1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5

④ 联合国开发署在《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这一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寿命、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从 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程度。

– 根据以上定义的归纳分析可以看出,贫困问题 , 已经不再是简单饥饱问题,缺吃少穿的单一经济问题,而是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了。

Page 16: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6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贫困划分为两类: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一定社会的中等生活水平而言的贫困。以上四个定义都属于相对贫困。一般说来,绝对贫困是一种客观定义,强调:“延续生命”这一概念。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定义,重点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比较,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含义。

Page 1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7

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称之为宏观贫困,即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称之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

Page 18: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8

( 二 )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现状 1978-2006

全国农村历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Poverty population and headcount rate 1978-2006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万人

0

5

10

15

20

25

30

35

%

贫困人口 25000 12500 13100 12200 9600 10200 8500 9400 8500 8000 7000 6500 5400 4962 4210 3412 3209 2927 2820 2900 2610 2365 2148

贫困发生率 30.7 14.8 15.5 14.3 11.1 11.6 9.4 10.4 8.8 7.7 7.1 5.4 4.6 3.7 3.4 3.2 3 3.1 2.8 2.5 2.3

1978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Page 19: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19

农村贫困标准 Main Poverty lines for rural China

(yuan/year. person)Year年份

Poverty line贫困标准

Year年份

Poverty line贫困标准

Low-income line 低收入标准

19781985199019941997

10020630045064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635625625630627637668683693

880865865872869882924944958

Page 20: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0

历年脱贫人口Poverty Population Reduced(10000p)

1990 - 1999   年均脱贫 680 万2000       200 万2001       273 万2002       107 万2003     增加 80 万 2004 290 万2005 245 万2006 217 万

Page 2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1

2000年以来低收入人口规模 Low income population since 20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低收入人口规模(万人)

6213 6102 5825 5617 4977 4067 3550

比上年增减(万人)

-111 -277 -208 -640 -910 -517

低收入人口比重(%)

6.7 6.6 6.2 6.0 5.3 4.3 3.7

Page 2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2

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Rural poverty in China based on one US

dollar per day ( 10000P )1981 年 63366 1984 年 425271987 年 310431990 年 374331993 年 33421

1996 年 211441999 年 222782002 年 176612004 年 128362015 年预计 3663

注:世行使用中国农村住户消费数据,按 1天 1美元的标准测算得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

Page 2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3

2000-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构成与分布 -1Poverty Distribution 2000-2006

指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贫困人口规模(万人)

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32092078141944244

29271836831856204

28202616421742175

29002177521698233

26101737301552156

23651426681421134

21481125601370107

贫困发生率(%)

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3.50.72.96.94.4

3.20.62.56.63.6

3.00.82.36.23.1

3.10.72.76.04.1

2.80.52.65.52.7

2.50.42.45.02.4

2.30.32.04.81.9

占农村贫困人口比重(%)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6.425.460.67.6

6.323.363.47.0

9.322.861.86.2

7.525.958.58.0

6.628.059.46.0

6.028.260.15.6

5.226.163.75.0

Page 2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4

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构成与分布 -2 Poverty Distribution 2006

贫困发生率( Poverty head count ):全国农 2.3%

8 省 <1%        17 省 1-5% 5 省  5-10%        1 省 >10%

最高的省 10.9%

低收入标准以下人口比重( Low income rate ):全国农村6.0%

15 省 <5% 9 省 5-10% 7 省 >10%

最高的省 24.1%

Page 2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5

主要经济指标, 2000年及 2006年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2000 &2006

指标 2006年 2000年

全国 贫困

农户低收入户 全国 贫困

农户低收入户

1. 人均纯收入 ( 元 )#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比重(%)工资性收入比重 (%)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元 )3. 恩格尔系数 (%)4. 人均家庭生产费用支出 ( 元 )5. 人均住房价值 ( 元 )6 .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7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木结构住房面积比重 (%)8. 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的比重 (%)

358742.438.3282943.01382 882030.786.0

73.3

61454.527.666569.5479277218.058.7

56.3

86957.929.490265.6579328119.862.1

57.9

225348.431.2167049.16544259 24.8 79.6

64.7

515 65.920.5544 68.9316 1596 14.1 42.9

51.7

807 65.622.0758 64.6386 207917.2 57.6

52.2

Page 26: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6

主要食品消费量, 2000年及 2006年(公斤 /人) Food Consumption 2000 &2006 ( kg/p )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指标 2006年 2000年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粮食谷物和薯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及菜制品食用油 其中 : 植物油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水产品水果及水果制品

205.6203.5 5.7100.55.84.722.35.03.15.019.1

146.4 144.93.353.9 3.2 2.7 10.3 1.1 1.1 0.85.8

174.5 172.73.468.84.03.213.7 1.8 1.20.9 8.6

252.0 249.5 5.5 106.7 7.1 5.5 19.2 4.8 1.1 3.9 18.3

191.0 189.6 2.6 55.1 3.9 3.1 2.9 1.3 0.9 0.4 7.9

220.3 218.2 4.3 73.4 5.0 3.8 5.4 2.2 1.4 0.8 10.4

Page 2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7

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2000年及 2006年 Durable Consumer Goods 2000 &2006

(set/100HHs)

指标2006年 2000年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摩托车电话机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

43.0152.122.544.664.162.189.417.4

21.753.95.9

21.634.928.962.920.9

23.871.57.4

25.238.532.569.624.1

28.6 122.6 12.3 21.9 26.4 4.3

48.7 53.0

10.6 29.3 1.5 6.3 3.5 0.3

20.3 48.6

13.5 52.2 2.5 8.6 7.2 0.5

27.3 53.7

Page 28: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8

儿童在校率、文盲率Enrolment Rate and Illiteracy Rate

指 标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2006 年

7-15 岁儿童在校率 98.3 95.0 96.1

#7-12 岁儿童在校率 99.2 96.9 97.5

13-15 岁儿童在校率 97.3 91.7 93.5

成人文盲率 9.3 18.9 17.2

# 青年文盲率 1.1 3.8 2.9

2000 年

7-15 岁儿童在校率 94.1 85.0 90.7

#7-12 岁儿童在校率 96.4 88.4 94.0

13-15 岁儿童在校率 90.6 78.6 84.5

成人文盲率 11.5 25.5 18.8

# 青年文盲率 2.5 11.9 6.5

Page 29: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9

农村基础设施情况 Rate of Village Access to Facilities(%)

  指 标

2006年 2000年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全国 贫困

农户低收入户

1. 所在村通公路的比重 (%) 97.8 93.9 95.9 95.2 90.4 90.7

2. 所在村通电话的比重 (%) 98.3 94.6 95.1 88.5 67.4 75.1

3. 所在村能看电视节目的比重(%)

98.7 93.4 96.598.1 94.8 96.0

4. 所在村通电的比重 (%) 99.6 97.8 98.9 98.7 94.6 96.5

Page 30: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0

主要农产品出售率 Rate of Main Agri. Products for Sale

指标

2005年 2000年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全国 贫困农户

低收入户

粮食 51.3 31.3 33.6 38.8 31.9 33.9

棉花 93.5 81.3 94.5 76.6 87.8 82.3

油料 59.8 54.3 49.5 48.5 48.2 48.7

蔬菜 63.0 21.8 32.7 44.1 29.7 28.0

畜禽 85.4 65.0 62.9

Page 3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1

( 三 ) 现阶段贫困的特点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poverty

极端贫困人口很难通过开发扶贫而脱贫 自然灾害和疾病成为返贫的最重要原因 农村低收入人口缺乏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农村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公共

教育、卫生比较落后 社会不平等程度加剧 贫困人口群集型与插花型并存

Page 3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2

( 四 ) 贫困的成因和对策1 、贫困的原因( 1 )客观方面:受环境和资源制约,一般贫困地区都是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短缺,还受政策和制度的制约。

( 2 )主观方面:人口素质,教育,科技和文化落后。

Page 3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3

2 、反贫困的对策( 1 )促进经济开发

促进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输出劳务,扩大异地就业发展乡镇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确立贫困地区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成长发展农村交通,促进对外联系

Page 3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4

( 2 )加强社会服务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保健与教育等社会服务改善贫困地区资源与环境质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生产指导与技术服务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扶持,资金筹措和投放机制

Page 3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5

( 3 )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政府的文化扶贫,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发展的内部条件。

Page 36: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6

二、农村教育问题(一)义务教育后劲不足1 、农村失学儿童失学率仍相当高2 、农村师资力量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流失现象仍在继续

3 、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落后(二)职业教育落后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农村人少,技术人员少,多数为城镇人口

Page 3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7

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与环境问题1 、环境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2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引起有害于人类的各种问题。

化学物质,废弃物,人口激增

Page 38: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8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1 、耕地流失2 、环境污染:乡镇工业排放的“三废”,

化肥、农药施用不当3 、生态环境恶化

大规模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严重自然灾害日益增多

Page 39: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39

严重的水土流失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及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8.9万 km2 ,年均土壤侵蚀量为 8.8亿 t。

Page 40: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0

共饮一江水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Page 4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1

怪异的雕塑

思 考

你知道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吗?

Page 4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2

人口过度膨胀 据目前有关资料统计,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

失区共有人口 7565.5万人,随着人口剧增,对环境压力加大,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的现象有增无减,泥石流、滑坡、洪灾等自然灾害加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人口压力→陡坡垦殖→恶化环境→生产效益降低→经济困难→生活艰苦→又继续开荒。如此反复,造成了越开荒越穷,越穷越开荒的恶性循环。

返 回

Page 4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3

坡地的过牧过伐 丘陵或山区未开垦的坡地(荒坡、灌木林、疏幼林地)是重要

的放牧用地和薪柴用地。以四川达县为例,全县约有 80万人口的民用燃料主要靠这些土地提供,另有 11.6万头牛和 3.2万只羊要在这些土地上放牧。这些土地存在着严重的过采和过牧问题,植被常年处于衰退状态,植被覆盖率多数在 40%以下,保水固土能力十分薄弱,再加上牛、羊频繁的践踏地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返 回

Page 4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4

破土采石、开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盖新房十分普遍,修水库、水塘、鱼池、修石房等基本建设也处处可见。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石料,然而采石料均无固定所在,都是随着乱采。开采之处不仅铲掉了土壤,而且碎石、废料还要埋掉比开采多 3~ 5倍的土地。每开采一处,毁掉土地少者 100m2,多者达 2000m2。一个村少者几处,多者达几十处采石场。另外采煤、采石灰石也比较多,每开采一处,碎石、煤矸石、废料等也要埋掉大量土地,被埋掉的这些土地植被很难恢复,更谈不上种植庄稼。失去植被的土地,后果必然是水土流失。

返 回

Page 4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5

洪水猛于虎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自 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南、湖北、江西几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1000 多亿人民币,死亡人数 1320人。

返 回

Page 46: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6

酸雨形成

返 回

Page 4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7

(三)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方针1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3 、坚持变废为宝,化害为利4 、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搞好环境保护5、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Page 48: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8

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一)表现1 、农村多种犯罪现象增加2 、农村各种不健康的活动滋生蔓延,道德滑坡3 、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Page 49: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49

(二)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1、青少年犯罪多。在审结的农村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龄在30岁以的,占到67%,其中不乏在校中学生。2、流动犯罪多。农村区域广,作案空隙大。农村犯罪分子往往易地作案、本地销赃。这类犯罪侦破难度大。3、财产型犯罪多。盗窃、抢劫是农村犯罪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约占农村犯罪总数的48.7%,作案目标主要是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彩电、音响等,作案价值呈增高趋势。

Page 50: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0

(二)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4、刑事自诉案件比例高。轻伤害案件占绝大部分,占农村刑事自诉案件的94%以上。这类案件多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事人之间以亲属、邻里居多,矛盾和纠纷产生的过程带有渐进性。5、突发性强。其表现是案前无预谋,无准备,发案急,难预防。据统计,80%的农村重大刑事案件如强奸、杀人、抢劫等案件,属于这种情况。6、共同犯罪多。有近67%的农村盗窃,破坏电

力设备、抢劫等案件,系共同犯罪。

Page 5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1

(三)农村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过剩。据调查,大约有三分之一

的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因而在寻求就业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难度和盲目性,在屡遭挫折、四处碰壁、就业无门的情况下,有的难免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农民文化知识普遍低,法制观念淡薄。三是法制宣传教育缺乏连续性。由于当前农村人

员分散,外出人口多,集中普法难以深入开展,不少农民对近几年来颁布的新法律、新法规一无所知。

Page 52: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2

(三)农村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力。五是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未能真正落到实处。近几年,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虽然多数镇村签订了责任书,但群防群治不巩固,检查督促不力,缺乏制约机制。

Page 5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3

四、加强防治农村犯罪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防治农村犯罪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村犯罪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切实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Page 5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4

四、加强防治农村犯罪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努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动员和组织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斗争。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积极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活动,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好转。四是巩固群防群治组织,采取财政拿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多种途径解决经费困难,积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为防范农村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五是加强和健全农村各类调解委员会和治保组织,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提高防范意识。

Page 5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55

四、加强防治农村犯罪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三)要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严打”水平。(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脱贫治富,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