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整整整整整整 整整整整整整整整 ——整整整整整整整 整整整整整整 整整整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提高日常教学效率 —— 从高考视角说起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提高日常教学效率 —— 从高考视角说起. 首都师范大学 王尚志. 问 题. 1 、新课标卷的变化及应对。 2 、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带出更多的数学高分学生? 3 、湖南卷最后一道题如何分解难度? 4 、文科学生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才能突破填空题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和最后一个解答题? 5 、怎样调节文科学生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培养之间的矛盾 ? 6 、数学课是学校开课最多的科目,怎样才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7 、在高考题中解答题有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提高日常教学效率

——从高考视角说起

首都师范大学 王尚志

问 题• 1 、新课标卷的变化及应对。• 2 、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带出更多

的数学高分学生?• 3 、湖南卷最后一道题如何分解难度?• 4 、文科学生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才能突破填空题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

和最后一个解答题?• 5 、怎样调节文科学生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培养之间的矛盾 ?• 6 、数学课是学校开课最多的科目,怎样才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

来?• 7 、在高考题中解答题有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8 、新课标中对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等内容的要求明

显降低,针对这些内容高考在命题方式上可能做哪些调整?

问 题• 高考复习• 知识梳理——忘了?• 专题深入• 查漏补缺• 攻关冲刺• 心理疏导

问题• 不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有什么办法提高学习、

教学效率?• 如何让学生喜欢您——喜欢数学?•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主动精神?• “ 做得快”是数学教育主要价值追求?

•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一、“重视基础”——高考试题趋势

二、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三、抓住数学本质

四、通性通法

五、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目 录

一、“重视基础”——高考试题趋势

高考试题分类1 、基本题

2 、把关题

3 、难 题

—— 以数列试题为例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高考的招生人数已达到 70% 的前提下,试卷的选拔功能必然发生变化,至少要能区分 70% 以上的考生,淘汰不到 30% 的考生.数学优秀的考生会有其他的渠道选拔 ( 如自主招生 ) ,这样的选拔机制将得到不断的完善,高考不是选拔数学优秀学生主要渠道。

• 高考的“基本试题”应让全体考生都能入手,这些试题应该以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为载体,这些内容不仅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 ,同时,在不同水平层面上显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 在今年的试题中,这些“基本试题”在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以下选择一些典型的试题,分析其基本、重要,以及学习、理解时的差异,这些差异自然产生区分。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1, (2013 年湖北理 18)(12分 )

• 已知等比数列 {an}满足:│ a2﹣a3│=10, a1a2a3=125 .• (Ⅰ )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Ⅱ ) 是否存在正整数 m ,使得 • 若存在,求 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 2, (2013 年陕西理 17). ( 本小题满分 12分 ) • 设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 • (Ⅰ ) 推导 的前 n项和公式 ; • (Ⅱ ) 设 q≠1 , 证明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

• 例 3, (2013 年陕西文 19) 设 Sn表示数列 {an} 的前 n项和.• ( ) Ⅰ 若 {an} 为等差数列,推导 Sn 的计算公式;• ( ) Ⅱ 若 a1=1, q≠0 ,且对 所 有 正 整 数 n, 有

• 判断 {a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1 2

1 1 11?

na a a

1,

1

n

n

qS

q

{ 1}na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在高中课程中,“函数内容”是主线之一,数列是最基本函数形式,其中,数列核心内容是对等差、等比数列认识。

• 以上三道数列的试题都是考察数列基本内容。(包括:知识认识、技能使用、思想渗透)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1, (2013 年湖北理 18)(12分 )

• 已知等比数列 {an}满足:• │a2﹣a3│=10, a1a2a3=125 .• (Ⅰ )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Ⅱ ) 是否存在正整数 m ,使得

• 若存在,求 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 2

1 1 11?

na a a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3第一问是基本要求• 问题的条件是等比数列 {an}满足:│ a2﹣a3│=10, a1a2a3=125 ,进而讨论

等比数列的其他结果。• 什么是反映等比数列的本质?• 等比数列首项 a1 和公比 q 是最本质条件。为什么?• 等比数列的定义 : an =q an-1 ( n>2)。• 这个式子又称为迭代公式,只要知道首项,就可求出任意一项的值,这个思想是求解绝大多数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基本思路。

•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求出通项 an 的解析表达式,例如,等差、等比。• 哪些数列能求出通项公式,可以查阅选修课“数列与差分”。• 我们要使学生学会:用 a1和 q表示出条件中其它量。这个问题就变成由两

个条件(方程)求两个未知数 a1和 q ,如何求出 a1和 q ,就会有区分,例如,有的学生会做的比较直接,可以从第二条件( a1q) 3= 125 求出 a1q=5 ,第一个条件就变成 q 的一元方程,即 ( a1q) q;求出 q = 3 、- 1; a1 = 5/3 、- 5;

• 故 或 an = 5(1)n1 .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3第一问是基本要求•

• 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学会:用 a1和 q表示出条件中其它量。一般我们称为“知三求二”,即在首项、等比值、项数 n 、通项、前 n项和“知三求二” 。

• 这个问题就变成由两个条件(方程)求两个未知数 a1和 q ,如何求出 a1和 q ,就具有区分度。例如,有的学生会做的好一些,例如,可以先求出a1q ,从第二条件( a1q) 3= 125 求出 a1q=5;

• 再由第一个条件,求解 q 的一元绝对值方程;求出 q = 3 、- 1; a1 = 5/3 、- 5 。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第二问需要两步思考 .• 第一步,等比数列每一项倒数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虽然不

难,会产生区分,• 第二步的思路:或否定以下不等式,或求解不等式,找出满足不

等式的 n值 。• 本题是前者。分两种情况:•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1)、若 1

na

是首项为 3

,5公比为 1

3的等比数列,

有1 2

3 11

5 31 1 1 9 1 91 1.

1 10 3 1013

n

n

na a a

2)、若 1

na

是首项为 1

,5

公比为 1的等比数列,

从而1 2 1 2

1, ,1 1 1 1 1 1

1.50,n n

n

a a a a a an

为偶数

为奇数.

综上,对任何正整数 m,总有1 2

1 1 11.

na a a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2, (2013 年陕西理 17)( 本小题满分 12分 ) • 设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 • (Ⅰ ) 推导 的前 n项和公式 ; • (Ⅱ ) 设 q≠1 , 证明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

• 例 3, (2013 年陕西文 19) ( 本小题满分 14分 )

• 设 Sn表示数列 {an} 的前 n项和.• ( ) Ⅰ 若 {an} 为等差数列,推导 Sn 的计算公式;• ( ) Ⅱ 若 a1=1, q≠0 ,且对所有正整数 n ,有

• 判断 {a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1,

1

n

n

qS

q

{ 1}na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1 和例 2 的第一问是基本内容不会有异议。• 但是,这样问题仍会有区分度,有相当多的学生都不能推导出这

些基本的公式。• 有一些老师会质疑这不是鼓励“死记硬背”吗?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反复、深入理解这些基本内容含义,学好这些不是为了做题,做题是为了更好理解这些基本的内容,掌握高中数学,数学最重要的思想都是通过这些基本内容体现的。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例 1 和例 2 的第二问也都是考察等比数列的概念,要求学生会使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判断。

• 例 1 的第二问容易一些,需要了解比的基本性质,两个数比值不为 1 时,两个分别加一个数,它们和的比值与原比值不等,这是分数不等性质一个推广。

• 例 2 的第二问要难一些,首先需要理解通项 an与前 n项和 Sn 的关系,即 an= Sn- Sn- 1;前者反映了后者的变化,后者是前者的积累,用分析的术语,后者是前者的积分,前者是后者的“导数”。

• 在日常教学时,不是形式地介绍这些术语,而是用学生可以理解语言解释其意义;求解第二问还需要用到一个推理常识,否定一个结论,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讨论一下: a2: a1 和 a3: a2 就可以了,通过简单因式分解就可以得到结果。这些要求应该是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

一、“重视基础” ——基本题

• 高考一个重要方向——考察基本结果• 余弦定理• 向量基本定理

一、“重视基础” ——把关题

• 每份试卷都一些把关题,分布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能否用基础内容设计好的数学试卷的把关题,是反映命题者命题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 有些试卷把课程中一些非主干、次要的内容,超越一般性“理解”的范围作为载体考查,题目的难度也往往很高.这样做导向不好, 应该导引教学回归课程基础内容、核心内容,让学生把这些基础的、核心的内容掌握得更好,重点掌握原理、思想、方法.

• 因此,在高考命题中,对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无论是在内容比例还是分数权重上都应该是重点.即便是把关题,也最好是尽量难在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考查上.

• 数学试题难度可以反映在技巧上,也可以反映在思想理解上,希望命题者在后者下些功夫,这很具挑战。今年不少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一些很好的把关题.我们选了一道数列题进行分析。

一、“重视基础” ——把关题

(2013年福建理 9)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记

mnmnmnmn aaab )1(2)1(1)1( , mnmnmnmn aaac )1(2)1(1)1( , *),( Nnm

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数列{b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mq B. 数列{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mq2

C. 数列{c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mq D. 数列{c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mmq

一、“重视基础” ——把关题

• • 本题以等比数列的部分项的和、积为背景,生成两个新数列。• 首先,需要判断这两个新数列都是由原等比数列的连续m项构成,前

一个是连续m项的和构成,后一个是连续m项的积构成;• 进而,分析两个新数列相邻两项有什么特点和关系,对等比数列连续

m项和、积的认识是基础,等比数列连续m项和仍是等比数列和,仅仅是首项和项数不同,其和是个分式,很自然会分析数列 {bn}相邻两项的比都不会是常数,不需要做具体计算,这是一种直觉,选项 A、 B 显然错误。

一、“重视基础” ——把关题

• • 等比数列的连续 项的积仍是指数幂的形式,底数不变,指数是连续m项等差数列的和,在等差数列日常教学,认识等差数列概念时,应该强调相邻项差一个公差 d ,间隔一项的两项差 2d ,首项与通项 an(间隔 n-2项)差( n- 1) d ,新数列每一项的指数为项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公差是 m2),新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 最后,需要算一下公比,指数的公差m2产生的幂 qm2 ,选前两项算一次就可以,这是考试技巧。

一、“重视基础” ——难题

• 高考试卷中必然会有难题,用来区分高端考生. 2013 年多数高考试卷中都有好的、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难题.以数学的核心内容、核心方法、核心思想可以命制不超纲区分高端考生的难题.

一、“重视基础” ——难题

(2013年北京理 20)(本小题共 13分)

已知{ }na 是由非负整数组成的无穷数列.该数列前 n项的最大值记为 nA ,第 n项之后各项 1 2, ,n na a

的最小值记为 nB , n n nd A B .

(Ⅰ )若{ }na 为 2,1, 4, 3, 2,1, 4, 3,,是一个周期为 4的数列(即对任意 nN*, 4n na a ),写出 1d , 2d , 3d ,

4d 的值;

(Ⅱ )设 d是非负整数.证明: nd d ( 1,2,3,n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na 是公差为 d的等差数列;

(Ⅲ )证明:若 1 2a , 1nd ( 1,2,3,n ),则{ }na 的项只能是1或者 2,且有无穷多项为1.

一、“重视基础” ——难题

• 这道题是一道“难题”,“难”在考察数学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题目依托的“内容”是基本的。题目的条件是从一个给定的非负整数数列制造三个数列: , , dn;由于 是由非负整数(即自然数)组成,自然数最基本性质是“自然数任何非空子集有最小元”,后面论证中,多次用到,这个性质确保这三个数列一定是存在的,没有这些条件 不一定存在。

nA nB

一、“重视基础” ——难题

• 这道题是一道“难题”,“难”在考察数学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题目依托的“内容”是基本的。题目的条件是从一个给定的非负整数数列制造三个数列: , , dn;由于 是由非负整数(即自然数)组成,自然数最基本性质是“自然数任何非空子集有最小元”,后面论证中,多次用到,这个性质确保这三个数列一定是存在的,没有这些条件 不一定存在。

nA nB

一、“重视基础” ——难题

• 在回答 ( )Ⅰ 之前,一定根据 ( )Ⅰ 的条件,写出这三个数列,这对以下问题思考是有用的。

• : 2, 2, 4, 4, 4, 4 ,… 4 ,…• : 1, 1, 1, 1, 1, 1 ,… 1 ,…• dn : 1, 1, 3, 3, 3, 3 ,… 3 ,…• 故 ( )Ⅰ 的答案,

nA

nB

1 2 1d d , 3 4 3d d .

一、“重视基础” ——难题(Ⅱ )的回答一定从充分性开始,因为公差为 d ( 0d≥ )的 { }na 等差数列是单调上升数列,即

1 2 na a a≤ ≤ ≤ ≤ ,所以 n nA a , 1n nB a , 1n n nd a a d ( 1, 2, 3,n ).

从以上证明,可以看出证明关键:{ }na 等差数列是单调上升数列。不妨从第一项做起:

由于, n n nd A B ,有 A1<B1,a1 =A1≤ B1 ≤ a2 ;

不难看出,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关系与讨论第 n项和第 n+1项的关系没有区别,

n na A≤ = n n n nA B d B ≤ ≤ an+1

必要性因为 0nd d ≤ ( 1,2,3,n ),所以

又因为 1n na B ≥ ,

所以 1n na a ≤ .

于是, n nA a , 1n nB a .

因此 1n n n n na a B A d d ,

即{ }na 是公差为 d的等差数列.

二、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数学、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特点 学生学习规律 整体把握评价 ——过程评价、高考

结 构—— 课程

• 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 选修系列一:两个模块• 选修系列二:三个模块

• 选修系列三:六个专题• 选修系列一:十个专题

结 构• 必修• 数学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数学 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 数学 4:基本初等函数 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 数学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结 构• ◆系列 1:由两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 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 ◆系列 2:由三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 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选修 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结 构• ◆系列 3:由六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 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 3-4:对称与群;• 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结 构• ◆系列 4:由十个专题组成。•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选修 4-3:数列与差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选修 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 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 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 4-9:风险与决策;• 选修 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联 系• 与义务教育数学内容接轨• 数与代数• —— 数、字母与运算• ——量、关系与模型

• 图形与几何• ——图形分类与基本图形• ——图形基本关系• ——研究图形基本方法 • ——图形应用•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概率 • 综合与实践

联 系• 分析类数学课程: 研究函数以及与函数有关的问题的课程• 数学分析,• 复变函数,• 实变函数,•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数值计算,• 泛函分析,• 与这些课程有联系的拓展类课程:三角级数,调和分析,函数逼近论等等。

联 系• 代数类数学课程:运算以及与运算有关的课程

• 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多项式理论),• 抽象代数,• 群伦,• 有限群及其应用,• 环论,• 域论,• 与这些课程有联系的拓展类课程:交换代数,非交换代数,半论,等等。

联 系• 几何类数学课程:研究图形以及与图形有关课程

• 解析几何,• 射影几何(高等几何),• 微分几何,• 点集拓扑,• 代数拓扑,• 微分拓扑,• 微分流形,• 许多相关课程:代数几何,旋论,形论,等

联 系

• 统计、概率类数学课程:• 统计,• 概率, 许多相关课程:随机微分方程,等等

联 系• 应用类数学课程 运筹学——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 优化课程 离散数学课程——图论、离散数学 学科应用课程——生物数学、 经济、金融类数学类课程 计算类课程 理论物理类数学课程 图像识别类数学课程 等等•

突出结构主线——基本结构

• 辅助内容• 集合、算法、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

• 内容主线• 函数主线• 运算主线• 几何主线• 统计、概率主线• 应用主线• 应用贯穿始终——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 文化渗透

结构突出主线 ——内容、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函数主线• 函数概念

• ——函数概念整体认识• —— 具体函数与抽象函数• 函数基本性质• ——单调性• ——周期性• —— 对称性:奇、偶

结构突出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函数主线• 基本的函数模型 • ——简单幂函数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三角函数• —— 基本数列:等差、等比数列• ——简单分段函数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函数主线• 函数进一步研究• —— 变化再认识:平均变化-导数概念• —— 基本函数求导• —— 导函数的基本运算• ——用导数研究函数变化• —— 导数实际应用• ——积分初步认识• ——微积分基本定理及初步应用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函数主线• 函数应用• —— 方程近似求解:二分法• —— 求解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简单线性规划• ——算法中函数思想• ——简单函数最值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运算主线• 运算对象-运算法则• ——指数、对数运算• —— 三角运算(三角恒等变形)• ——向量代数• ——矩阵与变换• —— 复数• ——函数及导数运算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运算主线• 运算应用• ——向量应用-向量几何• 讨论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讨论度量关系:距离、角度(三角恒等变形)• ——向量应用- 解三角形• ——向量的物理应用• ——矩阵与几何变换•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运算主线• 运算通性通法• ——运算程序化(算法)• ——待定系数• ——换元• ——配方• ——消元•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图形的整体认识与基本图形• —— 空间中图形:球、柱、锥、台• —— 空间中图形:点、直线、平面• ——长方体与空间直角坐标系• —— 平面中图形:点、直线、圆• —— 平面中图形: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 平面中图形:基本的函数图像•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依托图形建立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 (学会用图形描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思路、表示与理解结果)• ——投影与三视图• ——直观图•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 平面基本变换与矩阵•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图形研究的基本问题 • ——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 —— 度量关系:距离、角度、(面积、体积)• —— 基本变换与性质• •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研究图形的基本方法• ——综合几何• 图形的基本概念• 公理与基本事实• 证明• ——运用变换认识图形• •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研究图形的基本方法• —— 解析几何• 基本研究对象:直线、圆• 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选择坐标系• 几何特征代数化• 建立标准方程• 运用方程讨论图形性质• ——向量几何:用向量讨论几何问题• 基本研究对象:空间、平面基本直线型• 用向量描述几何特征• 把几何问题用向量表述• 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几何主线• 研究图形的基本方法• ——运用变换认识图形

• ——用函数方法研究图形性质• •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统计、概率主线• 统计 • —— 数据处理全过程•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 基本统计模型• 数据拟合• 相关分析• 独立检验• 假设检验、聚类分析• •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统计、概率主线• 概率 • ——随机现象认识• 概率统计描述• 离散随机变量与分布• —— 基本概率模型•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模拟• 二项分布• 超几何分布• 正态分布初步认识• •

突出结构主线 ——基本内容及趋势说明

• 内容主线 ——应用主线• 数学应用主要载体 • ——函数• ——代数• ——几何• ——统计、概率• 应用层次• —— 内容背景(基本函数的背景)• —— 内容直接应用(应用题,例如,利率计算)• ——简单数学建模过程(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在情境中(实际、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数学模型,讨论数学解的实际意义,修改模型。• •

课程内容定位变化 ——举例

• 大学数学教育中一次有意义讨论:• 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近世代

数等等学科教材开始总要介绍一些集合的知识,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开设一门“集合论初步”的课程?使之成为基础课程?也有人建议开设“数理逻辑初步”(包括集合论初步)?

• 布尔巴基学派也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至今,还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课程体系。• 集合、数理逻辑一些的常识是需要了解的,但是,并

不需要系统学习数理逻辑、集合论,即使专门研究数学某些分支的数学家。

课程内容定位变化 ——举例

• • 高中阶段中,需要学生了解一些“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算法与框图、推理与证明”的内容,它们是“服务性”内容,称之为“辅助内容”。

• “集合”定位:学会分类,用符号语言清晰描述一类事物,主要是数学事物,了解几类事物(几个集合)基本关系——并、交、余(补),等。

• “ 常用逻辑用语”定位:理解、学习使用在数学中经常使用的“逻辑用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了解数学命题的表述。

课程内容定位变化 ——举例

• • “推理与证明”定位, “推理”是数学基本思想,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合情)推理,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推理基本思维方式,例如,演绎推理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直接推理”常用“综合推理方式”或“分析推理方式”等,也有一些针对特定数学问题的“直接推理方式”,例如,数学归纳法,等;“间接推理”常用“反证法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常用思维方式有“归纳”、“类比”、“猜想”,等。

课程内容定位变化 ——举例

• • “算法与框图”定位, 数学家冯 .诺依曼、图灵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迅猛发展极大推动了数学发展,不仅拓展了数学研究对象,也开拓了研究方法,作为计算机核心“算法”也成为了数学教育新内容。解决问题的“框图”是算法思想(程序化)的集中体现,学习算法主要任务:学习用“框图”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准确、清晰、直观地标准出来。学习算法应体会“构造证明方法”,它是演绎推理主要方式,也是“计算机时代”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定位变化 ——举例

• 结构变化 “向量”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改变了数学课程结构,特别是代数(运算)和几何内容结构。

( 1)向量代数作用——向量代数:建立与线性代数联系 加强趋势:矩阵与向量

( 2)向量几何作用——向量几何 加强趋势:矩阵与变换

( 3)向量物理作用 ( 4)向量桥梁作用——联系代数、几何、物理天然桥梁 ( 5)向量的应用: ( 6)向量模型作用

三、抓住数学本质以数列内容为例 : 讨论问题 —— 学生做了大量题,留下什么? (结合前面的高考题思考、分析)

三、抓住数学本质以数列内容为例 : 数列是函数,是定义在自然数上的函数。 ——函数的核心是讨论变化 ——代数刻画 ——几何(图形)直观 ——根据函数表示分析函数变化

三、抓住数学本质以数列内容为例 : 反映等差、等比数列本质是概念 —— 在这,定义是概念的核心——等差 d 、等比 q

—— 等差、等比数列数的变化 ——代数刻画 ——几何(图形)直观 ——参数的关系 —— 基本参数 ——“ 知三求二” —— 等差、等比之间关系

四、通性通法• 举例:• 待定系数——模型• 量的分析• 关系的分析• 模型的识别• 模型的确定——待定系数• 模型讨论

四、通性通法• 举例:• 求距离——向量

例如,平面 α 外一点M 到平面 α的距离。—确定点M 和平面 α上的一点 N 及垂直平面 α的向量 a—在平面 α上取一点N,确定向量NM—求向量NM与向量 a 的单位向量的点乘 —取决对值这个结果就是所求的距离。

四、通性通法• 举例:• 求距离——向量 点之间距离

点到直线距离相互平行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距离直线与平行平面的距离相互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

举例我校落实新课程的尝试

福建晋江养正中学

坚决按照标准与考纲要求安排上课内容(以函数这一章为例)

从映射概念入手

从丰富实例入手

1 、函数概念:

2 、函数的三要素:( 1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删减内容:对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函数值域的讨论也不宜过难。

( 2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删减内容:求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换元法、配凑法、解方程法)。

坚决按照标准与考纲要求安排上课内容(以函数这一章为例)

3 、函数的性质:( 1 )利用函数图象,结合已学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最值、奇偶性等。

( 2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结合后续基本初等函数的教学进一步加深理解。)

删减内容:( 1 )研究函数基本性质只局限于具体的简单的函数,不要求讨论有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 2 )对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证明。

坚决按照标准与考纲要求安排上课内容(以函数这一章为例)

4 、基本初等函数:( 1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具体函数模型(分段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实际背景,理解其概念和意义。

( 2 )学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画出函数图象,并运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删减内容:( 1 )有关根式的化简和运算把握好难度;

( 2 )关于指、对函数的复合或分段不宜过早渗透;

( 3 )对反函数的一般定义和已知函数求其反函数不作要求;

( 4 )对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图象不作要求;

( 5 )不刻意追求某一函数一般性质的讨论和研究,如可以讨论 )0( mx

mxy

的一点性质,但只要是让学生从中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坚决按照标准与考纲要求安排上课内容(以函数这一章为例)

5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 )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 2 )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在教学中,尽量把“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意识”作为重点。

坚决按照标准与考纲要求安排上课内容(以函数这一章为例)

6 、函数与方程:

( 1 )结合具体实例及其实例,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 2 )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方法。

注: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只要求直观理解和

简单应用,不需要作过多解释或给出证明。

五、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您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吗?• 一个成功案例

五、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您认为学好数学最好的习惯是什么?• (说一个)

• 为什么它是最好的?• 在您的日常教学中,这个好习惯如何体现?• (显性、还是隐性)

• 您如何让学生拥有这个好习惯?

建 议

最大的动力—— 来自我们每一个人

心中的教育理想!

建 议

• 做好过程,结果不会差• 让学生动起来,结果会更好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