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土壤提供植物生長的因素 (p71). 植物需要土壤支持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 (500 公斤水→ 1 公斤乾植體 ) 植物需要土壤氧氣 ( 根的呼吸作用 ) 植物需自土壤攝取營養元素 土壤不含阻礙植物生長之物質. 植物所需之必要營養元素 (p71). 碳氫氧 ( 多量元素,來自水和空氣 ) 氮磷鉀鈣鎂硫 ( 多量元素,來自土壤 ) 鐵錳銅鋅鉬氯硼 ( 微量元素,來自土壤 ). 植體中各元素含量 ( 乾重 ). 營養元素對植物之整體影響 (p73). 成為植物組織之成分 成為某種化學反應之催化劑或刺激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第三章有機環境維持與作物健康

Page 2: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土壤提供植物生長的因素 (p71)

1.植物需要土壤支持 2.植物需要土壤水分 (500 公斤水→ 1

公斤乾植體 )

3.植物需要土壤氧氣 ( 根的呼吸作用 )

4.植物需自土壤攝取營養元素 5.土壤不含阻礙植物生長之物質

Page 3: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物所需之必要營養元素 (p71)

1.碳氫氧 ( 多量元素,來自水和空氣 )

2.氮磷鉀鈣鎂硫 ( 多量元素,來自土壤 )

3.鐵錳銅鋅鉬氯硼 ( 微量元素,來自土壤 )

Page 4: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體中各元素含量 ( 乾重 )

元素 含量 (%)

碳 45

氫 6

氧 45

氮 1.5

磷 0.2

鉀 1.0

鈣 0.5

鎂 0.2

硫 0.1

元素 含量 (ppm)

鐡 100

錳 50

銅 6

鋅 20

鉬 0.1

氯 100

硼 20

Page 5: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類別 元素名稱 植物之吸收態多量元素

碳( C ) CO2

氫( H ) H2O, NH4+, H2PO4

-, H PO42-

氧( O ) H2O, O2, SO42-, NO3

-, H2PO4-, H PO4

2-, PO43-

氮( N ) NH4+, NO3

-

磷( P ) H2PO4-, H PO4

2-, PO43-

硫( S ) SO42-

鉀( K ) K+

鈣( Ca ) Ca2+

鎂( Mg ) Mg2+

微量元素

錳( Mn ) Mn2+

鐵( Fe ) Fe2+

銅( Cu ) Cu2+

鋅( Zn ) Zn2+

硼( B ) BO33-

鉬( Mo ) MoO42-

氯( Cl ) Cl-

Page 6: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營養元素對植物之整體影響 (p73)

1. 成為植物組織之成分2. 成為某種化學反應之催化劑或刺激物3. 影響植物體內之氧化還原作用4. 協助調節植物體內之酸度5. 影響植物之滲透性6. 影響其他元素進入植物體內7. 提供植物根部適宜的環境以幫助植物生長

Page 7: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類別 元素名稱 功 能 (p73-81)

多量元素 碳 合成碳水化合物 ( 醣類 ) 、蛋白質、脂肪、木質素,為各種化合物之組成分氫

氧氮 葉肥,蛋白質、葉綠素、酵素、核苷酸、磷脂、維生素之成分磷 花肥,能量之儲存與轉移、種子發芽、幼芽及根之生長鉀 果肥及莖幹肥,酵素之活化、水分之傳輸、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

之合成鈣 酵素之活化、存於細胞壁及果膠,強化細胞壁為組織構造不可缺

乏之元素鎂 葉綠素之主成分,酵素之活化,影響胡蘿蔔素及葉黃素之合成硫 蛋白質成分,酵素之活化

微量元素 鐵 葉綠素合成所必須,氧化還原酵素之成分錳 葉綠素合成,酵素之活化銅 呼吸及光合作用之酵素成分鋅 酵素之活化,生長素之合成硼 細胞膜之形成,無機養分之吸收, ( 大量存於生長點、花及傳導

組織 )

鉬 硝酸還原酵素之成分,根瘤菌之固氮氯 滲透壓、調解陽離子之平衡,生長素之成分

Page 8: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症狀及分辨要領1. 氮:老葉淡綠→葉尖變黃→全株變黃 ( 植

株矮小 )2. 磷:磷移動性中等,缺乏症狀不集中在老

葉或幼葉。葉片成暗綠色及紅紫色→變黃( 開花及成熟停頓 )

3. 鉀:老葉尖端及邊緣變黃、白或枯萎→黃色逐漸向葉中心及基部發展→紅棕或棕灰色→徵狀逐漸蔓延至新葉,最後整株枯死 ( 幼葉亦可能發生缺鐵黃化 )

Page 9: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症狀及分辨要領4. 鈣:幼葉葉尖黃白化→葉緣枯萎→葉捲曲,

生長點枯死5. 鎂:老葉葉脈間斑點,葉緣黃化,葉脈綠

色→嚴重時,產生褐變及壞死,終而落葉6. 硫:幼葉黃化→整株黃化→生長受阻 ( 葉薄及細長 )

Page 10: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症狀及分辨要領7. 鐵:幼葉黃化→白化→焦枯8. 錳:幼葉及老葉皆黃化像缺鎂但葉片變小

→葉片中肋及葉脈出現壞疽→有時出現灰斑及葉片捲曲

9. 銅:幼葉黃化→尖端枯萎→葉片脫落→莖部頂端向下枯萎、流膠或發生裂果

10.鋅:幼葉黃化→焦枯→脫落 ( 植株生長矮小,長出細葉,且葉片叢集 )

Page 11: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症狀及分辨要領11.鉬:老葉黃化 ( 缺氮之症狀 ) ,葉子捲曲、狹長。

12.氯:植物很少有缺氯現象。13.硼:生長點歪曲、幼葉畸形,形成許多小

新枝或幼芽,隨後幼葉幼芽及新枝死亡,樹皮破裂、流膠出現。

Page 12: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 (p82)

所謂有機質,從化學觀點而言就是含碳的有機化合物。

天然的有機質,最初的生產者是植物行光合作用所製造出來的 。

有部分被動物食用或微生物分解,於是轉變成動物或微生物的有機質。

Page 13: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 (p82)

由動植物或微生物身上所取得的物質,都可以當作肥料來使用,也就是所謂的有機質肥料。

Page 14: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土壤有機質 (p82)

包括植物的死根,動植物殘體各階段的分解產物,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之排泄物,穩定的腐植質和其他的有機化合物1.有機殘體2.腐植質 ( 暗棕色至黑色 )

(俗語:黑土卡有肥 )

Page 15: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腐植化作用 (p83)

有機殘體在適當溫度、水分和氧氣的條件之下,經由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與合成將有機殘體轉變成腐植質的過程稱為腐植化作用( Humification )

Page 16: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腐植質 (p83)

1.所謂「腐植質」,就是一個暗棕色至黑色的複雜而穩定的非結晶性膠體物質。

2.是有機殘體經過微生物的分解改變所形成的結果。

Page 17: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Page 18: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土壤腐植質成分1.黃酸 (Fulvic acid) ,分子量 2000 ~

9000 ,可溶於酸與鹼。2.腐植酸 (Humic acid) ,分子量 5000

~ 100000 ,可溶於鹼,但不溶於酸。3.腐植素 ((Humin) ,分子量 >100000 ,

不溶於鹼和酸。

Page 19: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Page 20: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施用在農田土壤的影響(p83)

1.物理性影響 2.化學性影響 3.生物性影響

Page 21: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的物理性影響 (p83)

1.改善土壤構造 2.增進土壤通氣性 3.增加土壤保水力 4.增加土壤溫度 5.增加土壤透水性 6.增進土壤耕犁性

Page 22: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的化學性影響 (p83)

1.供應作物營養及能量2.增加土壤養分之貯存 3.增加營養物之有效性 4.增加營養元素之溶解 5.提供植物生長促進劑 6.含植物有害之化合物

Page 23: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的生物性影響 (p84)

1.提供微生物營養及能量 2.增進土壤有益菌 3.增進土壤生物之多樣性

Page 24: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的種類 (p84)

1.固體有機質肥料2.液體有機質肥料

Page 25: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固體有機質肥料 (p84)

通常當作基肥於種植前施用 1. 泥炭有機質肥料 2. 腐植酸 3. 動物廢棄物之有機質肥料 1) 動物糞便類 2)廢棄殘體類 4. 植物殘體及廢棄物之有機質肥料 1)堆肥 2) 綠肥

Page 26: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農地土壤有機質之管理方式 (p86)

1.施用有機質肥料2.維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3.實施輪作制度

Page 27: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常用有機質肥料肥分含量 %(p88)

種 類 氮 磷酐 (P2O5) 氧化鉀 (K2O)

落葉堆肥 0.6 0.2 0.6

人造堆肥 0.6 0.3 0.7

稻草 0.6 0.1 0.9

牛糞 0.3 0.2 0.1

羊糞 0.6 0.5 0.3

豬糞 0.7 0.3 0.4

乾雞糞 5.0 4.0 2.0

蒸製骨粉 4.0 23.5 0.0

Page 28: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物質之碳、氮含量及碳氮比(p87)

有機物種類 碳 氮 碳氮比

玉米桿 43.0 1.7 23

穀殼 49.8 0.6 72

松樹鋸木屑 51.0 0.1 728

松樹皮 52.4 0.2 218

新鮮牛糞 43.3 2.5 19

新鮮羊糞 41.3 3.6 13

Page 29: 第三章 有機環境維持 與作物健康

有機質肥料之選擇 (p89)

1.依土壤需要選擇2.依作物需要選擇 3.依地形環境需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