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 七七七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七里河区中医医院 李复耀. 21 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就指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的必然。然而,更具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 GOM) 、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1992 年 WHO 组织了 GOM 国际研究小组, 1996 年 11 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 : “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 ” 。 “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七里河区中医医院 李复耀

Page 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21 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就指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的必然。然而,更具根本性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

Page 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一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 GOM) 、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1992 年 WHO 组织了 GOM 国际研究小组, 1996 年 11 月该小组总报告明确指出:*“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Page 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 年 人均医疗费用上涨 302.6% ,而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1980-1990 年 医疗费用从 GDP1.2% 上升

至 11.5% 。* 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医保改革,健康管理…)。*1992-2002 年 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预

计 2002-2012 年将再翻一番。*2006 年 美国医疗费用已占 GDP16.8% 。

Page 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2010 年美国 GDP14.6 万亿美元,医疗费用占 18% 。 ( 人均 8000 美元);中国GDP6 万亿美元,医疗费用占 5.2% 。(人均 1400 元人民币 )

Page 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按这一趋势到 2028 年美国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 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 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 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时,尤其为此”。

Page 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 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 只 有 以 “ 预 防 疾 病 , 促 进 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才是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 GOM 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 1996 , 11 )

Page 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二是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 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对死亡率居前 10 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美国)结果表明:*对于 NCD 的发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

Page 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以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  心脏病 癌 症 脑血管病*生活方式和行为    占 54% 37% 50% *生物学因素(遗传在内)   占 25% 29% 21%*环境因素   占 9% 24% 22%

*90 年代 WHO 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生活方式和行为 60% 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 17% 次之*遗传因素 15%*医疗服务条件 8%

Page 1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显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人的医学)。

Page 1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健康的标准健康的标准1 、身体上的良好状态  ①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标准。  ②饮食、睡眠等生活起居符合科学要求。2 、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 、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在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注意以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当重视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协调。

Page 1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健康的八大要素健康的八大要素营养(营养( NN )) 锻炼(锻炼( EE )) 喝水(喝水( WW )) 阳光(阳光( SS )) 节欲(节欲( TT )) 空气(空气( AA )) 休息(休息( RR ))信念(信念( TT ))

NEW START新起点计划

Page 1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治未病”是对“大健康”时代的贡献治未病”是对“大健康”时代的贡献保持健康的身体,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什么是“大健康”?就是指要全社会人群达到健、寿、智、乐、美、德的“六字人生最佳境界”。*“治未病”深刻地揭示了“大健康”的核心内容有人说过:医学应当是研究健康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却忙于应付各种已发的疾病,研究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也都是“对症处理”。问题就出在预防措施的滞后。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就是其最好的方法。

Page 1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古往今来的中医药防治疾病实践中,始终焕发着活力和光辉。“治未病”的理念,重在指导人们做到防患于未然,“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既是医学认识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Page 1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迅速增加,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国民的健康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要求中医治未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开展,并被列入全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

Page 1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现在人们的健康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 再加上人们对医源性疾病、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健康”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Page 1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当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这样一来,把影响人的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范畴,从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进行医学研究,这和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就互补相成了。“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以人为本”。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Page 1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中比重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出现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发病年龄提前的特点。如 50 〜 70 年代我国高血压每年新

发 100 多万, 80 〜 90 年代每年新发 300 多万。关于发病情况目前没有全国数字,但是根据卫生部 24 个慢性病社区综合防 治示范点资料,绝大部分地区发 病 年龄提前。 1991 〜 1994 年北京、南宁、宁波 15 〜 39岁冠状动脉硬化 的比较研 究 发 现 ,三地早 期 病 变 发 生 率 均 在 50% 以上。另据广东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与 1991年相比, 1998 年广东省高血压标 化患病 率上升了29.24% 。患病率增加的趋势是年龄越小,增幅越大, 25〜 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

Page 1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中西医学都非常重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但是现代预防医学重视外因,重视群体,主要是针对疾病,尤其是流行病、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中医“治未病”思想则更重视内因,重视个体,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体的阴阳和谐,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

Page 2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国家也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所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全民也不断加强,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并倡导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有益健康的健身方法,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经络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以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

Page 2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当前,要把治未病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将预防为先、防患于未然、截断疾病传变途径、防重于治等理念扎根于每位医生的头脑中。不要把“治未病”和“治已病”完全分开,更不能对立。医生不仅要会治疗,还要懂养生、保健、营养、心理疏导。要明确,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要不断强化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理解健康的医学观,营造中医治未病的文化氛围。

Page 2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 治未病 ” 一词首见于二千多 年 前 的《黄帝内经》的多篇文章,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继承发扬《内经》“治未病”理论与“摄生”法则,创新出现代的“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保健医学”。

Page 2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中医治未病的发展奠基于战国时期 : 中医药传统治未病理论奠基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其时主要指“未病先防” ,包括了“养生保健”和“欲病救萌”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Page 2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曰“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出了治未病相应的养生保健基本原则。而《素问•八正神明论》又云 :“上工救其萌芽”,补充提出了未病先防的另一个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 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欲病救萌”。

Page 2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实践应用方面 , 《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 心热病者,颜先赤 ; 脾热病者,鼻先赤 ;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 肾热病者,颐先赤 ;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也。”《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都提出了治未病的具体方法,强调把握先于疾病发作的时机 , 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Page 2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发展于汉唐时期 : 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于汉代产生了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手段,将“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纳入了治未病范畴。*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治未病的理论进行了精妙的阐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伤寒论》于六经病篇之后,专设《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 ,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将病后调摄,以防复发 , 补充为治未病内容的重要延伸。《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发生和预防也作了很多原则性的阐

述 , 并提出了纲领性的治疗方法,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强调虽然客气邪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但可通过“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养生保健的内容。

Page 2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唐代孙思邈是又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 , 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 医之于无事之前”。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Page 2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成熟于明清时期 : 中医传统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治未病理论,大大丰富了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明末清初喻嘉言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大力倡导者,并专门撰写了《医门法律》,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 ; 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 , 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 ,调荣卫 , 节嗜欲 ,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清代叶天士对于治未病研究颇深,明确提出了逐邪务早、先证用药、先安防变等临床用药原则,如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如邪入营分而见斑瘆隐隐,必须“急急透斑为要”,故用清热凉血之剂,使营血热毒得解。又如对“平素心虚有痰者”,治法总兼以养心化痰,主张用石菖蒲、郁金、牛黄丸、至宝丹等开其闭,以防其“昏厥为痉”。后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的治疗原则,提出要在温病治疗过程中注意步步顾护津液,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恰恰吻合,亦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Page 2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应用于新时期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深化,一些管理者和学者将目前我国严重的医疗卫生问题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进行碰撞和融合,初步提出了治未病预防保健理论体系的概念,即运用中医治未病的伟大思想和丰富手段 ,在完善临床医疗体系的同时,通过养生保健、疾病预防、重大疾病阻断和康复的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构建我国具有中医特点的预防保健理论体系 ,以冀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困境,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Page 3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所谓“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也有学者将其内涵细分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及“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层面。通俗地讲,“治未病”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时、未加重之时、未演变之时、未复发之时,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可见“治未病”思想是渗透在中医防病治病的全过程中的,它的预防为先的治疗理念涵盖了现代预防医学中三级预防的全部内容。

Page 3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无病自调,重在养生强体、养生卸病。“未病先防”就是要在疾病未发生之前,作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产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治未病”,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1.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又提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指出了机体必须适应自然气候的重要意义。

Page 3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2. 调节情志:中医学非常重视情志致病因素。《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是说人的五脏之气化生人的情志。如果情志太过就会损伤五脏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素问•举痛论》也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就是说人的情志太过,就会损伤人体之气,而且不同的情志对人体造成不同的伤害,致使疾病的发生。所以,要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清心定志,控制情绪,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Page 3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3.饮食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饮食要有节制,否则易生疾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都是讲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致使气机逆乱。饮食有节包括三点:一是节制,即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二是节律,指饮食要定时定量;三是节忌,指要禁口。另外如花生、芝麻、枸杞粥、首乌粥、药膳等食物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Page 3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4.劳逸适度,加强锻炼,过劳则伤气,气少则力衰。《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宣明五气》更明确地指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神过度,则伤心脾。房劳过度则伤肾,肾主骨,精生髓,精不足则髓亏,故会出现头晕耳鸣。精充则气足,气足则神会,正气充足则邪不可犯。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及后世的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总之,加强锻炼,持之以恒,促使血脉流通,关节灵活,气机调畅,形神合一,就能够收到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的效果。

Page 3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5.慎避外邪:中医学非常重视外邪致病。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太过,侵袭人体就为邪气。邪气从外侵犯皮毛,再至筋肉,过经脉,入脏腑,一步步深入。外邪是致使人体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灵枢•百病始生》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因此需要慎避外邪,防止人体受到侵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避虚邪以安其正”,《灵枢•九宫八风》也言“谨候虚风而避之”。

Page 3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因病而防,重在有针对性的预防。一是预防接种,我国始于明代的用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法的先驱,奠定了因病而防的思想基础和扩充了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因病而防,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预防疾病的传染和流行都任重道远。二是消除环境致病隐患。三是防衰老性疾病。生物的衰老是必然,机体老化易引发老年病。尤其是衰老性疾病引起和加速的原因多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针对其引起的因素加以防范尤其重要。具体体现在①有病早治(亚健康、亚临床调理),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②先安未病之脏(临床并发症),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③病后止遗(临床后遗症)。

Page 3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未病先防”是主要的手段,“既病防变”是它的补充。疾病已经发生,就应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并防止其发展与传变。既病防变要做到以下两点:*1. 早期诊治:“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可见早期诊治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早期诊治,对于患者来说,应及时就诊。对于医学来说,要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对疾病给予早期诊治。

Page 3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2.“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能够根据患者细微的症状、体征,判断疾病发展方向,正确辨证,正确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就要求医者熟练掌握疾病的整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还要善于观察并及时发现其微小的变化,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以控制传变,杜绝变证的发生,使疾病向痊愈转变。另外也必须“先证用药”,即在疾病发生发展传变前,就给予相应的治疗,阻断疾病发展变化。如《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在疾病传变之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Page 3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瘥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临床发作性疾病)。其核心,落实到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结合中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就应当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正是这些思想的典型表达。*从《内经》提出“治未病”开始,标志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已从被动治疗提高到主动预防的水平。

Page 4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 治未病”的理念,重在指导人们做到防患于未然,“消未起之祸,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这既是医学认识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治病”到“治未病”只一字之差,则蕴含着深刻的变革,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疾病诊断治疗为中心,转向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上工治未病”就是指导人们消除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

Page 4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治未病的必要性: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越来越显现, SARS 、禽流感、艾滋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预防更比治疗重要,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是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治疗和防护两手抓才是上策。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有利于中医学优势发挥,应当是中医学发展的着力点。

Page 4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能够实现从个体预防到群体预防的转变 能够适用于亚健康及易病人群的识别与调控

体质辨识提供了“治未病”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Page 4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一 ) 什么是体质辨识

Page 4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

偏颇体质

正常体质

疾病易感

健康

体质可分

体病(证)相关

体质可调

体质辨识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辨体施保辨体施治

Page 4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辨识 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什么是体质辨识

Page 4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辨识的内容

Page 4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形态结构:可以观察的包括躯体形 质的特征群 生理机能:可以观察的特异生理信 息的特征群 心理特点:可以观察的性格、情感 等心理方面的特征群 反应状态:可以观察的对自然环境 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特征群

对复杂体质现象比较分析、甄别归类体质辨识的内容

Page 4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亿万人群,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气郁质

特禀质

体质辨识的内容

Page 4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以痰湿体质为例

形态结构: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生理机能:皮肤油脂较多,眼胞微浮,容易困倦

心理特点:温和稳重反应状态:对梅雨季节、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体质辨识的内容

Page 5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腹部肥满松软(2)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3)额部油脂分泌多(4)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5)嘴里有粘粘的感觉(6)平素痰多(7)舌苔厚腻

体质辨识的内容

Page 5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 , 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 《灵枢·天年》曰 :“五脏坚固 ,血脉和调 , 肌肉解利 , 皮肤致密 ,营卫之行 , 不失其常 , 呼吸微徐 , 气以广行 , 六府化谷 , 津液布扬 ,各如其常 , 故能长久。”

一、平和质(云淡风轻)

Page 5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匀称肌肉:健壮

常见表现肤色:滋润,有光泽头发:浓密,乌黑,有光泽五官:目光有神 , 鼻色明润 , 唇色红润精神:精力充沛 , 不易疲劳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从容和缓 , 柔和有力

心理特征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较强

Page 5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云 :“何以肥人多气虚 , 盖人之形体 , 骨为君 , 且肉以血成 , 总属阴类 , 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

Page 5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偏胖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语言:声音低弱,懒得说话精神:精力不充沛 , 容易疲劳

舌脉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胆小、不喜欢冒险

发病倾向

比别人容易患感冒病后不易康复容易内脏下垂容易患疲劳综合征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不适应季节变化社会环境:一般

Page 5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容易疲乏(2)容易气短(3)容易头晕眼花(4)比别人容易患感冒(5)喜欢安静、懒得说话(6)说话声音低弱无力(7)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例如:不能长距离行走 爬一两层楼气喘说话声音低,且中间需要停顿换气

Page 5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形躯丰溢 ,脉来微小 , 乃阳气不足体质”。 《素问 ·逆调论》云 :“阳气少 , 阴气多 , 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三、阳虚质(寒风呼啸)

Page 5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一般偏胖, 亦可见于其他体型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躯体:怕冷,多见于背部、两膝、中脘部手足:发凉饮食:喜欢热的饮食精神:精力不充沛 , 睡眠偏多

舌脉舌质:淡、嫩舌体:多胖脉象:沉、迟、弱

心理特征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容易寒化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

适应能力

自然环境:不能忍受冬天的寒冷,不喜欢潮湿社会环境:无特殊

Page 5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手脚发凉(2)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怜(3)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 冬天的寒冷或冷空调、电扇等 )(4)吃 ( 喝 ) 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 ( 喝 ) 凉的(5)受凉或吃 ( 喝 ) 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6)舌淡胖嫩、苔润

Page 5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素问 ·调经论》云 :“阴虚则内热”元 ·朱丹溪《格致余论》 : “瘦人火多”《临证指南医案》 : “瘦人阴不足”《医门棒喝》 : “面苍阴虚之人 , 其形瘦者 ,内火易动。”

四、阴虚质(烈日当空)

Page 6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偏瘦皮肤:偏干、肤色偏暗

常见表现手足:手脚心发热五官:口干咽燥,眼睛干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少苔脉象:细或数

心理特征急躁外向

发病倾向

易从热化病后呈现阴虚表现易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甲亢等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不喜欢夏、秋季节

Page 6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感到手脚心发热(2)感觉身体、脸上发热(3)舌红少津少苔(4)口唇比一般人红(5)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6)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7)感到眼睛干涩(8)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

Page 6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格致余论》 :“肥人多痰”、“肥人湿多”

五、痰湿质(梅雨缠绵)

Page 6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肥胖肌肉: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皮肤:油脂分泌较多出汗:多汗、汗粘五官: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饮食:喜欢肥肉、甜腻食物

舌脉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象:滑

心理特征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

消渴中风胸痹……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不喜欢梅雨季节、潮湿环境

Page 6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腹部肥满松软(2)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3)额部油脂分泌多(4)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5)嘴里有粘粘的感觉(6)平素痰多(7)舌苔厚腻

Page 6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石寿棠《医原》 :“若其人苍赤而瘦 , 肌肉坚实 , 素有湿热 , 肝热伐木火之质其体属阳。”

六、湿热质(桑拿天气)

Page 6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皮肤:易生痤疮、皮肤油腻五官:口干、口苦大便:解不尽的感觉

舌脉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心理特征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痤疮、皮肤感染、黄疸、阴汗、带下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夏末秋初难以适应

Page 6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2)易生痤疮或疮疖(3)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4)大便粘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5)阴囊潮湿多汗;谢顶(男性)(6)带下色黄 ( 白带颜色发黄 ) (女性)(7)舌质偏红 , 苔黄腻

Page 6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

《灵枢 ·逆顺肥瘦》云 :“广肩腋项 , 肉薄厚皮而黑色 , 唇临临然 , 其血黑以浊 , 其气涩以迟。”

七、血瘀质(冰泉冷涩)

Page 6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偏暗,有色素沉着躯体:不知不觉出现瘀斑五官:唇色暗红或紫

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舌体:舌下静脉曲张脉象:脉涩,往来不利

心理特征易烦躁易忘事

发病倾向痛证出血癥瘕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对风、寒不能适应

Page 7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乌青或青紫瘀斑 ( 皮下出血 )(2)面色晦暗,容易出现暗斑(3)皮肤粗糙(4)容易有黑眼圈(5)面部钞票纹(6)口唇颜色偏暗(7)舌质暗,有瘀斑

Page 7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 张景岳《景岳全书》 :“此多以衣食之累 , 利害之牵 , 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神志不振 , ⋯⋯凡此之辈。”

八、气郁质(阴云密布)

Page 7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偏瘦

常见表现神情:闷闷不乐面容:忧郁精神:容易精神紧张

舌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发病倾向郁症、脏躁、百合病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不喜欢阴雨天气社会环境: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

Page 7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2)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3)多愁善感、感情脆弱(4)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5)肋胁部或乳房胀痛(6)无缘无故叹气(7)面貌忧郁

Page 74: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表现为一种特异性体质,多指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 《景岳全书》 :“以之禀赋言 , 则先天强厚者多寿 , 后天薄弱者多夭。” 又云 :“凡小儿之病 , 本不易察 , 但其为病之源 , 多有所因。……虽父母之气俱有所禀 , 但母气之应在近 , 父气之应在远 , 或以一强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气者 , 是皆不可不察。”

九、特禀质(不测风云)

Page 75: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

体型:无特殊或畸形或先天缺陷

常见表现遗传胎传过敏:不感冒也打喷嚏、流鼻涕 皮肤一抓就红

舌脉 舌象:无特殊脉象:无特殊

心理特征因情况而不同

发病倾向

过敏: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遗传:血友病胎传:五迟、五软

适应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较差

Page 76: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要点 (1)不是感冒也会打喷嚏(2)不是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3)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4)容易过敏 ( 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等 )(5)皮肤容易起荨麻疹 ( 风团、风疹块、风疙瘩 )(6)皮肤因过敏出现紫癜 ( 紫红色瘀点、瘀斑 )(7)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Page 77: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应用两个工具:《 9 种中医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采用两项技术:中医体质评判计算机自修正系统、三维中医体质模型体质辨识的工具和技术

Page 78: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工具一:《中医9 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

体质辨识的工具和技术

Page 79: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阳虚质判定标准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

不 )

很少( 有一点 )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

总是( 非常 )

(1)您手脚发凉吗 ? 1 2 3 4 5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怜吗? 1 2 3 4 5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 1 2 3 4 5

(4)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 ( 冬天的寒冷或冷空调、电扇等 ) 吗? 1 2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 1 2 3 4 5

(6)您吃 ( 喝 ) 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 喝 ) 凉的吗? 1 2 3 4 5

(7)您受凉或吃 ( 喝 ) 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 ? 1 2 3 4 5

计分方法:( 1 )原始分:简单求和法。原始分数 =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2 )转化分数: 0 ~ 100分。转化分数 =(原始分 -7) /28 100﹡判定标准:阳虚质转化分≥ 40分,判定为“是”; 30-39分 , 判定为“倾向是”; <30分 , 判定为“否”。 ★兼夹体质判定:可根据各体质类型的转化分结合雷达图作出。判断结果: □是 □倾向是 □否

•9 种体质均有判定标准体质辨识的工具和技术

Page 80: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纳入规划教材,形成创新教材,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以这两个工具为核心建立王国强副部长指出:王琦教授的研究,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质辨识的工具和技术

Page 81: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辨体质类型 识健康状态

把握信息 建健康档案

立调护方案 干预 评估

体质辨识治未病技术流程:辨体质类型、识健康状态、把握信息、建健康档案、立调护方案、动态监控、干预评估七个方面 , 全方位动态的把握了健康管理的要素,为体质辨识“治未病”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

动态监控

体质辨识治未病技术流程图体质辨识的操作模式

Page 82: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把握三个重点 :实践“治未病”的核心——健康管理实践“治未病”的目的——健康保障实践“治未病”的基础——健康文化

体质辨识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Page 83: 中医治未病 专题 讲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