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 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提起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 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 记的好榜样”。 1944年,谷文昌加入中国共 产党,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 建。在东山县工作 14年,任过 10 年县委书记。他许下“不治服风 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 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东山岛 上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 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 城”,让海岛换了天地。除了工作 上的成绩,他公私分明、清廉俭朴 的家风,永远留在了百姓心中。 养廉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7 亲爱的爷爷: 小时候,奶奶常对我说:“你爷爷 是党的好干部,你长大后可不能辱没他 的名字,不能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 2006年,我考取福建省选调生, 被派往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工 作……有一天,我骑摩托车下企业办 公事,乡间沙土路又滑又陡,为躲避 行人,我狠狠地摔了一跤,当场就晕 了过去。醒来的时候,我额头缝了28 针,面部3处骨折,左脸三叉神经被 整个切断。同事来医院探望我,劝我 让父母想法子把我调回身边:“你是谷 文昌的孙女,又是选调生,这事应该 不难办。”我不禁动摇了,把这个想法 告诉了父母,他们沉默不语。 出院后,父亲告诉我:“你是选调 生,按要求得在乡镇干满三年,咱不 能破这个例。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 就踏踏实实干。要像你爷爷一样,不 管遇到什么难题,都把做好工作当成 第一大事。况且,你近了,别人就远 了。”看到父亲坚定的眼神,我知道 “调近”的想法,无论是奶奶还是父母 都不会支持,这是谷家传统。 我在基层岗位工作 10多年,一步 一个脚印,更加明白了父母当年的良 苦用心。 …… 孙女:谷宇凤 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郝思斯 中国家书 “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 谷文昌对待家人一贯严格,甚至显得 有些“不近人情”。谈到父亲严格要求子 女的故事,谷豫东顺口就能说出一大堆: 二姐读小学时,有一次看电影回家,父亲 马上问:“谁给你买的票?”二姐说:“我 没钱,收票的老伯伯知道我是你的女儿, 就放我进去了。”父亲生气了,立即拿出1 角钱让二姐回去补票。当时还年幼的三姐 骑着父亲的自行车上街,被向来疼爱她的 父亲打了一巴掌,在父亲眼里,这是公家 的车,不能公私不分…… 1963年,大女儿谷哲慧高中毕业进了 县财政科当临时工。“人很老实,说话轻言 细语,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能吃苦,下乡睡 地铺,没有一丁点儿千金小姐的脾气。”谈 起昔日的同事谷哲慧,东山县铜陵镇的老人 陈炳文仍然印象深刻:“几个月后才知道她 是县委书记的女儿,我们都以为她在临时工 岗位只是锻炼锻炼,很快就会转正、提干, 没想到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她用了15年。” 1964年,谷文昌调到福州任林业厅副 厅长,有关部门提出要将谷哲慧转为正式 工,随谷文昌一起去省城。谷文昌坚决不同 意,他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 类似的情况在谷家发生了不止一次。 1976年,谷豫东高中毕业,最大的愿望 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当时谷文昌夫妇已 经是花甲之年,子女都不在身边,按照政 策可以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工作。谷豫东向 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边,谷文昌沉默许 久,还是劝他下乡。谷文昌说:“我是领 导干部,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 工作,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 最终,谷豫东被分配到南靖山区一个 林场,他说:“临行前一天,父亲早早回 到了家里,帮我整理行李,忙活了一晚 上。第二天告别时,他取出前几天拍的一 张全家福照片塞在我手里。父亲就是这样 一个人,把对子女的温情深藏在心里,但 绝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家人谋私。” “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 广。”这是谷文昌在送谷豫东去南靖时的 嘱咐。当时听来或许难以领略其中的全部 内涵,但自己也成为一位父亲后,谷豫东 才懂得了其中的意味深长。 2005 年 , 谷 豫 东 的 女 儿 谷 宇 凤 毕 业,被选调到基层乡镇当公务员。 基层事务十分繁杂,刚走出校园的谷 宇凤,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和委屈。上班 第一天,台风来袭,谷宇凤负责通知各村 防台风事宜。电话那头传来村民们急切的 闽南话,不怎么会讲闽南话的谷宇凤,握 着话筒手足无措。奶奶史英萍劝她:“不 会说闽南话咱就学!”没多久,一场突如 其来的意外又给了她重重的打击:她骑着 摩托车到乡镇企业办公事,乡间沙土路又 滑又陡,她狠狠地摔了一跤,额头缝了28 针。照着镜子,爱漂亮的谷宇凤哭了。 看着女儿受苦受累,父母也心疼。有 人劝谷豫东夫妇想法子把女儿调回身边, “你是谷文昌的儿子,宇凤是谷文昌的孙 女,这事应该不难办。” 是啊,我是谷文昌的儿子。谷豫东的 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自己下乡前的那一 幕,耳边又一次响起父亲的嘱咐—他遇 到了和当年父亲一样的“难题”。 答案也是相同的。 谷豫东夫妇把女儿叫到身边,嘱咐她要照 顾好身体,也告诉她, “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 踏踏实实干。要像你爷爷一样,不管遇到什么 难题,都把做好工作当成第一大事。” 女儿听进去了,转身又扑到了工作 上,一干就是10多年。那些在基层的日 子,谷宇凤一直视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看着女儿成长成熟,谷豫东明白了父 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几十年过去了,谷家后人始终将谷文 昌的叮嘱牢记心头。大儿子谷豫闽订下了 个规矩:每年父母亲的生日,谷家后辈们 都要回家聚一聚,几个兄弟姐妹们轮流主 持,一起回忆父母亲的教诲。他们说,“父 亲用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准则,踏实做 人、干净做事,不追逐名利,不享受特权, 父亲留下的家风,使我们永远受益。” 两袖清风 田心 字里行间 “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三女儿谷哲芬说:“父亲很少说教, 也没留下什么家书、家训,他的教育是身 体力行展现的。” 解放初期东山县风沙肆虐,气候恶 劣,谷文昌全身心扑在了带领干部群众治 理风沙上。在子女的记忆中,小时候一周 见不到父亲几次。谷哲芬说:“早上起床 时他已经出门了,晚上睡觉时还没回来, 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在乡下。” 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笔记上写有这样两 句话:“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 民。”给谷文昌当过两年警卫员的潘进福回 忆:谷书记起早摸黑,废寝忘食,下乡时和 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地是泥巴地, 铺上稻草,就是一张床”,吃饭是那种厚叶 菜,往锅里一煮。原本就有胃病、肺病的谷 文昌,得了水肿病,痛得在床上打滚。他看 不下去,溜回县委秘书室开证明,买回一斤 饼干。一向好脾气的谷文昌发火了:“赶快 退回去!群众在挨饿,我怎么吃得下?” “有时父亲好不容易在家,仍然不时 有群众找上门来反映困难,父亲总是热情 接待,还经常留困难群众吃饭。”小儿子 谷豫东回忆。那时粮食实行定量供应,谷 家也没有多余的口粮,留群众吃饭,家人 就得从自己的嘴里省出口粮。有时孩子们 吃不饱,看着别人吃饭都会流口水。谷文 昌经常教育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 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 调到省城,谷文昌只带两个旧木箱和 两瓮咸菜,家里也只是添置了几把藤椅。别 人奇怪:怎么不买木制的?“我当林业厅副厅 长,家里一下多了好几件木家具,我怕别人 说是揩公家油,以后别人还不都得跟着学?” 怕?!这个走到哪里就造福到哪里的 党员干部,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 “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不怕委 屈、不怕磨难,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 党的形象受损。 “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理想,要为人 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受谷文 昌影响,他的子女从来都把自己看作千千 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为民奉献,吃苦 耐劳,生活简朴,真诚待人。 注:“袖” 的两种篆文 字形,“褎”为 “袖”的古字。 杜甫写给家人的诗 蔡相龙 杜甫的一生,随着时代的沉浮不住 漂泊,对天下、对国家、对百姓,其诗可 谓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时,他亦时常 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将对家人的思念、 关怀、愧疚等情感注入笔下。今天我们来 走近他作为“家人”的角色,品读杜甫的 亲情诗。 有一年月夜,杜甫因安史之乱困居长 安,妻儿却远在鄜州,“今夜鄜州月,闺中 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 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他思念妻儿,却从妻子写起,此刻对 月,你也在想着我吧?可怜我们的孩子还 小,还不懂事,还不知忆他的父亲。后四 句,杜甫专门倾诉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望 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思念深处是担忧。与此同时,杜甫还 写下一首 《述怀》,他说:“自寄一封书, 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 有。”十个月来音讯不通,未见家书,其 心里已从盼家书转为怕家书,怕的是传来 噩耗啊,这种惴惴然的微妙心情跃然纸 上。 杜甫注重对孩子的勉励教导,不少时 候用的是诗的方式。儿子宗武生日那天, 他写下诗告诫其要努力向学,“诗是吾家 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 轻。”诗是自家事业,你莫要轻视,须精 益求精,孜孜不倦,作父母的,愿你成就 功名,而不是效仿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 穿彩衣在堂前嬉戏,只为娱乐父母啊。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因为 他善于由此及彼,由个人悲欢扩大至家国 兴衰。他既是一个家庭的领路人,又是历 史的记录者,他将自身的遭遇与对亲人的 疼惜、小家的不幸与山河的疮痍融合在一 起,这种境界是后世诗人无法比拟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经宏 伟的长安城,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原本是 良辰美景,却变成了触目惊心。在这烽火 连天之际,要能得到一封家信多好啊。此 刻,家与国都是我心头最深切的挂念。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 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 诗,就如同离弦之箭,让人酣畅之极,在 这欣喜若狂之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家 人:让我们在这春色之中,穿过千山万 水,回到故乡,奔向那明媚的未来岁月 吧,谢谢你们,我的至亲,我的悲欢,你 们都懂。 杜甫是一个极富热心肠的人。他虽然 将心中的热爱挥洒给了国家和人民,但从 未忽视过自己的家人。无论贫富,无论聚 散,他总是把能给家人的一切都温柔细腻 地倾注给家人,这或许是他内心重要的动 力所在。让家人过得好,让国家和人民都 能安康,是杜甫毕生的心愿。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纪 委 监 委) “两袖清风”亦称“清风两袖”,今天如 果我们想形容一个人为官清正廉洁,常常会 用到这个词。为什么要把清廉和人的袖子联 系起来? “两袖清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辞 海》解释为“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然 而,如果追根溯源,无论是“做官廉洁”还 是“穷得一无所有”,都不是其本义。 “两袖清风”本义为衣袖迎风摆动,姿 态飘逸的样子。因为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 贵族、官员士子流行的服装款式,若迎风而 行,衣袖自然会随风摆动,诸如“两袖清风 和月偃,一壶春色透瓶香”,“两袖清风身欲 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等句中均有类似用 法,在不同语境中,“两袖清风”还常被活 用为“两袖春风”“两袖秋风”等。在这些 诗句中,作者借助衣袖、清风的意象融入自 己或潇洒、或淡泊、或惆怅、或苍凉的感情 色彩,但均与清廉无甚关联。 那么,“两袖清风”又为何被用来形容 为官清廉呢? 这先要从古人的衣服说起。前文中提 到,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贵族、官员士 子流行的服装款式,这样的衣服往往是少有 衣兜的。那么,要随身携带一些散碎杂物, 比如银子、扇子、书信怎么办?于是人们就 想到把东西藏于袖中,正所谓“袖里乾 坤”,如 《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中写道:宝 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我们今天 常用“袖珍”一词来形容极小的东西,就是 来源自此,在古时专指那些精致小巧、可以 被放入衣袖的物品。而为了防止物品遗失, 袖里通常缝有一个口袋,口袋的方向与袖子 相反,形状为收口梯形,这样即使双手下 垂、作揖或行走,里面的东西都不会掉 出来。 既然袖子常被用来放银票、银子,倘若 一个人生活清贫,手中没有什么钱,他的衣 袖自然是“空空如也”,只有“清风”了, 所以“两袖清风”就被用来形容穷得一无所 有,即清贫之意。倘若一个官员生活清贫, 甚至穷到袖中除了“清风”什么也没有,那 么他大概率是为官清廉、没有贪赃受贿的。 于是由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又引申为形 容官员为官清廉。与此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人 物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明朝廉吏于 谦的故事。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年 纪轻轻便写下了著名的 《石灰吟》:“千锤万 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三十余年的为官生 涯中,始终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为老百姓 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 时,官场贪赃纳贿蔚然成风,外吏入觐时, 常常从百姓手中搜刮当地特产作为礼物,赠 送给朝中要员。而于谦每次回京城议事,从 不曾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 “遵循惯例”,他便作《入京》诗表明心志: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 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自己惟愿 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 面圣,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 人 之 本 。 革 命 烈 士 方 志 敏 在 《清 贫》 一 文 中 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 革命者能够战胜很多困难的地方!”翻阅党 史,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 生,也是廉洁自律、坦荡无私的一生。毛泽 东参加革命后,给自己规定了“三不 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 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同志们誉为“身无 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一生清廉,严格 要求家人和身边干部“私人的事不坐公车, 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 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 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 益。”陈云一生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一件 1961年买的衬衣,一直穿到1995年去世, 足足穿了34年……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艰苦奋斗的作风帮助共产党人坚定革命意 志,铸牢信仰信念。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 时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 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 ‘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 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清风无 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 迎风翩立、两袖飘飘扬扬的潇洒姿态,到后 来比喻清正廉洁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官 员清正的尊重爱戴,也让这种铮铮风骨、浩 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 动人。 责任编辑:郝思斯 电话:010-59594881 邮箱: jjbhaoss@163.com 谷文昌与家人的合影 1957年谷文昌在宅山村与群众一同劳动 “父亲留下的家风,使我们永远受益”

中国家书 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 jjjcb.cn · 谓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时,他亦时常 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将对家人的思念、 关怀、愧疚等情感注入笔下。今天我们来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家书 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 jjjcb.cn · 谓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时,他亦时常 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将对家人的思念、 关怀、愧疚等情感注入笔下。今天我们来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

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提起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

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

记的好榜样”。

1944年,谷文昌加入中国共

产党,1950 年随部队南下至福

建。在东山县工作14年,任过10

年县委书记。他许下“不治服风

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

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东山岛

上 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

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

城”,让海岛换了天地。除了工作

上的成绩,他公私分明、清廉俭朴

的家风,永远留在了百姓心中。

养廉2020年 2月 14日 星期五 7

亲爱的爷爷:

小时候,奶奶常对我说:“你爷爷

是党的好干部,你长大后可不能辱没他

的名字,不能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

2006 年,我考取福建省选调生,

被 派 往 漳 州 市 芗 城 区 石 亭 镇 工

作……有一天,我骑摩托车下企业办

公事,乡间沙土路又滑又陡,为躲避

行人,我狠狠地摔了一跤,当场就晕

了过去。醒来的时候,我额头缝了 28

针,面部 3 处骨折,左脸三叉神经被

整个切断。同事来医院探望我,劝我

让父母想法子把我调回身边:“你是谷

文昌的孙女,又是选调生,这事应该

不难办。”我不禁动摇了,把这个想法

告诉了父母,他们沉默不语。

出院后,父亲告诉我:“你是选调

生,按要求得在乡镇干满三年,咱不

能破这个例。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

就踏踏实实干。要像你爷爷一样,不

管遇到什么难题,都把做好工作当成

第一大事。况且,你近了,别人就远

了。”看到父亲坚定的眼神,我知道

“调近”的想法,无论是奶奶还是父母

都不会支持,这是谷家传统。

我在基层岗位工作 10多年,一步

一个脚印,更加明白了父母当年的良

苦用心。

……

孙女:谷宇凤

为人民奋斗一辈子郝思斯

中国家书

“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

谷文昌对待家人一贯严格,甚至显得

有些“不近人情”。谈到父亲严格要求子

女的故事,谷豫东顺口就能说出一大堆:

二姐读小学时,有一次看电影回家,父亲

马上问:“谁给你买的票?”二姐说:“我

没钱,收票的老伯伯知道我是你的女儿,

就放我进去了。”父亲生气了,立即拿出1

角钱让二姐回去补票。当时还年幼的三姐

骑着父亲的自行车上街,被向来疼爱她的

父亲打了一巴掌,在父亲眼里,这是公家

的车,不能公私不分……

1963年,大女儿谷哲慧高中毕业进了

县财政科当临时工。“人很老实,说话轻言

细语,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能吃苦,下乡睡

地铺,没有一丁点儿千金小姐的脾气。”谈

起昔日的同事谷哲慧,东山县铜陵镇的老人

陈炳文仍然印象深刻:“几个月后才知道她

是县委书记的女儿,我们都以为她在临时工

岗位只是锻炼锻炼,很快就会转正、提干,

没想到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她用了15年。”

1964年,谷文昌调到福州任林业厅副

厅长,有关部门提出要将谷哲慧转为正式

工,随谷文昌一起去省城。谷文昌坚决不同

意,他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

类似的情况在谷家发生了不止一次。

1976 年,谷豫东高中毕业,最大的愿望

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当时谷文昌夫妇已

经是花甲之年,子女都不在身边,按照政

策可以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工作。谷豫东向

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边,谷文昌沉默许

久,还是劝他下乡。谷文昌说:“我是领

导干部,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

工作,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

最终,谷豫东被分配到南靖山区一个

林场,他说:“临行前一天,父亲早早回

到了家里,帮我整理行李,忙活了一晚

上。第二天告别时,他取出前几天拍的一

张全家福照片塞在我手里。父亲就是这样

一个人,把对子女的温情深藏在心里,但

绝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家人谋私。”

“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

广。”这是谷文昌在送谷豫东去南靖时的

嘱咐。当时听来或许难以领略其中的全部

内涵,但自己也成为一位父亲后,谷豫东

才懂得了其中的意味深长。

2005 年,谷豫东的女儿谷宇凤毕

业,被选调到基层乡镇当公务员。

基层事务十分繁杂,刚走出校园的谷

宇凤,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和委屈。上班

第一天,台风来袭,谷宇凤负责通知各村

防台风事宜。电话那头传来村民们急切的

闽南话,不怎么会讲闽南话的谷宇凤,握

着话筒手足无措。奶奶史英萍劝她:“不

会说闽南话咱就学!”没多久,一场突如

其来的意外又给了她重重的打击:她骑着

摩托车到乡镇企业办公事,乡间沙土路又

滑又陡,她狠狠地摔了一跤,额头缝了28

针。照着镜子,爱漂亮的谷宇凤哭了。

看着女儿受苦受累,父母也心疼。有

人劝谷豫东夫妇想法子把女儿调回身边,

“你是谷文昌的儿子,宇凤是谷文昌的孙

女,这事应该不难办。”

是啊,我是谷文昌的儿子。谷豫东的

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自己下乡前的那一

幕,耳边又一次响起父亲的嘱咐——他遇

到了和当年父亲一样的“难题”。

答案也是相同的。

谷豫东夫妇把女儿叫到身边,嘱咐她要照

顾好身体,也告诉她,“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

踏踏实实干。要像你爷爷一样,不管遇到什么

难题,都把做好工作当成第一大事。”

女儿听进去了,转身又扑到了工作

上,一干就是 10多年。那些在基层的日

子,谷宇凤一直视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看着女儿成长成熟,谷豫东明白了父

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几十年过去了,谷家后人始终将谷文

昌的叮嘱牢记心头。大儿子谷豫闽订下了

个规矩:每年父母亲的生日,谷家后辈们

都要回家聚一聚,几个兄弟姐妹们轮流主

持,一起回忆父母亲的教诲。他们说,“父

亲用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准则,踏实做

人、干净做事,不追逐名利,不享受特权,

父亲留下的家风,使我们永远受益。”

两袖清风田心

字里行间

“要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一辈子”

三女儿谷哲芬说:“父亲很少说教,

也没留下什么家书、家训,他的教育是身

体力行展现的。”

解放初期东山县风沙肆虐,气候恶

劣,谷文昌全身心扑在了带领干部群众治

理风沙上。在子女的记忆中,小时候一周

见不到父亲几次。谷哲芬说:“早上起床

时他已经出门了,晚上睡觉时还没回来,

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在乡下。”

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笔记上写有这样两

句话:“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

民。”给谷文昌当过两年警卫员的潘进福回

忆:谷书记起早摸黑,废寝忘食,下乡时和

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地是泥巴地,

铺上稻草,就是一张床”,吃饭是那种厚叶

菜,往锅里一煮。原本就有胃病、肺病的谷

文昌,得了水肿病,痛得在床上打滚。他看

不下去,溜回县委秘书室开证明,买回一斤

饼干。一向好脾气的谷文昌发火了:“赶快

退回去!群众在挨饿,我怎么吃得下?”

“有时父亲好不容易在家,仍然不时

有群众找上门来反映困难,父亲总是热情

接待,还经常留困难群众吃饭。”小儿子

谷豫东回忆。那时粮食实行定量供应,谷

家也没有多余的口粮,留群众吃饭,家人

就得从自己的嘴里省出口粮。有时孩子们

吃不饱,看着别人吃饭都会流口水。谷文

昌经常教育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

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

调到省城,谷文昌只带两个旧木箱和

两瓮咸菜,家里也只是添置了几把藤椅。别

人奇怪:怎么不买木制的?“我当林业厅副厅

长,家里一下多了好几件木家具,我怕别人

说是揩公家油,以后别人还不都得跟着学?”

怕?!这个走到哪里就造福到哪里的

党员干部,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

“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不怕委

屈、不怕磨难,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

党的形象受损。

“一个人活着要有伟大理想,要为人

民做好事,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受谷文

昌影响,他的子女从来都把自己看作千千

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为民奉献,吃苦

耐劳,生活简朴,真诚待人。

注:“袖”

的 两 种 篆 文

字形,“褎”为

“袖”的古字。

杜甫写给家人的诗蔡相龙

杜甫的一生,随着时代的沉浮不住

漂泊,对天下、对国家、对百姓,其诗可

谓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时,他亦时常

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将对家人的思念、

关怀、愧疚等情感注入笔下。今天我们来

走近他作为“家人”的角色,品读杜甫的

亲情诗。

有一年月夜,杜甫因安史之乱困居长

安,妻儿却远在鄜州,“今夜鄜州月,闺中

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

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他思念妻儿,却从妻子写起,此刻对

月,你也在想着我吧?可怜我们的孩子还

小,还不懂事,还不知忆他的父亲。后四

句,杜甫专门倾诉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望

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思念深处是担忧。与此同时,杜甫还

写下一首 《述怀》,他说:“自寄一封书,

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

有。”十个月来音讯不通,未见家书,其

心里已从盼家书转为怕家书,怕的是传来

噩耗啊,这种惴惴然的微妙心情跃然纸

上。

杜甫注重对孩子的勉励教导,不少时

候用的是诗的方式。儿子宗武生日那天,

他写下诗告诫其要努力向学,“诗是吾家

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

轻。”诗是自家事业,你莫要轻视,须精

益求精,孜孜不倦,作父母的,愿你成就

功名,而不是效仿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

穿彩衣在堂前嬉戏,只为娱乐父母啊。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因为

他善于由此及彼,由个人悲欢扩大至家国

兴衰。他既是一个家庭的领路人,又是历

史的记录者,他将自身的遭遇与对亲人的

疼惜、小家的不幸与山河的疮痍融合在一

起,这种境界是后世诗人无法比拟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经宏

伟的长安城,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原本是

良辰美景,却变成了触目惊心。在这烽火

连天之际,要能得到一封家信多好啊。此

刻,家与国都是我心头最深切的挂念。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

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

诗,就如同离弦之箭,让人酣畅之极,在

这欣喜若狂之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家

人:让我们在这春色之中,穿过千山万

水,回到故乡,奔向那明媚的未来岁月

吧,谢谢你们,我的至亲,我的悲欢,你

们都懂。

杜甫是一个极富热心肠的人。他虽然

将心中的热爱挥洒给了国家和人民,但从

未忽视过自己的家人。无论贫富,无论聚

散,他总是把能给家人的一切都温柔细腻

地倾注给家人,这或许是他内心重要的动

力所在。让家人过得好,让国家和人民都

能安康,是杜甫毕生的心愿。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纪

委监委)

“两袖清风”亦称“清风两袖”,今天如

果我们想形容一个人为官清正廉洁,常常会

用到这个词。为什么要把清廉和人的袖子联

系起来?

“两袖清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辞

海》 解释为“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然

而,如果追根溯源,无论是“做官廉洁”还

是“穷得一无所有”,都不是其本义。

“两袖清风”本义为衣袖迎风摆动,姿

态飘逸的样子。因为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

贵族、官员士子流行的服装款式,若迎风而

行,衣袖自然会随风摆动,诸如“两袖清风

和月偃,一壶春色透瓶香”,“两袖清风身欲

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等句中均有类似用

法,在不同语境中,“两袖清风”还常被活

用为“两袖春风”“两袖秋风”等。在这些

诗句中,作者借助衣袖、清风的意象融入自

己或潇洒、或淡泊、或惆怅、或苍凉的感情

色彩,但均与清廉无甚关联。

那么,“两袖清风”又为何被用来形容

为官清廉呢?

这先要从古人的衣服说起。前文中提

到,在古代,宽衣阔袖为王公贵族、官员士

子流行的服装款式,这样的衣服往往是少有

衣兜的。那么,要随身携带一些散碎杂物,

比如银子、扇子、书信怎么办?于是人们就

想到把东西藏于袖中,正所谓“袖里乾

坤”,如 《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中写道:宝

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我们今天

常用“袖珍”一词来形容极小的东西,就是

来源自此,在古时专指那些精致小巧、可以

被放入衣袖的物品。而为了防止物品遗失,

袖里通常缝有一个口袋,口袋的方向与袖子

相反,形状为收口梯形,这样即使双手下

垂、作揖或行走,里面的东西都不会掉

出来。

既然袖子常被用来放银票、银子,倘若

一个人生活清贫,手中没有什么钱,他的衣

袖自然是“空空如也”,只有“清风”了,

所以“两袖清风”就被用来形容穷得一无所

有,即清贫之意。倘若一个官员生活清贫,

甚至穷到袖中除了“清风”什么也没有,那

么他大概率是为官清廉、没有贪赃受贿的。

于是由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又引申为形

容官员为官清廉。与此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人

物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明朝廉吏于

谦的故事。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年

纪轻轻便写下了著名的 《石灰吟》:“千锤万

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三十余年的为官生

涯中,始终清正廉明,兴利除弊,为老百姓

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

时,官场贪赃纳贿蔚然成风,外吏入觐时,

常常从百姓手中搜刮当地特产作为礼物,赠

送给朝中要员。而于谦每次回京城议事,从

不曾带任何礼物,有人私下劝他“识时务”

“遵循惯例”,他便作 《入京》 诗表明心志: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

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自己惟愿

不给百姓加重负担,宁可只带两袖清风入朝

面圣,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

人之本。革命烈士方志敏在 《清贫》 一文中

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

革命者能够战胜很多困难的地方!”翻阅党

史,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

生,也是廉洁自律、坦荡无私的一生。毛泽

东 参 加 革 命 后 , 给 自 己 规 定 了 “ 三 不

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

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同志们誉为“身无

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一生清廉,严格

要求家人和身边干部“私人的事不坐公车,

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

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

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

益。”陈云一生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一件

1961 年买的衬衣,一直穿到 1995 年去世,

足足穿了 34 年……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艰苦奋斗的作风帮助共产党人坚定革命意

志,铸牢信仰信念。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

时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

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

‘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

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清风无

形,盛德有形,“两袖清风”从最初形容人

迎风翩立、两袖飘飘扬扬的潇洒姿态,到后

来比喻清正廉洁的操守,既表达了百姓对官

员清正的尊重爱戴,也让这种铮铮风骨、浩

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愈发

动人。

责任编辑:郝思斯 电话:010-59594881 邮箱:jjbhaoss@163.com

谷文昌与家人的合影

1957年谷文昌在宅山村与群众一同劳动

“父亲留下的家风,使我们永远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