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遗 遗 遗 遗 遗 遗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 Upload
    olin

  • View
    167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第一节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 P145. 一、细菌 二、噬菌体 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T4. 一、细 菌. 特点 : 单细胞 , 单倍体,环状裸露双链 DNA( 基因带或主染色体 ) ,生长速度快 。 无性繁殖(无丝分裂),易培养,易突变。. 110923 颜志杰. 一、细 菌. 野生型 :能利用某种营养物质的类型( Met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Page 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第一节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Page 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第一节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基础 P145

一、细菌二、噬菌体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T4

Page 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细 菌

• 特点 :单细胞 , 单倍体,环状裸露双链 DNA( 基因带或主染色体 ) ,生长速度快 。

• 无性繁殖(无丝分裂),易培养,易突变。

110923 颜志杰

Page 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细 菌

• 野生型:能利用某种营养物质的类型( Met+)。

• 营养缺陷型:由于在营养代谢上有缺陷而不能利用某种营养物质的类型,称营养缺陷型。( Met-)。

• 敏感型:对某种药物缺乏耐受能力的类型。链霉素敏感

( Strs)。

• 抗性型:对某种药物有耐受能力的类型( Strr)。

• 菌落: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

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Page 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Page 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Page 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质粒 :1~ n个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能独立自我复制和决定某些性状的环状 DNA 。

一、细 菌

Page 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噬菌体

• 噬菌体 :指侵染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病毒。包括温和、烈性两种,单一核酸分子( DNA 或 RNA )称为基因带或染色体。

• 病毒分三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Page 1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病 毒

Page 1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病 毒

Page 1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1 、繁殖快 , 世代短 细菌 20min 一代,病毒 1h可繁殖百个。2、便于基因作用的研究 显隐性都表现,可设计各种营养缺陷型,来对应基因的

功能。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首先是单倍体易于表现(隐性和显性都表现)。虽然突

变率 <10-5, 至少需上百个培养皿,但只要培养基上加所希望突变的抗性物质,就有望短期鉴定出来。

Page 1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4 、便于研究基因的精细结构 遗传物质简单 , 只含裸露 DNA 或 RNA 。5、易管理和化学分析 一个试管可装很多 ; 易于获得大的数量用于分析。6、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高等生物复杂,可用细菌来代替某种研究。

Page 1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

一、细菌的质粒二、细菌的杂交三、细菌的基因定位四、性导

Page 1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细菌的质粒

(一)质粒的种类

(二)质粒的性质

(三)大肠杆菌质粒

Page 1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细 菌 的 质 粒

质粒:细菌中除主染色体之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可随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

(一)质粒的种类1、根据质粒在细菌间能否传递分二类:( 1)感染性质粒:能从一个细菌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体内。( 2)非感染性质粒:不能从一个细菌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体内。

Page 1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2 、根据质粒存在的状态分( 1)自主复制型质粒:独立于主染色体之外。 F因子( 2)结合态质粒:能插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并成为

主染色体的一部分。当环境改变时,结合态质粒还能脱离主染色体形成自主复制型质粒。 F因子

3、根据质粒的功能分( 1)致育质粒:决定细菌的交配状态。 F因子( 2)抗性质粒:决定细菌的抗药性,抗某些金属等属性。

大肠杆菌中的 R因子。( 3)分解性质粒等。

(一)质粒的种类

Page 1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质粒的性质

1 、复制作用:质粒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双链 DNA 分子,能够自我复制。

2、与染色体的结合作用: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称为附加体。

3、质粒的不配合性:通常含有相同基因的质粒不能稳定地存在于一个细菌中。

4、消失作用:质粒在寄主细胞内,有时会自行消失。吖黄素处理可使 F+变成 F- 。

5、质粒移动性:在同种个体间移动( F因子),也可以在种间转移( R因子)。

6、每个质粒的结构中都含有与自主复制有关的区域。可转移的质粒具有与转移有关的基因。

Page 1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大肠杆菌质粒E.coli 质粒有 F因子、 R因子和 col因子等。1、 F因子(性因子、 F质粒): F因子属于致育质粒,为附加体。可使细菌产生管状的性纤毛(性伞毛),决定细菌的交配状态。具 F因子的细菌相当于雄性(供体),用 F+表示,不具有 F因子的大肠杆菌相当于雌性(受体),用 F-表示。

F因子的结构: 原点( O):转移的起点 可育基因:(性伞毛基因群) 复制区: DNA 复制酶基因 重组区:(插入序列;插入区), IS 有极性!2 、 R因子:是一种抗性质粒,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菌中,多数 R因子不整合,

而保持自主复制。这类质粒对许多抗生素有抗性,可以在基因工程中用作基因载体的标记,以便筛选。

3、 col因子:(大肠杆菌素原因子)与产生大肠杆菌素有关,杀死其它肠道细菌。

Page 2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F因子 (F-factor)

复 重 制 IS3 组 区 IS3

区 可育基因 IS2

OriT( 原点 )

Page 2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细菌的杂交

(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

★ 1946 大肠杆菌 K12 的两个不同菌株杂交

Lederberg和 Tatum

★ 1950年戴维斯 U型管实验

★ 1953年海斯链霉素处理菌株的杂交实验

(二) F+、 Hfr 菌株与 F-菌株的杂交

Page 2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细菌的杂交

(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

证明:细菌也能进行杂交,进行遗传物质交换。

1、 1946 Lederberg和 Tatum选用大肠杆菌 K12 的两个不同菌株杂交:

A菌株: met-bio- thr+leu+thi+ ,蛋氨酸和生物素缺陷型

B菌株: met+bio+thr-leu-thi- ,苏氨酸和亮氨酸硫胺素缺陷型

混合培养 A和 B菌株 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

原养型( met+bio+thr+leu+thi )菌落。

说明 A 和 B能够互补,但是不能确定:是 A和 B菌株杂交了呢?还是 A

B之间泄露了物质相互吸收?

Page 2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细菌的杂交

A A+B B

A品系: met - bio

- thi + leu + thr+( thi :硫胺素 B1 )B 品系: met + bio+ thi - leu - thr-

met + bio + thi + leu + thr +

基本培 养基

Page 2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

2 、 1950年戴维斯( Davis )

设计了一种 U型管实验,证实了 A 和 B菌株之间确实是发生

了杂交。先在 U管底部放入滤片,该滤片可阻止细菌通过,但不

影响大分子( DNA )流过。左管加入 A 菌株,右管加入 B菌株。

待两臂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停止生长后,将它们分别涂布在基本

培养上,结果都没有出现原养型,说明直接接触是必要条件。

但是不能说明遗传物质的交换是否是相互的呢?

Page 2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U型管实验

Page 2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典型的细菌杂交实验3 、 1953年海斯( W.Hayes )做了一个杂交实验:链霉素处理的菌株不分裂(不杀死)。

★实验 1 : A菌株(链霉素处理)×B菌株 (可分裂) 基本培养基 ↓ 出现菌落( B形成的菌落)★实验 2 : B菌株(链霉素处理)×A 菌株 ↓ 基本培养基 ↓ 未出现菌落( A未形成菌落)

说明遗传物质的交换不是相互的,而是单方向

Page 2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 F+ 、 Hfr 菌株与 F- 菌株的杂交

1 、 F+×F-→1小时后→ 95%F-→F+ 主染色体进入的频率小于 1/100万。

接合管的形成:菌株靠近→细胞膜融合→两细胞间形成接合管

F因子转移: F因子从原点断裂,以原点为先导,边复制边转移(因此叫滚环复制),复制后的 F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胞分开,使 F-变成 F+ 。

( 1) F+ 细菌通过纤毛与 F- 细菌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接合管。

( 2) F+ 细菌出现缺口,双链之一被切断,从断端转移 F因子的一条链到 F- 细菌中。

( 3) F因子的一条链一进入 F- 细菌中,就在 F- 细菌中复制新的 F因子。

( 4)复制完成后, F- 细菌变成 F+ ,同时原有 F+ 细胞也完成 F因子另一条链的复制,所以转移是 F+ 的拷贝。

Page 2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接合管的形成

Page 2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F+×F-→1小时后→ 95%F-→F+

Page 3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2 、 Hfr×F-

Hfr 细菌(高频重组菌株):细菌含有 F因子,并且 F因

通过交换整合到主染色体上,这样的细菌叫 Hfr 细菌。

Hfr 的主染色体进入 F-中的频率高,比 F+×F-高 1000 倍。

Page 3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F+ 、 F- 和 Hfr 菌株

Page 3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 Hfr×F-杂交过程:形成接合管, Hfr 的染色体定向转移,转移的顺序:原点—配对区—大肠杆菌基因—配对区—育性基因。

F因子的主要部份在最后进入受体。最终 F- 细菌没有变成 F+ 细菌,只是形成部分二倍体。

◆部分二倍体: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和一个不完整的基因组所构成的二倍体。其中受体的基因组叫内基因子,供体的基因组叫外基因子。

◆外基因子转移到受体以后,只有内基因子发生双交换形成环状分子(稳定的重组子)。

2 、 Hfr×F-

Page 3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Hfr 菌株与 F- 菌株的杂交

Page 3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细菌的基因定位

(一) F因子的插入与 Hfr 染色体的极性

F因子与细菌主染色体交换整合时, F因子 IS与主染色体的 IS 配对,由于主染色体的 IS 有多个,这样 F因子的 IS与主染色体的哪个 IS 配对时就导致该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首先进入 F-,即由于 F因子的插入,使主染色体具有了极性(即基因转移的方向发生变化)。

F因子的 IS 的极性,不仅决定 F因子插入的位置,还决定主染色体转移的方向。大肠杆菌的染色体是环形的,但在 Hfr×F-中,转移基因的顺序(进入 F- 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Page 3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F因子的插入与 Hfr 染色体的极性

Page 3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中断杂交作图

中断杂交技术: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957 年沃尔曼( wollman )和雅各布( Jacob)想了解 Hfr×F-交配中,什么时候把基因转移给 F-细菌,设计了著名的中断杂交试

验:

三、细菌的基因定位

涂布

a+

a-

b-

b-

a-

a+

b-

Page 3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影 印 法

含链霉素完全培养基

Page 3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中断杂交作图

例如 : 苏氨酸 亮氨酸 叠氮化钠 噬菌体 乳糖 半乳糖 链霉素 Hfr : thr+ leu+ azir tonr lac+ gal+ strs

F-: thr- leu- azis tons lac- gal- strr

Page 3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中断杂交作图

结果如下 :

azi T1 lac+ gal 8min - - - -9min + - - - 11min + + - -18min + + + -25min + + + +

原点 9 11 18 25 F

Page 4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看 P151 表 7-3 图 7-24

大肠杆菌 5个 Hfr 菌株的环状染色体图

Page 4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细菌的基因定位

(三)重组作图 (适于基因距离接近 2min)

指根据基因之间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作图方法。

• 如果两个基因越近,在重组体中同时出现的机会就越多,距离

越远,在重组体中同时出现的机会就越少,那么就可以根据重

组体中某一性状单独出现的频率作为两个基因的交换率或图距,

进行基因定位,比较精确。

• 例如: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 lac和 ade ,且 lac在前, ade 在

后,根据中断杂交实验知道的。

Page 4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重组作图

Hfr lac+ade + strS × F- lac- ade-strr ↓ 混合 60 分钟 ↓

发生??情况

Hfr 、 F- 、 重组子

Page 4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重组作图

※lac+ade +同时进入受体后,要与受

体基因组发生双交换,才能形成稳

定有活性的重组子。这时 lac+ade +之间是否分开,可以检测到。

※如果选出 ade+同时也选出 lac+ ,

说明 lac-ade 间没有发生过交换;

如果选出 ade+同时也有 lac-,说

明 lac- ade 间发生了交换。

lac+

ade+

lac-

ade-

lac+

ade+

lac-

ade-

lac+

ade+

lac-

ade-

Page 4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重组作图

Hfr lac+ade + strS × F-lac- ade-strr ↓ 混合 60 分钟 ↓ 含 G 、 str 、不含 ade 的基本培养基 lac+ ade-strr类型死,忽略不计 Hfr死 F-死 含 ade+strr的 F-重组子 ( 活 ) EMB培养基(含伊红、美蓝) 含 lac+能利用乳糖 不含 lac+不能利用乳糖 ↓ ↓ 菌落紫红色 菌落粉红色 lac+ade + strr lac- ade + strr

(相当于 lac+和 ade +之间未交换) (相当于 lac+和 ade +之间 发生交换)

Page 4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重组作图

※ 重组率 =

= 粉红菌落数 /(粉红菌落 + 紫红色菌落)×100% =20%

※ 中断杂交实验已经证明,两个 lac- ade 位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1min ,用重组作图法算出的重组值是 20%。可见 1个时间单位( 1分钟)大约相当于 20%的重组值。

根据中断杂交实验和基因重组作图法以及其他基因定位实验结果,已绘制出大肠杆菌环状染色体遗传学图。 P152 页图 7-26

Page 4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四、性 导

※ 性导: F-细菌通过获得 F′ 因子而改变遗传性状的过程。

※ F′ 因子( F′ 质粒 ):当 F因子从主染色体切除出来时,如果不是

以原来的位置切除,而是将供体菌( Hfr )的主染色体上的个别基

因切除,成为 F因子的一部分,这种质粒称 F′ 因子。

F′ 菌株:含有 F′ 因子的菌株。

F′ 因子可通过细菌的有性接合转移进入 F-受体菌中,进入 F-受体

菌后, F′ 因子可能是游离的,也可能以结合态插入 F-受体细菌的主

染色体中,使受体细菌构成部分二倍体。实现了通过 F′ 因子对遗传

物质的转移的意图。

※ 例如: lac+乳糖发酵基因的转移

Page 4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lac+乳糖发酵基因的转移

F′ 因子

Page 4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性导过程

lac+

F′ 菌株 F-

lac-

lac+

lac-

lac+lac-

F ′ 因子

部分二倍体

F′×F-与 F+×F- 的不同点:

( 1)供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 F′ 一起转入受体细胞。( 2)供体染色体基因存在于 F′ 因子上,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

Page 4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性导—— F′×F- 杂交

初生F′菌株

次生 F′ 菌株

Page 5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性导过程

lac+

F′ 菌株 F-

lac-

lac+

lac-

lac+lac-

Hfr 、 F+ 、 F- 、 F′ 的关系

F+ F-

Hfr F+

Hfr F′

F ′ 因子 部分二倍体

Page 5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 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 二、噬菌体的突变型• 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 四、温和性噬菌体与溶源性周期• 和溶菌周期• 五、转导 *

Page 5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

噬菌体分成两类 :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

(一)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使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如

大肠杆菌的 T噬菌体 T1→T7。

子代噬菌体感染邻近的细胞,这样不断地侵染,最后形成一个圆形

的透明区—噬菌斑。一个噬菌斑通常含有 107——108个噬菌体。一

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引起的,所以,一个噬菌斑中的噬菌体在

遗传上是均一的,相当于一个克隆。

Page 5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

Page 5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吸附于大肠杆菌菌体上的噬菌体

Page 5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

Page 5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Page 5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噬菌体的类型及特点

(二)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使细菌很快裂解,而是存活或潜伏较长的时期。

如噬菌体和 P1噬菌体,它们侵入后不使细菌裂解,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细菌裂解。如有紫外线照射或温度刺激,就可使原来温和性噬菌体改变成烈性噬菌体,使细菌裂解。

噬菌体 :侵入后 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P1噬菌体 :DNA 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 。

共同点 :在细菌中 DNA 不大量复制 ,也不大量转录和翻译,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数量。

Page 5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温和性噬菌体溶源性生活周期

Page 5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噬菌体的突变型

噬菌体有很多性状可以产生各种突变型,

常用于遗传研究的有以下几类。

(一)快速溶菌突变型( r)

由于基因突变能快速复制,并裂解细菌

的噬菌体类型。 r+—野生型, r—突变型。

r+—小噬菌斑, r—大噬菌斑且边缘清晰。

(二)宿主范围突变型( h)

指由于基因突变能感染两个品系细菌的突变型噬菌体。

Page 6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噬菌体的突变型

(二)宿主范围突变型( h)

h 能感染野生型细菌和突变型细菌。野生型噬菌体用 h+表示,

只能侵染野生型菌株。

例如: T2噬菌体

野生型( h+ )—感染 B

突变型( h)—感染 B,和 B/2 。

若将 B和 B/2同时混合培养在平板上,用 h+和 h的 T2噬菌

体感染, h—噬菌斑透明的, h+—噬菌班半透明的。

Page 6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

双重感染(混合感染、复感染):是指用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 例如:噬菌体Ⅰ: hr+即能感染 B和 B/2 菌株产生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即透明、小噬菌斑。 噬菌体Ⅱ: h+r 能感染 B 株,产生约大两倍的边缘清楚的噬菌斑,即为半透明、大的噬菌斑。 用 hr+和 h+r 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 B 株,进行双重感染。 在双重感染(相当 hr+ ×h+r )的过程中, hr+ 和 h+r相互作用(即基因可以发生交换),所以在其子代中可以得到 hr和 h+r+的重组体和 hr+

及 h+r4 种噬菌体。

Page 6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双重感染

Page 6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

h+r+半小

hr+ 透小hr 透大

h+r半大

Page 6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烈性噬菌体与基因定位 P137

重组值的测定:对双重感染杂交子代噬菌体基因型的测定,方法是把子代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接种在同时长有 B及 B/2株培养上,记录噬菌斑的形态。记录亲型( h+r :半透明,大; hr+:透明,小)和重组型( hr:透明,大; h+r+:半透明,小)的噬菌斑的数值。

杂交组合 每 种 基 因 型 的 % 重 组 值 h+r h r+ h+r+ hr

( 1) h+ra× h r+

( 2) h+rb ×h r+

( 3) h+rc× h r+

34.032.039.0

42.056.059.0

12.05.90.7

12.06.40.9

24/100=24%12.3/100.3=12.3%

1.6/99.6=1.6%

Page 6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重组值的测定

重组值 =重组噬菌斑数 /总噬菌斑数×100%=h+r++hr/h+r+hr++h+r++hr ×100%

=12+12/34+42+12+12×100%=24% h—r 之间的图距是 24 厘摩。

不同快速溶菌突变型在表型上不同,记作 ra、 rb、 rc等,用不同快速溶菌突变型( rxh+)与宿主范围突变型( r+h )杂交,所得的四种噬菌斑数及算得的重组值( rx代表不同的 r基因)见上表。根据重组值绘出 ra、 rb、 rc与 h 三个连锁图。 P200-201 。

Page 6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四、温和性噬菌体与溶源性周期和溶菌周期

(一)溶源性细菌和原噬菌体

• 溶源性细菌:细菌体内已含有噬菌体,但噬菌体并不裂解细菌的

菌株,又称溶源菌。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

• 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所携带的无感染能力的噬菌体。有 2种存

在方式:一种是游离状态,增殖与染色体不同步。另一种是整合

状态,通过交换整合到染色体上,增殖与染色体同步,整合位置

视种类而定。

Page 6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溶源周期和溶菌周期

• 温和性菌体感染细菌后,或者进入溶源周期形成溶源菌,溶源

菌的特性一代一代传下去。但在紫外线照射诱导或偶尔自发( 1

0-2-10-5)而裂解细菌即进入溶菌周期。

• 另外,溶源性细菌内的整合状态的原噬菌体,可以通过原位交

换退回到独立遗传的状态,可能单独生活一段时间,也可能丢

失,使溶源菌又变为非溶源菌。

注意:附加体与原噬菌体的区别?

Page 6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三)合子诱导 ( 书上没有 )

• 带有原噬菌体的 Hfr 菌株与敏感性的 F-菌株杂交后,由于噬菌体在受体菌中随即复制,诱导受体菌裂解,这种现象称合子诱导。

• 正交(合子诱导): Hfr ()× F-(对敏感) ↓ 未发现重组子(由于 Hfr 噬菌体进入 F-后,随即复制使 F-裂解)

• 反交: Hfr× F-() ↓ Hfr 基因转移到 F-细胞中 ↓ 产生重组子 (在 F-()细胞中含有 Hfr 基因)

Page 6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五、转导 *

• 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供体)的遗传物质转

移到另一细菌(受体)中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叫转导。

转导分为两类:局限性转导和普遍性转导。

(一)普遍性转导(随机转导;普遍转导)

噬菌体能传递供体细菌任何基因的转导。没有特异性的

转导。

Page 7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普遍性转导

Page 71: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利用部分二倍体,还可以测定细菌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

共转导(并发转导):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往往可以一起被转导,这种结合转导现象叫共转导。

例如大肠杆菌 P1 噬菌体,可进行下列转导:

P1

供体 thr+leu+azir 受体 thr-leu-azis

在受体菌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供体的标记基因,然后检定(用选择性培养基)非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有无。

(一)普遍性转导

Page 72: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一)普遍性转导 排列顺序 Thr——leu——azi

序号 选择标记 培养基成分 非选择标记 基因之间距离 1 Leu+ 含 azi 、无 thr 50% azir 2%thr+ Leu+ 与 azir近2 thr+ 含 azi 、无 Leu 3% Leu+0% azir thr+与 azir 远

3 thr+ Leu+ 含 azi 、无 thr Leu

0% azir thr+ Leu+近

影印

无 Leu

涂布

影印

影印

含 azi

1选择标记 Leu+

2选择标记 thr+

含 azi 无 thr Leu3选择标记 thr+Leu+

影印

受体菌

无 thr

含 azi

Page 73: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共转导频率的计算公式: X= ( 1-d/L) 3

X :共转导频率d:两个标记基因之间的距离L:转导颗粒能够包裹的 DNA 的最大长度 P1 噬菌体:头部可包裹 91.5kb的共体 DNA ,相当大肠杆菌基因组的 2.4%=75 个基因 。 被 P1 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中,有约 0.3%的噬菌体为转导噬菌体,其余正常。由于一个转导颗粒至多能包裹 2.4%的宿主基因,一个噬菌体粒子随机包裹某一特定座位的概率为: 0.3% × 2.4%=7.2 ×10-5

流产转导:转导 DNA 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与受体基因组交换,也不进行 DNA 复制,稳定独立存在与细胞中。使后代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具有转导 DNA ,其他细胞不含转导 DNA ,后代细胞发生分离。

(一)普遍性转导

Page 74: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局限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特异性转导;特定转导):噬菌体仅能转移少数特定

基因的转导叫局限性转导。

把带 gal+的大肠杆菌的溶源性菌株 K12()用紫外线照射诱导,

使之释放噬菌体,然后把各种营养缺陷型和糖类不发酵突变型与噬菌

体接触,经一段时间后,接种在各种选择培养基上,观察有无转导子

(体)的出现,结果发现,在 gal-(被感染的)中出现了 gal+转导子:

供体菌的染色体片段在转导过程中被转移到受体菌中,经重组后整合

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形成转导子。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转导子,即

噬菌体只能转导 gal+基因。

Page 75: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噬菌体

Page 76: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噬菌体特异性转导过程

局限性转导颗粒;转导噬菌体 10-6, 低频转导( LFT)

Page 77: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局限性转导

噬菌体特异性转导过程:

• 1 、噬菌体整合到 gal+基因座位附近,成为原噬菌体,使大肠杆菌变成溶源菌。

• 2 、通过不规则交换,产生转导噬菌体 dgal+,但具有 gal+基因,属于缺陷噬菌体 )。也可形成能产生噬菌班的 pbio 转导噬菌体。

• 3 、转导噬菌体 dgal+去感染 gal-细菌,形成 d gal+ / gal-型。其中少部分形成稳定的 gal+型(交换整合),多数是不稳定的部分二倍体 dgal+/ gal-型。

Page 78: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局限性转导

A+

A-

A+

A-

A+A+

A+A+

A+

A+

A+A+

A+

A+ A+

A+

Page 79: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正常的噬菌体和 dgal 转导噬菌体同时感染受体

双重溶源菌 50% 转导子 = 高频转导( HFT)

Page 80: 第六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P128

《遗 传 学》省 级 精 品 课 程

作 业

一、名词解释 附加体、性导、转导噬菌体 共转导、原噬菌体、双重感染二、 P160 页 3 题三、 P161 页 8 题四、 P163 页 16 题五、说明 Hfr 、 F+、 F-、 F′ 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