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www.news.high.edu.tw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創新 提姆.崔普: 設立矽谷大學, 7週打造創業家 專訪天氣風險公司 總經理彭啟明: 氣象教授變身CEO 日期 工作項目 承辦 10/18 2015設計戰國策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記者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0/29-11/12 10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05學年度大學術科考試:報名(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11/5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1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6 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北部大學基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點子工廠暨自造工坊開幕記者會 技職司 11/6-11/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9 105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9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中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 查科 11/2021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果展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1 全球移動力記者會(綜規司主政)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6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北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 查科 11/27 大學校園情感教育研討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2/7 104年教師聘任、資格審查暨申訴業務研討會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 查科 12/9 研發成果記者會 技職司 12/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2/21 19屆國家講座及第59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 查科 12/31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2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高教司‧技職司1041112月份重要訊息 少子化下的大學新風貌 創新轉型 面對即將到來的少子化危機,從積極面來看,卻是教育再 生的轉機!臺灣的大學該如何創新轉型,透過 高階人力調 整、增加校園智識衍生產出、強化連結各校資源等面向, 進一步提升高教品質和國家競爭力? Nov. 2015 原高教技職簡訊 NO.5 高教創新11月號 封面 4.indd 1 2015/11/6 下午4:24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www.news.high.edu.tw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高教創新

提姆.崔普:設立矽谷大學,7週打造創業家

專訪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氣象教授變身CEO

日期 工作項目 承辦

10/18 「2015設計戰國策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記者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0/29-11/1210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05學年度大學術科考試:報名(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11/5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1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6 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北部大學基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點子工廠暨自造工坊開幕記者會 技職司

11/6-11/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9 105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9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中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1/20、21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果展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1 全球移動力記者會(綜規司主政)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6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北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1/27 大學校園情感教育研討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2/7 104年教師聘任、資格審查暨申訴業務研討會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2/9 研發成果記者會 技職司

12/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2/21 第19屆國家講座及第59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2/31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2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高教司‧技職司104年11、12月份重要訊息

少子化下的大學新風貌

創新轉型面對即將到來的少子化危機,從積極面來看,卻是教育再

生的轉機!臺灣的大學該如何創新轉型,透過 高階人力調

整、增加校園智識衍生產出、強化連結各校資源等面向,

進一步提升高教品質和國家競爭力?

Nov. 2015原高教技職簡訊

NO.5

高教創新11月號 封面 4.indd 1 2015/11/6 下午4:24

Page 2: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PB November 2015

明年開始,臺灣勞動力市場將首度墜入負

成長,平均一年短少 13∼ 18萬人。

往前看,企業在人才招募與管理上,將掉入

一個史無前例的短缺泥淖裡,嚴重考驗管理能

耐;明年,大學將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衝擊,就

學人數急遽下滑。

危機,也是轉機。

大學如何從量的擴充,轉化出符合市場期待

的需求,將重新定義臺灣下一波大學風貌。

過去幾年,臺灣各大學除了如火如荼地拼頂

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典範科大外,另一股

比較像鴨子划水般、卻較少受到討論的大學轉

型,如今正像破土的新芽,陸續在許多大學開

枝散葉,耕耘有成。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一度招生瀕臨困境的臺

灣首府大學,此前她叫「致遠管理學院」。但

不出幾年,招生數竟戲劇性地止跌回升,部份

科系註冊率甚至已進入安穩地 9成線內,學生

人數也回到一般大學營運的水準。

過去,在大學校院交流場合中,她曾是少子

化衝擊下最常被點名的學校;如今,卻是大學

轉型或創新話題中,最常被指名上台分享的「典

範案例」。

臺首大的逆轉勝,取決於投資經營緊鄰高鐵

左營站的蓮潭國際會館成為學校附屬機構,並

將校內相關餐旅服務科系重新定位,讓教學、

訓練、實習、就業緊密結合,更以整合服務,

滿足高鐵通車後商務市場的會議與住宿需求,

寫下「一間飯店,改變一所大學」的傳奇故事。

但這並不是大學與社會、人才與市場雙贏的

少數個案。

在這波大學力圖轉型的浪潮中,即便國立大

學也無法閃避。整併後的屏東大學,在教學上

也大幅提高了績效。類似的正面案例正在持續

增加中。今年教育部正式以「高等教育創新轉

型方案」,全面地推動大學轉型、創新,本期

封面故事彙整一系列的報導,也是首次針對大

學轉型,進行全面、深入的案例分析,希望作

為大學經營的參考。

此外,本期也特別介紹韓國成均館大學與三

星集團合作的逆轉勝故事。對於臺灣今年首度

有金融集團入股大學經營,或許也可做為未來

重點觀察指標。

本期持續介紹歐美創新的大學經營模式,

近年在美國廣受注目的崔普大學(Draper

University),以顛覆性的模式培育未來人才,

相信可為各大學帶來不同啟發。

期待轉型新風貌編者的話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54 November 2015

少子化下的大學新風貌

創新轉型 12

政策圖解「大專校院試辦創新計畫」 16

玄奘大學雲來銀髮書院統整校內科系,鎖定高齡學習市場 20

臺灣首府大學蓮潭國際會館

一間飯店,改變一所大學 22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

校內整合,校外創業放光芒 24

屏東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的合校之路 26

平臺做媒,協助教師轉職 30

氣象教授變身 CEO 32

FeatureStory

全球:高教大未來——線上學習、亞洲崛起、人文轉型 06

中國:廣東斥資百億,欲打造高水平大學 07

法國:高教共享資源平台改版,增加開放資料、嚴肅遊戲 08

美國:杜克大學新設「教師之家」,吸引教育系學生 09

提姆.崔普:設立矽谷大學,7週打造創業家 10

&Trend

People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4 2015/11/6 下午5:56

Page 4: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54 November 2015

www.news.high.edu.tw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高教創新

提姆.崔普:設立矽谷大學,7週打造創業家

專訪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氣象教授變身CEO

日期 工作項目 承辦

10/18 「2015設計戰國策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記者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0/29-11/1210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05學年度大學術科考試:報名(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

11/5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1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6 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北部大學基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點子工廠暨自造工坊開幕記者會 技職司

11/6-11/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報名(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9 105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0 105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發售簡章(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1/19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中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1/20、21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果展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1 全球移動力記者會(綜規司主政)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

11/26 104年「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分區說明會」﹝北區﹞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1/27 大學校園情感教育研討會 高教司綜合企劃科

12/7 104年教師聘任、資格審查暨申訴業務研討會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2/9 研發成果記者會 技職司

12/12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2次考試(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12/21 第19屆國家講座及第59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 高教司教師資格及學術審查科

12/31 105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寄發第2次考試成績單(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高教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

高教司‧技職司104年11、12月份重要訊息

少子化下的大學新風貌

創新轉型面對即將到來的少子化危機,從積極面來看,卻是教育再

生的轉機!臺灣的大學該如何創新轉型,透過 高階人力調

整、增加校園智識衍生產出、強化連結各校資源等面向,

進一步提升高教品質和國家競爭力?

Nov. 2015原高教技職簡訊

NO.5

高教創新11月號 封面 4.indd 1 2015/11/5 下午1:08

104年 11月發行

出版者 教育部高教司 教育部技職司

發行人 李彥儀 馬湘萍

地 址 10051臺北市中山南路 5號

網 址 www.news.high.edu.tw

中華郵政臺北字第 495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高教簡訊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 78年 12月

技職簡訊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 78年 9月

高教技職簡訊合刊出版日期

/中華民國 96年 1月 10日

高教技職簡訊更名為高教創新 (每兩月出刊一次 )

本刊同時登載於高教技職網站

網站:www.news.high.edu.tw

展售處

.五南文化廣場

臺中市中山路 6號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 209號 1樓

.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資源 )及出版中心

臺北市和平東路 1段 181號

.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

臺北市中山南路 5號

.三民書局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 1段 61號

定價 /40元

GPN 2010400542

ISSN 24114200

著作財產權人 /教育部

本書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

者,需徵求教育部同意或書面授權,請逕洽教育部

高教司 /技職司。

&Hot

In國內消息

教育部公費留考,明年起限攻讀博士 38

培育三創人才,推動獎勵科技校院教卓計畫 38

「職業訓練機構辦理職業繼續教育及 39

評鑑辦法」草案通過

國外消息

越南兩地正式設立教育組 40

澳學生來臺研習人數倍增 41

經典名句

崔普大學創辦人提姆.崔普 42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 42

Soy Ink環保油墨

借鏡國際 日本:少子化衝擊,高教提前轉型 34韓國:引進企業活水,創造產學雙贏 36

Innovation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5 2015/11/6 下午5:56

Page 5: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76 November 2015

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與新加坡教育部共同主辦的「高等教

育的未來」會議,10月 14、15日兩天在新加

坡舉行,討論內容聚焦以線上學習為主的科

技發展,以及崛起的亞洲國家除了在高等教

育領域日益精進,同時也是吸引大量國際學

生。這些趨勢都將形塑未來全球高等教育的

發展。

OECD副祕書長史蒂芬.卡普費勒(Stefan

Kapferer)表示,高教已成為轉變快速的市場,

許多國家在奮力應付變局的同時,難以兼顧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版圖的全球趨勢。各國要

面對的難題不只是高教機構激烈競爭、學生

與教職員的多元與高度流動性,還要在科技

快速發展、工作前景難以預測的大環境下,

協助學生培養就業市場需要的技能。

除此之外,高教機構還要協助學生訓練雇

主想要的專長,同時又提供可培養廣泛技能

的通才教育。卡普費勒表示,高等教育不可

能只教專才。參與主辦會議的新加坡教育部

共同代理部長王乙康更進一步闡述,科技讓

人「不必擁有車輛就可提供計程車服務,不

必擁有房間就可提供住宿服務,不久的未來

&Trend

People

全球:高教大未來——線上學習、亞洲崛起、人文轉型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6 2015/11/6 下午5:56

Page 6: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76 November 2015

一連串斥資重金、為打造「高水平大學」

而生的高等教育計畫,已於中國廣東迅速展

開。今年 4月,廣東省書記胡春華指出,將

以 50億人民幣資金、5∼ 10年為期,打造

出具有全國一流水準的大學與重點學科。

幾個月後,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等 7所學校,以及廣州醫藥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等成立的 18個

重點學科,由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上

億資金。

廣東省政府 9月宣布的「高水平理工大學

打造計畫」,則再次投入 80億人民幣,與南

方科技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和東莞理工

學院等 3校簽訂合約,小至引進優秀師資、

研發更高層級的教學平台,大到建設新校區、

國際合作辦學等,都囊括在補助範圍內。種

種充滿企圖心的動作,讓不少中國媒體預估,

若廣東在 10年後真正達成「高水平」計畫,

一個省內將會有接近 15所大學足以躋身中國

前百強。

此外,廣東也大力引進世界名校。除了位

於深圳的北理莫斯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與

莫斯科大學合作)將於 2016年開始招生,清

華─柏克萊大學深圳學院、湖南大學與美國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等辦學計畫,也都開始啟

動。不難想見,在風起雲湧的中國高等教育

市場中,廣東將佔據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可能出現沒有教室的大型大學。」

為迎接新局面,「教育機構必須妥善了解

產業界的需求,以及無法預測的真實世界,

更必須「兼顧群體與個人的需要」。

此外,著有《再見,平庸世代》等著

作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也在會議中就學生日益流失的人文

學科如何因應時代變遷發表演說。

柯文認為,當前高科技領導經濟,使大

批學生湧向 STEM(科學、科技、工程與數

學)科系,其實產業界對受過人文學科訓

練的畢業生需求也更甚以往,因需要他們

「合成、整合、人性化」新科技產品。他認

為,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就是因為在大學主修哲學,才能

擊敗MySpace。然而眼前高等教育的問題是,

能將學科內容與商業結合的課程仍不足,「人

文學科要存活,必須更實際、更符合商業需

求。」

柯文會後告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許多大學人文科系都有根

深柢固的反商情結,將商業完全排除在課程

外,不少學者對學生大幅流失的災難「嚴重

忽視」,「其實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

學科與商科被視為同一領域,經商就是一種

生活藝術。」他認為,人文課程內容應調整,

確保學生所學能讓他們在企業界擁有優勢。

中國:廣東斥資百億,

欲打造高水平大學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7 2015/11/6 下午5:56

Page 7: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98 November 2015

法國教育部宣布,為全國高等教育資源共

享平台「法國數位大學」(France Université

Numérique)推出新版架構與介面,並將名

稱暨網址重新命名為「數位高教」(sup-

numerique, http://www.sup-numerique.gouv.

fr)。此後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皆可從該入

口網站取得目前已超過 3萬筆的免費線上教

育資源,包括以文本、影像、線上檔案、軟

體等形式,作為開放資料(Open data)提供

的課程、會議、個案研討、講義、學習指導

等等。

網站預設功能主要在於協助大學以上學

生加強對於特定課程領域的程度,以及準備

考試或報告,教師也可以由此取得創新數位

內容以用於課程設計,但也向研究人員、專

業人士以及一般大眾開放。同時更新的還有

MOOC(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的時程表,

增設的新功能包括與行事曆應用程式的同步

化,即可在課程開始時提醒使用者。

此外,新版網站在構想上更要求與使用者

互動並獲得反饋。例如開放轉貼至社群網站,

以及使用者留言的功能,就希望可以在最短

時間內掌握哪些內容獲得了網友最高的評

價。網站也增設了一個收藏嚴肅遊戲(serious

game,以寓教於樂、傳遞知識為前提的數位

遊戲)的資料庫,提供使用者在閒暇之餘亦

可吸收知識的管道。法國:高教共享資源平台改版

增加開放資料、嚴肅遊戲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8 2015/11/6 下午5:56

Page 8: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98 November 2015

作育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最困難的工作

之一。為幫助投入教育界的畢業生迅速克服

教學困境,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本學期新創「教師之家」(TeachHouse)計畫,

安排新手教師與資深教師同住,讓他們能隨

時向前輩請益、與同輩交流。

美國《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報

導,杜克大學與所在的北卡羅萊納州德罕郡

的公立教育體系合作,接受剛進入當地中小

學執教的畢業生申請參與「教師之家」計畫,

安排 4位新手教師與 2位資深教師同住一間

宿舍,讓新人更快融入執教生涯。

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老師們,在學校奮戰一

天後,回到家還能與同儕分享心得。加入計

畫的資淺教師班頓.懷斯(Benton Wise)說,

「每天回到家,都能和深知彼此甘苦、可互

相協助解決問題的人一起討論。」這是很大

的支持力量。

這項計畫自今年 9月展開,教師們將同

住 2年,目標是培育出會持續在德罕郡任

教的優質教師。計畫創始人克里斯多弗.

傑真(Christopher Gergen)3年前也曾針對

北卡羅納州創業者推出類似的「思考之家」

(ThinkHouse)計畫,成效頗佳。

美國:杜克大學新設「教師之家」,吸引教育系學生

©Nan-Cheng Tsai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9 2015/11/6 下午5:56

Page 9: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110 November 2015

一所成立僅有 3年的學校,吸引了來自中

國、韓國、新加坡,超過 50多國的學生來就

讀,畢業生成立了超過 70家創業公司。

這間位在美國聖馬提歐(San Mateo)的

崔普大學(Draper University)幕後推手,

正是矽谷知名創業家與創投者提姆‧崔普

(Timothy Draper)。他畢業於名校,卻致力

於打破傳統創業教育的窠臼。

今年 57歲的崔普,在史丹福大學念的是

電機工程學位,之後在哈佛大學取得MBA

學位。投資眼光精準的他,是 Hotmail、

Skype、百度、特斯拉(Tesla)等公司的早期

投資者。

崔普出身不凡,他的外祖父是一位四星上

將,歷任三位不同的總統,曾是日本與德國

戰後經濟重建的重要推手。他的祖父是創投

家,協助美林集團拓展全球版圖,曾擔任美

國進出口銀行的主席。

一位叱吒創投界的企業家,為何會投身教

育界?

他女兒的一位朋友,希望用創新的方法進

行血液測試,於是在 19歲時決定從史丹福退

學,自行創業,當時崔普也投資了 100美元。

一直希望改革教育的崔普,自此開始有了

創學的想法,他希望透過不同於傳統的訓練

方式,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創業家」。崔普

接受 NBC灣區新聞台採訪時說道,「唯有如

此,他們才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1997 年, 崔 普 成 立 了 非 營 利 組 織

BizWorld,透過有趣的遊戲模擬,教育小孩

&Trend

People

提姆‧崔普 設立矽谷大學,7週打造創業家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0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0: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110 November 2015

關於企業經營的基礎知識。

透過實做,培養真正的創業英雄

2012年,他創辦了崔普大學,更進一步地

顛覆早已遠離務實需求、陷入僵化的高等教

育體制。

傳統商學院教的是創業的歷史,但崔普大

學教的是未來與人際關係技能;傳統商學院

只專注「不許犯錯」,但崔普大學要教學生

如何「愈挫愈勇」。他要培養的是具備創業

精神的英雄,「如今已沒有確定的未來了,

這不是一個思考安全感的時代了,」崔普去

年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說道。

「英雄」要如何培養?「實做」是最重要

的關鍵。

傳統的商學院的訓練讓學生成為很好的學習

者,大量閱讀與聆聽;崔普大學希望透過密集

的任務指派,讓學生成為改變世界的英雄。

在「遊樂園」裡接受 7週密集訓練

走進崔普大學,很難想像這是一所大學校。

所有的牆面、家具裝潢,都是選擇鮮豔的色

彩,讓人誤以為身在遊樂園。

崔普大學的課程只有一種:7週密集住校

的短期課程。每期招收 40名 18∼ 28歲的學

生,學費為 9,500美元(約新台幣 30萬元)。

至今有累積超過 50多國的學生申請入學。

崔普接受美國沙丘網站(Sandhill.com)採

訪時表示,評估學生的入學資格不看成績,

而是看學生是否具有「創業資質」。

面試時學生得回答一連串可能過去都沒過

的問題,例如:「你為什麼會生存在這地球

上?」、「你希望機器人能為你做什麼?」

或是被要求畫一幅畫、唱歌或拍影片。

在崔普大學的課堂,沒有厚重的教科書、

沒有艱澀的理論,而是一次又一次猶如商場

的真槍實彈訓練。學生會接到各式各樣的任

務,例如得在 4小時內,利用報紙的分類廣

告,在舊金山市區內找到一份工作;如何讓

一顆雞蛋,從 8樓高的地方往下丟卻不會破;

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賣出兩台腳踏車;或

者接受長達 1週的「生存週」訓練,學生不

准帶手機與電腦,必須跋山涉水完成任務。

每一天的開始,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大聲背

誦崔普大學的信念:「我會不計任何代價,

追求自由;我會盡自己所能,建立與提升我

的品牌;我會愈挫愈勇,直到成功。」

每期課程中間,崔普會邀請各領域 50位創

業家來學校與學生對談。最後一堂課,則會

安排學生在一群創業家面前,簡報與推銷自

己的創業構想,包括崔普自己的創投公司也

會參與投資。目前崔普大學畢業的學生,已

經成立了超過 70家的創業公司。

破壞式創新,總是來自業界以外的「局外

人」。崔普憑藉自己在創投界累積的經驗,

以及對教育改革的熱枕,為美國的商學教育

注入新的活水,希望更能帶動商學院的全面

創新。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1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1: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312 November 2015

FeatureStory

創新轉型少子化下的大學新風貌

大學如何創新、轉型,教師如何增進職能以利前進產業機會,

成為少子化下首要挑戰。然而從積極面來看,這也是教育再生

的轉機!透過高階人力調整、增加校園智識衍生產出、強化

連結各校資源等面向,各大學可望在政策推動下,進一步提升

高教品質和國家競爭力。

12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2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2: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312 November 2015

少子化浪潮來襲,國人傳統不喜在虎年

生育,1998年虎年我國出生人口首度

跌破 30萬大關,該年出生者將在明年進入大

學就讀,105學年大專校院大一新生人數預

估將首度跌至 25萬人,比今年大減 1成,各

大學面臨招生瓶頸。

當生源不再,校園也容納不了教師,面對

全球知識經濟競爭刻不容緩,如何提升教育

品質,協助高教人才轉型,是當前首要課題。

教育部在今(104)年提出「高等教育創新

轉型方案」,欲透過增加校園智慧產出、引

導高階人力發展,以及退場人員妥善輔導,

同時調控招生名額以及合理校數的規模調

整,達成提升高教品質目標。

教育部高等教育創新轉型計畫辦公室執行

祕書黃雯玲指出,為因應國內外教育發展趨

勢,大學勢必要創新尋求新的出路,一方面

創造學校收益,另一方面促進教師轉職。

黃雯玲表示,教育部今年建立「大專校院

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平臺」(見第

30頁),促成學界高階人才投入產業、進行

退場學校輔導,同時積極推動高教創新轉型,

並鼓勵學校提出創新轉型方案,透過「產學

合作」、「國際合作」以及「教育實驗」三

大面向來達成。

教育部對大學創新轉型的經費補助,分種

子、啟動、開展三階段進行,通過各階段審

核的學校,可分獲補助經費(見第 16頁),

可望在少子化時代,做到「校校有特色、生

生有希望」的目標。

強化產學合作,新創衍生企業

校友眾多的臺北科技大學,靠著「董事長

級校友」的團結,成功牽起學生、教授和產

業,攜手在校內成立新創公司;學校教授提

點子、校友評估可行性,只要深具市場潛力,

就給錢、給人、給資源,讓教授也能成為「創

意冒險王」,入主產業。

北科大機電整合研究所特聘教授黃榮堂,

現已是物聯網公司動聯國際、以及生醫公司

微凸科技兩家企業的首席顧問。前者帶著資

訊管理、電子工程、機電整合所師生跨領域

合作,由緯創資通、億光電子、資策會等投

資;後者則由北科大機電所的老人醫學工程

組、生化與生醫工程所、有機高分子所和校

內醫學生合作。

黃榮堂表示,目前上市櫃公司中,高達十

分之一以上都是北科大的校友,而學校成立

科技新創公司,背後操刀手都是來自這些現

任或退休董事長的指點,能更熟練地帶領學

校加強產業聯結。

黃榮堂解釋,新創公司是「校內教授提案,

校友掌舵」,由校友評估是否具亮點,若能

通過校友把關,教授就能帶著碩、博士生著

13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3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3: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514 November 2015

手進行研究及論文寫作,需要人力就介紹人

脈、外聘專業行銷人才,為商品尋找通路;

一旦能成功成立新創公司,學校教師就能以

技術股方式入股,前進產業。

拿微凸科技來說,因北科大和馬偕醫院

也有合作,且不少醫學士去北科大念博士,

共組團隊,等於整合電子業和醫學界,才能

成功在醫院進行臨床研究。以目前全球血糖

市場高達 160億美元,未來將可瓜分部份市

場應用於癲癲癇、化療藥物等,初期已有近

2,000萬元的投資,未來增資可望達億元。

黃榮堂說,產業界通常研發較保守,但學

界師生的專長就是「天馬行空」,可以做各

種「市場沒有、具原創性的冒險和嘗試」。

當然,為了鼓勵教授創業,學校也將教授的

產學案或技術論文量直接定在升等辦法中,

讓校內外合作兼顧論文、商品、專利,三位

一體,讓教授研發、學生論文緊扣業界需求,

達到三贏。

擴展服務對象,提升學習成效

當創新創業在新世代發燒,各大學廣開創

新創業課程之際,弘光科技大學則將大學服

務擴及 22歲以上的成年人,不再僅限於 18

至 22歲的年輕人。

瞄準銀髮族,弘光科大將率全國之先,預

計明年 4月首創「A+銀春創業學院」,招收

60至 80歲的銀髮學生,結合校內老人福利

與事業系、幼兒保育系等專業師資,預計開

居家照顧所、文創手工坊、餐飲咖啡類以及

幼托等 4類課程,未來讓長輩和大學生一起

上課進而創業,打造特色校園。

A+銀春創業學院學員只要在 2到 4年內完

成 64學分,就發給榮譽學士學位證書。畢業

前夕若提出可行的創業計畫,學校還將提供

弘光科大明年將結合校內老人福利與事業系、幼兒保育

系等資源,首創「A+銀春創業學院」,招收 60至 80歲的銀髮學生。

弘光科大提供

弘光科大提供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4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4: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514 November 2015

「創業基金」助長者完成夢想;

同時舉辦全國性銀髮族創業競

賽,透過實戰增加經驗,同時拓

展人脈,計畫已順利通過教育部

審核。

弘光科大老福系系主任林佳

靜指出,現代人平均壽命拉長,

如何繼續打造第二人生、豐富人

生意義,越來越受重視,「就像

一名屆齡退休的公務員,可能年

輕時一直有著開咖啡店的夢想,

但資金、專業能力不足下可能放

棄,我們則教他怎麼創業。」

林佳靜表示,課程將由校內原有專業師資

以及企業業師共同開設,等於是校內原有的

強項科系再延伸,搭配最新的翻轉教室教學,

除原有教師或退休教師投入教學,也將招募

博士後回流到學校任教,未來擔任儲備專任

師資,活化校內師資,提升校園教學環境。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則運用校方現有的教學

資源,發展衍生企業,規畫「幸福元氣村」,

除了樂齡大學之外,還計畫成立產後月子會

所,提供全方位養生服務。

境外辦學,走向國際市場

除了產學合作和衍生企業,境外辦學、拓

展外籍生源,也是高教轉型的發展重點之一。

逢甲大學明年首創和馬來西亞合作,將設立

境外分校「逢甲教育公司」,招收國際學生,

以 2年在馬來西亞(或臺灣)、2年在同為逢

甲合作對象的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上課,

畢業則拿逢甲分校和澳洲學校雙學位。

「臺灣高教一定走出去,」逢甲國際科技

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唐國豪表示,馬來西亞有

許多華裔商人,對臺灣高教不僅願意支持也

有市場需求,像中國廈門大學早已入主當地

設立分校,臺灣自詡為高教、華語中心,就

更該走出去長期經營。

臺灣高等教育歷經 20年的擴充、成長、到

少子化瓶頸,此刻,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

不管是個人或組織,新挑戰也代表新模式、

新機會被開創出來。樂觀看,未來在歷經整

併、系所招生調節、新創事業乃至走向國際

市場等契機中,當大學有更強的競爭力,臺

灣就會有更多值得被等待的人才。

境外辦學、拓展外籍生源,也是高教轉型的發展重點之一。逢甲大學明

年將在馬來西亞設立「逢甲教育公司」,招收國際學生。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5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5: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716 November 2015

FeatureStory

典範重塑

大專校院試辦創新計畫

為確保高等教育品質,協助大專校院轉型發展,教育部於民國 104年 3月 27日發布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其執行策略之一:「學校典範重塑」,即希望將高等

教育資源重新整合,協助學校找到自身定位及利基,並以「法令鬆綁」為主,「經

費獎勵」為輔,鼓勵學校依其優勢及特色發展試辦創新計畫,藉由教學模式的創新、

學校版圖的擴大、知識力量的延伸,達成下列 3大目標:

計畫目標

成功引導教研人員及博士班畢業

生轉進其他教學場域,或投入產

業發展。

積極提供學校彈性教育實驗場

域,賦予辦學自由度,提升教育

品質。

有效活化運營模式及校園資源,

增加學校收益,以充實辦學環境。

規劃原則

試辦創新計畫應以「促進教育發展」為依歸,擴大服務內容、提升教育品質,而非

僅用收益來衡量或以營利為目的,模糊學校辦學本質。

為使創新計畫能與學校發展結合,其規劃應善加運用學校既有的人員移動、校地活

化、知識轉移、資金流通,而非直接引進或建置與學校切割的創新模式。

創新計畫應以校內人員為推動主體,積極凝聚共識並明確界定董事會、校長、行政

人員、教師、學生的合作分工;同時其校外合作夥伴可以是國內或國外、營利或非

營利的法人。

學校須先發展鼓勵系所或師生倡議創新計畫的制度與環境,確保每一提案產出都能

獲得尊重與支持,並建立遴薦機制,擇優提出申請。

1 2 3

政策圖解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6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6: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716 November 2015

建議作法 理念目標 聚焦面向

強化產學合作

衍生企業鼓勵師生創業並協助產業創新

‧ 將服務對象由學生擴展至產業、社區甚或更多民眾,並因應調整校務經營型態

‧ 透過參與企業經營或是引進校外資源合作,讓研究成果商品化,也讓課程教學貼近實務,師生更易跨入社會

‧ 仍必須謹守校務經營應與「教學」、「實習」、「實驗」、「研究」、「推廣」聯結的原則

產學實驗基地協助學校活化校內空間及研究能量

附屬機構或興辦事業增進教學效果以及經營績效,擴大服務對象及內容

促進國際合作

境外辦學建立境外永續據點,增加資源運用版圖及影響力

‧ 創造更多誘因或特色,吸引不同類別的境外生;並在境外建立長期據點,引導教師移地授課、就近吸引學生、協助國內企業布局海外

‧ 設計發展不同的學習方案,讓境外生來源更多元

‧ 境外設點,可以經營、教學及課程模組等know-how的實質輸出合作,並可作價投資

與外國大學合作在臺辦學引進外國大學課程教學及資源,進行標竿學習

擴大境外生內涵創造誘因,擴大境外生類別,提供穩定國際生源

辦理教育實驗

參考國際教育趨勢革新教育現場或發展符合國情的可行作法 ‧ 針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觀

察與反思問題所在‧ 營造一個支持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及彈

性學制,並維持應有高教品質‧ 可參考國際教育趨勢、擇定辦學標竿,

調整課程教學;或對內進行系所科際整合,對外與其他大學或企業優勢互補,增加學生學習選擇

規劃國際標竿學習擇定外國大學深具特色的辦學典範,調整課程教學

進行區域資源合作與校外合作對象進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實踐特定教育理念打造實驗場域,逐步改變校園的教與學

法令鬆綁需申請事項:

招生規定(招生方式、上課地點、報考資格

認定)

境外招生(境外生名額、外國學生、僑生及

港澳生專班、境外設班)

修業規定(學分時數、畢業學分、費用收取)

遠距教學

附屬機構及興辦事業

法令鬆綁得自主事項:

推廣教育

修業規定(修業年限、畢業學分認定、學期

起迄、評鑑標準、學位授予、學歷採認、獎

助學機制)

校地活化

庶務經費支給

教育部先行調整或釐清「現行法律

授權」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的彈性

空間,以利學校即時提出創新計畫。

Step 1如屬法律限制或須以法律定之者,已研訂「高

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須俟完成立法

後啟動,進一步擴大創新計畫的彈性及範圍。

Step 2

3大策略面向

法令鬆綁兩階段推動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7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7: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918 November 2015

經費獎勵案注意事項

預期效益

經費獎勵獎勵資格條件

增加學校收益的具體作法

創造教研人員轉進的場域

提升學習成效的操作方式

須符特定政策目標 每年可增加的收益額度並將

投入哪些辦學支出

可再增聘或協助轉進其他場域

的教研人員數額

學習成效提升前後的

績效比較

須有明確產出指標

創新計劃是由學校發動,尤其

是需要循環投入資源逐步擴展的

經營型態,更應多方籌措資源,

確保未來永續經營

學校須依獎勵階段及比率,

配合自籌相對應經費

須提學校自籌款項

應以執行整體諮詢服務及提升教研品質為主 。

不包括編列主持人及協同主持人、興建改善學校建築設施、支應聘任編制內教師等費用。

但學校於編制外新聘博士級以上教研人員,不在此限。

以自籌款挹注創新計畫,須不影響學校正常運作 。

投資衍生企業,以不包括學雜費收入的自籌財源為限,不得超過該衍生企業資本 50%。

獎勵經費每案執行期間為 12個月。

創新計畫將配合檢修現行法律授權命令及研訂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協助創新計畫

突破管理及法令框架;並透過經費獎勵,解決學校在規劃創新計畫初期,受限於資源

及經驗不足的困擾。

鼓勵學校提出創新計畫,一方面提高學校收益,充實教學軟硬體設施,並降低學校因

學雜費收入短收而可能縮減資源投入、調減教師等經營壓力;另一方面,也可引導既

有教師、研究人員、未來培育的博士生等高階人才,可轉進產業協助創新,或赴境外

擴展學校版圖。

創新計畫的成功案例,不僅可作為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或研修相關

法令的最佳例證,消弭社會疑慮,更可提供部份學校作為合作合併的先期磨合,或是

退場改辦其他事業的參考。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8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8: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1918 November 2015

獎勵階段及額度

獎勵比例

「種子階段」提案已成形並將啟動,

但尚未有具體實施成果(如實際收益

產出仍有限,或正進行高階教研人員

招募),經教育部審查通過後,提供

每案每年最高 600萬元的創新實驗

經費,並可接續申請一次。

「啟動階段」提案已有具體成果(如

實際收益數額或進用高階教研人員數

已達預期啟動階段目標),將進一步

擴大辦理或擴散至其他領域,經教育

部審查後,提供每案每年最高 1,000

萬元的推展運作經費,並可接

續申請一次。

啟動階段

(Startup Stage)

開展階段

(Expansion Stage)

學校提案尚在規劃,僅有獨特的

創意、作法或團隊,經教育部審

查通過後,將提供每案每年最高

100萬元的規劃經費。

種子階段

(Seed Stage)

階段教育部

獎勵比例每年最高獎勵經費

種子階段 80% 最高100萬

啟動階段 60% 最高600萬

開展階段 40% 最高1,000萬

創新 計畫核定後之追蹤輔導

進退場機制

會核定試辦期間,並可申請延長或計畫變更

辦理不善、違反計畫或法規,得予廢止

追蹤機制

期中+期末報告

獲經費獎勵者,追蹤強度相對較高

輔導機制:諮詢窗口/社群平臺/宣傳觀摩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19 2015/11/6 下午5:56

Page 19: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120 November 2015

FeatureStory

典範重塑 案例篇

玄奘大學雲來銀髮書院統整校內科系,鎖定高齡學習市場

誠如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當退休主

管加入由年輕人所組成的新創公司,

人生智慧與青春熱情彷彿起了加成作用,讓

彼此的學習成果都更上一層。如今,大學校

園裡,高齡學生與青年學子共聚一堂的畫面,

也即將在玄奘大學發生。

位於新竹香山、以佛教辦學的玄奘大學,

嘗試以大學教育為本位,結合休閒、旅遊、

養生和知識等面向,在兼顧大學教育的同時

拓展高齡學習市場,讓高齡者有充實精采的

退休生活。

玄奘大學曾

於 2008年試辦

短期樂齡學堂,

獲得不錯的回

響。於是校方

決定規劃完善

高齡學習方案,

申請教育部 104

年度大專校院

試辦創新計畫,

發起「雲來銀

髮書院」專案,

招募準備退休

及已退休人士

相較於上班族進修需求火熱,中高齡學習市場在臺灣卻還是一片藍海。玄奘大學預計

11月完工的雲來教學會館,專為高齡者設計住宿和學習環境,並規劃「雲來銀髮書

院」,目前已通過教育部「104年度大專校院試辦創新計畫」的審查。

圖為玄奘大學針對銀髮學員舉辦的健康休閒課程「銀髮族失智症預防運動」,以簡單詼諧的

遊戲鍛鍊學員體力與腦力。

玄奘大學提供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0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0: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120 November 2015

參與短期住宿課程,翻轉大學教

育以年輕學生為主體的傳統,打

造長者與青年共處學習的校園。

目前該計畫已通過。

為此,玄奘大學正於校內興建

專為高齡者設計住宿、學習的雲

來教學會館,總樓地板面積 2,200

坪,內含 64間套房與 128個床位,

並設有餐廳、文創展演廳等公共

空間,預計今年 11月完工,明年

2月開始試辦課程。

打造青年與長輩共學的環境

本著過去的經驗,雲來銀髮書院將結合校

內社會服務、文化創意、觀光餐旅三大領域,

透過短期寄宿課程,協助長者規劃退休生活,

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課程,並鼓勵他們利用

課後時間參與學生社團,同時也結合外聘師

資,讓長者能就法律、理財等專業進行學

習;並設有「交換學生」制度,透

過與他校課程合作,讓這群資深學

生可以兼顧學習與休閒旅遊,

目前已與中正大學、暨南國際

大學,以及中國的雲南師範大

學等院校簽訂合作計畫。在收

費上,五天四夜課程約新臺幣

2萬元,而在師資方面,授課

老師約三分之二為學校教授。

由於教導對象不同,學校也會

在開課前針對老師教學進行輔導確保教學品

質。

玄奘大學副校長林博文表示,有別於養生村

等專為高齡者打造學習環境,玄奘希望藉著雲

來銀髮書院,讓長輩與孩子一起學習,打造青

年學生與高齡人士共處的大學校園。更重要的

是,隨著會館開始營運,也可強化

校內相關科系的實務教學。

林博文指出,玄奘以人文社科

起家,相關科系如社工、心理、

宗教等,皆可與銀髮服務整合在

一起。而觀光餐旅系的教學,更

可以會館為實地教學場域,和最

後一哩就業聯結,未來會館也不

愁找不到員工,等於創造產學訓

三贏效果。

圖為玄奘大學雲來會館 3D模擬圖像,總計 7層樓 2,200坪,含中西式實務操作廚房、實習餐廳、實習住房、會議室、文創展演場等,64間房,128個床位,作為教學實習及推廣教育使用,預定今年底完工。

玄奘大學提供

代間學習

社會服務

退休規劃

服務學習

觀光餐旅

健康休閒

學習活動

特色課程

基礎課程

體驗學習

文化創意

成功老化

旅遊學習

創新創業

生活新知

自主學習

社會企業

生命教育

玄奘大學雲來銀髮學院課程活動架構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1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1: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322 November 2015

FeatureStory

轉型案例 附屬機構

臺灣首府大學蓮潭國際會館一間飯店,改變一所大學

曾經,她的新生註冊率一度面臨困境。

如今,她的註冊率逐年反彈,整體爬

升到 7成,其中部份科系如飯店管理、烘焙

管理甚已超過 9成,將近滿額。

「一間飯店,改變一所大學」,這是臺灣

首府大學過去 10年來,最戲劇性的寫照。

10年前,臺首大與高雄市政府簽定 ROT

長約,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原址改建蓮潭國

際會館,營運出色,達到閒置空間活化、提

供學生實習場所及培養職場人才的「三贏」,

成功經驗已蔚為大學經營附屬機構的範例,

也成為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中,可供其他大學取經的正面案例。

這項 ROT案(Reconstruction、Operation、

Transfer,政府把舊建築物委託民間機構整

建,營運權期滿後歸還政府),係由臺首大

故董事長蔡清淵於 2005年 10月簽訂了為期

30年的長期合約。

儘管地處偏遠的北高雄位置,當年外界並

不看好,他對於學校結合企業經營發展有獨

到見解,仍大手筆投

資 1.4億元就地整建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大

樓,既提供無償使用

的辦公室,也兼作行

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

訓練機構,此外更擴

建全區為比照五星級

飯店的蓮潭會館,要

求服務品質至上。

近年來,左營站三

臺灣首府大學與高雄市政府簽定ROT建案,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改建為飯店,不僅讓

閒置空間活化,更提供學生實習場所及培養職場人才,創造三贏局面。

圖為臺首大附屬機構蓮潭國際會館。

22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2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2: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322 November 2015

葉丙成

鐵共構的便捷交通帶來利多,外地來到高雄的

公務員、商務客認為距離左營高鐵站僅有 2公

里的蓮潭會館是入住首選,蓮潭會館在競爭激

烈的高雄飯店業界中,緊握公務、商務客源,

住房率遙遙領先。

蔡清淵夫人、繼任董事長應秀鳳強調:「蓮

潭會館是高雄市第一件 ROT促進民間參與興

建公共建設案,除了每年付給市府定額權利

金 500萬元,還另付經營權利金,至去年已

繳給市府達 4.1億元,形同金雞母,對於市

府財政有莫大的貢獻,鼓舞其他大學有信心

發展、經營附屬機構。」

投資、轉型,雙重效益

蓮潭會館總經理鄭琨楹指出,擁有 221間

客房的會館 2008年對外營運,2009年就成

為高雄市運會選手的用餐中心;最優異的特

點是擁有 20間會議室,適合舉辦各類型教育

訓練、會議,高雄大學等機關學校都喜愛在

會館辦活動、聚餐,平均使用率高達8、9成。

蓮潭會館的成功,對臺首大而言,不僅只

是投資上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透過直營飯店

提供了一個產、教、學合一的平臺。

臺首大副校長鄭義暉強調,時下各國都致

力於推動休閒產業,臺首大在面臨少子化危

機、招生不易的環境下,積極強化觀光休閒、

飯店管理、應用外語人才的培育,每年讓近

百名學生到設備齊全且現代化的蓮潭會館實

習,如同人力銀行的基地,預約就業,也替

大學的創新轉型、穩定經營找到新出路。

現在會館三分之一的服務幹部來自臺首大

畢業生,會館裡的廚師、烘焙師、服務主管

等,則持成為相關科系的業師,實習場域也

不必外求,完全落實了「觀光休閒人才一條

龍」的培育方式,而會館每年盈餘的 50%回

饋給首府大學,也讓學校財務無後顧之憂。

臺首大飯店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陳立群指出,

此一模式最直接的效益是:對招生大有助益。

透過邀請高中職校生到學校及會館參訪,

認識到就讀烘焙管理等學系不愁沒有實習好

去處、清寒學生有優先工讀機會和收入、畢

業後可無縫接軌職場,並可加入雙軌旗艦計

畫,每週 4天工作、2天上課,申請入學的

意願為此都明顯提高。

緊接著,臺首大把國際會館的國際化思維納

入創新教育籌備課程,下學期將在應用外語系

下新開印尼語組,加上選修的越南語、韓語,

打造對於東南亞的國際視野。應秀鳳宣示:「打

造學生更強的國際職場移動力,蓮潭會館加速

臺首大成長、創新的腳步,實質成果看得見。」

圖為在蓮潭國際會館實習的學生。

23 23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3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3: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524 November 2015 24 September 2015

FeatureStory

轉型案例 衍生企業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校內整合,校外創業放光芒

衍生企業,將校園資源轉為創業能量

產業轉型迫切,如何激發新創事業活力,

成為各國政府、教育單位積極推動地

方向。中原大學產學營運中心便是在這樣的

氛圍下成立。

「創業是很困難的,一般來說,育成中

心培育出來的企業存活率較高,」中原大學

產學營運總中心副執行長王世明強調,「透

過我們一條龍的培育方式,成長於中原育成

中心的衍生企業,出去之後大致都經營得不

錯。」中原從創意孕育開始,一路發展至創

新及創業階段,皆有相對應的課程、實習及

育成資源挹注。

創意、創新、創業,一條龍育成模式

經營至今,中原輔導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

例如旭弘全球就是中原大學研究所學生在

參與創業課程後,進而創辦的公司,鎖定塑

膠加工技術服務,核心事業為設計、製造與

成型專家系統的開發,目前已進駐中原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並透過中原大學模具中心的

技術移轉合作,營運成長中。

除了師生創業外,透過產學合作,中原

的研發能量也得以落實在廠商的產品及技術

中。例如,禾泰生技於 2013年進駐中原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透過與中原化學系的合作,

成功建構生物晶片產品。

累積至今,中原已輔導超過 160家企業,8

成以上至今仍在營業。「為了提高創業成功

率,我們不只提供資金,而且會協助新創企

業取得進入市場最迫切需要的產業連結。」

王世明進一步說明,集結校友的力量,中原

已成立中原創投,協助在校師生、畢業校友

以及進駐創新育成中心廠商取得資金創業。

不僅如此,中原更協助新創公司布局海外。

以某家企業所開發的農業種植生物晶片

為例,中原協助其透過與東南亞國家農會的

合作,順利進入當地農會通路。事實上,從

2006年開始,中原就開始逐步尋求國際育成

隨著教育環境變遷,高等教育的布局及經營也應與時俱進。教育部希望透過高等教育

資源的重新整合,推動大專院校的創新轉型,以培育多元創新人才。「衍生企業」模式

就是一條可行路徑,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在此領域頗有建樹。

24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4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4: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524 November 2015

葉丙成衍生企業,將校園資源轉為創業能量

夥伴合作,截至目前為止,

中原在中國、越南、泰國、

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

緬甸、甚至是外蒙古等地

皆設有共同育成中心,接

下來更將進軍印度、匈牙

利等。

協助連結產業,

進軍海外市場

王世明強調,「我們在

國外的育成夥伴多半不是

大學,而是實際握有資源

和通路的單位。透過與這

些單位進行深入合作,能

為新創企業提供客製化的育成模式及國際輔

導,協助它們掌握真真實實的商機,而非只

是參展而已。」

例如,協助某家發展生質能源的企業,透

過印尼當地夥伴找到所需天然資源並得以進

入當地市場。

中原之所以能在育成方面累積重大成就,與

專利技轉中心、創新育成中心及萌芽功能中心

等總計 26名人員的豐富產業經驗大有相關。

其中,創新育成中心經理投入資訊產業

計 16年資歷,能有效輔導開發 App新創企

業,提供軟硬體整合經驗,加速程式開發速

度。創新育成中心副理則擁有外商化工產業

產品開發 10年資歷,可協助廠商建置 OEM/

ODM產品開發流程及募集資金。萌芽功能

中心經理也擁有台灣電子產業市場分析經歷

超過 20年。

在這些專業經理人帶領團隊群策群力下,

中原產學營運中心已是完全自給自給的單

位,「我們是全國第一個有能力發績效獎金

的育成中心。」王世明驕傲地說。

中原在新創企業育成的成效卓著,歷年來

獲得無數肯定,近期包括 2012年榮獲教育部

創新創業中心示範學校計畫補助,為全國三

所獲補助大學之一;2013年獲經濟部委辦執

行「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為全國唯二

大學之一獲此計畫,以及在 2014年榮獲中國

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單位」等,中原

已是知識型創新創業大學典範。

圖為中原大學產學營運中心副執行長王世明(前排中)與中心裡的創業團隊。

2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5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5: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726 November 2015

教育部提供留學獎學金種類大致如下:巨鷗科技

FeatureStory

大學合作與合併

屏東大學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的合校之路為了合理調整高教規模及區域發展特色、整合資源提升競爭力,以及保障學生受教權

益和品質,這幾年來,已陸續有大學進行平順而成功的整併。其中,由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於2014年8月合併而成的國立屏東大學,堪稱是大學成功

合併的榜樣之一。

圖為屏東大學校景。

屏東大學提供

26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6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6: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726 November 2015

巨鷗科技

在臺灣最南端的屏東,共有三所國立大

專院校,除了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

業技術學院外,另一所是屏東科技大學。因

為數量不多,地理位置也相近,因此,「三

校合併」一直是教育部亟欲推動的目標與方

向。

只是,兩校合併已不簡單,三校合併更是

難上加難,因此,先從兩校合併開始做起,

是大家公認比較務實的做法。

1995年,屏教大的校務會議便決議將屏東

商院設定為整合的對象。在此同時,屏科大

也將屏東商院視為整合的目標。

在經過三方來回的討論與商議後,屏東

商院最後開放全校師生投票,表達心目中理

想的合併對象。最後,屏教大因為與屏東商

院的系所重疊性較低,兩校合併具有較大的

「互補」效益,因而雀屏中選,具有優先與

屏東商院洽談合校的資格。

此案在經由校務會議通過後,兩校開始往

「結婚」的方向進行交往,然後終於在 2014

年修成正果合併之後更名為「國立屏東大

學」。

合校有助爭取競爭型計畫經費

兩校合併至今,雖然只有一年時間,但效

益已逐漸顯現。

自 2001年接任屏東商院副校長,從頭到

尾參與擬定合校計畫書,現為屏東大學學術

副校長的林勤豐表示,多數人只從「少子化」

來考量大學合併這件事,殊不知,對於學生

數不多、小至中等規模的學校來說,尋求合

併還有兩大好處。

第一,是爭取競爭型計畫的勝算增加。

教育部推動的「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

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都是屬於競

爭型計畫。林勤豐舉例,「50個老師是一個

機械系,10個老師也是一個機械系,這兩個

系的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兩所中等規模的學校合併後,研究

教學能量大增,成效也立即顯現。林勤豐說: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對老師來說已是很

大的鼓勵。」

共用設備、資源,財務效益高

其次,是兩校資源的共享,節省了許多成

本,財務效益大增。

屏科大 8年校長任期屆滿,接任屏東大學

第一任校長的古源光指出,研究教學需要軟

硬體設備,但是,中小型學校購買設備最後

往往淪為「軍備競賽」,利用率很低。

以物理、化學系師生需要用到的「微量農

藥檢測儀器」為例,一台 1千多萬元的設備,

卻只有少數人用得到,非常沒有效率。

再以電子期刊為例,一年購買的費用可以

從 1千多萬到 5千多萬元不等。「兩校合併,

共用一套,使用率增加,效率增加,不是非

常划算嗎?」古源光反問。

不管是無形的教學計畫或有形的資源利

屏東大學提供

27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7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7: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928 November 2015

Why Open Education?

教育部提供留學獎學金種類大致如下:

用,都看得到兩校合併的效益。不過,合併

之路要走得順、走得久,事實上還得面臨許

多挑戰。對於這些挑戰,古源光則是帶著全

校師生,見招拆招。

打造「我們是一家人」的氛圍

首先是學生權益的問題。屏東大學是全國

第一所合併後兼具高教、師培與技職三種體

系的大學,光是學生的來源,就有高中生與

高職生兩種管道,而且比例將近 1:1(見右

表)。

合併之後,古源光要求教育部同時保留兩

種學生的招生入學管道,但學生入學後,則

開放所有課程給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申請轉

系、輔系、雙主修,彈性更大。這麼做不但

不會對兩校原本的學生造成排擠,反而還創

造了更多學習的機會。

第二個挑戰,是文化的融合。

老實說,人既是習慣的動物,也是領域的

動物,對於別人深入自己的「地盤」,或者

自己前往他人的「領土」,難免覺得格格不

入,多數人總想繼續保留原校的制度與做法。

古源光回想一年前兩校剛合併時,「連公

文要用你的系統還是我的系統,都可以爭執

個老半天。」古源光說:「其實兩套系統都

差不多,大家只是習慣問題。」

為了打破慣性,屏東大學從創造融合、交

流的平台開始做起。

合併後的屏東大學有三個校區,分別是民

生校區、林森校區及屏商校區。學校無論舉

辦活動或是上課,都會盡量讓三個校區的師

生有參與感。

例如,今年校慶的慶典

在屏商校區辦,運動會就

在林森校區辦,校慶演唱

會地點則選在民生校區。

明年,各個舉辦場地則可

以再對調。總之,就是要

讓各個校區的人可以互

相交流、走動,營造「我

們是一家人」的氣氛。

以「數位文創」

作為新大學亮點路線

第三個挑戰,則是為新

巨鷗科技

圖為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 圖為屏東大學學術副校長林勤豐。

屏東大學提供

28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8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8: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2928 November 2015

巨鷗科技

學校尋找新的定位。

合併後的屏東大學,三位一體,

不再是完全的一般大學或技術學

院,因此,它必須重新界定自己,

整合現有資源,走出一條自己的

路。

對此,古源光表示,因為科系

的重疊性低,因此,屏東大學在

沒有整併任何一個科系的情形下,

成立 5個學院,致力讓各科系保持既有特色,

同時又能與別的科系密切合作,擦出火花。

例如,資訊學院懂得應用與架設硬體,但

缺乏產製內容的能力,因此,他們可以和擁

有音樂、語言、視覺藝術、文化創業等科系

的人文社會學院合作,共同開發數位文創內

容產業。

目前,屏東大學便以數位文創作為第一階

段的亮點路線,企圖打造可以在南臺灣具有

高度識別度的特色大學。

回想初入教育界的初衷

屏東大學兩校合併之路走到今天,過程平

順,古源光和林勤豐也經常受邀至各大學分

享這一段經歷。

始終鼓勵各大學「先戀愛再結婚」的古源

光認為,大學合併之前的戀愛期可以拉長一

點,充分相互了解後再來談婚事會比較好。

「不要為了合併而合併,應該要由不同領

域相互補強,才能顯現合校的效益。如果沒

有互相支援的功能,合校到最後也只會貌合

神離,」古源光強調。

此外,無可諱言的,許多大學教職員一聽

到合校,防衛心就開始啟動,深怕合併之後

飯碗不保,或是喪失原本的權益,因此有意

無意地成為合校的阻力。

對此,林勤豐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大家

回到當初進入教育界時的初衷,其實合校並

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們進教育界,無非是希望有一個環境

可以好好教育下一代,老師要研究、教學、

做產學合作,我看不出來做這些事跟合不合

校有什麼關係,」林勤豐點明。

再換個角度想,5年、10年後,大學招生

的困難度更高,學校面臨的是更嚴苛的存廢

問題,屆時,再回過頭看,現在所堅持的這

些事,是否真有那麼重要?這是值得教育界

三思的問題。

勢在必行的一條路,如何走得穩、走得長

久,正考驗著眾人的智慧。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屏東教育大學

4學群/ 13系學院(群)/

系所、學位學程數4學院/ 24系

4,081 學生人數 4,747

155 專任教師人數 180(不含專案教師)

26.33 生師比 24.98

以商業、管理、資訊、語文為經營特色

經營特色以師資培育、人文、藝術、社會與理學為經營特色

資料來源:屏東大學

29

屏東大學擁有特殊的合校結構,是國內第一所高中生和高職生入學比例相當的大學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29 2015/11/6 下午5:56

Page 29: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130 November 2015

FeatureStory

資訊圖解

連上「大專校院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

及媒合平臺」,乍看之下與人力銀行

相當類似,「但我們跟人力銀行不一樣。」

資策會平臺計畫辦公室主任楊梓青表示,學

界教師自主性高,是學術、研發領域的優秀

人力,因此平臺提供的職缺,多屬

研究性質,或是業界的研發高

階職位,「老師可針對自己

設定的條件去篩選,」是為

教師量身打造的平臺。平

臺上線至今,已提

供近 6,000筆高階

人才職缺,吸引逾

500名教師登錄會

員;目前已有 2位

老師獲得某研究機

構聘用,轉職成功。

而媒合平臺也提

供教師相當多的

轉職協助方案,

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教育部的「協助教師

轉入產業發展方案」,讓教師可採「漸進式」

方式,投入業界或研究機構環境。

楊梓青表示,部份老師有意轉入業界或研

究機構任職,但擔心轉職無法一次到位,或

是難以習慣業界工作,「因此教育部推出這

個方案,讓老師先與業界或研究機構談好職

位,以『帶職帶薪』的方式,到該機構工作

半年至一年。」

協助申請各種專案,獲 9成會員認同

楊梓青解釋,透過「協助教師轉入產業發

展方案」,在計畫執行期間內,企業機構與

教師雙方都保有適應與觀察的彈性空間;計

畫執行結束後,教師可依其意願,直接投入

該企業機構,或者返校服務。

教育部首次推出該方案後,已有 6位老師

申請通過,第二梯次將於 11月開始申請。為

讓教師更加了解此方案,媒合平臺也陸續於

全臺舉辦了 8場說明會,「經過說明會後,

FeatureStory

高階人才躍升

平臺做媒,協助教師轉職如何輔導學界高階人才投入產業,是「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的推動策略之一。教

育部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合作,今年5月成立「大專校院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

及媒合平臺」,整合產學合作資訊及研究機構、產業界職缺,讓有意轉入業界的老師

可獲得轉職資訊。

圖為資策會平臺計畫辦公室主任楊梓青。

30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0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0: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130 November 2015

許多老師都對這個方案有興趣,也登錄為平

臺的會員。」

此外,媒合平臺也收集了各機構的產學合

作案,「例如科技部的科技專案,我們會公

布訊息並協助老師申請。」楊梓青說,教師

參與廠商的研發案後,很容易就被廠商挖角,

進而成功轉入業界;轉職過程中,媒合平臺

會扮演支援角色,協助老師取得所需資源。

經過近半年努力,已有越來越多老師認同

媒合平臺的功能,楊梓青表示,「我們曾進

行初步調查,從回覆問卷中,發現有 75%的

老師認為這個平臺有存在必要;已登錄為會

員的老師當中,更有 9成以上認為這個平臺

非常有幫助。」對此,他感到相當欣慰。

下一步:鼓勵釋出更多人文社科職缺

談及平臺未來展望,楊梓青表示衝刺會員

為首要之務,「我們希望明年 6月前,平臺

會員人數可以達到 1,000人。」

此外,目前媒合平臺所提供的職缺,超過

5成屬於工程製造及營建環保領域,人文社會

科學領域的職缺僅佔六分之一,「目前正與

相關部會接洽,鼓勵轄下單位釋出人文社會

科學領域職缺。」

楊梓青說,各部會或地方政府轄下有很多

博物館、文學館等文教機構,皆有研究人員

的需求,「這些研究人員職務待遇比照學校

教職,非常適合教師。」在平臺積極協調下,

此類職缺越來越多。楊梓青呼籲有心轉職的

老師,可先透過漸進式方案了解產業運作,

「多一個機會總是不錯的。」

平臺會員及領域(共 514 位會員)圖表1

■碩士職缺 (共 4,760 筆)

註:每一職缺需求科系通常不只一個科系 (對應 2∼ 3種科系 ),

例如:大數據人才常見需求科系為統計、數學或電算機相關背景

資料來源:資策會,統計至 10月 13日

醫藥衛生 6%

數理科學領域 21%

工程製造及營建

環保領域 34%

農學領域 3%

衛生醫藥及社福領域

25%

民生服務領域 1%

社科、商管、法律及傳播領域 8%

人文及藝術領域 4%

教育領域 4%

平臺職缺專長領域分布圖表2

■博士職缺 (共 1,032 筆)

社科商管背景 18%數理科學領域13%

人文及藝術 10%

民生服務 7%

教育領域 7%

工程製造及營建環保領域 39%

工程製造及營建

環保領域 54%

農學領域 2%

衛生醫藥及社福領域7%

民生服務領域 1%

社科、商管、法律及傳播領域 15%

教育領域 1%人文及藝術領域 2%

數理科學領域 18%

31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1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1: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332 November 2015

教育部提供留學獎學金種類大致如下:

氣象達人」彭啟明,不僅擁有中央大學

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學位,還拿到

臺灣第一張氣象預報個人證照,在創立天氣

風險管理公司後,成了名符其實「看老天爺

臉色吃飯」的人。

現任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的彭啟

明,當初是因為興趣才選擇念氣象,但是念

這個科系出路有限,他的同學 8成以上沒有

學以致用,不是在科技業上班,就是到中央

氣象局當公務員,也有的繼續深造當教授,

彭啟明就曾經是其中之一。

棄教從商的抉擇

「我的創業動機,來自於不甘現況。」五

年八班的彭啟明,30歲拿到博士學位後,留

在母校中央大學任教,不過,彭啟明卻認為,

進入學院擔任教授,未來數十年的工作型態

大致底定,這並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

時間拉回2004年。當時政府推動《氣象法》

修正,開放民間考取氣象播報執照。彭啟明

決定辭去教職創業。

天氣風險是全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

家成功將氣象加值服務,推廣於企業、媒體

及產品的本土氣象公司,提供全臺基本氣象

預報、特殊景點預測等服務,協助企業在行

銷規畫、營運策略、成本及物流控管等各層

面執行時,能夠做出最有效益及迅速的決策。

自費出國取經

天氣風險創立 10年了,回顧創業歷程,彭

啟明坦言,創業之初其實相當辛苦,與學術

殿堂上誨人不倦的教授工作相比,時時刻刻

在運轉的企業體,讓他必須「校長兼撞鐘」,

常常一個人當好多個人用,也必須犧牲與家

人相處的時間。

由於早已設定創業目標,面對國內法規的

在少子化效應下,教育部粗估,國內各大學教職人數在10年內,將減少達萬人之譜。

換言之,未來勢必有一批大學教授須面臨生涯轉型、轉業的抉擇。

過去,取得博士學位後,大學教職成為許多人的不二選擇,但隨著產業變化、新興服

務需求不斷出現,早已有一批人轉念思考,棄教從商,甚至創業成功。「氣象達人」彭

啟明便是廣為人知的其中一例。

氣象教授變身CEO

FeatureStory

高階人才躍升

轉職經驗分享

32 November 2015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2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2: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332 November 2015

限制,彭啟明選擇向國外取經,曾親自走訪

美國、英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花費超過

百萬元,以了解國外氣象公司的營運狀況,

「看看先進國家的做法,知道該如何創業後,

接著就是付諸行動。」

頭頂著博士學歷的光環,彭啟明卻不以學

院派自居,在營運初期,很快地調整心態。

他自承是個臉皮厚、不怕碰壁的人,曾經為

了爭取南部的賽鴿客戶,頻頻南下提供專業

的氣象諮詢,也放下身段和賽鴿業者喝酒「搏

感情」,終於贏得客戶的信任,讓公司營運

上了軌道。

最大成就:蘇花公路零死亡

彭啟明表示,創業至今最有成就感的事,

是自 2009年八八風災後,防災減災開始被臺

灣各界重視,天氣風險以客製化天氣預報之

優勢,先後與臺灣高鐵、臺北市政府、水利

署、公路總局等民間企業及公部門合作,投

入防災預報的領域。

「以往每逢颱風天,臺灣各地常傳出大小

災情,但有了公路天氣防護系統之後,透過

即時、小範圍的天氣預報,讓交通部公路總

局依據天氣及路段特性,快速決定是否要預

防性封鎖公路,以期讓傷害降到最低。」彭

啟明說。

以曾被稱為「死亡公路」的蘇花公路為例,

自從推出公路天氣防護系統,並進行防災性封

路之後,自 2011年起,颱風期間的蘇花公路

已降為零死亡率,這不僅是天氣風險管理公司

最大的創新,也是對臺灣社會的一大貢獻。

針對想轉戰業界的博士生,彭啟明則提出

如下建議,包括:一,衡量自我能力,認清

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二,從興趣出發的創

業,才有足夠的熱情支撐,創業比較容易成

功;三,謙卑面對「創業」這門學門,向外

尋求企業經營的相關知識,充實創業的能量。

圖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

33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3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3: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Page 34: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534 November 2015

「學生權益保護」、「教職員安置處理」、「學

校資產處理」等配套措施。透過此機制運作,

2008至 2012年間,日本共有 8間私立大學及

25間短期大學宣布停招,11間大學宣布整併。

日本文部省提供予私校的補助資金,其中較

大比例(85%)是放在用來改善學校經營及教

學研究設備的一般經費;而依各校發展特色所

給予的特別補助經費則佔較小比例(15%)。

這與目前台灣的作法大相逕庭。希望未來可

以考慮參考日本的作法,讓學校有比較可靠

的補助財源,有利各類發展的長久發展,畢

竟特別補助經費常常隨著某項計畫終止就停

止補助,不利於大專院校的長期規劃及經營。

此外,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為日本政

府立法成立,並投入千億日圓為基金,有嚴密

的組織及運作機制,職員共一千多人,因此能

有效輔導日本私校的經營與退場。台灣的私校

退場機制則因由官方主導,優點是較具公信

力,缺點則是無法深入了解真正問題及癥結,

因此,輔導成立類似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

團的機構,例如推動台灣「私立大學校院協

進會」的常設化,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鬆綁學費,讓學校發展特色

大學要存活,或是活得更好,就必須要辦

出屬於自己的特色,這有賴於大學是否有更

多的辦學自主性。目前教育部正在鬆綁對大

學的管制與干預,鼓勵創新的辦學思維,這

是正確的方向,也期望未來能取消許多著重

KPI與形式優秀的措施,讓大學能依自我的資

源條件發展出扎實的教育特色品牌。

學雜費合理鬆綁就是值得推動的方向。在

少子化衝擊下,應可讓各校透過市場機制進

行學費合理化及調整正常化,讓大學能有自

主空間爭取更多資源以提升高教品質。例如,

若有大學願意減少招生人數,精進教學品質或

改辦具有特色且質優的小型校院,接受社會檢

驗其辦學成果,累積口碑及名氣後,即使學費

較高,也仍然能吸引考生前來就讀,這是大專

院校面臨少子化的出路之一。且集中資源於興

辦特定學門或科系,與產業有較密切的對接,

相信更能為國家產業培育出優質人才。

討論大專院校的退場相當複雜,若是太過

強調當前大專校數的增減,忽略了以「淨在學

率」與世界比較或是社會及產業人才類別需求

的回應,往往流於數字管理的迷思,也可能

誤導社會大眾對高教發展的認知。此外在創

新轉型的運作中,學校資產的處置也是一大

問題。在目前社會氣氛下,無論是轉型為其

他型態的文教事業或退場學校欲拿回部份資

產的規劃,很容易就被打成貪圖私利或不法,

這也未必公平。若是原始辦學者為國人提供了

許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對國家社會的貢

獻不容輕易抹煞。因此,建議政府謹慎處理,

不輕易以外力方式加速大學退場,也期待社會

大眾能體恤高教機構的辦學初衷與心血投入,

不要污名化大學退場,讓面臨少子化而不得不

退的大專院校可以有效地轉型或尊嚴的退場。

中國文化大學提供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5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5: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736 November 2015

Innovation借鏡國際

成均館大學︰

接受三星資金技術投資、介入管理

成均館大學是位於首爾的私立大學。這裡

曾是朝鮮王朝的最高學府,有超過 600年的

歷史。步入校園,金黃色的銀杏古樹襯映藍

天。年輕學生笑容滿面。不只是因為學習環

境好,更是因為,他們已看到美好的未來。

「成均館大學的教學研究,都跟產學合作

關聯密切,」校長金峻永接受《聯合報》專

訪時表示。「我們為三星等 20家企業提供量

身打造的課程教學,培育企業所需的人才。」

原來,20年前,韓國也處於學界和業界

脫鉤的窘境。「實務教育未能得到很好的實

現」、「企業需求未反映在大學教育中」⋯⋯

業界的批評聲此起彼落。

1996年,成均館大學採取很爭議性的舉動。

它接受三星集團的資金和技術投資,並讓三

星參與董事會、直接介入學校的管理。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校方認為,真正的

產學合作是種典範轉移。要將企業的精神帶

入校園,管理和經營方式都要做改變。

三星的管理原則是,每個部門都貢獻於共

同的長遠目標。跟三星進行產學合作的學院

也不例外。

「不論是人文或理工學科,都必須根據企

臺灣高等教育亮起紅燈。國內的大學太多,又碰上少子化和國際競爭的內外交迫。使

得許多大學招生不足,甚至面臨被合併的危機。同時,年輕人在學校念的東西,到了

職場派不上用場,「大學生缺乏即戰力」成為雇主共同的怨言。

該如何縮短學用落差?臺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勁敵——韓國,也許能作為參考。

韓國:引進企業活水,創造產學雙贏

圖為成均館大學的三星圖書館。

©Christian140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6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6: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736 November 2015

業的實際需求設計課程,才能達成學用合一

的綜效,」金峻永說。

由三星主導的董事會,以三星經濟研究所

(SERI)的研究結果為依據,點出學界和業

界能互相為謀的研究領域,為學校設定長遠

的戰略目標。必要時,校方能在短短幾個月

創立全新科系,專攻三星指定的嶄新領域。

成果就是,成均館大學在半導體系統工程、

資訊科技和奈米科技等方面領先全國。韓國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成均館大學的

論文數排名全國第 2、獲得的政府補助排名

全國第 3。

成均館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7成。

半導體系統工程等重點科系的學生,更由三

星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後直接到三星上

班。學生工作有保障、企業有屬於自己的智

庫,是產學合作的雙贏典範。

漢陽大學︰

創立產學聚落,吸引企業青睞

鏡頭轉到漢陽大學。這是 1939年成立的私

立綜合型大學,2001年在首爾西南邊的安山

市創立 ERICA(教學研究產業聚落)校區。

和成均館大學不同的是,漢陽大學的產學

合作,由校園內的基礎建設做起。ERICA校

區以協助當地的企業發展為成立的宗旨,整

座學校有如企業的共同智庫。

校方安排學生在學期中參與企業實習,

並用學分的方式認可實習的結果。因此,各

行各業的公司都能在這找到有實務經驗的人

才,幫他們進行研發工作。

有如美國的老羅斯福總統所說:「築巢引

鳳,建立平台,志同道合的人就會前來共襄盛

舉。」如今,有超過 100間企業在 ERICA校

區進行產學合作,其中包括三星和現代汽車等

業界龍頭。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資,更是讓漢

陽大學在信息通信領域成為韓國的龍頭。

辦學如企業經營,或可開創新路

前高雄大學校長黃英忠接受《中國時報》

採訪時指出,韓國產學合作的方式,是讓市

場機制主導教育和研究的方向。學校能協助

企業解決經營上的瓶頸,學者也因此走出象

牙塔、免於不切實際的唱高調。

「把學校當企業經營,或許是高等教育問

題的治本之道,」黃英忠說。

雖然國情不全然相同,不能直接複製韓國

的做法,但韓國這兩所大學在人才培育上與

企業端密切合作,或可為臺灣各大學帶來不

同的省思。

圖為漢陽大學 ERICA校區。©Do Modamoda tai lên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7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7: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938 November 2015

HOT&IN

教育部公費留考

明年起限攻讀博士

教育部 105年度公費留學考試將進行變革,

未來除各別規定外,公費留考受獎生將限定

攻讀博士學位,應考學門也將調整納入新興

學門。

為集中國家資源培育高階人才,105年公

費留學考試獎學金將比照留學獎學金以及教

育部與 8所世界百大學校合作設置的共資共

名獎學金規定,限定攻讀博士學位,但保留

「建築、規劃與設計」學門及藝術學群相關

學門得攻讀碩士學位。

105年度之公費留考受獎生得先攻讀碩士

學位(但其間不領公費),之後攻讀博士學

位(開始核發公費);亦可攻讀部分國家之

MPhil學程(限定為通過第一年成績合格後,

即直升博士班二年級之類別,採個案認定)。

又為維護弱勢學生權益,凡勵學優秀公費

留學、原住民公費留學及身心障礙公費留學

三類特殊身分受獎生,仍維持得攻讀碩士或

博士學位。

105年公費留學考試另一項變革為應考學

門的調整。為與國際育才潮流接軌,將參考

先進國家針對未來趨勢育才的新興領域,選

擇性納入公費留考應考學門;並配合教育部

尖端科技人才培育獎學金 3年期(102年∼

104年)計畫期滿,部分尖端研究領域也將

納入 105年公費留考應考學門。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8847&Index=1&WID=409cab38-69fe-4a61-ad3a-5d32a88deb5d

培育三創人才

推動獎勵科技校院教卓計畫

教育部自 95年起推動獎勵科技校院教學卓

越計畫,以營造優質教學環境、強化學生學習

成效、具備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獲補助的科技

校院致力於培育具有創意思維、創新能力與創

業精神的三創人才,以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

具代表性及特色的具體成果簡述如下。

‧雲林科技大學:為落實創新人才培育

與產學連結,加速我國創新事業育成價值鏈

計畫,透過教學卓越計畫進行四創教育(創

意、創新、創作、創業),為科技校院之首

例,藉由鼓勵學生開發實用且具前瞻性之創

新技術,投入市場並建立新創品牌,同時透

過「YunTech創業一條龍輔導機制」進行商

品化。

為了支持學生的創客跨領域交流,建置「跨

領域創客空間」,今年於校內設立連結「學

生-學校-社區」的三方創客聚落,成為大

國內消息 YO

UR

FIL

E

YO

UR

FIL

E

YO

UR

FIL

E

YOU

R FILE

YO

UR

FIL

E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8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8: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3938 November 2015

學生創業的夢想舞臺。雲科大鏈結大學生創

新事業構想,由師生組隊主動向社區提案,

整合商店街業主資金與政府資源,協助改善

大學城商家創新事業再造。

‧南臺科技大學: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

情,由通識教育中心開設「築夢逐夢」課程,

鼓勵學生依個人興趣,自行規劃學習目標及

方式,克服困難實現夢想,藉此培養學生主

動學習的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04年度 3位南臺管資系同學參與「築夢

逐夢」,組成「南臺旭日東仨咖啡工作坊」

團隊,針對臺南市東山地區青年人口外移獨

留老農在山上種植咖啡的問題,設計出「走

吧!告白!」、「校園駐點」、「教育營隊

咖啡課程」及「告白農民」等行銷活動,推

廣東山咖啡。

‧龍華科技大學:推動三創(創新、創意、

創業)學程,結合專題製作、拔尖專題、典

範專題及創意成型中心,協助師生實踐創意

構想或改善產業界之製程及產品功能。

化材系劉沖明老師自 102至 104年連續帶

領 4屆學生進行延續性專題,開發高電場電

漿技術應用於空氣清淨機技術,已獲 3項發

明專利,並參與 2015年第 29屆日本東京創

新天才發明展金牌獎,並與民間企業合作製

造具高效滅菌及消除懸浮微粒功效之空氣清

淨機,且獲該企業 500萬元技術移轉金;此

外,參與產品開發的學生畢業後,更有 2位

學生已獲該企業延攬任用。

資料來源: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8767&Index=1&WID=560d2ade-378e-4cb6-8cb4-c2ce2b227759

「職業訓練機構辦理職業繼續

教育及評鑑辦法」草案通過

教育部通過「職業訓練機構辦理職業繼續

教育及評鑑辦法」草案,將依法對外發布。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繼續教育之

招生對象、課程設計、學習評量、資格條件、

招生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

主管機關定之,不受高級中等教育法的入學

方式、課程及學習評量,專科學校法及大學

法之限制。而職業繼續教育課程之認可、學

習成就之採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

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定之,

另得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辦理評鑑

或訪視,並公告其結果,所以擬定「職業訓

練機構辦理職業繼續教育及評鑑辦法」草案,

其要點如下:

辦法中對職業繼續教育的招生對象為年滿

15歲以上受僱在職或轉業者。職業訓練機構

辦理職業繼續教育課程分為高級中等教育階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39 2015/11/6 下午5:56

Page 39: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4140 November 2015

段及專科以上教育階段二類,並以學分課程

為限,並規範學分、學分數之計算規定。明

定職業繼續教育之課程規劃及設計方式。課

程認可之有效期間,並由學校主管機關發給

認可證明書,而職業繼續教育學習評量可採

多元辦理方式,學員修習期滿經考核成績合

格者,職業訓練機構應核發學分證明及學分

證明之效用,也明確規範收費方式等。

教育部表示,本辦法草案訂定發布後的影

響如下:

一,由職業訓練機構結合學校共同規劃課

程,提供符合業界所需之進修訓練,可避免

課程規劃過於學術化,確實與實務相結合,

強化在職者或轉業者職業技能的提升。

二,由職業訓練機構發給學分證明,可促

進職業訓練機構積極辦理職業繼續教育,擴

大辦理容量與效益,發揮終身學習之功能。

教育部期望透過本辦法使職業訓練機構辦

理職業繼續教育的實施內容具體明確,並達

到提升在職者或轉業者職業技能的目的,以

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特色,培育社會所

需人才。

資料來源: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8946&Index=1&WID=560d2ade-378e-4cb6-8cb4-c2ce2b227759

越南兩地正式設立教育組

教育部於 8月 13日正式奉行政院核定在

越南河內與胡志明市兩地駐外館處設立教育

組,為臺越教育合作交流開啟嶄新的里程碑。

教育部部長吳思華曾於 3月 20日率團訪問

越南河內出席「2015年臺越教育論壇」,並

主持「2015年臺灣高等教育展」,見證臺越

雙方簽署「臺越教育合作協定」,期間並至

越南南部參訪臺商各大企業,會見越南臺商

代表及教育部華語文教師與實習生,親身見

證臺越經貿發展與教育合作的緊密關係,以

及東協共同體成形之後所展現的發展潛力。

吳思華回國後隨即指示教育部國際及兩岸

教育司進行規劃設立教育組,以擴大雙方教

育合作交流。經教育部與外交部積極聯繫協

調,日前獲行政院核定於首都河內成立駐越

南代表處教育組,另教育部原於胡志明市設

有派駐人員,也一併升格成立駐胡志明市辦

事處教育組。

教育部自 95年開始派送駐外人員至越南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服務,9年間在駐地的耕

耘,建立臺越教育合作的良好基礎。近年來

臺越雙方教育合作日趨密切頻繁,103年度

越南來臺就讀學生達 3,681人,已成為我國

第 6大境外生來源國,於越南河內與胡志明

市新設教育組除持續擴大我海外高等教育輸

國外消息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40 2015/11/6 下午5:56

Page 40: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4140 November 2015

出之能量,更將為雙方教育及學術交流合作

劃下歷史性的新起點。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8696&Index=1&WID=409cab38-69fe-4a61-ad3a-5d32a88deb5d

澳學生來臺研習人數倍增

澳洲政府推動「新可倫坡計畫」(New

Colombo Plan,簡稱 NCP),獎助澳洲大學

生前往亞太地區或國家短期研習,基於連續

兩年成功的經驗,今年擴大辦理,增加補助

經費及名額,近日澳洲政府公布核定補助名

單,來臺灣研習學生人數呈倍數成長。

澳洲政府 8月 28日公布 2016年「新可倫

坡計畫」短期研習(mobility grants)審查結

果,總計核定資助 461案共 5,450名澳洲大

學生赴亞太地區 28個國家或地區進行短期

研究或實習。其中,澳洲 14所著名大學獲

獎,共通過 15個計畫總計 130名學生將於

明年來臺進行研習或實習。

相較於 2015年度我國首度受邀加入 NCP

接待國家,獲獎助來臺研習有 7個計畫及 54

名學生;現今公告核定計畫個案及學生人數

均呈倍增結果,且已有更多澳洲著名大學成

功申請來臺研習,包括澳洲國立國家大學、

西澳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昆士蘭大學等

澳洲 8大名校,以及向以商業設計見長、名

列全球 10大時尚教育院校的墨爾本皇家理

工大學等校,足見申請來臺灣研習計畫質量

俱增,進而鼓舞臺澳雙邊大學校院更加努力

洽商合作申請來年「新可倫坡計畫」。

2016年「新可倫坡計畫」最大特色為高

達 75%獲選的提案附加企業實習項目,充分

發揮國際產學合作的效能,也是未來國際教

育交流的新趨勢。2016年獲獎生將至臺灣大

學、清華大學、中興大學、臺灣藝術大學、

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銘傳大學、淡江大學

等校進行短期研習或實習,包括視覺藝術、

法律、社會與文化、都市設計與區域計畫、

商業管理、電機、教育、政治社會學等領域。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8815&Index=1&WID=409cab38-69fe-4a61-ad3a-5d32a88deb5d

本月推薦影音QR Code掃描:高等教育絕不等同於找工作

https://youtu.be/ybYuN8vV2Zs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41 2015/11/6 下午5:56

Page 41: 電子報期數:005-01 發報日期:2015-11

PB42 November 2015

經典名句

如今已沒有確定的未來了,這不是一個思考安全感的時代。

—── 崔普大學創辦人提姆.崔普(Timothy Draper)

我的創業動機,來自於不甘現狀。

—──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

高教創新11月號 內頁.indd 42 2015/11/6 下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