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歷歷歷歷歷歷歷歷歷歷歷歷── 歷歷歷歷歷歷歷歷歷 《》 歷歷歷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 PPT BY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主講人:王文進教授(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三國演義》的小說密碼解鎖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王文進教授

PPT   BY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生陳俊偉

Page 2: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壹、三國學中三大鉅著的三段論辯:「時代傷痕的撫平」(《三國志》 ) 「歷史真相的重組」(裴松之注) 「道義美學的救贖」(《三國演義》) 貳、經由數字密碼進入「三國學」世界参、《三國演義》鎔鑄史籍的秘訣肆、南征四郡順序的乾移轉坤

Page 3: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壹、三國學中三大鉅著的三段論辯:

(一)「時代傷痕的撫平」 陳壽用三十六萬六千多字的《三國志》 ,將其蜀漢故國的家邦人物與曹魏孫吳並列。以高度的歷史眼光看出當時三國鼎立的歷史事實。蜀漢於 263 滅亡為司馬氏掌權的曹魏併吞, 280 入仕西晉到 290 之間完成其三國志,於 274 年先奉詔完成《諸葛亮集》 。事實上是以諸葛亮人物典型貫穿蜀漢歷史與三國的關係。

Page 4: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二) 「歷史真相的重組」 事隔一百四十年左右,裴松之引用兩百多種書,約三十二萬多字加以描繪補充三國歷史的原始圖像。裴松之置身在一百四十年的時間距離,可以在歷史切身之痛的漩渦中跳出來,以冷靜的角度重組群雄推動歷史的進程。

Page 5: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 「道義美學的救贖」  1522 年羅貫中的嘉靖本與 1679 年毛宗崗的評本。一千多年後面對蜀漢正統終為歷史波濤所吞噬的憾恨,及諸葛亮如此風采人物無力回天,以小說美學的極致對歷史無情進行抗議與救贖。

Page 6: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貳、經由數字密碼進入「三國學」世界 188 -> 234 -> 280桃園三結義時劉備 28歲,為公元 188 年;一百二十回,三分歸晉則為公元 280 年。諸葛亮秋風五丈原 (234)為

界分前後各 46年年,但小說前半段用了 104 回,後半段

僅用 16回,但閱讀者並不覺有突兀之處。劉備生卒年據《蜀書.先主傳》:「 (章武三年,西元 223) 夏四月

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故推出結義之年劉備( 28歲)為西元 188 年。

Page 7: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記憶竅門 184 年黃巾之亂 188 年桃園三結義 208 年赤壁之戰 234 年諸葛亮過世 280 年三分歸晉 280-290 年 《三國志》 429年裴松之注完成 1321-1323全相三國志平話 1522 嘉靖本 1679毛批本 

Page 8: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参、《三國演義》鎔鑄史籍的秘訣一、對時間長度隨心所欲的延長與控制 中國史書大致分為「編年體」、「紀傳體」、「記事本末體」三大類。羅貫中事實上在寫作《三國演義》時,多少參考了《三國志》、裴松之注、《資治通鑑》和《通鑑記事本末》。其中《資治通鑑》屬於編年體,但是三國百年的歷史若依照一百二十回的編目,則每回恰可分配一年左右。但是,歷史的發展並不能像流水帳一樣,逐年編列,尤其是歷史小說必須加入情節的變化與人物對立的渲染,更不能保證每一年每一月都有值得進入文學敘事所需要的範疇之中。所以《三國演義》第一回其時間實際上就由靈帝末建寧二年青蛇落皇殿而後外戚、宦官亂政而後黃巾之亂,一口氣揮灑了二十年左右。而全書最後一回也是由江南的孫皓接位,荒淫無道,最終誘發晉武帝派杜預、王濬平吳,短短的一回中也囊括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Page 9: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但是一如話本小說的套語,所謂「有事則長、無事則短」,單單圍繞著赤壁之戰前後的眾多事件:由劉皇叔越馬過檀溪始,而後劉玄德三顧茅廬,而後劉備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張翼德大鬧長板橋;接著諸葛亮舌戰群儒而後孫劉合力破曹而後孔明借箭、諸葛祭風、火燒戰船,最後以智算華容、義釋曹操終。短短兩年之間 (建安十二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 207年到 208 年 )卻足足用了十九回,讓史籍中的眾多事件能充份的發揮。

Page 10: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鄭鐵生在《三國演義敘事藝術》一書中論到「《三國演義》的敘事結構,是小說家把三國特定的歷史生活轉換為審美形態的結晶,是小說家掌握現實世界的一種形式。歷史社會的現實時空形態,表現在小說的敘事結構之中,形成審美時空關係是怎樣發生錯位和傾斜,這就需要研究敘事主體的控制機制。」亦也準確地意識到《三國演義》調動時間長度的重要性。

Page 11: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國演義》對於時間的安排完全取決於小說家對於歷史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小說人物豐富性的需求,而任意截長補短。這樣的寫作手法,也適度的模糊了讀者對於《三國演義》一書中的時間刻度,如官渡之戰到袁紹病死在史實中隔了整整兩年,但在《三國演義》中讀來確像是相隔不遠、接續發生的事情。關羽水淹七軍、兵敗麥城的英雄圖像,在閱讀時也幾乎與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時沒有太大的差異。也正因此種對人物、事件的時間長度隨心所欲的控制,方能將汗牛充棟的各式史籍與資料完全消化、加以選取與呈現。

Page 12: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二、對空間權威性的全面掌控其實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之前,有一本極為重要的先行作品《全相三國志平話》 (元至治年間,公元1321 年到 1323 年 )已有三國小說故事的雛形。這部小說之所以評價不高,主要是因為其中用了太多怪力亂神的架構,猶以司馬氏陰間斷獄延續漢初呂后屠殺功臣與三國成立的因果報應為最。以此種因果報應的說法來解釋三國盛衰,根本無法負荷這一百年的歷史重量,更加模糊了於其中的各種人為因素。而其實這部平話小說更大的弱點是:作者的才氣不足,敘事的理路被蜀國的人物與事件緊緊綁住,無法魏、蜀、吳三地均勻兼顧。

Page 13: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而羅貫中《三國演義》最令後人擊掌之處便在於氣定神閑、掌上風雲地兼顧魏、蜀、吳三國。譬如前述所及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三國演義》在古城聚義之後,以袁紹修書並遣陳震為使於孫策形成轉折:「只因河北英雄去,引出江東豪傑來」,將整體敘事空間轉移到江東吳國之上,在兩個回目中交代孫策之死與孫權繼位後,再以陳震的回見袁紹,將場景再度轉回北方中原,繼續曹袁之間的官渡之戰。又如建安十六年至建安十九年,正是劉備陷入四川攻蜀、兵荒馬亂之際,但是,羅貫中以「早有細作報入東吳」、「早有探子報入曹營」的寫作手法、特殊敘事口吻,頓時將敘事空間由葭萌關移至北方洛陽,剎那又轉入江南孫吳。

Page 14: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楊義於《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一書中,便慧眼獨具的發現此種技巧,認為此種探聽效應具有結構價值:「架接時間、空間座標,把軍事割據時期散處不同地域的共時性事件,兌換為語言藝術的線性時間順序上的縱橫交錯的處理。」是以羅貫中能一邊寫劉備入蜀,一邊又寫馬超興兵、曹操割鬚棄袍,一時寫龐統、法正獻計,剎那之間卻又喧騰出荊州趙雲截江救阿斗的英雄風雲。再如建安二十五年一邊寫曹丕篡漢,一邊又寫漢王正位續大統。又如建安二十四年一邊寫劉備進位漢中王,一邊又寫關羽在荊州北攻襄陽、擒于禁、殺龐德,另一邊又寫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

Page 15: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由上述諸例可證,《三國演義》對於空間轉換的調度,宛如掌中偶戲一般,操控自如。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評到:「《三國》敘事之佳,直與《史記》彷彿,而敘事之難,則有倍於《史記》者。《史記》各國分書、各人分載,於是有本紀、世家、列傳之別。今《三國》則不然,殆合本紀、世家、列傳而總合一篇,分則文短易工,合則文長而難好也。」而此節所論《三國演義》對於空間的掌握,正是突破了紀傳體敘事時,對於空間單一性的限制,進而達到鎔鑄魏、蜀、吳三國空間於一體,文長而固好的美學境界。

Page 16: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而《演義》中劉備招親的事件,正是羅貫中不著痕跡地巧妙變換歷史時空為小說美學結晶的最佳例證。《三國志‧劉備傳》:「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在空間上,實際上並無劉備過江招親之事,而是孫權將其妹送至荊州;在時間上,劉備前往東吳也是發生在「進妹固好」之後,並非如小說家所安排,在和親前便前往東吳。又如《三國志‧法正傳》:「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羅貫中則以此描寫出劉備招親中洞房花燭夜的場景進而塑造孫夫人獨特的人物形象,也為其日後在柴桑渡口嚇退追兵,埋下了合理的伏筆。

Page 17: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國志‧周瑜傳》:「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周瑜此疏在此也被移花接木為將錯就錯,「以夫人為香餌而釣備也」的美人計,轉嫁的合情合理,又與諸葛亮三氣周公瑾之事貫串,接合的天衣無縫,甚是巧妙。

Page 18: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總地來說,劉備招親全為虛構,但又符合小說的內在規律,雖為未必然之事,卻又是必定然之理。最令人擊節嘆賞者,乃在整體結構中,於干戈殺伐的赤壁之戰後,安排如此花團錦簇的過江招親,有效的調節了小說整體的文氣,不致使閱讀者過於緊繃,達到一張一馳、一鬆一緊、一虛一實的美學作用。在鎔鑄史籍上,調動了事件發生的時間與空間,批紅判白,接以他木,足與歷史爭妙。明人高儒《百川書志》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據正史,採小說,證文辭,通好尚,非俗非虛,易觀易入,非史氏蒼古之文,去瞽傳詼諧之氣。陳敘百年,該括萬事。」楊義也認為此段引文:「它講了這部講史巨著的敘事操作準則,即內容上以正史吸附小說家的想像,以小說家的想像生發和昇華正史的精魂……」而此劉備招親的事件,正是「以小說家的想像生發和昇華正史的精魂」的最佳例證。

Page 19: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人物個性的強化與弱化由於是講史性的百年情節,《三國演義》對人物事件的寫法用的是制高點的「外化敘事」,《三國演義》的視角是俯視的、是宏觀的,綜觀百年歷史、廣闊大陸,不會探究人物內心的細微處,因此,鮮明的個性類型是必須的。如劉備在《三國志》中,一度被稱為梟雄,如前文所引《三國志‧周瑜傳》:「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劉備的性格與武事其實和曹操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為了強調劉備的忠厚,對於許多事件就出現了「移花接木」的手法。

Page 20: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如第二回的張翼德怒鞭督郵,就是最具體的例子,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鞭打督郵的其實是小說中雍容大度的劉皇叔,但是為了區別劉備與張飛的臉譜,所以將怒鞭督郵的主角活生生派給虎鬚環眼的張翼德。

Page 21: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又如漢獻帝其實是一位非常聰穎的末代皇子,比起東漢末安、順、桓、靈諸帝的昏庸軟弱,漢獻帝相對之下實在具有中興漢代的才幹。最明顯的是自曹操於建安元年(西元 196 年 )迎獻帝之後,其實漢獻帝早有反撲曹操的計畫,根據《後漢書‧獻帝紀》:「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四年春三月,袁紹攻公孫瓚于易京,獲之。將軍董承為車騎將軍。」獻帝四年,獻帝趁曹操鬆懈之際,技巧的將曹操的行車騎大將軍取消,改董承為車騎大將軍,意在奪回曹操的兵權。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漢獻帝似乎只是一位被囚禁在漢宮中的魁儡皇帝,主要是以漢獻帝的無辜與軟弱襯托曹操的巧詐與霸道。

Page 22: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國演義》一書橫跨百年歷史,出場的人物約有六百人之譜,主要人物也有一百多人,若不將眾多人物的個性加以鮮明化,使其各具代表性,那勢必會造成人物形象的模糊與混亂。是以《三國演義》在寫作之時,對於人物形象的選取往往建立於該角色在故事整體結構中所應具有的地位與作用,而加以改造。是以往往將史籍中有功過、有是非的圓形人物,選取所需要的一面,加以塑造成個性鮮明、單純的扁形人物。毛宗崗《讀三國志法》:「吾以為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孔明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一絕也。』」其實便是羅貫中對於人物個性予以強化或弱化的結果。也藉由人物鮮明的個性為座標,有效的選取史籍中的諸多事件,或逕用或轉嫁,將其鎔鑄於《三國演義》整體故事之中,使其成為事之所無,理之必有的必定然之事。

Page 23: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四、對於事件的塗改與修補事件與人物個性的描寫其實也是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如前文所述,《三國演義》的事件需要由鮮明的人物形象來加以定位,而人物的個性同時也需要靠事件的鋪演來加以呈現。

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子關興:「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張飛亦有子張苞:「長子苞,早夭。」在史籍中這兩位英雄之後都因為夭折而沒有太多的記載,但在《三國演義》中卻是大展身手,並且還拯救過老將趙子龍,《三國演義》的此種安排實乃「安撫人心」、「深得人心」、「大快人心」之筆。

Page 24: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張苞初見於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先是張飛遇害,長子張苞具棺槨盛貯,面見劉備伏地痛哭。關興則於稍後豋場,並與張苞互爭前鋒,並比試射雁,以顯二人之武藝。後劉備出言相勸曰:「朕自涿郡與卿等之父結異姓之交、親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同心協力,共報父讎,奈何自相爭競,失其大義!父喪未遠而猶如此,況日後乎?」於是二人互拜兄弟。這是《三國演義》在結構上所特意經營的情節,為的是讓讀者痛失關羽、張飛兩位英雄之後,能藉由關興、張苞兩位小將獲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撫與補償。於是在《三國志》中的寥寥數語,到了《演義》裡變成在戰場上迭創佳績。

Page 25: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先是八十三回〈戰猇亭先主得讎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關、張二小將救了為箭所傷的黃忠,又在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之役救了為魏軍所困的老將趙子龍。更在諸葛亮以空城計嚇退魏軍之時,又再一次風神凜凜的掌著「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的大旗縱橫沙場,令人撫今追昔,猶憶關羽過關斬將、張飛長坂退敵之勇也。

Page 26: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一直要到了第九十九回,建興七年夏的第三次北伐,才方寫出張苞傷後不治,孔明更因此臥病不起。綜觀對關興、張苞二小將諸多無中生有的戰役安排,足見《三國演義》是如何煞費苦心的讓關羽和張飛的龐然巨勇之影,漸去漸遠,以減輕關、張之死所帶給讀者的心理損傷。而《三國演義》不管是對事件的增加或減少、調動或改造,皆可看出羅貫中在眾多的史籍之中,俯仰皆拾,左右逢源的靈活運用,進而轉化出《三國演義》在講史小說中,在美學藝術上獨一無二的特殊成就。

Page 27: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五、擁魏擁蜀的大逆轉陳壽《三國志》其實是以曹魏為正統,在東晉之時,習鑿齒首次提出以蜀漢為正統的想法。但唐宋之際的史書其實仍一直延續陳壽的觀點,即使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仍是以曹魏為正統。直到南宋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 (朱熹遺稿,其門人趙師淵續編完成。 )才開始以蜀漢為正統。當然,歷史上後人對於蜀漢與曹魏何者為正統的判斷,泰半都是借歷史的酒杯,以澆當代的塊壘。但以整體的史籍而言,在史學上多半仍是以曹魏為正統,蜀漢、孫吳為偏安之地。

Page 28: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努力,居然將歷史上早成定論的正統觀完全逆轉。陳壽《三國志》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當然三國史的重心應以曹魏為主。但是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的兩百四十個對句之中,其中有一百四十個對句都牽涉到蜀國的人物與事件,實際上《三國演義》一書的敘述中心全然纏繞在蜀國身上。足見《三國演義》最大的本事便是在鐵案如山的史籍中,悄悄的將歷史重心巧妙的逆轉改寫。

Page 29: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逆轉的方式,除了在質量上大舉鋪述蜀漢的人事物之外,在精神上則是要逆勢寫出蜀漢失敗的壯烈悲劇感,以逆筆寫天命。所以在三顧茅廬之前,先用水鏡先生「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預言,為後來不可抗拒的歷史定數打預防針。史實上的司馬徽在小說中由實轉虛,由虛轉神,被虛化為半道半仙,洞燭天機的關鍵人物。後又在一百零四回諸葛亮病逝秋風五丈原的前一回,虛構出司馬氏父子受困上方谷的情節,藉以減緩諸葛亮六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憾恨。

Page 30: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又如劉備當陽之役,《三國演義》雖然無法改變劉備敗走的事實,但卻巧妙的將戰敗的原因不著痕跡的歸咎於攜帶民眾逃難的「仁德」之舉。又在戰事的描寫上「淡抹大敗,濃描小勝」,寫趙子龍在千軍萬馬之中單騎救阿斗、英勇的「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寫張飛於長坂橋上一夫當關,嚇退曹操數萬大軍,更使「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讓讀者一路讀來,反而忘卻了劉備慌忙奔走、妻離子散的狼狽之狀,甚至錯覺劉備是戰勝的一方。整體說來,《三國演義》是用虛筆寫其大敗,用實筆寫其小勝,巧妙地在美學上將歷史事實錯位與移轉。

Page 31: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史籍相較於《演義》而言,是相對客觀而冰冷的,是具體的歷史事件,是確實的紀錄勝敗得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三國演義》卻不然,在「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歷史制高點下,《三國演義》帶領讀者遊走在數千年前的戰場之中,卻又讓人超脫於數千年後的時空當下;並以蜀漢為正統,以其主觀的意識成功描繪出失敗英雄的不朽圖像,此種以逆筆寫天命的悲劇感與「準歷史感」,核心的貫串了整本《三國演義》。此乃《三國演義》在鎔鑄史籍時的根本準則與美學內涵。毛宗崗《讀三國志法》開門見山便言:「讀《三國志》者,當知有正統、閏運、僭國之別。正統者何?蜀漢是也。僭國者何?吳、魏是也。閏運者何?晉是也。」一方面是在強調其正統觀,另一方面,何嘗不是點醒讀者應當注意以蜀漢為核心的特殊敘事架構。凡此種種,皆見《三國演義》確有移山倒海、翻轉歷史定數的大本領。

Page 32: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肆、南征四郡順序的乾移轉坤一、史籍上南征四郡的順序:《蜀書.先主傳》(建安十三年赤壁戰後):「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金旋死於劉備之手嗎?《蜀書.先主傳》(建安十三年赤壁戰後):「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頁 879)此條引《三輔決錄注》曰:金旋字元機,京兆人,歷位黃門郎、漢陽太守,徵拜議郎,遷中郎將,領武陵太守,為備所攻劫死。子禕,事見《魏武本紀》。但此說誠有問題。

Page 33: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盧弼《三國志集解》按曰:金禕尚欲南援劉備,若云其父旋為劉備所攻劫死,似不可信。盧弼所指,見《魏書.武帝紀》引《三輔決錄》曰:時有京兆金禕字德禕,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磾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累葉。覩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紀字季行,少有美名,為丞相掾,王甚敬異之,遷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閒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彊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必,禕遣人為內應,射必中肩。必不知攻者為誰,以素與禕善,走投禕,夜喚德禕,禕家不知是必,謂為文然等,錯應曰:「王長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必乃更他路奔。一曰:必欲投禕,其帳下督謂必曰:「今日事竟知誰門而投入乎?」扶必奔南城。會天明,必猶在,文然等衆散,故敗。後十餘日,必竟以創死。

Page 34: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Page 35: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二、三國演義對南征四郡改變的文學原理《演義》第五十二回: (玄德 )遂問:「四郡當先取何郡?」 (馬 )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後湘江之東取桂陽。長沙為後。」玄德遂用馬良為從事,伊籍副之。請孔明商議送劉琦回襄陽,替雲長回荊州。便調兵取零陵,差張飛為先鋒,趙雲合後,孔明,玄德為中軍,人馬一萬五千;留雲長守荊州;糜竺,劉封守江陵。

征服四郡的順序,先是安排孔明為主角,讓孔明第一次坐四輪車擺陣勢,順勢帶出張趙二虎將,為第二三順序,最終安排沒有參與前三次戰役的關羽壓軸。

Page 36: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曰:道榮便引軍出戰。兩陣對圓,道榮出馬,手使開山大斧,厲聲高叫:「反賊安敢侵我境界!」只見對陣中,一簇黃旗。門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用扇招邢道榮曰:「吾乃南陽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萬之眾,被吾略施小計,殺得片甲不回。汝等豈可與我對敵?我今來招安汝等,何不早降?」 道榮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謀也,干汝何事,敢來誑語!」輪大斧竟奔孔明。孔明便回車,望陣中走,陣門復閉。道榮直衝殺過來,陣勢急分兩下而走。道榮遙望中央一簇黃旗,料是孔明,乃只望黃旗而趕。抹過山腳,黃旗劄住,忽地中央分開,不見四輪車,只見一將挺矛躍馬,大喝一聲,直取道榮,乃張翼德也。道榮輪大斧來迎,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馬便走。翼德隨後趕來,喊聲大震,兩下伏兵齊出。道榮捨死衝過,前面一員大將,攔住去路,大叫:「認得常山趙子龍否?」

Page 37: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第二次取桂陽,穿插肇範寡掃一事的鬧劇。一如毛宗崗所云:《三國》一書,有笙蕭夾鼓,琴瑟間鐘之妙。

第三次取武陵,張飛最受委屈,全部文字不多。其他五虎將的回目則有「趙子龍計取桂陽」、「關雲長義釋黃漢升」至少一回目。扣除當時尚在西涼未與劉備集團有互動的馬超。整個南征四郡,最寂寞的就是張飛。僅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開頭曰:金旋乃喝退鞏志,自率兵出。離城二十里,正迎張飛。飛挺矛立馬,大喝金旋。旋問部將:「誰敢出戰?」眾皆畏懼,莫敢向前。旋自驟馬舞刀迎之。張飛大喝一聲,渾如巨雷。金旋失色,不敢交鋒,撥馬便走。飛引眾軍隨後掩殺。金旋走至城邊,城上亂箭射下。旋驚視之,見鞏志立於城上曰:「汝不順天時,自取敗亡,吾與百姓自降劉矣。」言未畢,一箭射中金旋面門,墜於馬下。軍士割頭獻張飛,鞏志出城納降。飛就令鞏志齎印綬,往桂陽見玄德;玄德大喜,遂令鞏志代金旋之職。

Page 38: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長沙安排到最後,就是要透過五虎將之首的關羽來襯托新登場黃忠的高度。《蜀書.黃忠傳》: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本無與關羽交戰之事。然小說厲害之處正在欲結又起。 該回: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戰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Page 39: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次日早飯畢,又來城下搦戰。韓玄坐在城上,教黃忠出馬。忠引數百騎殺過弔橋,再與雲長交馬。又鬥五六十合,勝負不分。兩軍齊聲喝采。鼓聲正急時,雲長撥馬便走。黃忠趕來。雲長方欲用刀砍時,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雲長急回馬,雙手舉刀猛喝曰:「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黃忠急提起馬蹄,飛身上馬,奔入城中。玄驚問之,忠曰:「此馬久不上陣,故有此失。」玄曰:「汝箭百發百中,何不射之?」忠曰:「來日再戰,必然詐敗,誘到弔橋邊射之。」玄以自己所乘一匹青馬與黃忠。忠拜謝而退,尋思:「難得雲長如此義氣!他不忍殺害我,我又安忍射他?……若不射,又恐違了軍令。」是夜躊躇未定。

Page 40: 0504歷史與文學交錯的魔幻煙火

次日天曉,人報雲長搦戰。忠領兵出城。雲長兩日戰黃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擻威風,與忠交馬。戰不到三十餘合,忠詐敗,雲長趕來。忠想起昨日不殺之恩,不忍便射,帶住刀,把弓虛拽弦響。雲長急閃,卻不見箭。雲長又趕,忠又虛拽。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弔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前面軍齊聲喊起。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