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001

090 - University of Missourifaculty.missouri.edu › leongl › Reviews › ChineseReview › ... · 科技的啟示和手段,自由進行當代藝術探索的成功例子。 所謂自由,是指在梁藍波的創作中,中國傳統書法和中國古典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001│

21(梁如洁).indd 1 2014-10-8 15:05:57

│ 090│ │ 091│

多媒體藝術實驗的開拓性

二十世紀 60 年代之後出現的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組

成部分之一。它引發着我們的很多思考,諸如新媒體、多媒體與傳

統藝術的關係以及它們在思想上和形式上的開拓性等等。對於背負

悠久歷史文化和哲學精神的中國藝術來說,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也許是這些新的媒體與東方傳統藝術、哲學的傳承關係,以及這些

新的手段如何能更好地運用於當代藝術的表達卻不失為中國藝術精

神的延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做到既是當代的、前沿的又是中國的。

旅美中國藝術家梁藍波正是一位努力在當代新媒體與中國傳統

藝術之間架接橋樑的探索者。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他積極利用新

媒體、多媒體去成就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哲學思想的當代詮

釋。他有紮實的傳統中國書法、水墨畫和油畫的功底,然而,後現

代主義的藝術形態、理念和新媒體、多媒體藝術在二十一世紀的全

新發展卻是他藝術創作的動力和舞台。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向我們

呈現了一個藝術家基於中國哲學思想和藝術根基,卻能充分利用新

科技的啟示和手段,自由進行當代藝術探索的成功例子。

所謂自由,是指在梁藍波的創作中,中國傳統書法和中國古典

哲學並沒有成為他沉重的歷史文化負擔。相反,借助中國書法、水

墨畫、油畫與動畫、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媒介的結合,他將傳統

的藝術形式轉換成一種後現代主義的藝術語言,發展出其獨具個性

的當代藝術表達。他自由地跨越於古今、穿梭於中西、

翱翔於中國文化的精神世界,體現了一種從傳統到當

代、從靜止到變化、從個人到宇宙的哲學思考和創造。

《蛻變》正是這樣的一件綜合媒介作品 —— 此作最

初的源頭是梁藍波最熟悉的中國書法,經過多重的轉換

與組合,最終實現的卻是他對宇宙博大、永恆的默想。

從這個作品中,我們可以解讀出梁藍波的多媒體創作裏

不斷推進的三個藝術層面。

第一層面,是從書法形式張力的強化到多維運動的

推進。從平面設計上看,書法藝術形成的黑與白的世

界是液體墨汁的流動痕跡和固體毛筆的運動軌跡相結

合的結果。在作品《蛻變》中,首先出現在螢幕上的,

就是通過新媒體誇張、強化了的黑與白的書法線條交織

所形成的獨特張力;而動畫的呈現方式又把靜態層面中

的墨汁、水與筆的運動痕跡變成了一個四維的、動態的、

不斷變化的演繹過程。白衣黑髮舞者的介入以及與墨蹟

線條的交融互動,既在視覺形式上呼應了書法蒼勁的筆

觸和有力的線條,也以人體運動這一行為藝術形式形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蛻變》演出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

藝 研 雅 思The Artistic

Acadamy

文:劉海平 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講師

21(梁如洁).indd 90-91 2014-10-8 15:02:51

│ 090│ │ 091│

多媒體藝術實驗的開拓性

二十世紀 60 年代之後出現的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組

成部分之一。它引發着我們的很多思考,諸如新媒體、多媒體與傳

統藝術的關係以及它們在思想上和形式上的開拓性等等。對於背負

悠久歷史文化和哲學精神的中國藝術來說,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也許是這些新的媒體與東方傳統藝術、哲學的傳承關係,以及這些

新的手段如何能更好地運用於當代藝術的表達卻不失為中國藝術精

神的延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做到既是當代的、前沿的又是中國的。

旅美中國藝術家梁藍波正是一位努力在當代新媒體與中國傳統

藝術之間架接橋樑的探索者。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他積極利用新

媒體、多媒體去成就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哲學思想的當代詮

釋。他有紮實的傳統中國書法、水墨畫和油畫的功底,然而,後現

代主義的藝術形態、理念和新媒體、多媒體藝術在二十一世紀的全

新發展卻是他藝術創作的動力和舞台。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向我們

呈現了一個藝術家基於中國哲學思想和藝術根基,卻能充分利用新

科技的啟示和手段,自由進行當代藝術探索的成功例子。

所謂自由,是指在梁藍波的創作中,中國傳統書法和中國古典

哲學並沒有成為他沉重的歷史文化負擔。相反,借助中國書法、水

墨畫、油畫與動畫、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媒介的結合,他將傳統

的藝術形式轉換成一種後現代主義的藝術語言,發展出其獨具個性

的當代藝術表達。他自由地跨越於古今、穿梭於中西、

翱翔於中國文化的精神世界,體現了一種從傳統到當

代、從靜止到變化、從個人到宇宙的哲學思考和創造。

《蛻變》正是這樣的一件綜合媒介作品 —— 此作最

初的源頭是梁藍波最熟悉的中國書法,經過多重的轉換

與組合,最終實現的卻是他對宇宙博大、永恆的默想。

從這個作品中,我們可以解讀出梁藍波的多媒體創作裏

不斷推進的三個藝術層面。

第一層面,是從書法形式張力的強化到多維運動的

推進。從平面設計上看,書法藝術形成的黑與白的世

界是液體墨汁的流動痕跡和固體毛筆的運動軌跡相結

合的結果。在作品《蛻變》中,首先出現在螢幕上的,

就是通過新媒體誇張、強化了的黑與白的書法線條交織

所形成的獨特張力;而動畫的呈現方式又把靜態層面中

的墨汁、水與筆的運動痕跡變成了一個四維的、動態的、

不斷變化的演繹過程。白衣黑髮舞者的介入以及與墨蹟

線條的交融互動,既在視覺形式上呼應了書法蒼勁的筆

觸和有力的線條,也以人體運動這一行為藝術形式形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蛻變》演出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

藝 研 雅 思The Artistic

Acadamy

文:劉海平 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講師

21(梁如洁).indd 90-91 2014-10-8 15:02:51

│ 092│ │ 093│

部分,黑白、單一的世界轉變為璀璨、幻化的太空景象,

體現了傳統藝術形式經過鳳凰涅磐般的蛻變以後,跨越

到一種多元的後現代藝術景觀。顯然,借助各種天文儀

器和航天技術,人對無垠宇宙的認識被不斷地擴展,今

天,我們可以看到肉眼不可見的遼闊宇宙的生成與變幻。

在我們能夠捕捉和識別的外太空光譜中,生成的不僅僅

是遙遠星體的某種壯麗景象,更是億萬年前宇宙生成、

進化的信息。在這樣的感知結構中,我們對時間和空間

的認識需要作重新的理解和定義,而對人類的生存意義,

當然也需要作重新的思考。顯然,信息時代的藝術必須

尋找更為恰當的方式去詮釋這種新的體驗和感悟。正如

梁藍波所期望的那樣,“作品利用了多種傳統或非傳統

的藝術形式,但目標卻是通過各種媒體的融合去超越任

何單一媒體的可能性,從而承載和傳達一種與我們的當

代生活相吻合的多維空間和宇宙精神的體驗。”

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從平面

的水墨痕跡到多維的空間結構,從單一的狂草書法到融

合國畫、油畫、音樂、舞蹈和影像於一體的後現代綜合

媒體藝術,從對人的生命進程的體驗到對宇宙演進的觀

照,從對個體的思索到對宇宙精神的感悟,這些晦澀的

問題是哲學家和藝術家不斷思考與苦苦探尋的課題。梁

藍波在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中綜合運用了各種新的媒體

技術和手段,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從容地演繹了這種從

平面到多維、從傳統到當代、從個人到宇宙的多重蛻變。

象地呈顯出書法線條的創作過程和運動軌跡。眾所周知,

書法不僅僅是平面形式的黑白變化,與舞蹈相似,書法

呈現的是書寫者身體運動速度和力量變化的產物。舞者

行為的參與,有效地強化和突顯書法中蘊含的力的運動

這一獨特因素,通過舞者的跳躍、旋轉等肢體語言的演

繹,狂草線條的張力被有效地發散到一個多層次的、立

體的視覺空間之中。此時,舞者被賦予了多重的身份 ——

既是狂草線條姿態本身,也是線條運動和力量的創造者,

同時亦是線條與觀眾心靈溝通的觸點和導體。作品從二

維的平面向三維、四維推進,觸動着觀者的心弦。

第二層面,是從生命運動的體驗到精神世界的感悟

的推進。書法藝術的特殊之處在於形式之外保留了表意

文字的抽象含義。文字可以直接表達書寫者的思想,引

導着觀者的思考,當然也在某種程度上規限着觀者的思

考範圍。猶如梁藍波的油畫系列《聚合大系》和水墨畫

系列《墨動》,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蛻變》同樣巧妙

地利用了文字的思想性和保留了中國狂草書法的結構特

徵,但卻睿智地拆解了文字的可識別性。當書法從表達

具體文字含義的局限中解脫出來之後,觀者會將更多的

精力放置於體味書法的抽象形式本身,以及對文字背後

所潛藏的哲學思想的思考與感悟。因此,中國書法就成

為了一個抽象的文化符號,蘊涵着更為廣闊、寬泛的思

想深度和精神意蘊。此外,人既用內部語言進行沉默的

思考,也用外部語言通過聲音來表達和交流思想。所以,

作為記錄語言的書法,在記錄軌跡運動和思維活動的同

時也記錄了聲音,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法與聲音的結合

是自然而然的,而《蛻變》音樂的實驗性和非旋律性恰

好烘托出這種默想式的喃喃自語和空靈悠遠的精神氛圍,

呼應着宇宙運動的“大音稀聲”。在《蛻變》中,無論

是語音性的聲效、象徵性的形態還是啟示性的畫面,都

是從對生命變化和運動的追問,指向對精神境界的感悟。

第三層面,是從個人的感悟到宇宙精神的推進。梁

藍波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從人的身體運動出發,卻遠遠超

出人的範疇,導向對整個世界乃至宇宙的運動和變化的

演繹,可以說是向宇宙精神的推進。在《蛻變》的結尾

(《 蛻 變 》 由 梁 藍 波 創 編,Thomas

McKenney 作曲,鄧茜編舞,廣州美術學院

李易玲、何周宇策劃,杜丹婷監製,杜丹婷、

黃秋園服裝設計,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團表演,

2012 年 11 月 19 日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

第十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首演。2013 年 11 月

23 日梁藍波與編舞胡志偉再度合作,於珠海藝

術學院再次演出。)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中國神話》演出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蛻變》演出場景 陳康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場景 梁藍波攝

21(梁如洁).indd 92-93 2014-10-8 15:02:54

│ 092│ │ 093│

部分,黑白、單一的世界轉變為璀璨、幻化的太空景象,

體現了傳統藝術形式經過鳳凰涅磐般的蛻變以後,跨越

到一種多元的後現代藝術景觀。顯然,借助各種天文儀

器和航天技術,人對無垠宇宙的認識被不斷地擴展,今

天,我們可以看到肉眼不可見的遼闊宇宙的生成與變幻。

在我們能夠捕捉和識別的外太空光譜中,生成的不僅僅

是遙遠星體的某種壯麗景象,更是億萬年前宇宙生成、

進化的信息。在這樣的感知結構中,我們對時間和空間

的認識需要作重新的理解和定義,而對人類的生存意義,

當然也需要作重新的思考。顯然,信息時代的藝術必須

尋找更為恰當的方式去詮釋這種新的體驗和感悟。正如

梁藍波所期望的那樣,“作品利用了多種傳統或非傳統

的藝術形式,但目標卻是通過各種媒體的融合去超越任

何單一媒體的可能性,從而承載和傳達一種與我們的當

代生活相吻合的多維空間和宇宙精神的體驗。”

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從平面

的水墨痕跡到多維的空間結構,從單一的狂草書法到融

合國畫、油畫、音樂、舞蹈和影像於一體的後現代綜合

媒體藝術,從對人的生命進程的體驗到對宇宙演進的觀

照,從對個體的思索到對宇宙精神的感悟,這些晦澀的

問題是哲學家和藝術家不斷思考與苦苦探尋的課題。梁

藍波在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中綜合運用了各種新的媒體

技術和手段,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從容地演繹了這種從

平面到多維、從傳統到當代、從個人到宇宙的多重蛻變。

象地呈顯出書法線條的創作過程和運動軌跡。眾所周知,

書法不僅僅是平面形式的黑白變化,與舞蹈相似,書法

呈現的是書寫者身體運動速度和力量變化的產物。舞者

行為的參與,有效地強化和突顯書法中蘊含的力的運動

這一獨特因素,通過舞者的跳躍、旋轉等肢體語言的演

繹,狂草線條的張力被有效地發散到一個多層次的、立

體的視覺空間之中。此時,舞者被賦予了多重的身份 ——

既是狂草線條姿態本身,也是線條運動和力量的創造者,

同時亦是線條與觀眾心靈溝通的觸點和導體。作品從二

維的平面向三維、四維推進,觸動着觀者的心弦。

第二層面,是從生命運動的體驗到精神世界的感悟

的推進。書法藝術的特殊之處在於形式之外保留了表意

文字的抽象含義。文字可以直接表達書寫者的思想,引

導着觀者的思考,當然也在某種程度上規限着觀者的思

考範圍。猶如梁藍波的油畫系列《聚合大系》和水墨畫

系列《墨動》,他的多媒體藝術作品《蛻變》同樣巧妙

地利用了文字的思想性和保留了中國狂草書法的結構特

徵,但卻睿智地拆解了文字的可識別性。當書法從表達

具體文字含義的局限中解脫出來之後,觀者會將更多的

精力放置於體味書法的抽象形式本身,以及對文字背後

所潛藏的哲學思想的思考與感悟。因此,中國書法就成

為了一個抽象的文化符號,蘊涵着更為廣闊、寬泛的思

想深度和精神意蘊。此外,人既用內部語言進行沉默的

思考,也用外部語言通過聲音來表達和交流思想。所以,

作為記錄語言的書法,在記錄軌跡運動和思維活動的同

時也記錄了聲音,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法與聲音的結合

是自然而然的,而《蛻變》音樂的實驗性和非旋律性恰

好烘托出這種默想式的喃喃自語和空靈悠遠的精神氛圍,

呼應着宇宙運動的“大音稀聲”。在《蛻變》中,無論

是語音性的聲效、象徵性的形態還是啟示性的畫面,都

是從對生命變化和運動的追問,指向對精神境界的感悟。

第三層面,是從個人的感悟到宇宙精神的推進。梁

藍波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從人的身體運動出發,卻遠遠超

出人的範疇,導向對整個世界乃至宇宙的運動和變化的

演繹,可以說是向宇宙精神的推進。在《蛻變》的結尾

(《 蛻 變 》 由 梁 藍 波 創 編,Thomas

McKenney 作曲,鄧茜編舞,廣州美術學院

李易玲、何周宇策劃,杜丹婷監製,杜丹婷、

黃秋園服裝設計,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團表演,

2012 年 11 月 19 日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

第十五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首演。2013 年 11 月

23 日梁藍波與編舞胡志偉再度合作,於珠海藝

術學院再次演出。)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中國神話》演出場景 梁藍波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蛻變》演出場景 陳康攝

梁藍波多媒體藝術實驗場景 梁藍波攝

21(梁如洁).indd 92-93 2014-10-8 15: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