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翻翻 翻翻翻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 Upload
    michon

  • View
    37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翻譯 王鳴陽.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2011 年 10 月 ,世界人口突破 70 億。根據聯合國的預測,世界人口今後還會繼續增加,到 2083 年將會突破 100 億。人口增加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技術不斷進步的歷史。人類利用技術改善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同時還養活了不斷增加的人口。 本文不僅預測了今后的人口,還介紹了最新研究所揭示的有可能發生的社會重大變革,從而影響人口變化趨勢的那些潛藏的因素。我們人類究竟會有怎樣的未來呢?. 幾百年來 ,人口迅猛增加, 就像發生了 “ 人口爆炸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翻譯 王鳴陽

Page 2: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2011 年 10月,世界人口突破 70億。根據聯合國的預測,世界人口今後還會繼續增加,到 2083年將會突破 100億。人口增加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技術不斷進步的歷史。人類利用技術改善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同時還養活了不斷增加的人口。

本文不僅預測了今后的人口,還介紹了最新研究所揭示的有可能發生的社會重大變革,從而影響人口變化趨勢的那些潛藏的因素。我們人類究竟會有怎樣的未來呢?

Page 3: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幾百年來,人口迅猛增加,就像發生了“人口爆炸”

按照現在的普遍看法,我們人類(智人)大約在 20萬年前出現在地球上。

在距今約一萬年前開始有了農耕以后,出現農耕以后,人口便開始迅速增加。據推測,出現農耕之初,當時的世界只有數百萬到 1000萬人。

到公元紀年元年時,世界總人口增加到了 1 億 – 3 億。那以后,人口一直穩定增加。按照有關推測,到公元 1000年時,世界人口已經達到 2 億 – 4 億。

Page 4: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Page 5: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公元 1000年以后,世界範圍內曾經流行過一場曠日持 久的瘟疫 --- 黑死病( 14世紀)。從中國傳到歐洲

全境和非洲,人口一度有所減少,然而基本趨勢仍然是在緩慢地增加。進入 18世紀,人口又迅速增加。到 1800年時,世界人口終於突破了 10億大關。

自那時以來,人口增加的勢頭就從未減弱過,世界總人口迅速增加到 20億( 1930年), 30億( 1960年), 40億( 1974年)…終於,在 2011 年 10月突破了 70億。縱觀漫長的人類歷史,這幾百年來,世界人口增長十分迅猛,簡直就像發生了“人口爆炸”。

Page 6: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世界人口為什麼會如此銳增呢?地球上已經多達 70億人,今后是否還會繼續增加,不久就人滿為患呢?

世界人口的 60%集中在亞洲

2011年,世界人口突破 70億時,全球人口的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在此圖上可以看出,位於亞洲的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而且這裡還集中了其他許多人口比較多的國家。現在, 70億人中的 6 成( 42億人)都居住在亞洲。亞洲人的主食是大米,單位面積產量較高,能夠養活的人口比較多,一般說來,有種植稻米傳統的地區,人口都比較多。

Page 7: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在此分布圖上,各個國家的人口增長率用不同顏色做出了標示。歐洲各國、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率比較低,而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人口增長率比較高,預計世界人口今后還會大量增加。關於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率為何比較低以及對各個地區今后人口的預測將分別放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加以詳細介紹。

Page 8: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Page 9: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的關係

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若按照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地圖上做出標示,則可以看出經濟富裕的國家(發達國家)和經濟貧窮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的分布情況。

將“人均攝入熱量”的分布圖與這幅“人均 GDP”分布圖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在人均 GDP占有量較高的歐洲和美洲各國,營養狀況比較好,而在人均GDP占有量較低的非洲中部各國營養狀況比較差。同樣,在人均 GDP占有量比較高的國家,人口的“平均壽命”和“高齡化率”一般都比較高。

Page 10: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一般來說,在人均 GDP占有量較低從而平均壽命比較短的國家,人口增長率都比較高。這表明經濟發展(現代化)水平和人口增長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繫。

這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在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會非常快;而發達國家,人口會停

止增長甚至減少。

Page 11: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人口增加難道也有像培養液中大腸杆菌那樣的命運?

用培養液培養大腸杆菌,在空間和營養都不受限制的條件下,大腸杆菌的數量將會以加速的方式無限增加。當然,通常用來培養大腸杆菌的培養液和培養皿屬於“封閉環境”,空間和營養都有限制,絕不會出現這種數量無限增加的情況。

在培養液中培養大腸杆菌,起初,大腸杆菌的確會快速增殖。但是,隨著大腸杆菌的密度增大,環境惡化,大腸杆菌增殖的速度會逐漸變慢,直到數量停止增加。換句話說,大腸杆菌的數量存在著一個上限,這就是培養液中大腸杆菌的“容量”,即培養液能夠供養的大腸杆菌的最大數量。大腸杆菌停止增殖以後,數量接著便開始減少。

Page 12: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日本自然環境研究中心研究人類生態學的專家大冢柳太郎博士說:“人類個體數量的增加不可能超過環境所決定的‘容量’,這一點與大腸杆菌是相同的。”事實上,倘若數量超過了“容量”,那將會導致一場悲劇。智利有一個以伫立著許多神秘的巨大人形石雕(摩艾石像)而著名的復活節島,在那個小島上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悲劇。

據考証,復活節島早在 5 - 6世紀就開始有人類居住。在 15 – 16世紀最興旺的時期,小島上的人口至少超過了 7000人。這是考古學根據許多証據推測得到的數字。

Page 13: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但是,在 18世紀歐洲人首次來到這個小島時,島上人口卻已經減少到了 3000人左右。通過分析地下殘留的花粉和其他線索,知道該島以前由於森林遭到破壞,土壤被嚴重侵蝕,農業用地的生產力大幅度下降,導致食物匱乏。食物不足又引起部族之間的爭鬥,結果人口急劇減少。

復活節島是個孤立的小島,被海洋與周圍大島隔絕開來,在當時交通工具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小島就像是大腸杆菌的培養液,是一個“封閉環境”。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強大,其實也是一個“封閉環境”。那麼,人類是否也會遭遇與培養液中大腸杆菌或復活節島上島同樣的命運呢?

Page 14: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復活節島上的悲劇

復活節島是位於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周緣只有 58公里的火山島。在這個小島的附近看不見其他島嶼,是一個被周圍海洋隔絕的孤島。

早先居住在這個小島上的人類曾經以種植薯類、飼養豬等家畜和捕魚為生,一度十分繁榮。在其鼎盛時期( 15-16世紀),島上人口至少超過7000人。島上各地伫立有許多被稱為“摩艾石像”的巨大人形石雕像,據考証是當初為了某種宗教目的而建造的。

Page 15: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後來,由於土地生產能力下降,出現了食物危機,引起部族之間的爭鬥,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到 1722年荷蘭人登島考察時,島上居民已經減少到 3000人左右。 50年後,島上人口又減少到 2000人左右,而且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人類通過擴大“容量”使人口增加

同大腸杆菌一樣,人類個體數量的增加不可能超過自己居住環境所決定的“容量”。但是,人類又與大腸杆菌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人類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擴大自己居住環境的“容量”。

Page 16: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在遠古時代,人類依穴而居,靠狩獵動物、採集果實和撿拾貝類為食。經過許多萬年,人類終於離開洞穴,開始建造房屋(洞穴式房屋)。此後,人類才有可能擴大生活範圍,在更大的區域尋找食物。隨著定居房屋數量的增加,又出現了村落。這時,同穴居時代相比,人類過上了有很多的人群區的部落生活。這種群居生活促進人類掌握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從而擴大了“容量”(能夠供養的人口)。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快速擴大“ ”容量 的例子出現在大約 1 “ ”萬年前 開始從事農耕 。同狩獵和採集生活相比,農耕生活雖然要花費更多的勞力和時間,但是卻得到了麥子和稻米一類便於儲藏的糧食,有了穩定的食物保障。

Page 17: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農耕一出現就擴大了“容量”,這說明在決定“容量”上限的關鍵要素:

衣、食、住三者之中列在首位的是食物,即俗語所說的“民以食為天”。

讀者也許會有疑問:在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難道就沒有出現過人口超過了當時“容量”上限的情況?日本自然環境研究中心的大冢博士對這個疑問的回答是:“從來沒有出現過人口比這個上限更多的情況,真實的情況是在每一個時期,人口總是幾乎增加到當時的‘容量’極限。”

Page 18: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例如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認為是“在人口超過了‘容量’的情況下才開始從事農耕,此後才又出生了更多的超過‘容量’的人,才有了人口增加”。這種觀點是難以成立的。更可信的看法是,由於人口增加到了狩獵採集生活能夠供養的‘容量’極限,人類才被迫開始從事農耕。

大冢博士進一步解釋說:“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狩獵採集生活攝入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其實比農耕生活更多,因而應該是為了供養已經增加的人口,當時的人類才不得不從事需要更多人手的農耕。”

Page 19: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真實的歷史是,每當人口增加到接近‘容量’的關口,出現了打破這種僵局的技術革新,擴大了先前的‘容量’極限,此後人口才又增加,再逼近這個新的“容量”極限。這個過程不斷重複,人類的個體數量就是以這種方式增加到了現在的 70億人。

從“多生多死”轉型為“少生少死”,導致人口爆炸

人口增加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新出生的人數超過了死去的人數。

Page 20: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人口爆炸式的增加最早出現在 18世紀的英國。當時的英國,農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能夠生產出更多的食物,人們的營養狀況比較好,提高了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死亡率開始下降。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依然比較高,於是人口開始急劇增加。

在那同一時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蒸汽機和紡織機的發明推動了工業化。工業革命帶動的技術革新不限於工業,也延伸都農業領域,改進了包括農具在內的農業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生產能力。

Page 21: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進入 20世紀以後,英國人口增加的勢頭開始減緩。先是新生兒的數量減少,不久,出生率下降到同死亡率幾乎相同,以後人口便沒有太大的增加。

一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的“多生多死”的社會轉變為一個出生率較高而死亡率較低的“多生少死” 的社會,最後轉變為一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較低的“少生少死” 的社會,這樣一種出生率和死亡率發生變化的現象被稱為“人口轉型”。

Page 22: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這種最先發生在英國的人口轉型後來隨著工業革命一道擴散到世界各地。在人口轉型過程的“多生少死”階段,人口會突然顯著增加。世界各地都發生這種人口轉型是 18世紀以來引起世界人口爆炸的根本原因。

現在,發達國家的人口轉型已經完成。在非洲和中東的一些國家,今天則正在經歷人口轉型。世界各國人口增長率的差別其實就反映了各個國家人口轉型發生的時期的不同。

Page 23: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少生少死”的國家必然要進入高齡化

在人口轉型的過程中,不僅人口數量發生變化,人口的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發生人口轉型,總人口中高齡人口所佔的比例必然會增大。

將中國人口區分出男女,按照各年齡段人口所佔的不同比例繪制成形象化的階梯式圖形,叫做“人口金字塔”。在人口轉型中間階段(多生少死)的 1953年,兒童所佔的比例特別大,這個階梯圖形具有典型的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狀。

Page 24: 100 億人時代 如何應對糧食 、能源、壽命延長等沖擊

隨著人口轉型的進行,兒童所佔比例逐漸減 少 (從多生向少生轉變),金字塔的下側漸漸變窄。與此同時,由於營養狀況的改善和醫療服務得到改進,高齡人口的比例逐漸增大,金字塔的上側逐漸變寬。高齡人口比例増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壽命延長,另一方面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後者的影響超過了前者。中國從多生到少生的少子化過程進行得非常快,因而人口高齡化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