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2014.7.20 P14071 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 763 号新富港中心 1 座 5 楼 邮编:200023 5/F, Tower 1, New Richport, No.763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Tel: +86-21-23286888 Fax: +86-21-53060053 WWW.HOSANE.COM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怡尔雅集

日本今井

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

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上海 2014.7.20

P14071

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 763 号新富港中心 1座 5楼 邮编:200023 5/F, Tower 1, New Richport, No.763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Tel: +86-21-23286888 Fax: +86-21-53060053

WWW.HOSANE.COM

怡尔

雅集

怡尔雅集

Page 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怡尔雅集

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763号新富港中心1座5楼 邮编:200023 5/F, Tower 1, New Richport, No.763 Mengzi Road, Huangpu District Tel+86-21-23286888 Fax+86-21-53060053

WWW.HOSANE.COM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

及诸位名家珍藏

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Page 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

清朝灭亡以后,溥仪从宫中以赏赐给弟弟溥杰、溥佳等等名义,将大量的宫中历代法书名画一千多件以及各种珍宝,携出宫外。一部分,于1925年抵押给了中国盐业银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述,但所说应该不是全部。这批抵押品共有数千件,后来在北京拍卖,于是这批珍宝流向民间,进而流向海外,其中主要的去向,就是日本。

一部分,被长期设立于北京的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买去,还有茧山龙泉堂的创始人茧山松太郎(1905年北京开店专门收集中国瓷器杂项古玩)、博文堂第二代主人原田悟郎、壶中居的广田松繁不孤斋(藏品500余件捐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横河民辅、安宅英一(后捐给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出光佐三(成立出光美术馆)、根津嘉一郎(创立根津美术馆)、岩崎小弥太(创立静嘉堂文库)、细川立(创立永青文库)、松冈清次郎(创立松冈美术馆)、须磨弥吉郎(后捐京都国立美术馆)、藤井善助(创立藤井有邻馆)、住友吉左卫门(创立泉屋博古馆)、中村不折(创立书道博物馆)、山本悌二郎(设立澄怀堂美术馆)、阿部房次郎(后捐大阪市立美术馆)、上野理一有竹斋(后捐京都国立博物馆)、河井荃庐(三井听冰阁收集历代碑版法帖之重要推手)等等,都是近现代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大家。

1900年以后的百年间流往日本的中国珍贵艺术品,其数量也许不能和两千年的传承相比,而质量恐怕另有一比。因为,清宫艺术珍品,是中国史上的艺术品大集合,是最顶级的文物,他们的流出,与民间交流性质大不相同。

其中,三井家藏为中国碑拓收藏之重镇,特别是西泠印社初创早期,如河井仙郎等皆受日本财团三井听冰阁之托,为购买各种珍稀拓本如宋拓孤本而尽了大力。建国初期日本更涌现出如今井凌雪《岗山题名摩崖佛经》、道端良秀《中国石佛石经》、坂田玄翔《秘境山东摩崖》等代表学者及著作,并成为西泠为印社名誉社员。早期《原色法帖选》前30余册采各家所藏名帖,很多出自日本藏馆与藏家的善本,后10余册为“听冰阁墨宝”子系列,全部为三井家藏本。如李宗瀚所藏褚遂良《孟法师碑》为剪裱唐拓孤本,是其“临川四宝”之一,今藏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三井听冰阁旧藏近百件的唐宋拓本,属于最顶级的碑拓。

此次《怡尔雅集——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拍卖,年代溯自宋元明清,诸如北宋拓本《乐毅论》内府宫装经折宝册、南宋拓本《大唐三藏圣教序》、元拓《司马裴君碑》、明代瓜皮拓《王羲之十七帖》、清拓剪裱本《唐昭仁寺碑》、宫装本《三希堂法帖》、张大千毛笔手札并附《大风堂瓦石集拓》等。

所藏内容涵盖汉砖、拓片、拓本、碑帖著录及重要文献,其中不乏丛帖巨制,如明拓《淳化阁帖肃府本》全十册、《晚香堂苏帖》全十二卷、清乾隆御刻《因宜堂法帖》经折拓本一套八册、清光绪年间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吴隐先生费数十年之力汇刻而成《古今楹联汇刻》经折拓本一套十二册等。

更为可贵的是,此批多为金石大家旧藏,钤章并题跋,如明代文彭、清代张廷济、翁方纲、陈介祺、篆刻家沈凤、书法家杨沂孙、晚清重臣李鸿藻、山西巨富孙阜昌、金石收藏世家诸城王氏、吴昌硕、赵叔孺、钱玄同、罗振玉、张大千、吴湖帆等,从中可窥方家治学及鉴赏流传之乐趣。

金石碑拓翰墨香,怡尔雅集博古今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拍题记

Page 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3· ·4·

文 彭 杨继盛 张廷济 翁方纲吴 云

陈介祺 杨沂孙 李鸿藻 罗振玉孙阜昌

吴湖帆 张大千 卢子枢 山中定次郎赵叔孺

杨守敬 吴 隐 费树蔚 钱玄同吴昌硕

唐翰题跋文 翁方纲题跋 张大千手札

张廷济题跋 翁方纲题跋 沈凤题跋

文 彭 沈 凤 杨继盛 李鸿藻 孙阜昌 三井家族 吴 云 赵叔孺

张廷济罗振玉 陈介祺 吴湖帆 张大千杨沂孙 唐翰题 翁方纲

Page 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5· ·6·

*5874

清代《金文集锦》线装本一函三册全。尺寸:32.5×22.5cm.是书

紫色绫锦面装帧,内收录西周青铜器之铭文共90篇,每页一图,

图下有金文释读,并钤印说明铭文来源青铜器之器型,另钤“金

石乐”、“金石癖”、“子孙宝之”等印鉴,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875

清代《邾公牼钟》铭文拓立轴一件。尺寸:31.1×14.8cm.此拓上钤“廷济”、“雪

瓯草堂”、“铭清收藏金石书画印”朱墨印三方,清代张廷济旧藏,钟藏邓尉玄墓

山圣恩寺,古色斑爛,铭文为籀篆,释文曰“隹王正月初,吉辰在乙亥,邾公牼葬,

乃吉金玄鏐。昔吕自作和钟曰余畏龚威忌,鬻辞和钟,以乐其且,以安大夫,以喜

者士,至于万年,分器是寺”。潘祖荫谓“大江以南,无专鼎在焦山,王子吴鼎在虎

丘已失,与此鼎峙而三矣”。归安吴氏《两罍轩》载邾公牼旧藏曹秋舫怀米山房,

后由吴氏归浭阳托活洛忠敏公端方,阮氏积古斋所载周公望钟,邾字误释。周望

字即牼字,反文而误,其文亦与此同。据此则邾公牼钟有三焉。保存较好。

注: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

海岳庵门下弟子、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解元,精金石考据之学,

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

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RMB: 8,000 US$: 1,270

5874

5875

Page 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7· ·8·

*5876

旧拓《齐侯盂》铭文一件(附

红木外框)。齐侯盂1957年

发现于洛阳孟津县平乐乡境

内邙山,现藏洛阳市博物馆。

铜盂很可能是周齐之间通婚

的遗物,对研究当时周王室

与齐国的政治地位以及周

齐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

义。此拓片下有金文解读并

钤印“鉴”“金石乐”,保存较

好。

RMB: 3,000 US$: 476

*5877

旧拓《汉砖朱雀砖画》一件(附实木框架)。尺寸:27.2×24.1cm.钤印

“藏之大千”等,拓制精美、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5876

5877

Page 7: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 ·10·

*5878

清代精拓《北齐石佛像》拓片一件

(附外盒)。尺寸:62.1×16.1cm.上钤

“关内美印”,绫锦立轴、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5879

清代精拓《汉尹宙碑》剪裱线装本一

册。尺寸:38.3×22.1cm.是册卷内钤有

“张(白)”、“大千(朱)”印章两方,

为大千居士旧藏。此碑书法笔法圆健,

结体顾盼有神,汉碑上乘之作。拓印精

良,保存较好。

RMB: 8,000 US$: 1,270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5878

5879

Page 8: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1· ·12·

*5880

清代精拓《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经折装本一册清代原石·钱玄同旧藏尺寸:29.5×16.1cm.提要:此册封面署题“谷义先碑”并钤“钱季”朱墨印章一方,首页另钤“钱夏榴绎”鉴藏印一方。《吴九真太守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刻,为湖南省仅存唯一的三国吴碑,也是省内现存最早的石刻。碑文记述了谷朗生平、仕途、政绩、军功及其德行,从中可窥南方边陲治乱情况,颇具史料价值。该碑文词古雅,书法遒劲端庄,行笔与其它汉碑常见隶法迥异,不见起止转折之象,实为隶书转变为楷书之始,也有人认为此碑为楷书而多隶意。此册纸墨醇古,拓工精良,为所见上佳拓本。保存较好。说明: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故宫博物院藏有《谷朗碑》原石明拓本。备注:钱玄同(1887-1939),原名夏,字中季,号德潜、掇献、疑古、逸谷,笔名浑然,五四运动前改名玄同。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提倡文字改革,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RMB: 5,000 US$: 7945880

Page 9: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3· ·14·

*5881

清代原石精拓《礼器碑》拓册页本一件吴湖帆旧藏尺寸:29.1×18.5cm.钤印:“某景书屋”(朱)说明:《礼器碑》立于东汉永寿二年(156),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此本拓制精工,保存较好。

RMB: 1,000 US$: 159

吴湖帆(1894—1968),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

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收藏宏富,善鉴别,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5881

Page 10: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5· ·16·

*5882

民国精拓《大风堂瓦石集拓》楠木经折装一册(卷首张大千

毛笔手书信札一通)。尺寸:31.1×20.5cm.此件拓本扉页有

张大千致“佛存弟”毛笔手书信札一通,释文“别后所寄包

裹,两个木箱一口一包,俱未到。幸往一催,询之县公所经

手画押,年末当可寄出一部分也”,落款“爰,大千,十二月

廿一日”。内收“亿年无疆”、“千秋万代”、“长勿相忘”等

拓片八帧。此本卷首钤有“藏之大千”朱印一方,洵为1941

年—1943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期间所拓,于大千居士艺

术生涯影响深远。拓制精美、珍贵异常,保存较好。

RMB: 50,000 US$: 7,937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5882

Page 1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7· ·18·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中国近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5883

“汉·夔龙纹”吴昌硕铭藏古砖纸镇一件

(吴昌硕旧藏)。尺寸:13.1×6.1×2.1cm.

此件砖质精良,其声如磬,古朴大方。清中

期考据、金石之学大兴,以古砖、古瓦为文

房之雅趣,极富文人气息与金石意味。背

面吴昌硕署刻,落款“昌硕”,名家旧藏、

极为可贵,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中国近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5884

“汉·无穷吉利”吴昌硕铭藏古

砖砚一件(吴昌硕旧藏)。尺寸:

17.6×12.1×4.5cm.此件古朴厚重,砖体

青黄,包浆厚重,浅开砚堂,线条提拔流

畅,砚侧文曰:无穷吉利,皆阳文隶书,

朴拙方整,大气磅礴。吴昌硕署刻“金石

乐”,落款“昌硕篆”,名家旧藏、极为可

贵,保存较好。

RMB: 10,000 US$: 1,587

5883

5884

Page 1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9· ·20·

*5885

“三国·东吴 天纪年”吴昌硕铭藏古砖砚一件(吴昌硕旧藏)尺寸:17.1×13.1×4.1cm.提要:此砚用砖琢成,砖有铭文,为三国东吴时期天纪年所烧造,包浆古朴润泽。现人用“秦砖汉瓦”形容建筑物恢弘壮丽,说明秦汉时期的砖瓦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产品质量极高。唐以来历代都有文人利用偶得的汉代砖瓦改制砚台的情况,常常做为自用或互赠之物,寄托情怀,以此溯古。说明:清代金石学大兴,砖瓦逐渐被文人有规模、系统的收藏,并制作成砚。吴昌硕就是一位好砚者,多有藏砚传世,砖砚为其砚台收藏的一个重要部份。吴昌硕得好砖往往自己设计、作铭,2005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同样一方吴昌硕自用并刻的三国东吴黄武元年古砖砚以66万元人民币成功落锤,其品相尚不及此件。此件质地坚实细润,发墨而不损耗,为砖砚中上品,当为藏家宝之。

RMB: 10,000 US$: 1,587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中国近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中国近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5886

“西晋·元康”吴昌硕铭藏古砖砚一件(吴昌硕旧藏)尺寸:15.1×11.1×4.5cm.此件砚以一块长方形古砖制成,只是琢出淌池式砚堂,以为砚用,保留古砖上的砖文与斑驳的痕迹。古砖制作精良,质地坚密,具有耐磨发墨的特性。砚侧文曰:元康四年(294)九月十五日,皆阳文隶书,朴拙方整,大气磅礴。吴昌硕署刻,落款“昌硕”,名家旧藏、极为可贵,保存较好。

RMB: 10,000 US$: 1,587

5885

5886

Page 1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1· ·22·

5887

民国彩拓《礼乐菩萨图》画像石一件。尺

寸:67.1×52.1cm.此件所拓礼乐菩萨一弹

琵琶一随乐而舞,神态安详喜乐、曲线优美

流畅,拓制精美、古雅典藏,部分描金,斋

中赏对、引为至宝。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888

民国彩拓《进献礼佛图》画像石一件。尺

寸:63.1×49.1cm.此件所拓仙女侍者各呈

瓜果佳酿,神态安详自若、曲线优美流畅,

拓制精美、古雅典藏,斋中赏对、引为至

宝。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887

5888

Page 1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3· ·24·

5889

民国彩拓《飞狮奔马》画像石一件。尺寸:

57.1×25.1cm.此件钤“张(白)”、“大千

(朱)”收藏印章两方,为民国时期“张大

千旧藏”,拓制精美、古雅典藏,斋中赏对、

引为至宝。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5890

民国彩拓《主记车》画像石一件。尺寸:

54.1×42.1cm.此件钤“张(白)”、“大千(朱)”收

藏印章两方,为民国时期“张大千旧藏”,上有“主

记车”铭文,拓制精美、古雅典藏,斋中赏对、引为

至宝。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5889

Page 1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5· ·26·

*5891

民国旧拓《敦煌254窟壁画》镜心一件(附红木外框)。尺寸:57.2×49.8cm.是作钤印“敦煌”、“敦煌壁

画”、“神”及牵骆驼胡人像印章各一枚,保存较好。

RMB: 2,000 US$: 317

5891

*5892

民国旧拓《敦煌壁画》镜心一件(附红木外框)。尺寸:47.8×47.8cm.是作钤印“敦煌

壁画”,保存较好。

RMB: 2,000 US$: 317

5892

Page 1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7· ·28·

*5893

明代瓜皮精拓《王羲之十七帖》(馆本)册页一件尺寸:28.3×16.1cm.钤印:“荷香斋”(朱)、“谪仙珍藏”(朱)、“谪仙清赏”(朱)、“谪仙图书”(朱)等说明:《十七帖》是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据考证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此本卷末有“敕”及“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禇遂良校无失”、“僧权”字样。拓制极精,保存较好。

RMB: 15,000

US$: 2,3815893

Page 17: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29· ·30·

*5894

清代道光年间徐渭仁翻刻本《英光堂帖》经折装墨拓一套两册全尺寸:35.1×18.3cm.提要:此拓本木板夹装,封面徐渭仁署题“英光堂米帖”并钤“安富贵室”朱墨印章一方。此帖墨彩焕然、石无残泐,刻迹约毫毕现,所集米芾书,无一伪品,摹勒之妙不减墨迹,米书凤楼阵马之势、豪客之气,可以想见。原石早佚,拓本所显尤为珍贵。说明:《英光堂帖》为宋米芾一人书帖,卷数不详,原为宋嘉定间岳飞之孙岳珂所刻,今宋刻已无完帙,仅偶见残本。因徐氏与梁同书友善,继而与陈鸿寿、张廷济、王学浩结为书画、金石之友。收藏碑帖甚丰,精于鉴赏,多藏佳拓古器。淮东总领制置使所藏米芾墨迹最富,著有《宝真斋法书赞》,后以米芾“英光堂”为帖名,与《绍兴米帖》同为鉴家所重。清道光间上海徐渭仁得一残卷,计为米书三十五帖,遂延工重刻,流传甚潢,由海盐胡裕摹勒。因徐氏精于鉴赏,故翻刻之帖怀与宋本相伯仲。

RMB: 5,000 US$: 794

5894

Page 18: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31· ·32·

迄今为止明确著录于王世贞《 州续稿》一书中的

南宋内府宫装高宗御制手拓本《乐毅论》

首次亮相泓盛春拍

Page 19: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34··33·

*5895

南宋精拓本《乐毅论》内府宫装经折宝册(内有多方名家题跋并鉴藏)

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本翁方纲、毛怀、陈珠泉、张廷济、鲍少筠、唐翰题递藏尺寸:30.1×17.1cm.提要:此碑翁方纲先生题名“宋拓右军乐毅论”,并钤“覃溪”朱墨印章一方。该品绫锦托裱、宫本装帧,首页钤有“内府”葫芦印,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本,嘉兴张氏清仪阁(张廷济)旧藏,同治年间归于其孙婿唐翰题。内有翁方纲、毛怀、张廷济、唐翰题等名家数次钤印并题跋,可见金石大家之珍视,不失为名家珍藏题识流传有绪的善本佳拓。说明:《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唐朝初年《乐毅论》入内府,经褚遂良检校鉴定为真迹,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现在传世的《乐毅论》,皆摹刻本。著名者,南宋有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本(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明朝有文氏《停云馆帖》本、陈巗《玉烟堂帖》本、吴廷《余清斋帖》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王肯堂《郁冈斋帖》本、清朝有冯铨《快雪堂帖》本等,此本的问世或可为《乐毅论》宋拓内府版本提供重要标准。备注:赵构(1107—1187),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第九子,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损斋,宋代皇宫中一处藏书建筑,还作为皇帝燕坐之地。《咸淳临安志》 卷一载: “绍兴二十八(1158)年十一月,内出御制亲札《损斋记》石本赐群臣。谕宰执曰: 朕宫中尝辟一室名为损斋,屏去声色玩好,置经史古书其中,朝夕燕坐,亦尝作 《记》 以自警。”因宋高宗受其父宋徽宗的熏陶, “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其“内府所藏”居然不少于宋徽宗时,且平时经常对书帖名画“展玩摹拓”。著录: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六十》所载,“宋有二石本,其一秘阁所刻,其一高绅学士家所藏,葢它摹本之寿诸石者也。此帖乃光尧太上于损斋手拓付石,而石工及纸墨皆修内司第一品,精致流丽精彩射人,而结构柔缓丰肉少筋,不待再勘本色毕露矣。家弟有黄庭经一巻,与此及戎路表正同,予故能辨之非谓眼力亦胜廷韩也”。

RMB: 500,000 US$: 79,365

·34·

此部"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内府宫装本"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之"越州石氏帖本"之区别对照

《越州石氏帖》本,仅存二十九行,帖首第一至五行下方缺一角,第一行“初”字,第二行“为劣是以叙而”六字,第四行“必迂回”三字,第五行“其”字。第二十九行仅剩行末“海”字,亦称“海字本”。

此部"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内府宫装本"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之"越州石氏帖本"之区别对照

《越州石氏帖》本,仅存二十九行,帖首第一至五行下方缺一角,第一行“初”字,第二行“为劣是以叙而”六字,第四行“必迂回”三字,第五行“其”字。第二十九行仅剩行末“海”字,亦称“海字本”。

《乐毅论》全文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营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

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

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

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

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

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着於遐迩

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至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

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

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

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

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

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

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

覇王之事逝,其远矣。

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诛哉。其与邻敌何以相顷。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

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Page 20: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35· ·36·

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内府宫装本《乐毅论》

碑拓若论文物价值,当首重传世的珍稀程度,次重捶拓之年代,此拓为宋高宗损斋御制

手拓赐臣本,历经翁方纲、毛怀、陈珠泉、张廷济、鲍少筠、唐翰题递藏,多处题跋并鉴赏,其

价值和地位完全可以与《黄庭经》、《曹娥碑》埒名。

初见此件《乐毅论》经折拓本,古锦面板上有翁方纲先生题名“宋拓右军乐毅论”,并钤

“覃溪”朱墨印章一方。细心审之,从拓墨、笔法、钤章、题跋、装帧,结合世传多种版本对

比,及历代金石大家所著典章考据,渐被其折服。此本不仅历经翁方纲、毛怀、陈珠泉、张

廷济、鲍少筠、唐翰题递藏,多处题跋并鉴赏,更为珍贵处在于竟然是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

但闻其名未见实物,此次探究获观真乃金石奇缘,此本的问世或可为《乐毅论》宋拓内府版本提供重要标准。

《乐毅论》,小楷,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

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据史说载,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

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

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

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

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

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

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整体观之,静穆之中见气

韵。由此可知《乐毅论》之珍贵程度。

现在传世的《乐毅论》,皆摹刻本。著名者,南宋有越州石邦哲

《越州石氏帖》本(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明朝有文氏《停云

馆帖》本、陈巗《玉烟堂帖》本、吴廷《余清斋帖》本(今藏北京故

宫博物院)、王肯堂《郁冈斋帖》本、清朝有冯铨《快雪堂帖》本等,

其中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然均有缺字。

杨守敬《书学迩言》所载,“王右军书乐毅论,王右军小楷,以

乐毅论为最,今传世者鲜佳本。余见汉阳叶氏所藏宋拓本,有翁覃

溪跋,古厚浑沦。次则馀清斋所刻,称以梁摹墨迹上石,覃溪不信之,然纵非梁摹,亦必唐人临本,然孙过庭所谓写

乐毅,则情多怫郁,已不可见。此外则有停云馆所翻越州石氏本,自“海”字以下缺,所谓“海字本”也。石氏原本,近

日临川查氏有石印本,然稍嫌纤削。至快雪堂所刻,毫无古意,或谓是宋人临本,而世俗多好之”。

秘阁本鲜有著录,况此本为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单以拓本精美度及价值而言,此本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越州石氏本》相比,《越州石氏帖》本,仅存二十九行,帖首第一至五行下方缺一角,第一行“初”字,第二行“为

劣是以叙而”六字,第四行“必迂回”三字,第五行“其”字,第二十九行仅剩行末“海”字,亦称“海字本”,与沈括所

记相符,当是据高绅所藏残石旧本摹刻。

此本另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清斋帖》本相比,《余清斋帖》乃吴廷摹刻

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摹刻皆精善,丛帖名刻,杨守敬认为:出明代

诸集帖之上。初榻本比之《停云馆帖》等,尤为难得。其中《乐毅论》帖,未有

“异僧权”三字,其下又增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一行,而且可

惜刻于木板。“异”为隋朝朱异的押署,“僧权”为梁朝徐僧权的押署,见唐张

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条。

再与传世美国安思远藏本、《郁冈斋帖》本(明万历“石

刻之冠”金坛王肯堂所刻、翁方纲于乾隆己酉年收藏)、《快

雪堂帖》本对比,以上三本皆不及此本之精妙及完整,且年

代更早、版本更好,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多方名家题跋鉴赏

递藏,其价值不言而喻。

此本传世流传有序,具详原跋。先为翁方纲旧藏,其在跋文里考证“真

本年月下,实无“书付官奴”四字,犹之黄庭经书与山阴道士,而文尾并无

“山阴道士”字也,而南宋后不知何人就重翻本,则更不足辨耳”。

后为清代书画家毛怀所过眼,“余三十年前(1778年)于友人处见右军

《乐毅论》与此本略相似,秋村(吴省斋、清代收藏家)见之目为神品,以其

物与易不可,而止今得此册可慰宿愿”,且“每展玩之际,如与王子敬晤言

一室也”。

再其后,辗转到海昌陈珠泉(清嘉庆时巴陵知县)之手,张廷济跋文里记载“陈珠泉少时从故家购得宦槖,攜随

越五十载”,“嘉庆丁丑(1817年)归澉浦故里,掇赠于余,向时剪割重背”,由“匠者金世珍装还旧观”,并盛赞此本

“丰腴浑厚,真气盎溢,是定从真迹摹取上石,而楮墨精古,尤是宋时越竹纸致佳打本”。与张廷济后来从全形器

拓大家钱寄坤处得到的越州石氏宋刻宋拓《乐毅论》,“并称双雄”。

张氏清仪阁庚申劫后,张廷济孙婿唐翰题“于鲍少筠差尹处得之”,且其“偶检弇州跋宋拓乐毅论”,谓是“光尧

太上(宋高宗赵构)于损斋(内府藏书处、皇帝燕坐之地)手拓付石,工纸墨皆修内司第一品,精致流丽光彩射人,而

结柔缓丰肉少筋,不待再勘本色毕露”,并“对证是本若合符节,方信歙州元赏,自别具正法眼藏,爰定为光尧手拓

付石之本(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本)”,不由感叹道“若使孙(月峰)沈(瑞伯)二君得见此祖拓,不知作何倾倒

矣”。

一册善本中,能同时留存翁方纲、毛怀、张廷济、唐翰题等名家题识、题签实属可贵而难得,可谓朱印粲然,流传

有序。并经“翁方纲、张廷济”定为“宋拓本”,唐翰题继续研究得出“光尧手拓付石之本(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

本)”之结论,前者是清代碑帖鉴定之泰斗,后者为民国碑帖鉴定权威,区区笔者虽不敢断言,然亦不容置喙了。

若论此本的市场价值,单以2013-12-14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Lot0213《吴云、俞樾等题跋清快雪堂本乐毅论》

就以598,000成交(,近年从未拍过《乐毅论》宋拓本,以2013-06-04北京匡

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Lot0287《王世贞旧藏、翁方纲跋宋拓化度寺碑》成交价

3,220,000参考,且有明确著录: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六十》所载,“宋有

二石本,其一秘阁所刻,其一高绅学士家所藏,盖它摹本之寿诸石者也。此

帖乃光尧太上于损斋手拓付石,而石工及纸墨皆修内司第一品,精致流丽精

彩射人,而结构柔缓丰肉少筋,不待再勘本色毕露矣。家弟有黄庭经一卷,

与此及戎路表正同,予故能辨之非谓眼力亦胜廷韩也”。或可为名家题跋与

宋拓版本价值综合度之。

然笔者认为此册的价值不仅在于宋拓,碑拓若论文物价值,当首重传世的珍稀程度,次重捶拓之年代,此拓为宋

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本,历经翁方纲、毛怀、陈珠泉、张廷济、鲍少筠、唐翰题递藏,多处题跋并鉴赏,其价值和

地位完全可以与《黄庭经》、《曹娥碑》埒名。

南宋 越州石氏帖本《乐毅论》(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美国安思远藏南宋拓本《乐毅论》

南宋 余清斋帖本《乐毅论》(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 郁冈斋帖本《乐毅论》

宋高宗

清代 快雪堂本《乐毅论》

王世贞 弇弇州续稿

·35· ·36·

Page 2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37·

“余三十年前(1778年)于友人处见右军《乐毅论》与此本略相似,秋村(吴省斋、清代收藏家)见之目为神品,以其物与易不可,而止今得此册可慰宿愿。良友化玄无与共者。嗟乎,人生如梦,翰墨因缘,又忆梦中痕迹,每展玩之际,如与王子敬晤言一室也。戊辰(1808年)暮春之初积雨杜门书此,意香”。钤“毛”“怀”朱墨印两方。

“右乐毅论为未到翁萝轩(清代收藏家、藏有宋拓玉版十三行)时以前所拓,大抚初出西湖水之物也。有考订家云葛岭斫地得之,此言余未之信弇弇吾辈但玩,索其点画之妙,刻舟求剑,一切聚讼不妨一扫而空,知斯味者能几人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初春日于麓桂山房,六十八老人忆重题”。钤“怀印”朱章一方。

“乐毅论是右军书付官奴之帖。楷则端谨,为大王正书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见张彦远(唐代画家、精于鉴赏、家藏法书名画甚丰)法书要录,其有朱异、徐僧权署名,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纪时。世民字不关点画者,梁摹本是也。此本丰腴浑厚,真气盎溢,盖山阴师法颍川,故虽字势遒媚,犹见宣示贺捷诸表古隶典刑,是定从真迹摹取上石,而楮墨精古,尤是宋时越竹纸致佳打本。海昌陈珠泉(清嘉庆时巴陵知县),明府玉垣,少时从故家购得宦槖,攜随越五十载。嘉庆丁丑(1817年)归澉浦故里,掇赠于余,向时剪割重背。戊寅之夏,匠者金世珍装还旧观,每一发函,古香可爱。昔金坛王宇泰氏(王肯堂)得梁摹善本,手钩刻入郁冈斋墨妙(郁冈斋帖),谓为:字中有笔,腕中有眼。今余未老而衰,不克双钩摹取,而奏刀勒石又无管驷卿(王肯堂墨拓之重要助手)其人,是则不逮夫前哲已”。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九月廿八日,叔未张廷济。钤“廷济”印。 “越十有一年(1833年)海盐钱兄寄坤(道光咸丰间拓全形器者以海盐钱寄坤、马起凤享誉天下,在他们的改进下,整形传拓工艺更加精湛,不失为一代宗师)以业,得越州石氏宋刻宋拓《乐毅论》归于余,亦梁摹本,亦割裂装还旧观者。拓墨极枯黎,而字迹极丰腴,正与此本可称双雄”。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八月廿五日廷济又记,时年六十九。钤“张叔未”印。

“是本为新篁里张氏清仪阁(张廷济)旧物。庚申劫后余于鲍少筠差尹处得之(毁於咸丰庚申之劫、彝器碑版荡焉无存,古物散出后为其甥徐籀庄茂才弟子鲍少筠差尹所分得),流传有序,具详原跋,惜未定其为何时刻本。偶检弇州跋宋拓乐毅论,谓是光尧太上(宋高宗赵构)于损斋(内府藏书处、皇帝燕坐之地)手拓付石,工纸墨皆修内司第一品,精致流丽光彩射人,而结柔缓丰肉少筋,不待再勘本色毕露。对证是本若合符节,方信歙州元赏,自别具正法眼藏,爰定为光尧手拓付石之本(宋高宗损斋御制手拓赐臣本)。文氏停云帖晋小楷第一,即祖是拓。泐文繊悉毕具。然对文氏父子(文徵明、文彭、文嘉)之钩抚,又合温吴章三名手之镌刻,而综校全体,神奇薄弱,不逮原本十之七八,抑亦风会使然,非人工所可致与。孙月峰(明万历著名政治家及书画家,著有《书画跋跋》)尝谓停云两纸前幅风韵非后幅所及。对沈瑞伯(孙月峰好友,常同观书画法帖,皆能辨优劣及出处,鉴赏独道)“前幅字虽小局面实大”之语,为大有诚论也。若使孙沈二君得见此祖拓,不知作何倾倒矣。同治七年(1868年)岁次戊辰十一月望日,新丰乡人唐翰题(张廷济孙婿)炙砚于太湖厅公廨,之唯自勉亝而藏之。五行结字,下脱体字”。钤“唐翰题”印。

“乐毅论是右军书付官奴(其子王献之),官奴大令小字也。至其五六岁已能书。褚河南著右军书目云:正书乐毅论,永和四年书付官奴是也。然真本年月下,实无“书付官奴”四字,犹之黄庭经书与山阴道士,而文尾并无“山阴道士”字也,而南宋后不知何人就重翻本,则更不足辨耳”。钤“覃溪”印。

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说舟、作田、海岳庵门下弟子,浙江嘉兴新篁人,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张廷济) 唐翰题(安雅廔书目)

唐翰题(1816—1875),清书画家、藏书家、擅铁笔、精鉴金石,张廷济孙壻,初名宝衔,字鹪安、鹪庵,号子冰、鹪生、文伯,别署新丰乡人等,受知于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等人,任吴县县令、署太湖厅事、淮安同知、柘林通判、南通知府、通州知州等。收藏金石、书籍、碑版、名画甚富。其藏书多有善本,同治六年(1867)购藏有吴骞“拜经楼”旧藏800余种,宋元古刊影抄精善之本居多。碑帖有《隋龙藏寺碑》为存字最多、捶拓最精之本。家有“铁如意斋”、“唯自勉斋”、“安雅廔”等藏书处,由曾国藩为之题写匾额,曾号称有“百宋千元之居”。版本学家顾廷龙写有《唐鹪安先生藏书考略》,记述唐氏藏书甚详。著有《说文臆说》、《荀子校注》、《唯自勉斋存稿》等。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有“三万卷斋”、“三汉画斋”、“石墨楼”等收藏图书、文物之所。

毛怀草书诗立轴

毛怀(1753-1822),字士清,号意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书善画,门弟子极盛。清顾承《吴门耆旧记》曰:“意香工书,善谈谑,与彭秋士、吴时中并名重于时,其书不下于时中,尤工题跋”。

·37·

张廷济手拓手写本《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十卷》所载,今按其阁毁於咸丰庚申之劫、彝器碑版荡焉无存,古物散出后为其甥徐籀庄茂才弟子鲍少筠差尹所分得。(考籀庄原名大椿,更名同柏,嘉兴人,岁贡生,能识古文奇字,著有履仁乡金石文字记七卷附一卷古器铭三卷、清仪阁古印偶存附注六卷吉石羊金楼金石文二卷、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咸丰庚申卒年八十六。子士燕,号谷孙、邑庠生,能继父志,亦精篆隶,著有岁贡士徐寿臧年谱一卷,竹里述略。少筠名昌熙,嘉兴人,著有金石屑四卷,有光绪三年自刊本存世,近人邹适庐寿祺以金属版印行、金甸丞太守旧藏少筠藏器拓本名曰嘉兴鲍少筠藏金名文字)。

《清稗类钞 鉴赏类四》之《翁叔平藏晋青玉十三行拓本》所载,“青玉《十三行》为翁叔平相国藏,有相国跋数千字,又有杨大瓢、翁萝轩、蒋湘帆、梁茝林、杨龙石诸人题识的,为宋刻青玉无疑。字体团劲瘦硬,运腕灵活,萧疏澹远,有离合敛纵之法,行世《十三行》小楷,当无有出其右者”。

《章吉老墓志》原石早已湮灭。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载,其所见该志拓本有二:一为一九七四年春由北京文物商店收复,此本有毛怀(清代收藏家)跋云“起唐入晋之作,惟为老能之。铭于二字羊欣复生,吉老墓表近多拓本,而墓志所见祇此一种。吾友秋村吴省斋称博雅”。一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明代拓本,有近代大鉴赏家褚德彝题签、唐翰题等跋文。

张彦远(815—907)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孙月峰(1543—1613),名鑛,字文融,号月峰。以号行。余姚横河镇孙家境村(今属慈溪市)人。祖父孙燧。万历十九年后改任左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刑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二年,总督辽蓟军务,兼经略朝鲜。他的艺术评论著作《书画跋跋》六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称该书“所论时有精理”、“亦赏鉴家所当取证”,故历为书画家推重。

相关文献及参考著录

钱寄坤、马起凤“周汉

吉金全形拓器”

孙月峰

鲍少筠

翁萝轩《玉版十三行》

吴省斋《章吉老墓志》

2010-12-16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Lot0468《毛怀草书诗立轴》(成交价89,600,毛怀单纯书法市场价值参考)2014-04-06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Lot1059《翁方纲等题九歌赋》拓本(成交价726,800,翁方纲题跋之拓本市场价值参考)2012-07-07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Lot3110《张廷济、唐翰题等题跋嘉兴四桥拓本四种》(成交价598,000,张廷济、唐翰题题跋之拓本市场价值参考)2013-12-14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Lot0213《吴云、俞樾等题跋清快雪堂本乐毅论》(成交价598,000,清快雪堂本乐毅论市场价值参考)2010-05-16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Lot1638《陈玉垣、翁方纲等题跋书法合卷》(成交价3,752,000元,陈玉垣、翁方纲等题跋之拓本市场价值参考)2013-06-04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Lot0287《王世贞旧藏、翁方纲跋宋拓化度寺碑》(成交价3,220,000,两宋拓本市场价值参考)2012-12-28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Lot0054海内孤本《北魏王子晋碑》(成交价3,047,500,宋代珍罕碑拓特殊版本价值参考)

盖此拓综合及涉及以上所选碑拓、题跋、书画等文物特点,其价值概而括之,其珍贵程度自不待言。

张彦远

相关及类似成交记录

·38· ·39·

Page 2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40· ·41· ·42·

*5896

明代原石精拓《西门豹祠堂碑》册页一组两件张廷济旧藏尺寸:30.7×18.7cm.钤印:“张叔未”(白)、“八十以后”(朱)、“千寿”(朱)、“守中”(朱)说明:《西门豹祠堂碑》立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姚元标书、江希遵篆额、潘显珍刊石,书法方整茂丽,宽博劲挺。封面由“念航题签”,并钤印“念航过眼”。注: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工诗词,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盛。

RMB: 5,000 US$: 794

*5897

清代原石精拓《张公神道碑》册页一件。尺寸:30.5×15.8cm.《张曜墓志神道碑》由谭廷献撰文、陶浚宣书并篆额,记录清

末大臣张曜生前功名事迹。全文以魏体书就,笔力雄劲、壮丽,拓制精良、原装旧裱,内钤“罗叔言”藏印,罗振玉旧藏,保

存较好。

注: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

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

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张曜(1832—1891)号亮臣,字朗斋,谥“勤果”。官至山东巡抚、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加尚书衔,一生为国为民,是

个难得的能员干吏。

陶浚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稷山居士、东湖居士,绍兴陶堰人。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渊明第45代

孙。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

RMB: 5,000 US$: 7945896

5897

5895

Page 2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43· ·44·

赵叔孺(1874-1945),字献忱、叔孺、号纫苌、晚号二弩老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收藏丰富、阅历既深,其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5898

清代原石精拓《李仲璇碑》碑帖一册。尺寸:29.3×16.1cm.是拓卷首钤有“赵叔孺”朱墨印章

一方,卷尾钤有“周遂”朱墨印章一方,为清末福建同知、书画全才、民国收藏大家赵叔孺所

藏、周遂鉴赏。此此碑东魏兴和三年刻(541),以隶书笔意为多,大量采用异体字,有篆体遗

型,别具一格。《石墨镌华》称:“碑正书,时作篆笔,间以分隶,形容奇怪”,碑现存山东曲阜

孔庙。是拓用墨均匀、拓印精美、子口清晰,附楠木夹板,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899

清代原石精拓《王宠真草千字文》经折装拓本一册。尺寸:27.1×23.3cm.此品为竞山

藏本,卷首有“镜石草堂藏书画章”,行间朱笔圈点批注,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

笔势洗练、草法谨严,当为习碑学帖之珍赏,墨拓精良、保存较好。

RMB: 1000 US$: 159

58985899

Page 2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45· ·46·

*5900

清代原石精拓《爨宝子碑》经折装一册晚清·晚觉道人旧藏尺寸:32.5×18.1cm.提要:此册封面署题“爨府君碑”并“丁酉八月节宣”,首页另钤“乐蜗山房藏”鉴藏印一方、卷尾钤“林辅藏印”“晚觉道人”鉴藏印两方。此册纸墨醇古,拓工精良,另八行“挚维同响”之“同”字右半未损,九行“志邺”之“志”字完好,又“影命不长”之“命”字捺笔未损,九行“之绪”之“绪”字“曰”部微泐。咸丰二年此字皆损,邓尔恒刻跋后加,故此本当为嘉道间所拓未刻跋本。保存较好。说明:此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成于东晋安帝乙巳年(405)碑质为沙石。乾隆43年(1778)出土于云南曲靖城南,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字体在隶楷之间,朴茂古厚,大巧若拙,气魄雄强,康有为对其评价极高。

RMB: 3,000 US$: 476

*5901

清代原石精拓《释仙书报德像碑》册页一件罗振玉旧藏尺寸:32.5×20.2cm.钤印:“罗叔言”(白)说明:此碑又名《李青报德造像碑》,是北齐并州人李青为报答李宪、李希宗父子提携之恩,于天保六年(555)刻文于路旁摩崖,以作纪念。碑文字体楷中带隶,善用方笔。清人王昶著《金石萃编》称此碑“书法高深,为北朝杰作”。此本为清代旧拓本,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5900

5901

Page 2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47· ·48·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5902

清代原石精拓《齐太公吕望表》册页一件罗振玉旧藏尺寸:30.2×18.1cm.钤印:“齐山珍藏金石书画章”(朱)、“罗叔言”(白)说明:此石西晋太康十年(289)立于河南汲县太公庙,是晋碑中的精品。明万历年碑石逸失,乾隆51年书法家黄易获上段于河南卫辉府署,乾隆56年出土下段,先存于汲县显学。此本为清代旧拓本,原装旧裱,保存较好。注:黄易(1744—1802) 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RMB: 3,000 US$: 476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5903

清代原石精拓《魏杨翚碑》册页一件罗振玉旧藏尺寸:33.3×20.1cm.钤印:“罗叔言”(白)、“曾叔子”(朱)、“曾广愈”(白)、“王文家藏”(白)、“楚人子文”(朱)说明:此碑为北魏杨翚后人为歌颂其功德而立的颂德之碑。碑文笔法苍劲有力,古朴茁壮,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赞之曰:“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巧,作字功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此本为清代旧拓本,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5902

5903

Page 2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49· ·50·

*5904

清代精拓《鲁孔庙碑》册页一件赵叔孺旧藏尺寸:33.5×21.2cm.钤印:“赵叔孺”(白)说明:是碑又名《封孔羡碑》,记曹丕称帝后之黄初元年,诏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事,末行下刻有楷书“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三行。碑文为隶书,书体方峻,有龙震虎威之势,洪适《隶释》云“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此本原装旧裱,前后有木质护封、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赵叔孺(1874-1945),字献忱、叔孺、号纫苌、晚号二弩老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收藏丰富、阅历既深,其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5905

清代精拓本《郑文公碑》楠木夹板经折装一册张大千旧藏尺寸:46.1×31.1cm.提要:《郑文公碑》,北魏摩崖刻石,郑道昭为纪念其父所刻。初刻于天柱山,称上碑,字较小、多模糊;后重刻于云峰山,称下碑,字稍大、且清晰。此品为郑文公下碑,字有篆之气势、分隶之雅、草书情理,极为包世臣所赏,乃“真文苑奇珍”。卷首钤“张爰”等鉴藏印章数方,墨拓精良、开本宏阔,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5904

5905

Page 27: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51· ·52·

*5906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监拓《曹望憘造像碑》朱拓立轴一件张大千旧藏尺寸:124.5×69.2cm.钤印:“古瓦量斋”(白)、“海滨病史”(白)、“张”(白)、“大千”(朱)说明:此碑由北魏望族曹氏望憘立于山东临淄县西桐林庄,铭文为楷书,二十二行,行九字,书法秀峻。碑石于同治年间为金石学家陈介祺所收藏,后流于海外,拓本流传甚少,此件钤张大千藏印。保存较好。备注: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清代金石学家,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以所藏西周重器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十钟(已流入日本)称著于世。

RMB: 50,000 US$: 7,937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陈介祺(1813—1884),字寿祺、寿卿,号簠

斋、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清金石学家、鉴藏家、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藏书楼斋名秦铁权斋、古瓦量斋、千化笵室、宝康匏室、秦诏量瓦之斋、三代古陶轩、十钟山房、万印楼等,著有《簠斋金石文考释》、《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簠斋藏镜》、《簠斋藏古玉印谱》等。

5906

Page 28: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53· ·54·

*5907

清代精拓本《大隋左武卫大将军吴公李氏女墓志文》一册翁方纲鉴藏尺寸:29.6×15.8cm.提要:此件钤有“石墨楼”“大初审定”等朱墨印章数方,为清代金石大家翁方纲鉴藏,后附泉复毛笔手书题跋。“右录艺风先生跋语”“此碑风骨遒丽……此可宝也。越日又记”。说明: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称之:“收北碑之煞尾,开欧柳之先河”,书法峻整遒丽。清同治十年(1871)出土於西安,传世有二石,一石在河北庞泽銮,藏残石上半,无盖。一石为南海李山农藏,志盖全,今藏天津博物馆。

RMB: 8,000 US$: 1,270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忠叙,号覃溪、苏斋。直隶大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5907

Page 29: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55· ·56·

*5908

民国原石精拓影印本《美人董氏墓志铭》册页一件。尺寸:23.5×14.2cm.此墓志铭为隋朝蜀王杨秀哀悼其爱妃董氏而

作,无书者姓名,原碑于嘉道年间在西安出土,毁于上海小刀会起义。存世时拓本制作极少,甚为珍贵,此本为民国时原

石精拓影印本,绫锦封面、保存较好。

RMB: 2,000 US$: 317 *5909

清代原石精拓本《敬使君碑》册页一件。尺寸:29.6×15.8cm.此碑全称“禅静寺刹前铭敬使君之碑”,为东魏正书碑刻,

清乾隆三年出土。书法婉雅朴厚,古意精劲,是著名北碑之一,为历代书法家推崇。是册拓制精良,前后木质护封、原装

旧裱,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5908

5909

5909

Page 30: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57· ·58·

说明:《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分《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此为集字成碑,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因怀仁功力精澡,又是谨慎从事,故借内府王羲之书迹,历时二十四年,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明人王世贞评之“备尽八法之妙”。

备注: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渔阳子、国子先生,文徵明长子、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藏书处曰“清白堂”继承父亲所藏宋元古籍和书画。子文元发、孙文震孟、弟文嘉亦喜藏书,藏书楼有“二楚精神”“石经堂”“归来堂”。 杨继盛,字仲芳,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受南京吏部主事。

·59·

*5910

南宋精拓《大唐三藏圣教序》绫裱经折装一册明·文彭旧藏 杨继盛递藏尺寸:34.5×20.1cm.提要:此帖拓本内钤“文彭之印、仲芳、伟乃、石田、子孙保之”等鉴藏印数方,历经文徵明长子文彭、南京吏部主事杨继盛等名家递藏,可谓流传有序。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兹帖笔画肥瘦处神气宛然,纸色墨色俱极陈古,据清·方若《校碑随笔》云:“未断者,宋拓本也。‘聖慈所被’之‘慈’未损者,宋拓本之尤旧也。”此本此“慈”字唯右上角一点稍损,其余笔画皆完整,故极近宋拓之最初本。“又按:‘久植聖緣’之“聖”字,原拓作“勝”,亦最旧宋拓之证。”此本损泐为少,与张应召本相类,由此足可证此拓为宋代所拓也。纵观此帖,无论装帧、裱工、钤印、装池、拓墨、保存皆有独到之处,当为藏家宝之。

RMB: 200,000 US$: 31,746

清代·方若《校碑随笔》清代·马宝山《书画碑帖见闻录》清代·马子云《碑帖鉴定浅说·图版目录》民国·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民国·陈炳昶《中国碑帖鉴赏与收藏》

再据董香光谓,其碑文以“紛糺、何以、出”五字未损且齐全者为唐拓本,但真正唐拓本原件可能为今世所罕有。另据《金石萃编》谓是碑断于明万历乙卯,或谓断于明天顺甲申。苏斋引王元美集,定为元末明初,谓未断皆元以前拓,若泐多者为元拓,泐无多者为宋拓。此《南宋拓圣教序》纸墨俱精,笔锋使转可见,笔画亦多完好,当为未断时拓,为难得一见之《圣教序》宋拓佳本,当为艺林所注目。

宋拓圣教序传世无多,碑帖收藏者必以宋拓为宝,此本得自苏浙故家,稀如凤毛麟角。圣教者历代藏家均以未断本为宋拓,此即为宋拓未断本。据清·方若《校碑随笔》云:“未断者,宋拓本也。‘聖慈所被’之‘慈’未损者,宋拓本之尤旧也。”此本此“慈”字唯右上角一点稍损,其余笔画皆完整,故极近宋拓之最初本。“又按:‘久植聖緣’之“聖”字,原拓作“勝”,亦最旧宋拓之证。”此本损泐为少,与张应召本相类,由此足可证此拓为宋代所拓也。

聖慈所被

又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云:“所见北宋本以在上海张家花园收得之明张应召旧藏本,及北京沈乙盦跋本为最。此二本今皆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张则之藏王梦楼补阙本,‘紛’字‘分’部首笔虽不可见,然‘以’字右笔起笔处尚未泐粗。”与此本正合。

久植聖緣

方若

何以

相关著录及参考文献

相关考证及鉴藏说明

文彭之印

仲芳

首页何以聖慈所被

尾页 年款 久植聖緣

伟乃

石田

子孙保之

文彭 杨继盛

Page 3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61· ·62·

*5911

清代精拓《大唐三藏圣教序》册页一件。尺寸:28.2×15.1cm.此本原文由唐太宗撰,怀仁和尚从王羲之书法

中集字,刻制成碑文。此本为嘉庆戊寅六月廿一日临本,字体挥洒自如,灵动多姿,尽显王体之风姿。且墨拓

精良、纸墨古拙,为旧拓之精品。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RMB: 2,000 US$: 317

*5912

清代精拓《陈公密多心经碑》册页一件。尺寸:

27.2×13.6cm.该册所拓原碑立于天宝元年(742),由

陈令望建造。此本内钤“藏之大千”印,张大千旧藏,

字体隽秀、拓制精美,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注: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

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

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

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

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

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

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RMB: 5,000 US$: 794

5911 5912

5910

Page 3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63· ·64·

*5913

清代大字精拓本《孙过庭书大唐王居士砖塔铭》一函四册全。尺寸:

19.8×15.1cm.此碑于明万历年间在陕西西安终南山梓谷出土,不久即碎裂成很多

块。此本是从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楷书中集字,制成碑文,而后拓制,全文字体秀

雅、飘逸沉着,拓制极精,保存较好。

注: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擅楷书、

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有《书谱》2卷,

已佚,今存《书谱序》。

RMB: 3,000 US$: 476

*5914

清代原石精拓《唐符璘碑》册页一函两册罗振玉旧藏尺寸:29.3×14.7cm.钤印:“罗叔言”(白)说明:此碑由柳公权书,唐开成三年(838)立于陕西富平,为柳书中佳品,拓本极罕。碑石已毁于文革,拓本不复可得,此本为清代旧拓本,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5913

5914

Page 3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65· ·66·

*5915

清代原石精拓《唐昭仁寺碑》剪裱经折装一册罗振玉旧藏 张大千递藏尺寸:31.1×17.1cm.提要:该品罗振玉封面署题“昭仁寺,光绪甲辰以二千緡购之泰州考肆”,卷首钤“罗叔言”朱墨印章一方,卷尾钤“张(白)”、“大千(朱)”印章两方,可知此本经金石大家罗振玉、书画大家张大千先后递藏。此件书法秀丽而刚劲,精心剪裱而成,保存较好。说明:昭仁寺碑在陕西长武县,刻于贞观四年(630),朱子奢撰文,历来传为虞世南书,系唐太宗为纪念战死将士而建,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

RMB: 8,000 US$: 1,270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松翁、永丰乡人、贞松老人,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参与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5916

清代精拓《朱博残碑》经折册页一册(附松木夹板)李鸿藻旧藏、日本三井家族递藏尺寸:37.5×18.5cm.提要:是本封面署题“朱博残碑”,内钤“砚斋”、“三井家听冰阁藏碑”朱墨印章两方,为晚清重臣“李鸿藻”、“三井家族”先后递藏。此拓涉及中国碑帖界一件趣事典故,且经两大名家递藏,极具收藏和史料价值。保存较好。说明:尹彭寿初拓本有尹氏印记及匡源跋,称“琅邪太守朱博之颂德碑”,存10行,每行3—5字不等。方若将其收入《校碑随笔》:“审书法,由篆入隶之过脉。碑云:惟汉河其为西汉河平年乎。有人疑伪,盖未见石耳。第三行起至第六行下斜文一道”。罗振玉《石交录》谓此石为尹彭寿所伪造,尹复书谓少年戏为之,不图当世金石家竟不辨为叶公之龙也。晚年亦不讳言,并为纪念此事,特意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博古堂”。备注: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兰荪,号石孙、砚斋,出身名宦世家、晚清三朝阁老、咸同光间“清流领袖”、保定市重要标志性历史人物,历任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有“高阳相国”之称。 三井家藏为中国碑拓收藏之重镇,早期《原色法帖选》前30余册采各家所藏名帖,很多出自日本藏馆与藏家的善本,后10余册为“听冰阁墨宝”子系列,全部为三井家藏本。如李宗瀚所藏褚遂良《孟法师碑》为剪裱唐拓孤本,是其“临川四宝”之一,今藏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

RMB: 5,000 US$: 794

5915

5916

Page 3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67· ·68·

*5917

清代原石精拓《卫景武公李靖碑》册页一件清代书法家杨沂孙、吴云、孟引祥旧藏尺寸:28.5×16.2cm.钤印:“杨沂孙印”(白)、“子舆”(白)、“二百兰亭斋主人”(朱)、“曾在虞山孟氏引祥处”(朱)、“引祥”(朱)、“引羊珍藏”(朱)、“吉祥之室”(朱)等藏印数十方说明:《卫景武公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亦称《李靖碑》,为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李靖为唐初名将,两《唐书》均有传,碑文较本传为详,多有可补正者。此碑书法健劲道美,婀娜多姿,有北派风格,书家咸以其为王知敬之代表作。此本内有藏家朱笔批注。

RMB: 8,000 US$: 1,270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家,工钟鼎、石鼓、篆、隶与邓石如颉颃。尤以篆书著称于世,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安徽歙县人。清书画家、藏书家,所藏以王羲之《兰亭序》帖二百种最为珍秘,故斋号“二百兰亭斋”。

注:孟引祥(1916—1994)别署印祥,江苏常熟人。一生喜集藏,善刻印纽。

5917

Page 3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69· ·70· ·71·

*5918

元代原石精拓《司马裴君碑》经折墨拓(钤印多方、后附长跋)清代书画篆刻家沈凤旧藏尺寸:34.1×18.5cm.提要:此册绫裱经折装、附楠木夹板,置于松木外盒之内,外题“支那元拓司马裴君碑”,内题“元拓司马裴君碑”。此部拓本坊间极为罕见,查遍拍卖成交几无记录,卷尾清代书画篆刻家沈凤题跋,洵为民国时期,日本掠夺之沈氏故物,几经转折,重现于世。说明:此碑立于唐贞观十六年(637),李百药撰,殷令名书丹。宋赵明诚《金石录》:“令名与其子仲容皆以能书擅名一时,而令名遗迹存者惟此碑耳。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惜不多见”。此拓内有朱笔圈点,另钤“寄楷”、“牯斋金石”朱墨印章两方,当为众名家递藏鉴赏。题跋:“余游京师乃见故家古帖为处,而裴君碑元拓,今独见此本。欧阳公曾收录之并云:其字法为世所重,则知此碑在北宋间已为士夫家珍爱矣。余以是本得观旬日,读帖后潘仲宁题跋,记能与欧书化度寺同珍,非为溢美也,仲宁精鉴古帖,为吾江左收藏之冠。此帖一册,已为拈出。余不复赘矣。此册经明代好手装池,深叹前人收藏之善。乐而书数语于后”。乾隆丁巳夏。沈凤。钤“沈凤制印”。

RMB: 150,000 US$: 23,810

沈凤(1685—1755),清代书画篆刻家,字凡民,号补萝、飘溟、樊溟、凡翁、谦斋、桐君等,官南河同知,受书法于王虚舟,工铁笔、善山水,画多乾笔,尝临倪瓒小幅,鉴者莫辨。袁枚极重之,随园联 额 皆 其手书。著有《 谦 斋 印谱》。

5918

Page 3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72· ·73· ·74··74··73·

*5919

明代原石精拓《淳化阁帖》肃府本煌煌十巨册全尺寸:28.1×17.1cm.提要:“肃府本”区别于传世其他《阁帖》翻刻本的版本特征在于:每卷末除照摹宋本“淳化”年款外,另添刻“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年款三行。此部整合规制,且拓制精整、墨色如漆,得其神韵、不亚原迹,当为较初刻初拓本。卷八封面钤有鉴藏朱印一方,据原收藏家口述,此部肃府本为张廷济、张大千两位大家递藏之。稍有虫蛀、保存较好。说明:《阁帖》历代翻刻本中影响最广、传播最久、声名最重者莫过于“肃府本”。相传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祖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为肃庄王,并赐宋本《阁帖》一部十卷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库。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肃宪王命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等人将“肃府底本”双钩上石,于天启元年(1621)刻竣,前后共历时七年,耗用富平石一百四十四块,大都两面刻文,共计二百五十三面,世称“肃府本”。

RMB: 80,000 US$: 12,698

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海岳庵门下弟子、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解元,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5919

·73· ·74·

5918

Page 37: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75· ·76··75·

*5920

民国精制《历代碑帖拓片》集锦大开本一函6册全。张大千印鉴俱全、张大千旧藏尺寸:31.5×29.3cm.提要:是书竹纸线装大开本,皆手工剪贴悉心汇集而成。扉页钤有“藏之大千”朱墨印章一方,为民国时期张大千私制自藏以娱乐。自秦汉篆隶,承魏晋碑刻,至隋唐法帖,林林总总、所收诸多,皆名品重宝,可谓完备异常。又依时间顺序仔细梳理,参考先贤之考证,且因晚清民国古物出土之鼎盛,远非常人所能及。更因玻璃胶版印刷,于研究历代碑拓甚有助益,从中亦可窥张氏治学之严谨,可谓大千居士于金石一途之独家之密。著录如此完备者世所罕见,名家私藏不虚传耳。当为同道诸家珍之重之。说明:此件拍品内收录历代碑帖拓片数百件,涉及三公山碑、汉孔庙碑、汉衡方碑、郑文公碑、曹全碑、白石神君碑、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碑、魏高贞碑、魏张猛龙碑、贾散骑墓志铭、报德王像七佛颂碑、魏光州灵山寺塔下铭、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隋苏使君墓志铭、禅静寺刹前铭、九成宫酒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幽州昭仁寺、雁塔圣教序、唐王居士砖塔铭、唐颜升瘗琴铭、怀仁集王圣教序、唐岳麓寺碑、不空和尚碑、定慧禅师传法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烈士要汉梁伯冢六字残石等,细心整理、收录不易,历百余年保存至今,诚属难得。

RMB: 5,000 US$: 794

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76·

5920

·75· ·76·

Page 38: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77· ·78·

*5921

清代原石精拓《宝贤堂集古法帖》线装本一组9册阎锡山卫士长许有德旧藏尺寸:32.2×19.3cm.钤印:“许有德”(朱)说明:《宝贤堂集古法帖》由明晋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并以其堂名“宝贤堂”为帖名,于弘治九年(1496年)在山西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此组少第三、七、八卷)。此帖荟萃了魏晋南北朝至明初期120多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诸如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宝贤堂集古法帖》汲取《阁帖》、《绛帖》等丛帖之长,其价值远超各种翻刻的丛帖,是现存丛帖的集大成者,有书林“全璧”之美称。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傅山先生认为该帖圆秀遒媚,二王钩勒尤为精妙。此帖书刻钩勒精佳,为明初所刻佳帖。

RMB: 5,000 US$: 794

*5922

清代 徐渭仁刻本乌金精拓《英光堂帖》册页一件张廷济旧藏尺寸:34.5×18.2cm.钤印:“张叔未”(白)说明:《英光堂米帖》为南宋岳珂所刻,卷数不详,原石早佚,拓本亦无全帙。清道光间上海徐渭仁得一残卷,计为米书三十五帖,遂请海盐胡裕摹勒,并加附徐渭仁之题跋,记述其得此帖及重刻之经过,耗时两年而成。且因徐氏精于鉴赏,故翻刻之帖与宋本不相伯仲,此本拓制精工、墨彩焕然,刻迹约毫毕现,保存较好。注: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工诗词,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子山、不寐居士,上海人。清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与陈鸿寿、张廷济、王学浩结为书画、金石之友,收藏碑帖甚丰,精于鉴赏,多藏佳拓古器。

RMB: 5,000 US$: 794

5921

5922

Page 39: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79· ·80·

*5923

清代原石精拓《晚香堂苏帖》经折装本一套十二册全(木盒函装)赵叔孺旧藏尺寸:26.5×13.3cm.提要:是拓卷首钤有“赵叔孺”朱墨印章一方,为清末福建同知、书画全才、民国收藏大家赵叔孺所藏。该书系明代万历44年(1616)陈继儒集苏轼书法,由释莲儒,陈梦运等摹勒,随得随刻,采集极富,且少有伪本,前有苏轼像一幅,由孙克农绘。此部用墨均匀、拓印精美、子口清晰,保存较好。说明: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及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居东佘山,书法苏米,擅墨梅山水,虽残碑断简,也必搜采,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来仪堂帖》,所藏碑石、法帖、古画、印章甚丰。 赵叔孺(1874-1945),字献忱、叔孺、号纫苌、晚号二弩老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收藏丰富、阅历既深,其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著录:容庚《丛帖目》曰:“苏轼书。乾隆五十三年,旌德姚学经撰集,子姚在、在暹镌刻。初刻四卷,谓其曾祖继韬所得;续刻四卷,谓其祖士斌续增”。

RMB: 20,000 US$: 3,175

5923

Page 40: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81· ·82·

*5924

清代原石精拓《赵孟頫书唐狄梁公碑》册页一组两件张廷济旧藏尺寸:31.2×17.6cm.钤印:“张叔未”(白)说明:《唐狄梁公碑》由范仲淹撰文,赵孟頫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是其行楷代表作之一。前后木质护封,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RMB: 3,000 US$: 476

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海岳庵门下弟子、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解元,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5925

清 乾隆御刻《因宜堂法帖》经折装原石精拓本一套八册全清代山东金石收藏世家诸城王氏旧藏尺寸:28.3×13.1cm.提要:是书为先古重器及历代名人丛帖,康乾年间旌德姚东樵仿宋薛氏摹刻,每册卷首拓有“东樵姚学经书画印”。此部册一收录“夏商殷周古篆刻”15种;册二收录“秦汉诏玺闕碑铭”22种;册三收录“魏晋吴六朝造像”10种;册四收录“宋齐后魏梁北周陈北齐等碑像铭志”15种;册五收录“隋疏碑像记”“宝室寺钟铭”等;册六收录“唐 褚河南孟法师碑”“王居士砖塔铭造像铭”等;册七“唐孙过庭狮子图讃”“李太白送贺八诗”等;册八收录“颜鲁公斋室记”“怀素藏真”“白居易札”等,可谓历代碑拓之精华。说明:此部摹勒精美、楮墨古雅,其中诸如“商父乙鼎”“周石鼓文”“秦泰山诏”“秦玺印”“瓦当”“汉博山炉”“蜀汉诸葛武侯书”“吴纪功碑”“北周造像记”“梁五铢钱范”向来为世人所重。卷一目录钤有“东武王氏金石堂珍藏”朱墨印章一方,为诸城王维朴旧藏。更因其为乾隆御刻本,较初拓初刻,故极具收藏鉴赏价值。

RMB: 20,000 US$: 3,175

5924

5925

Page 4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83· ·84·

*5926

清代宫装原石精拓本《三希堂法帖》经折装一组3册孙阜昌旧藏尺寸:32.3×20.1cm.提 要 :清 道 咸 时 期 山 西 太 谷 巨 富 孙 阜 昌 ,酷 爱 书 法 ,喜 欢 收藏 ,自 号 白 石 傻 子。因 乾 隆 年 间 所 出《三 希 堂 法 帖》拓 本 ,多用 于 赐 王 公 大 臣、至 今 已 廖 若 星 凤 ,道 光 年 间 ,因 帖 石 已 有风 化 ,重 加 题 刻 ,并 加 刻 花 边 。此 部 浓 墨 精 拓 、子 口 清 晰 、宫 本 装 帧 ,每 册 皆 钤 有“ 近 居 ”、“ 孙 阜 昌 印 ”的 朱 印 两 方,当 为 孙 阜 昌 花 重 金 所 购 善 本 精 品 ,经 其 鉴 藏 、更 显 珍 贵 。 说明:《太谷县志》有载,广西道监察御史的章嗣衡曾向咸丰帝上奏:“山西太谷富户之孙姓,富约两千万”,排在当时晋商富户之首。孙阜昌更将珍藏的历代名帖、名人手迹,岳飞、朱熹、倪元璐、王羲之等五通石 碑,请名家刻勒于石,取名《听雨楼法帖》,其中许多书法珍品如今已不传于世。另存世有《孙氏养正楼福禄寿印谱》。 备注: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乾隆十二年,命大臣梁诗正等以内府所藏魏晋至明历代法书,聚集精工,模勒上石,镌刻成帖,于十五年完成,共收录历代书法家134人作品,各种书体名籍349件,并各家题跋200余条,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刻石500块,分为32册,刻于459块富阳石上,此帖摹勒之佳,卷之富有,审定之精为历代法帖之冠。因帖中有王羲之《快雪时睛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希世之宝,故以“三希”得名。

RMB: 8,000 US$: 1,270

山西太谷孙阜昌,字近居,号白石傻子,斋堂为养正楼、淡泊明志轩。尝于自辑《养正楼印谱》序云:“余性爱理学而不解,偶有所悟辄忘寝食,好博古而不精,遇有所得心窃赏焉,闲则锄华种竹于奇峰怪石之畔,焚香煮茗钟鼎彝卣之间,于古图书画籍尤酷嗜之。”存世有《孙氏养正楼福禄寿印谱》。

5926

Page 4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85· ·86·

*5927

清代拓本《邓石如墨迹》线装大开本一函4册(附文凤阁收藏说明)。尺寸:31.8×23.1cm.邓石如,清代大书

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

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尤长于篆书,称为神品。此部拓本“篆隶”篇,卷首钤有“藏之大千”

朱墨印章一方,为张大千旧藏。楮墨精良、拓制清晰,保存较好。

注: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

立“大风堂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

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

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RMB: 10,000 US$: 1,587

5927

Page 4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87· ·88·

吴隐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西泠印社旧址西泠印社历任社长

*5928

清光绪年间精刻精拓《古今楹联汇刻》经折拓本一套十二册全尺寸:30.1×13.5cm.提要:是帖楠木夹板装,拓制精良、装帧古雅,由晚清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吴隐先生费数十年之力汇刻而成,集明清名贤296人的楹联367副,用照相技术缩小再刻于石,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俞樾所谓真化联为帖者也。镌刻完成后吴隐遍邀当时书画及社会名流题签或写小传。先后题签的有汪鸣銮、费念慈、严信厚、蒲华等。写小传的有吴榖祥、陆恢、潘振镛、叶铭、叶翰僊等,还有翁同龢、陶浚宣、吴昌硕署首,俞樾、杨守敬、陶浚宣、严信厚等题跋。一时俊贤俱入汇刻,自然增色不少。由于是名人所撰、名人所书、名人所刻,故世称“三绝碑”,亦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楹联汇刻碑石,是我国碑刻中的珍品。 说明:是书入选楹联大都是 对书家精挑 细选的真迹精品,又闻此套名碑因战乱散失民间,被石匠用来铺地板台阶,2004年才被世人发现,最后收藏于杭州孔庙(碑林),现已残缺不全、碑石损毁严重。此部蝉翼精搨,古意盎然,故更具著录参考及收藏鉴赏价值。 备 注 :吴 石 潜(1 8 6 7 - 1 9 2 2),名 隐 ,字 通 庵 ,号 石 潜 ,浙 江 绍 兴 人 。工 书 画 ,善 刻 印 、篆 隶 入 古 、山 水 秀 润 ,尤 以 精 制 印 泥 著 名 。光 绪 三 十 年(1 9 0 4 年 )与 丁 敬 、王福 厂 等 创 西 泠 印 社 于 西 湖 孤 山 ,而 自 设 分 社 于 上 海 。 成交记录:2013-12-03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Lot 4536

RMB: 20,000 US$: 3,175

5928

Page 4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89· ·90·

*5929

清代乌金精拓《张勺圃书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册页一件。尺寸:36.2×21.8cm.是册由张伯英楷书,刘哲署签,内钤

“张”“大千”印各一方,张大千旧藏,书体方劲古拙、宽博雄放。此本拓制精良,墨色乌金、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注:张大千(1899—1983),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创立“大风堂

派”,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

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

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江苏铜山人。清代光

绪朝时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学者,画家齐白石的老师。

刘哲(1880—1954)字敬舆,吉林永吉人,民国政要、书法家、诗人。

RMB: 5,000 US$: 794

5929

Page 4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1· ·92·

*5930

清代原石乌金精拓《黄云鹄行书劝学篇》线装书一组四册。尺寸:24.5×13.8cm.同治九年(1870年),黄云鹄

任四川雅州知府,公务之余拔冗给雅州府学诸生授课。该组拓文即为讲学之正文,由芦山县事李德荫发镌,

所拓墨色厚重、极具层次和质感,保存较好。

注:黄云鹄(1819—1898)字翔云,号芸谷,湖北蕲春人,黄庭坚第17世孙。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书法

家,历任兵部郎中、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回乡后主讲江汉书院。

RMB: 1,000 US$: 159

*5931

清代原石精拓博古山房珍藏《翰香斋幽芳汇石》经这装册页一组两

册。尺寸:36.2×23.5cm.是册内收王石谷绘兰花拓本23幅,及蒋廷敬、

李谷人、杨映奎、刘照藜、魏祖晋等清代文人雅客题跋之拓本数十篇。

此本拓制精工、一如原作,原装旧裱、保存较好。

注: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

人。清初画坛“四王”之一,被称为“清初画圣”。

RMB: 3000 US$: 476

5930

5931

Page 4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3· ·94·

*5932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苏州留园主人刘恕自刻《一经堂藏帖》原拓册页一组两件。尺寸:26.7×13.9cm.是册所拓为康熙刑部尚书吴一蜚“一经堂”所藏历代名帖,卷尾有“丁卯仲冬之日,花步寒碧庄双勾上石”字样。刘氏家世殷实,故不惜巨资把一经堂藏帖之原貌再现于石上,刻帖精良、拓制精工,保存较好。注:刘恕,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洞庭东山人。清著名书画家、藏书家,善鉴赏书、画。是苏州留园前身的主人,当时留园被称作刘园,又称寒碧山庄。

RMB: 2,000 US$: 317

*5933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双钩线装本一组12册晚清·陈颐元旧藏 卢子枢鉴赏尺寸:29.1×18.1cm.提要:此组内含汉司徒残碑(同治癸酉飞青阁刊)、汉王纯碑(同治癸酉季冬月校刊)、汉酸枣令刘熊碑(同治甲戌飞青阁校)、汉淳于长夏承碑(光绪丙子激素飞青阁校刊)、汉熹平石经残碑(钱塘黄氏与金匮钱氏本)、梁馆坛碑(顾湘舟钩本)、启法寺碑(临川李氏本)、周石鼓文、汉西岳华山碑、汉戚伯著碑、吴天玺纪功碑、破张郃铭、魏大司马曹真碑等,每篇牌记皆标明刊刻年代、双钩碑文、后附杨守敬等评语,因稍有虫蛀、经后世高手修裱,保存较好。说明:历代书家重视南帖、忽略北碑,独杨守敬碑帖并尊、唯美是尚,力破传统、自立门户,1867年所作《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是清末书坛上赫赫有名的书评巨著,惜未及时出版又手稿遗失,数十年才失而复得并在中日两国刊行。此部钤有“子枢过眼”、“秘色廔书画记”等多方朱墨印章,可见藏家

之重视程度,且较初版初印,具有极高的版本与收藏价值,印制精美,于研究金石文字及书法甚有帮助,当为方家宝之。备注: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敬斋,号邻苏,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 陈颐元,晚清民国岭南一代收藏名家。字洞虚、号养斋,斋室名秘色楼、梦瑶室、小山书屋等,陈氏藏品多钤此名章和闲章,曾收张穆《八骏图》手卷。 卢子枢(1900-1978),善鉴赏兼书法,精研国画,尤工山水。历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馆馆员、广东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文物鉴定委员等,张大千书画作品亦多有“子枢道兄法正”题字。

RMB: 5,000 US$: 794

杨守敬

卢子枢

5932

5933

Page 47: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5· ·96·

*5934

清末民初名家原石精拓本夹板经折装一组5册。此组内含内含赵子昂执政帖(乌金拓)、赵松雪八札

(附董其昌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钤“书学院藏”印)、唐人双钩十七帖(墨色沉凝、字口清

晰)、王羲之乐毅论小楷帖(运刀古雅有致、用笔劲健洒脱)等,是拓墨色古雅精道、各俱种种精妙,当

为藏家珍之重之,保存较好。

RMB: 1,000 US$: 159

*5935

清代精拓本《石门颂》大型纸本经折装一册。开本宏大,精装四十折页。尺寸:35.6×22.7cm. 蓝色布面精装,

历经数百年,品相保存极佳,应为今日收藏家难得的名碑善本。

注:《石门颂》系东汉名碑,其结字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

洒脱自如,为汉隶中奇纵咨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RMB: 5,000 US$: 794

5934

5935

Page 48: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7· ·98·

*5936

民国珂罗版蜀石经斋藏碑拓线装书一组八册。尺寸:34.2×21.5cm.此组内含《周官礼》第九、十、十二卷,《春

秋谷梁传》襄公传第八、九卷,《春秋左氏传》第十五、二十卷,《春秋公羊传》第二卷及《春秋经传集解》襄二

第十五。每卷后均附校记,并翁方纲、段玉裁、钱大昕、梁章巨、沈曾植、康有为、罗振玉、王国维等数十名家之题

跋,书前则有吴昌硕等所作之《蜀石经斋图》,有极高学术及鉴赏价值。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936

5937*5937

1915年原版初印《宋拓大观帖》珂罗版线装本一套9册全。尺寸:40.1×25.1cm.此帖刻于宋大观三年,因

《淳化秘阁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复拓,宋徽宗命人重为摹勒镌刻成。此套据内府所藏墨迹,摹勒

谨严、镌刻精工,故为世所重,传世拓本已无全帙,今所著录者公存十余册残本。是册宣纸大开本,西东

书局珂罗版精印,颇能传原帖之神妙,后据原本影入钦堂居士黑木雄题跋,为善本帖学者所重。蓝布函

装、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Page 49: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99· ·100·

*5938

清代原石精拓《高延贵石龛造像》一件(东京帝室博物馆旧藏)。尺寸:82.1×30.1cm.此

件钤有“东京帝室博物馆拓本”、“南宋拓本”朱墨印章两方,文识“夫悠悠三界,俱迷五

浊之因……渤海高延贵卓尔生死……敬造石龛阿弥陀像一铺……长安三年七月十五日敬

造”,拓印精良、保存较好。

RMB:1,000 US$: 159 *5939

清吴大澂的女婿、柳亚子之表舅之费树蔚毛笔手书题跋《龚鼎孽聊书四截句》原版蛋白照片一组16件尺寸:26.1×17.5cm.提要:此组册页带早期文物商店原签,内含清代龚鼎孽的手札蛋白照片31帧、费树蔚毛笔手书题跋一帧、另钤朱墨印章三方,洵为费氏因病赴海上,得见此册、欣喜若狂,拍摄蛋白照片留影而作,摄印精美、字体隽永,极为难得、保存较好。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费树蔚(1883-1935)字仲深、号韦斋,吴江望族,曾任信孚银行董事长、吴江红十字会会长,是吴大澂的女婿、柳亚子之表舅,曾反对袁氏称帝、辞职闲居后和张仲仁并称“苏州二仲”。

RMB: 5,000 US$: 794

费树蔚

5938

5939

Page 50: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01· ·102·

*5940

清乾隆45年(1780)芸草堂木刻版画插图本《列仙图赞》一函三册全。尺寸:26.5×18.1cm.提 要 : 是 书 为 寂 照 月 仙 和 尚 著 , 绘 列 仙 图 像 1 0 4 幅 并 各 配 赞 偈 一 首 , 木 版 画 、精 写 刻 , 细 皮 纸 加 衬 , 国 内 鲜 见 ( 鲁 迅 之 弟 周 作 人 先 生 对 此 书 颇 为 推 崇 ) 。 说明:周作人在《知堂书话》注录此书,“日前偶从书贾得日本释寂照所作《列仙图赞》三册,安永庚子刻,后归芸草堂印售,却颇别致。每册各四十图,图中大抵一人,略如绣像,只偶有所执持跨坐而已,其最特别处则仙人容貌多奇古或枯槁衰老,如广成子老子黄石公诸人”。

RMB:1,000 US$: 159

*5941

清光绪年间有正书局珂罗版精印《宋拓淳化阁帖》一函十册全。尺寸:31.1×18.5cm.是书为清康熙时

刑部尚书张照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此帖在清末时被工部尚书吕海寰以600元购藏,时称宋拓第一,

后附清末工部尚书吕海寰、程祖福、陈重庆等多人题跋。前有珍贵影像数幅、时价大洋七元,较为少见

难得、极具版本参考价值。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794

5940

5941

Page 51: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03· ·104·

5942

民国时期《孙承泽藏初拓淳化帖》棉纸线装珂罗版一函三大册。尺寸:35.1×24.1cm.此组阁帖即为上

海博物馆数年前购藏的《淳化阁帖》(安氏本),明末清初由鉴赏家孙承泽收藏,第六卷即有王铎题

签,款曰“丁亥九月,王铎书。孙北海(孙承泽)家藏,至宝,至宝”。是书即为安氏本之著录,民国时期

珂罗版精印,棉纸线装大开本,存卷六七八王羲之书三卷,楠木夹板函装,内部分手书。保存较好。

RMB: 5,000 US$: 820

5943

1927年西东书房精印《淳化阁帖》及昭和35年(1960)清雅堂精印《淳化阁帖初拓肃府本》两种两函21册

全。尺寸:33.5×24.5cm.此组每种内含帖文十册、释文一册,帖文以宣纸珂罗版精印,拓本内原字旁即为

释文,于考证《阁帖》版本甚有帮助,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保存较好。

RMB:1,000 US$: 159

5942

5943

Page 52: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05· ·106·

5944

台北艺文印书馆早期私印特制本《宋拓淳化阁帖》线装书一函十册全(另附释文一册,本书未正式对外发行,故坊间颇为少见)尺寸:35.1×24.5cm.提要:此套书籍坊间极为罕见,查遍拍卖成交几无记录,书后东海丁治磐、内江曾繁康、历下张铣泽、凌川宋膺、正阳王抚洲题跋记事,因所见《宋拓淳化阁帖》为稀见本,故影印数份,只在同道好友中流传,或可为《阁帖》考证提供另外一种重要版本。尤为珍贵的印制精美清晰,跋中所题详细异常,不同版本比较具体到字里行间,可见其治学之严谨。珍贵异常、保存较好。说明:《淳化阁帖》传世后,历代屡有重辑、翻刻,其中著名者如安思远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潘允谅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宋拓王右军帖》(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

RMB:1,000 US$: 159

5944

Page 53: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07· ·108·

在上世纪初叶,全世界最大的经营中国古董买卖的机构是日本山中商社,其灵魂人物就是日本古玩业巨子山中定次郎。正是由于山中商社的推波助澜,山中定次郎的强力运作和大肆掠夺,海量的中国珍贵文物像潮水一样流失海外,开始了背井离乡之旅。1866年,山中定次郎出生在日本大阪古董商家庭,原名安达定次郎,幼年随父亲出入于古董商铺中,对古玩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岁时作为学徒进入了当时大阪颇有名气山中吉兵卫商店,因勤奋好学以及其坚忍不拔的个性,被老板看中,在他23岁那年入赘古董店主人山中吉兵卫家,娶其长女并改姓山中,随后开始了为山中商会进入欧美市场开疆拓土之路。    1894年在纽约开设古董店,之后在波士顿、芝加哥陆续开设分店,在山中定次郎的领导下,山中商会在短短的几年间抓住20世纪初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富裕阶层对于东方艺术品的好奇、渴求的心理,快速在海外建立了销售网络,培养了东方艺术品在欧美等地的销售市场。随着海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需求的扩大,山中商会把目光转向了拥有悠久历史、古董文物珍藏最丰

富、市场交易最活跃的中国北京,开始在北京建立山中商会支店,迈入了山中商会在中国发迹的历史。    当时正处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之际,同时中国考古和文物市场迎来了几次重大发现。1905年5月敦煌莫高窟的主持王道人以其不经意的发现,竟扣开了一座千年藏经洞—— 北宋晚期僧人们掩藏起来的藏经洞,洞中的经文、书卷引来了欧美各路探险家,将敦煌文物经敦煌、兰州、北京运往世界各地;不久,河南安阳小屯发掘出了大量青 铜器、陶器、玉器等;同时,陕西周原出土、盗挖出大量青铜器,如周公鼎、散氏盘、大盂鼎、小盂鼎等标志着西周王朝社稷的礼器;洛阳北面的邙山历史上墓冢林立,几无卧牛之地,随着京汉铁路穿山而筑,大量的地下墓穴被挖掘,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唐三彩、陶器、青铜器、古玉器等流入了北京、上海的文物古董市场,随后迅速被嗅觉灵敏的古董商转售到海外市场,清朝的皇亲贵族,随着末代皇帝溥仪的出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靠,开始以变卖家中的古玩、书画维持时日。同时溥仪从宫中带出的宫廷瓷器、皇家收藏的字画也以抵押方式流入了民间。    山中商会在北京经营期间,支店长高田非常注意和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进行交往,及时了解市场上出现新的古董信息和流向,敢于出高价购买

稀有、奇特、珍贵的古董文物,同时高田还积极和北京的清代王府贵族、大收藏家交往,建立联系渠道。1912年小恭亲王溥伟为了帮助末代皇帝溥仪进行复辟活动筹集军饷,决定将恭亲王府的收藏全部出售。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冈田友次的陪伴下,来到恭亲王府观看恭王府珍藏的珍宝。恭王府的珍藏分为如意库、书画库、玉器库、青铜器库等几十座宝库。其中不计其数的珍宝落满了灰尘,在玉器库中恭王府管家捧起一堆翡翠饰品向山中定次郎问道:“这些东西你打算出多少钱收呢?”山中定次郎脸上浮现一丝惊喜,暗想这次买卖可做大了。经过权衡,山中商会决定以34万大洋买下了恭王府除了书画以外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翡翠等全部收藏,对于山中商会而言是一次大的赌博,同时也给山中定次郎带来一生最大的辉煌,奠定了山中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中国古董文物交易商的坚实的基础。    这次采购,虽然具体的购买规模不太清楚,但根据《山中定次郎传》一些记述的描述例如“数额不同于十万或二十万”、“无论哪个商人,这是一生不会再有的事情”,这次大规模的收购肯定是一次巨额的交易,极有可能以百万日元来计量,其数额无论是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古董品年输出额相比,还是与民国十三年清朝皇室以古董为抵押、在北京盐业银行借下的最高借款额相

比,都毫不逊色。后来这批文物被迅速运回日本分类整理,并被分为 三批出售,一批运往美国拍卖,一批运往英国拍卖,一批留在山中商会设在日本和美国的古董店中零售。    这批恭王府旧藏在山中商会购买后的第二年,即1913年在美国纽约美国艺术画廊以名为“天上艺术至宝”的专题,印制了烫金的图录进行拍卖,拍卖结果轰动了美国收藏界,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品极品收藏,拍卖成交纪录超过了27万美金,在当时是破纪录的天文数字,拍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14年,同样在纽约的“美国艺术画廊”山中商会举办了题为“天津中国贵族的个人收藏及山中商会在北京采购的文物”的专题拍卖会。拍卖会成交额近20万美金,再次取得了成功。    山中商会以二次拍卖为契机,取得了生意上的巨大成功。在其后的1916年在纽约举办了11次中国古董美术品拍卖会。由此,山中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商。这批山中商会购买的恭王府文物究竟包括了哪些奇珍异宝,对于后世来说始终是个谜。据国内得到的一本1913年纽约拍卖图录,似乎能够 解开恭王府文物的部分谜团。该图录为英文印刷,扉页上有小恭亲王溥伟的朝服照片,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年在纽约拍卖的恭王府藏品,有玉器、青铜器、陶 瓷、木器、珐琅、石雕、织绣等7大类500余件。    通过山中商会在中国的发迹、盛衰历程,我们看到了中国古董艺术品近百年来在海外流转的基本脉络。在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的乱世中大批精美珍贵的中国艺术品大量散失海外,所幸的是历经战乱、世事沧桑,多数中国艺术精品还留存在国外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未被毁灭,默默地承担着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的重任。今天,富裕起来的中国的有识之士,走出海外寻宝,将散失在海外的大量中国艺术品带回中国。盛世兴收藏,但愿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能够在回归中国故里后,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珍藏,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日本古玩业巨子山中定次郎与山中商会

在上世纪初叶,全世界最大的经营中国古董买卖的机构是日本山中商社(Yamanaka & Company),在其第二任社长山中定次郎(1866-1936)的带领下,于纽约、波士顿、伦敦相继举办中国、日本文物拍卖,扮演了二十世纪早期第一次中国古美术热潮重要推手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商会曾于1912年购入恭王府除书画以外的几乎所有古董,并于次年即1913年在纽约美国艺术画廊以“天上艺术至宝”为名的专场拍卖。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旋即对日宣战,山中商会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三分店的全部库存,则悉数作为敌产为美国政府没收并于1944年公开拍卖。早期有关其展销图录无疑对于中国文物流散史及海外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殊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In the  last century, the world's  largest Chinese antiquities  is recreation of the trading Company (Yamanaka & Company),  in the mountains of the second President of kojiro set (1866-1936), in London, New York, Boston, for Chinese, Japanese cultural relics auctions, played the early 20th century first Chinese ancient art important role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boom. In particular,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in 1912 bought a respectful wang fu almost all antique except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the following year in New Y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3 art galleries  in the name of "art treasure in heaven" special auction. Once Pearl Harbor took place in 1941, the United States immediately declared war against Japan, in the hills chamber of commerce in New York, Boston and Chicago, all three stores inventory, are all as the enemy is produced for the U.S. government to confiscate and public auction  in 1944. Early on  its sales focu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relics diaspora  in China and overseas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art market, 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Page 54: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09· ·110·

5946

清代日本山中商会藏“中国古董文玩杂项银盐照片集”一册约160张。尺寸:32.1×25.1cm.此本影集内收录牙

雕、玉器、青铜、造像、文房清供等杂项数百件,首页标注“1903”字样,洵为法国古董商从山中商会所购得,摄

印精美、史料珍贵,保存较好。

RMB: 1,000 US$: 159

5945

1944年原版初印《美国政府清算山中商会藏中国和其他东方艺术品》专拍图录(珍罕善本)一组三册尺寸:23.5×16.5cm.提要:日本山中商会(Yamanaka & Company),系二战前以经营东亚特别是中国文物而著称于世的古董巨商,于欧、美、中、日设有多处分店,经手之海量历代各类中国艺术品中,世界博物馆级珍品可谓不胜枚举。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旋即对日宣战,山中商会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三分店的全部库存,则悉数作为敌产为美国政府没收并于1944年公开拍卖。作为精品最为集中的山中商会展拍图录,本书无疑对于中国文物流散史及海外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殊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其中专拍第一场(于1944年5月24至27日分四天拍完,拍品多达939件)、专拍第二场(于1944年6月14至16日分三天拍完,拍品多达1172件)、专拍第三场(于1944年6月28至30日分三天拍完,拍品多达1253件),近数百件配图,涵盖中国历代青铜器、玉器、雕像、壁画、织绣、绘画、家具、陶瓷等数千件,其中清雍正粉彩花卉碗、乾隆御题诗古月轩挥扇仕女婴戏图珐琅彩蒜头瓶、乾隆粉彩转心瓶、乾隆粉彩无量寿佛坐像等,皆为当时收藏界之重器名品。备注:此次是美国政府结束日本山中商会在美财产之最后一系列拍卖,为山中定次郎自1897年自美创立山中商会首拍后的结束曲。自次以后,山中商会财产在美国再无集中拍卖。

RMB: 1,000 US$: 159

5945

5946

Page 55: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11· ·112·

5947

民国早期“日本山中商会藏中国古董等艺术品拍卖归档照片集”一册约140张尺寸:18.3×13.3cm.提要:此件布面经折装,为山中商会旧藏,每件皆分类编号并记名称,注明尺寸、器型、纹饰、颜色等详细信息,内收录三尺三观音团龙勾子莲地、一尺兽耳尊三季花球锦地、八寸海棠缸勾子莲代花光、八寸茶盘二季花万字地、七寸葫芦瓶万代花纹、七寸象鼻炉花万字花纹、大火盆龙花云彩地、文具龙花云彩地等,皆为名家旧藏精品,银盐纸基、摄制精美,原作为极小范围内、高档私密拍卖目录之用,具有极高的著录和史料价值,于研究文物流失脉络传承甚有帮助。保存较好。

RMB: 1,000 US$: 159

5948

1910—1970年代日本山中商会及其相关机构中国、日本古美术展览图录一组60册(无重复)。提要:此组展览图录内收录中国历代珍稀绘画、官窑瓷器、历代青铜器、金铜佛造像等近千种。诸如此组拍品中之1934年山中商会《支那古美术展览会》图录,系日本山中商会在20世纪上半叶所举办之最为重要之古董展览会,亦是山中定次郎自1897年创立山中商会后之标志性事件。该组图录印制异常精美、尺寸不一、保存较好。说明:此组文献内含《支那古美术展览会》《世界古美术展览会》《东西古陶金石展览会》《世界民众古艺术品展览会》《山中商会第九届南画展》《支那古代石佛》《山中商会版古展观》等,由中既可体现海外收藏家个人收藏历程,亦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世界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与市场流通之真实情况,于研讨中国文物流传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备注:山中商会(Yamanaka & Company),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最大的中国古董销售商之一,在其第二任社长山中定次郎(1866-1936)的带领下,于纽约、波士顿、伦敦相继举办中国、日本文物拍卖。扮演了二十世纪早期第一次中国古美术热潮重要推手的角色。1923年,为了开辟日本国内市场,山中商会于日本首次举办大型中国古美术展览,确定了将从中国征集到的珍贵文物先展览于日本,再销往欧美的销售战略,而使山中商会在日本展览成为检索当时中国文物流失的重要依据。

RMB: 1,000 US$: 159

59475948

Page 56: 上海泓盛2014春季拍卖会 怡尔雅集 — 日本今井、三井家族及诸位名家珍藏中国重要碑帖法书专场

·113·

此次《怡尔雅集——中国重要碑帖法

书》专场拍卖,源自中国金石大家旧藏,多

钤章或题跋,如明代文彭、杨继盛、清代张

廷济、翁方纲、陈介祺、金石收藏世家诸城

王氏、篆刻家沈凤、藏书家吴云、书法家杨

沂孙、晚清重臣李鸿藻、山西巨富孙阜昌、

杨守敬、吴昌硕、赵叔孺、钱玄同、唐翰

题、罗振玉、张大千、吴湖帆、卢子枢等,

后为日本今井、三井家族珍藏,现今整体移

转上拍,此次购藏机遇,当为诸位同道方家

珍之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