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附件 2 学科门类(二级类): 预防医学(10042017 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新增 □原有省级 ■省级 □省级和国家级 □国家级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 白亚娜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甘肃省教育厅制

2017 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news.lzu.edu.cn/FHup/files/201705/05-15_114134-21.pdf期科研实践。2名教师赴耶鲁大学访问学习一年,2名博士生赴耶鲁大学两年联

  • Upload
    others

  • View
    4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附件 2

学科门类(二级类): 预防医学(1004)

2017 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申 报 等 级 ■新增

□原有省级

■省级 □省级和国家级 □国家级

团 队 名 称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

团 队 带 头 人 白亚娜

所 在 院 校 兰州大学

推 荐 部 门 兰州大学

甘肃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

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

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 2017

年 5 月 30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团队基本概况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于 2005 年 5 月在原流

行病学教研室(1954 年成立)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84 年成立)的基础上合

并而成。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 12 人,其中教授 1 名,副教授 6 名,讲师 4 人,

高级实验师 1 名;博士生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9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 7 人,2

人博士在读;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1 人,甘肃省优秀专家 1人,甘肃省 “555

创新人才工程人选 1人,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 1人。团队中有

4人在美国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经

历, 2011年至今有 5人次受美国耶鲁大学、NIH和布朗大学邀请赴美进行学术

访问,已与美国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关系,耶鲁大学先后

有 2名本科生来研究所完成了为期 1年的联合培养,4名本科生来研究所进行暑

期科研实践。2 名教师赴耶鲁大学访问学习一年,2 名博士生赴耶鲁大学两年联

合培养,1 名博士生赴布朗大学两年联合培养,3名耶鲁大学教授、2名中国医学

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本专业 2003 年获得“流行病与卫生

统计学”硕士授予权,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119人,博士研究生 3 人;目前在读硕

士研究生 48人,博士研究生 3人。2003年流行病学获甘肃省“精品课程”,2015

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医学院首批优秀研究所。

2.承担课程与教材编写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目前承担了我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公共事

业管理(卫生方向)、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 7 个专业本科

生的《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习》《卫生统计学》《医学统

计学》《医用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实践》《医学伦理学》《健康行为学》《运

筹学基础》《办公自动化》等 11 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公卫硕士研究生《现

代流行病学》《现代医学统计学》《医学现场调查技术》《卫生项目评价学》,

临床、口腔、基础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高级卫生统计学》和临床博士

研究生《高级临床流行病学》等 7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完成教学任务

1566 学时,是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任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团队教师作

为副主编或编委编写了《预防医学》《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

计学》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规划教材;主编或参编了《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 SPSS》《实用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卫生项目评价学》等其他本科教材。

3.教学管理与研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教学团队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探索精神。在教

学组织和管理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始终坚持青年教师听课制度、青年教师

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对教学教案、教学进度、本科专题实习、教师在课堂

的仪表、教态、语言、板书、课件均有严格的要求和检查制度。通过多年的培养

及教学的积累,目前该团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追踪国际研究动

态,引进教学新方法;常年坚持将课堂讲授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方式

有机结合,采用小组讨论和主题发言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4年“流行病学”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名教师荣获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

1 名教师荣获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1 名教师在全国医药院校青年讲课比赛获得

三等奖,1 名教师先后获得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新秀奖、骨干奖, 1 名教师荣

获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1名教师荣获兰州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优

秀指导教师二等奖和兰州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教学团队通过

对美国8所著名大学和中国 5所综合性大学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状况和人才培养模

式的系统分析,基于中美对比构建了适合于我国的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243

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研究荣获 2015 年甘肃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

表教学研究论文 4 篇。

4.实验与实践教学

团队立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学院统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实验教学中心完成本科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毕业专题及

指导多个本科生创新团队完成创新创业训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拥有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血清流行病学实验室、生物统计分析实验室、医学统

计实践机房、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该中心被列入兰州大学“3468”工

程暨本科实践教学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2013 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院校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1名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国家级创新项目荣获第八届“挑战杯”

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近五年教学团队共

指导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100名本科生完成毕业专题论文,130

余名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项目。

5.科研特色与成就

教学团队立足西部,凝练方向,基本形成了人群卫生干预与评价、西部高发

肿瘤防控、健康信息统计与分析、慢性病疾病负担与总费用评价等固定的研究方

向。团队自 2011 年历时 5 年与甘肃省国有大型企业(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唯一的大样本多金属暴露队列。该队列的建立

为开展多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环境-

基因交互作用研究搭建了综合性研究平台,使慢性病从环境外暴露、环境内暴露、

机体反应、疾病发生、疾病发展到疾病结局的证据链研究成为可能,也为癌症筛

查和早诊早治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平台。该队列的建立对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与

企业联合创新进行了有益尝试,提供了校-研-企合作可借鉴的协同创新模式。研

究团队近年来发表论文 260余篇,其中 SCI 40 余 篇,CSCD 150 余篇。主编《出

生缺陷干预工程指南》《甘肃省卫生总费用研究(1995-2009)》等科研专著;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1项,国家“十

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 1 项,国际合作项

目 3项等 2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

奖三等奖 2项。目前在研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十

二五”重大医改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 9 个科研项目。研究平台的搭建及高水平项目的实施,

为教学团队成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

该平台上培养本科生专题实习 46人,本科生中推免硕士生 12名。发表 SCI论文

16篇。

6.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是一个具有 50 余年教学传承的团队,曾指导

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妇幼卫生等专业的学生完成毕业专题实习,培养了一

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通过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所培

养的学生需求供不应求。毕业生主要在疾病防控、医学教育战线或选择继续深造,

深造的国内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在国外著名大学工作学习 4人,多人在北京大学、国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供职。

深造的海外高校包括美国常青藤大学等院校。同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还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见表 1)。

表 1 部分优秀毕业生一览表

姓名 专业/ 题实习时间 工作单位

徐宏伟 预防医学/1989年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屈 燕 预防医学/1993年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李文辉 预防医学/1994年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漆可发 预防医学/1997年 定西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胡尚英 预防医学/2005年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

杨爱民 预防医学/2006年 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

郑 山 预防医学/2007年 兰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 仙 预防医学/2010年 宁夏医科大学讲师/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博士

程治远 预防医学/2012年 兰州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张 晶 预防医学/2014年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孙圆圆 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 四川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白亚娜 出生年月 1959.4 参加工作

时间 1975.4

政治面貌 无党派人士 民 族 汉 性 别 女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授予单位 山西医学院 授予时间 1983.8

高校教龄 34年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博导 行政职务

兰州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流行病与

卫生统计研究所

所长;兰州大学

肿瘤防治研究

中心主任

联系地址、邮编 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 199号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30000

办公电话 0931-8915526 移动电话 13993156821

电子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荣誉奖

1999年荣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成才奖。

2004年度被甘肃省委及省政府授予“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5年获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

2005年甘肃省 “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

2006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

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4年再次入选。

2014年获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

2.教学奖

2004年“流行病学”课程荣获甘肃省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2015年《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甘肃省教育教学一

等奖,1/5

3.科研奖

2005年《甘肃省出生缺陷致病因素调查》荣获 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3。

2006年《甘肃省出生缺陷病因研究》荣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

二等奖,2/5。

2010年《新生儿重症感染的病原与基因交互作用研究》2010年甘肃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2/7;

2012年《公共卫生问题确定中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荣获甘肃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1/25。

2015年《镍暴露队列人群健康核心问题及疾病负担趋势研究》荣获甘肃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2/27。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8.09-1983.08 山西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预防医学

1983.09-2002.06 兰州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流行病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1.09-2003.07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习班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002.07-2004.12 兰州医学院流行病学与统计

学教研室 流行病学教授,教研室主任

2005.01-2005.07 西安外国语学院 出国外语培训

2007.09-2008.09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流行病学访问教授

2005.01-至今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

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

流行病学教授/博导,研究所所长,

兰州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0

姓 名 胡晓斌 年 龄 41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00.7

最终学历

(学位) 硕士 专 业

流行病学与卫

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17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副所长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

1.2005年《甘肃省出生缺陷致病因素调查》荣获 2005年甘肃省

科技进步二等奖,4/13。

2.2006年《甘肃省出生缺陷病因研究》荣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

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4/5。

3.2007 年《甘肃省卫生服务研究》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8。

4.2010 年指导的本科生国家级创新团队荣获第八届“挑战杯”

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

5.2012 年《公共卫生问题确定中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25。

6.2014 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

比赛三等奖。

7.2015年《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荣

获甘肃省教育教学一等奖,2/5。

姓 名 李娟生 年 龄 54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85.8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32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

务 无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

2015 年《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荣获甘肃省教育教学一等奖,3/5。

姓 名 裴泓波 年 龄 43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98.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19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

2012年《公共卫生问题确定中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25。

姓 名 刘小宁 年 龄 44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94.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13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无

姓 名 任晓卫 年 龄 37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10.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7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无

姓 名 郑山 年 龄 34岁 参加工作

时间 2013.10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环境流行病学 高校教龄 4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无

姓 名 高文龙 年 龄 41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00.11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4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无

姓 名 王敏珍 年 龄 33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13.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环境流行病学 高校教龄 4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无

姓 名 朱素玲 年 龄 35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14.9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高校教龄 3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无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

1.2010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将一项。

2.2010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级特等奖二项。

3.2011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一项。

姓 名 申希平 年 龄 39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02.8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高校教龄 15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无

获奖情况

(省部级以上)

2015年《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荣获甘肃省教育教学一等奖,5/5。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12年以来)

团队负责人授课情况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流行病学 白亚娜 2012.3—2016.12 131

临床流行病学 白亚娜 2012.3—2016.12 207

公共卫生导论 白亚娜 2014.3—2016.12 19

团队成员授课情况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流行病学 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3—2016.12 411

临床流行病学 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3—2016.12 571

医学伦理学 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3—2016.12 270

健康行为学 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3—2016.12 225

医学统计学 李娟生、刘小宁、任晓卫、

申希平、高文龙

2012.3—2016.12 252

卫生统计学 李娟生、刘小宁、任晓卫、

申希平、高文龙

2012.3—2016.12 540

医用统计学 李娟生、刘小宁、任晓卫、

申希平、高文龙

2013.3—2016.12 504

办公自动化 申希平、高文龙 2014.3—2015.12 72

运筹学基础 申希平、朱素玲 2016.9—2016.12 54

流行病学实验

(预防、卫管)

白亚娜、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9-2016.12 648

流行病学实验

(临床)

白亚娜、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 2012.9-2016.12 2268

卫生统计学实践

李娟生、刘小宁、任晓卫、

申希平、高文龙

2012.9-2016.12 792

毕业专题论文

白亚娜、胡晓斌、裴泓波、

郑山、王敏珍、李娟生、

刘小宁、任晓卫、

申希平、高文龙

2012.9-2016.12 100名

*8=80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

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白亚娜

(编委)

International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011年 国外教材

流行病学 白亚娜

(编委)

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出版社

2013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医学统计学与 SPSS 李娟生

(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兰州大学教学基金资助

教材

预防医学

(第三版)

白亚娜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十二五”规划教

管理流行病学

(第一版)

胡晓斌

(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十二五”规划教

预防医学

(第一版)

胡晓斌

(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全国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规划教材

医学统计学

(第三版)

刘小宁

(编委)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面向 21世纪课程教材普

通高等教育“十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

基础医学统计设计

与数据分析

任晓卫

(编委)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年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与实践(白亚娜、胡晓斌、李娟生、程宁、

申希平)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

一等奖 2016.12

基于中美对比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构建与实践(白亚娜、胡晓斌、李娟生、

程宁、申希平)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教育厅级 2015.04

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骨干奖(胡晓斌) 隆基奖 校级 2015.12

兰州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郑山) 校级比赛二等奖 校级

二等奖 2015.12

第四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讲

课基本功比赛三等奖(胡晓斌) 国家级比赛三等奖

国家级

三等奖 2014.12

基于中美对比构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

式与实践研究(白亚娜、胡晓斌、李娟生、

程宁、申希平)

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 校级

二等奖 2011.09

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新秀奖(胡晓斌) 隆基奖 校级 2008.12

4.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流行病学甘肃省精品课程 1.0 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4

公共卫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

建与实践研究 0.8 万元 兰州大学 2010-2011

兰州大学本科专业

“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3.0 万元 兰州大学 2015-2017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

影响及对策研究 0.5 万元 兰州大学 2015.6-2016.12

构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

卫生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0.5 万元 兰州大学 2015.5-2017.5

指导教师对创新教育内涵的认识及践

行状况研--以兰州大学本科生创新活

动指导教师为例

0.5 万元 兰州大学 2015.6-2017.6

《大学生创新项目设计与实践》

慕课建设 2.0 万元 兰州大学 2017.1-2017.12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

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目前有 12 名教师,其中流行病专业有 6 位教

师,卫生统计专业有 6名教师,面对所有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流行

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现代流行病学、高级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统

计学、高级卫生统计学、SPSS、SAS软件应用等课程。形成了理论课、实验课、

专题实习、案例分析等不同教学环节和模块。在保持原有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探

讨教学中的不足,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对本学科课程进

行系统构建与改革。与国际著名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引进来、送

出去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人员间的互访,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视

野和交流能力的教学团队。

一、已开展的教学改革与特色

1.开展 “243 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开展《中美对比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研究,

提出了 “243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 2个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和项目实践

平台;4种模式: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研究生与本

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高年级毕业专题与低年级“创新创业”

相结合创新能力孵育模式、科研与本科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

实践模式;3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形成了以青年

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一体式 “提升-培养-孵育-实践” 创新能力的立体培养

体系。在研究与的实践基础上,探讨和实践适合于中国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2.强化理论教学环节,注重科研教学结合。

以理论教学为先导,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查阅最新研

究成果,为学生提供最新参考资料,结合理论基础知识,讲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

点。结合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追踪学科动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年的凝练,形成了

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肿瘤流行病学、人群卫生干预与评价、临床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在人群疾病与健康评价的应用、统计软件的综合应用与研究。将最新科

研成果融入理论教学环节,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如白亚娜教授编

写的《流行病学》教材,将科研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应对策略

写进教材;李娟生副教授主编的《医学统计学与 SPSS 应用》,将利用 SPSS 软件

编程确定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率的标准化程序写入教材。教学团队目前还有其

它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日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有待在

下次教材编写过程写入建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

3. 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中构建学生参与环节,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即以小组为团队,形成对抗辩论模式,分组成员各自对实习内容进行数据处

理和具体分析,并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互助,得出自己团队的结论。应用

主题发言和团队成员补充、对方组员反驳和质疑的形式,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对

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答,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

理论课的理解,掌握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4.项目与专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将教师的研究项目与本科生专题实习和硕士

生学位论文相结合,将专题实习的本科生派往项目实施现场,如金昌市所属各医

院、武威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等地,让学生实际参

与项目实施过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管理等工

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

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高度总结和概括能力,为学生明确发展方

向,提高社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5.开设公共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针对全校非医学本科生开

设了通识选修课《健康行为学》。运用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以

科普的形式面向全校非医学本科生讲授目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点问题和影响健

康各种因素,扩大各专业本科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

生的健康素养。

6.拓展教学领域,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根

据当前大学创新训练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拓展教学领域,在 2016 年成

功申请到《大学生创新项目设计与实践》兰州大学 MOOC 建设项目,借助 MOOC

平台广泛提升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未来教学改革计划

1.加强软件更新与应用,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大数据、大队列新型研究领域的拓展,

对医学专业人员,特别是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现代医学下对大队列的建立和维

护;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加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新型

软件的不断更新,在高校的培养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在未来

的几年中需要教师团队明确方向,紧跟国际和国内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矩阵数据

处理的技术和应用软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

力和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强化和优化实验及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教学团队将在已有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实验课开设

情况和现有的条件,对实验课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例如,开设分子流行病学实验,

案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开设 SAS或 R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实验。进一

步规范和强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研项目的实践过程,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

创新实践能力。

3.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扩大教学团队影响力。

根据教学团队的发展目标,在今后 3-5年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将

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重点学习分子流行病学、统

计理论及新型软件应用。教学团队成员间建立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分享教学经验,

分析教学问题,整体提高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教案、课

件、课外作业等电子资源有限共享,以方便学生课外的预习和复习;加强高水平、

有一定影响力、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或讲稿的编写工作;加强制度资源的开发,

在学校学院现有制度地基础上,开发一批适合本学科发展的制度和激励制度,以

保障教学团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培养一支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

的教学团队。

4.加强网络教学的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学团队将利用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和 Flash多媒

体开发技术,经过 3-5年的建设,将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流行病学及卫生统

计学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文件,并实现互联网共享,同时完成网络公

开视频课的建设,以方便本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浏览,通过多渠道,加强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5.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团队将进一步鼓励团队成员加强有实际意义,能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研究工作,并积极推进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终推

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五年实践中,取得以下成果。

1)师资队伍建设

1名教授/博士生导师,7 名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

士生。6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高级实验师。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 1名,

甘肃省领军人才 1名,甘肃省优秀专家 1名,兰州大学青年教师新秀奖 1

名。

2)获得项目资助

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项。

国家级本科生创新实验资助项目 3项。

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4项。

兰州大学慕课建设项目 1项。

兰州大学本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项

兰州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 20 项。

兰州大学本科生社会实践项目 8项。

3)学生培养

博士生 6名、硕士生 110名、高年级本科生 100名、108 名低年级本科

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项目。

4)教学及科研获奖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项。

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1项。

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

本科生国家级创新团队荣获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1项。

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兰州大学“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 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三等奖 3项。

5)承担科研课题

承担 2项国际项目;10项国家级项目。

6)主编及参编教材

主编教材 1部,副主编教材 1部,参编教材 4部。

7)发表论文

近年教师团队发表教学论文 4篇,SCI 论文 40篇,其中 1区文章 2篇;第

一作者 CSCD论文 150篇;留学生发表 SCI 论文 2篇;研究生发表研究论文 59

篇,其中 CSCD论文 43篇。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 14篇,其中 CSCD 论文 12篇。

7.教学改革论文(限 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中美大学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人力资源

对比研究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 6月

中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教学资源对

比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 2月

耶鲁大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 9月

公共卫生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

建与实践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 6月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一、培养青年情况:

白亚娜教授作为王敏珍博士、郑山博士的指导教师,全面负责他们教学和科

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对备课及讲课技巧进行具体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

的教学进程参与全程听课,指导教师不定期的听青年教师的课,并在听课后与青

年教师沟通,提出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内容。将他们纳入指导教师的

科研项目中,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分别负责研究内容,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

和团队精神,督促申请国家项目,积极参加国内外会议,开阔国际视野,全面提

升开拓和创新能力。李娟生副教授先后作为申希平、刘小宁、任晓卫、高文龙、

朱素玲的指导老师,全面负责各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在

学习方面,要求他们努力学习英语,熟练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要求他们完整地

听完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布置高级统计方法的自学任务,并每隔 2周要

求将自学内容为本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做一次讲座;在每位老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第

一年,要求每位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大纲、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并在上课之前试

讲;在上课过程中安排其他老师听课,并就在课堂的仪表、教态、语言、板书、

课件进行交流。在科学研究方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阅读本 2-3篇本专

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协助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鼓励青

年教师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督促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有关学术会议,以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科研能力和水

平。在为人处事方面,要求青年教师阅读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文书籍,培养正

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礼貌,为人和善等优秀品质。

二、接受进修交流情况:

1.从 2009年至今,连续 5年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Paul Cleary教

授、副院长 Brian Leaderer 教授、环境科学系系主任郑同章教授、俞和教授、

马晓妹和张亚伟副教授;美国南缅因州大学毒理和环境健康中心主任 John

Pierce Wise 来兰州大学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做了 15 人次的学术讲座。开拓

了兰州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2.2010 年 4 名耶鲁大学本科生于暑期和寒假分两次来兰州大学进行为期 2

个月的本科专题实习,在此阶段与兰州大学本科生开展了 3次学术交流,并进行

了两国文化背景的介绍,促进了两国学生之间的友谊。

3.2013 年 6月-7月耶鲁大学 2名本科生(Dennis Wang, Cynthia Chan)在

兰州大学参与了科学研究,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在此期间 2名国际学生完成了

当年硕士生论文英文摘要的修改,开展了 5次学术交流。

4.2014 年 9 月-2015 年 6 月耶鲁大学 1 名本科生(Dennis Wang)受富布莱

特项目资助再次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开展为期

10 个月的访问交流,完成硕士学位的联合培养。目前在本团队教师指导下,基

于研究团队的科研数据,撰写出 SCI论文 2篇,已申请到耶鲁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生奖学金。

5.2014年 9月-2016年 9月兰州大学白亚娜教授的博士生(杨爱民)赴

美国布朗大学开展为期 2年的中美大学的联合培养。

6.2015 年 9月-2017年 9月兰州大学白亚娜教授的博士生(张亚群)赴美国

耶鲁大学开展为期 2年的中美大学的联合培养。

7.2015 年 9月-2016年 6月耶鲁大学 1名本科生(Cynthia Chan)受富布莱

特项目资助再次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开展为期

10个月的访问交流,完成硕士学位的联合培养。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 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中国主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监测及

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35 万元 科技部-国家重

点研发项目

2016-2019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125 万元

财政部/卫生部-

国家“十二五”

重大医改专项

2012-2017

镍暴露诱发 STAT/Cited2 甲基化模式

变异对癌基因调控作用的队列研究

70 万元 国家自然基金委 2017-2020

基于队列人群的天气骤变及 PM2.5对

高血压患者影响机制研究

21 万元 国家自然基金委 2016-2019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婴幼儿腹泻求医行

为分析方法研究

10 万元 教育部-人文社

科项目

2015-2018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1.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Kruskal-Wallis H 检验和 Friedman M检验秩次间多重比较在 SPSS中的实现》

(项目编号:lzujbky-2010-192),在该项目资助下,在《中国卫生统计》期刊

发表的《Friedman M 检验平均秩的多重比较在 SPSS软件的实现》和《两因素非

参数方差分析在 SPSS 中的实现》两篇论文,已经推广和应用到本科生和研究生

的课堂教学中,并应用到数据的统计分析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2.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各项科研项目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题实习

和学位论文搭建了高水平的实践平台,在该实践平台上完成了兰州大学《公共卫

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项目,提出了“243本科创

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

基础。

3.在多项科研项目的实践中,在完成研究项目的选题、设计、数据收集及分

析、报告或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不仅在科研水平和能力上有了大幅

度的提升,而且能将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1.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团队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

队伍,制定系列相关制度,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证。建立教学团队管理制

度;制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制度;教学帮带制度;教学试讲评课制度,保证教学

水平提高。

2. 利用教学管理平台,以督促改,以赛促建,提升青年教师授课水平

教学团队不定期的与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充分

沟通,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整改。利用学院的青年教师讲

课比赛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全部参加比赛,以赛促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授

课水平。

3. 教学团队建设资金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配套基金,确保教学团队各种改革思想的实施,如系列教材的

出版资助基金,优秀团队基金,精品课基金等资金,保证团队师资队伍建设、专

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学院为团队建设提供资金做保障。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培养一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高层次、高素质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团队。

经过 5-10年的团队建设

1. 根本改变教师的学历结构,所有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

2. 引进 1-2名国外高水平院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人才。

3. 所有青年教师都有到国外高水平院校进修学习的经历。

4. 产出 1-2项省级教学研究成果。

5. 培养 1名省级教学名师。

6. 开设流行病学或卫生统计学的双语课程。

7. 出版教材 2-3部。

8. 开设 1门慕课和 1门双语教学课。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专业:

手机:

电子信箱: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