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栏语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要闻 04 责编 戈萍 美编 黄敏 廖敏 校对 田仲蓉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 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 力量。 上世纪的1978是如此,新千 年后的2018也是如此。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 放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 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 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 4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历史新的 篇章开始了新的书写。 中间40年的光阴,放在时间 的刻度上说长不长。但恰是放在改 革开放这一历史卷轴上, 40年跨越 的发展、带来的成就、实现的变迁, 就如同更迭了一个长长的年代,每 一帧画面,都是一幅新颜。 在这个机遇不断的年代里, 越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越是 书写奇迹。 于是,在今时的潮头,人们 一眼便看到了这座疾速奔驰、愈 加耀眼的城市。 这就是成都。 “每一个大时代来临之际, 我们总能感受到那座城市的活 力、魄力,与大胆的锐气”,曾经 有文字这样评价成都。 确然。成都是改革发展的探 路者,开创了许多的“全国第 一”。改革开放后,成都诞生了新 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第 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红庙 子”,甚至还是最早的农村改革 发源地之一…… 而当我们将视线聚焦到近几 年,会更加惊诧地发现,成都已经 牢牢抓住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机 遇,在改革开放的快车轨道上一 再加速,不断创造发展的新奇迹。 发展的奇迹,靠路,也靠人。 近年来,成都提出“千年来第 一次打破城市格局”的东进战略; 提出打造全世界最长的绿道慢行 体系;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从内 陆腹地站上开放前沿;在全国率 先成立新经济委,提出重点发展 六大新经济形态……凭着敢为人 先,成都不断求索发展新路径,更 牢牢抓住了时代机遇。 在新时代新机遇来临的当 下,无数成都人勇敢地成为时代的 弄潮儿,为当前全国乃至全球的不 同领域开创着新的辉煌。中国最大 的民营农牧企业—新希望集团 的董事长刘永好;轨道交通行业的 传奇,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国际知 名餐饮企业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 ……敢于勇立潮头的成都人,乘 风破浪,一路高歌猛进。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 要历史节点上,我们要不忘初 心,更要砥砺前行。即日起,成都 商报将推出“敢为人先 · 求索路” 和“蓉立潮头 · 人物志”两组系列 报道,回看成都对发展路径敢为 人先的探索;回顾成都人对成就 梦想敢于追逐的智勇。同时提醒 现在的我们,不忘初心,铸就更 大的辉煌。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对话 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 治水如何治?聚人如何聚?“东进” 如何进?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 了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 人,对他们编制的《龙泉山东侧沱江发 展轴总体规划》进行了解读。 记者: 怎么理解沱江发展轴?以及 该轴线与成都“东进”战略的关系?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龙泉山东侧 沱江发展轴是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 划确立的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 总体空间结构中的一轴,是支撑成都 实施“东进”发展战略的动力轴线。“东 进”区域最突出的资源禀赋是山水资 源,在东部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核心是 要利用好山水资源,合理确定城市组 团的布局和规模,避免过去摊大饼模 式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 市病的产生。在“东进”区域规划打造 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是以沱江及 其支流绛溪河为脉,串联起东部城市 新区“四城一园”,引领东部区域形成 组群式山水城市空间格局,推动“东 进”区域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我们强 调,沿着轴线两岸打造城市中心,把滨 水区域充分利用好,将新理念和新的 方法运用到东部城市新区的规划中。 记者: 请解读一下沱江发展轴要 如何“拥江发展”?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原本城镇 “沿水而居、拥江而聚”的基础上,我们 提出“拥江发展”,就是要利用好沱江- 绛溪河沿线区域优越的自然禀赋,协 调好水和城、山和城、山和水之间的关 系,塑造“山水田城”和谐共融的总体 格局。实际上,拥江发展更多体现在功 能的融合上,城市的核心功能、标志性 景观在滨水区域聚集并得到充分展 示。不管是行走在滨江绿道上,还是乘 坐游船观览,市民和游客都能看得见 水、望得见山,能够充分欣赏东部区域 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记者: 如何理解沱江发展轴的总 体结构中提出的“1条生态廊道筑基 底、 5 核10 镇定格局”?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生态廊道筑 基底”是强调沱江-绛溪河生态涵养的 功能,需要保护并加以适当利用,也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的 体现。比如,我们在规划中首先强调大 力推动治水来实现水清岸绿和可调 蓄,在景观营造上强调亲水性和自然 化的设计,以防洪要求划定蓝绿线并 严格管控等,就是要把生态廊道的“基 底”给保护好。 “5 核 10 镇”包括淮州新城核、简 州半岛核、简阳新城核、空港新城核、 奥体滨湖核共 5 个城市功能产业聚集 核,以及五凤艺创镇等 10 个特色镇。通 过这“5 核 10 镇”来强化东部城市新区 组团簇群发展格局,其中5个城市核 心,结合各城市组团的定位和特色,统 筹形成金融商务、文化博览、奥体运动 等差异化的主导功能;而特色镇方面, 规划对各个镇的功能与产业进行指 引,重点围绕文体旅游、主题体验、产 业研发,形成功能与产业特色鲜明的 10 个特色镇。 记者: 规划提出了“治水、筑景、 塑业、立城、聚人”五大策略,这些策 略在东部城市新区的打造中怎么体 现出来?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打造沱 江发展轴,是强调以大江大河自然要 素为特点,去塑造我们东部新城独有 的城市风貌和魅力。通过景观营造、文 化彰显等策略,突出山水新城的形象 特点,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而 在聚人策略上,新城发展要回答“人从 哪里来?有什么需求”的问题,我们希 望通过创新高端的产业场景、营造绿 色宜居的生活场景、开放活力的消费 场景,从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过来。 新城发展要回答: 人从哪里来? 有什么需求? 关键词 1 沱江发展轴 关键词 2 拥江发展 关键词 3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关键词 4 五大策略 站在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不少人感叹过“震撼”。水与山与天一色, 绵延至远方,目力所及,是三岔湖100余个岛屿,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奥体 城,是崭新的未来。 但在此之前,这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产业单一,小作坊随处可见, 在粗放发展期,沱江曾一度是整个长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 治水拥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成都的历史上,有数次这样的“敢 为人先”和“改革创新”。从大禹治水开始,成都就是一座因水而起的城 市,江水润泽天府,成都日渐繁荣。战国时期,李冰进一步整治成都平原 河渠水系,创建都江堰, “穿二江成都之中”。 新的历史时期,成都有新的目标:建强区域中心城市、站稳国家中心 城市、冲刺世界城市。选在当前的时间点对城市空间做出重大调整,是成 都新的一次“治水”。 成都,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名城,正在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 千年之变,必将书写新时代华丽转身的精彩篇章。 以山为“心”,以江为“轴” 东进:千年成都新格局 山水悠悠韵天府,蜀都东来第一城。 相比许多脍炙人口的“成都名句”,这是一句 新诗。不过,很快,“东来第一城”将雏 形初现。 从天府广场出发,一路 向东穿过龙泉山隧 道,你会惊叹成都的 别有洞天:蓝色围挡 一片连着一片,货运 车辆一辆接着一辆, 各类“城建”标识十分 醒目。一切都在提醒: 这里正在发生巨变。 这是成都格局的千年之变。随着城市“东进” 战略的提出,成都,正式开启龙泉山时代,从“两 山夹一城”的逼仄变身“一山连两翼”的开阔。 沿着沱江,“东进”脉络清晰起来—空港新 城、简州新城、简阳新城、淮州新城次第布局。再 向外,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 州;再往东,是成渝城市群的另一极—重庆。 格局之变,是规模扩容,更是视野越级。目 光看准“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 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 新空间。 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成都,将成为这一 代成都人的骄傲。 站在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绿水映青山,一 片生机。这里每天要迎接无数客人。从投资的客 商到徒步的驴友,从规划专家到经济学者,无论 出发点是什么,“东进”一定是关键词。 “跨龙泉山东进,实际上是把发展重点由成 都平原地区,转向龙泉山两侧的相对均衡发展, 对于优化成都的空间结构,降低成都平原的环境 负荷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是最近来访客人 之一,在他看来,成都“东进”,有助于降低成都平 原的发展负荷和环境承载的压力,同时也将更好 地保护西侧都江堰精华灌区。 几乎一语道出“东进”初衷。 为何要东进?成都曾用“别无选择”来说明。成 都中心城区已跨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规模门 槛,且人口还在持续聚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大城市病”已成为以“生活安逸”著称的成都不可 回避的严峻问题。从产业发展上看,成都在上一轮 产业规划中工业园区规划349平方公里,但已用土 地超过规划用地的90%,可发展空间已然受限。 千年未变城址、未移中心的成都,与这个时 代许多大城市一样,面临单中心结构难以承载超 大城市建设的困境。 另一方面,成都面临更大机遇。 2016年,成都 天府国际机场启动建设,定位于国家级国际航空 枢纽,成都进入“一市两场”“双翼齐飞”的双机场 时代。《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炉,成都作为核 心城市,面临辐射带动功能的责任和担当。 天时、地利、人和,成都开启千年之变。 “东进” 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不仅从根本上 跳出了“大城市病”的困扰,更是为加快建设全面 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 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承载空间。 “大城市病”与“世界城市” 千年之变 沿着三岔镇乡道一路前行,约40分钟车程, 可以抵达草池镇。李芳钧对这一带十分熟悉: 3月 油菜花醉人,但蜜蜂分泌物滴在汽车上,难以清 理;“东进”以后乡道拥挤起来,路面几经“加固”, 夏天每天要洒水两次;在长河村附近,新开了一 个图文店,一年多前,整个镇上也没有一家…… 李芳钧是空港新城一名建设者,平均每天要 打40多通电话。他负责的项目,是再生水厂,这也 是空港新城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 治水,治理沱江,是“东进”的切入口。 沱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同时也是东进 区域的核心生态骨架。不久前,成都市龙泉山东 侧沱江发展轴系列规划专家国际咨询会召开,会 上讨论的一个重要文件,便是《龙泉山东侧沱江 发展轴总体规划》。其中提出,应坚定以治水为前 提,突出强调对生态价值的保护利用,统筹推进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防洪涝工程建设,使沱江-绛 溪河成为水清岸绿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廊道。 在众多专家看来,沿江发展生态治理是关 键。比如,同济大学教授、景观与旅游设计研究中 心主任吴承照就认为,“沿江发展,不仅要关注水 治理,整个水岸,从河流、池塘到湖泊的整个水系 治理和保护都应该得到关注。” 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为特色,沱江轴线将打 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综合发展轴。成都将沱江轴线 定位为支撑东进区域构筑“公园城市新画卷、拥 江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轴线,形成“1条生态廊道 筑基底、5核10镇定格局、8段百景共演绎、500公 里绿道串全域”的总体结构。 更亮眼的是,沱江发展轴的文化定位是:“山 水悠悠韵天府,蜀都东来第一城”,展天府雄州古 韵,显蜀都东进新风。将用历史文化+诗意田园+ 现代文明,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生态本底与天府文化 拥江发展 在沱江发展轴规划里,治水只是 策略之一,随后还有筑景、塑业、立城、 聚人。如何塑业?如何聚人?产业是城 市的命脉。按照规划,沱江发展轴将依 托临空服务、先进制造、汽车装备三大 产业生态圈,构建以新经济产业为引 领、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 为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事实上, “东进”的吸引力已经开始 凸显。今年9月, “云锦天府”新经济产业 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被列入成都100 个重点攻坚项目,未来将搭建云计算、 大数据、游戏、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影视 娱乐等产业链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数 字文创产业集群。尤为亮眼的是,项目 未来将基于5G及相关技术,发展人工智 能、虚拟与增强现实、物联网等产业。 随着天府国际机场2020年投用, 临空产业是“东进”聚人的另一重磅产 业。在空港新城,今年就新开工了两个 航空物流项目,普洛斯中西部国际物 流综合基地正在开建,顺丰西南区域 分拨中心顺利推进。此外,富凯飞机附 件维修基地与飞机加改装设计研发中 心也已经动工。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的重点建设 工程和成都“东进”战略极核,未来成都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将按照“全球新枢纽 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依托航空港 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成都高新区 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力成都打造 国际门户枢纽、内陆开放高地和建设全 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临空产业与新经济 立城聚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郑鑫 格局之变 格局之变 是规模扩容 是规模扩容 更是视野越级 更是视野越级 一个开放的 一个开放的 面向世界的成都 面向世界的成都 将成为这一代人的骄傲 将成为这一代人的骄傲 蓉立潮头 敢为人先 记者手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图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以山为“心”,以江为“轴” 东进:千年成都新 …e.chengdu.cn/page/1/2018-12/03/04/2018120304_pdf.pdf · 沱江发展轴是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开栏语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要闻 04

责编 戈萍 美编 黄敏 廖敏 校对 田仲蓉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上世纪的1978是如此,新千年后的2018也是如此。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历史新的篇章开始了新的书写。

中间40年的光阴,放在时间的刻度上说长不长。但恰是放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卷轴上,40年跨越的发展、带来的成就、实现的变迁,就如同更迭了一个长长的年代,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新颜。

在这个机遇不断的年代里,越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越是书写奇迹。

于是,在今时的潮头,人们一眼便看到了这座疾速奔驰、愈加耀眼的城市。

这就是成都。“每一个大时代来临之际,

我们总能感受到那座城市的活力、魄力,与大胆的锐气”,曾经有文字这样评价成都。

确然。成都是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开创了许多的“全国第一”。改革开放后,成都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甚至还是最早的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

而当我们将视线聚焦到近几年,会更加惊诧地发现,成都已经牢牢抓住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快车轨道上一再加速,不断创造发展的新奇迹。

发展的奇迹,靠路,也靠人。近年来,成都提出“千年来第

一次打破城市格局”的东进战略;提出打造全世界最长的绿道慢行体系;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从内陆腹地站上开放前沿;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委,提出重点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凭着敢为人先,成都不断求索发展新路径,更牢牢抓住了时代机遇。

在新时代新机遇来临的当下,无数成都人勇敢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当前全国乃至全球的不同领域开创着新的辉煌。中国最大的民营农牧企业——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轨道交通行业的传奇,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国际知名餐饮企业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敢于勇立潮头的成都人,乘风破浪,一路高歌猛进。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要不忘初心,更要砥砺前行。即日起,成都商报将推出“敢为人先·求索路”和“蓉立潮头·人物志”两组系列报道,回看成都对发展路径敢为人先的探索;回顾成都人对成就梦想敢于追逐的智勇。同时提醒现在的我们,不忘初心,铸就更大的辉煌。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对话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治水如何治?聚人如何聚?“东进”如何进?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他们编制的《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进行了解读。

记者:怎么理解沱江发展轴?以及该轴线与成都“东进”战略的关系?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是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总体空间结构中的一轴,是支撑成都实施“东进”发展战略的动力轴线。“东进”区域最突出的资源禀赋是山水资源,在东部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核心是要利用好山水资源,合理确定城市组团的布局和规模,避免过去摊大饼模式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产生。在“东进”区域规划打造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是以沱江及其支流绛溪河为脉,串联起东部城市新区“四城一园”,引领东部区域形成组群式山水城市空间格局,推动“东进”区域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我们强调,沿着轴线两岸打造城市中心,把滨水区域充分利用好,将新理念和新的方法运用到东部城市新区的规划中。

记者:请解读一下沱江发展轴要如何“拥江发展”?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原本城镇“沿水而居、拥江而聚”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拥江发展”,就是要利用好沱江-绛溪河沿线区域优越的自然禀赋,协调好水和城、山和城、山和水之间的关系,塑造“山水田城”和谐共融的总体格局。实际上,拥江发展更多体现在功能的融合上,城市的核心功能、标志性景观在滨水区域聚集并得到充分展示。不管是行走在滨江绿道上,还是乘坐游船观览,市民和游客都能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能够充分欣赏东部区域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记者:如何理解沱江发展轴的总体结构中提出的“1 条生态廊道筑基底、5核10镇定格局”?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廊道筑基底”是强调沱江-绛溪河生态涵养的功能,需要保护并加以适当利用,也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比如,我们在规划中首先强调大力推动治水来实现水清岸绿和可调蓄,在景观营造上强调亲水性和自然化的设计,以防洪要求划定蓝绿线并严格管控等,就是要把生态廊道的“基底”给保护好。

“5 核 10 镇”包括淮州新城核、简州半岛核、简阳新城核、空港新城核、奥体滨湖核共5个城市功能产业聚集核,以及五凤艺创镇等10个特色镇。通过这“5核10镇”来强化东部城市新区组团簇群发展格局,其中 5 个城市核心,结合各城市组团的定位和特色,统筹形成金融商务、文化博览、奥体运动等差异化的主导功能;而特色镇方面,规划对各个镇的功能与产业进行指引,重点围绕文体旅游、主题体验、产业研发,形成功能与产业特色鲜明的10个特色镇。

记者:规划提出了“治水、筑景、塑业、立城、聚人”五大策略,这些策略在东部城市新区的打造中怎么体现出来?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打造沱江发展轴,是强调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为特点,去塑造我们东部新城独有的城市风貌和魅力。通过景观营造、文化彰显等策略,突出山水新城的形象特点,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而在聚人策略上,新城发展要回答“人从哪里来?有什么需求”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创新高端的产业场景、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活场景、开放活力的消费场景,从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过来。

新城发展要回答:人从哪里来?有什么需求?

关键词

1 沱江发展轴

关键词

2 拥江发展

关键词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关键词

4 五大策略

站在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不少人感叹过“震撼”。水与山与天一色,绵延至远方,目力所及,是三岔湖100余个岛屿,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奥体城,是崭新的未来。

但在此之前,这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产业单一,小作坊随处可见,在粗放发展期,沱江曾一度是整个长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

治水拥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成都的历史上,有数次这样的“敢为人先”和“改革创新”。从大禹治水开始,成都就是一座因水而起的城

市,江水润泽天府,成都日渐繁荣。战国时期,李冰进一步整治成都平原河渠水系,创建都江堰,“穿二江成都之中”。

新的历史时期,成都有新的目标:建强区域中心城市、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选在当前的时间点对城市空间做出重大调整,是成都新的一次“治水”。

成都,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名城,正在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千年之变,必将书写新时代华丽转身的精彩篇章。

以山为“心”,以江为“轴”东进:千年成都新格局

山水悠悠韵天府,蜀都东来第一城。相比许多脍炙人口的“成都名句”,这是一句

新诗。不过,很快,“东来第一城”将雏形初现。

从天府广场出发,一路向东穿过龙泉山隧道,你会惊叹成都的别有洞天:蓝色围挡一片连着一片,货运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各类“城建”标识十分醒目。一切都在提醒:这里正在发生巨变。

这是成都格局的千年之变。随着城市“东进”战略的提出,成都,正式开启龙泉山时代,从“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身“一山连两翼”的开阔。

沿着沱江,“东进”脉络清晰起来——空港新城、简州新城、简阳新城、淮州新城次第布局。再向外,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再往东,是成渝城市群的另一极——重庆。

格局之变,是规模扩容,更是视野越级。目光看准“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成都,将成为这一代成都人的骄傲。

站在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绿水映青山,一片生机。这里每天要迎接无数客人。从投资的客商到徒步的驴友,从规划专家到经济学者,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东进”一定是关键词。

“跨龙泉山东进,实际上是把发展重点由成都平原地区,转向龙泉山两侧的相对均衡发展,对于优化成都的空间结构,降低成都平原的环境负荷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是最近来访客人之一,在他看来,成都“东进”,有助于降低成都平原的发展负荷和环境承载的压力,同时也将更好地保护西侧都江堰精华灌区。

几乎一语道出“东进”初衷。为何要东进?成都曾用“别无选择”来说明。成

都中心城区已跨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规模门槛,且人口还在持续聚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大城市病”已成为以“生活安逸”著称的成都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从产业发展上看,成都在上一轮产业规划中工业园区规划349平方公里,但已用土地超过规划用地的90%,可发展空间已然受限。

千年未变城址、未移中心的成都,与这个时代许多大城市一样,面临单中心结构难以承载超大城市建设的困境。

另一方面,成都面临更大机遇。2016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动建设,定位于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都进入“一市两场”“双翼齐飞”的双机场时代。《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炉,成都作为核心城市,面临辐射带动功能的责任和担当。

天时、地利、人和,成都开启千年之变。“东进”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不仅从根本上跳出了“大城市病”的困扰,更是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承载空间。

“大城市病”与“世界城市”

千年之变

沿着三岔镇乡道一路前行,约40分钟车程,可以抵达草池镇。李芳钧对这一带十分熟悉:3月油菜花醉人,但蜜蜂分泌物滴在汽车上,难以清理;“东进”以后乡道拥挤起来,路面几经“加固”,夏天每天要洒水两次;在长河村附近,新开了一个图文店,一年多前,整个镇上也没有一家……

李芳钧是空港新城一名建设者,平均每天要打40多通电话。他负责的项目,是再生水厂,这也是空港新城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

治水,治理沱江,是“东进”的切入口。沱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同时也是东进

区域的核心生态骨架。不久前,成都市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系列规划专家国际咨询会召开,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文件,便是《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其中提出,应坚定以治水为前提,突出强调对生态价值的保护利用,统筹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与防洪涝工程建设,使沱江-绛溪河成为水清岸绿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廊道。

在众多专家看来,沿江发展生态治理是关键。比如,同济大学教授、景观与旅游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吴承照就认为,“沿江发展,不仅要关注水治理,整个水岸,从河流、池塘到湖泊的整个水系治理和保护都应该得到关注。”

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为特色,沱江轴线将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综合发展轴。成都将沱江轴线定位为支撑东进区域构筑“公园城市新画卷、拥江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轴线,形成“1条生态廊道筑基底、5核10镇定格局、8段百景共演绎、500公里绿道串全域”的总体结构。

更亮眼的是,沱江发展轴的文化定位是:“山水悠悠韵天府,蜀都东来第一城”,展天府雄州古韵,显蜀都东进新风。将用历史文化+诗意田园+现代文明,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生态本底与天府文化

拥江发展

在沱江发展轴规划里,治水只是策略之一,随后还有筑景、塑业、立城、聚人。如何塑业?如何聚人?产业是城市的命脉。按照规划,沱江发展轴将依托临空服务、先进制造、汽车装备三大产业生态圈,构建以新经济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事实上,“东进”的吸引力已经开始凸显。今年9月,“云锦天府”新经济产业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被列入成都100个重点攻坚项目,未来将搭建云计算、大数据、游戏、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影视娱乐等产业链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文创产业集群。尤为亮眼的是,项目未来将基于5G及相关技术,发展人工智能、虚拟与增强现实、物联网等产业。

随着天府国际机场2020年投用,临空产业是“东进”聚人的另一重磅产业。在空港新城,今年就新开工了两个航空物流项目,普洛斯中西部国际物流综合基地正在开建,顺丰西南区域分拨中心顺利推进。此外,富凯飞机附件维修基地与飞机加改装设计研发中心也已经动工。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成都“东进”战略极核,未来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将按照“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依托航空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力成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内陆开放高地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临空产业与新经济

立城聚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郑鑫

格局之变格局之变,,是规模扩容是规模扩容,,更是视野越级更是视野越级;;一个开放的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成都面向世界的成都,,将成为这一代人的骄傲将成为这一代人的骄傲

蓉立潮头敢为人先

记者手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