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舌尖上的年味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19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殷健灵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酒安足辞 李敬泽 年关上,有朋友打来 电话,说: “我这里下着大 雪,正喝青稞酒。” 我说: “我这里备了冰 块儿,要喝二锅头。” 一笑把年拜过。 北齐时武成帝致书河 南王孝瑜:“吾饮汾清二 杯,劝汝邺酌两碗。”其时 武成在晋阳,孝瑜在河南, 千百里之思,遥劝三杯两 盏。 青稞酒正该在雪里 喝。青稞本性至寒,青稞酒 有冰雪之意,喝下去一道 寒光攻心,刀刀见血,血就 热了。 《红楼梦》里贾宝玉大 雪天要喝酒,薛宝钗讲了 一篇道理,说是酒要温了 才好,否则冰凉的酒用肠 胃去暖它,怎么禁得住?这 说的是南方的老酒,如果 是北方的烧酒,那一定温 不得,因为烧酒是冰凉的 火,冰消了,火也散了,这 样的酒还能喝吗? 冰凉的火,这是 青稞酒,也是二锅头、 伏特加。和二锅头比 起来,青稞与伏特加 酒性稍薄,如果加上冰块, 它的薄就越见明亮、锐利, 森然逼人。有时我也在二 锅头里加冰,酒性虽然分 薄,但也更狠,像打了赤膊 的泼皮光棍。 然后,就喝醉了。第二 天醒来,阳光从窗帘间照 到脸上,头脑清新得像一 棵雨后绿树,酒精把人洗 过一遍,或者蓝色的火把 人烧了一遍,这时就想,喝 醉了是好的,醉了醒来也 是好的。 醉酒的体验类似于西 方人说的“小死”,一种巅 峰上的休克。大醉时的大 睡是近于无限的黑暗,纯 粹、深远、宁静,人无所惧 无所喜无所思,人完全化 在黑暗里。 历史上因为醉酒而睡 得最长的人大概是东汉的 刘玄石,所谓“玄石饮酒, 一醉千日”,从棺材里坐起 来已是三年后,这其实是 死了一回。死像刀,人最大 的喜乐都在生命中深藏的 那把刀图穷匕见之时,那 时,你不是你,你什么也不 是。 当然,死而复生,醒来 时我还是我,这也是喜乐 的。 有一年,也是 冬天,和几个朋友 在首都剧场旁边的 半坡村喝酒。众人 皆醉。第二天互通 电话,开口都说: “好酒啊, 是真的。” 那一晚半坡村的老板 拿出了三瓶简装五粮液, 看标签将近十年了,老板 自己恐怕也是当它假酒, 摆着喝出了好歹概不负责 的架势。但那酒真是好啊, 勇敢的酒徒们不敢相信, 感觉像是中了头彩,直到 醉后醒来,头也不疼腿也 不软。 —— 这是我衡量酒的 标准,好酒如北方的雨,云 聚了,风起了,雨来了,雨 收了,然后就是青天白日, 不牵连不黏滞,说白了,就 是醒了不头疼。 在马来西亚的婆罗 洲,杜松人的酒歌唱道:外 面池塘是大的,我们没有 头疼;房里池塘是小的,而 我们得了头疼病。 这歌唱得有趣,外面 池塘里是水,喝了当然不 头疼;房里“小”池塘里是 酒,就免不了要吃索密痛。 酒后服用镇痛药伤脑,但 让它这么疼下去就会伤 心。比如我读李清照的词, 发现该女士常喝闷酒: “金 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 昏。”一醉醒来就“昨夜雨 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于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 愁字了得!”如此症状,莫 道“非关病酒”,其实就是 头疼。 酒后的头疼是一种重 要体验。李清照的词是这 么疼着写出来的,古诗文 中余痛未消者比比皆是。 那与感冒的头疼不同,酒 后的疼是废墟,是欲 望和悲喜退去后遗留 下的坚硬、晦暗的礁 石。在这时,疼着的人 是处在生命中一个荒 凉地带。 人与酒相亲相敬,酒 就是好的。喝青稞、二锅 头,如结交狐朋狗友,狎戏 无间;茅台、五粮液,如饱 学大儒,醇厚蔼然,即之则 温。而黄酒与我独不相亲, 亦不相敬,每次喝了醉了, 必定捧着脑袋,后悔两三 日。 在北京,喝黄酒时还 要加姜丝、话梅,如果再撒 上味精、盐、葱花,热腾腾 端上来就成了喝 汤。我觉得正派的 喝法应是取其真 味,北京市面上的 黄酒大多来自绍 兴,有一年、五年、八年、十 年之分,一年酒涩,十年太 贵,五年、八年又觉略厚, 好黄酒的真味我竟不知。 不知酒大概还是因为 性相隔。人秉地气而生,我 是北人,黄酒是南人的酒, 这酒是阴的,不像烧酒的 磊落亢爽,一派阳气。喝时 是顺畅的,但酒力如梅雨 连天,不知何时起,不知何 时去。所以,黄酒喝醉了就 是婚姻,无穷的家常烦恼, 而烧酒之醉,是奇峰突起 的一夜。 但醉也难得。一老作 家在报上说:酒喝得少了, 因为喝也喝不醉,就没意 思。此公为知酒之人。 难得醉不是酒量长 了,而是年纪长了,喝酒时 难得糊涂。于座中眼观六 路,合纵连横,诸如引蛇出 洞、以逸待劳的三十六计 都用上,结果是人皆醉,我 独醒。 独醒者冷眼旁观,看 人把深藏不露的弱点展现 出来。当然,以我的经验, 那实在不好看,醉汉是丑 陋的,他的肉体、意识和语 言失去连贯流畅的统一 性,你觉得这个人正瓦解 为一片混乱。 所以,陶渊明与人饮 酒,若先醉,便语客:“我醉 欲眠,卿可去。”免得发起 酒疯来,自己丢人现眼,别 人看着闹心。 陶渊明是临醉时忽然 矜持,如果端起酒杯已存 此心,人就根本不会喝醉。 喝酒而不及于醉,这也是 乐趣,一种节制的快感,飘 然微醺但意识到清明的理 性仍在,严守这个分际如 同杯中酒满,酒面微凸,一 滴则溢,但恰好就不多这 一滴,那种微妙的平衡是 美的。 但老是喝不醉也真是 “没意思”。喝醉了很丑,但 人要一直不丑也累,爱怎 么着怎么着拳打镇关西倒 拔垂杨柳,死且不避,酒安 足辞! 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是昨儿晚我就一个人先吃起 生日蛋糕来了。 我把佳蓁送的漂亮蛋糕放在餐桌上,点起蜡烛,时 已近午夜。我想,数十年前之今夜,我就快要“诞生”了, 折腾得肚子也该饿了吧。医生对妈妈发出警语: “太太, 你能不能再忍耐一下?不然你小孩一生下来就两岁了, 会吃亏的呢!” 妈妈哭着喊着生气地说: “我真的没法子忍呀!大 夫!” 于是我就哇哇哇“破壳而出”,生下 来就两岁了!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年底最后一天出生,还是很有好处 的。 好记不说,还有“迎新送旧”之意。为 此,当全世界都在期待“元旦”时,我们这 些年底出生的人,都夹带了全世界的欢 声笑语不是吗? 我为漂亮蛋糕拍了照,心想,到时可 以转给空中祝福的朋友一 起品尝了。 打开 !"#$#%&,我欣 赏了普通话、闽南语和英语的三个版本 的“生日快乐”,场面空前热闹。我连吃两 大块蛋糕,差点儿噎着了。 今日晨起,我已经是这世界上一个活了很久也算 幸运的人了。 今天我要读完最后几十页的《百年孤独》;要回五 封远方朋友来信并附上新作和祝福。除此还要洗碗、扫 地、浇花、喂猫、洗衣、校稿、整理书柜……没打算外出 逛街购物与朋友家人共饮红酒…… 马奎思说: “人坐头等客车,而文学当作货物来载 运,这世界乱得不成体统啦!”所以真的区区一个生日 自己吃块蛋糕就很奢侈华丽。 前天美英姐还来过电话,说要寄黄春明老师撕画 年历及“九拐十八弯”的撕画笔记本给我。当下我就激 动了,于是我今天再读一遍《银须上的春天》,我要用酢 酱花结缀黄春明的银发,祝福他健康孔武有力。我还要 力荐这本儿童文学杰作:《银须上的春天》。 今天的生日却真的很不一样!当我“享受孤独”,安 静忙碌地做着预订的功课,一早,手机就如清脆的门 铃,叮叮咚咚地此起彼落!我看到许多祝福来自脸书。 天哪, “脸书”真是一个无远弗届的辐射站!一打开,看 到好多新老朋友的祝福!她们终于知道我的生日了!想 “避寿”都难。 顺溜兴旺呼啦汤 胡筱梅 我的老家在苏北农村,我 '(() 年来到 上海地铁十号线吴中基地做保洁员,快 *+ 年了。 狗年春节前,我在睡梦中又闻到了呼啦 汤的味道,这是老家过年时节,父母亲手用 土灶大锅熬制的汤。从小喝到大,不管走到 哪里,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取代的一种味 道。那是一种既暖身,又暖胃,更暖心的人 间美味!它像上瘾一般,春节将要来临时, 就会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老家亲人的牵 挂! 过年必须回老家,已经成为所有漂泊在 外乡的中国人一年一度无法抹杀的期待。春 节时,我肩挑背扛,日夜守候在候车大厅, 只为能回家和家人们亲亲热热团团圆圆围坐 在一张桌边,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呼啦汤, 吃上妈妈亲手烧的一大桌子充满浓郁家乡特 色的菜,那份满足与开心真是无以言表。 呼啦汤这个名称是有彩头的,寓意来年 一家人日子过得呼啦啦的顺溜兴旺。在老人 们心里,呼啦汤的烧制流程是有讲究的,不 是像我们现在年轻人煲汤那样,把从超市里 或者从网上买来的净菜和半成品,往高压锅 里一放,定好时,就自动煲起来了。用老人 的话说,这样煲出来的汤连一点“人味”都 没有,鲜味也都是成品佐料强加进去的。老 家的这个呼啦汤的鲜美香味却是从食材里喷 发出来的。 备用的猪蹄和大骨肉,经过土灶柴火的 焖炖,猪蹄和大骨肉酥烂得用勺一碰便离骨 了,骨头剔去,剩下的肉便留作呼啦汤的主 食材,就着一大锅高汤,正好制作清汤圆 子,把事先剁好的精肉加上葱姜蒜末、盐和 胡椒粉,打两只鸡蛋进去,摔打上劲,左手 一握,大拇指和食指虎口处,一个溜圆的圆 子便成形了,右手小勺一舀,放入煮沸的高 汤中,立马满锅漂浮着圆溜溜的小圆子。 过年亲戚朋友多,除了要炸制好多狮子 头,家家户户一般都会准备这么一大盆清汤 做的圆子,什么时候需要吃了,下进汤里, 放点菠菜,立等可吃,既方便又美味。 记得去年大年三十清早,为了不惊动我 们,让我们多睡会儿,心疼儿子媳妇的公公 婆婆天刚亮就悄悄起来忙碌了,公公在灶台 下烧火,婆婆围着围裙在锅上当主厨,她先 把需要的葱姜蒜等佐料洗净切碎,再把头天 晚上就备好的主料一碗碗摆在锅边,一切准 备停当,便开始点火制汤了,先在锅中倒少 许油,爆香,加入高汤,大火烧开,开始依 次下入蹄筋、大骨肉、清汤圆子、豆腐丁和 粉丝,等锅开后,把打好的蛋液细细地溜入 锅内,点少许生抽增色,再用面粉调成芡, 加入胡椒粉,喜欢吃辣的可加入适量辣椒 面,再放些自家田里刚挖出的嫩菠菜,最后 撒上些许香菜,一大锅香香浓浓的呼啦汤便 做成了。大人小孩围坐一桌,每人一大碗, 一边喝一边说着家常闲话,那种其乐融融的 场景,即便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也会觉得 从头暖到脚! 语文老师 王忠范 ,-.' - 月,我刚跨进那吉屯 中学的大门,就去学校的农场劳动, 在那里捡土豆、掰苞米。有位脚穿胶 鞋、身披羊皮袄的中年人,像是工 友,而那副戴眼镜面孔,虽沾满泥 土,却让人感到有种内藏的慈爱与 文雅。他指导我们干活,热情又严 格。据说他孤身一人,在农场里劳动 好几年了,他的家在遥远的云南。 初一的下学期,语文课堂里走 进的老师竟是他!一身板板 正正的蓝色中山装,白净的 脸庞上隐隐透出几分憔悴与 疲累,一副刚从苦难中挣扎 出来的样子。他在黑板上写 下自己的名字:姚静。他说他因为历 史问题,在学校农场改造了几年。他 望望全班: “大家都认识我吧,那个 穿皮袄的人。”他的眼睛眨动了几 下,苦涩地笑了。接着他像是在表示 决心: “请同学们放心,我会讲好每 一堂课的!”我们没有鼓掌,也没有 疏远他。 下课时,他问谁叫王忠范,我便 走到他的身旁。他说: “你在黑板报 上写的诗我改了两行,你看这样好 不好?”话声虽然很轻,却是和蔼可 亲的。 他的板书,一笔一划,清 秀工整;他讲课,口齿清楚, 有声有色,口若悬河。范读王 愿坚的《粮食的故事》时,全 班同学泣不成声;讲魏巍的《谁是最 可爱的人》,教室里静得只剩下心跳 的声音;分析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把我们这群中学生带进漫长的思 考。对于那些一上作文课就头疼的 学生,他用作家的故事和古人的传 说鼓励他们。他有学识,讲方法,每 堂课都是那样生动与活跃。同学们 喜欢他、亲近他。 他好像只有那几件衣服,换了 洗,洗了换,尽管总是沾满了粉笔 末,在我们的眼中却别有风采。他说 话亲切而讲究,有风度,没一句多余 的话,似乎过于谨慎。我们说他的生 活方式像印刷体,他摇摇头,一笑了 之。 我是语文课代表,跟他来往多 一些。他教我写日记,而且每篇必 看,不时圈圈点点。那天我去他的宿 舍,他可能喝了点酒,显得分外兴 奋,拿冰心和刘白羽的书给我看,悄 悄给我讲刘绍棠,讲刘绍棠的《夏 天》和《运河的桨声》。我出门时,他 再三叮咛我不能跟别人说,我连连 点头,尽管不懂他的用心。接着是一 次作文比赛,我以他为内容写了篇 《我的老师》,他却火了:“你不能 写我,永远不要写!”他简直是声 嘶力竭。我感到委屈,他仿佛也把 一滴泪咽了下去。这时我 和我的同学似乎明白了些 什么,大家更加敬重他 了。 那个很冷的冬天,他 病了,咳嗽不止,蜷卧在宿 舍里。全班同学陆陆续续 来看他,给他打水、做饭、 拿药、洗衣服。他说: “在同 学们中间我就没病了。”当 他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 不约而同地鼓掌,他掏出 手绢擦拭着眼角。 我们初中毕业了,拍 完集体照以后,他把我们 一一送出校门,温厚的手 在空中挥动着、挥动着 …… 别后,我们师生再也 没有见面。听说“文革” 中他又被劳动改造,后来 又听说他回昆明与家人团 聚,继续在一所中学里教 书。好久没有他的消息 了,我真的很想他。 责编刘芳 明天就是元宵 除了吃汤圆也要 吃塌饼 心事 油画 孟韵 年跟前 吕小涢 到了年跟前,街 空了。 人还有,很少。街 角拐出个老太太,半 天又转出个老头儿, 皆不良于行,蹒跚着,拖着小车,大概是买菜去。年下好 多地方不卖菜了。还在卖的气鼓鼓的不高兴,说凭什么 你们玩儿我还要在冷风里站着卖吃的给你,都是人,我 也要过年。现在好多行当过年要关门好些天,人有钱 了,不差过年挣的这几个,且玩儿去。于是路断人稀,只 有老人在蹒跚。 越是蹒跚,脸上越安详。蹒跚磨人的性子,磨着磨 着,人就越发的坦然。 这样的坦然,修行都修不来。 下雪囤菜,过年囤菜, 总是囤多了。最后吃不完 会烂掉一些,要扔。但不囤 又不行,万一菜断了,急切 间去哪儿买? 我想过,不囤了,只要 有米有肉就成,没菜了一 碗米饭一片 腊肉就是一 餐,再配点 寸金萝卜更 好。这是我 最爱吃的一味,传说有碍 健康,但偶尔吃几回也没 有什么。要囤就囤几个大 萝卜,可以相对放得久一 点,猪肉炖萝卜也香。一般 说来,初四初五就会有人 来卖菜了,贵一点,不算离 谱,吃得起。 年跟前,一天天往清 静里走,真是喜欢。 上周六摆地摊的开店 的都说初八见。初八就会 重新热闹起来。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殷健灵 编辑邮 …xmwb.xinmin.cn/resfile/2018-03-01/A19/A19.pdf · 十日谈 舌尖上的年味 新民网: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殷健灵 编辑邮 …xmwb.xinmin.cn/resfile/2018-03-01/A19/A19.pdf · 十日谈 舌尖上的年味 新民网: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dzlx@xmwb.com.cn

十日谈舌尖上的年味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19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殷健灵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酒安足辞李敬泽

! ! ! !年关上,有朋友打来电话,说:“我这里下着大雪,正喝青稞酒。”我说:“我这里备了冰

块儿,要喝二锅头。”一笑把年拜过。北齐时武成帝致书河

南王孝瑜:“吾饮汾清二杯,劝汝邺酌两碗。”其时武成在晋阳,孝瑜在河南,千百里之思,遥劝三杯两盏。

青稞酒正该在雪里喝。青稞本性至寒,青稞酒有冰雪之意,喝下去一道寒光攻心,刀刀见血,血就热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大

雪天要喝酒,薛宝钗讲了一篇道理,说是酒要温了才好,否则冰凉的酒用肠胃去暖它,怎么禁得住?这说的是南方的老酒,如果是北方的烧酒,那一定温不得,因为烧酒是冰凉的火,冰消了,火也散了,这

样的酒还能喝吗?冰凉的火,这是

青稞酒,也是二锅头、伏特加。和二锅头比起来,青稞与伏特加酒性稍薄,如果加上冰块,它的薄就越见明亮、锐利,森然逼人。有时我也在二锅头里加冰,酒性虽然分薄,但也更狠,像打了赤膊的泼皮光棍。然后,就喝醉了。第二

天醒来,阳光从窗帘间照到脸上,头脑清新得像一棵雨后绿树,酒精把人洗过一遍,或者蓝色的火把人烧了一遍,这时就想,喝醉了是好的,醉了醒来也是好的。醉酒的体验类似于西

方人说的“小死”,一种巅峰上的休克。大醉时的大睡是近于无限的黑暗,纯粹、深远、宁静,人无所惧无所喜无所思,人完全化在黑暗里。

历史上因为醉酒而睡得最长的人大概是东汉的刘玄石,所谓“玄石饮酒,一醉千日”,从棺材里坐起来已是三年后,这其实是死了一回。死像刀,人最大的喜乐都在生命中深藏的那把刀图穷匕见之时,那时,你不是你,你什么也不是。当然,死而复生,醒来

时我还是我,这也是喜乐的。有一年,也是

冬天,和几个朋友在首都剧场旁边的半坡村喝酒。众人皆醉。第二天互通电话,开口都说:“好酒啊,是真的。”那一晚半坡村的老板

拿出了三瓶简装五粮液,看标签将近十年了,老板自己恐怕也是当它假酒,摆着喝出了好歹概不负责的架势。但那酒真是好啊,勇敢的酒徒们不敢相信,感觉像是中了头彩,直到醉后醒来,头也不疼腿也不软。———这是我衡量酒的

标准,好酒如北方的雨,云聚了,风起了,雨来了,雨收了,然后就是青天白日,不牵连不黏滞,说白了,就是醒了不头疼。

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杜松人的酒歌唱道:外面池塘是大的,我们没有头疼;房里池塘是小的,而我们得了头疼病。这歌唱得有趣,外面

池塘里是水,喝了当然不头疼;房里“小”池塘里是酒,就免不了要吃索密痛。酒后服用镇痛药伤脑,但让它这么疼下去就会伤心。比如我读李清照的词,发现该女士常喝闷酒:“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一醉醒来就“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于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症状,莫道“非关病酒”,其实就是头疼。酒后的头疼是一种重

要体验。李清照的词是这么疼着写出来的,古诗文中余痛未消者比比皆是。那与感冒的头疼不同,酒

后的疼是废墟,是欲望和悲喜退去后遗留下的坚硬、晦暗的礁石。在这时,疼着的人是处在生命中一个荒

凉地带。人与酒相亲相敬,酒

就是好的。喝青稞、二锅头,如结交狐朋狗友,狎戏无间;茅台、五粮液,如饱学大儒,醇厚蔼然,即之则温。而黄酒与我独不相亲,亦不相敬,每次喝了醉了,必定捧着脑袋,后悔两三日。在北京,喝黄酒时还

要加姜丝、话梅,如果再撒上味精、盐、葱花,热腾腾

端上来就成了喝汤。我觉得正派的喝法应是取其真味,北京市面上的黄酒大多来自绍

兴,有一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分,一年酒涩,十年太贵,五年、八年又觉略厚,好黄酒的真味我竟不知。不知酒大概还是因为

性相隔。人秉地气而生,我是北人,黄酒是南人的酒,这酒是阴的,不像烧酒的磊落亢爽,一派阳气。喝时是顺畅的,但酒力如梅雨连天,不知何时起,不知何时去。所以,黄酒喝醉了就是婚姻,无穷的家常烦恼,而烧酒之醉,是奇峰突起的一夜。但醉也难得。一老作

家在报上说:酒喝得少了,因为喝也喝不醉,就没意思。此公为知酒之人。

难得醉不是酒量长了,而是年纪长了,喝酒时

难得糊涂。于座中眼观六路,合纵连横,诸如引蛇出洞、以逸待劳的三十六计都用上,结果是人皆醉,我独醒。

独醒者冷眼旁观,看人把深藏不露的弱点展现出来。当然,以我的经验,那实在不好看,醉汉是丑陋的,他的肉体、意识和语言失去连贯流畅的统一性,你觉得这个人正瓦解为一片混乱。

所以,陶渊明与人饮酒,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免得发起酒疯来,自己丢人现眼,别人看着闹心。

陶渊明是临醉时忽然矜持,如果端起酒杯已存此心,人就根本不会喝醉。喝酒而不及于醉,这也是乐趣,一种节制的快感,飘然微醺但意识到清明的理性仍在,严守这个分际如同杯中酒满,酒面微凸,一滴则溢,但恰好就不多这一滴,那种微妙的平衡是美的。

但老是喝不醉也真是“没意思”。喝醉了很丑,但人要一直不丑也累,爱怎么着怎么着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死且不避,酒安足辞!

一个人的生日

!台湾"桂文亚

! ! ! !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是昨儿晚我就一个人先吃起生日蛋糕来了。我把佳蓁送的漂亮蛋糕放在餐桌上,点起蜡烛,时

已近午夜。我想,数十年前之今夜,我就快要“诞生”了,折腾得肚子也该饿了吧。医生对妈妈发出警语:“太太,你能不能再忍耐一下?不然你小孩一生下来就两岁了,会吃亏的呢!”妈妈哭着喊着生气地说:“我真的没法子忍呀!大

夫!”于是我就哇哇哇“破壳而出”,生下

来就两岁了!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年底最后一天出生,还是很有好处

的。好记不说,还有“迎新送旧”之意。为

此,当全世界都在期待“元旦”时,我们这些年底出生的人,都夹带了全世界的欢声笑语不是吗?我为漂亮蛋糕拍了照,心想,到时可

以转给空中祝福的朋友一起品尝了。

打开 !"#$#%&,我欣赏了普通话、闽南语和英语的三个版本的“生日快乐”,场面空前热闹。我连吃两

大块蛋糕,差点儿噎着了。今日晨起,我已经是这世界上一个活了很久也算

幸运的人了。今天我要读完最后几十页的《百年孤独》;要回五

封远方朋友来信并附上新作和祝福。除此还要洗碗、扫地、浇花、喂猫、洗衣、校稿、整理书柜……没打算外出逛街购物与朋友家人共饮红酒……马奎思说:“人坐头等客车,而文学当作货物来载

运,这世界乱得不成体统啦!”所以真的区区一个生日自己吃块蛋糕就很奢侈华丽。前天美英姐还来过电话,说要寄黄春明老师撕画

年历及“九拐十八弯”的撕画笔记本给我。当下我就激动了,于是我今天再读一遍《银须上的春天》,我要用酢酱花结缀黄春明的银发,祝福他健康孔武有力。我还要力荐这本儿童文学杰作:《银须上的春天》。今天的生日却真的很不一样!当我“享受孤独”,安

静忙碌地做着预订的功课,一早,手机就如清脆的门铃,叮叮咚咚地此起彼落!我看到许多祝福来自脸书。天哪,“脸书”真是一个无远弗届的辐射站!一打开,看到好多新老朋友的祝福!她们终于知道我的生日了!想“避寿”都难。

顺溜兴旺呼啦汤胡筱梅

! ! ! !我的老家在苏北农村,我 '(()年来到上海地铁十号线吴中基地做保洁员,快 *+

年了。狗年春节前,我在睡梦中又闻到了呼啦

汤的味道,这是老家过年时节,父母亲手用土灶大锅熬制的汤。从小喝到大,不管走到哪里,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取代的一种味道。那是一种既暖身,又暖胃,更暖心的人间美味!它像上瘾一般,春节将要来临时,就会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老家亲人的牵挂!过年必须回老家,已经成为所有漂泊在

外乡的中国人一年一度无法抹杀的期待。春节时,我肩挑背扛,日夜守候在候车大厅,只为能回家和家人们亲亲热热团团圆圆围坐在一张桌边,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呼啦汤,吃上妈妈亲手烧的一大桌子充满浓郁家乡特色的菜,那份满足与开心真是无以言表。呼啦汤这个名称是有彩头的,寓意来年

一家人日子过得呼啦啦的顺溜兴旺。在老人们心里,呼啦汤的烧制流程是有讲究的,不是像我们现在年轻人煲汤那样,把从超市里或者从网上买来的净菜和半成品,往高压锅

里一放,定好时,就自动煲起来了。用老人的话说,这样煲出来的汤连一点“人味”都没有,鲜味也都是成品佐料强加进去的。老家的这个呼啦汤的鲜美香味却是从食材里喷发出来的。备用的猪蹄和大骨肉,经过土灶柴火的

焖炖,猪蹄和大骨肉酥烂得用勺一碰便离骨

了,骨头剔去,剩下的肉便留作呼啦汤的主食材,就着一大锅高汤,正好制作清汤圆子,把事先剁好的精肉加上葱姜蒜末、盐和胡椒粉,打两只鸡蛋进去,摔打上劲,左手一握,大拇指和食指虎口处,一个溜圆的圆子便成形了,右手小勺一舀,放入煮沸的高汤中,立马满锅漂浮着圆溜溜的小圆子。过年亲戚朋友多,除了要炸制好多狮子

头,家家户户一般都会准备这么一大盆清汤做的圆子,什么时候需要吃了,下进汤里,放点菠菜,立等可吃,既方便又美味。

记得去年大年三十清早,为了不惊动我们,让我们多睡会儿,心疼儿子媳妇的公公婆婆天刚亮就悄悄起来忙碌了,公公在灶台下烧火,婆婆围着围裙在锅上当主厨,她先把需要的葱姜蒜等佐料洗净切碎,再把头天晚上就备好的主料一碗碗摆在锅边,一切准备停当,便开始点火制汤了,先在锅中倒少许油,爆香,加入高汤,大火烧开,开始依次下入蹄筋、大骨肉、清汤圆子、豆腐丁和粉丝,等锅开后,把打好的蛋液细细地溜入锅内,点少许生抽增色,再用面粉调成芡,加入胡椒粉,喜欢吃辣的可加入适量辣椒面,再放些自家田里刚挖出的嫩菠菜,最后撒上些许香菜,一大锅香香浓浓的呼啦汤便做成了。大人小孩围坐一桌,每人一大碗,一边喝一边说着家常闲话,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即便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也会觉得从头暖到脚!

语文老师王忠范

! ! ! ! ,-.'年 -月,我刚跨进那吉屯中学的大门,就去学校的农场劳动,在那里捡土豆、掰苞米。有位脚穿胶鞋、身披羊皮袄的中年人,像是工友,而那副戴眼镜面孔,虽沾满泥土,却让人感到有种内藏的慈爱与文雅。他指导我们干活,热情又严格。据说他孤身一人,在农场里劳动好几年了,他的家在遥远的云南。初一的下学期,语文课堂里走

进的老师竟是他!一身板板正正的蓝色中山装,白净的脸庞上隐隐透出几分憔悴与疲累,一副刚从苦难中挣扎出来的样子。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姚静。他说他因为历史问题,在学校农场改造了几年。他望望全班:“大家都认识我吧,那个穿皮袄的人。”他的眼睛眨动了几下,苦涩地笑了。接着他像是在表示决心:“请同学们放心,我会讲好每一堂课的!”我们没有鼓掌,也没有

疏远他。下课时,他问谁叫王忠范,我便

走到他的身旁。他说:“你在黑板报上写的诗我改了两行,你看这样好不好?”话声虽然很轻,却是和蔼可

亲的。他的板书,一笔一划,清

秀工整;他讲课,口齿清楚,有声有色,口若悬河。范读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时,全

班同学泣不成声;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室里静得只剩下心跳的声音;分析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把我们这群中学生带进漫长的思考。对于那些一上作文课就头疼的学生,他用作家的故事和古人的传说鼓励他们。他有学识,讲方法,每

堂课都是那样生动与活跃。同学们喜欢他、亲近他。他好像只有那几件衣服,换了

洗,洗了换,尽管总是沾满了粉笔末,在我们的眼中却别有风采。他说话亲切而讲究,有风度,没一句多余的话,似乎过于谨慎。我们说他的生活方式像印刷体,他摇摇头,一笑了之。我是语文课代表,跟他来往多

一些。他教我写日记,而且每篇必看,不时圈圈点点。那天我去他的宿舍,他可能喝了点酒,显得分外兴奋,拿冰心和刘白羽的书给我看,悄悄给我讲刘绍棠,讲刘绍棠的《夏天》和《运河的桨声》。我出门时,他再三叮咛我不能跟别人说,我连连点头,尽管不懂他的用心。接着是一次作文比赛,我以他为内容写了篇《我的老师》,他却火了:“你不能写我,永远不要写!”他简直是声嘶力竭。我感到委屈,他仿佛也把

一滴泪咽了下去。这时我和我的同学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大家更加敬重他了。

那个很冷的冬天,他病了,咳嗽不止,蜷卧在宿舍里。全班同学陆陆续续来看他,给他打水、做饭、拿药、洗衣服。他说:“在同学们中间我就没病了。”当他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他掏出手绢擦拭着眼角。

我们初中毕业了,拍完集体照以后,他把我们一一送出校门,温厚的手在空中挥动着、挥动着……别后,我们师生再也

没有见面。听说“文革”中他又被劳动改造,后来又听说他回昆明与家人团聚,继续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好久没有他的消息了,我真的很想他。

责编!刘芳

! ! ! ! 明天就是元宵

节#除了吃汤圆#也要

吃塌饼$

心事 %油画& 孟 韵

年跟前吕小涢

! ! ! !到了年跟前,街空了。人还有,很少。街

角拐出个老太太,半天又转出个老头儿,

皆不良于行,蹒跚着,拖着小车,大概是买菜去。年下好多地方不卖菜了。还在卖的气鼓鼓的不高兴,说凭什么你们玩儿我还要在冷风里站着卖吃的给你,都是人,我也要过年。现在好多行当过年要关门好些天,人有钱了,不差过年挣的这几个,且玩儿去。于是路断人稀,只有老人在蹒跚。越是蹒跚,脸上越安详。蹒跚磨人的性子,磨着磨

着,人就越发的坦然。这样的坦然,修行都修不来。下雪囤菜,过年囤菜,

总是囤多了。最后吃不完会烂掉一些,要扔。但不囤又不行,万一菜断了,急切间去哪儿买?我想过,不囤了,只要

有米有肉就成,没菜了一碗米饭一片腊肉就是一餐,再配点寸金萝卜更好。这是我

最爱吃的一味,传说有碍健康,但偶尔吃几回也没有什么。要囤就囤几个大萝卜,可以相对放得久一点,猪肉炖萝卜也香。一般说来,初四初五就会有人来卖菜了,贵一点,不算离谱,吃得起。年跟前,一天天往清

静里走,真是喜欢。上周六摆地摊的开店

的都说初八见。初八就会重新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