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 2018 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初中学段-生物学科)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18 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预计为 3 月 17 日进行笔试,中公教 育教师考试研究院预计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题将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作答时间依旧 为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个题型;考 试内容包含生物学科知识和生物教学能力共二个模块。 现就近 2 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基本考情总结如下: 1.试卷结构分析: 笔试时间 总分值 考试题型 题量和分值 试卷分值占比 120 分钟 150 分钟 单项选择题 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33.3% 简答题 共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20%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26.7% 教学设计题 共 1 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20% 小结: 笔试时间、总分值、题型、题量和分值以及分值占比均无变化。 2.各知识模块题型题量分值占比 2016、2017 年各模块知识点 模块 年份 题型 知识点 分值 占比 生物学 科知识 2017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 光合作用、细胞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人类遗传病、 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 官、幼根的生长、无脊椎动物、反射、先天性行为和学 习行为、种子的萌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控制 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群 落的结构、基因工程等 47% 简答题 腐乳的制作、光合作用等 2017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 显微镜的使用、反射、无脊椎动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和运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孢子植物、蛋白质、光 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物种的 形成、DNA 分子的相关计算、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免 疫调节、微生物的培养、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等 47% 简答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生物科学史及相关实验等 2016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区别、细胞呼吸、酶、群落 的演替、免疫调节、植物的组织、植物的生殖、细胞的 有丝分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细胞的全能性、生物 的进化、染色体、基因工程、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 系等 47% 简答题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胚胎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等 2016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菌、核酸、细胞 分化、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植物细 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生 长素、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 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NA 分子的复制、物种的形成、 群落的结构、先天性行为等 47% 简答题 植物细胞工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糖类 小结: ①生物学科知识这一模块,在近 2 年内分值占比均为 47%,无变化。 ②单项选择题的考查知识点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工程、蛋白质、真菌、细 菌为常考点。生物实验在近两次的考试中均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该知识点应引起重视。动物的结构与生 理中反射也在近两考试中出现,需着重复习。生态学基础知识中每年都会考一到两个知识点,不固定,需 要大家整体复习。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初中学段-生物学科)sd.offcn.com/dl/2018/0115/20180115032416980.pdf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群

  • Upload
    others

  • View
    4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

2018 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初中学段-生物学科)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18 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预计为 3 月 17 日进行笔试,中公教

育教师考试研究院预计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题将延续以往的命题思路,作答时间依旧

为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个题型;考

试内容包含生物学科知识和生物教学能力共二个模块。

现就近 2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基本考情总结如下:

1.试卷结构分析:

笔试时间 总分值 考试题型 题量和分值 试卷分值占比

120 分钟 150 分钟

单项选择题 共 25 题,每题 2分,共 50分 33.3%

简答题 共 2题,每题 15 分,共 30分 20%

材料分析题 共 2题,每题 20 分,共 40分 26.7%

教学设计题 共 1题,每题 30 分,共 30分 20%

小结:

笔试时间、总分值、题型、题量和分值以及分值占比均无变化。

2.各知识模块题型题量分值占比

2016、2017 年各模块知识点

模块 年份 题型 知识点分值

占比

生物学

科知识

2017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

光合作用、细胞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人类遗传病、

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

官、幼根的生长、无脊椎动物、反射、先天性行为和学

习行为、种子的萌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控制

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群

落的结构、基因工程等

47%

简答题 腐乳的制作、光合作用等

2017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

显微镜的使用、反射、无脊椎动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和运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孢子植物、蛋白质、光

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物种的

形成、DNA 分子的相关计算、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免

疫调节、微生物的培养、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等

47%

简答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生物科学史及相关实验等

2016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区别、细胞呼吸、酶、群落

的演替、免疫调节、植物的组织、植物的生殖、细胞的

有丝分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细胞的全能性、生物

的进化、染色体、基因工程、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

系等

47%

简答题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胚胎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等

2016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菌、核酸、细胞

分化、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植物细

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生

长素、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

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NA 分子的复制、物种的形成、

群落的结构、先天性行为等

47%

简答题 植物细胞工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糖类

小结:

①生物学科知识这一模块,在近 2年内分值占比均为 47%,无变化。

②单项选择题的考查知识点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定律、基因工程、蛋白质、真菌、细

菌为常考点。生物实验在近两次的考试中均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该知识点应引起重视。动物的结构与生

理中反射也在近两考试中出现,需着重复习。生态学基础知识中每年都会考一到两个知识点,不固定,需

要大家整体复习。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2

简答题方面考查点较为集中,其中光合与呼吸作用四次考试中均涉及到了,这一块应做到高度重视,

做到不失分。除此之外,简答题还常考选修一或者三中的知识点,此块也需要认真复习,题的难度不大,

应力保满分。

2016、2017 年各模块知识点

模块 年份 题型 知识点分值

占比

2017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概念图策略、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和原则、生物课

堂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生物实践活动教学等53%

生物教

学能力

材料分析题 教学理论概述、生物学教学策略等

教学设计题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等

2017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教学研究、生物课程资源、生物学教学策略、生物课

堂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教学设计环节53%

材料分析题 探究性学习、概念图策略等

教学设计题 片段教学、直观教学与教具等

2016 年

下半年

单项选择题 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表达、教学评价

53%材料分析题 生物课程资源、教材栏目设置

教学设计题 探究活动设计

2016 年

上半年

单项选择题生物实践活动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研究、导

入技能、生物课程资源53%

材料分析题 概念图策略、游戏教学

教学设计题 实验教学设计

小结:

①生物教学能力这一模块,在近 2年内分值占比均为 53%,无变化。

②单项选择题的考查知识点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实践活动教学、教学研究涉及次数较

多,其他知识点偶有考查,频率相对较低。

材料分析题在四次考试中有三次均考查了生物教学策略,此处为高频考点,材料分析题出题比较灵活,

以基础知识为延伸,考查方向不定,故是考试难点所在。

教学设计题的考查类型主要为常规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实验、探究性教学设计,后者不易掌握,难度大,

而且考查频率高,易失分,也是考试的难点,应认真复习。

第二部分 备考规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资格考试难度中等,历年考试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复习时可以很容

易抓住脉络。为此,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成若干阶段进行精确、全面的复习操作,使自己形成一

把锋利的“备考利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举轻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阶段-打牢基础

生物学科知识模块

备考时间建议:6天

中公名师提点

1.复习内容:相关初高中及大学教材知识。具体的复习内容如下:

复习重点 备考内容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

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株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植物的

激素调节。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人类的进化;人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体的营养;青春期;

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废物排出;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感觉器

官与感觉;传染病和免疫;用药与急救;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人和

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3

生物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

生态学基础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技术实践 传统发酵技术;微生物的应用;酶的应用;DNA 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

生物实验

显微镜的使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用

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

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

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复习方式:从头至尾梳理整个教材,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每个章节的具体知识点,梳理完一

章的内容后,自画知识点结构图,检查自我的复习效率,做到知识点的全面复习。

3.复习技巧:依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学习的知识应及时复习,比如在学习完分子与细胞的第一部分细

胞的分子组成时,默写细胞都有哪些物质组成,有机物有什么,无机物有什么,相关的知识点又是什么,

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再二次进行复习,加强记忆。

生物教学能力模块

备考时间建议:6天

中公名师提点

1.复习内容:课程理论、生物学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具体复习的内容如下:

复习重点 备考内容

课程理论中学生物课程概论;生物课程内容标准;生物课程资源的类型及使用范围;中学生物教

材。

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概述;生物学教学策略;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研究;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实

践活动教学;生物学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生物课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

过程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评价。

2.复习方式:生物教学能力这部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建议考生在复习这部分之前先进行自

测,了解所考查的题型后再进行复习,才能知道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自测完毕后,同样从头至尾的进

行教材梳理,由于大多数考生之前没学过这部分内容,所以在进行梳理时应更仔细认真,慢慢消化,由理

解到记忆,循序渐进。

3.复习技巧:这一模块的难点在于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建议考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可以回想

自己上学时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先掌握整个的流程,再去设计每一个环节,教学设计应贴近生活,真实可

行,同时根据初中教材中的相应篇目进行练习。

★第二阶段-巩固强化

备考时间建议:4天

1.复习内容:学科知识及教学知识。

2.复习方式:本阶段是在完成整个知识点后进行,应做一部分的基础习题,检测自己的知识点是否全

部复习完毕,进行查漏补缺。

3.复习技巧:做题之后发现易出错的知识点,做笔记进行记录,并加上相应的经典例题,加深记忆。

★第三阶段-题海实战

备考时间建议:10 天

1.复习内容:学科知识及教学知识。

2.复习方式:本阶段着重于以做题来巩固知识,可依据以往试题的考查内容、方式、难度来选择自己

的习题内容。

3.复习技巧:根据做题情况建立错题本,检测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

★第四阶段-冲刺突破

备考时间建议:4天

1.复习内容:学科知识及教学知识。

2.复习方式:本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可进行全真模考来检测自己的现有水平,同时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4

可关注相关考试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之处。

3.复习技巧:在这一阶段,要严格进行全真模拟,注意把握时间,练习做题速度。

第三部分 高频考点考点·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

(1)光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色素、酶和水的参与。

(2)暗反应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要光照,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2.总反应式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科学家用含有14C 的 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植物体中最初能

够检测到14C 的物质是( )。

A.脂肪 B.葡萄糖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2.【简答题】(2017 年上)图 7 表示某株水稻不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相对值,横坐标 1-10 分别表

示从上到下的叶片编号

问题:

(1)供给该水稻14CO2一段时间,可推知图中第________片叶放射性强度最高。

(2)第 2 片、第 9 片叶光合作用强度均较低,但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________;后者是因为________。

(3)若将水稻叶片置于气室内光照,用红外气体测定仪测出室内 CO2在光合作用前后浓度变化,则此

CO2浓度变化反映的是________。

(4)在第 2片和第 9片叶中,Ca 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5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主要有三个阶段

(3)总反应式

6 12 6 2 2 2 2C H O +6H O+6O 6CO +12H O+酶能量

注:生成物 H2O 中的氧来自反应物中的 O2,[H]来自反应物中的水和葡萄糖。生成物 CO2中的 C 来自葡

萄糖,O来自反应物中的水和葡萄糖。

2.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

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的过程

无氧呼吸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3)总反应式

6 12 6 2 5 2C H O 2C H OH( )+2CO +酶酒精 能量

6 12 6 3 6 3C H O 2C H O ( )+酶乳酸 能量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都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都有能量释放并有 ATP 产生 D.都有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简答题】(2016 年下)图 6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

图 6

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气体在线粒体的_________(填结构)参与呼吸作用;②代表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

的_________阶段;①与②都是通过_________(填结构)进出叶片。

(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图 6中的葡萄糖生成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加/减少/不确定)。

(3)图 6中水的产生发生在呼吸作用的_________阶级。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6

考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

出的规律性应答。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

的特性,即兴奋性和传导性。

(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而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

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

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动物激素的调节

(1)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生理过程

垂体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 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

二性征等

睾丸 雄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

性激素本质是固醇类,醛固酮本质是类固醇;蛋白质、多肽类激素在使用中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他

性质的激素则可以口服。

(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疾病

类别

激素

分泌异常疾病

分泌过多 分泌过少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食量大增、消

瘦、心率快、血压高、易激动)

成年人:大脖子病(结缔组织水肿、精神

萎靡、反应慢);

幼年:呆小症

胰岛素 低血糖 糖尿病

生长激素成年:肢端肥大症

幼年:巨人症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性激素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7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 3 所示,其中神经元 c 为抑

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 3

A.神经元 a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 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 b兴奋

C.神经元 c可以接受神经元 a和神经元 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 c对 a的负反馈调节可抑制神经元 a的兴奋

2.【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上)图 6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关系

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

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

考点·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地球上最大

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成分两部分,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

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

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

主要包括水循环和碳循环。

(2)能量流动

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而且物质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物质是能量的载

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鸟类求偶时发出的鸣叫。

化学信息:昆虫交尾时,虫体放出的性激素招引异性前来交尾。

行为信息:蜜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起舞通知同伴。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干扰和保持系统平衡的能力。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来完成的。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负反馈对生态系统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8

达到和保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以达到一定的稳态。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多种生物数量抵抗干扰,恢复稳定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稳态一旦受到干扰,迅速恢复稳定性的能力。

【经典考题】

【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下)图 4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

图 4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丁、戍、己 D.只有乙、丙、己

考点·细胞器

细胞器总结

1.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白化苗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不一定

有叶绿体,如蓝藻细胞。

2.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4.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5.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6.含有少量 DNA 的细胞器(又称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7.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8.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囊泡和细胞膜。

9.产生 ATP 的细胞结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2.【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下列细胞器不参与胰岛素合成的是( )。

A.溶酶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粗面内质网

考点·被子植物的一生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9

1.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必须具有完整的、有生物活性的且度过休眠期的胚。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2.营养器官的生长

(1)根的生长

根的生长由根尖部分来完成,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分生区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伸长区:细胞长大,体积增大根

分生区: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根冠:保护作用

(2)茎的加粗

木本植物茎加粗的原因: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

质部。

(3)芽的发育

芽轴 茎

芽原基 侧芽

叶芽的结构(枝条)生长点 使茎伸长

叶原基 幼叶

幼叶 叶

3.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1)开花

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和花冠即行开放,露出雄蕊和雌

蕊。

(2)传粉

成熟的花粉粒借外力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受精

受精过程:①花粉落在柱头上。②花粉在柱头上粘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③花粉管穿过

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④花粉管中的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⑤

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和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果实的形成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子房 果实

胚珠 种子卵 胚胚囊

极核 胚乳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属于果实的是( )。

A.玉米粒 B.银杏果

C.松球果 D.黄豆粒

2.【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不属于种子萌发必要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空气

C.合适的土壤 D.适量的水分

考点·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其一般结构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有

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等。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0

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

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繁殖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 20-30 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会形成一种休眠体----芽孢以度过不利环境。

2.真菌

真菌中有少数属于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而霉菌、蘑菇等大多数真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则由菌丝构成,

其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有腐生和寄生两种,大部分真菌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酵母菌在环境适宜

时则进行出芽生殖。

3.病毒

病毒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营寄生生活,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芽孢是指细菌的( )。

A.孢子 B.营养体

C.休眠体 D.生殖细胞

2.【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细菌通常都具有的结构是( )。

A.鞭毛和核膜 B.质粒和荚膜

C.内质网和线粒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考点·动物的类群

动物类别 代表动物 典型特征

原生动物门 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单细胞,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腔肠动物门 水螅、海蜇、红珊瑚

身体辐射对称,具内外胚层和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具有

原始的上皮肌肉组织,无肛门,体表呼吸,网状神经系

统。水螅可出芽生殖,珊瑚虫可分泌外壳-珊瑚

扁形动物门 三角涡虫、血吸虫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有明显的前、后、背、腹之分,背

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门 小杆线虫、人蛲虫、人蛔虫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门 沙蚕、蚂蟥、蚯蚓

具有同律分节现象,体壁和消化管之间形成真体腔。出

现闭管式循环系统,排泄系统为后肾管型,链状神经系

统,具有刚毛和疣足

软体动物门 河蚌、圆田螺、乌贼身体分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三部分,初生体腔和次

生体腔同时存在,具有大型消化腺

节肢动物门 虾、蟹、各类昆虫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

节,具多种形式的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混合体腔

鱼纲 鲤鱼、鲫鱼、鲨体表具鳞,可分泌粘液,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呈

纺锤形,体温不恒定

两栖纲 青蛙、蟾蜍体温不恒定,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幼体用鳃呼吸,经

过变态发育长成为成体,用肺呼吸

爬行纲 蛇、蜥蜴出现了羊膜卵的生殖方式,皮肤角质化并具鳞片,体温

不恒定

鸟纲 家鸡、鹰有角质的喙,体表被羽,骨骼中空,具龙骨突,前肢特

化为翼,双重呼吸,直肠很短,体温恒定

哺乳纲 人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肉食动物有犬齿,

与其复杂的食性相适应,胎生哺乳,受精卵在子宫发育。

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身体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

腔两部分

注:蚯蚓:身体分节,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

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

身体的门户;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在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最先出现多细胞结构的是( )。

A.线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

2.【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水螅 B.海葵

C.涡虫 D.珊瑚虫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1

考点·生物教学策略

1.概念图策略:概念图是组织和表达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

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策略: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

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

4.讲授教学策略:又称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

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最

基本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下)关于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让学生背诵教师提供的概念图

B.可以用于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

C.概念图中包含术语、连接线和连接词

D.在复习课上,可以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一个单元的概念体系

2.【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上)某初中生物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进行实验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C.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考点·生物课程资源

1.学校资源:校园中的生物、学校购买的生物材料、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学实验室等。

2.社区资源: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

物科学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

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社区的动植物资源,公园,菜市场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中的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栽种的植物、饲养

的动物等。

【经典考题】

1.【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教师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学习中,邀请某位当地医院的

医生作了“癌细胞”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 )。

A.学校课程资源 B.家庭课程资源

C.社区课程资源 D.生成性课程资源

2.【单项选择题】(2017 年上)教师在讲授“鸟”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观察从家里带来的鸡的骨骼,

然后分析其特点。该教师运用的课程资源类型是( )

A.模型资源 B.实物资源

C.学校资源 D.图书馆资源

考点·生物学基本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直接导入、经验导入、原有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

念导入、故事导入。

2.演示技能:分析法、归纳法、质疑法、展示法、声像法。

3.板书技能: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

【经典考题】

【单项选择题】(2016 年上)在“开花和结果”一节课的导入中,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观看了一段“绚

丽多姿的花”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花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疑问

进入了“开花和结果”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类型是( )。

A.事例导入 B.多媒体导入

C.问题导入 D.经验导入

考点·生物学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的备课

备课时上课前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

教法、备学法、备习题。而不是去抄教案或者随心所欲地讲授教材之外的东西。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生物教学课堂可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升以及

总结作业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2

导入教学内容。导课是安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

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

(2)新课教学

(包括学生活动)本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前面和后面的部分都是为它服务的,因此,生物

教师一般用在这一部分的时间也最多。

(3)巩固提升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所教授的新课内容进行系统完整的梳理,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加工,让

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并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4)总结作业

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将课堂延伸到课后,达到对新知识进一步的内化与复习。

3.课后反馈与辅导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课后的反馈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后反馈的载体有多种形式,作业、考

试历来是最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手段。

4.课后反思及分析

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就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环节的安排、师生互动情况、教育效果和质量过

程方面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与疑惑总结出来,并进行思考,采取相应的

解决策略,为下一次教学过程提供帮助。

【经典考题】

【教学设计题】(2017 年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生物的变异”一节教学时设计的“探究花生果实大

小的变异”的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I

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提示学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测量花生的长度应使用什么工具?

应测量多少颗花生?(2)为什么要计算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3)统计

结果转换成哪种形式的图标更易分析?之后,小组开始探究活动,各组讨论

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研究方案,不同小组选取足够的两种花生的

样品,测量样品长轴的长度,准确记录数据后绘制果实长度和样品数量的面

线图或者表格,及时呈现花生长度的平均值,体现小组间的合作性和竞争性。

表达交流,教师点拨 II

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

在探究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讨论:(1)

将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他

们结出的果实有何差异?为什么?(2)选择大花生中的一粒饱满种粒播种,

所结的花生果实一定大吗?为什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讨

论交流,结合生活中其他的生物变异的实例,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

存在的,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得出:遗传物质和环境都会引起生物的

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要求(须在答题卡上作答,试卷上作答无效)

(1)补充表格中教学活动 I和 II。(2)写出该教学设计的知识目标。

(3)写出该教学设计的能力目标。

第四部分 千锤百炼一、单项选择题

1.病毒是一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些人“谈毒色变”。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没有生命特征 B.没有蛋白质

C.没有遗传物质 D.没有细胞结构

2.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

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

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

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3.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15×,40× B.5×,10×

C.15×,10× D.10×,40×

4.我们所食用的大米是由水稻的果实(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哪一

结构( )。

A.胚 B.胚乳

C.子叶 D.胚芽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3

5.对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B.核糖体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C.高尔基体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关

D.中心体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有关

6.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 3种方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图①所示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②所示

C.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图③所示

D.①和②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转运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C.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在 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8.科学家利用含有14C 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素→ATP

C.二氧化碳→C5→葡萄糖 D.二氧化碳→C3→糖类

9.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A.AaBb 和 AABb B.AaBb 和 Aabb

C.Aabb 和 aaBb D.AABb 和 AaBB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蟑螂的昼伏夜出 B.蜜蜂的圆形舞

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 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

11.在一朵花中,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子房 B.雄蕊

C.花瓣 D.花萼

12.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移植前须做配型实验,配型成功方可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

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13.下列哪项与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不符( )。

A.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B.酶的主要成分

C.组织修复的原料 D.能量的主要来源

14.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细胞但此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出现稳定性差异

C.老年人白发与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活性降低有关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

15.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

A.由细胞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4

16.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脂肪被消化的器官、所需的酶、消化后的成

分、吸收的器官分别是( )。

A.口腔、淀粉酶、葡萄酶、小肠

B.胃、胆汁、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C.小肠、胆汁、脂肪微粒、毛细血管

D.小肠、消化脂肪的酶、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17.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8.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9.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B.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反射分为条件和非条件反射

D.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20.下列属于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的是( )。

A.唾液腺 B.肠腺

C.汗腺 D.垂体

21.某节生物课堂上,教师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生物学习经验和体会,教师该行为属于( )强化。

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22.在讲授“受精过程”时,教师首先播放视频资料,并利用图片讲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和特点,这

种导入方式属于( )。

A.直观导入 B.直接导入

C.设疑导入 D.实验导入

2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

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它属于(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D.过程与方法目标

24.教学模式的要素有:教学理论、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实施条件和( )。

A.教学方法 B.教学手段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式

25.下列不属于板书设计作用的是( )。

A.提示内容,体现结构和教学程序

B.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C.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D.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二、简答题

26.下图 1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的变化过程,图 2表示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

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 1中①和②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2)图 1中①~④过程能产生 ATP 的是________,消耗 ATP 的过程是________。

(3)若绿色植物由图 2 中 A 环境转移到 B 环境,叶绿体中 C3的含量会________。BC 段限制净光合速

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27.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5

(1)冬天烤火时,不小心手碰到烤火灶滚烫的排气铁管后会立刻缩回,这一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

(2)手碰到铁管后,“烫”的感觉形成于________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当再靠近排气铁管时他会格外

小心,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__。

(3)图中②受到⑤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前臂绕________运动,完成缩手反射。人体的生命活动主

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________调节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8.下面是某教师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让学生“玩纸飞机”,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有关影响飞行因素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接下来播

放一段鸟类飞翔的视频,并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每个小组提供一只家鸽,栓在桌子上),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各个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进行全

班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在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用了哪些变化技能?

(2)简要说明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2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几位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的处理方式:

在“开花和结果”教学结束环节:

师甲:就像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然而由花到果却是一个漫长、复杂

而又艰辛的过程,尽管如此,花却深深地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播放背景音乐)果然功夫

不负有心人,花终于长成果实。最后祝愿大家在花一般的年龄里,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相信多年以后的

你们一定会硕果累累!

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结束环节:

师乙:播放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使学生对这三类绿色

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

时也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根据材料回答:

(1)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结束技能的类型多种多样,请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2)结束技能的目的以及应用要点。

四、教学设计题

3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种子的结构》这一节的重点是种子的结构,而在种子的结构中种皮(包括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

一般讲述,只要讲清其功能即可,而胚的结构则需详细说明。由于胚是将来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雏型,是

一个没有完全分化的幼小植物体,而种皮及胚乳只是帮助胚完成生长发育的辅助结构。在胚萌发成幼苗的

时候,种皮和胚乳就完成使命而脱落和消失了。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

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由于要对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就必须要进行种子的解剖。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

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

构时可结合挂图、投影或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学生

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观察种孔时,只要轻轻挤一挤,就可以从种孔中流出少量水,以证实种孔的存在与功能;

(2)使用放大镜要注意规范操作;

(3)观察胚的结构时,可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以了解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间的联系。

(4)用刀片纵切玉米种子时,玉米粒一定要泡软,若使用双刃刀片时,应用胶带将一个刃粘封,防止

把手切破,切时要垫纸板,防止切破桌面。

要求:

(1)根据材料的介绍确定课程的三维目标。

(2)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你的设计的挂图,并标出个个结构的名称。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6

结束语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今天的你离顶点还遥

遥无期,但你通过今天的努力,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尼采

备考之路总是要比想象中的更为艰辛,但是,当你经历过这些,并最终取得了成功,那种难以名状的

喜悦带给你的,将是对自己满满的感动。

中公教育也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祝你早日逐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