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3-9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work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3-9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Page 2: 3-9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一、小说的概念:1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2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 · 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3 、班固据《七略 · 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

Page 3: 3-9

1 、神话传说。 2 、寓言故事。 3 、史传。

二、中国小说的起源

Page 4: 3-9

四、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 受上古神话传说、先秦诸子设譬取喻的寓言故事及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发展并空前繁荣,出现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志怪小说以记载神仙方术、鬼巫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故事为主,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也称轶事小说,以记载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风神为主,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Page 5: 3-9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一、志怪小说:(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1、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2、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土壤。此外,东汉晚期建立的道教,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魏晋以后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神仙方术、佛法灵异的故事,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Page 6: 3-9

(二)志怪小说的分类: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 、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2 、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3 、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Page 7: 3-9

(三)《搜神记》:1、作者干宝。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最具代表性。干宝(? -336),字令升,晋新蔡(今属河南)人。他少年时勤奋学习,广阅典籍,颇有学问,是著名的史学家。西晋末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因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东晋元帝时,曾任史官。后任山阴令,迁始安太守、散骑常侍。著有《晋纪》二十卷,当时称为“良史”。另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等。

Page 8: 3-9

2 、《搜神记》内容

( 1 )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

( 2 )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愿望。

( 3 )反映人民不怕鬼怪、铲除妖魅的无畏精神。

( 4)保存了一些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Page 9: 3-9

(四)志怪小说的特点和影响:

1 、特点:志怪小说处于我国小说发展的初期。从创作主体看,并不是自觉地进行小说创作;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看,一般篇幅短小,写法上重事件叙述而不重人物刻画,只是粗陈梗概而已。当然也有些作品的技艺已经比较成熟,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等,结构完整,描写生动,人物性格刻画比较成功,并能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显得简短精悍,已初步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

Page 10: 3-9

2 、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给后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唐代传奇小说沈既济的《枕中记》就源于《幽明录》中《焦湖庙祝》;明清以后的小说和戏曲,都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吸取了不少故事题材和情节。其次,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也肇始于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如宋代洪迈的《夷坚志》、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均与之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Page 11: 3-9

第三节 《世说新语》

一、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1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2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既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从志人小说在当时受到社会重视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它们的编纂是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Page 12: 3-9

二、志人小说的分类:

志人小说今传较少,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

1 、笑话。

2 、野史。

3 、闻轶事。

Page 13: 3-9

三、《世说新语》:

(一)《世说新语》的内容:

1 、《世说新语》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以及蔑视礼教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2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3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Page 14: 3-9

四、《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2 、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

Page 15: 3-9

3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4 、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5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