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国: 1. 环保业增值税拟开征,“78号文”惹争议 2. “十三五”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超14万亿 3. 国内首个碳众筹项目在湖北发布:5分钟筹资20万元 国际: 1. 分析:绿色债券倡议的新标准 2. 适应性发展筹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日俱增的费用 3. 英国进一步削减可再生能源项目补贴引争议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项目 责任编辑: 苏亭 连頔 欢迎您的意见和反馈:[email protected] Issue No. 3 Aug 2015 Green Finance Newsleer 1. Calvert投资报告:ESG对 权益投资有正向影响 2. 联信信托表现差强人意, 但仍对ESG充满信心 3. MSCI报告:中国上市公司 面临ESG风险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 Upload
    di-lian

  • View
    29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中国:

1. 环保业增值税拟开征,“78号文”惹争议

2. “十三五”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超14万亿

3. 国内首个碳众筹项目在湖北发布:5分钟筹资20万元

国际:

1. 分析:绿色债券倡议的新标准

2. 适应性发展筹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日俱增的费用

3. 英国进一步削减可再生能源项目补贴引争议

国 内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中国项目

责任编辑: 苏亭 连頔

欢迎您的意见和反馈:[email protected]

Issue No. 3 Aug 2015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聚焦 :

环境

、社会和治理对投资

的影响

1. Calvert投资报告:ESG对

权益投资有正向影响

2. 联信信托表现差强人意,

但仍对ESG充满信心

3. MSCI报告:中国上市公司

面临ESG风险

Page 2: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2

数字

本期摘要

14万亿人民币

“十三五”期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订的环境规划、计划和标准

的“低方案”,中国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

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资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为

14.6万亿元。

20万人民币

7月24日,国内首个基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众筹项

目,“红安县农村户用沼气CCER开发项目”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

心正式发布,项目仅用时5分钟完成众筹,筹集资金20万元。

1000亿美元 上周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三届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上,发达

国家承诺到2020年将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国家向

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转变,并对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做合理化改革;

以及探索碳交易作为公私资源合作新机制的潜力。

本期《绿色金融简报》从资

本市场的角度关注公司的环境、

社会和治理方面因素对投资者的

影响。第一篇新闻是来自责任投

资公司Calvert的近期研究,他们

选取了两个ESG评分数据库里的公

司,分析其2000-2014年间的股票

业绩表现,对不同的规模、地

理、行业进行分别比较,发现ESG

评分前20%的公司的股票回报不仅

跑赢了后20%的公司,也跑赢了大

盘平均水平。该分析进一步指

出,不仅ESG表现佳的公司股东可

以获益,投资者如果在投资组合

的决策过程中不仅考虑财务因

素,也考虑ESG因素,即适当选择

ESG评级上升快的公司,也会获得

更好的风险调整回报率。这背后

的逻辑是因为,一般来讲,主动

管理ESG的公司对长期商业风险拥

有更好的治理能力。

第二篇新闻似乎是上一篇研

究结果的例外:英国一家大型责

任投资信托基金,联信信托上半年

的投资回报率低于MSCI国家指数基

准线,但是该信托仍将坚持自下而

上的考虑ESG因素的选股策略,并

认为该策略能够帮助选择有可持续

商业模式的公司,具有长期发展机

遇。在投资能源行业方面,该信托

重点关注公司管理环境和地缘政治

风险。

第三篇新闻来自MSCI的中国国

别报告。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

下,该报告着重强调了ESG因素对

企业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更大影

响。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国

企改革、近年来不断攀升的环境污

染事件、自然资源减少和环境恶

化、2015年新的《环境法》的实施

和环境执法力度加大……这些因素

都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

提出更高要求。而环境风险最大的

企业往往最难以承担环境风险的后

果。因此ESG因素将成为企业能否

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环境风险的

重要方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发达国际,尽管ESG因素无

论在公司管理还是投资者决策方

面,都利益相关方起到一定作

用,在中国,这一作用还十分微

弱。本期简报尝试需找关于中国

ESG投资方面的内容,但是相关内

容微乎其微,从侧面也反映了中

外的差距。中国并不乏具有社会

责任感和高效管理模式的企业,

也有一些具有相关兴趣的境内投

资者。但是如何让双方的信息能

够流通,还需要市场机制的完

善,比如上市公司有效的ESG信息

披露、第三方的ESG评价体系、相

关指数的建立等。当然,纳入ESG

因素的投资策略在短期内并不一

定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但

却可以作为追求长期投资回报和

风险管理的工具。要认识到这

点,对投资者的市场教育也很重

要。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Page 3: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3

聚焦

Calvert投资报告:ESG

对权益投资有正向影响

Calvert近期的一份投资报告

发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

(合称ESG)的因素纳入投资决策

可以提高股票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调整收益。研究发现除去那些ESG

评级较差的公司,积极投资ESG评

级较高的企业,并将ESG数据和传

统的财务指标相结合,可以帮助提

高风险调整收益。

在该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即

题为《ESG在股权投资上的前景:

提高长期风险调整业绩的契机》的

报告中,那些ESG因素不断上升公

司的风险调整收益往往超过其他公

司。研究还表明,由ESG上升最明

显的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收益

超过了大盘指数以及那些由ESG指

数下降的公司所组成的投资组

合。

该研究采用了两个ESG评级数

据库信息(明晟无形价值评估

(MSCI IVA)和汤森路透 Asset

4),从不同的领域,地区,规模

以及从2000年到2014年不同的时

间段对股票进行了比较。ESG上升

明显的投资组合在美国和欧洲市

场都有相对较高的年化收益率和

较低的风险。

“相对于ESG表现下降的公司

而言,那些致力于提升ESG表现的

公司普遍有更高的风险调整收

益。该发现在不同的区域,数据

库以及时间段中都保持一致。”

该报告介绍了两种将ESG因素

纳入投资决策过程的方法。一种

是社会责任投资,即通过排除法

将ESG因素纳入到投资组合中。另

一种是ESG投资或者ESG整合,

即通过确定与ESG相关的金融风

险和机遇。研究发现不管用何

种方法,都能够使风险调整收

益上升。

报告总结到,尽管根据ESG

进行筛选会导致非常有限的组

合,但是符合条件的公司能够

更好地解决其面临的长期商业

风险和机遇,因为它们在做管

理决策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ESG

因素。报告还发现ESG投资,特

别是通过ESG因素对股票进行筛

选,能够带来正向回报。这是

因为对ESG进行主动管理是高品

质管理和有效资本管理的象

征。

研究还表明,将财务和非

财务结果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

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业绩。

“混合指标”,比如将市盈

率,Z得分(即五个财务比率的

加权,用于衡量公司破产的可

能性)和ESG结合在一起,可以

用于甄别随时间推移业绩依旧

保持较高水准的公司。

“把非财务指标纳入投资

决策过程中将带来更全面的投

资方法。这能够提高风险管理

以及投资选择”,作者总结。

Calvert最近还发布了一项

针对于固定收入的研究。该研

究发现ESG在美国历史上对公司

债券的估值也产生过积极影

响。

来源:https://www.environmental-finance.com/

content/news/calvert-report-shows-positive-effect-of-esg-on-equity-investments.html?utm_source=727na&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alert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图:ESG驱动因素的模拟业绩表现

Page 4: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4

联信信托表现差强人意

但仍对ESG充满信心

联信信托承认其上半年表现差

强人意,但是仍坚持自下而上的选

股策略,并且更加注重环境,社会

和管理(ESG)因素。

2015年上半年,在这只总资产

27亿英镑(合42亿美元)挂牌伦敦

的投资信托基金中,股东投资总回

报率为2.7%,来自股票投资组合的

收益率仅为1.6%,低于MSCI国家指

数基准。

但是联信信托声明它将会继续

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包括更加关

注ESG因素。

“这种严峻的市场背景和分散

的投资回报率再次证明了政治和经

济环境并不是选股最关键的驱动

力”,联信信托表示。“自下而上

的分析将环境,社会和管理的因素

纳入了考量范围,能够让我们根据

公司自身的优势来进行筛选。在此

基础上,我们还是可以在那些基本

面强劲,并有着可持续的长期商业

模式的公司中看到发展的机会。”

声明指出自从米凯利斯接管之

后,投资组合表现走强。“虽然在

本阶段,收益率并不尽如人意,但

应当指出的是,自从2014年9月该

投资组合被接手之后,其业绩超过

了MSCI国家指数基准。”

结果显示,联信信托最近对其

在能源领域的仓位做了一些调整。

其中包括买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

及增加对道达尔的持有。

“我们选股的其中一个关键是

看能源公司是如何管理其环境和地

缘政治的风险,从而确保长期的稳

定性以及股息质量。挪威国家石油

公司和道达尔在这一方面有绝对

的领先优势”,联信信托表示。

“我们对石油领域的看法

是,较低的石油价格是现在的

‘新常态’。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在油价大跌之前就着重于资源重

组和降低成本,从而确保其能够

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支付股

息。”

来源:https://www.environmental-finance.com/content/

news/alliance-trust-underperforms-but-keeps-faith-in-bottom-up-esg.html?utm_source=727na&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alert

MSCI报告:中国上市公

司面临ESG风险

根据MSCI明晟的一份报告,

目前中国正试图着手处理以前忽

视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合

称ESG)积累的大量问题,这些问

题将加剧许多中国大企业的风险

状况。在经济转型期,ESG问题在

中国将迎来新的发展时代。

该报告指出:“过去,中国

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经济增长

上,为此忽视了许多在环境、社

会和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

问题不仅日渐威胁到更长期的经

济可持续增长,还威胁到中国的

社会和政治稳定。”

MSCI的研究显示,在境外上

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主要是在香

港上市),属于新兴市场上市企

业 中 ESG 标 准 最 低 的 企 业。在

“MSCI中国指数”中的140家中资

企业中,逾85%的企业ESG评级低

于BBB级,从而处于7个评级中最

低的三级。相比之下,“MSCI新

兴市场指数”成分股企业中,大

约45%的企业评级在BBB级以上。

中国公司在ESG方面的一个

很大的压力来自中国环境退

化。迫于社会压力,中国政府

已承诺要减少污染、限制碳排

放、节约稀缺的水资源并处罚

违规企业。

根据MSCI的研究,相关计

划可能导致部分上市国有企业

成本激增,因为从过去的经验

来看,这类企业在环保方面所

缴纳的罚金是民营企业的三

倍。那些环保记录糟糕但迄今

基本逃脱处罚的企业将首当其

冲,比如华电国际(Huadian

Power International)、华能

国际(Huaneng Power Interna-

tional)、华 润 电 力(China

Resources Power)和中国建材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中国上市企业另一个成本

增加的源头,很可能来自遵守

碳排放标准的压力。到 2019

年,全国七个碳排放交易“试

点”计划将被整合到全国市场

实施。在那之后,中国碳排放

交易市场的总体规模很可能会

成为全球最大。

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

标,企业将被迫投资于一系列

减排技术,遵守减排规定,不

然就会遭到罚款。在各行业

中,首先成为监管机构注意目

标的,包括发电、建材、金属

和采矿、化工以及航空行业。

MSCI的报告表示,大唐发电、

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和中广核

电力之类的公司将承担其中很

大一部分成本。

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

story/001063042#adchannelID=1300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Page 5: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5

中国 值税制度,形成增值税完整抵扣

链条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其对促

进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有重

要意义。满莉认为,如果延续免

税的优惠政策,企业就不能获得

进项发票进行抵扣。以前这个行

业的业务主体是政府,能否开增

值税发票都不会影响其业务,但

随着污水处理企业进行第三方治

理,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他们

的业务范围会进一步延伸到市场

主体的企业。进行交易时,企业

就会要求开增值税发票,若环保

企业依然享受免税政策,就无法

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

从长远发展看,反而制约污水处

理企业进一步市场化。

“78号文”争议

对于78号文,除利润受损,

业内争议还集中在:弄错税种、

财政资金空转、执行困境等。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

裁于立国认为,增值税不适用于

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因为并没

有提供再次流转的产品,“污水

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到江河湖海

里去了。”

桑德集团财务中心副主任刘

晓栋批评该文没有考虑环保行业

的特殊性,“大部分业主单位是

政府,税费会转嫁给政府。对于

财政来讲,并没有资金增加,只

是 从 地 方 财 政 补 充 到 国 家 财

政。”

谈到进项税抵扣,满莉分

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都

可以进行抵扣,从短期看,78号

文对企业的影响并不会如业界反

应那么夸张。“初期肯定存在税

负负担,但从整个行业的公平性

和持续良性发展来看,78号文

的出台无意中和“水十条”落

地高度吻合,从长远看是契合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需要的。”

但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是财务资料缺失。虽然固定资

产可以抵扣进项税,但在以前

的“免税时代”,企业并没有

关注过进项税,开具的也都是

普通发票,所以面临进项税发

票缺失的窘况。

环保业尴尬

企业担忧的背后,是全国

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问题的尴

尬。一位业内人士总结称:

“乡镇污水处理厂最大的特点

就是几乎没有一家达标。”

满莉提及自己在研究节能

减排的财税优惠政策过程中,

发现中央财政税收给了很多优

惠策,却带来消极影响:一方

面是优惠政策申请的门槛较

高,到省市层面难以执行;另

一方面,部分企业过于依赖减

免优惠,而忽略自身经营和治

理能力的提高,导致该领域发

展迟滞,造就新的不公平。

“这对环保产业发展有两

个启示,一是财政部门不能像

过去撒胡椒面式地给予财政补

贴和税收减免;二是企业不能

停留在过去‘等靠要’获得政

策红利,而应注重形成自身核

心竞争能力。78号文出台的导

向是注重孵化培育扶持一个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有利于帮助

污水处理全方面地拓宽市场业

务。”她说。

来源:http://china.caixin.com/2015-07-

22/100831673.html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环保业增值税拟开征

“78号文”惹争议

近日,“78号文”在水处理等

行业激起波澜。该文要求,自2015

年7月1日起,要对污水、垃圾、污

泥处置劳务和再生水征收增值税,

这意味着上述领域免增值税的好时

光终结。业内反对意见强烈。

“78号文”全称《资源综合利

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

(财税【2015】78号),由财政部

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该文要求,

对垃圾、污泥、污水处理劳务征收

增值税,其享受退税优惠70%,再

生水退税50%。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桑

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表示,78号文

对污水处理行业影响巨大,目前全

国市政污水处理厂大概四千多家,

“其中70%是市场化的,所有污水

处理厂都会受到影响,运行和收入

马上会有问题。”

苏伊士亚洲环境投资副总裁郝

小军说78号文对公司成本会有很大

影响,几乎占到净利润20%左右。

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

后满莉认为,将78号文放在完善增

Page 6: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6

“十三五”中国绿色融

资需求将超14万亿

“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

型”课题组中方组长、中国人民大

学校长陈雨露指出,全面建构绿色

金融制度体系,是实现国家绿色转

型的基石,“十三五”期间,中国

的绿色融资需求将超过14万亿元。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

会(简称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

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第三次专家

研讨会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根据课题组核算,“十三五”期

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订的环境

规划、计划和标准的“低方案”,

中国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

能源与资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的绿色

融资需求为14.6万亿元;若基于环

境无退化原则的“高方案”,则资

金需求高达30万亿元。

陈雨露教授认为,全面建构绿

色金融制度是实现国家绿色转型的

制度基石,并代表课题组首次提出

“建立中央绿色金融改革协调小

组”的建议,满足绿色融资需求、

支持绿色转型,并指出近期绿色金

融改革需要优先突破的五大领域,

即绿色银行、绿色债券、绿色

PPP、绿色基金和碳融。

陈 雨 露

说,绿色金融

制度体系应由

供给体系、需

求体系和支撑

体系三大系统

组成,涉及的

部门除了“一

行三会”外,

还包括全国人大、财政部、国家

发改委、环保部、建设部、工信

部等多个部门。

此外,他强调建立绿化中国

的金融法律体系,呼吁将借贷者

的法律责任、强制要求上市公司

披露环境信息、建立强制性环境

责任保险纳入相关金融法的修订

内容。

陈雨露建议,将绿色金融写

进明年的G20倡议,使绿色金融成

为中国的绿色名片。“中国政府

近年来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努力推

进,代表了中国实现绿色转型的

决心和信心。”他说。

据介绍,“绿色金融改革与

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专家来自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

究局、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研究

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环

保部环境规划院、财政部科研所

及政策研究室、世界资源研究所

等。

来源:http://www.tanpaifang.com/

tanjinrong/2015/0720/45957.html

国内首个碳众筹项目在

湖北发布:

5分钟筹资20万元

7月24日,国内首个基于中国

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众

筹项目,“红安县农村户用沼气

CCER开发项目”在湖北碳排放权

交易中心正式发布,项目仅用时5

分钟完成众筹,筹集资金 2 0万

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

理刘汉武介绍,本项目在武汉火

焰高众筹网站上发布。众筹资

金将用于红安当地11740户,户

用沼气池的CCER项目开发,计

划开发CCER23万吨,预计通过

湖北碳市场交易实现当地农民

增收300万元。资助这一项目的

投资人,可根据投资金额的不

同获得荣誉证书、项目CCER减

排量、红安县革命红色之旅等

回报。

刘汉武表示,为实现湖北

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国碳金融

市场中心”的战略目标,中心

始终致力于开展各类碳金融创

新服务。此次国内首个基于

CCER的碳众筹项目成功发布,

将众筹模式引入 C C ER项目开

发,通过碳市场形成环境经济

效应,是湖北碳金融创新领域

的又一项全新突破。

此外,碳市场与众筹模式

的结合,将为减排注入新鲜的

血液,节能环保不再只是一句

口号,而将变成一种价值传递

给公众,让更多的机构、更多

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据了解,目前在湖北省农

业厅的支持下,湖北碳排放权

交易中心已着手统筹开发全省

180万口户用沼气,预计每年能

实现农民增收3600万元。

来源:http://www.tanpaifang.com/

tanjinrong/2015/0725/46071.html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Page 7: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7

国际

分析:绿色债券倡议的

新标准

拟议修订的绿色债券倡议

(CBI)标准是提振市场信心的一

次尝试,通过引入“科学的方法”

来进行评估。

据CBI表示,该标准旨在更清

晰地告诉绿色债券发行商他们所需

提供的信息。与此同时,该标准也

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并且

确保了核定债券的稳定性。

这些更改并不会对CBI的六个

行业具体标准产生影响,但是却关

乎绿色债券是否符合CBI认证的总

体框架。

原先的标准是在2011年出台

的。该标准规定第三方检验者可以

对绿色债券进行评估。截止到目

前,只有四只绿色债券通过了CBI

框架的认证,它们分别是荷兰银

行,澳洲国民银行,澳新银行以及

一家名为Big 60 Million的英国能

源公司。

关于绿色债券市场是否需要标

准有一场激烈的辩论。一些人认为

标准会抑制市场的增长。他们认为

自愿的绿色债券原则和二次意见足

以确保透明度。但是,另一些人认

为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大到能够阻止

“洗绿”的行为。

在CBI工作的罗伯▪ 福勒说:

“有三个词投资者常常提及,那就

是标准,担保和认证。”

原标准和最新草案之间最大差

别在于“预发行”和“发行后”阶

段验证:新草案要求发行商在两

个阶段都能够证明其发行的合格

性;而原标准只要求在一个阶段

进行认证。目前由CBI核证的四只

债券都在发行前进行了核证。

标准还规定资金需要在一年

之内完成配置。一些人认为这并

不能够满足大型可再生能源和能

效项目。

在预发行阶段,检验者能够

在销售之前就对债券进行审查—

—根据预期和实际的募集资金使

用。债券发行之后,就可以参考

预发行阶段的报告评估实际的资

金配置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任选

阶段,称为“周期性”认证,也

属于新增加的标准,就是在债券

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募集资金进

行定期的审计。

该草案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

责。他们认为新标准太过专注于

再融资债券。

根据新标准的规定,项目需

要在发行之前就指定好。但是,

这将会阻碍许多已经在市面上发

行的债券获得认证,例如世界银

行和荷兰风能公司维斯塔斯的债

券。它们发行的这些债券都是用

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

作,但发行商是根据年报来确定

具体的债券项目,而非预路演。

上述的两个原因成为许多发

行商获得CBI认证和再融资的制约

因素。有些人开始质疑绿色债券

的“附加值”:究竟这些募集资

金是会流入新的项目(除非发行

绿色债券,否则这些项目无法运

作),还是仅仅为发行商腾出资

金,投资非环保项目提供契机。

一些市场参与者表示,新

标准过于严格,这会阻碍绿色

债券市场的扩张。

一个承销商这样表示:

“这个新标准是目前市场里最

好的、最完善的。但问题是这

些标准太过于严格,导致绿色

债券市场无法发展。这些新标

准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非常合

适,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发

展绿色债券市场。”

来源:https://www.environmental-finance.com/

content/analysis/analysis-the-climate-bonds-initiatives-new-standards.html

适应性发展筹资: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

日俱增的费用 2015年,随着一些重大峰

会的临近,气候变化的影响也

愈演愈烈,我们需要集合全球

各方力量和支持来筹集应对气

候变化所需的资金。上周在亚

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三届发展

筹资问题国际会议上,各利益

方就国际社会应如何筹集资金

以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费用进

行了谈判。

在气候变化方面,发达国

家承诺到 2 02 0年将每年提供

1000亿美元用以帮助发展中国

国家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转

变,并对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

做合理化改革;以及探索碳交

易作为公私资源合作新机制的

潜力。除此之外,文件中提及

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

自的能力”的原则也将出现在

12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

Page 8: 绿色金融简报第3期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_Issue 3

8

大会的成果文件中。

虽然《行动方案》重申了落实

现有气候筹资承诺的必要性,但没

有就如何以可靠、稳定的方式兑现

这些承诺给出相应的指导。

《行动方案》还指出了我们面

临的许多挑战。尽管如此,它却没

有显著提及应对这些挑战所需的新

的资金来源。采用创新方式进行筹

资能带来巨大的潜力,为目前的行

动提供额外的援助。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UNEP)预计仅仅通过三种创

新渠道就可以在2020之前筹集260

亿美元---1150亿美元的资金。这

三种方式分别是排放交易限额拍

卖、国际交通税收、支持气候变化

行动的金融交易税(FTT)。其他

方式还包括针对大型化石能源公司

的全球化石能源开采费。我们在

2015年应当将这些可能的筹资方式

变为现实。

行动计划还指出了增进南南合

作对推进当前行动的必要性。拓宽

资源和资金的来源十分重要,在可

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尤为如此。亚洲

发展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等发展中

国家银行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这对力图振兴本国经济的国家

至关重要。但这些新成员需要指导

和动力来保证南南合作可以满足关

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求,创造更

加美好的世界。

此外,行动计划并没有明确地

提出将逐步取消有害环境的补贴项

目。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篇

报告称,2015年的全球化石能源补

贴公共支出已经达到每分钟1千万

美元。考虑到这点,行动计划做出

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想

要切实公平地实现低碳经济的、零

化石燃料转型,就需要做出进一

步的承诺,逐步取消对环境不利

的补贴。

不过9月和12月分别召开的纽

约可持续发展峰会和巴黎气候变

化峰会可以提供制定解决方案的

平台。随着会议日期的日益临

近,各国领导人应把联合国发展

筹资项目所达成的成果视为朝着

采取长期行动和国际合作以消除

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迈出的关

键一步。上周召开的会议可能没

有提出较高的目标,但我们不能

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愿景。

来源: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

ch/8090-Financing-for-resilient-development-how-to-deal-

with-the-rising-costs-of-climate-change;

http://www.ictsd.org/bridges-news/%E6%A1%A5/news/%E8%81%94%E5%90%88%E5%9B%BD%E5%9C%A8%E4%BA%9A%E7%9A%84%E6%96%AF%E4%BA%9A%E8%B4%9D%E5%B7%B4%E4%BC%9A%E8%AE%AE%E4%B8%8A%E6%89%B9%E5%87%86%E6%96%B0%E5%8F%91%E5%B1%95%E7%AD%B9%E8%B5%84%E6%A1%86%E6%9E%B6

英国进一步削减可再生

能源项目补贴引争议

英国政府近日宣布进一步削

减可再生能源项目补贴,削减计

划包括提前取消陆上风电站的政

府补助,逐步取消对小型太阳能

项目的补贴,改变可再生能源项

目申领补助的方式,修改对生物

能源项目补助等。

英国政府估计今年的可再生

能源补助仍将高达43亿英镑,而

这些补助都是通过课税方式从居

民缴纳的能源账单进行征收的。

数据显示,按照目前的补贴规

模,预计到2020—2021财年,可

再生能源补贴将耗费英国财政91

亿英镑,英国政府计划将其削减

至76亿英镑。英国能源和气候变

化部发言人表示,降低家庭和

企业的能源费用是本届政府的

重要任务,未来将进一步考察

有利于纳税者的其他方案。

英国政府的此项举措虽然

有利于纳税者,但是却引起了

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极大不安。

太阳能行业协会成员利奥妮˙

格林表示,“我们对即将到来

的一切感到极度的焦虑。清洁

能源在绝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起

步阶段,如果没有政府补助,

运营将变得十分困难。”

英国政府的决定也招致多

方的批评。英国最大反对党工

党认为,保守党政府这种做法

损害了待建的 1 0 0 0家风电项

目,强调风力发电是英国目前

最发达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如

果缺少政府的补贴,风电企业

将无法盈利。

据英国风能协会统计,陆

上风电是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

电力,其价格为每兆瓦时80英

镑,与太阳能发电相当。英国

陆上风力发电产业每年约创造

80亿英镑的产值,贡献8万个就

业岗位。目前,风力发电约占

英国整体发电量的5%,仅2014

年英国政府对海上风力发电站

的补助就超过8亿英镑。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

安伯尔˙鲁德则表示:“我们

希望科技企业靠自己的力量在

市场站稳脚跟,而不是依靠政

府补助,目前我们已经有充足

的在建项目满足可再生能源目

标。”

来源:http://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

2243449.shtml

Green Financ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