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稿 第一部分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世纪交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 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公民,也是抢占 高素质人才高地的保证。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为学生的综 合素质提供独到的知识、技能、智慧的营养。 全球变动,地理学科肩负着新的重任。举目环视,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 格局正在急剧调整,原先的东西关系发生着巨大变化,南北关系的内在矛盾日趋尖锐,贫 困问题、难民问题、宗教问题、贩毒问题、文化冲撞问题、世界热点地区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自然要素的波动、人为原因的叠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趋暖、洋流变异、 海面上升、自然灾害频繁、南极臭氧洞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等。鉴于这样的地理背 景,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必须充分关注全球问题和认识全球变化。 技术发展,为地理学科赋予新的活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日益广 泛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地测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 都从技术的层面对地理学科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也为地理学科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工 具”与手段。适当引进新的技术、方法,是促使传统地理学科“洗心革面”、地理课程改革 “焕然一新”的重要保证之一。 理念提升,是引发地理课程改革新举措的思想源泉。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化,以学生为本、 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着想的观念,提供多元的富有弹性的课程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等,愈来愈为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我们可以在吸取以往地理课程、教材建设的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课程结构,编写出为学生喜闻乐见的 地理教材,并努力形成地理实践与创新学习体系、并积极建设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设施与场 所。 二、地理学科的性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鸟瞰人类绚 丽多彩的地球家园,处处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地理学的直接研究和参与,已经并正 在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发展、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粮食生产、环境保护、国土整 治、区域规划、农业布局、工业配置、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区际贸易、防灾减灾等等重 大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 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综合性。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岩 层的底部,界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和面,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 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地理学科不只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个单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 客观世界的某种单一过程,而是从整体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 2.地域性。任何自然和人文地理事像最终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地理学科不仅反映地 理事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像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 地理事像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 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性。 3.开放性。作为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由若干自然 系统、人文系统组成。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的态势。地球 表层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 能量、信息的传递相交流。这种传递和交流导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因而人们 对所有地理事物的认识也总处在不定性的变化之中。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特点,使 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大领域,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 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成为联络各科之枢纽4.实践性。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 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得以应用。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同地理学科的综 合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特点是紧密联系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实践必须多要素、多侧 面和多层次,地理学科的地域性要求地理实践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理学科的开放 性要求地理实践必须拓展渠道、开阔视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显现出蓬 勃的生命力。 三、 地理学科的价值 1.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所获得的既有丰富多采 的地理知识,又有地理的信息搜集整理技能、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 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这些知识技能,便于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 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 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 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随着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对国内外市场的分析预测,从区域经济贸易到文化往来,从信 息高速公路的利用到网络经济的开拓,无论是管理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离不开对基 本的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 2.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 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过程。 在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发展 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 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环境伦理观念。人类正义行为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整个地球 环境的关心和爱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化。地理教育把引导学生树立上述 环境伦理观念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当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日益成为每一个地球村《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1 17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地理课程计划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地理课程计划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 讨 论 稿 ) 第一部分 导 言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世纪交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

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公民,也是抢占

高素质人才高地的保证。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为学生的综

合素质提供独到的知识、技能、智慧的营养。 全球变动,地理学科肩负着新的重任。举目环视,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

格局正在急剧调整,原先的东西关系发生着巨大变化,南北关系的内在矛盾日趋尖锐,贫

困问题、难民问题、宗教问题、贩毒问题、文化冲撞问题、世界热点地区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自然要素的波动、人为原因的叠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趋暖、洋流变异、

海面上升、自然灾害频繁、南极臭氧洞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等。鉴于这样的地理背

景,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必须充分关注全球问题和认识全球变化。 技术发展,为地理学科赋予新的活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日益广

泛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地测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

都从技术的层面对地理学科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也为地理学科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工

具”与手段。适当引进新的技术、方法,是促使传统地理学科“洗心革面”、地理课程改革

“焕然一新”的重要保证之一。 理念提升,是引发地理课程改革新举措的思想源泉。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化,以学生为本、

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着想的观念,提供多元的富有弹性的课程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等,愈来愈为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我们可以在吸取以往地理课程、教材建设的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课程结构,编写出为学生喜闻乐见的

地理教材,并努力形成地理实践与创新学习体系、并积极建设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设施与场

所。 二、地理学科的性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鸟瞰人类绚

丽多彩的地球家园,处处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地理学的直接研究和参与,已经并正

在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发展、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粮食生产、环境保护、国土整

治、区域规划、农业布局、工业配置、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区际贸易、防灾减灾等等重

大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 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综合性。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岩

层的底部,界于大气、陆地、水域的交和面,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

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地理学科不只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个单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

客观世界的某种单一过程,而是从整体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

2.地域性。任何自然和人文地理事像 终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地理学科不仅反映地

理事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像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

地理事像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

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 本质特性。 3.开放性。作为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由若干自然

系统、人文系统组成。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的态势。地球

表层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

能量、信息的传递相交流。这种传递和交流导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因而人们

对所有地理事物的认识也总处在不定性的变化之中。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特点,使

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大领域,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

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成为“联络各科之枢纽”。 4.实践性。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

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得以应用。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同地理学科的综

合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特点是紧密联系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实践必须多要素、多侧

面和多层次,地理学科的地域性要求地理实践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理学科的开放

性要求地理实践必须拓展渠道、开阔视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显现出蓬

勃的生命力。 三、 地理学科的价值 1.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所获得的既有丰富多采

的地理知识,又有地理的信息搜集整理技能、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

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这些知识技能,便于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

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

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

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随着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对国内外市场的分析预测,从区域经济贸易到文化往来,从信

息高速公路的利用到网络经济的开拓,无论是管理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离不开对基

本的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 2.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

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过程。

在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发展

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

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环境伦理观念。人类正义行为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整个地球

环境的关心和爱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化。地理教育把引导学生树立上述

环境伦理观念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当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日益成为每一个“地球村”成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2: 地理课程计划

员步入 21 世纪的“通行证”的时候,原本属于地理学科领域的环境基础知识,正在升华为现

代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4.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地球时空变小,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日益

紧密,经济、文化的发展已超出国家、民族的界限,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了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作为一种跨世纪的新思维,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接受。显然,地理学科

为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地理学科展现全球不同地域的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相把握世界现实,并

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

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情

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学习的崇高志向。由此可见,地理学科中的全球意识与爱国情感教育,

蕴涵着浓厚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完善学生人格所必须的。 5.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人类的文化根植于地理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

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地理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领略与欣赏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从而体验到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享受到人类丰富的精神养料。德

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历史

上,洪堡等地理学家就偏爱以艺术精神培育地理学。地理学家克里克认为,“倘若一个地理

学家不能象风景画家和诗人一样掌握地区美的特征,他描写的东西就欠缺真正的内容和

美的修饰。”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课程。中学地理

教材涉及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以获得美的享

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四、地理课程理念 1.地理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撰、课程试验、实施推广

等许多环节组成,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地理教育理论工作者、地理教材编写者、地理

教师与学生、有关教辅人员的齐心努力,同时离不开社会、社区、家长的各方支持。 2.地理课程的内容要关注日新月异的全球变化的形势,要汲取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理论和

技术的成果,还要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3.地理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观念的形成。如果不破除妨碍改革的一切旧观念,

那么再好的课程标准也只是纸上谈兵,再好的教材也可能变成死记硬背的材料。 4.地理教育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地理科学

方法的教育。 5.地理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

料,以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的兴趣水平。 6.地理教材要摆脱“知识本位”的模式,反对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内容,灵活安排程序,

减轻机械记忆负担。要精心设计教材的结构、体例、个案,确定教材的呈现、表达方式,

既要选择典型实例,也要列举特殊事例,介绍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拓展学习、研究学习、创造学习开辟“肥田沃土”。 7.地理学习要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要变“偏重书本的理论知识”

为“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节”。加强地理学习的“实践”力度,是改变地理学习现状的主要

出路。 8.地理教学评价要为鼓励学生乐学地理而增添自信,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途径,考察他

们的学习状况,不仅要检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关注策略性知

识的学习水平。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

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各种手段

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知道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河流、气候、动植物等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并能初步说明这些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

我国的某一省区自然地理环境及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和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等有关的地

理信息,综合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概况。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发展的相互

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像,并通过积累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已获得

的有关地理表象和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判断、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形成有关的

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像分布和发展变化等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有关的地理基本原

理。 2、初步学会应用已获得的有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比较,正确评价观测

到的地理事像和收集到的有关的地理信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有关的地理信息中提出问题,应用所学的有关的地理知识,提出探究该问题

的思路;并按所确立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方法进行分

析,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家乡和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认清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意义;认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2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3: 地理课程计划

相对不足,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并在了解世界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的基

础上,初步确立全球意识,形成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传统的意识。 2、初步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全球环

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3、通过学习我国人民抗御自然灾害,因地制宜地建设家乡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合理改造利用

自然等的有关事例,初步养成自尊、自信的情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合作进取的积极

态度,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认识不合理利用自然所造成的危害,了解人类对地理

科学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地理环境演进、自然

灾害发生机制等自然奥秘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4、通过学习我国有关的人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

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 本专题作为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资)料的运用和多种科学探究活

动,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演示试验及生活体验,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引发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够提供一些证据,用以说明

地球是个球体。 观察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

球照片。 答题式的书面考核

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大致是个

不规则椭球体。

观看有关月食的录像片或计

算机课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组织观察月食和日食现象。

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并进

行分组交流和互评

能利用比较的方法描述地球

的大小。

能用绘示意图的方法表明地

球长、短轴的变化。

2.地球的运动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用适当的术语说明地球自

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自

转及引起的昼夜变化 能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现象

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进行简

单的演示。 口头与书面形式的答题式考

核 评价学生演示、表达活动的

参与程度和水平

及引起的四季变化 能用简单的演示说明地球表

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热是

不同的 二、地球仪和地图本专题以地球仪作为表示地球的模型以及建立地球表面经纬网概念入手,

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地表点、线、面、高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建立地理空间位

置观念,明了地图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并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地图的习

惯。 1.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地球仪,学会经线与纬线的划

分。 确定给出某一地点的地理坐标,并

正确判定其所在的东西半球与南

北半球。

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

地球仪模型。 地球仪操作和使用形式

的考核

2.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

算距离和确定高程。 能在等高线和分层设色地图

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会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查找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并根据比例尺进行简单计

算。 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城市交

通图、旅游图等并养成使用

地图的习惯。 能正确使用指南针等,经实

地踏勘后绘制学校等小区域

的草图并使用地理方位等术

语正确描述其空间位置和空

间联系。 能够说出地图、遥感、GIS图像等现代技术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方式

组织学生利用沙土等材料制

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组织一次学生野外使用地图

“寻宝”的集体活动,例如,

在某一公园或居民小区设置

一些“藏宝”地点,并在地

图上标出其位置,要求学生

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出“宝

物”。 提供一些地名作为目标地,

要求学生迅速在地图上找到

该目标并选择到达的 佳交

通路线。 绘制住家附近所在学校校园

的平面草图或示意图。

使用地图的书面考核 通过室外或野外使用地图的

实践活动考核 在活动中同学间互评 阶段性小测验

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本专题从宏观角度认识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及其分布的时空变化,通过对大陆漂移学说和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全球动态变化观念,激发起探究地球奥秘的兴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3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4: 地理课程计划

趣。 1.海陆分布大势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描述海洋和陆地及其分布

的特点,比较全球海陆地面

积各自所占的比例。 能在世界地图上用正确的术

语指出七个大洲所处的纬度

位置、所在半球位置、各大

洲之间的界线以及空间相互

关系。 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洋以及

主要的海、海峡、岛屿和半

岛的地理位置 。

粗略勾画全球海陆轮廓略

图,并在此基础上自制世界

地图拼图游戏板。

组织拼图比赛等活动,认识

各洲大陆轮廓特征及各洲相

互位置关系。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

面考核。

2.海陆变迁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

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

中(例如,会使用板块运动

的例子)。 能运用“大陆漂移”说和“板

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解释

海陆变迁等自然现象。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大陆

漂移”的计算机软件。 分析地图,查找与本节内容

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认

识,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

表现进行评价

二、大气与我们的生活 本专题从实践和身边的感受入手,了解各天气要素、气候形成要素以及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的分布,认识天气和气候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业及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习气象

观测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的技能。 1.天气和气候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使用简单的测量仪器进行

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

将每天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

成图表。 能收集和整理近期天气资

料,并对天气状况做出简要

分析。 会阅读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

图,(说明各地平均气温和

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广播、

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节目,并

做记录,在班里组织讨论。 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

环境监测站

分析天气和气候图等资料,

描述、解释简单的天气和气

候现象 给出相关资料或让学生搜集

资料并绘图,评价学生的活

动水平与绘图水平

年降水量分布及变化情况。)

能使用各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并据此描述该地气候的

冷热和干湿状况。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看

懂简单的天气图,并根据天

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

动。 能看懂所在地区的“大气质

量日报” ,并能根据“污染

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

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以及主要分布规律。 能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

分布、海拔高度以及气压系

统和风向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工农业生

产、交通运输、旅游业以及

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收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照

片,分析判断所在地区的气

候类型。 观看有关录像,讨论不同气

候条件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

读图、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

题式书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

考核

三、“地球村”的居民 本专题通过大量图表资料,向学生展示比较宽泛的世界人文背景及区域差异,使学生了解、

理解并学会尊重各国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1.世界人口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有关图表资料证明世界

范围内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利用地图描述和分析世界人

口的主要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世界人口是在不

断迁移的。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

社会、经济的影响。

组织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或

所在社区有关人口的情况,

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图

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

论。

通过调查活动考核分析图表

资料的书面考核 分析地图的答题式书面考核 对学生参与调查的过程进行

考核(包括自评和互评)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4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5: 地理课程计划

2.世界人种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收集图片资料,描述世界主

要人种特点;在地图上指出

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并用

事例说明人种无优劣之分。

让学生查找或使用教师提供

的有关各主要人种的资料进

行讨论。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

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

考核书面考核 3.语言和宗教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六大语

言(汉语、英语、法语、西

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

使用的主要国家。 利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讲述英语等在世界广泛传播

的原因。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特点;能举例说明不同国家

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

仰及文化传统。

组织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特色

建筑的图片资料等,配合地

图进行展示。

用撰写小论文的形式考核 展示资料进行讨论,记录评

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行为表

现 撰写小论文,检查完成情况

并进行 评价

4.世界文化景观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通过人口稠密区(都市景

观、乡村景观)和人口稀少

区(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

林景观、非洲撒哈拉热带荒

漠景观等)的对比,说明世

界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差异。 从地图和景观图片入手,学

会对景观做出正确判断和使

用术语进行描述。 能解释不同地理景观图片中

反映出来的人类社会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 能欣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提供给学生典型的景观照

片,并且提出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该景观的

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人类

活动的关系。

分析地图和景观图片的答题

式口头考核 展示资料进行讨论,记录、

评价学生参与情况 撰写小论文,检查完成情况

并进行评价

产。 四、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 本专题向学生介绍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合作及“和

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1.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根据掌握的历史等知识,说

明世界政治地图是在不断变

化的

结合历史等课程学习,搜集

和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

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

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分析资料

与地图,讲解世界政治格局

的变化,对小组活动进行评

价 2.世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根据不同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资

料,描述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在发展水平上差异。 能用事实说明当代国际社会充满

各种矛盾,但“和平与发展”仍

是世界的主题。

搜集世界上不同国家发

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

较并开展讨论

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

列表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差异性;展示资料,

以中国为例,讨论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问题,观察记录学

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3.重要的国际组织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说出联合国、国际红十字

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

织的性质以及在国际事务中

所起的作用。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及

其下属组织的活动信息,通

过板报、小报、讲授等形式

进行展示和交流

答题式书面或口头考核 进行一次阶段性测验或知识

竞赛

五、认识大洲 本专题通过对大洲的介绍,了解七大洲 基本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帮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

认识和研究大洲地理。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比较

各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面积和大陆轮廓,分析

其地理意义。 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

比较各大洲地形结构对气

候、河流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地带性和非地带

性分布规律在各大洲的具体

体现。

如有条件,可以从考查本地

附近河流与地形及气候的关

系入手展开教学。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

面或口头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

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

料,经过讨论,完成各大洲

比较表,对组员参与情况和

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5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6: 地理课程计划

能通过实例比较说明各大洲

在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上存

在差异。 任选一大洲进行案例研究 六、认识地区 与以往地理课程不同,本专题采用案例学习方法,通过对世界一些地区的探究,帮助学生

把握地区地理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特色以及地区之间的差

异和区间联系。 1.南亚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地图指出该相对独立的

地理单元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并通过绘制从喜玛拉雅山至

印度洋的地形剖面图,显示

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差异。 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

状图说明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能运用地图和学过的知识,

举例说明影响自然地理因素

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的重要

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南亚有众

多的民族和宗教,以及当代

人口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影响 运用图片和资料等,说明“四

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经

济和文化特色。

针对印度人口增长与经济发

展水平关系问题,组织一次

辩论会:正方辩题为:经济

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印度人

口增长率将上升;反方辩题

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

印度人口增长率将下降

绘制简易南亚地形剖面示意

图,进行检查和评价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

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

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

2.西亚与北非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地图上指出西亚和北非的

范围和所包括的主要国家 说明地处两大洋及“三洲五

海”之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的国际战略地

位以及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对气候的影响。

收集有关 新世界石油产量

及贸易,石油出口国组织与

石油价格变动的资料,绘制

相关统计图表,并运用地图

展开讨论

填图练习,检查完成情况并

进行评价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书

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头

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

运用地图和图表资料说出中

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蕴

藏特点,生产、输出和运输

情况。 举例说明石油开发对当地经

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

用,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对区

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

义。 能了解和尊重阿拉伯民族及

伊斯兰文化习俗,并运用收

集的资料说明中东复杂的民

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

响。 3.欧洲西部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根据资料在欧洲地图上找出欧盟各成

员国及其首都。 能举例说明“经济一体化”给欧盟各成

员国带来的利益。 收集图片资料等,讲述欧盟国家的文化

景观、旅游胜地,并分析其国际旅游业

发达的主要原因。 通过案例研究任选一国,说明欧盟国家

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调整传统产业结

构以及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

就。

在班级组织一次

模拟接待英国中

学生访问团活动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书面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以了解各国文化

和保护资源、环境的案例为主题

开展演讲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观

察、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

现 撰写小论文,检查完成情况并进

行评价(针对五、六两部分的内

容,综合进行一次)

4.极地地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运用资料说明极地气候的主要特

点,分析南极洲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

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明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以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说出极地探险和考察对海空航线开拓

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以及我国极地研

究的成就; 根据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

理事实,运用地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合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举办

一次我国科学家极地考

察的展览。 请我国极地考察科学家

做一次极地考察的科普

报告或观看极地考察的

录像片。

展示资料及讨论式的口头

考核 开展以极地考察为主题的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

程度和水平 通过填注地图进行考核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6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7: 地理课程计划

理猜想。 5.东南亚(选学)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根据资料在亚洲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各国及

其首都。 能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比说明

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并解

释热带雨林气候区对流雨的形成与发展过

程。 会运用地形图说明中南半岛入海大河上下游

的地形、水文特征以及与首都等大城市分布

的关系。 运用地图和资料,用案例说明地理因素对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任选一国)。 能举例说明东盟的建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

及发展中国家要改变不利的贸易地位,应积

极加强“南南合作”和开展“南北对话”。

在地图上找出近现代

我国沿海大批居民去

“南洋”谋生的大致路

线,并列举事实说明华

人和华侨对“南洋”开

发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拼图活动考核东南

亚国家的分布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

式考核 观察学生在搜集东盟相

关资料及讨论活动中的

表现

6.朝鲜半岛(选学)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运用地图对比较半岛海岸线以及地形、

地势的变化,说出南北间气候差异及其形

成原因。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别说明半岛南北经济

发展的进程,以及作为同一民族分裂的两

个部分开展政治对话,争取实现半岛自主

和平统一的社会价值。

收集有关朝鲜和韩国自

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资

料和图片,进行展示、交

流和讨论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

题式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式的

口头考核

7.中亚(选学)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运用所学知

识说明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自西向东气

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的规律。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亚在亚欧大陆

交通中的重要地理意义。 能举例说明我国与中亚各国发展经济贸

易关系的重要意义。

收集有关沙漠景观和

沙漠地区居民生活的

资料和图片,进行展

示、交流和讨论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

考核;通过书面作业检查学

习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

师进行归纳、总结和评比 阶段性小测验

七、认识国家 与以往课程不同,本专题不再面面俱到地介绍很多国家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对一些国

家的案例研究,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通过收集、利用各种文字、音像资料等进行国家地理

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借鉴别国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治理环境

及协调人地关系的经验和教训。 1.日本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及日本的四大岛屿,并

正确描述其地理位置。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解释日本多山地形、海洋

性季风气候形成的条件,并归纳出日本作为

东亚岛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环太

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运用地图并联

系日本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解释日本工、农业

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能运用适当的资料说明日本近现代经济快速

发展的原因以及对外贸易在本国及国际经济

中的地位和作用。 描述日本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色,并运用适

当的资料举例说明中日文化联系的历史渊源

以及西方文化对近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组织演示突发地震火灾

等灾害和意外事故时,为

维护人身安全采取紧急

自救措施。 调查当地有哪些从日本

进口的产品以及是否有

出口到日本的产品,讨论

中日贸易的特点。 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赴日

本的模拟旅游活动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

题式书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

的口头考核 分组对日本战后的经

济发展进行讨论、辩

论或演讲,并进行互

评或自评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

考核

2.俄罗斯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是世

界面积 大的国家,以及境内地形、气候、

自然资源特点和地域差异。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俄罗斯工、农业和运

输业的主要特点以及近几十年来东部开发

成就。 能从收集图片、资料等入手,介绍俄罗斯民

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

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

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

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

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

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

自然景观变化。

填图和分析地图及资

料的答题式书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

的口头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

面考核

3.美国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

及英、法等国地名带来的影响;能通过查找交通

和时区图或美国时区时差表,换算成所在时区的

标准时间。 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外来移民大量汇集对

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有条件的学校,组织

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

料,利用 PowerPoint 制作课件,并在全班进

行演讲和讨论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

答题式书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

式的口头考核 分组进行演讲或讨

论,考核学生的参与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7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8: 地理课程计划

能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特色和技术创新等,分析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和三大工业区域的形

成与发展。 能根据美国交通和城市图,说明发展五大湖和密

西西比河水运的价值,以及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群

与水资源、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等的相互关系。

会描述现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习俗。

情况 读图讨论形式的考

4.巴西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地图、图片、数据资料等说明巴西自然

地理特征。 利用地形图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分析亚

马孙河水量丰沛的原因,能解释巴西东南部

沿海和巴西高原成为人口主要聚集地的原

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

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利用所给资料,说明巴西工业、农业生产以

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运用资料说明巴西居民以印欧混血人种和黑

白混血人种为主,通行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的历史原因,并通过收集图片资料等展示巴

西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艺术、体育风采。

组织学生扮演政府

官员、巴西居民、

世界环保组织成员

等角色,通过角色

模拟活动,讨论亚

马孙流域热带雨林

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

书面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

头考核 读图讨论形式的考核 展示资料及讨论形式的口

头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 就认识国家这一单元进行

阶段性小测验

八、世界(看)中国 本专题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事实材料显示中国与世界的多方面联系,使学生具有中国

与世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意识。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能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明我国与世界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能运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统计资料,说

明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能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义务和作用。 能举例说明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传播以

及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能举例说明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睦

邻友好关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

作对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作用。

绘制一幅已与中国建

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和

地区示意图。 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

海外华人或海外留学

回国人员作报告,以亲

身感受说明我国的国

际威望日益提高。

绘制地图,检查完成情况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式

书面考核 分组进行讨论或演讲式的

口头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核

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本专题主要介绍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概况,使学生了解基本国情,从而

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就人口而言,我国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泱泱大国。 我国与诸多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在确保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搞好睦邻友好

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地域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影响。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大国,必须搞好民族团结,建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了解祖国概貌,增强国土意识。 养成尊重兄弟民族的情感。 加深对计划生育国策的理解。

1.疆域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地图上准确地找出我国的四至,读出其经纬度;

指出我国的内海、岛屿、濒临的海洋和邻国。 了解我国的基本轮廓。 记住我国的国土面积数字,并与世界上一些国家进

行面积大小的比较,说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

国。 根据经纬度、海陆分布和相邻国家等要素,讲出我

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地球仪了解我

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利用比例尺计算我

国东西、南北之间的

距离。

描绘我国的基本轮

廓图。 围绕标准进行书面

测验

案例 1: 为了了解祖国之大,可以联系亲身感受或经历,用讲故事、朗诵等形式去说明“幅员辽阔”;

可以通过开展“海岸万里行”“陆疆万里行”的模拟活动,感受伟大祖国的无比壮阔;可以

通过查阅地图,进行面积对比,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面积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

多,来说明我国的面积广大。 2.行政区划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我国行政图上准确找到 32 个省级行政

区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

称和行政中心。 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形状、地理分

布和相互位置关系。 说出我国行政区划的分级设置情况,并说

出学校所在地的三级行政归属。

自制我国行政区划拼图,并在

拆拼过程中熟悉各省级行政

区的轮廓形状、地理分布和相

互位置关系。 观察所在地区过往车辆牌照

上的省区简称。

学生拼图竞赛方式

的考核 观察评价学生描

图、绘图及口头表

达情况

案例 2: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8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9: 地理课程计划

在进行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熟记学校所在地区以及

主要亲友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和电话区号。 3.人口与民族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有关地图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

不平衡性。 说出我国人口的总数,并与世界上一些国

家进行人口数量的比较,说明我国是一个

人口众多的大国。 运用有关地图说明我国民族“大杂居、小

聚居”的地域分布特征。 说出我国人口数量居前十位的少数民族,

并说明他们的地域分布。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

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

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

民族的风土民情和文化

特征。 了解本地区人口数量的

变化状况。

围绕标准进行书面测验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答题

式书面考核 检查学生收集少数民族

的资料情况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面考

案例 3: 在运用有关地图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观

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人口的环境超载量的概念,要讲清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格局

主要受到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不

等于“不合理性”。但同时要点出这一格局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我国的地势、地形、地貌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它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发展舞台,但又带来了诸多困难与不便。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但另一方面它 的不稳定性又是造成频繁水旱灾害的重要原因。 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与经济 的重要集聚地带。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务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大 保护自然资源的力度。 自然环境差异悬殊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因此,区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因素与决策的可行性。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了解辨证分析自然条件的方法。 基本养成环境与资源的危机意识和协调人地关系的紧迫感,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公民意识

和责任感。 1.自然环境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我国地形图上指明地势的三级阶梯、分界线和

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我国的

地势、地形特征。 结合实际说明我国季风的成因、冬季风与夏季风

的基本特征。 能用具体资料说明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并根据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大势等地理因素讨论

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地图上指明主要的外流河、内流河以及京杭大

运河,并联系所在地区的河流情况,说明江河对

于我们生活、文化的影响。 说出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主要支流、所经省区和

注入海的名称,说明这两条大河对于所在流域乃

至全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观摩中国地形立体模

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

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

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组织参观当地气象台、

站,了解是怎样进行天

气预报的。 实地了解当地河流的基

本情况。

口头与书面测验 文字描述学校所在

地区的自然环境 口头表述身边一种

自然现象的地理原

案例 4: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用黏土或沙

土堆砌、塑造我国的地形立体模型。 案例 5:在教学“季风成因”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在原理的探讨上做很多文章,只要讲清我

国处在两“大”( 大的大洋、 大的大陆)的结合部等主要要素即可。 2.自然资源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分

布和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特征。 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与俄罗斯、美

国、印度等国家进行对比。 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 联系实际列举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矿种,说出我国

的优势矿产品种和它们的主要产地,并分析周围

地区的矿产资源状况。

开展“我为祖国找矿

藏”的地理模拟游戏

活动。 调查当地的优势自然

资源,并撰写一份小

报告。

检查地方资源调查

小报告的完成情况 根据标准考查学生

所掌握的有关内容 集体讨论并检查学

生参与情况

案例 6: 要穿插节约资源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与能量大多是由自然资源转

化而来的,如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电就是从水能、煤炭等转化来的,汽车、飞机使用的燃料

就是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的,我们的课桌、书本都要耗费森林资源。要组织学生讨

论身边存在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并谈一谈“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具体措施。 三、经济与文化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9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0: 地理课程计划

本专题主要介绍国内的经济、文化概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地理与文化地理的格局和

特色。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活动具有多样的性特征。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我国各地的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差异,构成了区域发展互补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强调

“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协作。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理解与尊重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懂得欣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逐步养成高尚的文化品

位。 养成一种善于交往与合作的精神以及积极负责的社会态度。 1.经济发展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列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有关资料,说出我国

农业的主要门类、地理分布、生产方式和基本

特色。 搜集有关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主要类型和发

展特色、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联系实际说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以及各种城市内部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

地铁、轻轨)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功能与特点,

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并谈

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运用这些交通

运输方式的体会。

结合所在城市和地区,

谈一谈当地农业、工

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情况以及它们对我们

日常生活的影响。 参观本地的有关生产

企业或车站、码头。

调查当地主要经济

部门,并绘制当地经

济地理简图或编制

有关经济统计图表,

并检查完成情况。 口头评述所在地区

的交通状况及发展

建议

案例 7: 在“经济发展”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学会运用文字

资料、地图和其他图示化信息来认知或展示某一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 2.文化特色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搜集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的民居、服

饰、饮食、风俗的地方特色。 观看各种录象,了解我国各地的语言、艺

术(歌舞、曲艺、戏剧)、宗教、竞技的

基本情况。

观看反映地域文化

特色的艺术表演或

者节目录像。

调查一个民族村并写出调查

报告 按照标准进行口头了解或书

面测验。

案例 8: 在“文化特色”的教学中,要注意把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区别开来,正确宣传党的宗

教政策,要把主要宗教的地域分布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联系起来,如西北地区的伊斯兰

教、青藏高原及云南的佛教、东部地区的佛教与基督教等。

案例 9:? 根据学生喜欢歌曲的特点,组织他们欣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歌,如反映青藏

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大漠、哈尔滨太阳岛等的歌曲,并谈一谈对这些地方的认识。 3.经济、文化的区域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了解我国专家、学者对于经济区域的各种

划分方案(三个地带、六大经济协作区

等)。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

风格与发展特色。 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谈一谈我国有关

地区的生活水平状况与区域经济差异。

在我国行政区图上找出

三个地带和六大经济协

作区。 组织主题班会,综述改革

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的事实。

列表比较或绘图表示经

济区域的书面考核形式 阶段式测验 撰写小论文形式的书面

考核

案例 10:在学习区域经济差异时,既要进行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也要注意本地区发展的

纵向比较,而不应以偏盖全,用停滞的眼光来看待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引导学生了

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与成就,从而使学生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案例 11:在学习地域文化特色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和

负面效应,正确看待港澳台文化的形成和特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提倡积极健康的文化生

活方式。 本专题主要介绍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差异、重要的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使学生了解

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与区域分异。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其中东部季风区的主导分异因素是纬度地带性,

西北内陆区的主导分异因素是经度地带性,青藏高原区主导分异因素是垂直地带性。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差别。 在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方式,并表现出明显的社

会、经济、文化差异。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理解与尊重各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懂得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条件、区域特色和

发展方向,逐步形成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科学的地理观。 以实际行动支持“希望工程”和西北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四.区域综合差异 1.我国主要地理单元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

河线,并说明其地理意义。 根据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

图和有关省区界线,划出我国东、西部的分界

线。 根据以上两条界线,在中国地图上划分出北方

季风区、南方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原

讨论所在地区的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特

征。 围绕秦岭—淮河线南

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

竞赛。

以读图、列表比较等书

面作业方式进行考核 以读图专题讨论及知

识竞赛活动的方式进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0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1: 地理课程计划

区。 2.北方季风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从纬度地带性的角度,说出本区的自然地

理特征。 搜集有关资料,说出本区以能源、原材料、

重化、机械、纺织为主体的工业部门及其

发展特色。 结合自己的见闻,说出本区的旱作农业特

色。 运用有关资料,对本区内的典型地域进行

分析比较。

在地图上熟悉并指出本

区的重要地理事物。 观看有关录像,了解本区

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情

况。

课堂讨论或口头提问形

式的评价 安排搜集有关资料、读

图讨论等活动,在观察

中进行评价 作业或口头提问形式的

考核

3.南方季风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从水热条件和地形的角度,说明本区的自然地理

景观特色。 搜集有关资料,说出本区加工型、外向型工业与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特色。 联系本区水热条件,描述水田农业的耕作方式。

运用有关资料,比较本区内的区域差异。

观看有关录像,了

解本区的基本地

理状况和改革开

放所取得的建设

成就。

分析地图和资料的书面

考核

4.西北内陆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从经度地带性的角度,说出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状

况。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本区能源资源、某些金属、非

金属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草场资源在全国的重要

地位。 结合自己的见闻,说出本区的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的生产特色。 运用有关资料,对本区内的典型地域进行分析比

较。

讨论西部开发的重

要意义。 观看有关录像,了解

本区丰富的旅游资

源。

收集并展示资料,

布置专题讨论,以

观察方式进行评价 根据标准布置有关

作业,并检查完成

情况。

5.青藏高原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青藏高原的范围以及主要山

脉、河流、城市和干线公路,了解本区的基本地理

情况。 从垂直地带性的角度,说出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征。

收集有关历史地理

资料 ,说明西藏是我

国重要组成部分。 观看有关录像,描述

青藏高原的自然风

口头或书面形式的

考核, 撰写小论文式的书

面考核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青藏高原对于我国整个地理环

境的重要意义,诸如作为大江大河的源头,形成特

殊的高原地理区域,分布有许多冰川雪峰、高原湖

泊,并具有独特的环境生态。 说出本区的农牧业的生产特色和传统的交通运输

方式。

光、民族建筑、地方

文化以及宗教特色,

并谈一谈当地的人

民生活、农牧业生产

和教育发展情况。 运用多媒体演示布

达拉宫、大昭寺、塔

尔寺、柴达木盆地、

雅鲁藏布江、珠穆朗

玛峰以及“世界屋

脊”的高原景观。 案例 12: 可以列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它们之间主要的差异所在。在分析过

程中,要辩证地分析各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条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

别,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只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各

单元间的界限不是截然分明的,即使同一单元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正确理解西部大

开发的战略,破除一些传统的做法和观念,比如“通过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来开发西部”,

确立西部开发首先要教育普及、智力支边、技术解困的新观念;要宣传和领会党的民族政

策,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和言论。 五、熟悉我们的生活区域 与以往地理课程不同的是,本专题以“介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选取学习个案个例”的思

路来展开的,学习个案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剖析我国某具

体地域的地理空间结构,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城市与交通、发展历史以及风

土民情等,基本掌握其主要地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辅之以录像、图片资料,开展有关

的学习研讨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运用多媒体和 GIS 技术。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的“宝岛”。 辽中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是两片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域。 亚欧陆桥产业带和长江经济带构成了全国空间开发的两大主轴线,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借助于区域地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必要的地理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科学的环境发展观。 培养学生关心区域发展和祖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1.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根据需要正确运用有关地图,认知某区域的范

围、方位、大小、区域内部构成、各地理事物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并阅

口头或书面形式的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1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2: 地理课程计划

的相互联系以及与相邻区域的空间联系。旨在

熟悉不同类型地图的具体用途和地图的图例,

利用地图建立起科学的空间概念,并能够弄清

这一空间与外界的地理联系。 在本地区开展区域地理的专题性调查,比如了

解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环境生态状况,有哪

些重要的旅游资源,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

出有关调查报告。 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要素分析,举例说

明本地区的重要特点,归纳总结本地区的基本

地理特征,并与相关区域进行比较。 举例说明某些短期行为对于本地区发展的妨

害,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此基础

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读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

资料。 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评

价本地区的优势条件和

限制性因素,讨论其今

后的发展方向。

考核 根据区域地理调查

情况,撰写区域地理

调查报告,并在班里

进行展示或交流,评

价学生参与活动的

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

地理调查报告,并进

行课堂点评。

2.北京市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了解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能说出北京为什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了解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能说出北京为什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

交通、信息中心,熟悉北京重要的地理景物。 分析北京的环境情况,结合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

的实际,谈一谈应如何改善首都的城市环境。

观看有关北京的录

像。 编辑以首都概况为

主题的地理小报。

收集展示资料,进

行课堂讨论形式的

口头考核 口头提问或书面测

验的方式的考核。 举办以北京申办奥

运为主题的演讲活

动,评价学生参与

活动的情况 写一份关于改善首

都城市环境的建议

书,并在班里交流,

进行评比 案例 13: 可以联系“沙尘暴逼近北京”、严重水荒、交通拥塞、空气质量的恶化等环境问题,加深对

改善北京环境状况的紧迫性认识。 3.台湾省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有关地图上说明台湾的基本地形结构、四周所邻

海洋,指出台湾重要的地理事物(台北、高雄、基隆、

玉山、日月潭等 收集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

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批判“台独”的荒谬言

绘制台湾省简图,在

其上标明主要地理

事物的名称。 可以组织“宝岛—

检查绘制台湾省简

图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参与 台湾问题专题演讲活

论。 观看有关录像,谈一谈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以

及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交流。

—台湾在我心中”的

专题演讲。 动情况进行学生自

评或互评,教师点

评 撰写小论文式的

书面考核 案例 14: 引导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了解台湾局势的变化,做好用多种方式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准备。 4.辽中工业区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

建议 在地图上认知本区的方位、范围,找出辽河、辽东半岛、沈

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辽河油田及主要铁路、干线

公路等。 了解本区是国内传统型的重化工业基地,沈阳是东北地区

大的工业城市,鞍山及本溪是国内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辽

河油田是国内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 熟悉本区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和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观看有关录像,了解

本区的工业概况和

旅游资源。 组织讨论“老工业

如何焕发青春”。

填图及书

面作业方

式的考核 绘制本

区重要工

业城市及

交通线简

图,评价

学生完成

情况 案例 15: 在辽中工业区的学习中,要重点掌握资源、交通、城市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从而学会理解

区域空间结构等问题。 5.珠江三角洲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地图上分析本区处于华南沿海的优越位置,说明

其区域地理特征,诸如侨乡、南亚热带农业基地、

地域文化。 分析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优越地理位置,说明其

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有关地图上指出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说出其地

域构成、相邻地区以及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说明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功能,与世界各地的金

融贸易联系,对于祖国大陆的重要“窗口”作用。

收集有关资料,分

析讨论在港澳特别

行政区实施“一国两

制”的重要意义。

收集有关资料,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本区

所取得的巨大经济

成就以及对于我国

发展的推动作用。

观看有关录像,了

解香港、澳门的城市

风貌、发展现状和风

搜集展示资料和读

图分析方式的考核 读图形式的口头

与书面考核 开展专题讨论,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

中情感、态度的变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2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3: 地理课程计划

土民情。 案例 16: 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品、有

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电视节目,以及去珠江三角洲工作的人员的发展情况,谈谈该区各方

面的发展。 6.亚欧陆桥产业带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亚欧陆桥产业带的大致范围、所

包括的省区,陇海线、兰新线、北疆铁路和相关铁

路,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

鲁木齐、阿拉山口。 说出本产业带对于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本产业所涉及的黄土高原区,说出水

土流失的危害性。 列举本产业带的重要旅游资源:开封、洛阳、三门

峡、西安、宝鸡、麦积山石窟、兰州、永靖炳灵寺、

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玉门关、

吐鲁番、乌鲁木齐、阜康天池。

观看介绍“丝绸之

路”的录像,说出其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

丰富的旅游资源。 收集有关资料,说

明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原因和主要整

治措施。

读图方式的书面考

核 专题讨论方式的

书面考核 以收集旅游景观

图片、学生进行讲

解或“导游”的活

动方式进行评价

案例 17: 本部分的学习要突出对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鉴赏,培养审美情趣。 7.长江经济带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大致范围、所涉及

的省市,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港口城市。 说出本经济带对于我国南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速

西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地图上了解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举例说明上海

是我国主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工业基地、外贸基地

和 大港口,并说出浦东开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主要城市、

工业基地,说明其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在地图上识记崇明岛、张家港、镇江、南京、马鞍

山、芜湖、铜陵、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岳阳、

宜昌、三峡水利枢纽、涪陵、重庆。 了解重庆自建直辖市以来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

长江三峡工程对于重庆市的影响,以及西部大开发

对于重庆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观看有关录像,了解

上海、南京、武汉、

重庆的城市概貌、现

代都市氛围和市政

建设成就。 观看有关录像,了

解三峡水利枢纽工

程的基本情况,讨论

修建该工程的重要

意义。

读图方式的书面考

核 讨论方式的口头

考核 搜集资料、展示

资料、口头表达形

式的考核 读图方式的书面

考核

案例 18: 在该部分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以及城市带对沿长江带经

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要重点突出沿长江带经济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要了

解长江流域同样也是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六、环境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会引发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倘若决策失误或者处理不当就会使

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化,进而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往无数事例表明,违

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并危及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本专题的学习过

程中,学生应结合发生在身旁或所在地区的事例,懂得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逐

步养成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形成的思想与观念: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

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更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不少资源难

以自给,因此,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不仅我们这一代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而且还

要强调子孙后代长期享用的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生态破坏有其自然方面的原因,但更与人们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密切关

联。 要养成的态度与情感: 通过认知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联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树立尊重

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谋求区域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和

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的理念。 借助于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地理社会实践能力和地理创新意识。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从身边的有关事例说明,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 的,

不能无节制地开发资源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运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正反事例说明,人地关系必

须协调发展,否则就会遭受自然界的无情报复。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周围的实例,来证明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搜集人与环境相互

关系的正反事例,分

析其内在原因。

撰写书面报告式的

书面考核 收集资料、加工并

展示资料方式的口

头考核或分组形式

的活动考核 案例 19: 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们在评价生活环境时的多元标准(比如文化娱乐需求、医疗需求、

购物需求、优美环境的需求等),从而形成环境优化建设的基本概念;要列举人类活动对生

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例,如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滥垦滥伐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以增强环境意识。 2.认知我们周围的环境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3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4: 地理课程计划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说出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危

害以及长远影响。 根据学校所在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开展

专题讨论,提出净化、美化环境的建议并汇报给有

关部门,从而增强环境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环境理念,关注我们的环境,从我做起

并落实几件宣传环境保护或进行环境公益劳动的

实事,保护我们的家园,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

和环境伦理道德。

说出身边良好的生

活环境及其对人们

身心健康的意义。 调查身边的污染

源,对所获取的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从中

找出主要的环境污

染类型。

撰写调查报告或分

析所给资料答题式

的书面考核

3.人口的协调发展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列举所收集的资料,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计

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以及在人口控制上所取得的

世界公认的重大成就。 联系身边的具体事例,谈一谈人口城市化的现状、

意义和发展趋势。 观察所在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分析其对于经济建

设和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同时谈一谈对提高人口

素质的促进作用。 结合实际说明“人口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消费者”

的双重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收集所在地区的有

关人口资料,绘制有

关的人口统计图,并

谈一谈人口质量的

现状和优生优育、发

展教育的紧迫性。

收集资料、加工并

分析资料所提取的

知识式的实践和书

面综合考核 作业方式的书面考

核 论坛、宣讲式的口

头考核

案例 20: 该部分的学习要突出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人口政策与生活经

济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主要人口问题(比如人口增长过

快、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人口学历低等),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4.资源的合理利用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搜集有关数据,计算我国或本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的

人均占有量。 运用有关资料说明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的严峻

形势,讨论严格保护耕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利用有关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说明北方水资源普

遍匮乏的事实,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措施。 举例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的不利状

况,讨论加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力度的重要性,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交一份保护方案。

观看自然资源利用

与保护的录像。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

某种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保护情况,写

出一份改进性的建

议。

展示数据资料、答

题式的书面考核 收集相关资料,撰

写小调查报告的书

面考核 根据多种媒体资料

所反映的问题、阐

述自己感想和认识

的口头考核

说出我国矿产遭到不合理开采的事例,并探讨其危

害性和保护矿产的意义。 结合地图说明我国濒临海洋所拥有的丰富的海洋

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

动力资源、滩涂资源等),提出合理开发“蓝色疆

土”的设想。

案例 21: “蓝色疆土”的开发是 21 世纪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

我国各种海洋资源及国外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新进展。?B>5.环境生态的保护 标准 活动建议 评价方式建议 运用新闻资料,说明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的现状

和危害,进而分析沙尘暴发生的原因,同时谈一

谈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分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对我们生活所造

成的危害,讨论控制水土流失的生物和工程措施。 联系水土流失对下

游地区的影响,绘制

一幅“地上河”剖面

图,再分析其给沿/岸地带所造成的危

害 。

运用各种媒体资料

信息,转绘成专题图

形 式 的 书 面 考 核

提出自己认为可行

的合理化建议,撰写

小论文式的书面考

小组调查城市或本

地区环境状况的实

践考核和课堂宣讲

方式的口头考核

结合近些年来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事实,分析其

主要原因和所造成的恶果,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

减轻自然灾害的具体对策。 说出形形色色的现代“城市病”,举例分析其发生

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危害,提出改善城市环境的具

体建议。

绘制我国水土严重流

失区域分布图。

案例 22: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会性灾害也

频频发生(重金属中毒、癌症高发、爱滋病传播等)。 七.乡土地理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4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5: 地理课程计划

乡土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乃至学校所在地区,进而树立学生的环境

理念,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爱乡爱国

的深厚情感,都是十分重要的。 乡土地理的课程内容可包括学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具体市(县)、乡镇(街道)的地理

概况。其内容的选择不必面面俱到,强调传统的知识体系,而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其乡土区域地理的主要特征,从而贯彻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可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中。 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可按照省、市、乡逐级学习,也可以只选学其中

之一。

案例 23:阅读与本地区有关的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辨认出像片上重要的地理事物,比如

山脉、河流湖泊、森林、农田、工厂、城镇、道路等;用较为规范的图例绘制反映学校或

家庭所在地的地图,并要求能够展示出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对当地的一个建设

工程进行选址,并利用地图来具体说明;讨论学校所在地区与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

说明发生这些联系的原因。 7.地理教材的编写,要继承我国地理教材写作的优良传统。如左图右书、文字精练等。又

要借鉴国外地理教材的有益经验。还应该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

需要、学生的发展和地区差异,对地理教材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8.教材的功能力求改变知识内容表述“概念--解释--结论”的模式,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直

观感知和展开“表象--联想--想象”形象思维的表述方式。积极探索超文本的多媒体教材。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对教学的建议 (一)基本策略 1.地理课程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理解而不是地理

知识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而不是过分记忆和被动模仿。改变“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方式,提倡交互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鼓励学生之

间的讨论。 2.改变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提出

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材料、实践技能 去探索现实中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猜测想象。 (二)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课程必须通过地理教学才能完成,地理教学对地理课程的实施起着制约作用,甚至

决定着一个新地理课程的成败。从地理课程到地理教学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经历了许多

步骤。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要体现地理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完成地理课程规定的内容。

因此,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往往要对地理教学做出一些具体的要求。由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影

响因素众多、运行方式多变,课程标准中仅仅提出理论上的指导,常因过于概括和抽象,

难以对地理教学过程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这时便需要一个介于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之间

的环节,这就是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模式既有从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归纳而来,也

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假设,再经过实验、调整、总结而成。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或

是教学经验的理论概括,或是某种理论的具体实践过程。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多,对于地理教学的模式也在逐渐增多。我们将地理教学模式分

为两类。一是"讲解-接受"模式;二是"问题解决"模式。"讲解-接受"模式的基本环节是"组织

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作业练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创设

问题情境-学生探究问题本质-学生为解决问题搜集资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

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两种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具体操作方式:(1)。结

合事实,提出问题-展示图像,引导观察-展开联想,促进想象-组织讨论,启发思维-分析归

纳,得出结论-检测练习,获取反馈。(2)。结合实例,提出问题-图形演示过程规律-引导观

察,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展开想象-推理论证,得出结论-检测练习,获取反馈。 地理教学是地理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但是,地理教师只有依据地理课程计划来确定教

案、选择方法,地理课程计划才能得到实施。地理教学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因素

组成,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采取适合自己的、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方法。 (三)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2.注意体现地理科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地理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的指导;注意地理科

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3.注意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形成地理意识。 4.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 5.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象的基本方法 6.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益,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 7.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8.积极实行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理

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 评价建议 1.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应重点了解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地理信息资料、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

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

的参与程度,建议从学生的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作出评价;二是参与活动的行为

水平,建议从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能否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能

否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检验并解释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应注意让他们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获得的结论两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不能用

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结论,评语应以鼓励为主,指出问题不致于伤害学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5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6: 地理课程计划

生的自信心。要充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表现出来的差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评、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等方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起到评价的激

励作用。 2.关注对学生从事探索性活动水平的评价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形成初步的对空间格局敏锐观察力,能以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

等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与推理,能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以及进行实地观察、调查

访问等形式去获得信息、整理与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能进行合理的推测、大胆地猜测并加

以检验等能力.而这一切都能够在探索性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应关注对学生从事探索性活

动水平的评价.这一评价的重点显然不在于评估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侧重对如下诸方面的考查: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探索精神,活动中使用观察、空

间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的意识和水平,探索问题的多角度性和思维的合理性,形成猜想的意识和方法,以及对思维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和水平等.评价时,不仅要设计常规

性的地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基于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现实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或者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考察学生解决现实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水平时,应关注

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对问题的理解角度和理解深度,运用知识和方法的有效性和简洁性,所获

得的答案的合理程度以及对答案的解释. 3.关注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评价不能局

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对学生的地理概

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的评价应了解如下方面:用自己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

的水平;会验证例子和给出反例;能把一种表达方法变成另一种表达方法;会进行概念、区域

之间的比较;会进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与综合;应用地图、图表和简单模型表达区

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4.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

的 基本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状况的评价应搜集这样的信息:用地理解决问

题、交流思想的信心;在完成地理作业和探索性活动中的意志;体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和地理的应用价值,对地理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对周围环境乃至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

和人文特征的兴趣与审美能力;热爱祖国的情感、行为,全球意识及正确的地理观念;改正和

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倾向.这种信息 好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来搜集,如野外考察、小组活

动、班级讨论、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论文写作等等. 5.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在评价时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书面形式的测验、也包括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开

图考试、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口试、调查和观察、实验等活动中的表现. 考虑到每一

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当结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或所在社区有关人口的情况并将搜集到的资料绘

制成图表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讨论,其中学生的表现可以反映学生口头表达,使用图表表达

思想、描述关系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在小组或在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学生

的表现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活动的水平。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1.概述 地理课程资源是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所编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主要包括: ----教科书 ----学生地图 ----填充图册 ----挂图 ----多媒体软件 ----野外观察材料 ----城市调查 ----乡土教材 ----实践活动材料 ----其他材料 2.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鼓励社会的参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理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充分与否对于实现地理课

程目的影响很大。地理课程资源包括的内容广泛,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如各类学校、出版部门、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公司企业、金融部门、学生及家长等等,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积极满足不同地区的要求。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地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满足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首先,要满足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其次,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和学校设施条件的差异,开发出不同档

次、不同特色的地理课程资源。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往的地理课程资源较多地考虑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如何学习考虑较少。根据新的地

理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地理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并把此作为地理课程

资源开发的根本原则。考虑学生的学习,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目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使学生爱学、好学、会学到学会。 ----积极满足教师教学的要求。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积极满足教师的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的条件和充足的资料。 3.课程资源的评价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6 页 共 1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17: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频道》试题集 http://mn2728.126.com 第 17 页 共 17 页

----制定地理课程资源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康的地理课程资源的体系。 为了有序地、健康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有必要制定地理课程资源的评价标准。包括鼓

励社会参与,规范申报手续,地理课程资源的适应性、启发性、创新性、实用性,制定合

理价格,鼓励有序竞争等各个方面 ----制定地理课程资源的评价程序。 为了是上述构想得以落实,应该制定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程序。具体可由教育部中

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省的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实施。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 地理课程标准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地理学科的统一要求的指令性

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基础知识及其要求层次、基本技

能和能力要求、思想教育及德育的要求范围和深度;同时规定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

方法的要求;提出了对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教学设备等具体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地理科学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的,

因此具有时间性。一般来讲,十年左右修改一次,其间国家根据需要进行若干次修订。 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基本一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地理教科书的依据。 在学校中,学生使用的是地理教科书,而不是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

书是什么关系?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它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的、内容、进度、评价

等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用通过地理教科书来体现。因此,地理教科书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

来编写。地理课程标准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文件,地理教科书则不具有这种属性。为确保

地理教科书全面、准确地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各国均对地理教科书进行审查,

依据就是地理课程标准。 2.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教学内容及层次,而且还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要

求,以保证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

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学习和钻研地理课程标准,以此

来指导教学,对地理教科书进行再加工。教师应该认真领会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方面

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顺利地开展地理教学。 3.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符

合教学要求。因此,学校的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进行

客观地评价。 4.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内容要点,而且有具体的层次要求,是学生必须达到的 低标

准。教师的命题应该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考试、毕业考试都要依据地

理课程标准进行。 (二)编写地理教材的注意事项 地理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地理教

材主要指教科书及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

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1.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也就是使用该地理教材可以达到地理课程标

准规定的目的,并为教师更好地理解搭建桥梁。地理教材的编写,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创造性,重新组合和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还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

情况,编写出不同体系、体例和表现形式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2.地理教科书包括课文、图像和学生作业三个基本方面。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

性的原则,组合上述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3.课文要尊重宪法和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损坏人的尊严和不利于民族交流的语言和文字。

课文的写作要注重简明、通俗、生动,体现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构,文字和标点必须

符合国家的规范。 4.图像系统应该密切配合课文内容,并沿展自己的功能,为学生展示全面、正确的地理像

象。地图的印刷要清楚、准确、美观,合乎视力卫生的要求;照片要具有典型性,所反映

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地理性,不能具有明显的广告的倾向。 5.学生的作业要适量,力求在课内完成。作业的设计要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不应是课文

内容的简单重复,应有所深化和提高。作业的设计还要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动手

和动脑相结合,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6.在地理教材中,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除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内容,

教材中还应当安排一定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7.地理教材的编写,要继承我国地理教材写作的优良传统。如左图右书、文字精练等。又

要借鉴国外地理教材的有益经验。还应该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

需要、学生的发展和地区差异,对地理教材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8.教材的功能力求改变知识内容表述“概念--解释--结论”的模式,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直

观感知和展开“表象--联想--想象”形象思维的表述方式。积极探索超文本的多媒体教材。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