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西厢记学习单

  • Upload
    anne-ng

  • View
    163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西厢记内容、艺术特色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西厢记学习单

王实甫 《西厢记》学习单

王实甫与他的《西厢记》

1. 王实甫的《西厢记》体现着_元代爱情杂剧__的最高水准。

2. 王实甫所撰杂剧_14_种,今存《西厢记》、_《丽堂春》_、_《破窑记》_三种。

3. 此外,其创作的_《芙蓉亭》_、_《贩茶船》_二种尚留有残折。

4. “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是__教坊、勾栏___的代称,说明王实甫是

一个出入_勾栏_、_谙熟青楼演艺活动_的作家。

5. “中寿”是指_60 岁_,表示了王实甫是在晚年创作套曲,可见他当时的生活境遇

是_安定闲适_、_自甘淡泊的_。

6. 《西厢记》与_关汉卿的《拜月亭》__、_白朴的《墙头马上》_、_郑光祖的《倩

女离魂》_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戏。

7. 《西厢记》这本戏剧为何会在元代时期发挥其光芒?

因为王实甫开创出青年男女密约幽期,反抗家长专制,最后走向喜剧大团圆结局

的模式,形成后世的一个基本套路。此外,作者根据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

属”这一题旨,写了崔、张的故事,一改《会真记》的“始乱终弃”,给予它全

新的面貌,照亮了封建时代昏沉的夜空。

Page 2: 西厢记学习单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与演变

1. 《西厢记》的全名是_《崔莺莺待月西厢记》_。

2. 《西厢记》的命名由来是怎样的?

《西厢记》的名字源于崔莺莺给张生的回信:

待月西厢下,风吹户半开,

花影移动处,疑是玉人来。

张生把这首诗解为“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从花园的墙跳过去,到她住的西厢

来与她幽会。”

这首诗开首的一句“待月西厢下”的“西厢”就这样成为这部戏剧的名字了。

3. 王实甫《西厢记》是有其题材的,试根据《西厢记》的题材源流来填写正确的答

案到空格中。

朝代 作者 作品

唐朝 元稹 《莺莺传》(《会真记》)

宋朝 赵令畤 《蝶恋花鼓子词》

金朝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

元朝 王实甫 《西厢记》(《王西厢》、《崔莺莺待月

西厢记》)

明朝 李日华 《南调西厢记》

Page 3: 西厢记学习单

《西厢记》的情节大意

1. 每一本都有其特定的标题,试写出每一本的标题。

1. ___张君瑞闹道场__

2. ___崔莺莺夜听琴__

3. ___张君瑞害相思__

4. ___草桥店梦莺莺__

5. __ 张君瑞庆团圆___

2. 为何《西厢记》的每一本在开始前会以楔子起始?

楔子是只唱只曲不唱套曲,作用是介绍人物和情节,加紧折与折之间的联系。

3. 《西厢记》的每本末尾都有一曲_《络丝娘煞尾》_,只有_两句_,这两句的作

用是什么?

上句总括上本曲意,下句暗示下本剧情

4. 试概括《西厢记》的第三本每一折的大意。

本 折 故事大意

楔子 自听琴之后,张生忽然染病,红娘奉命去探望。

第一折 红娘到了张生处,张生请她寄简给莺莺。

第二折 莺莺见书信十分高兴,却又作态怒斥了红娘,被红娘一

顿抢白,后写下回信,着红娘送给张生。张生一见书信

Page 4: 西厢记学习单

十分欢喜,原来莺莺写下的是幽会的时间地点,并毫无

保留的告诉了红娘。

第三折 到了幽会的时间,到了指定的地点,张生却被崔莺莺一

番羞辱,指责他行为不端。

第四折 张生病体沉重,老夫人着红娘去探病。红娘把小姐给张

生约会的书信带来,告诉张生定然让他能够得偿所愿。

5.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的情节是以_传简——闹简_为主。

6. 试根据以下要点写出《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情节 内容大意

传简 红娘将信件放在镜盒上,避免崔莺莺的“假处理”

读简 崔莺莺读简后沉醉其中

闹简 崔莺莺假意怪罪红娘,红娘假意向老夫人告发崔张私情

寄简 崔莺莺假意警告张生,实则暗中相约“待月西厢下”

《西厢记》戏剧冲突

1.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由两条线索发展而成,那就是

线索一:__以老夫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

间的冲突线__

线索二:__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__

前者是__主线__,后者是_辅线__,互相制约,交错展开,形成《西厢记》特

有的戏剧性。

2. __莺莺、张生同老夫人_之间的冲突,是反对 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

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维护封建礼教、维护门阀利益的封建家长之间的冲突。

Page 5: 西厢记学习单

3. 第三本第二折可以看到《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试列出四个冲突场面及牵涉

的人物。

I. ___莺莺读简,假装发怒 (人物:莺莺、红娘)__

II. ___红娘假意告发,莺莺复简 (人物:红娘、莺莺)_

III. ___张生接简,得意忘形 (人物:张生、红娘)__

IV. ___红娘埋怨,张生盼约(人物:红娘、张生)__

《西厢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KBKK)

崔莺莺

1. 莺莺在看到信的时候,通过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出她的反应?

“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看够了

以后,马上装腔作势骂人,但这一切被红娘看得清清楚楚:“厌得早圪皱了黛

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颊,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表现出莺莺的发怒是经过深思

熟虑的,次第极为分明。通过莺莺的各种反应和举动,揭露了她心里喜欢张生

的秘密。

2. “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

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为什么莺莺要说出这一番话?表现出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不希望自己小女子的心事被看穿,想要保留贵族小姐的矜持和庄重同时也是为

了威吓红娘,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她被封建礼教约束和传统的封建道德的熏陶,

从而表现出莺莺行为上的摇摆性。

Page 6: 西厢记学习单

莺莺斥责红娘表现了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及

贵族身份与她的爱情追求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借佯怒来掩饰矛盾的心理。

她斥责红娘而后又求红娘的矛盾表现,使掩饰变得苍白无力,而这些又使人物

形象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可爱。

3. 为什么莺莺责骂红娘后,依然还要托红娘拿信给张生?

因为张生的病情使莺莺有所担心,于是在这之前她托红娘拜访了张生。但当张

生写了封信给莺莺后,她却责骂红娘,这表现了莺莺的矛盾。莺莺会责骂红娘

是要试探红娘是否有向老夫人通风报信,最终得知红娘并没有在老夫人那里告

状,所以认为红娘是个不错的“信使”,因而再度托红娘拿信给张生。至于她

会回信给张生是因为那是她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自己的爱情可以开花结

果,此外,这也是一种“将计就计”的策略之一,责骂红娘以后而不回信将引

起张生的怀疑;回信的话除了可以向张生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避免让红娘为难。

4. 为什么崔莺莺在恋爱的过程中反复作假?

因为她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和传统的封建道德的熏陶,无法像劳动妇女可

以坦率地、热情地、大胆地追求爱情,她还背负着因袭的重担。她一面追求,

一面摆脱,在追求中摆脱,在摆脱中追求,所以对张生的鲁莽和狂热,她必须

保留贵族小姐的矜持和庄重。此外,她会有所顾虑是因为害怕张生不可靠,二

怕红娘不忠心,三怕老夫人知道,抓住把柄,使她所做的一切前功尽弃。

5. 莺莺在这一折戏里,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Page 7: 西厢记学习单

深思熟虑、遇事能以理智控制感情、有主见、有决断但仍然背着因袭重担的贵

族少女

红娘

1. 为什么红娘不直接出示张生给莺莺的信件,反而要把它放在莺莺的妆盒上?

因为她对莺莺在看到张生的信件后的反应感到好奇,而故意放在妆盒上,让

她自己去发现。这表现了红娘的顽皮、好逗弄的个性同时也表现出莺莺与红

娘之间互相猜忌。

2. 红娘为什么会说出“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这句话?

红娘会说出有关的话语是因为她知道莺莺会因为自身的出身和地位而表现出

一种虚荣,于是她没有将张生的简帖儿直接给莺莺,怕她死要面子而责骂,

Page 8: 西厢记学习单

而把它放在妆盒上,让莺莺无意间看见,从而引出张生的近况。此外,这也

是她要试探莺莺对张生的情感的某一个策略。

这一句话也是红娘的一个舞台动作因她在说这句话是面向观众的,意思是在

提醒观众一起来观察莺莺接下来读信的反应。

3. 红娘遭到莺莺的一番责骂后,出现了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红娘,机智聪明,心直口快,她深知小姐的为人,故意将张生书简放到妆盒

上,自己躲起来看小姐的反应。虽然那红娘对莺莺的反应作了精神准备,但

被骂的时候还是深感委屈。于是,当她在反驳之际便又故意说出要到老夫人

处“出首”,以此来激小姐说出实话。

这一激就让她激出了莺莺对张生的情,从中可见得红娘对她家小姐很有办法,

懂得人情世故。

4. 红娘的哪一句台词套出了莺莺的真情?这表现出红娘怎样的性格?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

谁曾惯?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

住科)我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

我则不说。(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红唱)

通过这一段词,红娘要挟莺莺说要到老夫人处告状,不得已下,莺莺只好转

性,说自己发脾气只是逗弄红娘,接着询问起张生的情况。从文中可以得知

红娘的机智聪明,懂得抓住莺莺的把柄,使自己解了围。

Page 9: 西厢记学习单

5. 当红娘得知莺莺的“绝情信”是“情信”的时候,她有了怎样的反应?

当莺莺的小诗在张生嘴里变成“公开的情书”之后,红娘这一气非同小 可:

“几曾见到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这句表示了红娘感到自己似乎被瞒在鼓

里,有种被欺负的感觉,使到热心的红娘决心撒手不管、冷眼旁观了:“看

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这句则是认为如果莺莺少了一个信差,

看他能够怎样与张生相约之意。于是她带着“为什么不信任我”的心情来怂

恿张君瑞跳墙赴约。

6. 你认为红娘在这一折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红娘在这一折戏中是大忙人,因为这对恋人一真一假,红娘要帮助真人

(张生),惩治假人(莺莺),为真者操心,对假者劝勉,而她自己,由于

某种局限,也曾被假象蒙蔽。

红娘在此折戏中是主唱,因为身为“大忙人”的她需要穿针引线,传信

送简,她的事最多,“自由”行动最多,而且也是这场恋爱的目击者。身为

旁观者的她,看到了莺莺的矛盾心理,也看到了张生的真诚,莺莺的“假”

及张生的“真”从而得到对比,得到显现。这场恋爱的两种趋向、两种结果

她最清楚。她是成就这一段姻缘的幕后功臣也看得出她对莺莺的忠心,不惜

当她的跑腿。

张生

1. “小娘子来了,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为什么张生一见到红娘就说出这句

话?

Page 10: 西厢记学习单

张生以“擎天柱”来形容红娘是指红娘在他心目中犹如擎天柱一样重要,暗喻

着红娘可以为他带来小姐的信息同时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张生一见到红娘

就这么说是因为他等待红娘可以为他传来什么好消息,而感到兴奋莫比。

2. 红娘的一句“禁不得你甜话儿热趱,好著我俩下里做人难”,说明了张君瑞是

一个怎样的人?

红娘的这一句需与前段结合读,才可得知张生的形象。由于红娘在回简的时候

先声明莺莺对他只不过是兄妹之情,所差来的信是封“绝情信”。张生听到后,

立即跪求红娘的帮助,“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从而引出红娘

说出以上的对白。

通过张生跪求红娘的一幕,表现出张生于情无望时的失态与笃情,这种失态正

是张生书生气质的本能反应,却客观上赢得了红娘的信任与同情。这里可以见

到张生是一个痴情且不惜付出一切追求爱情的书生。

3. 为什么作者在张生读着莺莺的复信时,让他说出一句“哩也波,哩也啰”?这

代表什么意思呢?

由于张生在戏中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而且当时送信的是红娘,若张生把话说

白,就会显现出他浮浪轻薄了,所以他在红娘这位异性知音面前说到“男女交

欢”关键一句时,便用“哩也波,哩也啰”来暗示,作到义达即止,不做多余

渲染。这种写法能使看懂者不大以为然,以为然者看不懂,方式含蓄,时机恰

当。既通俗生动,又谑浪谐趣,这正是作者运用大众语言之功力。

4. “呀,却早倒西也,再等一等咱。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弈弓,射

此一轮落!谢天地,却早日下去也。呀,却早发擂也!呀,却早撞钟也!”

Page 11: 西厢记学习单

这一句话表示张生有着怎样的心情?

这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张生急不可待、怨太阳下山之慢、盼望尽早天黑、

急于和心上人莺莺相会,急切而痴情的心情。

5. 张生在这一折戏中有着怎样的心情转变?从何看出?

张生先寄简于莺莺,抱着“佳人复信”的心情期盼着可以与莺莺相见,这可以

从“小娘子来了,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表示张生正在等待消息。红娘见

张生后,便好心劝慰他“不济事了,先生休傻”,谁知张生却埋怨红娘“不肯

用心”,使红娘倍感委屈,一口气唱出了《上小楼》《么篇》《满庭芳》等曲,

要张生“早寻个酒阑人散”,但因张生只有红娘这一线希望,于是又哭又闹,

红娘这才记起莺莺的回信,接下來便是精采的「接简」情节。

张生接到莺莺约会的简帖,情绪由失望、绝望到欣喜若狂,红娘则是半信半疑,

这才引发张生口若悬河说自己是“风流隋何,浪子陆贾」,但他的夸口很快在

“赖简”的情节中,成为红娘打趣的笑柄。

《西厢记》的艺术特点

Page 12: 西厢记学习单

1. 作者在这一折的剧情中运用了某个道具来贯串,试说明之。

在这一折剧情中,一直围绕着剧情发展的道具是“简帖”即书信,可见故事是

在知书擅艺的男女青年间展开的。故事从“传简-读简-闹简-寄简”来展开的,

这表示崔张之间以符合他们身份教养的特有形式进行着他们的地下爱情:情书

往返、诗文酬答、互通心音。

2. 《西厢记》除了取胜在它“花间美人”的词采外,作者还给有关的戏剧添加了

贯彻始终的喜剧性。试说明之。

《西厢记》以有情人终得团圆为结局,在剧情发展中,矛盾冲突的解决又大都

比较轻快,因此它有贯穿始终的喜剧性。

《西厢记》的戏剧情节曲折且多次出现矛盾冲突激化的场面,环环相扣,一波

未平,一波又起,不断使观众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每一次的戏剧冲突中,作

者总是让人物的性格得到发展,总是写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而封建势力则节

节败退,并且处在被嘲弄的位置。从整部戏来看,《西厢记》的冲突虽然激烈

尖锐,但是却能处处显出乐观的前景。因此,《西厢记》这部戏有喜无悲,总

体格调轻松明朗,让观众在一连串的欢笑声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西厢记》的喜剧性可以从张生的“痴”看出来,如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

猛然惊呼:“我死也!”这三个字,活画出他魂飞魄散的情态。跟着他在道场

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

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竟不答腔,单刀直入地又问:“敢问小姐唱出

来么?”这一段精彩的对话脍炙人口,把张生在爱情的驱动下痴迷冒失的性格,

表现得栩栩如生。

Page 13: 西厢记学习单

a. 试根据人物来写出与他相关的喜剧性例子。

人物的喜剧性 例子

红娘的喜剧性

当红娘要把张生的信拿给莺莺的时候,原本是要当面交给

她,但后来却故意戏弄莺莺,把信放在了妆盒上,说了一

句“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以此来揭穿莺莺的“假意

儿”,目的在于帮助莺莺克服心理障碍,去大胆追求自己

的爱情。

莺莺的喜剧性

当红娘把张生的简帖放到妆盒上之后,莺莺起初着意打

扮,后来发现了有关的简帖后,便急匆匆“乱挽起云

鬟”、“把妆盒儿按”,把简帖“开拆封皮孜孜看”。接

着却疑虑丛生,叫来红娘,假装发怒,大声审问起来。一

番做作之后,又十分焦虑地打听起张生的病情来。当她提

笔回信时,口说是要传言教训张生,实际上纸上写的却是

情诗!

张生的喜剧性

当他一见到红娘便一句“擎天柱”来唤她,已经表示红娘

在他心里很重要,是传信人、是让他知道莺莺现状的“侦

探”。当红娘告诉他,莺莺只是要与他兄妹互称的时候,

他竟然伤心、跪下,拉住红娘的裙角,说“小生这一个性

命,都在小娘子身上”,表现出他的痴情、志诚。

而当他看到莺莺的信的时候,立刻破涕为笑,犹如孩子

般,并且还自吹是“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

子陆贾。”

Page 14: 西厢记学习单

3. 《西厢记》除了有唱词外,它也有一些个性化的实白。试解释何谓实白及其作

用并从原文中举出相关的例子。

实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西厢记》与其他元杂剧一样,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唱的部分是曲词,说的部分为实白。其曲词抒情,实白叙事。在这里,西厢记

的实白有诗词或顺口溜形成的韵语、也有散语即元代北方的口语。这些实白不

但负责交代故事情节的人物,而且也像现今的相声具有逗笑作用,使整个剧情

的气氛缓和调节,增加了喜剧色彩,当然这些实白也具有讽刺作用。

交代情节的实白: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偌早晚敢待来也。

困思上来,再睡些儿咱。(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

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又睡哩。我入去看一遭。

逗笑:(红笑云)他着你跳过墙来,你做下来,端的有此说么?(末云)俺是

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

讽刺:(红云)你看我姐姐,在我行也使这般道儿。

4. 王实甫的《西厢记》怎样表现出它有着严密且紧凑的叙事结构?

《西厢记》以张生和莺莺在红娘帮助下对抗封建势力,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为主

线,情节结构并没有旁杈邪枝,体现出叙事的整一性和严密性。全剧五本二十一

折就是用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成功地演绎出崔、张爱情故事的全过程: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題目:老夫人闲春院 崔莺莺烧夜香

  正名︰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

(第一折「惊艳」;第二折「借厢」;第三折「酬韵」;第四折「闹斋」)

Page 15: 西厢记学习单

写崔、张爱情的发生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題目:张君瑞破贼计 莽和尚生杀心

  正名︰小紅娘画请客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寺警」;第二折「投书」;第三折「请宴」;第四折「赖婚」;第五折

「琴心」)

写崔、张爱情逐渐成熟,并由于老夫人的赖婚,引发了叛逆者与卫道者的第一次

冲突;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題目:老夫人命医士 崔莺莺寄情诗

  正名︰小红娘问汤药 张君瑞害相思

(第一折「前候」;第二折「闹简」;第三折「赖简」;第四折「后候」)

写叛逆者崔、张、红三人间的性格矛盾,并因误会而产生冲突,冲突的过程使崔、

张性格上的弱点受到克服,为突破封建礼教束缚准备了条件;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題目:小红娘成好事 老夫人问私情

  正名︰短长亭斟別酒 草桥店梦莺莺

(第一折「酬简」;第二折「拷红」;第三折「哭宴」;第四折「惊梦」)写崔、

张获得了自由的爱情,并在和老夫人的第二次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題目:小琴童传捷报 崔莺莺寄汗衫

  正名︰郑伯常干舍命 张君瑞庆团圆

(第一折「捷报」;第二折「猜寄」;第三折「争艳」;第四折「荣归」)

写崔、张的最后团圆。

Page 16: 西厢记学习单

5. 王实甫的《西厢记》如何突破传统的杂剧体制?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要表现出更为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是有所局限的。于

是,王实甫打破了这个常规,把《西厢记》以五本二十一折的方式来带出崔、张

爱情,把它演绎得波澜迭起,悬念丛生,曲折动人。

此外,《西厢记》还突破了元杂剧中一人主唱的通例,而是在一些折段分成旦、

末轮番唱,如第一本第四折就有张生、莺莺、红娘轮唱,也有一些折段一人主唱,

这些都说明了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时,同时创新了其体制。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及影响

1. 在这一折中,“老夫人”在人物的对白中出现了数次,试写出“老夫人”在这

里的意义。

虽然在这一折中,“老夫人”的实体并未真正出现但是她却以“虚体”的形式

出现在主人翁的对白、唱词中。由于老夫人在“赖婚”中自食其言,使到三位

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微妙了。对红娘与莺莺而言,老夫人的阴影无所

不在,导致二人互相猜忌起来,红娘因莺莺是老夫人的女儿而“吃不准”她的

内心变化;莺莺因红娘是母亲派来“行监坐守”而故作姿态。

Page 17: 西厢记学习单

“老夫人”会不停出现是因为莺莺担忧自己的私情会被老夫人知道,那么她所

苦苦追求的自由爱情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表示了老夫人就像一块绊脚

石,是会阻止崔、张爱情发展的阻挡者,所以三位年轻人对老夫人有所顾虑和

戒备。

2. 通过这一折戏的情节,你认为整个剧情带出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所要表达的主

题思想是什么?

这一折戏揭示了莺莺这个深沉、幽静少女的青春觉醒,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她

走上封建礼教叛逆的过程,描写了她自身的思想矛盾和恋爱心理。此外,红娘

的观点则与封建礼教背道而驰,是一股引导崔、张二人走向反封建礼教、追求

婚姻自主的催化剂。

从这个思想内容中,我们可以获知作者除了抒发对幸福爱情的向往赞颂之情,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其精神实质是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是人

的本体意识复苏的表现同时也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

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的精神。

3. 王实甫的《西厢记》面世以后,给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戏曲家和评论家对其作了精心的研究,给予了高度

的评价。其中以金圣叹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他继承了李贽的“古今至文”的

观点,痛斥了封建卫道者们视《西厢记》为“淫书”,认为此剧可以与《离

骚》、《庄子》、《史记》、《水浒》及杜甫诗并传不朽的伟大作品。他还高

度评价了该剧的曲词、实白、剧目等都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Page 18: 西厢记学习单

《西厢记》最初的面貌是唐传奇《莺莺传》,但该传奇是悲剧,后经今人

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更新为团圆结局收场。王实甫从根本和彻底地改

造了崔、张故事,从而生发出反封建的主题。他不但明确地把青年男女与封建

家长划为对立的双方,让前者战胜了后者,而且鲜明地、响亮地提出“愿普天

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恋理想。表现这样的反封建主题,不但在崔、张爱

情故事流变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在中国古代婚恋作品创作史上也是第一次,因

此它不但震动当时文坛,也成为后世同题材作品的先导。

《西厢记》这套戏剧面世以后,也给后世搬演不绝,流芳百世。

Tutorial : 赏析《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的唱词部分。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1. “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釭犹灿。”

这一句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什么性格?

作者描摹环境,突出诗情画意,结合人物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以上片

段是通过描绘莺莺的闺房,创造了一种幽深娴静,香气弥漫的美好氛围,与莺

莺举止娴静、深沉含蓄而又感情丰富的性格是相吻合的。

2. (红唱)[普天乐]“晚妆残,乌云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

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这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出一个相国小姐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

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莺莺起初着意打扮,后来看

Page 19: 西厢记学习单

到简帖,便胡乱“挽”起头发,急忙“按”下妆盒,仔细品味来简,跟着疑虑

踌躇发作——“颠来倒去不害心烦”。这一段唱词,动作性很强,作者让唱词

规定了演员的形体动作,使人物动起来。

3.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

惯?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住科)我

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我则不说。

(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红唱)

以上的对白与唱词以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作者大量运用了生活中的民间俗语、口语,使语言有一种自由的流动感,这些

语言在经过作者的点化后具有清丽的美感特质。从以上的对白与唱词来看,描

写了红娘和莺莺相互斗智,主要起因是莺莺对红娘的不信任,表现了主仆之间

的关系和性格的不同所造成的。对话中,表现出红娘的口齿伶俐,显得质朴本

色又生动活泼。

4. 【脱布衫】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味的将言语摧残。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

做多少好人家风范。[红做拾书科]

【小梁州】他为你梦里成双觉后单,废寝忘餐。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

泪阑干。

【幺篇】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则愿你做夫妻无危

难。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个缝了口的撮合山。

以上的唱词是由谁唱的?她为什么会唱出这一段唱词?这表现主人公有怎样的性

格?

Page 20: 西厢记学习单

以上的唱词是红娘所唱。红娘会唱出这段唱词是要告诉莺莺,张生在睡觉的时

候期盼着与莺莺同眠但醒来之际却是独自一人,常常思念莺莺直到废寝忘食。就

算穿上绸缎也无法觉得温暖,对她的思念已经进入寂寞难耐、一片愁雾。此外,

她也希望莺莺可以与张生安稳做夫妻,向筵席头上打扮去做新人,她红娘是一个

缝了口的媒人,绝对不会泄漏这件事。

从这里表现了红娘希望莺莺可以信任她,不要对她有任何的怀疑因为她绝对不

是那种随便背叛主子的人。这一段唱词告诉我们红娘是一名热心助人、肝胆侠义

的女子,绝不是一个漏泄风声的人。

5. 作者还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

形成了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试根据以上的说明,从这一折戏中找出相应的对白、唱词。

【二煞】隔墙花又低,迎风户半拴,偷香手段今番按。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

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你若不去呵,望穿她盈盈秋水,蹙损了淡

淡春山。

这一段唱词是红娘在张生处得知莺莺所写的“兄妹之礼”却成了“待月西厢

下”的情诗时,内心感到委屈,于是不停怂恿张生跳墙以赴约。从唱词中也道

出了张生期盼与莺莺相见同时也说出了莺莺对张生的挂念之情。

Page 21: 西厢记学习单

拓展延伸: 鉴赏各戏曲剧目红娘的唱词

戏曲剧目 唱词

元杂剧——

《西厢记》

原文

【小梁州】他为你梦里成双觉后单,废寝忘餐。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

寞泪阑干。

【幺篇】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则愿你做夫妻无

危难。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个缝了口的撮合山。

京剧——

《红娘》

红娘:【二黄原板】只是小姐你害得他,卧枕捶床不思茶饭,害得他腰如病沉

鬓似愁潘。哪里有墙花弄影三冬暖,只见他冷语侵人六月寒。到死你也饶不了

那位他、他乡做客的痴心汉,又叫我带着方儿把病探。生死祸福我也没法儿

管,且到西厢走一番。

Page 22: 西厢记学习单

越剧——

《西厢记》

红 娘:你当他生什么病来。(唱)

他说是日夜苦把佳期盼,因此才废寝又忘餐。若要想性命得安全,除非小姐救

苦救难。

额外资料

下表是与《西厢记》有关的作品:

时代/年代 《西厢记》的流传明朝 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

翻案作品:《续西厢升仙记》、《翻西厢》、《新西厢》、《东厢记》清朝 遭到禁毁但依然持续演出 呈现形式有声作品 《西厢记》有声作品 (有声读物)越剧 1952 年 8 月,芳华越剧团曾演出该剧于丽都大戏院,由陈曼编剧、黄祖

模导演,尹桂芳饰张珙、许金彩饰莺莺、戴忠桂饰红娘、徐天红饰老夫人。卖座甚佳,连演 100多场。

1953 年,导演黄沙、韩义、陈鹏,作曲刘如曾、陈捷、倪秋萍,舞美设计苏石风、幸熙,袁雪芬饰莺莺、范瑞娟饰张珙、傅全香饰红娘、张桂凤饰崔夫人

Page 23: 西厢记学习单

1954 年,由吴琛、黄沙导演,刘如曾音乐整理,苏石风、幸熙舞美设计。袁雪芬饰莺莺,徐玉兰饰张珙,吕瑞英饰红娘,张桂凤饰崔夫人

1987 年 7 月至 10 月,该剧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 4集电视连续剧,由许诺导演,分中、青年两套演员拍摄。中年组由金采风饰莺莺、吕瑞英饰红娘、刘觉饰张珙、张桂凤饰崔夫人;青年组由华怡青饰莺莺、陈颖饰红娘、裴燕饰张珙、郁利群饰崔夫人。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 1991 年排演,何英饰崔莺莺民国 32 年(1943 年)底,大来剧场演出南薇编导的《西厢记》,演员皆反串行当,袁雪芬扮张珙、张桂莲扮莺莺、陆锦花扮红娘、吴小楼扮老夫人。民国 28 年(1939 年),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由筱丹桂、贾灵凤演唱的《拷红》唱片。40 年代后期,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由王文娟、竺素芳演唱的《拷红》和《红娘叫门》的唱片。2008 年,钱方版《西厢记》方亚芬饰崔莺莺、钱惠丽饰张 生、张永梅饰红 娘、吴 群饰崔夫人、金 木饰法 本、吴佳妮饰法 聪、孙 璇饰欢 郎、赵 婷饰琴 童

京剧 也名为《红娘》崔夫人————————————李金泉崔莺莺————————————张君秋红 娘————————————杜近芳惠 明————————————娄振奎张 珙(张君瑞)———————叶盛兰

昆曲 邵峥演张生、魏春荣演莺莺连环漫画 王叔晖《西厢记》彩色连环画年份1927 年 侯曜执导电影

崔老夫人 何敏庄 白马将军 胡炽昌 琴童 黄克

崔莺莺 林楚楚 孙飞虎 理化民 欢郎 朱树涛

红娘 李旦旦 法本 朱耀庭

法聪 汪龙溪

张珙 葛次江 惠明 李荫兰

1940 年 张石川执导电影

红娘 周璇 师爷 王即絮 欢郎 凤凰

Page 24: 西厢记学习单

张生 白云 袁微之 黄域 法本 秦炜

莺莺 慕容婉儿 郑恒 夏冬 琴童 陶由

崔夫人 蒙纳 侍婢 韩秋萍 白马将军 田振东

惠明 周起 卫兵 萧如 法聪 沈亚伦

孙飞虎 许午

1947 年 8 月 10

日张生 月儿 杨工良执导电影

红娘 小燕飞

崔莺莺 金衣

1956 年 2 月 26

日吴回执导电影

崔莺莺 红线女 欢郎 阮兆辉 店主 李镜清

张君瑞 张活游 白马将军 姜中平 惠明和尚 崔少强

红娘 梅绮 孙飞虎 邵汉生 法聪 陈醒棠

法本和尚 少新权 书童 袁立祥 崔老夫人 马笑英

1965 年 11 月11日

岳枫执导电影

张君瑞 凌波 崔夫人 陈燕燕 孙飞虎 蓝伟烈

红娘 李菁 方丈 杨志卿

崔莺莺 方盈 法聪和尚 李昆

书童 张燕 老和尚 郝履仁;关仁

上了黄色字眼的是演员名字2001 年 《西厢传奇》电视剧

主演:陶慧敏(崔莺莺)、刘小峰(张生)2005 年 《西厢奇缘》电视剧

主演:胡杏儿(崔莺莺)、叶璇(红娘)、吳卓羲(张生)、马国明2006 年 苏舟执导电视电影

沈晓海 林静 张安安 杨洪武2011 年 9 月 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

Page 25: 西厢记学习单

院联合出品的英文版音乐剧《西厢记》《The Romance of The West

Chamber》,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东坡大剧院进行了全球首演。2011 年 《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舞台剧2012 年 《新西厢记》电视剧

角色 演员 配音

张生 张晓晨 彭 尧

崔莺莺 周奇奇 刘 露

红娘 邓家佳 申秋香

杜确 戚迹 田 波

崔夫人 宋佳 李星珠

郑恒 孙坚 惠 龙

郑尚书 王绘春 齐 杰

太子 郑斯仁 卢毅超

孟权 赵晓明 ----

皇后 王姬 李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