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古代小说的体式特征  中国古代所谓的小说,与现代所谓的小说观念不同。 今:小说乃虚构故事,以反映人生,指导人生的一种文学作品。 古:小说多为神话传说的记录,浅薄琐细,荒诞不经,无关治道。  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 小说的文体要素 三大元素  主题(主要元素)  人物(主要元素)  故事情节(主要元素)  相关元素 题材(相关元素) 语言(相关元素) 时间、地点、背景等(相关元素) 结构特征 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觉和情绪。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情节、故事、环境等具体描写、广泛而多 方面细致地表现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之志人、志怪    笔记小说    唐传奇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a)志怪小说    所谓志怪,重点在于神仙灵异之说。这种迷信,本来始于战国末期,到汉魏,此风更 盛,因为许多方式利用君王贪妄的心理,常以长生不老之药向他们骗取富贵。  

古代小说的体式特征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小说

Citation preview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1/7

古代小说的体式特征 中国古代所谓的“小说”,与现代所谓的“小说”观念不同。 

今:小说乃虚构故事,以反映人生,指导人生的一种文学作品。 

古:小说多为神话传说的记录,浅薄琐细,荒诞不经,无关治道。 

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 

小说的文体要素 

三大元素  主题(主要元素) 

人物(主要元素) 

故事情节(主要元素) 

相关元素  题材(相关元素) 

语言(相关元素) 

时间、地点、背景等(相关元素) 

结构特征  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觉和情绪。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情节、故事、环境等具体描写、广泛而多

方面细致地表现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之志人、志怪 

   笔记小说 

   唐传奇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a)志怪小说 

   所谓志怪,重点在于神仙灵异之说。这种迷信,本来始于战国末期,到汉魏,此风更盛,因为许多方式利用君王贪妄的心理,常以长生不老之药向他们骗取富贵。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2/7

   到了魏晋以后,魏晋以后,除了写海外灵境和天上神仙而外,更多了一些炼丹服食,白日升天,或是游戏人间济世活人的道术之士。再后来,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

说,丰富了志怪小说的内容。 

(b)志人小说 

   东汉光武帝提倡“尊崇儒术表彰气节”,造成社会上端品力行的风气,于是士人的风貌,常被品题的焦点,一言毁誉,足于决定终身。 

   魏晋以后崇尚清谈,言谈举止常委众目所视,这助长了品评人物的风气,士人的一言一动,都是大家的谈话资料,因此,也就有人把这些逸闻轶事汇集成书,如斐启的

《语林》,以及后来的《世说新语》。 

(c)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

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笔记小说。小说中的民间文

学因素十分浓郁。 

(d)唐传奇 

    “传奇”之名始见于晚唐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 

   明胡应麟曾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传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这说明了唐人传奇小说乃渊源六朝

志怪小说。 

   唐人传奇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性上,开始摆脱了六朝那种“传录舛讹”、“粗陈梗概”的状态。作家逐渐由“搜奇记逸”转向对现实生活进行较深入细致的描绘,作品主

题思想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广,同时在人物塑造、结构布局、情节安排合语言运用等艺

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3/7

(d)宋话本 

   宋、元时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笔录小说家之语的叫话本,笔录讲史书家之语的叫平话,后来统称为话本,或称为话本小说。 

   (“说话”是唐宋说唱艺术的一种。“说话”即讲故事之意。宋人说话分四家,大致包括“小说”、“说经”、“讲史”、“合生”(诨话)) 

(e)章回小说 

   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

《五代史平话》等。 

   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

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

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的嬗变轨迹    古代小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的小说 是一个作为普通语词使用的概念,指那些与经义大道相违背、内容浅薄不

中义理的东西,既可以仅仅是言说的形态,也可以表现为文字。 

   狭义的小说是指历代公 私书目子部小说家着录的小说,当然不同时代不同书目的着录

也有一些差别,但都可以归入一个文类的小说概念。 

朝代 

中国古代小说的嬗变轨迹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4/7

先秦    处于萌芽时期 

  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是古代小说的滥觞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 外物》:“饰小说以干(求取)县(悬)

令(美好的名声),其于大达亦远矣”。 

  先秦时代诸子习惯用语录体写作,写短小的文章,《庄子》所说的小说就是指这样的文章或语录。 

  《山海经》开后世“志怪”小说一宗;《穆天子传》是历史小说之祖,已露出“志人”小说之端倪 

两汉    小说观念有了进步 

  桓谭:“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卷三十一) 

  这句话的意思:联缀零碎的语言,运用譬喻的方法,将耳闻目睹的事写成杂 记。 

  这一段话概括了“小说”的特点: 

  内容:多为零碎片断的言论 

  写作方法:以故事、寓言或传说作比喻,说明某种道理 

  形式:多为短篇记述 

  社会功用:有可观之辞,可治身理家。 

  尽管桓谭所指的小说离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代相比,进步是明显的,鲁迅:“始与后世之小说近似”。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他考索了诸种学术流派的源流,分为十家,其中之一就是小说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说明了凡不属于正史、经典或主流学说的著作都包含在小说。 

  由于连年战乱,统治者标举“无为而治”的招牌,文虽尊儒而“不语怪力乱神”,小说创作之势暂有稍歇。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5/7

 

魏晋南北朝    有志怪(多以“怪”、“异”为书名)与志人(多以“说”、“语”为书名,被称为“世说体”)两类小说 

  志怪小说的产生归因于巫风、道教、佛教的盛行,志人小说的繁荣归因于当时的清淡风气 

  已有独立文体的萌芽 

  出现了以《列异传》、《搜神记》、《博物志》、《拾遗记》、《世说新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小说专辑;二是小说的题材内容有

了明确的分类,专记神仙鬼怪的如《搜神记》、《博物志》等称之

为志怪小说,专记人物言行片断的如《世说新语》、《语林》等称

之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 

  六朝人无论人事或是鬼事都看作事实,这种观念影响到史家将志怪小说归入史部杂传类,便是一种反映 

唐朝    唐传奇的产生使中国古典小说走向了成熟 

  “传奇”之名由晚唐裴的小说而得名,意寓所写的人奇事奇,可以传之于世 

  唐传奇中的神鬼描写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虚幻手法,讲究情节跌宕有致,题材取自社会现实生活 

  唐传奇的每篇都有一个题目,以“传”、“记”或人名标之 

  唐传奇引申出“作者故意显示着事迹的虚构”的观点 

 唐传奇中的叙述者不掩饰自己的存在,提供了故事本身的信息,且公开自己的身份,交代故事的来源、创作动机,插入对人物事件的

看法、辩护人物行为等 

  在发展至《霍小玉传》、《女娃传》后主人公由虚幻人物转换为社会中现实的人,间接或直接涉及到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准则,

主题有了新时代的特点 

宋朝    古代目录学直至宋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才对小说的概念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6/7

作了一次清算,关于小说家的观念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变化最

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原属史部传记类的一批志怪书改隶小说家。 

  “说话”艺术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受诗文成就的影响与滋育,更加发达,迅速发展。 

  以独具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富于民族传统的特色,兴盛于市井和村野 

  此一小说宣扬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收到底层人民的喜爱 

  文言小说的转型期,其特点是: 

  出现总结性的著作 

  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文言小说题材改编成白话小说或根据白话小说而来的文言小说) 

  文体类型有两种倾向: 

  继续保持六朝志怪篇幅短小的特点,忠实于材料的来源,显得“平实简率” 

  沿着唐传奇的路继续前进,具有“创作”特点 

  南宋后期,产生了文人根据伎艺人讲话内容加工整理的书面文学,也就是所谓的“话本”。 

  “话本”小说取材自都市社会生活表现平民思想感情与世态风俗,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作为叙事的中心。 

元明清    元人承接宋代话本艺术,“说话”中的“讲史”一目,长足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元杂剧。 

 在明代,政治黑暗、人情淡薄,佛、道日炽,题材也渐渐转向社会现实,历史小说起了变化,神魔因素在其体内膨胀,产生了《西游

记》、《封神榜》之类的神魔小说 

  从十七世纪开始,世情小说大昌,从而使《金瓶梅》问世 

  清王朝时,出现了诗、词、文回光返照及小说、戏剧发展兴盛的局面。 

  小说创作从文体语言、编制结构到思想内容都有了新的开拓,对生

7/14/2019

http://slidepdf.com/reader/full/55cf9d14550346d033ac26e8 7/7

活的认识更深刻,对现实的概括更高强,艺术手法更多姿多彩,语

言运用简洁,文言熟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最高成就,《聊斋志异》则是数千年来的文言小说硕果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在创作与传播两方面都非常兴盛,代表了封建正统观念的官修书目只收传统的子部小说而不著录白话小说,而私家

书目则对白话小说进行了一些相应著录,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资

料。自此,我国传统子部小说与白话小说在体裁与文章上存在很大

差异,白话小说已逐步与现代小说的文体接近。 

   小说文体的动态特征表现在它是不断演进的,而非因袭僵化的。一方面,任何一种小说

体式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小说文体不断相互影响、

渗透,也造成小说文体的变动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