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1 本本本 本本 本本本 本本本 本本

本草學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參考文獻. 中醫學入門 文光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藥物性能 1. 四氣 寒熱溫涼 平 寒: 清熱 瀉火 解毒 熱: 去寒 助陽 強壯 五味 酸苦甘辛鹹淡. 酸 能澀 能收 苦 能燥 能堅 能瀉 甘 能補 能和 能緩 辛 能潤 能散 能橫行 鹹 能下 能軟堅 淡 能利竅 能滲瀉. 藥物性能 2. 升降浮沉 氣厚則發熱主 浮 肉桂 乾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本草學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盧奕丞 醫師

Page 2: 本草學

2

參考文獻 中醫學入門 文光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Page 3: 本草學

3

藥物性能 1 四氣 寒熱溫涼平 寒: 清熱 瀉火 解毒 熱: 去寒 助陽 強壯 五味 酸苦甘辛鹹淡

酸 能澀 能收 苦 能燥 能堅 能瀉 甘 能補 能和 能緩 辛 能潤 能散 能橫行 鹹 能下 能軟堅 淡 能利竅 能滲瀉

Page 4: 本草學

4

藥物性能 2

升降浮沉 氣厚則發熱主浮 肉桂 乾姜 氣薄則發泄主升 麻黃 柴胡 味厚則泄主沉 大黃 黃連 味薄則通主降 澤瀉 牡蠣 歸經

Page 5: 本草學

5

七情合和 單行 相須 相使 相畏 減低烈性 十九畏 相惡 牽制療效 乾姜惡黃連 相反 加強毒性 十八反 相殺 去毒

Page 6: 本草學

6

藥物簡介 1

補養藥 補氣 ( 陽 ) 人參 附子 補血 ( 陰 ) 地黃 麥門冬 理氣藥 香附 橘皮 菖蒲 理血藥 丹參 三稜 白芨 發散藥 麻黃 桑葉 羌活 清熱藥 石膏 茵陳蒿 金銀花 犀角 止咳化痰藥 杏仁 川貝母 半夏 海浮石

Page 7: 本草學

7

藥物簡介 2

利水藥 : 木通 茯苓 瀉下藥 : 大黃 火麻仁 鎮靜安神藥 : 酸棗仁 天麻 固澀藥 : 浮小麥 龍骨 赤石脂 消食藥 : 山楂 湧吐藥 : 瓜蒂 殺蟲藥 : 使君子 外用藥 : 冰片

Page 8: 本草學

8

解表药含义: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叫解表 药。 又叫发表药。曾叫發汗药 ( 風藥 ) 。

功效:主要为解表 ( 发表 )

部分药具有: 利水消肿 止咳平喘 透 疹 消 疮 除痹止痛 止痒、通鼻窍、利咽等

[常用术语有] 1 散风寒: 发汗解表 解表散寒 2 散风热: 疏散风热 3 散風濕 濕居於下 胃腸型感冒

風藥多燥 葛根獨潤

Page 9: 本草學

9

五行表 ( 藥物 )

木 火 土 金 水 酸 苦 甘 辛 鹹 燥 焦 香 腥 腐 風 火 濕 燥 寒

Page 10: 本草學

10

适应病证:

主治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 & 汗出

不畅 、头身痛、脉浮等。

部分尙可用于:水肿、咳嗽气喘、麻疹、风

湿痹证、疮痒初起等兼有表

证者。

药性特点:

  1. 多辛、质轻。

2. 主入肺、膀胱经。

辛散发表,轻扬升浮,偏行肌表,有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的作用。正如《内经》所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Page 11: 本草學

11

使用注意: 1. 依表证类型及有汗无汗选相应的药。

2. 依兼证配适当的药。

3. 发汗较强的药: ① 量不宜过多 ② “ 汗家、疮家、失血家, 不可汗”,即慎用。 ③ 孕妇、年老体弱等人慎用。 4. 应因时因地用药。 5. 不宜久煎。 6. 饭后热服,并温覆其体,以助药力。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分 类:

Page 12: 本草學

12

•含 义•功 效•适应病证•药性特点•使用注意

概论

Page 13: 本草學

13

发散风寒药 含 义: 以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为主要作用者, 叫发散风寒药。

药性特点: 1. 均味辛、性多温 2. 大多有较明显的发汗作用 3. 归经:多归肺、膀经。   适应病证: 1. 风寒表证 ( 表实证、表虚证 ) 2. 部分可治: 水肿、咳喘、麻疹、风湿痹 证、疮疡初期兼风寒表证。

Page 14: 本草學

14

麻 黄

基 源 药 性 功 效 应 用

使用注意

Page 15: 本草學

15

麻黄草麻黄

Page 16: 本草學

16

草麻黄

Page 17: 本草學

17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 桂枝(麻黄汤)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 + 杏仁

风寒咳喘- 三拗汤(麻、杏、甘)

寒饮咳喘- 小青龙汤(细、干、半)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风水证  为宣肺利尿之要药

 风寒- 常与生姜同用

 风热- 石、甘、生、枣(越婢汤)

 风水表虚-防己黄芪汤

水腫 + 表實

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具良好宣肺 平喘作用

Page 18: 本草學

18

麻 黄 麻黃辛溫 解表出汗 身熱頭痛 發散風寒

發汗散寒 宣肺平喘 行水消腫

Page 19: 本草學

19

重在“发汗解表宣肺”1. 为发汗解表的要药及峻品,宜治风寒表实证。2. 具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作用,主治肺气壅遏之

实证。寒热喘咳、有无表证均可选用 。麻黃以杏仁為臂助

3. 具宣肺而利尿消肿之功,主治风水水肿。4. 生品-多用发汗解表、利水、散寒通滞; 蜜炙-多用于宣肺平喘。5. 禁忌 :表虛汗多、外感風熱及肺虛喘咳

麻黄特点

Page 20: 本草學

20

桂枝 基源 药性 功效 应用

Page 21: 本草學

21

Page 22: 本草學

22

桂枝  辛甘 温  肺

心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发汗解肌 -为外感风寒常用药。 发汗较麻黄缓和,但并不专于发散,长于宣阳气于衛分,具有助衛实表之功。

-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1. 风寒湿痹- 善治肩臂部(二活)

2. 胸  痹- 枳实薤白桂枝汤

3. 中焦虚寒- 小建中汤

4. 寒凝血滞- 痛经、闭经 ( 温经汤 )

       癥瘕-桂枝茯苓丸

风寒表实证  +  麻黄

风寒表虚证  +  白芍

阳虚感寒亦可用

1. 心阳↓ :心悸、脉结代(胸

痹) ( 炙甘草汤 )

2. 肾阳↓,膀胱气化失司:水肿、

蓄水证(五苓散)

3. 脾阳↓:痰饮-脐下悸动、头晕

目眩(苓桂术甘汤)

Page 23: 本草學

23

桂枝 桂枝甘溫 橫行手臂 止汗舒筋 解表除痺

散寒解表 溫經 去風寒 活血通絡 助心陽 溫化水飲

Page 24: 本草學

24

桂枝 特点:

1. 辛温解表散寒,甘温助阳通阳胜寒。能温通一身之阳气,行里达表。

2. 走表:本品并不专于发散,而长于宣阳气于卫分,具助卫实表之功。故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虚、阳虚者,均宜选用。

3. 入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上中下三焦寒凝诸痛证、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液内停诸证均可选用。治风寒湿痹痛,善治肩臂痛者。上肢病引經藥

Page 25: 本草學

25

紫苏

基源 药性 功效 应用

Page 26: 本草學

26

Page 27: 本草學

27

紫苏

辛、温  

肺、脾

行气宽中

理气安胎 - 气滞胎动不安

解表散寒 -风寒表实证,尤宜治伴有以下兼症:

1. 咳嗽、咯少量痰—杏苏散

2. 气滞胸闷- 香附、陈皮(香苏散)

3. 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  -胸腹气滞、胸闷呕吐 (多种原因)

发汗力较温和,兼化痰止咳、行气

中焦受寒 食积气滞湿阻中焦恶  阻梅核气 解鱼蟹毒

Page 28: 本草學

28

紫蘇 紫蘇葉辛 風寒發表 梗下諸氣 消除脹滿

解表散寒 芳香理氣 和胃止

Page 29: 本草學

29

羌活  辛 温  肝

膀胱 

去風勝濕

升太陽經與督脈陽氣

辛溫解表 外感挾濕邪

- 羌活 上半身風濕

獨活 下半身風濕

桂枝 肩臂手 風寒

惡寒 發熱 身體沉重 骨節疼痛 頭痛

Page 30: 本草學

30

羌活 羌活燥散 去風除濕 身痛頭痛 舒筋活血

Page 31: 本草學

31

藥物分類 補養藥 滋陰 補陽

五行

Page 32: 本草學

32

氣藥 香溫 1. 調氣 木香 平衡濁陰 &清陽 2. 順氣 烏藥 升清陽 降濁陰 3. 理氣 陳皮 香附 4. 破氣 上 青皮 下 厚朴 5. 開竅 菖蒲 泌尿道 檀香 心 沉香 肝

調氣 -氣結

破氣 -氣鬱

Page 33: 本草學

33

血藥 破血 三稜 莪朮 較傷陰 藥性大於破氣藥 亦能破氣

活血 川芎 牛膝 較不傷陰

丹參入肝 去瘀生新 止血 白芨炒黑 ( 水 ) 止血 ( 火 )

花蕊石 胃腸道出血必用

血瘀

無血瘀

Page 34: 本草學

34

清熱藥 類似抗生素 溫病條辨 降火 臟腑開竅處 石膏 梔子 燥濕 黃柏 黃蓮 黃芩

解毒 金銀花 連翹

涼血 菌血症 骨蒸 犀角 牡丹皮

泌尿系

Page 35: 本草學

35

化痰藥 宣肺 桔梗 前胡 清 天花粉 牛蒡子 川貝 溫 白芥子 痰積 半夏 厚朴 → 順氣降逆

Page 36: 本草學

36

利水藥 入肺 肺 - 三焦 - 膀胱 通利淋濁 木通 車前子 膀胱 淡滲水濕 茯苓 豬苓 薏仁 豬苓湯

主水份代謝 RA可用 孕婦禁用

逐水利尿 葶藶子 大戟 攻伐 腫瘤

土剋水 入脾肺

Page 37: 本草學

37

瀉下藥 峻下 大黃 巴豆

緩瀉 郁李仁 麻子仁 番瀉葉

Page 38: 本草學

38

鎮驚藥 安神 酸棗仁 遠志

熄風 * 天麻 殭蟬 (無濁陰 故不腐 ) 神經科 癲癇 卒中 緊張

* 風不動 1. 天麻 清氣 2. 獨活 逐邪風 3. 白頭翁

Page 39: 本草學

39

固澀藥 斂氣 斂汗 浮小麥

澀精 ( 白帶 遺精 ) 龍骨 牡蠣

止瀉 (久痢 ) 赤石脂 禹餘糧

Page 40: 本草學

40

消食藥 肉積 山楂

穀積 神曲 麥芽

均消 雞內金

Page 41: 本草學

41

湧吐藥 宣法代之

Page 42: 本草學

42

驅蟲藥 下氣藥 破氣積

治蟲原則 酸苦

寄生蟲 遇酸不動 遇苦則下

Page 43: 本草學

43

外用藥 冰片蛇床子 可內服

冰片 氣竄 涼 開胃腸竅

蛇床子 婦科 痛經 熱 破氣 寒 溫胞

Page 44: 本草學

44

Thank you fo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