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逐步耗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加,其危害日显突出。 当前, 许多国家 已将突发事件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以成了当务之急。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起突发的灾害和事故不仅导致大量死亡,还引起社会动荡、传染病爆发和饥荒,既影响人类的健康,又妨碍人类的幸福。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 疾病爆发 、 自然灾害 和 人为事故 三大类。. 自然灾害 和 人为事故 的积累后果更加严重 , 如果用 “ 天灾 ” 与 “ 人祸 ” 来表述,则不难看出前者 —— 如 地震、飓风、火山爆发、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雪灾、寒潮、酷热及浓雾 等,迄今尚难为人类所征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2

3

4

5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起突发的灾害和事故不仅导致大量死亡,还引起社会动荡、传染病爆发和饥荒,既影响人类的健康,又妨碍人类的幸福。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疾病爆发、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三大类。

6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积累后果更加严重 ,如果用“天灾”与“人祸”来表述,则不难看出前者——如地震、飓风、火山爆发、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雪灾、寒潮、酷热及浓雾等,迄今尚难为人类所征服。

7

•而人为事故——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道路交通事故、列车相撞、核泄露,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的恐怖威胁等,不仅发生频率较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本来完全有可能避免,却因人类自身的原因而未能避免,甚至酿成大祸。

8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逐步耗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加,其危害日显突出。•当前,许多国家已将突发事件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以成了当务之急。

9

第十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10

第一节

概 述

1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概念与分类

12

(一)概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3

广义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

14

100 年以来世界发生重大突发事件

年份 名称 造成后果 成因1910

中国东北鼠疫大流行死亡人口达42000 人以上

鼠疫杆菌

1930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 周内近 60 人死亡 SO2粉尘

1932

中国霍乱大流行 23 个省,病人多达 10万 霍乱弧菌

1952

伦敦烟雾事件 先后死亡 1 万人 烟尘和 SO2

19531956

日本水俣病事件 大量病人中枢神经中毒,60 多人死亡 汞污染

1968

日本米糠油事件 中毒患者超过 1万人,死亡 16人

食用含多氯联苯米糠油

15

年份 名称 造成后果 成因1976

中国唐山大地震 造成 24 .2万人死亡 自然灾害

1977

埃博拉出血热 发病 1058人,死亡 746人 埃博拉病毒

1981

艾滋病 4000万, 2002 年死亡300万 艾滋病毒感染

1988

上海甲肝大爆发 310746人, 31人死亡 食用不洁毛蚶

2001

美国纽约 9.11 罹难人数达 2797人 恐怖

2002 河北白沟苯中毒河北白沟苯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

2003

SARS发病 8098 死亡 774 29

国 SARS 冠状病毒

100 年以来世界发生重大突发事件

16

(二)特点 1、突发性:发生难以预测、无征兆,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

2 、普遍性: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阴影;

3、非常规性:易变性、跳跃式发展。

17

(三)分类 ※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8

SARS

19

>=1000

100-999

0

1-9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ARS probable cases( 2002.11.1 - 2003.7.30 ) n=8098

Canada 251

USA 29

Mainland China 5327

Hongkong 1755

Taiwan 346

Vietnam 63

Singapore 238

10-99

20

中国 SARS 疫情概况

报告病例数 死亡数 病死率%

大陆 5327 349 6.55

香港 1755 299 17.03

台湾 346 37 10.69

澳门 1 0 0

合计 7748 685 8.84

2003 年 9 月 26 日 WHO 网站公布

21

22

23

重大传染病疫情 人畜共患病:禽流感— 1997年,香港发生 H5N1禽流感 18 例,死亡 6例; 2004-2006年,亚洲、欧洲许多国家接连暴发禽流感疫情。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

24

2003 年以来有人禽流感( H5N1 亚型)病例的国家 (截止 2006 年 7 月 10 日)

全球 10 个国家共报告病例 217 例,死亡123 例,其中中国 19例,死亡 12 例

25

自然灾害 1998年特大水灾中, 29 个省(市、区) 2.3 亿人(次)受到灾害影响,死亡 3656人,转移 20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642亿元。

26

1998 年洪灾情景

27

   1976 年唐山地震 损失:超过 200 亿元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 、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

分期

45

2 、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

分期

46

3 、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

分期

47

4 、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

分期

48

5 、恢复期•指事件平息期。

分期

49

※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 -- ;

50

※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2 、重大事件(Ⅱ级):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 ;

51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3、较大事件(Ⅲ级):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 ;

52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4 、一般事件(Ⅳ级):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 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 ;

53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主要危害※ 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 、造成心理伤害 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 、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5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5

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 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56

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7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意义。

58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59

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内容 1. 制定政策 6. 教育培训 2. 畅通信息 7. 机构建设 3. 科学预警 8. 制定预案 4.危险评估 9.加强研究 5.物资储备 10.严格监督

60

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1、处置病员2 、公共卫生管理3、稳定群众情绪4 、寻求合作和援助5、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61

1 、处置病员 严重的突发事件会造成大量传染病患者或伤员,医务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

对于传染性疾病爆发,应组织专门的救护力量,设置定点医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处理措施

62

63

2 、公共卫生管理 如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扩散和保护高危人群。

处理措施

64

65

3 、稳定群众情绪 突发事件发生后,尤其是病死率较高疾病的爆发会造成群众心理恐慌。

处理措施

66

4 、寻求合作和援助 所有地区和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救援工作;

但当本地力量和技术有限时,积极争取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援助十分有必要;

若国内外同时出现重大疫情时,及时取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各国的合作,有利于吸取他国经验,提高本国工作效率。

处理措施

67

5 、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迅速恢复和重建遭受破坏的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

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预防和处理受害人群的心理疾患等。

处理措施

68

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应急处理

69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由卫生部于 2007年 1月 16日颁布。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70

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和事件分级

71

(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特点

临床表现相似性、 发病人群聚集性、 流行病学关联性、 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72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分级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73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分级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一个省多个县 (市 ) 发生;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74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分级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75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 (二)及时报告的原则 (三)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 (四)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 (五)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

76

三、临床救治原则 (一)疑似传染病的救治:在感染性疾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

治疗原则:隔离病人,病原治疗,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和对症治疗。

77

三、临床救治原则 (二)疑似非传染性疾病的救治:疑似食物中毒 -- ※ 1、停止可疑中毒食品; 2 、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呕吐物标本,以备送检;

3、积极救治病人。

78

三、临床救治原则 (二)疑似非传染性疾病的救治:疑似职业中毒 -- ※ 1、迅速脱离现场; 2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3、对症支持治疗。

79

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80

一、急性化学中毒 --概念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81

一、急性化学中毒 --概念 急性化学中毒:在短时间内吸入或吸收较大量的化学毒物,迅速造成人体发病的称为急性化学中毒。

可分为两类: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和灾害性化学事故。

82

一、急性化学中毒 -- 特点 1、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2 、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可大规模杀伤人、畜

3、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4 、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5、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83

二、急性化学中毒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消化系统病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

84

三、急性化学中毒 -- 诊断

(一)诊断原则:诊断的关键是掌握吸收毒物 (病因 )及吸收毒物后引起损害 (疾病 )的根据,综合分析其因果关系,做好鉴别诊断,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85

三、急性化学中毒 -- 诊断

(二)诊断的分析方法: 1、病因诊断 2 、定位诊断 3、鉴别诊断。

86

四、急性化学中毒的急救原则 (一)现场处理要点: (二)现场医学救援要点: (三)急救处理要点: (四)综合排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