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新新 新新 新新新 一:

新泰一中:李因凤

  • Upload
    kael

  • View
    6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新泰一中:李因凤.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学习目标. 1 、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文言基础。 2 、朗读课文,梳理文意,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3 、体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丞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 《 王右军集 》2 卷。 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袒腹东床. 王羲之其事. ( 1 ) 袒腹东床.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新泰一中:李因凤

新泰一中:李因凤

Page 2: 新泰一中:李因凤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Page 3: 新泰一中:李因凤

学习目标

1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文言基础。 2 、朗读课文,梳理文意,提升文言阅读能力。 3 、体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Page 4: 新泰一中:李因凤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丞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 2 卷。 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Page 5: 新泰一中:李因凤

袒腹东

Page 6: 新泰一中:李因凤

王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Page 7: 新泰一中:李因凤
Page 8: 新泰一中:李因凤

《晋书 · 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王羲之为之感动,便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扇子,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款落印。然后对老婆婆说:“老人家,你为我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串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吧。”

( 2 )鹅池

Page 9: 新泰一中:李因凤

王羲之以书换鹅

Page 10: 新泰一中:李因凤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 3 )以书换鹅

Page 11: 新泰一中:李因凤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Page 12: 新泰一中:李因凤

‖文体知识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

Page 13: 新泰一中:李因凤

品读文章,体悟人生

Page 14: 新泰一中:李因凤

第二段: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

第一段:语调应清新明快。

第三段:以陈述语气朗读。

会稽( kuài jī) 趣( qū通“取”)舍( shě)万殊 放浪形骸( hái) 感慨系( xì)之 终期( qī)于尽 兴( xīng)感之由 临文嗟( jiē)悼

Page 15: 新泰一中:李因凤

课文思路

第 1段 记叙兰亭集会

第 2段 抒发人生感慨

第 3段 交代作序目的

Page 16: 新泰一中:李因凤

作者思想情感痛

Page 17: 新泰一中:李因凤
Page 18: 新泰一中:李因凤

请问:这一小节最能体现作 者心情的是那一句?

研习第一段

Page 19: 新泰一中:李因凤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是什么?

Page 20: 新泰一中:李因凤

( 1)良辰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Page 21: 新泰一中:李因凤

崇山峻岭

( 2)美景

Page 22: 新泰一中:李因凤

茂林

Page 23: 新泰一中:李因凤

修竹

Page 24: 新泰一中:李因凤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洁 净明 朗

Page 25: 新泰一中:李因凤

流觞曲水

Page 26: 新泰一中:李因凤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人贤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 水……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Page 27: 新泰一中:李因凤

第一段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 ?

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受

Page 28: 新泰一中:李因凤

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会于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 。此地有 , ,又有 , 。引以为 ,列坐其次,虽无 ,一觞一咏,亦 。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 ,俯察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Page 29: 新泰一中:李因凤
Page 30: 新泰一中:李因凤

竹林七贤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这是嵇康,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的人生态度。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是阮籍, 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人生态度。

Page 31: 新泰一中:李因凤

痛死生亦大矣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两种人的生活方式

老之将至

由生到死(终期于尽)

Page 32: 新泰一中:李因凤

夫人之相与,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取诸怀抱, , ; ;或因寄所托或因寄所托, 。, 。虽虽 ,静躁不同,,静躁不同,当其当其 ,暂得于己,暂得于己, ,, ,不知老之将不知老之将至。及其至。及其 , , , ,感慨系之矣。向之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所欣, , ,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 ,终期于尽,终期于尽 !! 古人云古人云:“ :“ 。”岂。”岂不痛哉! 不痛哉!

Page 33: 新泰一中:李因凤
Page 34: 新泰一中:李因凤

((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今人)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今人)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驳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驳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后人)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Page 35: 新泰一中:李因凤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Page 36: 新泰一中:李因凤

探究思考

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的死生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谓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Page 37: 新泰一中:李因凤

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