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行南》創刊號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行南》創刊號
Page 2: 《行南》創刊號

                

這是什麼社會?

廿一世紀已過十分之一,但社會依舊像個無賴,吞吃著我們年輕人的自我期許。政商名流、學術權威口口聲聲呼籲「年輕人要有自覺」、「不要流失競爭力」、「要決定自己的幸福」,但很多人對未知的明天感到失措……

這是一個對年輕人不甚友善的社會。如果時薪從98到103是種進步,為何進不了我工作的那家店大門?為何學生支出的學雜費越來越高,校園裡能請益的師長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下了課便四處奔波、難以連絡的兼任、專案教師?抱著這些未解之惑,出了那所到了晚上把學生不是關起來(宿舍)就是趕出去(教室和社辦)的校門口,才發現底薪兩萬二(22K)的進帳速度,永遠跟不上學貸還款的進度;找到可餬口的工作前,又得像悠遊卡般需要「自我加值」,進修費永遠不嫌多……年輕人的前景好像非常可悲,但是在懷疑這是個人不夠努力之前,我們有沒有想過,社會結構與體制的規約才是主因?

現代年輕人真能決定自己的幸福嗎?不錯,大結構與體制限定了大部分,但與其相信結構無法改變,不如學學那些不信的人──不去相信現存社會制度與現實就是必然該面對的結局。社會的樣貌本來就是共享創造的責任與可能性的。社會固然無法因一人而改變,但每個人都確確實實地發揮著一份力量。我們寧可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掌握和改變微小的時局,進而帶動更多人改變大時局。只要更多人關心、思考,願意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拿出來對話,高學費、22K絕非必然;這些權益之所以被犧牲,是「低成本、高獲利」的信徒占領社會統治地位才有的結果。

我們固然無法立刻改變這種局面,但我們相信,這種不合理的支配結構即使看似無所不在,但並非無法抵擋。只要更多人瞭解問題的癥結,協力改變,青年的世界也有翻新的可能。觀念設計制度,制度決定世界,重點在觀念的撼動與改變。這數十年來有識之士一直努力的目標,逐漸開始獲得人們青睞,尤其是在台灣社會:我們學生的學思環境,就是從髮禁、門禁、搜書包到實驗室體制的規馴演進,逐漸獲得檢討與改善,再到其它如土地、環境,與全球化議題,都逐漸呈現我們作為人的「主體性」、「合理性」。大人(和逐漸成為大人的我們)的生命故事,也早該從「說著這種政治好可怕,然後繼續一整天的勞動」的情形,變成「能夠坐下來促膝長談自己的未來主張」,起而對話、行動。

所以該怎麼說?年輕人打完 battle 之後,繼續面對這個該死的社會?也對也錯!只要能開始面對、思考、行動,這社會還是有不少希望。( 續下頁 )

( 續上頁 )

這是什麼刊物?

  我們無意迴避「不信者」這種可能會惹人非議的身分,也未敢妄言透過這份輕如鴻

發刊詞

|

不信者之所信

(文/江昱欣、李明容)

Page 3: 《行南》創刊號

| 高雄大學蚵仔寮社 (文/江昱欣)

蚵仔寮集思社成立三年,舉辦過學權、環境、中國、性別等議題之各類特色活動(營隊、讀書會、討論會、電影欣賞),並創辦高大第一份以學生權益為出發點的校內刊物,為這所成立僅11年的學校帶來前所未見的批判性思考。我們將於9/21(三)晚上開展第一堂社課,探討高大最近發生的校園議題,同時招募願為同學發聲之報導生力軍。詳情請洽:社長甘仔0975209278,或上臉書搜尋【蚵仔寮funfunfun】

| 中正大學牧夫們社(文/林佳樺)

 { 別再沉默了,發揮你的行動力! }

「學生爭取應有的權益,不該受到學校的壓迫!」經歷過《還我受教權》靜坐抗議,深刻體會校園自治下的不民主,學生再一次鳴放高喊,於是我們成立了牧夫們社!以關懷人文社會為出發點,注重成員培養理性批判思考,並且以行動力體現社會正義。本社定期舉行多場論壇、讀書會,並與他校聯合交流,激發中正學生的思考與批判,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 中山放狗社(文/ 崔芳瑜)

 { 放開那隻狗!為什麼?因為你正在『打狗』! }

身為打狗市『中山大學』的一份子,我們從在地出發,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進而編寫與自身環境相關的歷史;挖掘過去三十年中山無數默默無名的學生,他們曾發起富影響力的學運改革;擴展至整個大高雄地區,平凡的一介草民,也曾創造無數改變大高雄地區的社會運動。我們將實地探查與採訪,撰寫出放眼全高雄的打狗歷史。

| 成大零貳社 (文/林飛帆)

 { 從反抗開始 }

2008 年 11 月中國特使陳雲林來台而引發的警察維安暴力事件,點燃了自 1990 年後最大規模的學生運動──「野草莓學運」。當時成大、南台科大、崑山科大等多所學校的師生聚集於成大光復校區門口,展開長達一個月的靜坐抗議行動。一個月後,這群同學們決定將力量帶回校園,於是成立了零貳社。從反抗開始,零貳社希望以一種批判的思考,重新拾回校園內的基進力量。

覺醒與集結

主筆

編輯部

──

南部學生異議性社團

Page 4: 《行南》創刊號

未竟的轉型正義

大學作為發揚學術與獨立精神、促進社會進步並創造社會平等的重要場域,至今仍處於危機之中。總的來說,我們的大學既不是自由的學習場域也不是創造社會平等與進步的場所,相反的,我們的校園仍舊處在威權管理與新自由主義思維帶來的壓迫中。 八月初,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所做的 2011 年學權評鑑報告指出,全國近 150 所大專院校竟仍有八成學校保有「學生刊物審稿制度」,對學生的言論自由進行審查。另外,也有過半數的大學校內仍有「學生不得集會遊行(陳情)與鼓動學潮」的相關懲罰條款,侵犯學生的集會自由。在結社權利上,幾乎所有學校都對社團成立有相當嚴格的審查與管控。

重新檢視這些舊威權壓迫機制的歷史脈絡,我們會發現台灣的校園之所以保守並非理所當然,而是在1949 年於台、師大發生的四六事件之後,才開始了全面性轉變。國民黨政府開始透過各種方式來防止學生運動、學潮或是校園民主意識的萌芽。然而,這些舊的威權壓迫機制,仍在台灣解嚴與兩次政黨輪替後的今日殘存,顯得格外諷刺。

為資方服務的教育:大學精神的淪喪! 除了威權壓迫,另一隨之而來的考驗是來自新自由主義政策邏輯下所衍生出的一系列高教體質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將教育變成商品,侵犯學生的受教權益;更甚者是這個新的壓迫結合了舊的威權馴化機制扭曲了教育的本質。

從廣義的受教權檢視,在新自由主義的教育政策下,政府試著降低對於高等教育經費補助的開銷,也因此導致了高教經費分配失衡、學費攀升等情形;此外,校園內的各種設備都成為校方營利的工具,從校內機汽車停車費到住宿費的不斷調漲都可見教育商品化的痕跡。另外,從受教權的狹義定義觀察,隨著大學自籌經費的範圍擴大,許多學校開始透過教師員額總量管制等相關政策來節省教師人事費用支出,導致許多學校系所面臨專任教師不足的窘境。新自由主義的高教政策不僅侵犯了學生的受教權更連帶地侵犯了教師的勞動權益與大學的學術自由。

台灣的高等教育在新自由主義政策的貫徹下也結合了舊有的威權控制機制。勞動力的訓練成為高教的最主要目的不論,整個勞動力培育過程中的去人性化與不民主的規訓都是為了配合資本主義邏輯的實踐。然而,這樣的資本主義邏輯實有其內在矛盾,去人性化與非民主的教育過程不僅無法創造出產業需求的專業勞動者,更導致教育本質的扭曲,使得傳統的大學精神─培養人格、豐富涵養、促進社會進步等價值─全面淪喪。

利潤!規訓!─我們在校園工廠裡受訓!

綜觀大學校園內的兩大問題,不僅顯示台灣高等教育的危機四伏,更清楚地標示出我們距離理想教育的彼岸仍有一大段差距。我們當前的處境是,利潤成為學校與企業共同追逐的目標,規訓成為他們控制學生的手段,而我們則是在校園工廠裡接受軍事化訓練的產業後備軍。

或許從高等教育的原始目的出發,我們也可以找到當初對求學的原初期待。以促進進步與平等為立基,作為學生的我們,不僅要更加積極地參與校內外各種權利爭取與捍衛的行動,並且積極參與並檢視學生自治的成效與困境,以共同爭取校園解放與受教權的保障為目標;如此一來或許也能稍稍挽救大學喪失的獨立精神。

  八月初,「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公佈 2011 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報告,評比結果指出,高雄餐旅大學(以下簡稱「高餐」)位居全國學權排名最後一名。對此,高餐容繼業校長於媒體上回應:「每間學校培養學生有不同的特色和定位,不應該將所有學校一概而論」、「嚴謹校規培養的學生,才能符合業界所需人才」。當然,概難以一個評鑑指標將所有大專院校同等視之,容校長的回應提醒社會各界需注意技職院校真有與普通大學的差異所在,但差異何在?真是「業界需求」形塑了教學內容?而「業界需求」到底是什麼?

  高餐成立於 1995 年,創校定位為培育國家未來餐旅服務業人才,楊昭景學務長對記者更進一步說明:為了培養產業需求之專業能力、服務精神、人文美學素養與團隊合作態度,將知識教育、生活教育與人格教育鋪陳於學生四年的受教育過程裡。例如,為了讓學生養成規律正常的作息和重視團隊合作,而設計晚點名制度和嚴謹的勞作制度──這都是為了使學生提前適應工作現場所需的紀律與群性。除了透過大

大學校園的兩大危機:

學權報導 主筆 | 林飛帆、蔡雅如

(文/

林飛帆)

未竟的轉型正義與大學精神的淪喪

(文/蔡雅如、莊程洋)

尋求產業現狀向上提升的可能性

服務業不只是服從業─

學界與業界

Page 5: 《行南》創刊號

學一年級強制住宿、晚間十點半晚點名、大一早上七點需要勞作教育(掃地)以外,另有實習課程須著工作服,上課時間須穿制服,且唯有體育課才可換穿體育服…等規定。除了專業技術教育外,上文所提之要求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接受的規定,皆是為了使高餐學生成為業界需求的勞動力,楊學務長坦言:「教育發展配合產業」。記者進一步探問,「所以高餐與台大學生被差別對待是因為『產業需求』不同?未來的職涯預期不同?所以在教育過程當中面臨不同的對待?」楊學務長回應:「台政清交的校風塑造,是為了科系生涯走向的特質與需求」,畢竟「社會上不同行業有不同的位階特性,要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去 match,職業別會配合特性」,而不可以說「普大學生成績比較好所以比較自由,職校學生成績比較差所以需要管。」簡言之,因為餐旅服務業界與一般大學學生職涯預期中的那種產業環境不同,故教育過程就會不同。

  校方透過課程與制度設計來培養學生符合產業環境的需要,但產業現況到底如何?記者訪問高雄圓山產業工會的洪乙勝和陳世章常務理事。洪常務回應「產業需要」:「服務業需要服從,顧客至上,要有好的 EQ 與危機處理能力。高餐學生經過學校這樣的訓練,在業界表現出素質高、配合度高、不高傲而認真的態度、沒意見或不會表達、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記者進一步探問為什麼需要服從?洪常務坦言:以餐飲業來說,主廚要的就是服從,因為需要團隊合作。而這團隊合作的需要反映了產業環境的現實,陳常務指出:「就算你有中餐、西餐、烘培、調酒等證照,面試之後就用不到,因為分工很細(你會被指派在某位置上),服從是需要的。主廚要的是服從,廚房其他人只能配合,有的人站砧板一輩子、站爐站一輩子,或是人就像機器,一天捏一千個二十四摺的小籠包。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業要的是品質穩定、食物新鮮,一切都照 SOP(標準作業流程),現在都從中央廚房研發調理包,不需要很多主廚,會開火煮水就好了。」這不啻反映了餐飲業工作內容標準化的普遍現況,但他也意味深長的說:「服務要打從心裡,而非機械式的微笑」。陳常務經歷過幾次工作機會的轉換,看到餐飲業普遍工時長、薪資逐年降的勞動環境,有感「又不是每個人都會變成阿基師(薪水高、自由度高),現在都透過中央廚房的主廚設計菜單,很多人照 SOP 做就好了」,且「聘人與菜單都老闆說了算,分工就照 SOP」。記者訪問至此不禁有個疑問:資方不就捨本逐末?服務業若是以人為本,創意與人性化為何可因為 SOP 的要求而被忽視?這代表著以穩定品質與精密計算成本效益為首要考量,而創意與人性化屈於次要,甚至在工作現場被忽視?  記者採訪了一位高餐畢業,現任職於餐旅業的校友。他認為學校的相關規定的確可縮短未來就業後適應業界規律作息的陣痛期,且實習制度也讓學生體會到產業現況。但學生對學校的規定所不認同與抱怨的部分,真的只是如校方所理解的「只是適應不良」那般嗎?受訪者認為,那些規定有更重要卻隱而不顯的效應,就是,學生在忍受這般規訓經過一年之後,被形塑出順服的人格。因此即便之後學生搬出宿舍 ( 只有大一強制住宿 ),逃脫管束,也不會再去回應制度的不合理了。在被管束、感受到校方對學生自主性的不信任之過程中,當然也曾有學生反應,但溝通無效後也就沉默不語了。這樣的態度,使得學生日後若在職場遭遇不平與不義的對待時,難有願意去發聲的可能性;或許只能選擇默默轉業,一如在校時那般無能為力!?可是,業界需要的是服從的服務業人力嗎?他認為,制度和規模會連帶影響分工與階層化程度,愈大的公司分工愈細,每人工作的豐富度也被限縮。他分享同學畢業後的就業近況,剛畢業容易留在學科相關領域就業,但感到在餐旅工作被規訓成小螺絲釘,感受不到工作的價值,兩三年就不想待了;不像他比較幸運,待在一個更加靈活有彈性,可以表達、討論意見的飯店業,飯店的精神是「讓客人開心就是好的服務」,讓工作者可以依個人特質去開創服務,如此反而能和客戶建立長久的關係,有穩定回流的常客。這些經驗讓他看到這產業在永續發展與人才培育上不同的可能性。

  然而,餐旅服務業的學生所面臨的普遍狀況為:雖有志在餐旅業發展,經歷四年專業訓練的學生,先是被形塑為按部就班的勞動者,爾後要面臨一個只要他們聽話,好填充進 SOP 生產流程的業界。不僅在現實勞動環境中無從發揮所學,又要忍受嚴苛的勞動條件。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飯店要用有創意、靈活的方式經營;不認為飯店、餐飲業只能是低薪的,低薪會使產業往低階發展。大高雄總工會總幹事石德隆亦認為,團隊合作當然必要,但團隊合作的想像不該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服務業需要創新,教育訓練需要養成其主體性,就業環境要有其發揮的空間與機會,整體產業才會向上提升」。

  其實,高餐與一般技職院校的學生所面臨的教育環境,就是業界捨本逐末使從業者去技術化、去人性化,為了穩定品質與成本效益,控制你的勞動與笑容;以及學界被動回應業界對於勞動力需求所產生的結果。產學界該如何提升未來就業環境,讓服務業有發展前景?每一個專業人才能發揮所長才是根本關鍵。站在從業者角度,洪常務想問學生:「你服從之後,你知道勞動權利怎麼去維護嗎?做得久才能做得好。」從業者不是要比誰在所得低、惡劣條件又無成就感的工作場所「凍卡久」的耐力,而應該是創造力!團隊合作當然必要,但不是一味服從,高餐做為餐飲學界龍頭需要發揮其影響力,從教育加強勞工意識,讓學生學習團結與提出訴求;工人不應該只是沒有意見的螺絲釘,特別是服務業,不僅為了更好的服務該有意見,更應該與產學界共同思索服務業未來的發言位置。

  回應最初問題,高餐是否該重思當前教育方式,恪守教育本位,與業界勞資雙方一同擘劃台灣未來服務業產業環境,並且透過各種民主方式培養學生擁有一專業者的主體性,促進從業者團結的可能,從而提升勞動條件、待遇,使每個從業者的創造力愈能發揮,並對餐旅服務產業有所認同?而未來的從業者與當前的從業者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或許會是推動服務業產業現狀的動力。

採訪 / 蔡雅如、莊程洋、崔芳瑜、張芷菱 撰稿 / 蔡雅如、莊程洋

受訪者 / 高雄餐旅大學學務長 楊昭景女士    高雄圓山飯店工會常務理事 洪乙勝先生                  陳世章先生    大高雄產業工會秘書長 石德隆先生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孫友聯先生    餐旅業界從業者 ( 匿名 )

Page 6: 《行南》創刊號

  從公務人員加薪 3% 開始,當中正大學所採取的應對政策是管制教師員額總量時,就已經是錯誤的方式了。而身為政治系的學生,受到的影響比他系更大:我們仍未能有一個教思想史的專任必修教師──縱使這種情況早已存在多年。

  不管是因為中央的加薪政策配套不足也好,校長實施的政策有問題也罷;也不管這到底要歸咎於是錢的問題,還是權的問題……我們只是想求學的學生,想要的真的只是最基本的受教權而已。  可是照事情這樣演變看來,要求必修課能開、能有專任教師,似乎像是一種奢求了。  六月中與校長、主任懇談至今已兩個多月,新的學期就快要展開。但是,我們的老師卻仍尚未決定;這讓人不得不反問校方:你們真的有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想過嗎?

  「你們知道有可能聘不到政治思想史的老師嗎?」這是中正大學政治系學生在 6 月 16 號聽到的驚人消息!  當時他們只是以為這次「中國政治思想史」仍是在選課系統掛著「教師未定」而已,沒想到沒老師的窘境居然要再上演一次。   幾位同學開始研究不能聘專任老師的原因。原因是:學校為因應公務人員加薪 3%,而發佈最新的教師員額總量管制。其中政策內容提到:聘任案的額度是以院為單位,全校七個院只可聘 13 名老師。這造成下學期要聘的 40 個老師必須砍掉一半以上。由是之故,政治系所屬的社會科學院員額在總量管制下只能聘一名。但由於今年社科院裡共有兩件聘任案,院在向上呈至校教評會時會先做排序,心理系有預聘函所以排序為一,政治系就排到第二 ( 備取 )。除非心理系的老師在八月一日的請聘日沒報到,否則政治系勢必將聘不到新老師。   由於學生都非常擔心下學期還是開不出「中國政治思想史」這堂課,他們在 FB 創了一個只有系上同學的秘密社團,在內部廣為宣傳,並決定以實際行動改變現狀。  後續的行動,不論是體制內、外,學生們都試過,包括與系主任、社科院院長、校長甚至是教育部與監察院陳情,並發起抗議、藉助媒體的力量……雖然事情至今尚未解決,卻更加堅定了他們討回該有權益的意志。  6 月 17 日政治系約 50 名學生與校長陳情,校長一句「這是校教評會的事,我不能干涉!」,看似合理的說辭,給人感覺卻是官方的表面功夫。接著,6 月 18、19 日經過釐清,發現校長宣布的教師員額總量管制政策並不合理,因為實際上,校方增加了由校長審核的最終審查制度,此政策實由校長訂定簽署。  為什麼說這政策不合理?這個政策顛覆了學校三級三審的制度,原本能依據正常管道進行三級的聘任案審查,現在卻多了一道由校長把關的員額管制的關卡,豈不是實質上多了一審?而且校長權力還因此大於原本的三級三審制度!受傷害的不僅是政治系的師生,還有全校師生的受教與教學權益。   6 月 20 號趕在校教評會開會之前,以政治系為主的學生約 60 人再次前往校長室陳情,但校長卻避開,不願意出面回應。他們也向系主任求助,但得到的說辭卻是一再要學生們以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接納和因應現有的困境,並以不「毀損校譽」為理,替他們安上異類學生的標籤。經過幾次與系主任的會談,心力交瘁;感到自身面對無情的欺瞞,他們深深感嘆:「這是所謂大人的因應態度阿!」  在這幾個月間他們一共向教育部書面往返陳情過 3 次,教育部表示會函令學校對師生公開說明,但校方至今尚未做出任何回應。此期間他們也向監察院提出陳情,表明此事件已要求教育部再做出詳細的調查。  無數次陳情,無非只是希望外界聽到他們的聲音。任何系都需要有專業的專任教師為學生授課,才能保證教育品質,也為校方長遠的發展留住好老師。他們勇敢地做了這麼多「大人」「不喜歡」的事,原動力都是為了學生的基本受教權益與基礎教學品質。

中正熱線報導與分析 主筆|鄭培宏

(初稿/劉晨霖

改寫/編輯部)

還我受教權—

中正大學抗爭

最真誠的學生告白

(文/李虹儀)

Page 7: 《行南》創刊號

  在這次中正大學「教師員額總量管制」事件下,我們發現了幾個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不只是中正大學,全台灣各大學都在面臨此問題,但就像是處在將煮沸的水裡,我們不知自己已經陷入如此危險的處境。

我們發現了以下問題:  首先是高等教育經費不足。從高教司的網頁上針對五年五百億的問題回答,說明「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學生單位成本偏低,因為經費不足但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將經費集中補助在少數一流大學潛力者」,也顯示了高教經費不足導致分配不均。高教經費有越來越多被用在競爭性經費如:五年五百億、教學卓越計畫、頂尖大學計畫……等計畫經費,在這種搶經費的分配方式之下,的確有助於學校為了爭取經費而致力於發展計畫所要求的項目。但是,這除了凸顯大學經費不足所以得爭取額外經費外,爭取到經費的學校資源也會比其他學校多,年復一年,擁有較多資源的學校也越能夠達到發展計畫的要求,更能再度獲得補助經費,反之即否;在這種循環之下,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 M 型化就很明顯了,這是造成了經費分配不均的主因,甚至有文獻指出台灣大學與南部國立大學使用在每人每年的平均經費差了 20 萬之多。並且在競爭經費的同時,也會使研究者開始迷失了自己:到底是為了研究還是為了經費在努力?這樣的競爭模式將導致教育逐漸商品化。

  第二是大學法人化的問題。「大學法人化」簡言之是使國立大學邁向私立大學的另一個說法,可以從此次公務人員加薪 3%,行政院卻僅提供六成經費,其餘四成得由各校「自籌經費」看出端倪。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蓬勃發展、強調公共服務私有化的情況下,政府可能說這是給大學更彈性的空間去自主自理;但這其實是政府為了卸責,不願主動提供高等教育服務予人民的方式。大學法人化後,各大學即可以自由調漲學雜費,或許政府又會說,這樣可以由市場機制去淘汰掉過多的大學,但實際上,人民的選擇只是讀得起大學或讀不起大學而已,並非所謂理想的市場機制,更何況教育是該被用市場機制來淘汰的嗎?這樣不就變成將教育商品化,政府開放販賣教育?

  當大學法人化後,高學費將使有錢人的小孩讀得起大學,沒錢的小孩難以讀大學或甚至半工半讀,影響其上課學習的品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社會上的階級流動只會更加困難,這樣圖利的不會是一般的人民,教育的本質應為拉近城鄉差距,而不是用來鞏固既得利益者的勢力。並且在法人化後會不斷的強調績效,熱門科系由於較多人願意就讀,冷門科系將會因為「績效」不佳而關閉,將使所謂的學術自由成為空談;並且冷門科系的專業在社會中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因為太稀鬆平常而不被注意。而成功大學與金門大學即將於明年試辦大學法人化,此後是否還是國立大學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是校園民主的問題。校園中學生為最多數,但行政會議中學生代表往往最少,在會議上的影響力很有限,最後卻很容易淪為替學校背書。以及,資訊公開是一件相當重要的機制,公佈會議紀錄並不完全是資訊公開,因為上面僅提到決議結果,中間的過程大多都被省略掉。真正的資訊公開是應該全程錄影供大家檢視的,一旦大家對於會議紀錄有問題,可上網自行檢視。資訊過程公開的好處還有就是可以監督學生代表是否有真的為學生在發聲,還是在會議中頂著學生代表的光環在混水摸魚。

  處在這些危機之下,學生必須有所覺醒,導正政府走歪的教育之道,落實真正的民主。  

從中正大學發現高等教育問題

(文/鄭培宏)

Page 8: 《行南》創刊號

伊莉莎白二世曾用這一句拉丁文『annus horribilis』形容 1992 年所發生的各式苦難,翻成英文便是「Year of horrors」,也就是充滿「恐懼的一年」。想必 2011 年過去之後,這一句拉丁文也將會被用來形容這一場,吞噬了英國大部分城市的火焰。

警察體系與英國之火

這次英國之火飽受批評的對象之一便是英國警方的反應遲緩,但這背後其實有各種因素造成。不久之前英國警方才深陷於世界新聞報的醜聞之中,許多高階警官的撤職或多或少使其面對這樣的紛亂反應不及;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原因,來自於英國警方於執勤時射殺了一名年輕黑人,進而造成 Tottenham當地的居民上街示威,要求警方出面道歉。這一場和平示威在許多因素的刺激之下,進而轉變為一場燃燒全英國的火焰。 種族平等是英國一直以來的政治正確,而這也使得警方在執法時必須要很謹慎,否則便有可能被冠上種族主義的罪名;當案件牽涉到少數族群時,警方便傾向於採取較溫和的態度。另一方面,自由化風潮也吹入了警察體系之中,跟台灣不同的是,大部分的英國警察除非勤務需要否則是不佩槍的,因此面對這種移動力高、不可預期的騷動,更難加以控制。

微網誌與手機通訊的影響力

當阿拉伯之春在埃及與突尼西亞等國如火如荼的展開時,Twitter 和 Facebook 都扮演了巨大的角色。中東許多國家政府甚至一度想要關閉這些社群網站,而這些群眾的聲音與社群公民意識的力量,也恰是西方的主流媒體、政府所讚揚的。可是當這些社群網路工具回頭來攻擊西方國家之時,這些國家的堅持卻產生了巨大的動搖。英國的首相柯麥隆針對倫敦倫敦暴動事件竟表示:如果被用來當作規劃「暴力、滋擾和犯罪行為的工具」,他認為應該關閉 Twitter、Facebook 和黑莓機的傳訊功能。 政府在面對無法控制的民眾聲音時,似乎所有對人類基本權利的堅持都會產生動搖,正如同 911 之後小布希政府所提出的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一般充滿爭議──這不啻開了一道方便之門給警方限制人民秘密通訊上的自由程度。英國的保守黨政府是否有可能藉此機會,利用民眾渴求社會秩序的力量,進而提出更為強烈的社會控制法案?

其來有自的行動

從五月的西班牙、六月底的希臘,再到八月初的智利,社福支出的刪減、青年失業率的提升、學費的上漲,都造成了示威、遊行與罷工。經濟上的困境與國家財政的艱難,迫使政府只能從社福與勞工學生相關權益的支出上開刀。而這與民眾心目中對政府的期待是有落差的。國際貨幣基金下的新自由主義核心,將迫使這些需要紓困的國家打開危險的大門。  然而,相對於歐洲國家的罷工與去年英國反高學費的遊行,這次的行動似乎淪為搶劫、暴力與情緒宣洩,缺乏訴求,也缺乏確實領導人。這在結構上仍與將近 37% 的失業率、高漲的學費還有經濟的受損有極大的關係,而當民主政治途徑不被信任(如英國工黨只是延緩了學費調整卻未針對整體結構做出應有的改變),在貧富差距的擴大下英國年輕人成為最茫然的一群,這樣的暴動竟成為他們的面對社會問題的唯一手段。全球化與不受抑制的新自由主義帶給政府和社會種種挑戰,英國城市早先一步預告了我們相似的悲慘未來;台灣是否能夠省思這次的事件,並改善貧富差距與預防社會衝突?此值得我們政府的重視。

社會議題 主筆|林宏軒

英國之火:

(文/林宏軒、周孟涵)

8月倫敦暴動的後續影響

Page 9: 《行南》創刊號
Page 10: 《行南》創刊號

活動快訊

【金甘蔗影展回顧經典論壇】

影片回顧及創作者精采與談!

8/27~10/1 每周六,19:00~21:00金甘蔗影展總部前廣場(高雄市橋頭區興糖路 15 號)金甘蔗影展協進會:http://goldensugarcane.pixnet.net/blog

【2011 高雄同志大遊行 OUT & out】

走出冷漠,關心同志議題走出房間,攜手上街遊行 2011/09/24/( 六 )集合時間:下午 12:30,出發時間:13:30 集合地點:高雄市 / 生日公園廣場( 四維路上,近捷運三多商圈站 )高雄同志遊行聯盟:http://khpride6.pixnet.net/blog

【南之洛馱思論壇】

何不來到《南之洛馱思》論壇,扛起批判的武器,談論我們對國家政策的觀點和主張!真實的在生活裡,創造出一些行動。

每隔周四,19:00-21:00 09/29( 四 ),草根研發的成就與限制─從造船與養殖談起。10/13( 四 ),有機農業的非有機。10/27( 四 ),追求一個環境永續發展的能源與產業政策。律司樓(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 166 號 9F,近捷運市議會站 )

主辦單位:南之洛馱思論壇BLOG:http://forumofrhodes.blogspot.com/ FACEBOOK:南之洛馱思論壇

【Café Philo_ 哲學星期五 @ 高雄】

歡迎來談談在地的、多元豐富的公共議題

每隔周五,19:30-21:3009/30( 五 ):南島藝術。10/07( 五 ) , 10/21( 五 ):高雄的水資源議題。11/04( 五 ) , 11/18( 五 ):關注友善土地的食物與生活方式

活動地點:新濱碼頭藝文空間活動(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64 號 2F)交通方式:捷運鹽埕埔站 1 號出口斜對面 ( 五福四路 / 大勇路 )

主辦單位:青平台FACEBOOK:Café Philo Taiwan ( 哲學星期五 )

【真實紛呈 ‧ 紀錄延伸- 2011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精選影片巡迴放映】

2011/9/26~30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詳細資訊請上 http://tidf02.pixnet.net/blog 查詢片單資訊及場次細節

【尊嚴— The Dignity 國際特赦組織五十週年精選海報展】

2011/11/4 ~ 11/27週一 ~ 週五 9:00 - 23:00週六 ~ 週日 8:30 - 23:00 台南 MASA LOFT台南市大學路西段 53 號 3 樓 ( 成大光口對面 ) 06-275-9318 詳情可上 http://www.amnesty.tw/ 查詢

【四個你不知道的高教危機】 (文/林佳樺)

大學校園自治,但是真的民主嗎?成功大學與金門大學法人化,法人化有什麼影響呢?高等教育成為血汗工廠,誰來保障教師的工作權?高等教育經費有問題,五年五百億破壞學術自由?台灣的高等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你看不見的高等教育危機!?》系列論壇來囉!

預告場次──中正場「大學自治玩真的,校園民主說假的」即將在今年 10 月開跑~台南場「財團法人成功大學!?」高雄場「血汗高教」台北場「五年五百億與碩博士失業的問題與省思」

詳情請見:http://ccufightforright.blogspot.com/

( 整理 | 周孟涵 )

Page 11: 《行南》創刊號

/ 總編輯 李明容

/ 副總編輯 周孟涵、孫于湉

/ 美編 陳以箴

/ 催稿 江昱欣

/ 資料 崔芳瑜

/ 活動莊程洋、張芷菱

/ 公關曾友嶸、蔡雅如

/ 總務陳顥文

/ 顧問林飛帆、莊程洋、蔡雅如、江昱欣

/ 資訊與網路組蘇江翰

/ 寫手見各期專欄

01

EMAIL : [email protected]

BLOG : http://praxis insouth.blogspot.com/

/ 2011.09 捐款徵信

感謝支持 [ 行南 ] 可以走得更長更久的每一位朋友,

及:

大高雄總工會 1,000有志者 3,000郭國文 3,000有志者 500

/捐款帳戶請用:700-004-1259-043-5990 戶名:陳顥文

Page 12: 《行南》創刊號

[WANTED:青春的鮮血與腦!]你是關心公共事務的熱血青年嗎?你喜歡觀察與書寫社會動態嗎?我們徵求青年與稿件!

特別需要聚焦於南方事物之文章,不論校園、環境、社會、青年就業等均為撰寫範圍,但也十分歡迎全國與全球議題。可以把你的碩士或大學報告改寫成短篇新聞稿投稿喔!

人才方面,希望有關懷社會的青年加入我們的行列,具特殊專長如管理、行銷、公共關係、國際關係、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設計、文學、漫畫、攝影、資訊……或其他只要有心的青年都歡迎加入!

我們是一個歡樂且熱血的大家庭,加入後每兩期有新聞寫作培訓班、實務寫稿經驗和管理組織運作的演練。歡迎對媒體與組織運作有興趣者加入!( 如不便長期配合,亦可據每期報導作回應,或依本報求稿方針投稿。)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http://praxisinsout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