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唐 唐唐唐唐 唐唐 唐唐唐唐唐 唐唐唐 唐唐唐 唐唐唐唐唐唐唐唐 :() 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 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 (, 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唐唐唐 唐唐唐 唐唐唐唐唐唐唐唐唐 :() 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 唐唐唐 唐唐 唐唐唐唐唐唐 :( ) 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 唐唐唐 唐唐 唐唐唐唐唐唐唐唐唐 ()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唐唐 唐唐 一: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李娃传

  • Upload
    anne-ng

  • View
    223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说明、理解李娃的故事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李娃传

唐传奇 白行简 《李娃传》的故事大意

   第五段:高潮(公子受骗遭磨难)     为得与女子共欢乐而不惜掷千金、隐迹(家产尽失,老鸨翻脸)

娃女与老鸨设计,使公子受骗 公子怨恨至极而病倒

第四段:发展(痴公子相思得如愿)  

寻友以探得该女的消息,编理由以获得入住该女住宅的机会 获得李妈认可而得以同李娃相守、相恋

   第三段:起因(呜珂巷遇李娃女)

拜访亲友,至呜珂巷偶见李娃于某一宅院,顿时产生了邂逅,故意掉马鞭以多望该女。

    第二段:楔子(荥阳生得意入京城)

常州刺史荥阳公为儿准备应考的费用。

第一段:前言

简单介绍李娃贵为汧国夫人的身份

Page 2: 李娃传

         第十段:后记 (作者点评感慨深)    由于李娃的操行胜过一般的娼妓,甚至也比旧时的烈女更胜一

筹,深深为其感慨。在谈论妇女操守品德提及汧国夫人,遂为她作传。

    第九段:结局(父子如初娶娃女)  

李娃考量公子的仕途,忍痛割爱,悄然欲去。公子上任地区正是其父管辖之地,父子最终和好如初。公子迎娶

李娃,该女守妇道、懂礼节,深受喜爱。

      第八段:高潮(重逢李娃获功名)在饥寒交迫、风雪中行乞而与李娃重逢。

李娃受情感的责备,为自己赎身并把荥阳生带回家悉心照料,陪他读书,公子后来前赴应考,一考即中,并授予职位。

     第七段:发展(父子相见断恩义)

在比赛唱挽歌之际,荥阳生的父亲也在场,后来其老仆前往相认,使到父子二人得以相认。

父亲基于荥阳生的落魄,而对他严加抽打,断了情义;其伤口因为溃烂难愈,最终被同行抛他而去,只得以乞讨过日子。

    第六段:第六段:发展(凶肆寄身扬显名)  

养病康复后,为丧事店铺办事,耳濡目染下而把挽歌唱得极好。当两家丧事店铺在比赛唱挽歌时,由于荥阳公子唱得好从而获得

众人的赞赏。

Page 3: 李娃传

白行简 《李娃传》的创作体式特征

白行简 《李娃传》的鉴赏与评析

白行简《李娃传》

每篇都有一个题目,以“传”、“记”或人名标之 《李娃传》是以李娃这个人物作为小说的名称

作者故意显示着事迹的虚构 (自觉的虚构) 叙述者对故事的来源抱着“闻知已久”,后来与李公佐谈论妇女操行道德提及汧国夫人,而证实确有此事,随之为李娃作传。

叙述者不掩饰自己的存在 《李娃传》中,作者提供了故事本身的信息、公开自己的叙述者身份“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交待故事的来源、创作动机,插入对人物事件的看法。

以多层次的叙述方式呈现事件尤以戏剧化的叙述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效果 小说共有四次的转折点:

a. 公子进京遇娃女,痴情一片终受骗b. 流落凶肆唱挽歌,一唱成名无人比c. 父子相见断恩义,流落街头讨饭吃d. 重逢李娃获功名,父子和好娶娃女

这四个层次讲述了荥阳公子的遭遇,增强了故事的效果。

语言精练、优美、生动,概括力和表现力都很强,能用俭省的笔墨写出丰富的内容 “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此句短而精辟,道出作者对李娃的操行的慨叹,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结构精美、严密,重视设置 “小说之眼”,使情节得以发展 “绣襦”在这篇小说中代表了李娃心理状态的转变,是其痛悔赎报的表征,也是衔接、推进荥阳生的困境情节,同时也用来暗示困境解决之契机。

Page 4: 李娃传

         《李娃传》的文章开头先介绍了荥阳生的家世背景、外貌才华,然后又围绕着荥阳生的经历展开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结尾作者再进行简短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倾向,这一整体结构决定了小说主要采取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视角,即作者站在全知全能的视角对荥阳生的人生经历做了叙述。在这一方面,作者为了追求情节上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对主要人物(李娃)做侧面描写,然后再从与传主有密切关系的次要人物写起,将次要人物的视角推到故事前台,用这个视点人物的局部限知叙事来侧面刻画传主的性格。          这篇小说所围绕的主要人物是李娃及荥阳生的恋爱关系,通过荥阳生的遭遇来刻画出李娃的事迹、性格及心理上的变化。在故事的开始,我们知道李娃与荥阳生是相爱的,可是为何当荥阳生资产用尽后李娃却狠下心抛他而去,毫无眷恋,致使我对这一情节作了些许分析。作者一开始便说李娃是长安名妓,当时的李娃虽然爱上荥阳生但是“情”不深,荥阳生只不过是她的“客户”之一,它们之间的感情只是一桩情色交易,因此是别无眷恋的。但是当她再度重遇沦落为乞丐的荥阳生时,羞愧之情、恻隐之心开始浮现,使她决定痛改前非、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赎罪,因此在心理上的变化可说是由“无情”至“有情”。通过次要人物的限知视角观察主人公,使传主的形象更加精致、逼真,其营造的阅读效果和想象空间也更耐人寻味。       此外,小说在一些情节更把市井生活描绘得有声有色同时也批判了高官显要的门阀制度。这尤其可以在东西二死争斗挽歌尤为清晰,摆擂台进行较量的场面,为我们形象地展示出一幅中唐都市的社会风俗画,令人如见唐代城市生活的景象。但当荥阳生唱挽歌后,与父相认却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说明了封建门阀制度之间的差异,也说明了旧时的贵公子必须为自己的家门守门面,而非流落市井生活中。       小说也善于利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如李娃对待郑公子的前后态度不同、两店铺比唱挽歌,都使用了顿挫跌宕的手法。作者利用动作,点出李娃的柔媚风姿,荥阳公子的痴情憨态。又以对比呼应的表情,说明二人出身迥异:荥阳公子欲看还羞的“累眄”,证明其为不晓世事的弱冠贵公子;李娃的深情“凝睇”,则表现出狭邪倡女久历欢场后的大胆直率。这种手法的运用,加深了读者的感受,可见作者文笔的精深。               

Page 5: 李娃传

白行简 《李娃传》的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在艺术特色上有一定的成就。第一,它的故事情节符合了唐传奇小说的特色即叙述宛转委曲,描写细腻多样,情节内容波澜曲折,充满戏剧性的变化,而且结构非常完整,读起来引人入胜。这个特点和传奇的“传写奇事”密切相关的。唐代文人“作意好奇”而成传奇小说,可以想见它是无传不奇的。这篇小说的“奇”就奇在作家以丰富的艺术想象为读者安排了若干离奇变幻、委曲动人的故事情节。李娃与荥阳生的结识到结合,本身就充满“传奇”的色彩,间中经历了荥阳公子遭遗弃、与父断关系、沦落为乞丐等波折而后再相聚,读者正为之庆幸之际,李娃却要从此别去,故事又是横生波澜,“送子涉江,至于剑门”。来到这里,读者会认为此小说是以悲剧收场,但是就在荥阳公子和父亲相认后,其父便为孩子明媒正娶李娃为结,故事就出现了大团圆的喜剧场面,真是跌宕有致,变幻莫测,使人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此外,故事之“奇”还有东西两肆争胜斗歌场面也刻画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常,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可信的线索。这中间的两段“补叙”,一写斗歌之由,一写荥阳公进京而观斗歌得遇其子,这些都是小说不可或缺的情节,作者穿针引线款款写来,剪裁得当,使人叹为观止。边读小说可感受故事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这一切都反映了作者在选择题材上,安排结构和情节的高度的艺术技巧。           第二,描写的笔触细腻。曲曲传情,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小说中关于东西二肆赛会的描写,绘声绘色。这场赛会,就好像现今的歌星演唱会,四方趋赴,众至数万,以至“巷无居人”。为了突出荥阳生之技,对他的才华极尽铺垫。东肄的车舆等都无敌,唯独他们的挽歌不及西肆来得好,于是暗中付了钱将荥阳生弄到手,加以精心培育,秘而不宣。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东肆惜材,愿意栽培荥阳公子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意做好准备。赛会由早上进行到中午,二肆“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都在下风。于是西肆将拿出哀挽这一胜着,以压倒东肆。小说对此故意予以刻画。西肆长“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写其傲气十足,以为绝胜。然后再将笔锋转至东肆的荥阳生。“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鸟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

Page 6: 李娃传

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歔欷掩泣。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通过前面的铺垫,后文的烘托渲染,将荥阳生哀挽技艺之高写到十成,是极善用笔的。          第三,语言凝练流畅而又生动传神。由于白行简是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弟,他和友人李公佐等著名“传奇”作家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追随者,因此小说的语言十分考究,兼具散文和诗赋的长处。无论描摹人物、记叙事件、渲染环境,都已达到传神的地步。在语言上,作者刻意用“古文”来写作,无论描摹人物、渲染环境气氛确是达到传神的境地。如写李娃出场“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寥寥几笔勾画出一绝代佳人的情态;写荥阳生一见李娃“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荥阳生的倾慕和神魂颠倒之状如见,这样的语言描写既显示了贵公子的身份,又显示了他的小小的“狡狯”,十分可爱。至如李娃侍儿一见某生登门“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这样的对话语言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四,小说完全以人世现实生活为对象,文章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地名,跟唐代长安地理典籍中的记载分毫不差,这些是人和人生活的整体环境的一个描摹,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李娃作为一个风尘女子, 在荥阳生钱财花尽时, 镇定自如地在一场骗局中抛弃了他, 这是由其营生性质所决定的;但当她目睹荥阳生陷入极度悲惨的境地时, 被妓女生涯所掩盖的善良天性又立即显露出来,机智果断地对自己和荥阳生将来的生活作出安排,成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李娃形象。        第五,在人物刻画上也非常地细腻,符合了唐传奇的特征。这篇小说把笔伸向高官商贾及妓女优伶,且所描写的是他们的感情世界。和志怪小说相比,它已经自觉地运 用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描绘日趋细致,细节描写大量增加了,任务更加形象化。尤其在刻画李娃的形象中,作者除了通过外貌“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来描绘其外在的美女特征,更通过一些事物来刻画出她的性格。如李娃在与假母设计欺骗荥阳公子后,其内心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谴责,“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含而逐之,殆非人。”“欺天负人,鬼神不祐。”继以某生“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然后以“生贵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来,祸将及矣”,以利害关系打动鸨母,都显出她精神品格的光辉。为了恢复荥阳生的身体功名,她不沉溺于恩爱私情,协助荥阳生完就学业,又见出她的胸襟毅力。当荥阳生功名成就,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她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门阀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不愿意但只能痛苦地说出“今之复子之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

Page 7: 李娃传

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这一席辛酸话,这正表明了她对门阀的血泪控诉和她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主动请求离去,这又表现出李娃肯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她性格善良,心地崇高的一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越来越显现光彩。

白行简 《李娃传》的人物分析        通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要的人物角色是荥阳公子、李娃、李母及荥阳公。作者在描绘这四个人物的性格上着墨不少,使到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荥阳公子的性格特征。古语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在荥阳公子身上算是应验了。原本浩浩荡荡前往京城应考的荥阳公子因为在一条名为呜珂巷的里巷邂逅了李娃后,整个人顿时神魂颠倒,早把应考事件抛到了九霄之外。身为富家子弟的他不愁吃穿,因此对一见钟情的对象可说是慷慨大方,不惜掷千金、隐迹埋名,为的只是要与李娃共享鱼水之欢。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荥阳公子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牛犊,对于社会上的常情还未熟悉,因此他并不真正了解李娃或者李母的为人,从而造成他接下来所遇到的不幸遭遇。         此外,由于荥阳公子的社会历练不足,造成他的命运似乎不被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遭到他人的安排,任人摆布。例如,当李娃和李母使计欺骗他后,一气之下的他立刻病倒,使到房子主人将他送至办丧事的店铺养病,最终更沦落为凶肆挽歌者。之后,更因为唱挽歌被父亲发现而被打至死去活来,同行者原先还照顾他,但是他们还是将他抛弃,使他流落街头,直到再见李娃时,已经成了“枯瘠疥疠,殆非人状”的乞儿。       作者从荥阳公子外在形象的落拓潦倒到其内在心理的愤懑难平,几番刻画遭遇转折,建构出一个涉世未深却又执着爱恋的痴憨公子。我们可以从荥阳公子初见李娃「莫敢仰视」的痴憨,在几番潦倒后转为「口不能言,颌颐而已」的愤懑,而与李娃重拾欢爱后,又转为「子若弃我,当自刎以就死」之痴缠,可见荥阳公子对李娃的爱始终不变。

Page 8: 李娃传

      接着,我们来看看李娃这号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在全篇小说中,李娃出场并不多,只出现在首段和末段,却能鲜明地表现出她奔放不羁又忠贞果敢的复杂个性。小说中,她操纵着荥阳公子的命运。作者一开始就以 “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塑造其绝世美女的外在形象,在末段更对李娃内在品德“节行瑰奇,有足称者”进行了塑造。尤其可见于李娃在说服养母是“敛容却睇”的仪态,一番“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况欺天负人,鬼神不佑,,无自贻其殃也”的告白,“[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坚决,都展现出李娃对情义追求的自觉与坚毅。      由于李娃是一名娼女,所接触的人事绝对是比荥阳公子来得多,因此对于世道可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在人情应酬处必是高手,可以玩弄男人的情感,隐藏自己的弱点,因此她参与了甩掉郑生的计谋。但李娃也是一位世间女子,她有着对真挚感情的要求,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逃避不了自己內心深处的真情。与公子的重逢和对公子的悲惨处境,唤起了她潜藏在心中对公子的感情,同时也使她的善良本性复苏了。她毅然赎身,照料公子,督促公子日夜苦读,在公子及第得官后又主动提出“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其善良本性又进而发展为“义”的壮举。纵观小说,李娃性格中多情与忍情、残忍与善良、逐利与行义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小说中还有另一个人物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荥阳公(公子的父亲)。由于荥阳公对儿子的宠爱,在为儿子准备上京应考上花费了不少,显示出他对儿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的心愿。但是,应考年逾,儿子却杳无消息,使他原先认为爱儿遭到强盗谋财害命,但当他获知儿子是恋上风尘女郎被欺骗才落至挽歌者,深感痛心。面对爱子成为挽歌者的寥落时, 拘泥于高门豪第的家风,说出“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之言,一个恨铁不成钢的严父形象,隐约地跃然纸上。 荥阳公更做出亲手以马鞭死己子,弃之而去的绝情之举。通过这里,作者虽然在外表上没有对荥阳公作太多的着墨,但是通过其行为举止便可看出他带有严父的形象。

再者,由于荥阳公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地位,当他得知自己的爱儿沦落成唱挽歌者,除了痛心,更多的是蒙羞,因为堂堂一个贵公子沦落成为人送葬挽歌,有着玷辱门风之嫌,让他面子扫地,因此宁可鞭弃他、断绝父子关系;直到儿子当官后,恢复了旧有的地位,他才改变态度:“吾与尔父子如初” 。通过这一描写,体现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也批判出当时社会中视功名富门第的鄙陋。

Page 9: 李娃传

     在形容李娃假母方面,作者对她的外貌只是轻描淡写,只以“垂白上偻”来形容,更多的是通过其语言及举止来刻画出她的性格特征。比如,她面对荥阳公子借租屋为名,图见李娃时,并不拆穿识破,反顺势讲了些场面话;在公子谎称远居城外,遥不及归,冀得留宿之际,也要等李娃出语求情,才故意勉强答应;在他俩谈笑风生、逗趣调笑间,养母识趣地走开,偶尔又适时地出现;凡此种种,皆不着痕迹刻画出养母实乃世故圆滑、工于心计的人。

白行简 《李娃传》的思想内容          参考了张隋全在〈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一文中,我们可以得出《 李娃传》的思想价值最为突出的是以下三点:   (一)群体妓女形象心理的展示          唐代妓女地位低下,形同奴脾,“大部分形式就是由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充当鸿母,蓄养一些妓女,以出卖色相身体为生,如《李娃传》中的李娃。”唐代文士对于这些女子仅仅是一种玩弄取乐的态度,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气。李娃的曲折命运集中展示了妓女群体的心理世界。 由于唐代文人对妓女的感情多是“假”的,只是把他们当成宣泄情欲的工具,因此当李娃联合老鸨欺骗荥阳生时,她的心理多少都带着复仇、怨怒同时也是出自于无奈,对灵性的意识早已麻木。通过描写这一情节,我们可以体验到唐时期的妓女悲惨的命运。  (二)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       《李娃传》来自民间,它是民间创作者的心理折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文化人熟悉那些旅店老板、挽歌郎、妓女,了解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创作的心理动机是因为内在某种情感的表现压力,

Page 10: 李娃传

“是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 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浪漫情节的艺术展现是这些民间创作者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其矛盾而现实地麻醉于自我构造的但}满艺术世界中。白行简再创《李娃传》是基于一种对社会和名教的讽刺和不满,这是对再创者的创作动机、心理的点明。在小说中,讽刺的意味多偏向荥阳生与其父之间的对话以及李娃在辅助荥阳生获得功名后,欲隐身而退 的对话中。荥阳公得知爱儿沦落为挽歌者时,有种颜面何存的心理;李娃则是因为与荥阳公子之间门第差异而欲离开他,可见唐时期的封建门阀制度在平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荼毒。  (三)情节丰富的世情小说 

    《李娃传》的重点不是描写李娃和荥阳生的爱情,而是以一对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展开广阔的画卷,从而以一个特定的视角来审视当时的社会状况。更为细致地说,是勾画了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妓女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品性。小说中虽然用较多的笔墨对爱情事件予以描写,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爱情小说”,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达官贵人、名门望族、市井小儿、街头娟妓等各色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是细致地刻画了普通民众淳朴相扶的心理和人格内在的伟大,不仅使小说的内容更趋于丰富,也使小说的思想更加深刻。由此看来,称《李娃传》为一部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短篇社会世情小说要更为恰当。

参考资料李修生、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页 38-40,51-54。肖旭《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唐传奇——兼析〈李娃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中国文学网,2010。于 2015年 3月 2日摘自 http://www.ilf.cn/Appr/18019_1.html。张隋全〈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免费论文下载中心,2010。于 2015

年 3月 3日摘自 http://www.hi138.com/wenxueyishu/gudaiwenxue/201011/266646.asp 。张鹤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一期〈李娃传的叙事视角和结构艺术分析〉,2013。于 2015年 3月2日摘自 http://www.xzbu.com/5/view-4033431.htm。

Page 11: 李娃传

段启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述评辑略》,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页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