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33日/星期六 開卷 21 貓耳朵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奧斯卡向作家借光! 幾天奧斯卡風風光光舉行頒獎, 那天剛好貓回老家家族聚餐,電 視一宣布梅姨拿下女主角,貓大姊就跳 起來,抱著貓小怪興奮轉圈圈,宅男表 哥大頭狗也拍掌叫好,嗨到嘴裡的一塊 肥肉都掉出來,連貓娘都說:「她親像 咱ㄟ美鳳姐,越老越水捏~」這,貓娘 會不會扯太遠了啊! 可見梅姨有多受歡迎,唯獨貓耳朵沒 被沖昏頭,敲了敲碗叫大家把頭轉回來 :「除了追星,你們知道奧斯卡金像獎 裡藏了多少書嗎?」喵,沒人理我?好 我繼續說,今年的入圍片單共有11部改 編自小說或傳記,讓貓扳出貓爪數一數 :包括梅姨大放光彩的《鐵娘子》、喬 治‧克隆尼主演的《繼承人生》、馬丁 ‧史柯西斯導演的《雨果》、小布主演 的《魔球》,女主角、女配角雙雙入圍 的《姊妹》、紅透半邊天的《龍紋身的 女孩》,還有史蒂芬‧史匹柏的《戰馬 》、探討911創傷的《心靈鑰匙》…… 。咪啊,太多了,大頭狗,把你的臭腳 伸出來借我數啦。 其中,華麗奇幻的 3D 電影《雨果 》就改編自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的暢銷童書《雨果的祕密》 (台灣東方),它曾經在《紐約時報》 童書暢銷榜上連續10周打敗《哈利波特 》,除了文字之外,用長達三百頁的鉛 筆素描呈現電影分鏡般的圖像,充滿戲 劇張力。這位作者的新作《奇光下的祕 密》(未來)剛剛在台出版,同樣大量 分鏡圖畫震撼讀者,貓小怪就是它的粉 絲哩。 間諜小說書迷更不要漏掉,入圍名單 中的《諜影行動》也是改編自大師勒卡 雷的名作《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木 馬),還有小朋友的新歡、大朋友的回 憶《丁丁歷險記》原著漫畫,和剛剛提 到的改編原著,台灣幾乎都出版了。啾 咪,有興趣了吧?想逛書店的跟著貓耳 朵走吧~。 捲袖勤荷鋤 人物 ⊙林欣誼(本報記者) 蔡珠兒 壇中愛吃的人不少,但愛吃又要 能寫吃,便刷去了大半,能寫到 如蔡珠兒這般,字字靈動跳躍,信手拈 來皆有味的,就更無幾人,何況她還一 手拿筆,一手握鍋鏟,是個熱愛柴米油 鹽、寓寫作於料理之中的大廚娘呢。 「我招認,我沒有每天讀書寫作的習 慣,但有每天煮菜的習慣。」蔡珠兒自 嘲。 隨先生定居香港15年的蔡珠兒,前年 剛搬家。她在大嶼山的新家闢了個菜園 ,興高采烈地當起農婦,每天捲袖子鋤 地、種菜,自製肥料徒手抓蟲,常常工 作整天到太陽下山,腰都僵了心裡卻樂 得很。也是在這塊小田上,催生出她的 新作《種地書》(有鹿)。 荷鋤耕地找樂子 見到蔡珠兒,她總是先一臉笑容,俐 落服貼的短髮,襯托出她客氣優雅的氣 質,瞬間很難把她跟那個荷鋤耕地的形 象聯想在一起。但她真正的「巧活」還 在書中,《種地書》紀錄她的種菜、旅 行與香港生活觀察等等,文字精準剔透 ,勾勒出一幅幅生動景象。 比如她寫夏天蟲害,「油菜被地下組 織暗算,嚙根斷芯,全軍覆沒,兇手是 躲在土裡的小地老虎……」,擬人寫來 連土都活了。又或從香港的沙蠅「小咬 」寫到張愛玲的小說:「流蘇癢不癢, 張愛玲沒寫。生命原來是痛,漸漸地, 卻只剩下癢,蠕蠕爬滿蚤子,咬心嚙神 ,而且總是搔不到,這才難堪。」神來 之筆令人叫絕。 從書中還可見蔡珠兒多會找樂子,瞧 一株瓜越長越大快樂,看病路上一家家 店鋪買齊食材也快樂,旅行時隨興所至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就唯恐時間不夠用!」 文字背後字字血汗 那寫作呢?很難想像,生活隨處有樂 子的蔡珠兒,一遇到寫作卻是說不盡的 掙扎,每篇文章背後都字字「血汗」。她 形容:「就像穿著高跟鞋的腳被磨破流 血了,還是要忍著痛走出美麗的台步。」 因為有著不可救藥的文字潔癖,近乎 病態的自我苛求,寫作對她來說簡直是 折磨,讓她不滿自己、討厭自己。「最 難的是寫法和腔調,因為我不想重複, 一種寫法順了,下一本書就要全部摧毀 再重新建造。」 她比喻,散文就像一碗白飯,「什麼 都沒加,要煮得好,比牛肉麵還難。」 不僅文字上要求高,她曾說:「不論散 文或小說,每一個敘述者背後都是『我 』,但我對那個『我』避之唯恐不及。」 正因為散文寫的往往是親近自己的事 ,她更覺得困難。對她來說,好的散文 應該不卑不亢,不能陷入耽溺自憐,也 不流露沾沾自喜,「只有魯迅、周作人 、梁實秋、吳魯芹這些散文大家,能把 自己寫得那麼有趣,讓你恨不得他多寫 一點。」 既然充滿對自我的質疑,多年來她乾 脆能躲就躲,有人邀稿才寫,而且邀得 動她的還沒幾人。這次《種地書》能夠 結集成書,得多虧邀她寫「三少四壯集 」專欄的副刊主編楊澤,而這次動筆, 距離上一本《饕餮書》已整整6年了。 從此願作文字奴隸 蔡珠兒坦言,寫專欄這一年來,每天 在家哼哼唧唧,寫得又慢又痛苦,一年 任期結束時,她開心得快瘋掉,四處昭 告朋友:「黑奴解放了!」直到出版社 邀約出書時,她又開始對自己東挑西嫌 ,幾度放棄出版,最後在好友傅月庵催 逼下,把書交由他主編,才在掙扎中推 出她的第6本著作。 告白完寫作的「病史」,蔡珠兒突然 話鋒一轉說:「但現在我決定,要跟寫 作和好了。」她說,這次專欄前,她曾 經空了幾年沒寫作,還跟先生說:「我 要退出文壇了。」生活平素被作菜、旅 行、朋友聚會等好玩的事情給占滿,沒 想到過了一年、兩年,到第三年時,「 我竟然覺得心中有一部份死去了,只好 從這種痛苦,再逃回寫作的痛苦,甘願 作文字的奴隸。」 雖然忍不住又咒罵起自己:「怎麼寫 也痛苦,不寫也痛苦!」但蔡珠兒確實 有了一點改變。比如這一次,她沒有再 把自己守得緊緊的,挑戰「除了食物, 其他什麼都寫。」也放棄以前寫論文般 嚴謹的寫作方式,嘗試放開一些。專欄 寫作期間,她發現罹患乳癌,於是她寫 下從住院到治療的過程與心情,「這也 讓我紓解了生病的焦慮。」 《種地書》裡,蔡珠兒還難得寫到「 家裡那個」,回憶17年前和先生在倫敦 結婚的往事,流露少見的甜蜜;另一篇 長文則交代90年代她任職報社記者的經 歷,與當時工作及感情的徬徨等等。她 搖頭道:「很多人一開始就能做到的事 ──寫自己,我卻到了十多年後的現在 才做得到。」 蔡珠兒總是忘記,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她卻做到了。她屢屢抗拒聽見對自己 的稱讚,不斷地摧毀再重建,這,就是 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種地書》收成! (趙雙傑攝)

⊙林欣誼 兒 捲袖勤荷鋤, 《種地書》收成!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03.pdf ·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林欣誼 兒 捲袖勤荷鋤, 《種地書》收成!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03.pdf ·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3日/星期六 開卷21

周寫貓耳朵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奧斯卡向作家借光!

前幾天奧斯卡風風光光舉行頒獎,

那天剛好貓回老家家族聚餐,電

視一宣布梅姨拿下女主角,貓大姊就跳

起來,抱著貓小怪興奮轉圈圈,宅男表

哥大頭狗也拍掌叫好,嗨到嘴裡的一塊

肥肉都掉出來,連貓娘都說:「她親像

咱ㄟ美鳳姐,越老越水捏~」這,貓娘

會不會扯太遠了啊!

 可見梅姨有多受歡迎,唯獨貓耳朵沒

被沖昏頭,敲了敲碗叫大家把頭轉回來

:「除了追星,你們知道奧斯卡金像獎

裡藏了多少書嗎?」喵,沒人理我?好

我繼續說,今年的入圍片單共有11部改

編自小說或傳記,讓貓扳出貓爪數一數

:包括梅姨大放光彩的《鐵娘子》、喬

治‧克隆尼主演的《繼承人生》、馬丁

‧史柯西斯導演的《雨果》、小布主演

的《魔球》,女主角、女配角雙雙入圍

的《姊妹》、紅透半邊天的《龍紋身的

女孩》,還有史蒂芬‧史匹柏的《戰馬

》、探討911創傷的《心靈鑰匙》……

。咪啊,太多了,大頭狗,把你的臭腳

伸出來借我數啦。

 其中,華麗奇幻的3D電影《雨果

》就改編自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的暢銷童書《雨果的祕密》

(台灣東方),它曾經在《紐約時報》

童書暢銷榜上連續10周打敗《哈利波特

》,除了文字之外,用長達三百頁的鉛

筆素描呈現電影分鏡般的圖像,充滿戲

劇張力。這位作者的新作《奇光下的祕

密》(未來)剛剛在台出版,同樣大量

分鏡圖畫震撼讀者,貓小怪就是它的粉

絲哩。

 間諜小說書迷更不要漏掉,入圍名單

中的《諜影行動》也是改編自大師勒卡

雷的名作《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木

馬),還有小朋友的新歡、大朋友的回

憶《丁丁歷險記》原著漫畫,和剛剛提

到的改編原著,台灣幾乎都出版了。啾

咪,有興趣了吧?想逛書店的跟著貓耳

朵走吧~。

捲袖勤荷鋤,

書 人物 ⊙林欣誼(本報記者)

蔡珠兒文

壇中愛吃的人不少,但愛吃又要

能寫吃,便刷去了大半,能寫到

如蔡珠兒這般,字字靈動跳躍,信手拈

來皆有味的,就更無幾人,何況她還一

手拿筆,一手握鍋鏟,是個熱愛柴米油

鹽、寓寫作於料理之中的大廚娘呢。

 「我招認,我沒有每天讀書寫作的習

慣,但有每天煮菜的習慣。」蔡珠兒自

嘲。

 隨先生定居香港15年的蔡珠兒,前年

剛搬家。她在大嶼山的新家闢了個菜園

,興高采烈地當起農婦,每天捲袖子鋤

地、種菜,自製肥料徒手抓蟲,常常工

作整天到太陽下山,腰都僵了心裡卻樂

得很。也是在這塊小田上,催生出她的

新作《種地書》(有鹿)。

荷鋤耕地找樂子

 見到蔡珠兒,她總是先一臉笑容,俐

落服貼的短髮,襯托出她客氣優雅的氣

質,瞬間很難把她跟那個荷鋤耕地的形

象聯想在一起。但她真正的「巧活」還

在書中,《種地書》紀錄她的種菜、旅

行與香港生活觀察等等,文字精準剔透

,勾勒出一幅幅生動景象。

 比如她寫夏天蟲害,「油菜被地下組

織暗算,嚙根斷芯,全軍覆沒,兇手是

躲在土裡的小地老虎……」,擬人寫來

連土都活了。又或從香港的沙蠅「小咬

」寫到張愛玲的小說:「流蘇癢不癢,

張愛玲沒寫。生命原來是痛,漸漸地,

卻只剩下癢,蠕蠕爬滿蚤子,咬心嚙神

,而且總是搔不到,這才難堪。」神來

之筆令人叫絕。

 從書中還可見蔡珠兒多會找樂子,瞧

一株瓜越長越大快樂,看病路上一家家

店鋪買齊食材也快樂,旅行時隨興所至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就唯恐時間不夠用!」

文字背後字字血汗

 那寫作呢?很難想像,生活隨處有樂

子的蔡珠兒,一遇到寫作卻是說不盡的

掙扎,每篇文章背後都字字「血汗」。她

形容:「就像穿著高跟鞋的腳被磨破流

血了,還是要忍著痛走出美麗的台步。」

 因為有著不可救藥的文字潔癖,近乎

病態的自我苛求,寫作對她來說簡直是

折磨,讓她不滿自己、討厭自己。「最

難的是寫法和腔調,因為我不想重複,

一種寫法順了,下一本書就要全部摧毀

再重新建造。」

 她比喻,散文就像一碗白飯,「什麼

都沒加,要煮得好,比牛肉麵還難。」

不僅文字上要求高,她曾說:「不論散

文或小說,每一個敘述者背後都是『我

』,但我對那個『我』避之唯恐不及。」

 正因為散文寫的往往是親近自己的事

,她更覺得困難。對她來說,好的散文

應該不卑不亢,不能陷入耽溺自憐,也

不流露沾沾自喜,「只有魯迅、周作人

、梁實秋、吳魯芹這些散文大家,能把

自己寫得那麼有趣,讓你恨不得他多寫

一點。」

 既然充滿對自我的質疑,多年來她乾

脆能躲就躲,有人邀稿才寫,而且邀得

動她的還沒幾人。這次《種地書》能夠

結集成書,得多虧邀她寫「三少四壯集

」專欄的副刊主編楊澤,而這次動筆,

距離上一本《饕餮書》已整整6年了。

從此願作文字奴隸

 蔡珠兒坦言,寫專欄這一年來,每天

在家哼哼唧唧,寫得又慢又痛苦,一年

任期結束時,她開心得快瘋掉,四處昭

告朋友:「黑奴解放了!」直到出版社

邀約出書時,她又開始對自己東挑西嫌

,幾度放棄出版,最後在好友傅月庵催

逼下,把書交由他主編,才在掙扎中推

出她的第6本著作。

 告白完寫作的「病史」,蔡珠兒突然

話鋒一轉說:「但現在我決定,要跟寫

作和好了。」她說,這次專欄前,她曾

經空了幾年沒寫作,還跟先生說:「我

要退出文壇了。」生活平素被作菜、旅

行、朋友聚會等好玩的事情給占滿,沒

想到過了一年、兩年,到第三年時,「

我竟然覺得心中有一部份死去了,只好

從這種痛苦,再逃回寫作的痛苦,甘願

作文字的奴隸。」

 雖然忍不住又咒罵起自己:「怎麼寫

也痛苦,不寫也痛苦!」但蔡珠兒確實

有了一點改變。比如這一次,她沒有再

把自己守得緊緊的,挑戰「除了食物,

其他什麼都寫。」也放棄以前寫論文般

嚴謹的寫作方式,嘗試放開一些。專欄

寫作期間,她發現罹患乳癌,於是她寫

下從住院到治療的過程與心情,「這也

讓我紓解了生病的焦慮。」

 《種地書》裡,蔡珠兒還難得寫到「

家裡那個」,回憶17年前和先生在倫敦

結婚的往事,流露少見的甜蜜;另一篇

長文則交代90年代她任職報社記者的經

歷,與當時工作及感情的徬徨等等。她

搖頭道:「很多人一開始就能做到的事

──寫自己,我卻到了十多年後的現在

才做得到。」

 蔡珠兒總是忘記,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她卻做到了。她屢屢抗拒聽見對自己

的稱讚,不斷地摧毀再重建,這,就是

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種地書》收成!

(趙雙傑攝)

Page 2: ⊙林欣誼 兒 捲袖勤荷鋤, 《種地書》收成!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03.pdf ·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3日/星期六22開卷

■我在黑道學會的88堂商管課路易斯‧費倫特著,吳書榆譯,三采文化,300元,財經

 白道有時比黑道更黑暗,而黑道

的組織管理則比白道更有系統。作

者曾隸屬美國五大黑手黨幫派,金

盆洗手後發現許多正當企業管理不

得法,因而將黑手黨領導術整理成

書,依不同階層的管理需求,匯整

出88個工作法則。辛辣的黑道故事

轉化成商管原則,絕對黑色幽默。

■欺騙的種子傑佛瑞‧史密斯著,張木屯譯,臉譜出版,350元,科普

 關於基因改造食品,我們了解多

少?曾任職基改實驗室的作者,揭

露跨國生物科技企業如何透過政商

操弄手段,賄賂、控制甚至迫害科

學家,竄改嚴謹的實驗數據,影響

政府運作,強迫各國接受基改科技

產品。各種實例令人怵目驚心,可

進一步了解基因改造帶來的影響。

■我愛偷窺霍爾‧尼茲維奇著,黃玉華譯,立緒文化,380元,文化

 社群網站盛行的年代,反映了社

會集體偷窺及暴露的欲望。作者以

田野調查手法,透過裝設監視器、

僱用私家偵探,上真人秀節目等,

親自展演現代社會過度分享的窺視

文化。除了光怪陸離的真實紀錄,

更反思揭露個人資訊的自戀情結及

窺探隱私合理化的社會意涵。

歐洲是現代文明和工業革命的源頭

,幾百年來,一直是後進國家稱

羨的對象,曾幾何時,它卻成為近年來

全球經濟動盪的禍首。首先是文明古國

希臘不斷深陷倒債風波中,接著是傳統

霸權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

等國也相繼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就連超

強的法國,金融機構也被國際信評公司

調降評等,最後,歐洲獨強的德國更成

為眾矢之的。歐洲到底怎麼了?

 是歐洲各國的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或

是各經濟體的金融市場深陷重圍?還是

歐洲統合為一的貨幣聯盟出現了致命的

缺陷?歐盟任何一國如果被迫退出聯盟,

或甚至整個歐元崩解,會帶給全球經濟更

甚以往的可怕後果嗎?情勢如此悲觀,未

來是否可能再現曙光?新近出版的兩本書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歐元美金大風暴Financial Turmoil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索羅斯(George Soros)著李隆生譯

聯經出版公司

260元經濟

■歐元末日The End of the Euro:The Uneasy Fut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約翰‧范‧歐佛特韋德著

(Johan Van Overtveldt)周玉文、黃仲華譯

高寶書版公司

300元經濟

■其實,大家都想做菜莊祖宜著,貓頭鷹出版,360元,生活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再度發揮

專業廚師與文化觀察的實力,集結

過去3年間買菜、做菜、吃喝飲食

的生活記錄。延續上一部著作的風

格,書中從烹調小技、廚聞軼事到

自身懷孕生產等日常剪影,以幽默

溫馨的生活化語言拆解廚藝基本功

,展演一場美味可口的飲食人生。

■不老的精神三浦朱門著,黃靖宇譯,玉山社出版,280元,散文

 83歲的作者與同為作家的夫人曾野

綾子在面臨老境時,都以光明愉悅的

態度書寫了關於老年之書。本書以日常

生活為例,帶著幽默不說教的語氣談

論圍繞著年老所觸及的各種問題,並

提出因應對策。為讀者樹立了積極面

對老年的典範,持續懷抱夢想和期待

面對各種老化現象,不再害怕老年。

《歐元末日》和《歐元美金大風暴》,很值

得關心全球經濟的讀者細細閱讀。

 比利時經濟學家歐佛特韋德花了十幾

年時間完成的《歐元末日》,內容涵蓋了

和歐洲統一有關的所有素材,從古希臘

時期追溯起,娓娓道來千年來歐洲菁英

們如何試圖在殘酷的政治殺戮中建立一

統的經濟聯盟。從1861年的拉丁貨幣聯

盟、1957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到1999年歐洲貨幣聯盟成立,這些曲折的歷史充

滿了大國之間的較勁、政治領袖的權謀

和歐洲菁英的理想,讀來生動有趣。但

畢竟歐元之建立欠缺背後一統的制度支

撐,因此理想的破滅和災難來臨時的脆

弱性就顯而易見。本書最後為危機中的

歐盟指出了未來發展的3種可能:維持現

狀、問題國退出聯盟,及重建聯盟。前兩

者都難以避免歐洲經濟的衰退,但最能

重振歐洲的第三條路卻又是困難重重。

 不同於《歐元末日》對歐洲的政經背

景有深入而系統的描述,索羅斯的《歐

元美金大風暴》則是蒐集了他於美國金

融風暴之後,在《金融時報》及《紐約

書評》發表的文章,篇幅都不長,但都

直指問題核心。

 索羅斯一直不滿於投資大亨和金融慈

善家的封號,一心效法他的恩師波柏(

Karl Popper)成為一代哲學大師。因此

在本書唯一篇幅較長的導言中,他以反

射性及回饋理論為核心,建構獨創的金

融市場失衡理論。其次,在多篇討論金

融改革的文章中,他對於泡沫經濟的形

成與破滅、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利多於弊

,以及金融當局必須與時俱進的管制角

色,都有高人一等的洞見。最後,他創

造了「雙速歐洲」、「B計劃」、「帕

多亞-斯費奧伯的歐洲計劃」等名詞,

以點出歐元本質的缺陷、短期救火計劃

之無效,和最終可能的解決之道。

 歐佛特韋德的終極建議較多元,索羅

斯的解藥則較為單一,但兩本書共同指

向一個難度很高的歐洲振興計劃──財

政統一和政治統一。因此,歐元雖然目

前深陷危機,但是那些罕見的政治菁英

、長袖善舞的強權領袖和有遠見的強國

選民,也不無可能藉由這次的歐元危機

,將歐洲整合帶向更有凝聚力的境地。

 閱讀這兩本書具有互補的效果,索羅

斯的分析大而化之,但直指問題的要害

;歐佛特韋德的著作則告訴我們,建構

一個歷史上未曾成功的經濟聯盟,需要

多少睿智的心靈、精巧的制度和偶然的

歷史機遇。不過,用心的讀者最終都會

因這兩本書而對於「歐債危機」和「歐

洲真的衰敗了嗎?」等問題有更深層的

瞭解。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將再度陷入

「創新 vs. 機巧」、「實體面vs. 金融面

」、以及「市場資本主義vs. 國家資本

主義」孰優孰劣的永恆爭辯中。

時間:2012/3/7~2012/4/8 (周一休館)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講座】

●3/17(六)14:00~15:00─在暗室與明室之間

●3/21(三)19:00~20:00─飛翔文字與影像的繆思

●3/28(三)19:00~20:00─我的白天與黑夜,

創作者的時光

書活動

鍾文音的暗室微光.攝影展

新 書 布告 ⊙陳彥明/輯

書 評 ⊙鄭政秉(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走向末日歐洲,

▲歐洲中央銀行(美聯社資料檔案)。

或整合振興?

Page 3: ⊙林欣誼 兒 捲袖勤荷鋤, 《種地書》收成!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03.pdf · 更樂,她笑說:「我根本是專業玩家, 生活太多好玩的事了,我連小孩都不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3日/星期六 開卷23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本版出現 者皆為網址,歡迎上網

點閱延伸資訊。

國際 書 市極短訊

父母的偉大往往是種恐怖。對一個

連自我都還沒發展出來的孩子來

說,父母就是天與地,既提供全方位的

滋養,也造成了各式各樣的軟硬傷。不

少人和這些內心的創傷奮戰了一輩子,

筋疲力竭,卻未必能走得出來,甚至完

全不解問題出在哪裡。

 自佛洛依德以來,「早期經驗」就像

是心理學的葵花寶典,每個精神分析師

都想從中學個一招半式。創作其實也離

不開這塊朦朧地帶。如果文學舞台上的

兩大傀儡是愛與死,那麼躲在後台高空

的操線手,很可能就是那些深埋在記憶

底層的懵懂歲月。

卡爸爸和虎媽媽

 近代文學史裡最橫徵暴斂的父親,大

概要首推卡夫卡的爸爸了。卡爸是個樂

觀進取的健壯男,出身雖然是弱勢中的

弱勢(捷克地區講德語的猶太人),但赤

手空拳打出一片天,生意越做越大,自有

他飛揚跋扈的地方。然而卡夫卡卻是個

瘦弱纖細的男孩,偏偏又是長子,卡爸

失望之餘難免冷嘲熱諷,戲稱他「兒子

先生」,動不動就刺他一下,讓卡夫卡一

生都覺得自己無能到底。

 卡夫卡的〈給父親的信〉固然怵目驚

心,但早幾年的〈判決〉似乎更一針見血

:為了一個不知道存不存在的聖彼得堡

的朋友,父子兩人展開一場超現實攻防

,最後,白髮老父甚至從床上一躍而起,

判了兒子死刑,逼得他只能投河自盡。

 母親要是專橫起來,成就絕對不會亞

於父親。前陣子大出風頭的《虎媽的戰

歌》(天下文化),一吼驚醒了放任慣

了的西方父母,再次挑起了東西教育大

論戰。經過實驗證明,蔡美兒教育法的

確能教出神童和菁英,但它是否能教得

出想像力奔放的創意人才呢?似乎還是

有些改良空間的。

《殺掉你媽的新方法》

 愛爾蘭大作家托賓(Colm Tóibín)上周出版新書《殺掉你媽的新方法》(

New Way to Kill Your Mother),挑了

十幾位作家,從作品來分析他們和父母

的關係。從奧斯汀談到歐巴馬,親子之

間果真跟書名一樣,既搞笑又恐怖。

 托賓相信,小說的力量,正來自於作

家的私生活。所謂的故事,不過是那些

私密經驗的變形記。

 奧斯汀似乎是個有弒母意識的人,她

的最後3本小說,女主角都沒有母親,這

樣的設定也讓女主角能隨著情節,更自

在展現自我意識。又譬如波赫士,五十

好幾了還被90歲的老媽善意逼婚,莫名

其妙娶了波媽挑選的女人,婚了兩年多

,最後還是躲進計程車,逃離這段悽慘

的婚姻,結果又回去和波媽住在一起。

 葉慈的爸爸不但嘮叨,又對兒子情感

勒索,老來張狂提筆寫作,硬是把成果

寄給兒子,還要求評論一下。但兩代之

間也不盡然都這麼劍拔弩張,奈波爾的

例子就更像是種綿延的宿命。

 奈爸曾自費出版過一本小說集。兒子

在牛津唸書時,他從千里達寫信告訴奈

波爾自己又開始寫了,做兒子的也溫情

鼓勵,只可惜還來不及寫出成果,奈爸

就英年早逝。奈波爾後來的漫遊追尋,

還有那種苦心孤詣經營出來的緩慢文體

,仔細讀來,竟像是在延續父親未能完

成的文學夢。

星星的魔咒

 在親子議題上,占星學家常會討論到四

宮(根源)和十宮(志業)的涵義,究竟哪

一個宮位代表雙親中的哪一位。薩司波

塔斯在《占星十二宮位研究》(積木)中

提出了一個折衷型的解釋,頗具說服力。

 他認為四宮和十宮不一定特指父親或

是母親,十宮代表的比較是「塑型的父母

」,也就是對孩子的社會化比較具有影響

力的那一位;四宮則代表「隱性的父母」

,也就是比較不易被察覺的那一方。

 換句話說,我們獻身的志業,往往是

受了家裡比較強勢的那一位的影響,甚

至是下意識地在替老爸或老媽完成未能

如意的心願。至於幽冥的四宮,據說還

可以從中看到更遙遠的過去。親子間的

愛恨情仇,可以追究,卻未必能釐清。

家族的精神性遺傳,就這麼拐彎抹角地

從我們身上流過去了。

●「無國界圖書館」( goo.gl/Jn9GW)成立5周年了。這個比照「無國界醫生

」所成立的非政府組織,旨在以書籍促

進法語世界的文化和社會發展。目前

在各界的協助之下,已經在非、美、歐

、亞20個國家設立圖書館及據點,繼續

積極推廣教育、分享圖書、普及資訊並

發揚在地文化遺產。Bon anniversaire!●日本書店展示檯上跳出了兩本吸睛

品:岩井俊二的小說《番犬守庭》(番

犬庭守)以核災後的未來世界

為背景,人類繁殖力大衰,只要擁有

小孩便能躋身菁英,借此探討極限條

件下的生命處境。建築大砲隈研吾和

觀察家養老孟司再度對談,結集成《

日本人該怎麼住?》(日本人住

?),拿去年的大震災和阪神

大地震兩相對照,令人錯愕的是,建

築問題並沒有改善多少。

●SOPA事件之後,網路上多少有些

風聲鶴唳,不少連結都失效了。不

過分享還是王道,根據免費e書網站

bookboon.com公佈的資料,該站的流

量比去年同期激增500%,預計今年

的下載總數可達5000萬次。該站基地

位於丹麥,主攻免費教科書、商業書

和導遊手冊。該網站COO麥德森表

示:「使用者覺得我們的理念值得和

朋友分享,特別是我們的內容免費、

平台獨立,而且不必註冊。」

●連連看/《莫里斯‧萊斯摩爾先生

的奇妙飛書》不負眾望奪下奧斯卡最

佳動畫短片,還沒看過的一起來飆淚

飛翔吧( goo.gl/NBPgf)。歐普拉抓

狂全武行!脫口秀咖Jimmy Kimmel想幫拉姐的讀書俱樂部拉抬一下,拉

姐一個濟砸未條,立刻變成群毆俱樂

部( goo.gl/Aw52T)。挪威Vennesla圖書館及文化中心的改建工程(

goo.gl/lQ5Uz),看了讓人很怨嘆,我

們的官員和建築師何時才會打造出這

般夢幻的閱讀空間呢?Flavorwire繼上次把「好樣本事」評為20美書店之

後,又提出了這份20美私人圖書館(

goo.gl/EnQvV)。1850年的幼兒字母

教本原來長這樣( goo.gl/K4j5t),還有這個「谷歌圖書藝術」( goo.gl/oThFM)的點子也蠻有趣的。M-EDGE替閱讀器設計了一系列經典名著保護

套( goo.gl/2e2AO),光華商家們請

跟進一下好嗎?這個信天翁書籤(

goo.gl/8EYxT)簡單得太神奇了,絕對

是近來最有創意的文具之一。

波赫士五十好幾了還被老媽善意逼婚,

卡夫卡的老爸則是近代文學史上最橫徵暴斂的父親。

愛爾蘭作家托賓新近出版《殺掉你媽的新方法》,

從十幾位大作家的作品,分析他們和父母的關係。

真恐怖爸爸媽媽⊙郭光宇世界 書 房

奪得本屆奧斯

卡最佳動畫短片

的《莫里斯‧萊

斯摩爾先生的奇

妙飛書》,是一則

關於書籍的動人故

事。完整影片可在

youtube網站上觀

看,官網上並有拍

攝過程的介紹。

(圖片取自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