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青年發展基金 青年發展基金 青年發展基金 青年發展基金 The Youth Foundation 年度報告 2008-2009 (網上版) 同心同行 同心同行 同心同行 同心同行 塑造青年人 塑造青年人 塑造青年人 塑造青年人 Passion for YouthVision for Tomorrow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青年發展基金青年發展基金青年發展基金 The Youth Foundation

年度報告 2008-2009

(網上版)

‧‧‧‧同心同行同心同行同心同行同心同行 塑造青年人塑造青年人塑造青年人塑造青年人 Passion for Youth‧‧‧‧Vision for Tomorrow

Page 2: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1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P. 3

� 「北京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項目 P. 4-5

� 四川災後心理康復事工 P. 6-9

� 青少年領袖培訓 P.10

� 青年工作者培訓及網絡發展 P.11

基金宗旨基金宗旨基金宗旨基金宗旨 青年發展基金於一九九九年成立,目的是本著「每個青少年皆有領袖素質」的信念,希望透過媒介及人際工作,培訓、考察、研究及交流等計劃,向全球華人青年推廣全人教育的理念。本基金屬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所籌得款項將全數支持突破*及伙伴機構發展本地、國內及全球的青少年工作,將突破機構三十多年來服務青少年的工作經驗,匯聚更多資源及力量,進一步開拓青少年成長的空間。 *突破機構成立於一九七三年,是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的青少年機構,藉不同媒體及人際接觸,啟發香港年輕的一代反省及探索生命,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理想,彼此激勵,關心社會,建立及活出正向價值,實踐愛與公義。

Page 3: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2

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會長報告會長報告會長報告

‧‧‧‧栽種栽種栽種栽種 收割收割收割收割 青年發展基金在國內開展青少年工作者相關的培訓工作已有十年;從上海到北京,再從「5.12四川大地震」後進入四川,在不同的地區,看見不同的需求,亦喜見有栽種的辛勤,有收割的感恩。

一一一一、、、、上海上海上海上海::::從從從從「「「「移植移植移植移植」」」」到到到到「「「「種植種植種植種植」」」」 經過十年的交流及多個研究及培訓項目的實踐,上海已凝聚了近 30 位青少年心理素質研究或培訓者。從嘗試將「成長的天空」(抗逆力培訓)由香港「移植」到上海,當地的核心成員已承擔本土「種植」的任務:將教材及甄選高危少年的工具本土化;並且嘗試將青少年工作者培訓在本地紮根。

二二二二、、、、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建立本地的伙伴和培訓隊工建立本地的伙伴和培訓隊工建立本地的伙伴和培訓隊工建立本地的伙伴和培訓隊工 北京的「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項目開展約兩年,最叫我們振奮的是本地伙伴的逐步拓展;除了多間大學作為研究及培訓伙伴外,多間民工子弟學校都傾力合作,更有幾間商業機構提供職場師傅、成長嚮導及在職培訓的機會。為了進行成長嚮導和抗逆力培訓,招募了多位本地的志願者,逐步建立成為一支有效能、有歸屬感的隊工。在當地亦聘請了幾位培訓及管理的同工,為未來的研究和培訓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援。

三三三三、、、、四川四川四川四川::::從從從從「「「「心理康復心理康復心理康復心理康復」」」」到到到到「「「「全人健康全人健康全人健康全人健康」」」」

2008年「5.12地震」後,從當年七月份開始已經與華西醫院合作展開「災後心理康復工作」培訓者的培育,第一期約 130位的培訓者已到災區的「示範點」或本身工作的醫院、衛生院、學校、或社區進行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一年後,第二階段的重點轉移為建立「全人健康」的社區,得到本港社區醫護培訓、公共衛生、社會工作、及心理輔導的專家志願者支援,正在幾個災區中的「示範點」進行本地專業人員及志願者的培訓,嘗試建立「健康社區」和「健康校園」。並且透過遠程資訊科技網絡,將培訓和服務延伸到一些偏遠的災區。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我們憑信心、帶着愛心進行栽種;以感恩的心迎接可期待的收成。

信託人-青年發展基金有限公司

董事會主席:張國偉

策進委員會主席:蘇紀英

會長:蔡元雲

Page 4: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3

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上海學校抗逆文化上海學校抗逆文化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項目項目項目 由 2003 年開始,本基金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合作,開展服務上海當地青少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培訓中心」。本年度的主要工作是推行「上海學校抗逆文化」行動研究專案,,,,一群受訓多年的上海青年工作者義工及同工借鑒香港「成長的天空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Project)」專案的經驗,在上海的中學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二級預防的理念,建立本土化篩查工具,並開發適合當地的輔導課程。整個項目分為研究及培訓兩大部分:

(i) 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研究工作 此部份由香港及上海的專業研究人員督導並帶領 5位上海志願者負責,為專案提供科學化及系統性的數據分析,修訂合適當地的理念架構,為日後在當地中學推動有關課程奠定重要的基礎。研究組於本年度已完成調查員培訓、前測問卷制定、並於兩所試點中學(上海風華初級中學及上海金陵中學)進行試測,合共 400名學生。另外,在風華初級中學更完成收集以下評估資料:教師工作坊評估表、一日營評估表、二日營評估表、親子營評估表(學生+家長)、家長工作坊評估表;並開始整理及分析有關數據。

(ii) 培訓工作培訓工作培訓工作培訓工作 培訓組主要由 16 位上海志願者組成,其主要工作是為上海中學生開發合適的輔導課程,當中包括課程研究、修訂、並試點中學試教,並為他們的老師和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工作。培訓組在本年度為上海風華初級中學及上海金陵中學提供了一系列培訓工作,內容包括:共 25 次教師、家長及學生工作坊、共 18次其他輔導活動,以及 5次親子或學生營會;參與的學生、家長及教師近 700人次。初步觀察評估,參與培訓的學生在歸屬感方面的收益最爲明顯:他們在團隊觀念、溝通方式、以及合作能力方面均有顯著的提升;而師生關係、親子關係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未來展望,本基金與華東師範大學於此合作項目的合約將於 2009 年 9 月屆滿,本基金計劃再按現時合作模式簽訂新合約 3年。預計未來一年將會繼續在兩所試點學校作培訓、並進行課程研討、研究後測及數據分析等工作。

家長工作坊的參加者代表於結業禮致謝 蔡元雲醫生頒獎予參與培訓的學生

Page 5: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4

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

「「「「北京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北京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北京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北京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項目項目項目項目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外來工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群體,其子女的健康成長問題也為人所關注。本基金與香港理工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個單位聯合進行「外來工子女健康發展」行動研究,最終目的是改善外來工子女的升學和職業機會。項目透過研究和干預行動兩部分,累積科學證據,以開發可持續、並能切實改善農民工青年就業機會的脫貧方案,最終提交中央單位作參考之用,以達至更長遠及廣泛的影響,減少及預防跨代貧窮問題。

(i) 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本年度已成功於干預行動前從多間外來工子女學校收集共 1,200 份問卷調查、為約 40 個外來工家庭的進行深入訪問;並向 10多位學校老師及校長訪問等。 問卷及訪問的內容,主要是收集有關外來工子女的學習動機及表現、社會資源及網絡、家庭背景、遷徙經歷、抗逆力及社交能力等範疇的資料。本基金的研究主任曾育彪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已就收集所得數據進行了質性數據處理,並在 2009年 3-6月期間,將一些研究結果與干預行動的研究策略整合,並設計成效評估。

(ii) 干預行動干預行動干預行動干預行動 整個干預行動共分為三個計劃,包括:1)成長嚮導服務計劃;2)城市之蝠──創路成長計劃;及 3)資產建立計劃。在本年度,主要開展了「成長嚮導服務計劃」,內容是借鑒香港地區成功開展的社區精英成長嚮導計劃的經驗,根據北京當地的實際情況,動員社區資源,為外來工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援與指引。至於其餘兩個計劃,本年度的工作主要為策略設計、伙伴洽談等籌備部分,實際的執行將按計劃進度於來年度開展。

攝於外來工子女學校

研究員到外來工家庭進行訪問,收集研究資料

Page 6: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5

1) 成長嚮導服務計劃成長嚮導服務計劃成長嚮導服務計劃成長嚮導服務計劃 時期:2009年 3月開始 計劃由本基金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合辦,並聯同中華女子學院、勞動關係學院、首都師範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五所院校合作執行,為來自七所外來工子女學校,共 170名外來工子女安排成長嚮導,以「一對一」的形式建立為期約一年的健康及具有意義跨代關係,期望能:

� 擴闊外來工子女的社交網絡,增加文化資本,促進其社會心理及認知上的發展,改善就業機會

� 通過社區、學校、家長、志願者與學術機構的參與和協作,建立關懷外來工子女的關係網絡 本年度已成功招募 170名北京的大學生及企業內的專業人員,並提供了培訓,裝備他們成為外來工子女的成長嚮導。此計劃的發佈會已在 3月底在北京舉行,出席的學生、家長及志願者約 600人。由 4月份開始,成長嚮導每週與外來工子女見面,每月定期舉行小組活動。同時,本基金亦招募了三十名社區精英為參與的成長嚮導提供督導,每月舉行志願者培訓及交流會等。

2) 城市之蝠城市之蝠城市之蝠城市之蝠────────創路成長計劃創路成長計劃創路成長計劃創路成長計劃 時期:2009年 5月開始 計劃的目標是透過課程及日營等活動,為外來工子女提供為期一年的抗逆力及創路發展的培訓。計劃的設計框架及基本課程內容已完成,將於 2009 年 9 月正式啟動。其他籌備工作方面,已於黃莊學校及華奧學校篩選了共 80 名外來工子女參與培訓;同時,在 5 月於北京舉行了培訓師志願者交流會,完成招募 30名志願者,並將安排他們在 8月及 9月進行志願者培訓,裝備他們成為課程導師。

為成長嚮導提供歷奇培訓,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

成長嚮導帶領外來工子女進行歷奇活動,建立他們的信心

Page 7: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6

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中國事工::::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全人培育

四川災後心理康復事工四川災後心理康復事工四川災後心理康復事工四川災後心理康復事工 「5.12大地震」,災區遍及二十多個市、九十多個縣鎮、災民超過 1,500多萬,災後重建包括硬體及經濟的重建,本基金關注到其中不容忽略的是災民的心理康復,包括:災民身體及心靈的康復、家庭關係的鞏固、社區關係網絡的重建、高危災民的心理支援──孤兒、喪子女的父母、災後殘障人士的康復等,都極為重要。總括而言,心理康復服務要兼顧幅度、速度和深度。因此,本基金策略性地透過多個向度的工作為四川災民提供全面性的災後心理康復服務,工作簡報如下:

一一一一....四川災後心理重建項目四川災後心理重建項目四川災後心理重建項目四川災後心理重建項目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階段 災後心理康復培訓班災後心理康復培訓班災後心理康復培訓班災後心理康復培訓班 時期:2008年 7月-12月 要有效地為 1,500 萬心靈受創的災民提供服務,必需依賴一隊龐大並能提供長期穩定專業服務的心理諮詢師。所以,本基金第一項工作就是在 2008 年 5 月底接受華西醫院邀請參與策劃「災後心理康復培訓班」,並被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培訓班作聯絡、策劃及啟動機構。心理康復培訓課程於 7-12月舉行,共培訓了 130多位在前線服務災民的人員,包括來自成都及地震重災區的精神科醫生、醫護人員、教師和心理諮詢師。這課程不但讓學員有效率地鑑別高危災民、舒緩心理困擾,更能把培訓延伸至當地的其他人員。 培訓班的內容環繞不同層面的災後心理輔導知識和技巧,講師包括來自海外及香港的資深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專家。課程內更安排了二十多位來自香港、澳洲和加拿大的小組督導師,都是義務參與的資深心理諮詢師、社工、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幫助學員學習、關心他們的心理狀况、壓力和情緒;並帶領小組先後在五個安置點(什邡紅白鎮,崇州鶏冠山鄉,安縣京安小區,都江堰玉堂鎮,擂鼓鎮)進行實習,並提供心理康復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超過一萬災民。 本課程得到多間機構贊助,包括: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施達基金會、房角石協會、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恩泉基金會、醫療關懷有限公司、Project Kingdom

Incorporated。學員對課程的回應非常正面,認為內容不單有理論基礎,可操作性亦很高,能有效提昇他們的能力和技巧去向災民提供適切的服務。

「災後心理康復系列培訓班」全體老師學生合照

學員到安縣京安小區板間房探訪災民

邀請挪威心理專家 Dr. Dyregrov為學員講解災後心理康復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Page 8: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7

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第二階段 四川災後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計劃四川災後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計劃四川災後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計劃四川災後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計劃 時期:2009年 4月開始 第一階段的培訓班提供了最基本的人才需要,但要實際地為災民提供適切的心理康復服務,必需要有效推動 130位學員進行下一步的工作,把他們有系統地組織和動員起來,以培訓更多前線服務人員及落實服務計劃。本基金向特區政府成功申請了「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贊助這培訓及服務計劃,計劃在 2009 年 4 月正式開始,為期兩年。本基金在開始階段,進行了多項籌備工作,包括:籌措人力資源、策劃計劃內容及與伙伴單位、香港和海外導師洽商等。於 4月至 6月期間所推展的工作如下:

� 進深培訓及督導:爲幫助學員面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進一步提昇他們的能力,邀請到海外及香港專家義務爲他們舉辦進深培訓課程共 3次,受訓總人次約 200。督導行程共 3次,受督導的專業人數每次為 55人。

� 災區服務:在都江堰、北川及什邡等災區舉行活動,當中包括心理復康服務,個人輔導及小組服務接觸人次約 600人,參與專家及志願者為 154人次,其他活動還有健康社區、學生活動等,直接服務災民超過 2,000人。

� 心理健康教育:本基金與華西醫院合作籌備出版《社區心理康復專刊》,每月出版,為災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提供求助資訊。

二二二二....建設全人健康中心建設全人健康中心建設全人健康中心建設全人健康中心 本基金的災後心理康復服務是採納了「全人健康」的理論,務求受助者的「身、心、社、靈」四方面的需要都得到關顧。因此,除了在安置點為災民提供個別輔導或心理健康教育外,本基金更在三個示範點建設「全人健康中心」,作為地區心理康復培訓及服務的基地;並與地區的醫療、教育、社區工作機構結為伙伴,按步推展全人健康教育及服務,建立「健康社區」。 三所全人健康中心分別為:建於臨時板房區內的什邡紅白鎮「信望愛全人健康中心」及「都江堰玉堂鎮全人健康中心」,並北川擂鼓鎮的「香港玩具廠商會全人健康中心」。三所中心均於 2008年 12月開始興建,分別於 4月及 6月建築完成並舉行開幕典禮,項目經費來自美國 CGCM、香港玩具廠商會、青牧基金及個人捐獻等。全人健康中心提供了可作災後康復之用的設施,如個人心理咨詢、小組輔導、及社區心理衛生教育的場地,同時讓災民有休憩作息及精神康復的空間,當中服務三個地區的災民達至六萬人。

邀請徐理強醫生於都江堰全人健康中心培訓前線人員

(左至右) 分別為什邡紅白鎮、都江堰玉堂鎮及北川擂鼓鎮全人健康中心

Page 9: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8

三三三三....災後校園集體心理康復模式計劃災後校園集體心理康復模式計劃災後校園集體心理康復模式計劃災後校園集體心理康復模式計劃 北川中學在地震中共 1,000 多名師生罹難,其中 40 名為教師。本基金在災後已迅速為該校提供適切支援,包括:送贈寒衣、為學校老師舉辦「溫存之鄉」營會並為同學們安排團體活動。在2009 年 3 月開始,本基金透過資助中國科學研究院心理所教授及駐校的專業人士,於該校建立教師、學生、本地義工相互支援的團隊,促進北川中學校園集體心理康復。計劃為老師、學生及家人提供常規的心理健康服務及不同營會和活動,期望於當中建立一個校本及教師主導心理康復模式,成為其他災區學校的示範。於 2009 年 6 月本基金與加拿大Across U-hub帶領 50位香港及加國華裔青年人為該校 400多名高三學生舉辦「國際哥哥姐姐伴我行」營會,利用創意媒體活動幫助受災同學表達心裡的情緒、想法和故事。

四四四四....全人健康治療服務推廣計劃全人健康治療服務推廣計劃全人健康治療服務推廣計劃全人健康治療服務推廣計劃 要達至災民的全人治療與康復,必須將醫療與社區的工作結合。醫院專職人員需帶著關懷的使命、專業技術及愛心,進入社區延續治療和康復。本計劃的目標是向四川醫院引進全人健康及無牆醫院模式,推動社區精神治療、社區兒科醫療、社區護理、社區心理康復、社區健康教育等服務,務求復康服務能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服侍那些隱蔽或資源缺乏的個案。 本基金希望透過培訓、督導及交流等工作,讓參與計劃的醫院能明白無牆醫院概念,並能具體認識,進而實踐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使災民能得到更好更完備的康復治療。整項計劃獲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贊助,而計劃的策劃及執行得到護理專業蔡永平女士協助。 經過 2009年 1-3月的籌備工作,計劃於年 4月正式啟動,為期兩年。數月間已在成都舉行了簡介會及多次社區護理培訓課程,參予人員來自不同災區的醫院和衛生院,約 200人次出席。另外,蔡女士更了帶領四位醫院院長、醫生及十三位護士前往清遠體會無牆醫院慨念,並已接獲五個單位的建議書。蔡女士正研究建議書的可行性,並計劃在四川舉行臨床護理培訓。

北川中學學生支持小組的活動

來自災區的醫護人員正在學習社區護理的概念

透過體驗活動發揮北川同學的創意及團隊精神 北川、香港、加國青年在晚會裡藉歌曲同頌心聲

Page 10: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9

五五五五....災後復康支援網絡計劃災後復康支援網絡計劃災後復康支援網絡計劃災後復康支援網絡計劃(或稱或稱或稱或稱「「「「川港心理健康資訊網路計劃川港心理健康資訊網路計劃川港心理健康資訊網路計劃川港心理健康資訊網路計劃」」」」) 災後心理康復工作覆蓋面廣,需要結合跨地域、跨專業的培訓及督導專業人才(包括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專家、物理治療師、公共衛生專家、社區護理專家等),才能加速地區人才的培訓,並提高前線服務的素質。 本基金於 2009 年 1 月與思科(CISCO)公司商談,希望透過新的資訊科技及器材協助提供一個跨地域的資訊科技網絡,結合國內及海外多個專業的專家力量,為四川各災區及新建的社區提供培訓及督導的服務。最後獲思科(CISCO)公司捐贈資訊科技器材及技術支援。同時,基金亦得到和記環球電訊有限公司及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全力贊助,提供電訊專線。就運作費用方面,基金向特區政府「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申請贊助,於 6月 11日得到特區政府正式批核。 成都及香港網真系統及移動醫療車的裝置已於 2009 年 4 月底完成,並在 6 月份在三個災區作出測試性培訓,效果良好。本計劃的網絡開通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已於 2009年 6月 29日在香港突破青年村舉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先生蒞臨主禮,並邀請得捐助機構代表及各界支持伙伴出席。

各嘉賓於網絡開通儀式上透過視像系統與四川的朋友打招呼

Page 11: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10

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工作報告

青少年領袖培訓青少年領袖培訓青少年領袖培訓青少年領袖培訓 本基金相信除了培育青少年建立美善素質、發揮個人潛能外,更需要裝備他們成為具國際視野、敢承擔使命的領袖。「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計劃」(Leadership Academy)就是以此為目標,由 1996年開始每年招聚約 100位來自香港、內地及海外的青少年,以為期一星期的營會為平台,開展領袖培育的工作。由 2007 年開始,營會由每年舉行改為隔年舉行,並於其間舉辦一些香港學員的培訓及跨文化旅程(Outward Journey),更多元化及更持續地培育青年領袖。 歷屆訓練營畢業的學員,亦在 1998年開始逐漸組織起來,至 2001年成立了「LAMP」青年群體,自發地延續營會的學習,並透過研討、試驗計劃、交流等活動來探討和回應社會的需要和狀況,期望能成為一個僕人領袖(Servant Leader)群體。 本年度的培訓項目包括:

� 於 2008年暑假舉行的「菲律賓文化之旅 – LAMP in Philippines」,是次旅程一行共 29人,包括:10位香港學員、9位內地學員、4位導師及 6位工作人員及講員,踏足千島之國,從探討貧窮問題到學習「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的真義。

� 籌備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計劃 2009(舉行日期:2009年 7月 26日至 8月 1日),主題是「I.D. Transform」,目標是幫助青年人在消費主義、功能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衝擊下,培養更高的自省能力,讓生命從內心開始更新轉化(Transform),建立持久的信心和毅力去面對困難,實踐人生召命和遠象。今年的營會在多個角色上都有 LAMPers的義務參與,包括:小組導師、程序設計、大使訓練、行政支援、心靈支援等,人數超過 25人。

� 是年度的「LAMP-青年領袖培訓計劃」已按計劃進度完成雙月群體建立活動、查經小組、「看電影看世界」分享會等聚會,總活動人次超過 350人;並在 2009年底開始建立新一屆的核心團隊。

青年領袖探訪菲律賓孩子的家庭 進入菲律賓的貧民窟,體驗當地的缺乏和需要

Page 12: AnnRpt 2008-09 extracted · 2012. 7. 4. · 2008-2009( ) 1 目目 錄錄 董事會主席、策進委員會主席、會長報告 p. 2 工作報告 中國事工:全人培育 「上海學校抗逆文化」項目

青年發展基金 年度報告 2008-2009(網上版)

11

透過運動競賽培育蘭州同學的生命素質

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報告報告報告報告

青年工作者培訓及網絡發展青年工作者培訓及網絡發展青年工作者培訓及網絡發展青年工作者培訓及網絡發展 要配合青少年領袖培訓的發展,必須同時發展青年工作者的培訓工作,建立具國際視野、真理知識及輔導技巧的導師團隊。本基金更致力將不同地區的青年工作者連繫起來,促進各地的經驗交流、彼此學習培訓策略,一同深化生命影響生命之真義,並鞏固合作關係。以下是本年度的重要點滴:

1. 國際青年導師網絡國際青年導師網絡國際青年導師網絡國際青年導師網絡 於 2008年 10月及 2009年 5月,數位本地的青年工作者再度隨香港合作伙伴,到中國甘肅省蘭州市探訪當地伙伴,以成長遊戲、電影分享等活動為大學生進行生命培育工作,並與當地老師交流、鞏固合作網絡。同時,蔡元雲醫生在 5月的行程中為蘭州理工大學及西北師範大學 70名輔導老師提供培訓。

2. 籌備內地青年導師培訓籌備內地青年導師培訓籌備內地青年導師培訓籌備內地青年導師培訓 2009 如歷屆一樣,內地青年導師培訓將與「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 2009」同步進行。今年策略性地增加青年導師的名額至 48人,並特別邀請幾個重點內地事工(上海、北京、四川)的志願者參與,其中以四川隊伍人數最多。除此之外,也有幾位來自海外,如馬來西亞及澳洲的參加者一同交流學習。其中一半參加者年紀較輕,是內地新一代的青年工作者,對青年工作充滿熱誠,很願意接受培訓。

為了滙聚更多資源,同時讓更多伙伴及友好了解本基金的發展,基金於本年度假尖沙咀基督教青年會舉行了兩次異象分享會,簡報如下:

� 青年發展基金異象分享會青年發展基金異象分享會青年發展基金異象分享會青年發展基金異象分享會 2008 ((((2008 年年年年 11 月月月月 14 日日日日)))) 當晚共有 130 名來自贊助機構、合作伙伴、青年發展基金策進委員會、培訓導師、基金長期支持者及突破機構同工出席。晚會以「分散、招聚、重建」為主題,透過短片、四川培訓導師霍妙儀女士的分享,並負責北京和上海行動研究的曾育彪博士一同回顧本基金過去在四川、北京和上海的工作,並展望未來之發展。晚會場面溫馨感人,更把出席的嘉賓的心與中國青少年的未來緊繫在一起。是次異象分享會更為本基金各項目籌得港幣 248萬捐獻。

� 四川事工異象分享會四川事工異象分享會四川事工異象分享會四川事工異象分享會 ((((2009 年年年年 4 月月月月 7 日日日日)))) 當晚的目的是為四川的心理復康事工招募更多香港的專業人員參與義工,對象包括社工、心理輔導員、醫療專業人員及青年工作者。共有 80 多來賓出席,藉會長蔡元雲醫生的分享,了解四川災後的情況及本基金於當地的事工和使命。最後,共有約 40 位不同專業的來賓表示願意投身有關工作。

會長蔡元雲醫生與晚會嘉賓及同工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