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任编辑 叶 丹 2016 7 8 日 星期五 5 连线高校 本报讯 (记 者 蔡倩雯)日 前,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话 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富春 山居图》在上海商学院圆满落幕, 该话剧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 据了解,此次话剧紧紧围绕元 朝山水大师黄公望在富春江畔历 经 6 年之久作下《富春山居图》和其 画作在660余年里的传奇故事展 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了后 人的艺术创作,为观众展现了中华 文化的深厚意蕴。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商学 院学生在舞台艺术的演绎中感受 到中国文化精神的磁场。 本报讯 (记 者 顾佳丽 通讯 尤隽)“第38天。世界可以越 来越喧闹,而日子却可以越来越安 静!”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大经管学院 大一学生赵文静在自己的微信朋友 圈写下的读书心情,参加学校的“365 青年成长计划”她已经打卡 38 天。 上海应技大开展的“365 青年 成长计划”,青年教师通过身教,带 动学生每天参与背单词、阅读、上网 课等学习活动,并在微信、微博等社 交媒体分享,通过朋友的激励与督 促实现长期自觉学习。如今,参与 这项计划的师生已近 3000 人。 “365 青年成长计划”包括“英 语学习365”、“晨读365”等6个模 块,学生自愿选择项目。 “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 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 一半,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 痕迹。”这是学校张艳萍副校长的打 卡心情记录。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 校领导,在做好成长计划顶层设计 之后,张校长同时也是多个项目活 动的团队成员之一,她通过自己读 书打卡、学英语打卡等活动,不仅带 动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还在经过 一年的亲身体验后,她写出了自己 的经验总结:“有哪些困难和困惑”、 “怎么克服和坚持”、“可以获得什么 样的成长”等等。 学工部相关负责老师介绍, “365青年成长计划”是致力于学生 终身发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青年教师参与 计划的过程也是引领行动的过程。 当初,来自化工学院的姜伟杰 犹豫着要不要参加“运动 365 天”项 目,他担心加入“打卡”后会被朋友 嘲笑,但真正参与之后,他发现这种 担心是多余的。姜伟杰说:“周边朋 友都在这么做,辅导员和大家一起 学,大家关系更紧密,学起来更带 劲。” 而参加“爱上图书馆 365 天”活 动的大学生们更是把这个项目称为 “进馆赶考”,队员中推行“功名”进 阶榜,打卡21天的队员功名是秀 才、60 天为举人、110 天为进士、180 天为探花、265 天为榜眼、365 天就 是状元。大三学生李鹏辉正向“举 人”迈进,他介绍道,项目活动中,大 家组队学习和讨论,非常有效率。 “近期目标是考过英语六级,考出建 造师的二级证书,远期目标是考上 研究生”,李鹏辉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张莉莉 )6 月24日,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 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今年的 暑期社会实践,上师大将做颇多新 的尝试。区域化团建聚焦供给侧改 革,拓展优秀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 和企业实践的路径和内容,学校与 徐汇、奉贤等区县签订共建协议,还 选拔优秀大学生赴徐汇、奉贤、静 安、经信委等10余个区县和委办局 进行挂职锻炼。 今年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 “改革征程,青春有为”为主题,结合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 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46名大学生 赴延安、江西、云南等地开展“三下 乡”志愿服务;为 100 名有创业意向 的学生开设创业创新夏令营;承接 “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赛”、“青博 会”等大型赛事;为全市 67 家场馆 提供志愿服务;开办204所爱心学 校,专门服务在校职工子女的“香樟 爱心学校”也即将开班。 来自各学院、各实践团的学生 代表在现场接受授旗。师大学子将 在这个夏天,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彰 显未来教师的风采,展示新时代青 年蓬勃的朝气与力量。 首席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婷 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为什 么还要选择入党?日前,记者走近 华东理工学生党员们,倾听心声。 机动学院大二学生王媛媛,是 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党员,对 她来说,是从小的梦想。她告诉记 者,“我的老家安徽,就是在党和国 家大力扶持下,很多乡亲才过上了 好日子,能够加入共产党,我感到 光荣与自豪”。和王媛媛一样,材 料学院学生郭海峰选择入党,也有 着由来已久的“情怀”。喜欢看人 物传记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 《焦裕禄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 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 了郭海峰,他说:“他就像我的启 蒙老师,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 名党员,成为像焦裕禄那样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身份,更 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 国防生党员,食工131班的翟纬坤,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军事训 练中,都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 工作中,他认真细致、不流于形式; 学习上,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或 者帮助组建学习对子;生活中,看到 同学情绪低落或大家遇到困难时, 会主动去谈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自我要求上,一直用“有灵魂、有 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四有”军 人标准塑造自己,铭记保家卫国、巩 固国防的使命。 在老师、同学眼里,信息学院罗 粤同学的优秀毋容置疑。但让所有 人大跌眼镜的是,大有希望保研的 他,却在大三即将结束时,选择了携 笔从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大 学生军人。 他说,国家希望更多大学生能 够加入部队,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 “身为党员,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 候,更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响应国家 号召,投身到军营,为国防事业献绵 薄之力。”党员的使命感,让罗粤下 定了决心。 郭海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 河南就业,立志为中西部发展贡献 力量。“我想成为焦裕禄那样为人民 服务的好公仆,所以选择去基层实 现我的梦想和价值。”郭海峰说,不 论何时,他的初心都在。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孙燕 讯员 华 礼/摄影报道) 日前,华东 理工大学演绎“舌尖上的送别”:通 过开展“红烧肉派送活动”,表达 了对毕业学生的祝福与关心。 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迟宇翔告 诉记者,从踏进校园第一天起, 就听闻华理红烧肉是上海高校第 一校园美食。“大一时,爸爸来送 我,回家前爷俩还特地跑到食堂 吃了红烧肉。一转眼四年过去 了,红烧肉还是那个味道,我已 经从新生变成毕业生。其实感受 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四年的华 理印记和感怀点滴,永远记住学 校的校训和校园文化。” 本报讯 (记者 潘丹云 讯员 傅娟/摄影报道)如何 搭建校企合作人才沟通平台、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给毕业 生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近 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举办首次校企合作校园开放 日活动,来自中国商飞上海飞 机制造有限公司、航天802研究 所、上海仪电物联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邮政银行等80余 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涉及电 子、通信、计算机、机电、经管和 动画等专业。 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活动, 不仅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和选 择职业岗位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刘念章 通讯员 卢琨) 日前,上海城建职 业学院承接托管上海工会管理职 业学院学历教育会议正式召开。这 标志着学历教育剥离工作取得了 阶段性的成效,工会干部教育基地 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本报讯 (记者 张启睿 ) 近日,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6届毕 业生顺利毕业、挥别母校。在这依 依惜别的氛围弥漫着整个校园的时 刻,十余名新疆籍毕业生来到校 (院)长办公室,向学校(院)送上了 他们亲手制作的、印有学校校训“创 造幸福、分享快乐”的牌匾,以此感 谢学校(院)对他们的辛勤培育之情 和对母校深情的祝福。 学生们表示,在旅专度过的大 学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 经历,他们将铭记“创造幸福、分 享快乐”的校训,在今后的工作岗 位上也会做出旅专人应有的贡献。 该校校长对这些新疆籍毕业生圆满 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表示祝 贺。 “打卡”共勉微信晒学习 上海应技大开展“365青年成长计划” 上师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深入基层 服务社会 华理毕业季演绎“舌尖上的送别”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受欢迎 旅专少数民族毕业生向母校赠送牌匾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托管工会管理学院 华理学生党员书写多样人生路 话剧《富春山居图》 在商学院落幕 党员情怀,从何而来? 身份认同,体现何处? 面对抉择,何去何从? 致力大学生终身发展的计划 坚持“打卡”所带来的收获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在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 (首席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尚师/摄影报道)

“打卡”共勉 微信晒学习 深入基层 服务社会 · 光荣与自豪”。和王媛媛一样,材 料学院学生郭海峰选择入党,也有 着由来已久的“情怀”。喜欢看人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打卡”共勉 微信晒学习 深入基层 服务社会 · 光荣与自豪”。和王媛媛一样,材 料学院学生郭海峰选择入党,也有 着由来已久的“情怀”。喜欢看人

责任编辑 叶 丹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5连线高校

本报讯 (记者 蔡倩雯) 日前,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富春山居图》在上海商学院圆满落幕,该话剧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

据了解,此次话剧紧紧围绕元朝山水大师黄公望在富春江畔历经6年之久作下《富春山居图》和其画作在 660 余年里的传奇故事展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了后人的艺术创作,为观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意蕴。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商学院学生在舞台艺术的演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的磁场。

本报讯 (记者 顾佳丽 通讯员 尤 隽)“第38天。世界可以越来越喧闹,而日子却可以越来越安静!”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大经管学院大一学生赵文静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的读书心情,参加学校的“365青年成长计划”她已经打卡38天。

上海应技大开展的“365 青年成长计划”,青年教师通过身教,带动学生每天参与背单词、阅读、上网课等学习活动,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通过朋友的激励与督促实现长期自觉学习。如今,参与这项计划的师生已近3000人。

“365 青年成长计划”包括“英语学习 365”、“晨读 365”等 6 个模块,学生自愿选择项目。

“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

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这是学校张艳萍副校长的打卡心情记录。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在做好成长计划顶层设计之后,张校长同时也是多个项目活动的团队成员之一,她通过自己读书打卡、学英语打卡等活动,不仅带动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还在经过一年的亲身体验后,她写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有哪些困难和困惑”、

“怎么克服和坚持”、“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成长”等等。

学工部相关负责老师介绍,“365青年成长计划”是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青年教师参与计划的过程也是引领行动的过程。

当初,来自化工学院的姜伟杰犹豫着要不要参加“运动365天”项目,他担心加入“打卡”后会被朋友嘲笑,但真正参与之后,他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姜伟杰说:“周边朋友都在这么做,辅导员和大家一起学,大家关系更紧密,学起来更带劲。”

而参加“爱上图书馆365天”活动的大学生们更是把这个项目称为

“进馆赶考”,队员中推行“功名”进阶榜,打卡 21 天的队员功名是秀才、60天为举人、110天为进士、180天为探花、265 天为榜眼、365 天就是状元。大三学生李鹏辉正向“举人”迈进,他介绍道,项目活动中,大家组队学习和讨论,非常有效率。

“近期目标是考过英语六级,考出建造师的二级证书,远期目标是考上研究生”,李鹏辉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讯(首席记者 张莉莉)6月24日,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上师大将做颇多新的尝试。区域化团建聚焦供给侧改革,拓展优秀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企业实践的路径和内容,学校与徐汇、奉贤等区县签订共建协议,还选拔优秀大学生赴徐汇、奉贤、静安、经信委等10余个区县和委办局进行挂职锻炼。

今年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改革征程,青春有为”为主题,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

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46名大学生赴延安、江西、云南等地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为100名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创新夏令营;承接

“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赛”、“青博会”等大型赛事;为全市 67 家场馆提供志愿服务;开办 204 所爱心学校,专门服务在校职工子女的“香樟爱心学校”也即将开班。

来自各学院、各实践团的学生代表在现场接受授旗。师大学子将在这个夏天,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彰显未来教师的风采,展示新时代青年蓬勃的朝气与力量。

□首席记者 孙 燕 通讯员 张 婷

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为什么还要选择入党?日前,记者走近华东理工学生党员们,倾听心声。

机动学院大二学生王媛媛,是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党员,对她来说,是从小的梦想。她告诉记

者,“我的老家安徽,就是在党和国家大力扶持下,很多乡亲才过上了好日子,能够加入共产党,我感到光荣与自豪”。和王媛媛一样,材料学院学生郭海峰选择入党,也有着由来已久的“情怀”。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

《焦裕禄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郭海峰,他说:“他就像我的启蒙老师,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名党员,成为像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国防生党员,食工131班的翟纬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军事训练中,都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工作中,他认真细致、不流于形式;学习上,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或者帮助组建学习对子;生活中,看到同学情绪低落或大家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去谈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自我要求上,一直用“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四有”军人标准塑造自己,铭记保家卫国、巩固国防的使命。

在老师、同学眼里,信息学院罗粤同学的优秀毋容置疑。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大有希望保研的他,却在大三即将结束时,选择了携笔从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大学生军人。

他说,国家希望更多大学生能够加入部队,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

“身为党员,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更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军营,为国防事业献绵薄之力。”党员的使命感,让罗粤下定了决心。

郭海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河南就业,立志为中西部发展贡献力量。“我想成为焦裕禄那样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所以选择去基层实现我的梦想和价值。”郭海峰说,不论何时,他的初心都在。

本报讯(首席记者 孙 燕 通讯员 华 礼/摄影报道)日前,华东理工大学演绎“舌尖上的送别”:通过开展“红烧肉派送活动”,表达了对毕业学生的祝福与关心。

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迟宇翔告诉记者,从踏进校园第一天起,就听闻华理红烧肉是上海高校第

一校园美食。“大一时,爸爸来送我,回家前爷俩还特地跑到食堂吃了红烧肉。一转眼四年过去了,红烧肉还是那个味道,我已经从新生变成毕业生。其实感受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四年的华理印记和感怀点滴,永远记住学校的校训和校园文化。”

本报讯(记者 潘丹云 通讯员 傅 娟/摄影报道) 如何搭建校企合作人才沟通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给毕业生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近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首次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活动,来自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航天802研究

所、上海仪电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邮政银行等 80 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机电、经管和动画等专业。

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和选择职业岗位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刘念章通讯员 卢 琨) 日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承接托管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会议正式召开。这标志着学历教育剥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工会干部教育基地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本报讯(记者 张启睿)近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016 届毕业生顺利毕业、挥别母校。在这依依惜别的氛围弥漫着整个校园的时刻,十余名新疆籍毕业生来到校(院)长办公室,向学校(院)送上了他们亲手制作的、印有学校校训“创造幸福、分享快乐”的牌匾,以此感谢学校(院)对他们的辛勤培育之情

和对母校深情的祝福。学生们表示,在旅专度过的大

学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经历,他们将铭记“创造幸福、分享快乐”的校训,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会做出旅专人应有的贡献。该校校长对这些新疆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表示祝贺。

“打卡”共勉 微信晒学习上海应技大开展“365青年成长计划”

上师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深入基层 服务社会

华理毕业季演绎“舌尖上的送别”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校园开放日受欢迎

旅专少数民族毕业生向母校赠送牌匾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托管工会管理学院 华理学生党员书写多样人生路

话剧《富春山居图》在商学院落幕

党员情怀,从何而来?

身份认同,体现何处?

面对抉择,何去何从?

致力大学生终身发展的计划

坚持“打卡”所带来的收获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在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首席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尚 师/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