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11月1日 本版编辑/李宝发 美术编辑/吕攀峰 08 河北故事 在阳光的照射下,总共70米长一字排开的黄铜板流光溢彩,上面雕刻的人物、桥梁、房屋更是增添了几分灵韵。 10 月 30 日,在无极县一个废旧厂房内,张段固村 66 岁的村民刘胜保向记者展示他在黄铜板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各色人物活灵活现,牛、骡、驴等牲畜惟妙惟 肖,车、轿、船形态各异,房屋、桥梁、城楼美轮美奂,震撼人心。 3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凝聚着刘胜保20 多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图》黄铜板雕刻作品: 70 块两米高、一米宽的黄铜板一字排开,在阳 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灿灿金光,气势宏大。 走近细看,人物、牲畜以及房屋、交通工具 等一一呈现。这边的大道上,一支驼队正缓缓 行进。那边的小桥旁,一艘小船拴在岸边的树 干上,旁边的树杈上还有鸟窝。再继续观赏, 只见一支娶亲队伍热闹前行,新郎官骑着马, 旁边的一顶轿子里想必坐着新娘子了。 整幅《清明上河图》刻在 70 块黄铜板上, 经过刘胜保仔细连接,无论是河流、桥梁,还 是各色人物,甚至细小到摊位上的商品,都雕 刻得非常仔细全面。 “《清明上河图》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 细节,我都雕刻出来了。”刘胜保骄傲地说。 提到与《清明上河图》的渊源,刘胜保说,要 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他到广州做生意。在一 位朋友家上网时,朋友给他搜索到《清明上河图》。 “太震撼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提起第一 次看到《清明上河图》,刘胜保仍十分激动, “当时我就想,如果自己能制作一块《清明上 河图》某一部分的雕刻作品,摆放在家里,那 感觉该多好呀!” 萌生了这个念头,刘胜保一直无法释怀。 当年从广州回到家后,他有时间就琢磨这件事。 刘胜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手艺人,从小 就特别喜欢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这次计划复 制《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上,他选择了自 己最擅长的雕刻。 最初,刘胜保尝试在锡片上雕刻,然而试验 了一番后,雕刻出来的效果不是很满意。 “锡片是 白色的,做出来不好看。”随后,他又先后尝试了 铁板、木板、不锈钢板等,但始终达不到他想要的 效果。直到2010年前后,他找出家里存放着的 一块黄铜板,尝试在上面雕刻《清明上河图》。 “效果太好了!金黄色的黄铜板配上雕 刻,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刘胜保说,略作尝 试后,他确定在材质及雕刻效果最好的纯黄 铜板上雕刻创作《清明上河图》。 刘胜保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女儿提 出了建议。 “女儿跟我说,既然要做,干脆就把整幅《清明 上河图》都雕刻出来,那样的效果才好。”刘胜保 说,他接受了女儿的建议,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黄 铜板,“找了很多地方,最后在河南洛阳的一家工 厂找到了。” 按刘胜保的计划,他要的黄铜板宽 1 米、高 2 米,因为尺寸太大,要专门定制。孰料,他最初向 工厂负责人提出定制20块黄铜板时,被人家一口 回绝。 “人家要求一次性定制一吨以上,我要的数量 不够。”刘胜保说,他对人家好话说尽也未能如 愿。最后,他把自己定制黄铜板的用途告诉给工 厂负责人,对方被他的想法打动了,接受了他的订 单。 黄铜板做好后,刘胜保又联系了印刷厂,请人 家给自己印制一幅等比例放大的《清明上河图》。 “我定制的是两米高的黄铜板,最开始,我以 为 30 块就够用了。”刘胜保说,然而印刷厂计算之 后告诉他,按照他的要求,印刷好的《清明上河图》 长度是 70 米。 “我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马上就决定—不 做了!70米长啊,我都这个岁数了,干到下辈子 都不见得能干完。”刘胜保说,他回到家后,将自己 的决定告诉给家人,然而他的女儿不同意。“女儿 劝我,‘既然决定了,就坚持干下去。我了解你,要 是你想干的事干不成,我怕你会落下心病。’” 得到家人的鼓励,刘胜保咬牙决定干了! “当时我就想着,干到我干不动为止,干到哪 儿算哪儿。”刘胜保笑着回忆。 咬着牙下了决心后,从 2014 年起,刘胜保开始在黄铜板上雕 刻创作《清明上河图》,工具选用 的是小电钻和锤子等。 “电钻的钻头不好用了,磨一磨 再接着用,又磨平了,就扔掉。这些 年,我也不记得用坏了多少钻头。笔 势拐弯的地方以及特别细致的地方, 我就手工一点点地雕刻。”刘胜保说。 回忆开始创作的时候,刘胜保 说: “心里发颤呀,但手上一定要稳 住。”他把印刷好的《清明上河图》图 纸贴在黄铜板上,再按照图纸雕 刻。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雕刻坏了, 这么贵的一块黄铜板就报废了。”所 以,他雕刻的时候特别认真细致,即 便如此,还是有两块黄铜板因为出 现错误而报废了。 “报废的黄铜板都 是一开始雕刻时出错的,到后来的 时候,心就平静下来了,雕刻技术也 越来越好。”刘胜保说,他每天用于 雕刻的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即便 这样努力,一块黄铜板也要雕刻一 个多月甚至两个多月才能完成。 “雕 刻很久才能完成一小点儿,每天雕 刻的量都看不出来进度。” 记者问刘胜保,哪一部分最 难雕刻。 “我觉得就没有好雕刻的地 方。”刘胜保指着黄铜板上的树叶 说,“你看这树叶好雕不好雕?全 都是密密麻麻的点点,跟蛤蟆皮 一样,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雕。 而且,黄铜板还反光,晃得我眼睛 都要花了。桥的桥洞和房子的房 檐等,要按照图纸慢慢地一点点 雕刻下来,力度和角度稍微掌握 不好就全毁了,非常有难度。” 刘胜保说,最开始雕刻《清明 上河图》时,他都不敢对其他人说。 “我都是躲在自己家的里间 干活。如果有朋友来串门了,我 就赶紧从里间跑出来,在客厅招 待朋友,跟谁也不敢说我在干什 么。”刘胜保说,因为害怕雕刻不 完丢人,怕人家笑话。 有一天,他雕刻完一块黄铜 板,打算搬到一边去,不料一用力 把腰给扭了。强忍疼痛,他吃了 好几片止痛片,坚持弯着腰进行 创作。 从 2014年开工到2016年,刘胜 保说,他雕刻完成了20块黄铜板,越 来越有信心了, “看来是能完成了”。 今年7月份,刘胜保终于完成 了自己的雕刻作品《清明上河 图》。 20 多 年 的 心 愿 终 于 实 现 了!他无比激动,用“解脱”一词 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全都在 这些雕刻好的黄铜板上了。”刘胜 保感慨道。 燕都融媒体记者 马南 文/图 近 6 年苦干实现 20 多年心愿 他把清明上河图 他把清明上河图 到黄铜板上 到黄铜板上 震撼 缘起 经历 体会 心声 70 块黄铜板闪亮, 清明上河图呈现 20 多年前偶然结缘, 心生一念几番尝试 一听要刻 70 米长, 他吓了一身冷汗 心里再怎么发颤, 手上也一定要稳 20 多年酸甜苦辣, 全刻在黄铜板上 刘胜保雕刻的 刘胜保雕刻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 》( 局部 局部 )。 )。 刘胜保和他雕刻的 刘胜保和他雕刻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 》。 刘胜保雕刻的 刘胜保雕刻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 》( 局部 局部 )。 )。

他把清明上河图“搬”到黄铜板上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911/01/264445be-bc6d-47c8-87b… · 制《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上,他选择了自 己最擅长的雕刻。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他把清明上河图“搬”到黄铜板上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911/01/264445be-bc6d-47c8-87b… · 制《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上,他选择了自 己最擅长的雕刻。

2019年11月1日本版编辑/李宝发 美术编辑/吕攀峰08 河北故事

在阳光的照射下,总共70米长一字排开的黄铜板流光溢彩,上面雕刻的人物、桥梁、房屋更是增添了几分灵韵。

10月30日,在无极县一个废旧厂房内,张段固村66岁的村民刘胜保向记者展示他在黄铜板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各色人物活灵活现,牛、骡、驴等牲畜惟妙惟

肖,车、轿、船形态各异,房屋、桥梁、城楼美轮美奂,震撼人心。

3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凝聚着刘胜保20

多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图》黄铜板雕刻作品:

70块两米高、一米宽的黄铜板一字排开,在阳

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灿灿金光,气势宏大。

走近细看,人物、牲畜以及房屋、交通工具

等一一呈现。这边的大道上,一支驼队正缓缓

行进。那边的小桥旁,一艘小船拴在岸边的树

干上,旁边的树杈上还有鸟窝。再继续观赏,

只见一支娶亲队伍热闹前行,新郎官骑着马,

旁边的一顶轿子里想必坐着新娘子了。

整幅《清明上河图》刻在70块黄铜板上,

经过刘胜保仔细连接,无论是河流、桥梁,还

是各色人物,甚至细小到摊位上的商品,都雕

刻得非常仔细全面。

“《清明上河图》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

细节,我都雕刻出来了。”刘胜保骄傲地说。

提到与《清明上河图》的渊源,刘胜保说,要

追溯到20多年前。当时,他到广州做生意。在一

位朋友家上网时,朋友给他搜索到《清明上河图》。

“太震撼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提起第一

次看到《清明上河图》,刘胜保仍十分激动,

“当时我就想,如果自己能制作一块《清明上

河图》某一部分的雕刻作品,摆放在家里,那

感觉该多好呀!”

萌生了这个念头,刘胜保一直无法释怀。

当年从广州回到家后,他有时间就琢磨这件事。

刘胜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手艺人,从小

就特别喜欢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这次计划复

制《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上,他选择了自

己最擅长的雕刻。

最初,刘胜保尝试在锡片上雕刻,然而试验

了一番后,雕刻出来的效果不是很满意。“锡片是

白色的,做出来不好看。”随后,他又先后尝试了

铁板、木板、不锈钢板等,但始终达不到他想要的

效果。直到2010年前后,他找出家里存放着的

一块黄铜板,尝试在上面雕刻《清明上河图》。

“效果太好了!金黄色的黄铜板配上雕

刻,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刘胜保说,略作尝

试后,他确定在材质及雕刻效果最好的纯黄

铜板上雕刻创作《清明上河图》。

刘胜保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女儿提

出了建议。

“女儿跟我说,既然要做,干脆就把整幅《清明

上河图》都雕刻出来,那样的效果才好。”刘胜保

说,他接受了女儿的建议,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黄

铜板,“找了很多地方,最后在河南洛阳的一家工

厂找到了。”

按刘胜保的计划,他要的黄铜板宽1米、高2

米,因为尺寸太大,要专门定制。孰料,他最初向

工厂负责人提出定制20块黄铜板时,被人家一口

回绝。

“人家要求一次性定制一吨以上,我要的数量

不够。”刘胜保说,他对人家好话说尽也未能如

愿。最后,他把自己定制黄铜板的用途告诉给工

厂负责人,对方被他的想法打动了,接受了他的订

单。

黄铜板做好后,刘胜保又联系了印刷厂,请人

家给自己印制一幅等比例放大的《清明上河图》。

“我定制的是两米高的黄铜板,最开始,我以

为30块就够用了。”刘胜保说,然而印刷厂计算之

后告诉他,按照他的要求,印刷好的《清明上河图》

长度是70米。

“我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马上就决定——不

做了!70米长啊,我都这个岁数了,干到下辈子

都不见得能干完。”刘胜保说,他回到家后,将自己

的决定告诉给家人,然而他的女儿不同意。“女儿

劝我,‘既然决定了,就坚持干下去。我了解你,要

是你想干的事干不成,我怕你会落下心病。’”

得到家人的鼓励,刘胜保咬牙决定干了!

“当时我就想着,干到我干不动为止,干到哪

儿算哪儿。”刘胜保笑着回忆。

咬着牙下了决心后,从 2014

年起,刘胜保开始在黄铜板上雕

刻创作《清明上河图》,工具选用

的是小电钻和锤子等。

“电钻的钻头不好用了,磨一磨

再接着用,又磨平了,就扔掉。这些

年,我也不记得用坏了多少钻头。笔

势拐弯的地方以及特别细致的地方,

我就手工一点点地雕刻。”刘胜保说。

回忆开始创作的时候,刘胜保

说:“心里发颤呀,但手上一定要稳

住。”他把印刷好的《清明上河图》图

纸贴在黄铜板上,再按照图纸雕

刻。“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雕刻坏了,

这么贵的一块黄铜板就报废了。”所

以,他雕刻的时候特别认真细致,即

便如此,还是有两块黄铜板因为出

现错误而报废了。“报废的黄铜板都

是一开始雕刻时出错的,到后来的

时候,心就平静下来了,雕刻技术也

越来越好。”刘胜保说,他每天用于

雕刻的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即便

这样努力,一块黄铜板也要雕刻一

个多月甚至两个多月才能完成。“雕

刻很久才能完成一小点儿,每天雕

刻的量都看不出来进度。”

记者问刘胜保,哪一部分最

难雕刻。

“我觉得就没有好雕刻的地

方。”刘胜保指着黄铜板上的树叶

说,“你看这树叶好雕不好雕?全

都是密密麻麻的点点,跟蛤蟆皮

一样,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雕。

而且,黄铜板还反光,晃得我眼睛

都要花了。桥的桥洞和房子的房

檐等,要按照图纸慢慢地一点点

雕刻下来,力度和角度稍微掌握

不好就全毁了,非常有难度。”

刘胜保说,最开始雕刻《清明

上河图》时,他都不敢对其他人说。

“我都是躲在自己家的里间

干活。如果有朋友来串门了,我

就赶紧从里间跑出来,在客厅招

待朋友,跟谁也不敢说我在干什

么。”刘胜保说,因为害怕雕刻不

完丢人,怕人家笑话。

有一天,他雕刻完一块黄铜

板,打算搬到一边去,不料一用力

把腰给扭了。强忍疼痛,他吃了

好几片止痛片,坚持弯着腰进行

创作。

从2014年开工到2016年,刘胜

保说,他雕刻完成了20块黄铜板,越

来越有信心了,“看来是能完成了”。

今年7月份,刘胜保终于完成

了自己的雕刻作品《清明上河

图》。20 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

了!他无比激动,用“解脱”一词

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全都在

这些雕刻好的黄铜板上了。”刘胜

保感慨道。

燕都融媒体记者 马南 文/图

近6年苦干实现20多年心愿

他把清明上河图他把清明上河图““搬搬””到黄铜板上到黄铜板上

震撼

缘起

经历

体会

心声

70块黄铜板闪亮,清明上河图呈现

20多年前偶然结缘,心生一念几番尝试

一听要刻70米长,他吓了一身冷汗

心里再怎么发颤,手上也一定要稳

20多年酸甜苦辣,全刻在黄铜板上

刘胜保雕刻的刘胜保雕刻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局部)。)。

刘胜保和他雕刻的刘胜保和他雕刻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刘胜保雕刻的刘胜保雕刻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