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 ( )1. AB 二二二二二 A 二二 3L B 二二 L μ 二二二 ,一, (A) P 二二二 L (B) P 二二二 L (C) P 二二二 L (D) P 二二二 L ( )2. 二二二二二 t0二二二 ,, 543 ABBCCD5 cm 二二 10 cm / s t0.5 二二 BC 二二 M 二二二二二 y M cm 二二 u M cm / s )? (A) y M =;u M 15 (B) y M =;u M (C) y M =;u M 0 (D) y M 8u M 6 (E)二二二二 ( )3. 二二 t 0二二二二二 ,一,。 10 m/s t 0.9 二 二 ( )4. 二 二二二二二 ,,。 μ 二二 。,: (A)二二二二二 L (B)二二二二二 L (C)二二二二二 L (D)二二二二二 L (E)二二二 ( )5.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一一,一一一。;。 0.5 二 二 0.01 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二 100 二 二 ,: (A) 400 二二 (B) 200 二二 (C) 100 二二 (D) 50 二二 (E) 25 二二 ( )6. AB二 二二二二二二 ,一, 2二 AB 二二二二二 6 二 二 BY 二二二二 AB 二 二 BY 二二二二 B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B 二 (A) 12.5 (B) 15.0 (C) 17.5 (D) 20.0 二二 ( )7. 二二二二二二二 S 1 S 2 二二 16 二 二 2二二 S 1 二二 12 二 二 ,? (A) 3 (B) 4 (C) 5 (D) 2 ( )8. 二二 ,一 λ d,? (A) 3 (B) 4 (C) 5 (D) 6 ( )9. 二二 12 二二二二二 S 1 二S 2 二二二 ,一, 170 Hz 二二 ,, 340 二二/二 ,一 P二二 S 1 二二二二 9 二 二 PS 1 二二二二二 S 1 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A) 2 (B) 3 (C) 4 (D) 5 (E) 6 ( )10. 二二 O二二 西 360 m二 二 二 ,一 AB 二二 ,。 O二 二二二 ,。 960 m二 二 二 二 ,,; 360 m二 二 0 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二 (A) 160 (B) 480 (C) 320 (D) 240 (E) 96 m ( )11. S 1 S 2 二二 y12 二二x±2.5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一。一 x二二二 。, 二二二 二二二 x2.5二 二 二 ,。 344 二二二二 ,: (A) 158 二 (B) 172 二 (C) 316 二 (D) 344 二 (E) 502 二 ( )12. 二二 3m 850 Hz 二 二 15℃ 二二二 P二二 Q二二 PQ 二 (A) 2 (B) 3 (C) 4 (D) 5 ( )13. 二二 3m 850 Hz 二 二 15℃ P二二 Q二二 PQ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 (A) 2 (A) 3 (C) 4 (D) 5 (E) 6 1

bwoan.files.wordpress.com€¦  · Web view求該無線電波的波長? (A) 160 (B) 480 (C) 320 (D) 240 (E) 96 m S 1 、S 2 兩個喇叭,分別置於y=12公尺,x=±2.5公尺處,如附圖所示,由同一電源驅動發出相同的單頻聲音。一觀測者在x軸的不同位置上可聽到音量有大小起伏的變化。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一、單選題:(  )1. A、B 二繩如附圖,A 繩長 3L,弦密度為 4μ,B 繩長 L,弦密度為 μ,若同時自二端給一脈動,則此二脈動相遇於 (A) P 點右方 L (B) P

點左方 L (C) P 點右方 L (D) P 點左方 L

(  )2. 如附圖所示,t=0 時,有兩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波相互行進,三邊之比為 5:4:3,且AB=BC=CD=5 cm;若波速為 10 cm / s,則於 t=0.5 秒時 BC 中點 M 質點的位移 yM(cm)及振動速度大小 uM(cm / s)分別為何? (A) yM=;uM=15 (B) yM=;uM= (C) yM=;uM=

0 (D) yM=8;uM=6 (E)以上皆非 (  )3. 時間 t = 0 秒時,在一條拉緊的長繩上有二個不等高的脈衝波分別向左及向右行進,如附圖所示。已知繩波的波速為 10 m/s,則在 t =

0.9 秒時,繩波的形狀為下列何者﹖

(  )4. 將粗細不同的兩彈性繩串聯後,固定於兩牆面之間,如附圖所示。已知粗繩的線密度為 4μ,細繩的線密度為 μ。今敲擊粗細兩繩的交接處產生橫波,則粗細兩繩上的反射波首次相遇的位置位於: (A)交接處左方 L (B)交接處左方 L (C)交接處右方 L (D)交接處右方 L

(E)交接處 (  )5. 一弦線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則以一很輕的小環套在一細長且光滑的棒上。環的質量可以不計;弦在靜止時與細棒垂直。若弦的長度為

0.5 公尺,線密度為 0.01 公斤∕公尺,弦振動的基頻為 100 赫,則弦的張力為: (A) 400 牛頓 (B) 200 牛頓 (C) 100 牛頓 (D) 50 牛頓 (E) 25 牛頓

(  )6. A、B 二個點波源,在一平面上產生同相的平面波,波長 2 公分,A、B 二點距離為 6 公分,圖中的 BY 直線垂直 AB 連 線,在 BY 方向上與 B 點相距最遠的節點離 B 點多遠? (A) 12.5 (B) 15.0 (C) 17.5 (D) 20.0 公分

(  )7. 二同相的點波源 S1、S2 相距 16 公分,所產生的水波之波長均為 2 公分,今由波源 S1 向垂直於二波源連線的方向移動,在移動 12 公分的距離期間,共遇到若干個節點? (A) 3 (B) 4 (C) 5 (D) 2 個

(  )8. 水波槽實驗,一點波源產生水波波長為 λ,距反射面 d=2λ,則入射波與反射波重疊產生干涉節線有幾條? (A) 3 (B) 4 (C) 5 (D) 6 條

(  )9. 如附圖,相距 12 公尺的兩點 S1 和 S2,各放置一聲源,其頻率均為 170 Hz,且作同相振動,當聲速為 340 公尺/秒時,一偵測器置於 P 點,其與 S1 的距離為 9 公尺。今使偵測器沿 PS1 緩慢移動至 S1 之過程中,可偵測到幾個聲音最弱的位置? (A) 2 (B) 3 (C) 4 (D) 5 (E) 6

(  )10. 有一標點 O 的東方及西方 360 m 處,各有一無線電發射塔 A、B,兩者向周圍發出相同頻率的無線電波。某人拿著偵測器從標點 O 向北方移動,發現偵測器強度都顯示為極大。當移動了 960 m 後,該人就轉向東方移動,此時偵測器強度逐漸減小;當移動了 360 m 時,強度顯示為 0。求該無線電波的波長? (A) 160 (B) 480 (C) 320 (D) 240 (E) 96 m

(  )11. S1、S2 兩個喇叭,分別置於 y=12 公尺,x=±2.5 公尺處,如附圖所示,由同一電源驅動發出相同的單頻聲音。一觀測者在 x 軸的不同位置上可聽到音量有大小起伏的變化。已知音量在原點時最大,往右移則音量漸小,當移至 x=2.5 公尺時,音量最小。若聲速為 344 公尺∕秒,則喇叭之音頻為: (A) 158 赫 (B) 172 赫 (C) 316 赫 (D) 344 赫 (E) 502 赫

1

(  )12. 如附圖,二完全相同的擴音器相距 3 m,各自發出 850 Hz 的聲波,若當時的氣溫為 15℃,在圖中 P點可測得聲音為最大值,而在 Q 點測不到聲音,則在 PQ 中間還有幾個點測不到聲音? (A) 2 (B) 3 (C) 4 (D) 5

(  )13. 如附圖所示,兩完全相同的擴音器相距 3 m,各自發出 850 Hz 的聲波,已知當時的氣溫為 15℃,在圖中的P 點可測得聲音的最大值,但在 Q 點測不到聲音,則在 PQ 中間還有若干點測不到聲音? (A) 2 (A) 3 (C) 4 (D) 5 (E) 6

(  )14.(  )15. 某音叉振動所產生的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空氣小塊之振動位移隨著時間變化的關係如附圖

所示,利用此音叉可於兩端開口的開管空氣柱中形成駐波。若聲速為 340 m∕s,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空氣中音叉所產生聲波的頻率為 1000 Hz (B)空氣中的聲波波長為 0.17 m (C)在開管空氣柱中,相鄰兩波腹的間距為 0.34 m (D)要形成駐波,開管管長最短約為 0.17 m

(  )16. 一內有空氣的長管子,下端封閉,上端開口。今測得管內空氣有 258 赫、430 赫、602 赫等振動頻率,但此三頻率均非空氣振動基頻。若空氣聲速為 344 公尺/秒,則此管之最小管長為 (A)0.5 (B)1.0 (C)1.5 (D)2.0 (E)2.5 公尺

(  )17. 有一一端開口的空氣管,所能發出共鳴之第一泛音頻率為 450 Hz(赫),若兩端均開口,則其所發出的第二諧音頻率為若干赫? (A) 150 (B) 300 (C) 450 (D) 600 (E) 750 Hz

二、多選題:(  )1. 波列很長的四個橫波都沿正 x 軸方向傳播,若 x 軸上 O 與 P 兩點間距離為 L,在時間 t=t0看到此四個波的部份波形分別如附圖的甲、乙、

丙及丁所示,其波速分別為 4v、3v、2v 及 v。則下列敘述中哪些正確?

(甲)  (乙)

(丙) (丁)

(A)頻率大小依序為丁>丙>乙>甲(B)甲與丁的週期相同,乙與丙的頻率相同(C)甲的波長是乙的兩倍,乙的波長則是丁的兩倍(D)在時間 t=t0 後,O 點最早出現下一個波峰的是乙(E)在時間 t=t0 後,O 點最早出現下一個波谷的是丙

(  )2. 一連續正弦波如圖所示在 x 軸上傳播,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 t1 與 t2 時刻的波形圖,已知 t2-t1=1 s,則由圖形判斷,下列哪一個波速是不可能的? (A) 1 m/s (B) 4 m/s  (C) 5 m/s  (D) 6 m/s  (E) 9 m/s。

(  )3. 線密度為 μ1、μ2 的理想彈性繩連在一起,二端均被固定,使其振盪,形成駐波,如附圖,如果 μ1:μ2=4:1,則 (A)二繩張力比為 1:4 (B)二繩頻率比為 1:4 (C)二繩之長度比為 L1:L2=3:4 (D)二繩交界處為節點 (E)二繩波速比為 1:2

(  )4. 在「水波槽實驗」中,水波的速率 v 可視為和水深 h 的平方根成正此,即 v¿。設一水波槽中,有水深比為 2:1 的深淺兩區域(界面為直線),並以一定頻率的起波器由淺區向深區送入直線波,則: (A)深淺兩區域內的水波波速比為 :1 (B)深淺兩區域內的水波波長比為 1: (C)淺區對深區的水波折射率為  (D)淺區相當於光學的「疏」介質,深區相當於「密」介質 (E)當入射角(在淺區內)為 30°時,折射角(在深區內)為 45°

(  )5. 在水波槽實驗中兩同相振動的波源相距 d=3λ(λ 為波長),附圖所示為某瞬時之干涉狀態,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 a 點至 S1、S2 兩點間的波程差為 λ (B) b 點在節線上,a、c 兩點在腹線上 (C) S1、S2 間 有7 條節線 (D)若兩波源進行反向振動,則 b 點在腹線上,a、c 兩點在節線上 (E)若兩波源仍同相振動, 但頻率均加倍,則 a、b、c 三點均在腹線上

(  )6. 下列有關管樂器性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管長相同時,開管的基音頻率為閉管基音頻率的 4倍 (B)若開管與閉管基頻相同,開管的長度為閉管長度的 2倍 (C)甲乙二管均為開管,若乙管的長度為甲管的 2倍,則乙管可發出的諧音數目為甲管的 2倍 (D)丙丁二管均為開管,若丁管的長度為丙管的 2倍,則丁管的基音頻率亦為丙管基音頻率的 2倍 (E)戊己二管均為閉管,若戊管的長度為己管的 2倍,則戊管的基音頻率亦為己管基音頻率的 2倍

三、非選題:2

1. 1 m 長之弦其質量為 10 g,所受之張力為 100 N,當兩端固定使其產生振動,求:(1)弦上之波速? (2)使弦上產生一個、二個波腹時之波長?(3)此時之頻率是多少?

2. 一弦上有兩理想的三角脈波相向行進,如附圖所示。波速為 15 cm∕s,自兩脈波交會起,第 0.5 秒及第 1.0 秒的瞬間,合成波的波形如何?

3. 弦上有一三角形脈波,波速 10 公分∕秒向右,t=0 秒時如附圖所示,圖中每格表示 5 公分。試繪出 t=3 秒的瞬間的波形圖。

4. 設在 t=0 s 時,一繩上正在傳遞的兩個擾動波 A 與 B,其波形如附圖(a)所示,而在 t=T s 時,繩上的波形變成附圖(b)。試繪圖表出下列各時刻之合成波的波形。(1) t=T  (2) t=T  (3) t=T

      (a)             (b)

5. A、B 兩等長之繩子如圖相接於 X 點而跨於兩牆間長皆為ℓ,在連接點 X 處振動,同時產生脈動,一經 A 繩遇左牆反射,一經 B 繩遇右牆反射,第一次在離X點 a米處之 B 繩上相遇,則(1)脈動在 A、B 兩繩上之速率比為?(2)脈動在 A、B 兩繩上之波長比為何?(3)A、B 兩繩之質量比為何?

6. 一弦兩端固定,弦之線密度為 9.0 g∕m,弦的張力為 57.6 N。當弦線產生 n 及 n+1 個波節的駐波時,所量得的波節間距分別為 25 cm 及 20 cm。試求:(1)弦線的長度為若干?(2)基音的頻率為若干?

7. 附圖所示,為三段線密度不同的繩索串接在一起,產生駐波,但圖中振幅不代表實際大小。若此三段長度比1:2:3=1:2:4,則此三段繩索之線密度比為若干?

8. 試依據惠更斯原理,證明水波的反射滿足反射定律。9. 試據惠更斯原理,證明水波的折射滿足折射定律。10. 附圖所示為直線形水波自深水區進入淺水區的圖形,已知起波器的振動頻率為 5 Hz,深水區的波長變為 4 cm,則

(1)淺水區的波長為若干?(2)淺水區的波速為若干?(3)水波自深水區進入淺水區時的相對折射率為若干?

11. S1 與 S2 兩聲源相距 10米,發出頻率為 150 Hz 之聲波,速度為 300米∕秒,且為同相。則:(1)今一麥克風從 S1 緩慢移動至 S2,當此麥克風移至距 S1 為若干最小距離時,可得最微弱之信號?

3

(2)承(1),若此麥克風從 S1 沿 S1S2 連線之垂直方向緩慢移動,當距離若干時,可得最微弱之信號?(設能量沒有因傳遞而減少)12. 水波槽上,兩同相點波源相距 d=35 cm,欲共產生 6 條節線,則波長 λ 的最大值為     cm,波長 λ 的最小值為    cm。13. 水波槽內有兩個振源,相距為 d,同時發出同相的水面波,其波長為 λ;當 d=

32 λ 時,則介於此兩振源之間,可以見到的節線(即水波振動

位移最小處)為________條。14. 如附圖,二點波源 P、Q 產生同相波長為 λ 的週期波,在二波源連線上的 D 點為完全建設性干涉(腹點)時,d 的最小值為    。

15. 如附圖,水波槽內有 S1、S2 二同相點波源,相距 4λ,則:(1)在二波源間共有    條節線。(2)沿 S2A方向前進第一次具節線的位置距 S2 為    。

16. 如圖是水波槽中 S1 與 S2 兩個點波源發出水面波產生干涉的現象,圖中的實線表示腹腺,即質點振動位移最大;兩實線間的虛線表節線,即質點的振動位移為零,則(1)S1 與 S2 的相位差為______。(2)若水波的波長為 λ,則 PS1 與 PS2 的波程差為______λ。(3)若 S1 與 S2 間的距離是 d,則 d/λ 的範圍是。______

17. 兩點波源之水波波長為 λ,且為同相,若兩點波源相距 2.7λ(λ 為波長),則:(1)節線總數為何?(2)在點波源之連線中,與波源最近之節線相距若干?(3)腹線總數為何?最近波源之腹線與波源相距若干?

18. 附圖中 A、B 為兩個點波源,在一平面上產生同相的平面波,波長為 2 公分,A、B 兩點距離為 6 公分,圖中的 By 直線與 AB 連線垂直;則在By 方向上:(1)可以找到   個節點。(只算 B 點的上方)(2)承(1),與 B 點相距最遠的節點離 B 點   公分。

19. 如圖,管的一端封閉,而空氣在管中形成駐波,圖中各點,何者為(1)空氣密度變化最大之處______;(2)分子振動位移最大之處______。

20. 一管長 1 公尺,一端封閉,張緊的線置於開口端附近,線長 0.3 公尺,質量 10克,二端皆固定並以基音振動,由於共振,而使管中空氣柱亦以此為基音發聲,則:(1)此基音頻率為    Hz。(聲速為 336 公尺∕秒)(2)線之張力為    牛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