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者 于红璇 张绍军 七月的赤峰,鸟语蝉鸣,万木葱 茏,在这灿烂美好的季节,这座城市 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 —习近平总 书记。7 15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调研的第二站来到了赤峰博物 馆。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边听边 问,他亲切接见了古典民族史诗《格 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 并观看了一段说唱展示。 昨日,记者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 察的赤峰博物馆,在向总书记讲解、 展示和演奏的群众中,既有为保护和 发扬赤峰文化作出大量工作的赤峰 博物馆副馆长,也有多名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 守,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传承焕发新 生。 “当时,我站在博物馆门口等待着 总书记的到来。”赤峰博物馆副馆长秦 博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况,“真的是 既紧张又兴奋。当总书记走下车,跟 我们一一握手之 后 ,我 激 动 地 说‘ 总 书 记,您好,很高兴为您讲解’。”随后 总 书记走进博物馆的院子里,立刻就 被建筑风格吸引了,看得特别认 真。走进博物馆,总书记首先来到 了《日出红山》展厅,秦博为总书记 讲解了兴隆洼遗址、有“中华第一 凤”之称的赵宝沟文化陶凤杯以及被 誉为“中华祖神”的红山文化陶人。 随后,总书记随着秦博的讲解来到了 《契丹王朝》展厅,这里主要向总书记 介绍了契丹民族建立的大辽帝国的 社会风貌、草原丝绸之路等。来到最 后一个展厅《黄金长河》,秦博为总书 记着重介绍了元墓壁画和清代满蒙 联姻的民族文化历史。“能为总书记 讲解是我的荣幸,今后一定继续努 力,改进不足,把赤峰博物馆建设得 更好!”秦博说。 在听了秦博的讲解之后,总书记 在《黄金长河》展厅亲切接见了《格萨 (斯)尔》史诗说唱艺人,来自巴林右旗 9 人说唱组合身着蒙古族服饰,用四 胡、朝尔、马头琴、蒙古鼓、蒙古筚篥、 嘎拉哈等民族乐器为总书记表演了一 段《格 萨(斯)尔》史 诗 说 唱 。 他 们 当 中年龄最小的 11 岁,最大的 86 岁。 今年 11 岁的苏利得,是巴林右旗 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他的父母告诉记者,从 7 岁起,他就 开 始 接 触《格 萨(斯)尔》英 雄 史 诗 文 化、学习《格萨(斯)尔》说唱了。他从 小受爷爷奶奶的熏陶,是听着爷爷奶 奶 讲《格 萨(斯)尔》英 雄 故 事 长 大 的。他的爷爷查嘎呼就是《格萨(斯) 尔》英雄史诗挖掘与研究的传承人之 一。苏利得告诉记者:“我一定告诉 我的小伙伴们,我见到习爷爷了,让 他 们 也 学 习《格 萨(斯)尔》史 诗 说 唱。” 7 16 日晚间,记者来到巴林右 旗大板镇 86 岁 高 龄 的《格 萨(斯)尔》 英雄史诗文化传承人金巴扎木苏老 人的家里。当记者问他见到习近平 总书记有何感想时,他说:“当总书记 拉 着 我 的 手 询 问《格 萨(斯)尔》英 雄 史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情况,并对我 们嘱托时,我当时太激动了。听到总 书记的嘱托,我暗下决心,在我的有 生之年,一定要继续坚持发扬传承挖 掘《格萨(斯)尔》英雄史诗文化,不但 要让全中国人知道,还要让全世界的 人都了解。我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 的嘱托,永远将《格萨(斯)尔》英雄史 诗文化传承发扬。” 巴林右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达 布希拉图也是为总书记演出的 9 说唱组合的成员,他告诉记者:“我们 老中青少组成的说唱组合能为总书 记演出,我们发自肺腑地高兴和激 动,当听到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时, 热泪盈眶,看到总书记对基层文化工 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这么重 视,我由衷地 高 兴 ,今 后 一 定 努 力 将 《格 萨(斯)尔》文 化 发 扬 和 传 承 下 去,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 望。”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传承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赤峰博物馆回访记 记者 南丁 七月的赤峰朝气蓬勃,处处郁郁 葱葱,大地花香四溢。15 日上午,习近 平总书记在全市各族人民殷切盼望中 来到我市考察调研,并深入到松山区 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循着习近平 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回访了该社区与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 群众,深深感受到他们备受鼓舞、激动 兴奋的心情,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回 忆讲述起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 兴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明涛向记 者介绍了当时情况,他在社区办事大 厅用三分钟的时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 报了社区基本情况,党对加强民族团 结领导方面的工作,以及政策服务、便 民服务、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他说: “没 见到总书记之前,在激动兴奋的同时, 还夹杂着一丝丝紧张。跟总书记握手 的时候,感觉到那双大手宽厚有力,给 我传递着一种温暖亲近的感觉。看见 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总书记,之 前的紧张一扫而光,我满怀崇敬,向总 书记进行了工作汇报。” 社区工作人员李金泽和记者说 道:“总书记看望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 员,并一一握手,我们特别自豪和骄 傲。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可以近距离 感受他的风采。我们特别激动,现在 心情还没有平复。温暖的大手让我们 信心倍增,服务群众的劲头更足了。” 社区志愿教师萨仁回忆起那一幕 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笑着说:“当时 我正在民族融合小课桌给孩子们上 课,当总书记走进屋时,我们一起涌向 了他,我向总书记介绍了小课桌工作 开展情况、中华剪纸拓展项目和撕纸 作品《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创意和 目的。我兴奋得两个晚上没有睡着 觉,这两天家里就像过年一样,亲朋好 友纷纷打电话祝贺我见到了总书记, 询问了我当时情况,他们和我一样幸 福。”松山区第三小学学生王佳琪敬 了少先队礼,笑盈盈地说:“习爷爷一 进屋,我们围过去就是这样敬队礼 的,习爷爷特别慈祥,他温暖的手摸 着 我 的 头 ,问 了 我 学 习 生活情况,受到 了习爷爷的鼓励,今后我要发愤图强, 好好学习,长大了做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 钱梅扶了一下老花镜,停下了手 中的绣花针,眼睛湿润看着记者,说 道:“我今年 70 岁了,蒙古族名字是扎 拉嘎,传承的意思。没想到我这个牧 民的女儿可以握到总书记的手,向他 展示我的手工作品。他平易近人的形 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他鼓励我 多带学生,将传统民族手工艺传承下 去。我向总书记保证,我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发扬雷锋精神,用有限的生 命,为群众服务,传承好民族手工艺。” 高娃接着说:“总书记来时,我正在绣 《草原儿女心向党》这幅作品,总书记 和蔼可亲,我当时感动和兴奋地连手 里的针都绣不稳了。” 民族歌舞剧院直属乌兰牧骑辅导 队员白地宝放下手中的马头琴,回忆 起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幕,他喜悦地说: “总书记鼓励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作 为乌兰牧骑的一员,我将继续发扬乌 兰牧骑精神,扎根基层,用好的作品为 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排练节目 的兴安社区乌兰牧骑队员们一起讲述 了当时的心情,他们纷纷表示,总书记 的到来,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心,怀着 激动喜悦的心情,演出比平时更兴奋 和激昂。以后将继续演出好的、接地 气的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 递党的声音、传递快乐。 73 岁的老党员王恩平难掩激动之 情,他对记者说道: “敬爱的总书记不顾 赤峰炎热天气,百忙之中来到社区看 望群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始终 和老百姓心连心。我两次握到了总书记 的手,这种感觉我终身难忘。” 采访结束时,大家依然沉浸在激 动兴奋的情绪中,回味着那一句句动 情的话语、一幕幕感人的镜头,他们纷 纷表示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 取,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和谐社区,共筑 美好未来。 情系社区暖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潢家园社区回访记 殷切的嘱托 无穷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考察指导回访纪实 2 责任编辑 张宇为 2019年7月18日 版式设计 郭秀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考察指导特别报道 回访在赤峰博物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正在表演。 记者 王布赫 摄 临潢家园社区居民 文化节合影。 记者 李震宇 夏日的马鞍山,峦峰叠翠、林幽水 清,马鞍山林场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用 勤劳的双手建设这一片绿色的土地。 7 1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 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 明建设和马鞍山林场造林护林工作情 况汇报。 这一天,注定成为马鞍山林场职 工们终身难忘的时刻。 “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林 场!”“这辈子也忘不了见到总书记的 那一刻!”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 多,但在回访中,林场职工们的兴奋劲 儿一点也没有减,拉着记者回忆与总 书记在一起的难忘时刻。 马鞍山林场折射了祖国北疆这道 北方生态屏障的形成发展过程。如 今,整个林场被划分为 22 个片区,一支 45 人的护林员队伍负责山林的巡护, 每位护林员每个星期平均要在山里跋 涉四五十公里。其中,工作年头最长 的刘恩已经在这片山上守了 35 年。 “当时,大伙儿都在幼林地除草, 看见总书记走过来,我们赶紧放下 手中的活,我是第一个跑到总书记 面前和总书记握手的,然后大家都 不约而同地围拢到总书记身边,总 书记一一和我们握手,总书记亲切 地问起我们收入、医疗等情况。”马 鞍山林场职工刘恩回忆起与总书记 面对面交流的场景,那份喜悦和幸 福洋溢在脸上。 林场场长姜永山抢着说:“总书记 向大家了解林业生产的情况,我告诉 总书记,这些年林场人工造林面积逐 步增加。现在上山经常碰到狍子、野 兔、山鸡、野猪等野生动物,植被好了 来的人也多了,带动了很多农家乐,山 野菜不愁卖了,山货也特别多,老百姓 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真正实现了总 书 记 说 的 绿 水 青 山 就 是 金 山银山。” “作为一线的护林员,做梦也没有 想到,总书记那么忙,还抽空到这来看 望我们,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讲 的每一句话,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水 青山,把它变成金山银山。”王兴回忆起 当时的场景依然十分激动。 “总书记可和蔼了,就像亲人一 样。”说起当时的场景,林场老职工马 永东依然激动万分。“真的没想到,总 书记会来我们林场,问起了我们各自 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每个人心里 都暖乎乎的。” 今年 58 岁的马永东是马鞍山林 场的“林二代”,他在马鞍山林场工作 已经 39 年了,建场初期,父亲是这里 的第一批林业工人。现在,马永东的 儿子也加入了护林员的队伍,三代人 都把青春献给了这片林海,继续守护 着这片林海。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建场 57 来,林场始终坚持“大力造林、普遍护 林”的办场方针,几代务林人以饱满的 精神、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态度和必胜 的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通过几十年 的建设,特别是近 5 年来,林场认真贯彻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 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和森林植 被恢复等重大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 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5000 余亩,目 前天然林面积达到 4.2 万亩,人工林 面积达到 6.6 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 量达到 21.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98.8% 。既对全旗生态文明建设起 到了有效示范带动作用,又为把内蒙 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贡献出重要力量。 “总书记亲切的话语,牢牢地印在 了大伙儿的心里,给了我们无尽的力 量。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能管好、 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林场工人们的话 铿锵有力。 马鞍山上的特殊汇报 马鞍山上的特殊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林场回访记 马鞍山林场职工在查看病虫害 马鞍山林场职工在查看病虫害周建军 周建军

版 殷切的嘱托 无穷的力量...布希拉图也是为总书记演出的 9人 说唱组合的成员,他告诉记者:“我们 老中青少组成的说唱组合能为总书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记者 于红璇 张绍军七月的赤峰,鸟语蝉鸣,万木葱

茏,在这灿烂美好的季节,这座城市

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

书记。7 月 15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调研的第二站来到了赤峰博物

馆。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边听边

问,他亲切接见了古典民族史诗《格

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

并观看了一段说唱展示。

昨日,记者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

察的赤峰博物馆,在向总书记讲解、

展示和演奏的群众中,既有为保护和

发扬赤峰文化作出大量工作的赤峰

博物馆副馆长,也有多名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

守,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传承焕发新

生。

“当时,我站在博物馆门口等待着

总书记的到来。”赤峰博物馆副馆长秦

博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况,“真的是

既紧张又兴奋。当总书记走下车,跟

我们一一握手之后,我激动地说‘总书

记,您好,很高兴为您讲解’。”随后总

书 记 走 进 博 物 馆 的 院 子 里 ,立 刻 就

被 建 筑 风 格 吸 引 了 ,看 得 特 别 认

真 。 走 进 博 物 馆 ,总 书 记 首 先 来 到

了《日 出 红 山》展 厅 ,秦 博 为 总 书 记

讲 解 了 兴 隆 洼 遗 址 、有“ 中 华 第 一

凤”之称的赵宝沟文化陶凤杯以及被

誉 为“ 中 华 祖 神 ”的 红 山 文 化 陶 人 。

随后,总书记随着秦博的讲解来到了

《契丹王朝》展厅,这里主要向总书记

介绍了契丹民族建立的大辽帝国的

社会风貌、草原丝绸之路等。来到最

后一个展厅《黄金长河》,秦博为总书

记着重介绍了元墓壁画和清代满蒙

联姻的民族文化历史。“能为总书记

讲 解 是 我 的 荣 幸 ,今 后 一 定 继 续 努

力,改进不足,把赤峰博物馆建设得

更好!”秦博说。

在听了秦博的讲解之后,总书记

在《黄金长河》展厅亲切接见了《格萨

(斯)尔》史诗说唱艺人,来自巴林右旗

的9人说唱组合身着蒙古族服饰,用四

胡、朝尔、马头琴、蒙古鼓、蒙古筚篥、

嘎拉哈等民族乐器为总书记表演了一

段《格萨(斯)尔》史诗说唱。他们当

中年龄最小的 11岁,最大的 86岁。

今年 11 岁的苏利得,是巴林右旗

大 板 蒙 古 族 实 验 小 学 四 年 级 学 生 。

他的父母告诉记者,从 7 岁起,他就

开始接触《格萨(斯)尔》英雄史诗文

化、学习《格萨(斯)尔》说唱了。他从

小受爷爷奶奶的熏陶,是听着爷爷奶

奶 讲《格 萨(斯)尔》英 雄 故 事 长 大

的。他的爷爷查嘎呼就是《格萨(斯)

尔》英雄史诗挖掘与研究的传承人之

一。苏利得告诉记者:“我一定告诉

我的小伙伴们,我见到习爷爷了,让

他 们 也 学 习《格 萨(斯)尔》史 诗 说

唱。”

7 月 16 日晚间,记者来到巴林右

旗大板镇 86 岁高龄的《格萨(斯)尔》

英雄史诗文化传承人金巴扎木苏老

人的家里。当记者问他见到习近平

总书记有何感想时,他说:“当总书记

拉着我的手询问《格萨(斯)尔》英雄

史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情况,并对我

们嘱托时,我当时太激动了。听到总

书记的嘱托,我暗下决心,在我的有

生之年,一定要继续坚持发扬传承挖

掘《格萨(斯)尔》英雄史诗文化,不但

要让全中国人知道,还要让全世界的

人都了解。我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

的嘱托,永远将《格萨(斯)尔》英雄史

诗文化传承发扬。”

巴林右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达

布希拉图也是为总书记演出的 9 人

说唱组合的成员,他告诉记者:“我们

老中青少组成的说唱组合能为总书

记 演 出 ,我 们 发 自 肺 腑 地 高 兴 和 激

动,当听到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时,

热泪盈眶,看到总书记对基层文化工

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这么重

视,我由衷地高兴,今后一定努力将

《格 萨(斯)尔》文 化 发 扬 和 传 承 下

去 ,不 辜 负 总 书 记 对 我 们 的 殷 切 期

望。”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传承焕发新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赤峰博物馆回访记

□记者 南丁七月的赤峰朝气蓬勃,处处郁郁

葱葱,大地花香四溢。15 日上午,习近

平总书记在全市各族人民殷切盼望中

来到我市考察调研,并深入到松山区

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循着习近平

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回访了该社区与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

群众,深深感受到他们备受鼓舞、激动

兴奋的心情,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回

忆讲述起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

兴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明涛向记

者介绍了当时情况,他在社区办事大

厅用三分钟的时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

报了社区基本情况,党对加强民族团

结领导方面的工作,以及政策服务、便

民服务、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他说:“没

见到总书记之前,在激动兴奋的同时,

还夹杂着一丝丝紧张。跟总书记握手

的时候,感觉到那双大手宽厚有力,给

我传递着一种温暖亲近的感觉。看见

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总书记,之

前的紧张一扫而光,我满怀崇敬,向总

书记进行了工作汇报。”

社 区 工 作 人 员 李 金 泽 和 记 者 说

道:“总书记看望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

员,并一一握手,我们特别自豪和骄

傲。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可以近距离

感受他的风采。我们特别激动,现在

心情还没有平复。温暖的大手让我们

信心倍增,服务群众的劲头更足了。”

社区志愿教师萨仁回忆起那一幕

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笑着说:“当时

我 正 在 民 族 融 合 小 课 桌 给 孩 子 们 上

课,当总书记走进屋时,我们一起涌向

了他,我向总书记介绍了小课桌工作

开展情况、中华剪纸拓展项目和撕纸

作品《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创意和

目 的 。 我 兴 奋 得 两 个 晚 上 没 有 睡 着

觉,这两天家里就像过年一样,亲朋好

友纷纷打电话祝贺我见到了总书记,

询问了我当时情况,他们和我一样幸

福。”松山区第三小学学生王佳琪敬

了少先队礼,笑盈盈地说:“习爷爷一

进 屋 ,我 们 围 过 去 就 是 这 样 敬 队 礼

的,习爷爷特别慈祥,他温暖的手摸

着我的头,问了我学习生活情况,受到

了习爷爷的鼓励,今后我要发愤图强,

好好学习,长大了做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

钱梅扶了一下老花镜,停下了手

中的绣花针,眼睛湿润看着记者,说

道:“我今年 70 岁了,蒙古族名字是扎

拉嘎,传承的意思。没想到我这个牧

民的女儿可以握到总书记的手,向他

展示我的手工作品。他平易近人的形

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他鼓励我

多带学生,将传统民族手工艺传承下

去。我向总书记保证,我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发扬雷锋精神,用有限的生

命,为群众服务,传承好民族手工艺。”

高娃接着说:“总书记来时,我正在绣

《草原儿女心向党》这幅作品,总书记

和蔼可亲,我当时感动和兴奋地连手

里的针都绣不稳了。”

民族歌舞剧院直属乌兰牧骑辅导

队员白地宝放下手中的马头琴,回忆

起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幕,他喜悦地说:

“总书记鼓励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作

为乌兰牧骑的一员,我将继续发扬乌

兰牧骑精神,扎根基层,用好的作品为

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排练节目

的兴安社区乌兰牧骑队员们一起讲述

了当时的心情,他们纷纷表示,总书记

的到来,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心,怀着

激动喜悦的心情,演出比平时更兴奋

和激昂。以后将继续演出好的、接地

气的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

递党的声音、传递快乐。

73 岁的老党员王恩平难掩激动之

情,他对记者说道:“敬爱的总书记不顾

赤峰炎热天气,百忙之中来到社区看

望群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始终

和老百姓心连心。我两次握到了总书记

的手,这种感觉我终身难忘。”

采访结束时,大家依然沉浸在激

动兴奋的情绪中,回味着那一句句动

情的话语、一幕幕感人的镜头,他们纷

纷表示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

取,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和谐社区,共筑

美好未来。

情系社区暖心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潢家园社区回访记

殷切的嘱托 无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考察指导回访纪实

2 版责任编辑 张宇为2019年7月18日

版式设计 郭秀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考察指导特别报道 回访①

⬆在赤峰博物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正在表演。 记者 王布赫 摄⬇临潢家园社区居民

文化节合影。

□记者 李震宇夏日的马鞍山,峦峰叠翠、林幽水

清,马鞍山林场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用

勤劳的双手建设这一片绿色的土地。

7 月 1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

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

明建设和马鞍山林场造林护林工作情

况汇报。

这一天,注定成为马鞍山林场职

工们终身难忘的时刻。

“ 做 梦 也 没 想 到 总 书 记 会 来 林

场!”“这辈子也忘不了见到总书记的

那一刻!”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

多,但在回访中,林场职工们的兴奋劲

儿一点也没有减,拉着记者回忆与总

书记在一起的难忘时刻。

马鞍山林场折射了祖国北疆这道

北方生态屏障的形成发展过程。如

今,整个林场被划分为 22个片区,一支

45 人的护林员队伍负责山林的巡护,

每位护林员每个星期平均要在山里跋

涉四五十公里。其中,工作年头最长

的刘恩已经在这片山上守了 35年。

“当时,大伙儿都在幼林地除草,

看 见 总 书 记 走 过 来 ,我 们 赶 紧 放 下

手 中 的 活 ,我 是 第 一 个 跑 到 总 书 记

面 前 和 总 书 记 握 手 的 ,然 后 大 家 都

不 约 而 同 地 围 拢 到 总 书 记 身 边 ,总

书 记 一 一 和 我 们 握 手 ,总 书 记 亲 切

地 问 起 我 们 收 入 、医 疗 等 情 况 。”马

鞍山林场职工刘恩回忆起与总书记

面 对 面 交 流 的 场 景 ,那 份 喜 悦 和 幸

福洋溢在脸上。

林场场长姜永山抢着说:“总书记

向大家了解林业生产的情况,我告诉

总书记,这些年林场人工造林面积逐

步增加。现在上山经常碰到狍子、野

兔、山鸡、野猪等野生动物,植被好了

来的人也多了,带动了很多农家乐,山

野菜不愁卖了,山货也特别多,老百姓

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真正实现了总

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一线的护林员,做梦也没有

想到,总书记那么忙,还抽空到这来看

望我们,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总书记讲

的每一句话,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水

青山,把它变成金山银山。”王兴回忆起

当时的场景依然十分激动。

“总书记可和蔼了,就像亲人一

样。”说起当时的场景,林场老职工马

永东依然激动万分。“真的没想到,总

书记会来我们林场,问起了我们各自

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每个人心里

都暖乎乎的。”

今年 58 岁的马永东是马鞍山林

场的“林二代”,他在马鞍山林场工作

已经 39 年了,建场初期,父亲是这里

的第一批林业工人。现在,马永东的

儿子也加入了护林员的队伍,三代人

都把青春献给了这片林海,继续守护

着这片林海。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建场 57 年

来,林场始终坚持“大力造林、普遍护

林”的办场方针,几代务林人以饱满的

精神、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态度和必胜

的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通过几十年

的建设,特别是近5年来,林场认真贯彻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

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和森林植

被恢复等重大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

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5000 余亩,目

前天然林面积达到 4.2 万亩,人工林

面 积 达到 6.6 万亩,森林活立 木 蓄 积

量达到 21.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到 98.8%。既对全旗生态文明建设起

到了有效示范带动作用,又为把内蒙

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贡献出重要力量。

“总书记亲切的话语,牢牢地印在

了大伙儿的心里,给了我们无尽的力

量。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能管好、

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林场工人们的话

铿锵有力。

马鞍山上的特殊汇报马鞍山上的特殊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林场回访记

马鞍山林场职工在查看病虫害马鞍山林场职工在查看病虫害。。 周建军周建军 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