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 经 济 快 讯 JING JI KUAI XUN 理论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编 200643期[总第十四期] 本期要目 产权制度与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得与失 国企重大决策小议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多元化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放 慢 2006 年宏观调控需把握三大着力点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 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产权制度与国企改革 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指 指出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其中就说明现代企业制度 包涵现代产权制度。此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上,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度。 一、产权模糊是国企改革低效的根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 的,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企业制 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产权边界模糊,使企业 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使国有经 济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产权归属清晰有利于各方明确管理国有 有资产职责。要使资产归属清晰,就必须改革产权 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尽快形成出资人责任、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第二,产权结构合理有利于构建现代企业制 度。只有通过各类产权的市场化流动、重组和融 合,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才能改善国有企 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和 约束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产权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本运营效 率。采取不同的产权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资产约 束力和激励性,直接影响出资人、管理者和生产者 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发挥,形成不同的效率水平。 第四,产权有效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当 当前首先要解决好国有资本出资人到位并切实负起 责任的问题,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 人分开,国有资产管理结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规范资产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 效监督。 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1、产权重组与发展股份制经济相结合。 要使大型国有企业完成向产权多元化的演变, 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核心资产进行整体转让和重组。 第二,让市场来决定国有资产转让的价格。 第三,股权结构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的。 2 、理顺产权内部组织关系,实现有效制衡的 企业内部机制。 一要组织研究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产品 品战略、竞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 等;二要谋划和推进企业改革措施;三要研究企业 的资本运营;四要研究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 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权制度。国家在2003年成立了国有资产的专门管理 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 委)。它的成立不仅是简单的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也是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国资委的设立解决了 4、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保护产权 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产权要交易,就需要有交易市场。应逐步建立 立以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多样化的产权出 让主体及收购主体、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品种、多形 式的产权交易方式相结合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的、完备的产权保护 护法律法规,依法严格维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和 平等发展的权利。当前产权关系和社会资金运用的 主要矛盾是个人产权在社会资金运用中没有得到完 整体现。 摘自 中经网 2006-01-12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1-

经 济 快 讯 JING JI KUAI XUN

理论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编

2006年4月 第3期[总第十四期]

本 期 要 目

产权制度与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得与失

国企重大决策小议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多元化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放 慢

2006年宏观调控需把握三大着力点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

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产 权 制 度 与 国 企 改 革

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指

指出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其中就说明现代企业制度

包涵现代产权制度。此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上,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度。

一、产权模糊是国企改革低效的根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

的,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企业制

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产权边界模糊,使企业

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使国有经

济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产权归属清晰有利于各方明确管理国有

有资产职责。要使资产归属清晰,就必须改革产权

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尽快形成出资人责任、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第二,产权结构合理有利于构建现代企业制

度。只有通过各类产权的市场化流动、重组和融

合,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才能改善国有企

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和

约束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产权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本运营效

率。采取不同的产权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资产约

束力和激励性,直接影响出资人、管理者和生产者

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发挥,形成不同的效率水平。

第四,产权有效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当

当前首先要解决好国有资本出资人到位并切实负起

责任的问题,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

人分开,国有资产管理结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规范资产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

效监督。

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1、产权重组与发展股份制经济相结合。

要使大型国有企业完成向产权多元化的演变,

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核心资产进行整体转让和重组。

第二,让市场来决定国有资产转让的价格。

第三,股权结构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的。

2 、理顺产权内部组织关系,实现有效制衡的

企业内部机制。

一要组织研究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产品

品战略、竞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

等;二要谋划和推进企业改革措施;三要研究企业

的资本运营;四要研究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

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权制度。国家在2003年成立了国有资产的专门管理

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

委)。它的成立不仅是简单的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也是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国资委的设立解决了

4、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保护产权

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产权要交易,就需要有交易市场。应逐步建立

立以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多样化的产权出

让主体及收购主体、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品种、多形

式的产权交易方式相结合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的、完备的产权保护

护法律法规,依法严格维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和

平等发展的权利。当前产权关系和社会资金运用的

主要矛盾是个人产权在社会资金运用中没有得到完

整体现。

摘自 中经网 2006-01-12

Page 2: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2-

“郎顾之争”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激烈争论,争论各方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国企改

革有成就也有失误。

国有企业改革整体目标包括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两个层面,两者缺一不可。国有企业改革的微观目标,

即企业个体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

企业改革的宏观目标,即整个国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经济模

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微观目标主要是反 映、体现和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微观机制的一般性

质和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目标主 要是反映、体现和适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的这一制度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微观 目标和宏观目标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了反映、

体现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目标。

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方式相 似,国有企业改革是“摸着石头”走过来的。这种

改革方式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和推动, 中央政府主要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地方政

府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和探索, 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工作。

二是循序渐进,先试验后推广。

三是“先上车后买票”即先探索 “试错”再进行规范。

采取这样的改革方式既有其合理 性,更有其客观必然性,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前

三个阶段尤其是如此。但是,实事求是 地看,这种主要由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地方政策规

定、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 方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局限,国有企业改革

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因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与成本。

其一,无论是为了实现“国退民进”所进行的企业调整重组,还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进行的企业

产权改革,都涉及到十分复杂、很难处理的利益分配调整和改革成本分摊问题,而为了能够快速推进改革,

许多地方在这一重大问题上采取了“快刀斩乱麻”式的简单化操作,从而导致相当规模的下岗职工成为国有

企业改革过程中主要的利益受损者和改革成本承担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公平性。

其二,这种主要由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实施的改革方式,实际上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手段推进

市场取向的企业改革,具有明显的非法治性、非程序性、非透明性、非规范性的“人治”因素,加上改革方

案与改革政策存在漏洞以及政治体制对官员(包括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与监督力度严重不到位,国

有资产和社会公共财富不正当地流向少数人的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公正性因此而流失。

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应该走法治化道路。在确立了正确的目标之后,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就变得更为重

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已经十分清晰而明确的情况下,迫切要求改革的具体操作方式实现从由

“人治主导型”向“法治主导型”转变。

摘自 中经网 2006-03-06

国企改革得与失

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应科学化、民主化。现在企业一把手在重大决策时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少了,但部

分国企中不符合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现象还较严重。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有:

一是不负责型。企业重大决策一般都是以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形式集体决策,但在决策会议上除了与

该决策事项直接有关的领导成员用心外,其他大部分人员往往是会前没做多少准备,会上看一把手眼色行

Page 3: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3-

事,讲原则话或随声附和,往往一把手同意的事项没有不通过的,使民主决策流于形式。

二是杂乱无章型。决策缺乏系统性,工作没有连续性。如投资项目、收购企业,赶潮流,不认真做刻苦

的论证工作,提交的可行性方案有很大臆想成分。项目上马或并购完成后,尽管发现有失误,造成了损失,

却不认真反思,又去忙于其他新项目。

三是心浮气燥型。往往说大话、空话,视力模糊、耳根子软,朦朦胧胧,仓促决策。上项目贪大,声称

不是全国第一也应第二、第三;投资、并购企业地域过广,全国各地到处开花;涉及行业太多,经营行业五

花八门。企业短期内急遽膨胀,管理却没跟上。

四是盲目乐观型。决策中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把或然性当作必然性,把特殊性当作一般性,只谈成功

了如何如何,不讲失败将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重大决策存在问题的 原因是多方面

的,有管理体制的问题, 也 有 指 导 思

想、工作方法等问题。如 何推进国企重

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呢?这 方 面 的

理论、经验很多。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要对症下药。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程序。包括吸收其他非竞争对手优秀企业的领导、专家参与决策或做决策咨

询;监事会人员列席重大决策会议;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企业规划、经营目标等方面的决

策,发动全员参与讨论等。实现由企业内部人员闭门决策转变为开放型的、有人监督、可追溯责任的决策。

二是端正企业价值取向。由片面追求资产、营业额规模,做大企业,转为做强做优企业,或者说做强做

优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标志是:企业的价值链(力争价值链每一个环节)强于竞争对手;有明晰

的行业经营领域和给行业产品竞争力提供足够支持的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及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创

造现金的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结构;有科学适用、不断优化的管理制度、程序和具有向心力、催人奋进的企业

文化。

三是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尤其是国企主要负责人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清除好大喜功、赶

时髦、粗枝大叶的不良习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发扬民主作风,自觉遵守有关重大决策的制度程序,做

一个有思路、有本事、有操守的企业家。

摘自 中经网 2006-02-27

国企重大决策小议

中国经济转轨的初始约束条件会从根本上制

约改革路径与进程的选择,而双重制度的持续并

存、从边际改革到存量改革的逐次渐进推演以及政治博弈过程与经济改革过程的始终统一,在中国经济转轨

过程中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必然性。轨经济中的改革是一个经济再造与重构的过程。国企重构是一个

制度变迁的过程,要提升制度供给能力,则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应使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借鉴

式制度创新与自创式制度创新相结合。

摘自 中经网 2006-02-17

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重构

Page 4: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4-

国际经济动态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动 力 趋 于 多 元 化

“世界经济腾飞只有单一引擎”,这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期担任财政部长的萨默斯描述世界经济过度

依赖美国需求时的形象比喻。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所改观了。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欧洲与日本正在加速增

长,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也日新月异,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出现了久违的多元化势头。其结果将是,如果美

国这一引擎停止转动,世界经济这架飞机照样飞行,并不会因此坠毁。

在过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几乎都是肯定的。但是,与过去相比,现在世界经济已大相径庭,其脆弱性

减小了。在不久前于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内尔令人信服地指

出,美国经济放缓已不会导致全球性增长动力的巨大损失。

首先,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工业产值折合年率大幅上涨11%,高盛已经将该季度日本GDP预测值上调至

4.2%(年率),这将使得去年全年日本经济比上年增长3.9%,高于美国的3.5%。高盛预计今年日本GDP平均增长率将为2.7%,认为亚洲强劲的需求将部分弥补美国需求的放缓。

其次,欧元区正在摆脱经济低迷,特别是德国。随着资本支出增加,企业资本支出上升,新增就业很可

能将随之上升,就业状况迟早会得到改善。另一个可喜的迹象是,德国商业信心Ifo调查显示,复苏正在向消

费者领域扩展,1月份零售商业信心上涨至5年来最高水平。

第三,新兴经济体显露出内需强劲的态势。一般来说,这些经济体一向被认为过度依赖出口。然而,高

盛的计算显示,最近几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内需的贡献度与美国相同,均

高于他们对各自GDP增长的贡献;过去5年中,全球13的内需来自这4个国家,超过欧洲所占比例。

毋庸置疑,目前全世界能够更好地对付美国经济减速的问题。在过去,每当美国经济失衡扩大时,对这

种失衡的最终修正极为痛苦,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美国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影响,正所谓“美国打喷

嚏,全球要感冒”。但现在则不同了。欧洲和日本合起来占全球GDP的份额超过美国,这两大经济体更高的

增速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的腾飞;美国以外、世界其他地方需求的再平衡也有助于美国缩减庞大的经常项目赤

字。

摘自 中经网 2006-02-22

尽管失衡程度加剧,但世界经济仍在快速增长

失衡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前所未有的失衡状态让经济学家们做出了种

种悲观的预测。然而,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恐怖袭击、自然灾难、油价飙升等重重磨难之后,

仍然保持强劲增长。经济学家们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争论仍在继续,孰是孰非一时难以判

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处于失衡状态的世界经济

目前,美国对外债务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高达8000亿美元,占到美国国

内生产总值6.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储蓄率居高不下。

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7万亿美元。每年,美国要花费1万多亿美元从其他国家进

口各种消费品,由此形成了美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庞大贸易失衡。

■经济失衡暗藏风险

近两年来,以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恶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学界最热门的话

题。在主流经济学家看来,这种失衡状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

必须靠外部资本的不断流入来弥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这犹如溪水逆流而

上,有悖于经济逻辑。

Page 5: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5-

世界银行早就指出,由于失衡程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峰顶。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总裁拉托说:“这种不平衡将导致世界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世界繁荣产生严重威胁。”

■失衡为何能与增长并存

出乎经济学家意料的是,在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世界经济却连续数年保持强劲增长。失衡为何能与高速

增长并存?它们的“婚姻”能维持多久?

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李向阳认为,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种“双循

环”机制: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私人消费需求。证券市场的泡沫破碎后,房地产成为支撑消费需

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期美国的长期利率却几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历史低水平。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外国资本,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不断流入美国,这些资本又来自于它们对美国的贸易顺

差。以这种“双循环”为基础,美国经济与亚洲经济成为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常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知识经济

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全球经济失衡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是经济学家在不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产生

的幻觉,你一定会非常惊讶吧。

今年2月13日的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经济为何比你想象中的强很多》的文章。文中

写道,美国经济并非像灾难预言者所说的那样面临危险的未来。事实上,美国公司每年的投资额比官方统计

数据多出大约1万亿美元,储蓄率远非负数,而且贸易赤字也没那么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比最新数

据显示的高得多。但传统计量方法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它只能反映出设备、建筑等方面的有形投资,却通常

忽视了知识和创新等无形投资的增长比例,以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这无异于忽视美国经济的实质。

实际上,官方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的情况在全球都比较普遍。各国的统计部门无法跟踪企业用

于创新和产品设计、培训员工等种种无形投资的巨额资金,也无法评估企业究竟从无形投资开支中获得了多

少价值。

摘自 中经网 2006-03-08

年全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联合国

五个地区经济委员会,今天共同发表《2006年世界经济形

势和展望》报告,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慢,增长率

大约只有3.3%,与去年相似,低于2004年的4%。

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主要是这几年的经济

复苏已经完成,同时又受到各地自然灾害的影响。展望未来,

全球经济将受到油价高涨、禽流感、房价跌落的影响,但最大

的危险在于全球巨大的金融不平衡,而且这一危险还在增长。

报告指出,由于较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如低利率、低通

货膨胀、商品需求强劲,发展中国家经济今年还会增长强劲,

能达到5.5%。这与发达国家2.5%的增长率形成鲜明对

照。可喜的是50个最不发达国家今年的增长率能达到6.

6%,是10年来最快的。

报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增长的特点,指出由于中国和印度

两大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原材料需求和商品价格的增

长,使许多出口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也跟着受益,使发展中国

家经济增长的分布比较平衡。

摘自

中经网 2006-01-26

Page 6: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6-

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连续3年持续上涨,目前国际市场油价处于60美元/桶高水平,可以说全

球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虽然目前高油价还未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但持续的高油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将高油价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因素加以关

注。

石油危机与经济衰退

由于“石油危机”引发油价大幅度 上涨,增加经济运行的能源成本,并导致经

济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和通货膨 胀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产生。

从1970--2004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 化情况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一系列因素

的作用下出现五次较大幅度的上涨。从 历史上看,油价的大幅度上涨对全球经济产

生明显的冲击,其中,最严重的冲击是 1973--1980年间的两次石油危机所产生的冲

击,这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导致全球经 济陷入严重的衰退,并出现严重的“经济滞

胀”现象。

从原油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 影响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的全球五

次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 产生不良的影响,但从对经济影响的危害程

度看,前二次油价上涨和石油危机对经 济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第三、四次原油价格上

涨,第五次油价上涨到目前为止,还没 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事件,其对全球经济

的影响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轮油价上涨的现实状况

本轮持续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至今 没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只是全球经济增长

减速,但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明显大于发达国家。

国际油价上涨对宏观经济存在负面 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油价上涨对经济增长

速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少,目前仍然存在 明显分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9月份对全球主要国际和地区2005--2006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预测可以看出,

相对2005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下调全球及主要国家的增长指标。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秋季

报告仍然维持对全球经济增长4.3%的预测,但该机构在国别预测中,对主要发达国家2005年经济增长预测进

行了下调。

从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数据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相对高

的速度,世界银行最近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显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保持高的速度。如果按照1995年

购买力测算,2006年经济增长较2005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国别预测看,2006年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总体

与2005年持平,但发展中国家2006年经济增长较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测显示2006年全球经

济增长总体持平,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下降。

摘自 中经网 2006-03-13

世界级小企业成功途径

如果小企业能够为全球的产业链提供产品和服务,就可以算作是世界级的小企业。要成为世界级小企

业,首先要成长为其所针对的专门市场的领先者,而这种成长必须是在专业领域里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

和成长;此外还要寻找适应自己发展的“蓝海战略”,以期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人才方面,小企业需要

通才,在这些人才的基础上建立团队,然后创新、发展,这才是世界级小企业成功的路径。

高油价:全球经济增

长的重要风险因素

Page 7: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7-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由于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加快,需求迅速增长、通胀有所抬头,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已完成阶段性任务,

全球利率水平趋于上升。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1.25%,意味着从2001年开

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结束和美国经济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时期。两年多来,欧元区2%的基准利率经

历了比美国利率高出一倍到仅为美国利率一半的转变。近期,韩国、智利、加拿大和泰国等国采取了加息步

骤。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经济增长周期不同,将会进一步扩大各国利差,给汇率和国际资本市场带来新

的变数。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迅速扩大。

美国自1992年开始再次出现贸易逆差以来,逆差从1992年的501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4年的6681亿美元,占

GDP的比重也从0.8%上涨到了5.7%。二是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使双方的贸易结构失衡,发达国家抱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侵占了其国内市场,造成了失业上升。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由于采取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对财政赤字升高

的问题。2004 财政年度美国的财政赤字创下了 413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欧盟国家的财政状况同样也不乐

观,其中5个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法国和德国的财政赤

字比例已连续 3 年突破这一标准。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更是由来已久,预计2005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

例仍将达到6.5%。

持续的财政赤字将会增加消费者的未来负担、减少储蓄、提高长期利率上升预期,并可能削弱社会投资

动力,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2005年以来,CPI的上升比此前的预计更高,因此IMF的秋季预测中,分别将2005年和2006年发达国家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调为2.2%和2.0%,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CPI分别上调为

3.1%和2.8%,比春季预测各提高0.4个百分点,欧元区CPI分别为2.1%和1.8%, 也比春季预测提高0.2和0.1个

百分点。 2005年和2006年,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CPI将分别上升5.9%和5.7%,比春季预测分别上调0.4和

1.1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加大的另一个证明是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大。造成生产领域价格持续高升的一个重要

原因是油价居高不下和原材料等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

目前通货膨胀依然较低和对世界经济影响不大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各国从中国等国家进口了大量价格便

宜的商品,抵消了油价上升输入的通胀压力。同时,更加灵活和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体系推迟了高油价带来的

影响,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和直接投资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流入支持了它们的出口产业快速发展,石油

出口国和中国等贸易顺差国对美国等的资金回流又支持这些国家的需求增长。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

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

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

力和保证。发达国家仍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

摘自 中经网 2006-04-18

Page 8: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8-

固定资产投资篇:防止投资反弹,行走在平衡木上

投资存在反弹压力

自2003年底加强宏观调控以来,抑制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点内容。目前投

资形势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投资仍然是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经济近几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主要依靠

投资。在未来的近几年中,丝毫不能忽视和放松投资。

二是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前几年投资增速过快的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有

所减慢,投资结构也有所调整,总的趋势是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

三是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当前大的趋势是宏观调控将继续发挥作用,投资增长幅度会继续回落,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可能导

致反弹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投资主体逐渐变化,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据投资份额的比重逐步上升,投资行为的市场驱动特征越

来越明显。

第二,截止2005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4亿元,高储蓄为高投资提供了资金基础,

也可能为投资反弹创造资金条件。同时由于目前投资机制尚存在的问题,会使投资反弹的影响更为严重。

第三,目前在建项目规模较大,新开工项目较多,拟建项目规划偏大。2006年是“十一五”第一

年,地方政府面临换届,各地通过投资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冲动十分明显。这是可能出现投资反弹的制度条

件。

解决之道在于扩大内需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扩大内需首先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次要深化改革,为居民提供越来越完

善的公共服务保障,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预期。再次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商

业流通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稳定

2005年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水平也非常稳定,呈现出多年来最好的“高增

长、低通胀”的局面。当前价格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是总体价格水平稳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二是过去一段时期,中上涨较高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减缓。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差距逐步缩

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的稳定。

三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总体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

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宏观调控

为了继续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我们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价格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多上涨,防止粮食价格的下跌,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其

次,要关注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房地产价格问题。

产能篇:防止产能过剩,控制土地和信贷

产能过剩的三大深层次成因

第一,增长方式和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尚未改变比较粗放的方式,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

耗水平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上游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上游产品价

中国经济发展 2006年宏观调控需把握三大着力点

Page 9: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9-

格尚存在某种程度的垄断性和行政性,也是刺激对这些部门过度投资的因素。

第二,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地方都有通过扩大投资迅速拉动当地

经济高速增长的倾向,都试图取得高于其他地方的增长。而由于发展上游产业具有控制资源的主动性并可能

得到垄断性收益,因此地方会动用他们掌握的资源,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产能过剩。

第三,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高于消费增长,更高

于居民收入增长。投资率居高不下,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第一,在解决供给方面造成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从需求方面创造解决和防止出现这一问题的

条件。要认真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利用好现有生产能力。

第二,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作用,从体制上防止出现产能过剩。

第三,注意吸取20世纪90年代后期过度行政干预控制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防止在解决当前产能过

剩问题的同时,造成可能未来再度出现由于某些部门的供给不足造成过度投资,而最终又形成新一轮产能过

剩。要做好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保持必要的部门投资,基础部门建设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以保证宏观

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均衡发展。

摘自 中经网 2006-04-25

商务部26日在广交会上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春季)》中预测,2006年我

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000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

报告指出,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

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比2000年增长了2倍。

2006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进出口总额达到3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

增长25.8%。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

长,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下降。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说,目前中国外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贸易平衡的压力较

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提高利率和国际市场石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等。2006年一季度,尽管

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 速回升,但我国出口增速

仍然高于进口增速1. 8%,贸易顺差达到23

3.1亿美元,短期内 迅速调整、实现贸易平衡

的难度很大。

刘海泉指出,展望2006年全年,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世界经济贸易

将延续2005年的较快增长势头;从国内环境看,煤电油运供应增加较快、瓶颈约束有所缓解,设备投资

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由于国内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平稳增长,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将稳步上升。随

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所需的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进口有望继续增加。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0

00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加快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中努力减少过大

的贸易顺差,是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

来源 中经网 2006-04-26

我国今年外贸总额有望突破16000亿美元

Page 10: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10-

据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

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

109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0.4个百分点。

1、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人均447元,同比增长17%。其中,在本地企

业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124元,增长12.

8%;在本乡地域内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84元,

增长21%;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164元,

增长20.4%。

2、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农民出售农产品现

金收入人均402元,同比增长6.4%。其中,

出售种植业产品收入人均220元,增长12.

1%;出售牧业产品收入人均154元,下降1.

1%;出售林业产品收入人均10元,增长11.

4%;出售渔业产品收入人均18元,增长15.

6%。 3

、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继续回升。农民

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现金收入人均153元,

同比增长16.4%。其中,工业收入人均34

元,增长20.5%;建筑业收入人均18元,增

长18.8%;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01元,

增长14.8%。

4、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

现金收入人均32元,同比增长14.9%;转移

性收入人均49元,增长22%。

来源

中经网 2006-04-26

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094

实际增

长11.5%

中国一季度GDP增速10.2% 宏观调控政策将趋紧?

新建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迅速上升,一季

度的增幅是47.1%,为未来防止投资反弹带来压

力——

胡锦涛主席昨日会见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一

季度大陆GDP增速达到10.2%,该数值不但高

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9.6%,也高于去年2季度

最高时的10.1%,更是比今年全年8%的预测高

出2.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过去3年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

而被寄予厚望的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要调整经济增长

中投资、外贸和消费这三项的比重,变依赖前两者为

三者均衡发展。但从数据上看,“三驾马车”换档的

转变却未能尽如人意,前两者的热度依旧。

三驾马车尚未换档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外贸方面,一季度增幅保

持在25.8%,比去年同期23.1%高出2.7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前两个月增幅为2

6.6%,也比去年同期24.5%高出2.1个百

分点。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则是差强人意,前两个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1

1.7%,同比还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依然呈现了不匹配的增速,外贸和投资

依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这个内需政策

的着力点却依然不振。

去年引发诸多贸易摩擦、为外汇储备增长贡献颇

多的外贸顺差,从今年一季度来看,势头依然未减。

2月份因季节因素降至24.5亿美元后,3月份猛

冲至历史次高111.9亿美元。一季度顺差是23

3亿美元,同比增幅逼近30%。

另一个引起注意的趋势是,新建项目在固定资产

投资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一季度的增幅是47.

1%,比去年同期还要高出2.5个百分点,这为未

来防止投资反弹带来压力。而投资过热带来的产能过

剩问题,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货币政策或将先行

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1.0

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长幅度比去年同

期高4.7个百分点,而同期狭义货币(M1)的增

幅只有12.7%,货币供应依旧偏高,依旧偏离央

行目标。

“宽货币”的同时,信贷增幅一季度也有较大增

幅,头三个月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26万亿元,已

经超过了央行今年全年目标2.5万亿元的50%,

也就是说,以此速度,今年的贷款增长将超过央行目

标的一倍以上,达到5亿万元。

在经济学家的多个建议当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利率、加快汇

率改革以及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都成为可能之

选。其中,经济学家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对于存款准备

金率的调整,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同时下调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当前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大量短期票据到期

和贷款大量增长以及市场流动性明显偏大等多个难

题,专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有效解决问题的

方法之一。

摘自 中经网 2006-04-17

Page 11: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11-

一季度我国完成增加值

17822亿 同比增长16.7%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

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完

成增加值17822亿元,同比增长16.7%。工

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同比下降0.27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11860亿

元,同比增长24.7%

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增长15.7%,化学原

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2%,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增长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9.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业增长19.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增长27.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增长12.7%。

从主要产品看,原煤、原油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

长12%、1.7%和11.1%,生铁、粗钢和钢

材产量分别增长20.7%、17.6%和21.

7%,水泥产量增长23.3%,汽车产量增长3

6.3%,其中轿车增长70.5%。3月份我国居

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 2006-04-21 15:42:26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

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

7%;食品价格上涨0.8%,非食品价格上涨0.

8%;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1.6%。

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0.

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9%,油脂价格下降

5.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7.8%,鲜蛋价

格下降11.3%,水产品价格下降2.4%,鲜菜

价格上涨10.0%。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烟

草价格下降0.1%,酒类价格上涨0.5%。

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8%。其中,服装价格

下降1.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

6%。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家庭服务及加工

维修服务价格上涨5.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7%。

其中,西药价格下降1.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

下降1.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3.8%。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其中,交

通工具价格下降1.8%,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

涨10.6%,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2.0%,

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8%;通信工具价格下降

17.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

2%。其中,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0.7%,文娱费

价格上涨2.4%,旅游价格上涨1.3%,文娱用

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5.4%。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6%。其中,水、电及

燃料价格上涨7.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

2.5%,租房价格上涨1.5%。

1-3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

期上涨1.2%。

来源 中经网 2006-04-21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3293

元,比增12.1%

据全国56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

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

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实际增长10.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2

个百分点。

在城镇居民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2461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3.9%;人均经营净收入220

元,增长19.9%;人均转移性收入770元,增

长5.2%;人均财产性收入71元,增长25.

7%。 一

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44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1.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

际增长9.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

点。

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类支出增长5.

7%,其中,肉禽蛋水产品类、粮油类支出分别下降

5.0%、3.2%,饮食服务类、蔬菜类支出分别

增长15.2%、13.3%;衣着类支出增长1

1.9%;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支出增长10.3%;

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6.3%;交通和通信类支出增

长25.5%,其中,交通支出增长37.0%,通

信支出增长14.2%;教育文化娱乐与服务类支出

增长13.3%;居住类支出增长13.6%;杂项

商品和服务类支出增长15.9%。

来源

中经网 2006-04-27

Page 12: 经 济 快 讯 - lib.sxufe.edu.cn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05820_22lo6xnlcw.pdf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

-12-

责编: 马东明

邮编: 030006

电话:0351——7666639

网址:http//210.31.115.1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刊地址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太原市坞城路(696号)

2006年4月2日,“经济全球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坛”在上海财经

大学开幕,全球90余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将最终导向全球社会主义。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可以揭示出其

根本矛盾,即一国内部的经济不断社会化与生产要素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的经济不断全球化与生

产要素的私有制和国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根本矛盾以及一国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或低秩序或弱调控状态,

必然导致一国或全球经济的紊乱和衰退。这些主要矛盾的彻底解决,必然导致全球社会主义,尽管其路途艰

难,波折颇多,时间漫长。这首先是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及其运行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与政治和文

化制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走向公正和有序的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的是全球社会主义而非全球资本主

义,否则,各种危机、混乱、暴力、犯罪与贫穷等难以较快治理,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观察结论。

与会者专家学者强调,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实践是失败的。综观近 10 年左右的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

全球化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苏东是倒退的十年,拉美是失去的十年,日本是爬行的十年,美欧是缓升的

十年。被联合国认定的 49 个最不发达的国家 ,亦称第四世界,也没有通过私有化等新自由主义及其经济

全球化途径富强起来,有的反而更加贫穷。全球经济迫切需要在反思和超越经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主导阶

段而健康地发展,并曲折地最终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主导阶段。全球经济迫切需要在反思和超越经济

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主导阶段而健康地发展,并曲折地最终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主导阶段。从科学的

视角观察,从一定的意义上,不仅中国、越南、古巴、老挝和朝鲜的多模式社会主义发展,而且超国家的欧

盟及其欧元(蒙代尔还曾预测实现世界货币的步骤),甚至统一度不断上升的东盟和非盟等多样化的资本主

义发展,以及联合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日趋扩大等,均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或缓和现阶段经济

全球化的某些主要矛盾,朝着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蠕动。

与会者专家学者指出,应确立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原则和假设。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为思想源

泉,以传承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假设为基点,积极吸纳现代各种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广泛借鉴

现代相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可用方法,构造既超越马克思经济学范式和苏联经济学范式,又超越现代西

方经济学范式的新范式,即创建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反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范

式。

此次会议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举办。出席此

次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加拿大、越南、

韩国等14个国家。会议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日本京都大学大西广教授主持,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

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

研究员致贺词。该学会旨在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全球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家如何联合起来,如何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和研究世界和各国经济,解释其发展规律和运行机

制,提出解决世界和各国经济问题的对策,更好更快地提高全球人民的福祉等诸多问题。

来源 http://myy.cass.cn/file/2006041224643.html 2006-4-12

学术会议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