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 第 566 期 電子報 主 曆 2015年7月9日 《主日福音釋義》 聖趙榮司鐸及中華殉道諸聖節 《閱讀經典》 成德明鏡_卷二:聖人對近人的愛德 《那一年,我們在耶路撒冷》五、聖若瑟之家堂 《聖母在新約中的形象》 《聖人傳記》 7 月 14 日聖加彌祿彌理 最新消息 《聖母在新約中的形象》為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一本小書,介紹聖母多采多姿的 形象,為我們恭敬聖母、孝愛聖母時帶來了更親切的靈感。接下來的幾期,我們 將此小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課程公告 《馬爾谷福音》聖經講座/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7 月 21 日(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聖堂廣場可停 車,或搭乘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10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思高中心捐款徵信(請點選中文聖地網站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1

第 566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

《主日福音釋義》 聖趙榮司鐸及中華殉道諸聖節

《閱讀經典》 成德明鏡_卷二:聖人對近人的愛德

《那一年,我們在耶路撒冷》五、聖若瑟之家堂

《聖母在新約中的形象》 序

《聖人傳記》 7 月 14日聖加彌祿彌理

最新消息

《聖母在新約中的形象》為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一本小書,介紹聖母多采多姿的

形象,為我們恭敬聖母、孝愛聖母時帶來了更親切的靈感。接下來的幾期,我們

將此小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課程公告

※《馬爾谷福音》聖經講座/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7 月 21 日(週二晚上 7:30~9:00)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聖堂廣場可停

車,或搭乘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10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捐款徵信(請點選)

※中文聖地網站

Page 2: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2

※思高文物中心

※思高臉書專頁

聖趙榮司鐸及中華殉道諸聖節

林思川神父執筆

耶穌最後的「公開談話」

*通常彌撒禮儀選經段落趨於精簡,除非對聖經非常熟習,一般人對於彌撒經

文大多是斷章取義似的瞭解,因此我們提供整段經文脈絡的詮釋,本主日經文

內容原為若十二 20-33,在此釋義包含 34-36二節,幫助信友們深入理解本主

日福音的意涵。

【福音:若十二 20-33 (34-36)】

那時候, 20 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天主的人中,

有些希臘人。 21 他們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

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拜見耶穌。」

22 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

便來告訴耶穌。 23 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

受光榮的時辰到了。 24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

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

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 25 愛惜自己性命的,

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

存性命入於永生。 26 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

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 27 現

Page 3: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3

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罷?但正是為此,

我纔到了這時辰。 28 父啊!光榮你的名罷!」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

榮了我的名,我還要光榮。」 29 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另有

人說:「是天使同他說話。」 30 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而是為

你們。 31 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

32 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 33 他說這話,

是表明他要以怎樣的死而死。 34 於是群眾回答他說:「我們從法律上知道:默

西亞要存留到永遠;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呢?這個人子是誰?」 35 耶穌

遂給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片刻。你們趁著還有光的時候,應該行走,免

得黑暗籠罩了你們。那在黑暗中行走的,不知道往那裡去。 36 幾時你們還有光,

應當信從光,好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躲開他們,隱藏去了。

【經文分析】 若十二 20-36 是若望福音中耶穌最後一次「公開談話」,在談話中出現的關

鍵概念如光榮、審判、人子、高舉、光明、黑暗、新生等,都在耶穌和尼苛德摩

的談話中(若三 1-21)出現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主日和上個主日的福音

選讀具有內在的關聯。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段:希臘人來訪(20-22)、耶穌受光榮的時辰(23-28)、審判與人子受高舉(29-33)、

抉擇光明(34-36)。其中最後一段經文(34-36)並未被納入這個主日的福音選

讀中,但為了顧及經文的整體性,我們建議信仰團體在感恩禮中也誦念這一段經

文。

希臘人來訪 經文開始首先提及有些希臘人希望拜見耶穌,這裡所謂的「希臘人」意思相

當寬廣,泛指非猶太人。他們特地在逾越節期間到耶路撒冷,由此可知他們大概

是所謂的「敬畏天主的人」,意思是指對猶太宗教懷有好感,但由於某些因素而

未正式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

他們透過斐理伯和安德肋求見耶穌,唯有他倆是門徒中以希臘名字被稱呼

的,這裡大概暗示了後來基督宗教的發展:耶穌復活後,也許就是由這兩位門徒

率先向外邦人展開福傳的工作。

受光榮的時辰 雖然故事的開始是希臘人求見耶穌,但他們之間並沒有談話。耶穌直接開始

啟示祂的死亡,說明祂的死亡是為了使人得到不朽的生命,祂說:「人子受光榮

的時辰到了。」耶穌的死亡就是受光榮,因為祂被舉揚而回到父的身邊,並因此

成為人們生命的贈予者。

Page 4: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4

麥子的比喻 由於這些語言太過抽象,因此耶穌透過「麥子」的比喻加以解釋。人人都了

解,種子必須埋藏地底下一段時間,才能結出果實。耶穌的死亡是必要的,否則

祂只是獨孤的自己一人,祂的死亡將召喚許多人進入生命。

跟隨耶穌的意義 耶穌生命所體現的法律,對門徒們也是有效的。他們在現世應該輕看自己的

性命,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每一個門徒都面臨這種抉擇,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

跟隨耶穌就是事奉耶穌,這種跟隨帶有一個更深的意義:跟隨耶穌就必然會進入

祂的苦難命運,門徒既然分享「子」的命運,天父必因此光榮他們。

順從天父的旨意 然而,面對死亡人人都會懼怕,耶穌也因此感到心神煩亂。但是祂不認為該

請求天父救祂脫離這個時辰,因為這個時辰一直在等待著祂,而祂目前正面臨這

時辰。為了光榮天主的名,最恰當的祈求便是在服從中接受天父安排的時辰。若

望福音一再強調父子的合一,父受光榮同時就是子受光榮,這段福音中「天上的

聲音」便證實這一點。這個天上來的聲音表達耶穌的祈禱被天父所接納,耶穌的

死亡是天父所安排的,因為父要藉此光榮子,就如同祂早已因子在世上的工程中

光榮了祂一樣。

「世界」受到審判 當時除了希臘人還有其他群眾在場,這些人誤解了這個奧秘。他們把天上來

的聲音解釋 為打雷聲,或理解為天使對耶穌說話,皆表現出他們不知道到底發

生了什麼事。然而,這個聲音根本就是以他們為對象的!因此耶穌再次解釋其意

義:現在就是末世審判的時辰了。審判是針對「下層」的區域,亦即死亡、黑暗、

謊言的區域,就是若望福音所指的「世界」。審判要加在此世的首領 ─ 撒殫 ─

之上,牠是凶手及說謊者,這個世界的統治者(若八 44)。牠的權力都將被剝奪,

人們因此能找到趨向光明的道路。

人子被高舉 基督經由十字架而被高舉進入天主的王國。「高舉」和「光榮」是若望福音

對「十字架」的詮釋,是二個根本的、相互補充的概念。被邪惡奴役的世界,如

今藉著基督而得到釋放,祂願意吸引一切人跟隨祂。這個具有空間性向上吸引的

圖像表達耶穌和得救之人的生命性的關連:祂首先把人吸引到十字架上(高舉),

再超越十字架而進入天國(光榮)。

抉擇光明

Page 5: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5

群眾再一次提出的抗議和默西亞的觀念有關(35),由此看出這些群眾是猶

太人。按他們祖傳信仰的認知,默西亞要在世上建立永遠的王國(則三七 25;

詠八九 37)。福音作者所面對的猶太人團體,明顯地深受這個觀念所影響。福音

所提出的「人子」基督論和他們傳統的想法相反,根據若望的看法,永遠的救援

並不在這世上,這個世界有一個期限,也就是光(基督)還在的時候。經由信仰,

人們能認識真道,而成為光明之子,誰得到這個光明,便不受黑暗不幸的危害。

耶穌的公開生活結束 福音最後提到耶穌離去,並把自己隱藏起來,這個提示一方面表示耶穌公開

對群眾的教導結束,從今以後祂只私下教導屬於祂的人(參閱:若十三 1);另

一方面也顯示苦難與死亡已迫在眉睫。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多重的啟發:基督就是「麥子」,應該被殺害而產生數倍

的果實;不信的猶太人殺害了祂,祂卻由死亡中復活而使更多的人信仰祂。

就倫理的教導而言,耶穌的命運就是門徒的命運,耶穌服從地接受祂的「時

辰」,門徒也應該跟隨祂。

此外,今天的福音也幫助人們從錯誤的想像中釋放出來,了解默西亞並非只

是一個現世的光榮君王,祂是真光,是我們救援的基礎,人們必須在信仰中把握

光明,不要錯失接近光明的機會。

成德明鏡

韓山城譯

卷二 聖人對近人的愛德

27 聖方濟如何善待一位將要餓死的弟兄,以及他如何與該弟兄一同吃喝,並警

告弟兄們做補贖應當明智。

Page 6: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6

聖方濟開始招收弟兄,以及他生活在接近Assisi的Rivo Torto時,一夜,正當

眾弟兄們睡覺時,一位弟兄哭喊說:「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眾人一聽這哭喊

之聲,莫不為之詫異和驚懼。聖人遂起身說:「弟兄們,請起!並點上燈!」燈

點上後,聖人又說:「是誰在哭喊:『我要死了』?」該弟兄答說:「是我!」

聖人說:「弟兄,有什麼事?何以說:你要死了呢?」該弟兄說:「我餓得要死。」

方濟立即命人擺上食物,並且懷著巨大的愛德和明智,他自己也吃了些,因

為他害怕該弟兄害羞獨自一人用飯。同時,所有其他弟兄也依照聖人的意思,與

該弟兄一同用了飯。因為這位弟兄及其他弟兄們都是新近回頭向主的人,他們經

常毫無節制地克己苦身。及至他們用飯後,聖方濟向他們說:「我的弟兄們,每

人應估量自己的體質,因為即使你們中有人可以用少許食糧維持其健康於不墜,

但我卻不願那需要更多食物的人,在這事上都效法他。各人應衡量自己的體質及

需要,使得肉體有力事奉其靈魂。我們雖有義務力戒過度自我縱容於飲食上,因

為這能有害於肉體及靈魂二者,但我們也應避免過火的齋戒,尤其因為我主喜愛

仁善而不是祭獻。」聖人又說:「至愛的弟兄們,愛弟兄的愛促使我做了剛才的

事,並且我們都曾吃喝了,以免他因了獨自一人吃喝而感到難堪。但我並不願再

次這樣行事,因為這不單不正常,而且有欠適宜。我給你們每人表示的意願和命

令是:各人應在我們神貧許可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需要。」

由於最初的弟兄們,以及長期追隨聖人的人們,經常以過火的齋戒、減睡、

守夜及穿用粗糙衣服並做粗重的苦工,來虐待自己的肉體,甚至有人帶著鐵鏈、

胸甲、和著用最粗的毛衫。聖人認為這類克苦的結果能使弟兄們陷於病患,一如

不久前所遇到的不幸一樣,故在會議時曾下令:弟兄們只准貼身著用會衣。

但我們這些與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們證明:他一生雖然對於弟兄們主張明智和

節制,以便使他們不致背離神貧及我會精神;但他本人,則自回頭伊始,直至其

逝世之日,對待其肉體的方式,卻嚴厲異常,即使其體質虛弱,同時,他在世俗

時,又是非擁有各種舒適不能生活的人。一次,他因為看見弟兄們(為招待他)

超過了神貧的界限,並在飲食上越出了儉樸的原則,就向代表眾弟兄的若干弟兄

說:「別讓弟兄們以為我的肉體需要任何准許或特權。我的義務既然是替所有弟

兄樹立表樣及楷模,所以我願意以最少量及窮苦的菜飯為已足,並以神貧精神使

用一切其他事物,而避免所有精美的食品。」

(未完待續)

Page 7: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7

五、聖若瑟之家堂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瑪

利亞許配於若瑟後,在同居前,她因聖神

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她的丈夫若瑟,因

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

退她。當他在思慮這事時,看,在夢中上

主的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

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

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

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

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這一

切事的發生,是為應驗上主藉先知所說的

話:「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

與我們同在。」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娶了他的妻

子;若瑟雖然沒有認識她,她就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耶穌。(瑪一 18-25)

聖若瑟之家堂

另一段與納匝肋有關的福音記載,是當聖家由埃及逃難歸來

後,定居於納匝肋(瑪二 21-23)。在那裡「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

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路二 41),在那裡耶穌過了

將近三十年的隱居生活(路三 23)。

上述這段言簡意賅的福音記載,概括了耶穌在世三十年的生

活。耶穌在納匝肋的童年生活、青春和壯年時代,就包括在這幾

句話內,三十年之久,在耶穌身上毫無奇特之處。瑪利亞的兒子

與其他一切納匝肋婦女的兒子是沒有分別的。是以我們可以想

像:童年時代的耶穌曾經天天同母親前往全村唯一的水井去打水

煮飯,或是猶如其他兒童似的,在山坡上追逐遊戲,到了青年時

代,開始幫助他的鞠養之父聖若瑟,作木匠的工作(瑪一三 55),

在安息日,偕同家人和其他村民,前往會堂去盡恭敬天主的義務,

與其他的人毫無分別,雖然多次在會堂所聽到的讀經,就是先知關於自己的預言,耶穌卻完全不

Page 8: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8

動聲色,若無其事。總之,耶穌在納匝肋三十年

的生活,一定是非常簡單純樸的生活,是默默無

聞的隱居生活。但是耶穌三十年來所生活和工作

的地方,並沒有被人所遺忘了。

就在聖母領報大殿的北面,越過方濟會院之

後,有一座被稱為「聖若瑟堂」的建築物。相傳

這裡就是若瑟的家,是若瑟和耶穌作木工的地

方。目前這座聖堂亦簡稱為「若瑟之家」。現在的這座聖堂是主曆一九一四年所修建的,長十九

公尺,寬十五公尺,它的原址本是一座十字軍時代的聖

堂,但上溯到第六世紀,已有一座聖堂存在於此。由此

可見「若瑟之家」的傳說,是相當古老可靠的。在聖堂

的中間,有一道石階,可下至地下室,地下有數個地洞,

作為儲藏食糧、油、酒之用。主曆一九五0年,請了著

名的藝術家,在聖堂內畫了三幅巨大的畫像。其中之一

是「聖家三口圖」,其次是若瑟的夢及若瑟的死。

在「若瑟之家」堂的附近,有一座會院,屬於「納

匝肋修女」,在這個會院的地下掘出了一個墳墓,修女們

便強調為「若瑟之墓」。其實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在

村內埋葬死者,是猶太人絕對禁止的;按法律一定要將

死屍埋在城村之外,以避免染不潔。惟一的解釋,是這

個墳墓不屬於猶太人,而是十字軍時代,所遺留下來的。

音樂

Page 9: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9

團員分享

柏寧

(在俗方濟會士)

若瑟是一個祈禱的人,也是一個沉默的人。

他因著一個夢境,甘願娶回一個已經有孕的女人,也因著夢逃往埃及、最

後再因著夢境返回以色列地。需要跟天主有多親密的關係,才能在辛苦忙

碌的生活中辨識出這麼清晰的指令?在今天看起來純樸、單調的石洞中,

我們甚至難以幻想出一個稍為豐富動人一點的故事,而若瑟卻正是在這邊

學會祈禱,培養對天主的敏銳。

因此我想若瑟也是一個沉默的人,不僅因為他在聖經中完全沒留下隻字片

語,而且這小小石窟真的連一個稍稍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都沒有留下來。

面對那貧乏的石牆和生活的壓力,若瑟的父親形象是沉默的。或許在這個

沉默的石洞中,就如聖母的安靜強化了她的母性、接納形象,而若瑟也用

他的沉默展現了父親的守護者角色。聖家三口跟天主的關係都不同,讓我

們看見傾聽天主的方式有許多,但在天主前的安靜卻是不變的。

佩怡 相傳聖若瑟的家是耶穌成長茁壯的地方....

在這裡,聖家也和一般家庭一樣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一樣要面對

生老病死種種生活上的考驗。

地下洞穴中的“聖若瑟之死“畫作讓我印象最深刻。

我想,在大聖若瑟即將離開人世之際,有畢生最愛、窮盡一生心力護衛的

家人:耶穌和聖母陪在身旁,那該是多大的安慰、幸福與滿足。

祈求臨終主保大聖若瑟為我們

轉求:祈求天主使我們在結束

此塵世旅途時,都能依靠天

主,勇敢無懼,歡欣喜悅地回

歸父家,因為在那裡,我們又

將在主的榮耀中與心愛的親友

再次重聚。

曉涵

(燈光設計與劇場

管理)

從來沒有特別去注意聖若瑟為父的角色,端詳靜默堅忍守

候的他,以及可愛的小耶穌,特別為家中的弟弟代禱,因

其受洗聖名為此。看來母親對弟弟的期許也在於此:成為

好父親。因父親長期生病,父職的虧缺,向來由母親擔負,

母親真是新時代女性,堅忍涵容身兼二職,家中所虧缺的

父職,只能靠天父的大愛來補足。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Page 10: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10

Amy

(教師)

曾經有位修女告訴我,若瑟是最大的

保護者!

是啊!接受天使的囑咐,在瑪利亞未

婚懷孕、戶口普查回家鄉、耶穌誕生

在馬槽、埃及逃難……若瑟一直默默

守護在旁,當個盡職的丈夫、父親。

「耶穌青年時代,開始幫助他的鞠養

之父聖若瑟,作木匠的工作」,這段文字讓我深深思念起父親,尤其看到這

幅畫!小時候,總看到弟弟拎著工具箱跟在爸爸後面,父子倆敲敲打打,

家裡大小維修在他們說說笑笑中完成,父子倆享受屬於他們的時光。若瑟

和耶穌是不是也一樣?若瑟細心教著耶穌木匠的工作,耶穌認真的學習

著,並開心的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

我祈願老爸已被天主接納並在天鄉永享福樂!

慧蓉

(方濟會思高讀經

推廣中心)

我的目光停佇在此,久久無法移開。

從未想過,人子父親的靜默。夢境裡,他聆聽了天

使的訊息,從此守候在瑪利亞與耶穌的身邊。我不

知道他是以怎樣的心情去教導耶穌,聖經上關於若

瑟的經文並不多,每常與瑪利亞相提而論。當聖言

降生成人,對我們而言只要俯伏朝拜即可,而親身

參與奧蹟的若瑟,心裡是否惶恐?是否擔心?是否

時時刻刻懷想著該如何成就天主的計畫?有限的

思維無法揣度浩瀚,我們常常期盼能掌控未來,卻

忽略了當下的分秒才是形塑未來的基點。

看著看著,思緒轉明,只要踏出的每一步都在祂內,按著自己的能力回應,

如此便已足夠,未來,有祂!

上主,求你使我們效法聖若瑟的榜樣,以言以行,為祢對人的無限愛心勇敢作證,

並能永享平安的果實。

聖母在新約中的形象 (New Testament Images of Mary)

Donald Senior C.P. 著

Page 11: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11

黃國華 譯

這是本學會在聖母年內出版的第二本小冊子,也是由聖經雙月刊(69 期)所

摘取的。目的是為在聖母年內,作點光榮聖母的工作。

天主子基督不是由天上跳下來的,或掉下來的,而是「時期一滿,天主就派

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迦四 4)。因而作者在描述了聖母在新約中

的各種形象之後,又寫說:「儘管新約用了多種不同的形象來反映瑪利亞的身份,

但『母親』這形象是最基本的。瑪利亞生了耶穌這個歷史事實,建立了她與她兒

子的獨特關係,這種關係是所有其他對聖母的反省的基礎」。

聖母不但是天主之母,也是我們的母親,尤其是我們的中華之母。「愛所給予

瑪利亞的一千個名字之中,沒有一個比『我們中華聖母』對中華民族更親切的

了」。這句話是照佛蘭芒文所寫的一首讚美聖母的詩歌首句所改寫的。

中華聖母!求你垂視中華民族!

思高聖經學會主任

陳維統謹識於香港

聖母年聖母月

7 月 14 日 聖加彌祿彌理(St. Camillus De Lellis)

選自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一書

護病會創辦人,主曆一六一四年

加彌祿彌理原籍義國那不勒斯,生於主曆一五五零年。他身體魁梧,長六呎

六吋。十三歲時,母親去世。十七歲起,隨父親在威尼斯軍隊服務。腿部患病,

入羅馬醫院治療。加彌祿的脾氣很不好,常與同院的人爭吵,在醫院裏住了九個

月,重入軍隊。

Page 12: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12

加彌祿沉迷賭博,屢戰屢負。最後,連身上佩帶的武器都輸掉。到了這樣山

窮水盡的時候,加彌祿猛然驚醒,痛改前非。這是他生命的轉捩點。他滿面流淚,

跪在地上,求上主寬恕已往的罪。那是主曆一五七五年的事,加彌祿年方廿五歲。

從這時候起,他的生命史展開了新的一頁。

加彌祿投身羅馬雅各伯醫院,一心為大眾服務。不久,因工作勤奮,升任該

醫院院長。

那時候,醫院工作人員缺乏,加彌祿深知真正為病人服務的人,必須懷有超

性的志向,愛德的精神,決定著手物色有此種愛德精神的工作人員。

加彌祿接受他的神師聖斐理伯內利的勸告,在三十二歲的時後,開始攻讀拉

丁文,準備領受鐸品。祝聖為神父後,退出雅各伯醫院,籌劃組織一個團體,名

曰「護病會」。加彌祿和他的同志,每天到醫院侍候病人。他們侍候病人時,完

全本於愛德的精神,將病人視為基督,熱心照顧他們,給他們施行聖事,準備善

終。加彌祿的事業一天比一天發達。修士也侍候患疫病的人和監獄的囚犯。

主曆一五九五年和一六零一年匈牙利和克洛西亞等地發生戰事,加彌祿率領

他的修士參加救護傷兵工作。

主曆一五八八年,加彌祿在那不勒斯創設了一座分院。有幾艘輪船的船員,

染了疫病,不准上岸。加彌祿和他的同志親往船上侍候病人,結果有二個會士因

公捐軀。羅馬大疫期內,護病會的會士奮不顧身,致力救護病人。

主曆一五九一年,教宗額我略十四世正式批准護病會,該會成為正式的修會

團體,專以服務病人為宗旨。會士一部分為司鐸,一部分為輔理修士。會員除了

一般修會的三聖愿外,兼發服務病人的聖愿。加彌祿將基督博愛的精神,灌輸入

醫務工作。為了改善醫學技術和訓練護士,又組織了醫生聯合會。此外,他又採

用仁慈與博愛標記的「紅十字」,作為護病會士佩帶的徽章,為後世國際紅十字

會的先聲。

加彌祿一身都是病,他腿部的病,已有四十六年。他身上有一根骨頭,折斷

了三十八年。暮年足部患瘡疽,痛苦不堪。胃口不佳,常有嘔吐的現象。可是加

彌祿不願會士侍候他的疾病,全體會士都派出侍候別的病人。

加彌祿去世前不久,全身殘廢,不能起立。他常在深夜爬起來,到每一個病

床前,詢問病人需要甚麼。

加彌祿於主曆一六一四年七月十四日逝世,享壽六十四歲。

Page 13: 第566 期 電子報 主曆 2015 年 7 月 9 日ccreadbible.info/epaper/pdf/ccreadbible-epaper-566.pdf · 這個故事是耶穌由公開生活進入到受難故事的過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

13

加彌祿於主曆一七四六年榮列聖品。他由教宗良十三世立為病人的主保,復

由教宗庇護十一世立為護士和醫務機關的主保。

註:「護病會」即羅東聖母醫院之「靈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