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主办 : 主编 : 副主编 : 项目编辑 : 责任编辑 : 照片提供 : 设计制作 : 编辑出版 : 北京理工大学 校友会办公室 段丽萍 蔡婷婷 和霄雯 李含巍 申玉琴 施胜娟 徐思军 精彩世纪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办公室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中关村南大街 5 邮编 : 100081 电话 : 010-68918610 传真 : 010-68912253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网址 : www.bit.edu.cn 总第 23 2012 年第 3 特稿 P04 P06 党委书记郭大成在第二届校友论坛上的讲话 校长胡海岩院士在 2012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日 芳华 P08 P10 P12 P13 北理工与北京青年报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理工大学与解放军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助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 2012/2013 年度 QS 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北理工位居世界 500 强 校友 工作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杨宾副校长走访云南、重庆两地校友 北京理工大学安徽校友座谈会召开 张文东校友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感悟 青年校友谢冰做客北理工共青讲堂 汇聚智慧 分享心得 助力成长 ——与粤港澳青年校友座谈 第二届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成功举办 卅载成才路 P21 P24 P25 P26 P27 P28 P30 P31 P32 P33 卅载成才路 一生母校情 ——北理工百名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隆重举行 13781 班宋琳校友演讲词 32781 班王增全校友演讲词 62771 班韩兆会校友演讲词 71781 班葛海鹰校友演讲词 73781 班欧阳宣校友演讲词 学生代表成然演讲词 宇航学院 1978 级毕业生毕业 30 周年欢聚母校 自动化学院 1978 级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 领略校友风采 分享成长心得 ——计算机学院师生暑期走访多名毕业三十年校友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 Upload
    others

  • View
    3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主办 :

主编 :

副主编 :

项目编辑 :

责任编辑 :

照片提供 :

设计制作 :

编辑出版 :

北京理工大学

校友会办公室

杨 宾

段丽萍 蔡婷婷

和霄雯 李 芬

李含巍 申玉琴

施胜娟 刘 娟

段 炼 徐思军 郭 强

精彩世纪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办公室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中关村南大街 5 号

邮编 : 100081

电话 : 010-68918610

传真 : 010-68912253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网址 : www.bit.edu.cn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特稿 P04

P06

党委书记郭大成在第二届校友论坛上的讲话

校长胡海岩院士在 2012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日 ● 芳华 P08

P10

P12

P13

北理工与北京青年报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理工大学与解放军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助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

2012/2013 年度 QS 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北理工位居世界 500 强

校友 ● 工作P15

P16

P17

P18

P19

P20

杨宾副校长走访云南、重庆两地校友

北京理工大学安徽校友座谈会召开

张文东校友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感悟

青年校友谢冰做客北理工共青讲堂

汇聚智慧 分享心得 助力成长

——与粤港澳青年校友座谈

第二届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成功举办

卅载成才路P21

P24

P25

P26

P27

P28

P30

P31

P32

P33

卅载成才路 一生母校情

——北理工百名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隆重举行

13781 班宋琳校友演讲词

32781 班王增全校友演讲词

62771 班韩兆会校友演讲词

71781 班葛海鹰校友演讲词

73781 班欧阳宣校友演讲词

学生代表成然演讲词

宇航学院 1978 级毕业生毕业 30 周年欢聚母校

自动化学院 1978 级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

领略校友风采 分享成长心得

——计算机学院师生暑期走访多名毕业三十年校友

Page 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报春晖P59

P61

周方洁校友捐赠仪式隆重举行

校友方青在机械与车辆学院设立个人助学金

校友 ● 论坛P35

P38

P43

P47

P51

P55

创新与成长

——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以自主创新打造“深圳质量”

——光电学院 82 届 许勤校友主题发言

依靠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发展

——管理学院 96 届硕士 李晓鹏校友主题发言

创新与成长

——宇航学院 80 届 承文校友主题发言

青年就业与青年成长

——化工学院 86 届 聂生奎校友主题发言

民营企业的创新

——化工学院 91 届硕士 袁志敏校友主题发言

校友 ● 活动P62

P64

P65

材料学院 1990 级校友返校及捐种联谊树活动成功举行

化工与环境学院喜迎 64621 班校友返校

粤港澳校友助威赛场 足球队故地再起雄风

校友 ● 天地P69 智能电网安全的守护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记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方洁校友

天涯北理人P67 北理工校友硅谷活动系列报道

Page 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 人物P78

P79

P80

P81

我校举办朵英贤院士六十年学术生涯暨八十寿辰庆典

我校举办周立伟院士从事科教活动六十周年暨八十寿辰庆典

管理学院胡瑞法教授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

高水平论文

给青春一个高度 还学生一份承诺

——化工学院辅导员苟曼莉工作手记

京工 ● 学子P84

P85

P86

北理工学子夺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多个奖项

北理工学子在 2012 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佳绩

宇航学院刘铖获“第六届亚洲多体系统动力学会议”学生论文奖

似水年华P88

P91

P92

那时的我们

——北京工业学院七系 1962 级入学 50 年重返青春驿站

座谈会纪念

根在母校 感恩成长

—— 生命学院 2012 届毕业生植树活动举行

献给 21781

——入学三十周年感怀

P72

P74

P76

踏实做好每件小事

——对话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究院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牟宇

铸国防基石 做民族脊梁

——北理工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法律界的理工学子

——访广东深法律师事务所谭劲松校友

Page 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特 稿Specials

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党委书记郭大成

在第二届校友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了又一批重返母校的校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

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返校的校友中,包含了从 1980 届到 2006 届的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EMBA 等方面的校友,代表了

北京理工大学近 30 年来在育人道路上收获的丰硕果实。

你们毕业后,分赴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在政府、企业、

教育、科研等各界都取得了辉煌业绩,已成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你们,是北京理工大

学的骄傲和荣誉。我代表母校师生,向你们表示崇高的

敬意!

近年来,学校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尤其是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在建校 70 周年期

间,张德江副总理莅临学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我们

学校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要求,给予全校

师生莫大鼓舞。当前,学校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

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并且全面实施“6+1”发展战略,学校各项事业都有了蓬

勃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强地、扬信、拓天”的思路

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国际基本

科学指标 2012 年 5 月最新统计数据 , 我校有 5 个学科

进入 ESI 国际学科排名前 1% 行列,在工信部所属 7 所

高校中排名第二。截至目前,已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点 22 个、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点 38 个。交叉类学科建

设也有了新的发展,如软件和光电及设计艺术等学科联

合创办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质量不断提高。学校

每年吸纳海外、国内著名大学和本校的优秀博士毕业

生的比例从各占 1/3 调整到 2:2:1,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十一五”以来,新增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 人、“千人

计划”入选者 8 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5 人、国家

级教学名师 3 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12 个、国家级教学

团队 6 个,特别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增加了 1 倍多。

——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

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标指引下,大力

改革学生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社

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本科生生源质量一直保持

Page 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

上升势头,录取线高于重点大学分数线 60 ~ 80 分以上

的省份数量翻了近 2 倍,录取分数线在 23 个省进入以

工科为主高校前 10 名,在 21 个省进入“985 工程”高校

前 15 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团中央、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学联等主办的全国性大

学生竞赛中屡获大奖,有的连续五届夺得一等奖。毕业

生就业率一直在 97% 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

质满意度高达 96%。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技投入经费从 2006 年的 7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16.29 亿元,增加了 1.5 倍。近年

完成的国家“高新工程”项目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在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承担科技奥运和奥运安保项目

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国庆 60 周年阅兵的 30 个

方阵中,参与了 22 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其数量和

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创造的多项电动车辆技术国内

第一、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客车在世界上首次

大规模投入运行,成功运行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及上

海世博会。“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2 项,

获国家奖数量增长了 2 倍,特别是 2008 年、2009 年学校

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数量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 4 名和

第 6 名。2011 年获国家科技奖 6 项,再次并列全国高校

第 4 名。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境外合作院校已达到 170

余所,遍及世界 6 大洲的 47 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国际

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学

术声誉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 2012 年 9 月国际高等

教育调查公司(QS 公司)最新发布的“QS 世界大学排名

2012/2013”中,北京理工大学首次进入“QS 世界大学排

名”500 强。在进入 500 强的 19 所中国内地大学中,我

校位居第 13 位(并列)。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管

理重心下移,增强基层办学活力。成立基础教育学院、

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建

立学部制度,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调整学院建制,

成立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使理科获得发展平

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成立火炸药研究院、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研究院、地面无人机动系统研究院、纳米中心、

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等学科交叉研究单位,大力推动协

同创新。

——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坚持继承发扬延安

精神和国防特色文化传统,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

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实

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为核心的北京理工大学精

神文化体系。深入开展了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建立了

校史馆,编撰了一系列学科专业史丛书,与凤凰卫视联

合摄制《红色征途》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等,学校的优

秀历史文化传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

校友们,学校的既有成就,也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学

校的未来发展,更需要你们的支持。希望广大校友坦诚

相对,积极对学校、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建言献策,将

社会上正面或负面的评价都反馈给母校,促进学校进一

步谋划、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发展。目前我们已在海内

外成立了近 50 家校友会,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当地校友

会的活动,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力量。我们也将进一步

完善校友会平台,服务校友发展。同时,我们学校成立

了教育基金会,希望广大校友慷慨捐助,进一步激励在

校师弟师妹们进步、成才。我相信,在广大校友的热心

支持和鼎力辅助下,母校的发展必将会日新月异!

最后,祝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你们的

事业蒸蒸日上!祝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Page 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特 稿Specials

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校长胡海岩院士在 2012 届

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 2012 届本科生顺

利完成学业,祝贺同学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与此

同时,让我们共同感谢为同学们成长而辛勤工作的全校

教职员工!

四年前,我曾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谈论“大学之道”。

当时,我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培养兴趣,术业专

攻;二是确立目标,勇挑责任;三是奉献社会,情系民生。

四年来,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健康成

长,全面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具有“高远理想、精深

学术、强健体魄、恬美心境”的北理工学子风采。

今天,在你们即将扬帆起航的时刻,我想再次和同

学们交流心声,并达成一个约定。这个约定是“心中有

爱,因爱成长,为爱奋斗”,共创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听

到为爱奋斗或许会诧异,因为国人比较含蓄,言谈中很

少直接涉及爱。然而,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是激发我

们奋斗的动力。今天我结合这个约定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这个爱的约定包含着小爱,即爱母校,与

母校共同成长。

四年来,同学们在苦读求索中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

月,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体味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你

们不会忘记,初次见到良乡校区时那种“梦想很丰满、现

实很骨感”的感觉;你们不会忘记排起长龙等班车和公

交车的场景;你们不会忘记集体春游的快乐和迎接期末

考试的紧张;你们不会忘记中心教学楼前的草坪和徐特

立院长的塑像;你们不会忘记每晚出现在操场上的空竹

表演和周末操场边为我们足球队大声呐喊着“北理工,

加油!”的情景。

在众多美好的回忆中,我想同学们最难忘的应该是刚

刚回到中关村校区就经历了建校 70 周年活动,与老师、学

长共同见证了母校的辉煌。从四年前的开学典礼,到两年

前的母校建校 70 周年庆典,再到今天的毕业典礼,母校与

同学们在共同成长、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四年的时间里,

母校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

力,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办学国际化、体制机

制创新上取得新进展。而四年的时间里,同学们逐步具备

了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

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独立思考。

当然,同学们的回忆并非都是甜美的,也有苦涩的

一部分。比如,两校区办学使得同学们在选课、实验等

方面感觉不便;紧张的办学资源让同学们要忍受找不到

自习室、网速不给力的郁闷;正在探索中的教育教学改

革尚未给同学们提供更多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等。在

同学们将要离别之际,我要向你们道歉。母校同你们一

样,还需要完善自我,继续成长。

同学们,我相信正是这点点滴滴甜美与苦涩的记

忆,时断时续幸福与遗憾的感觉,共同汇成了你们对母

校的情感。今天我们的约定就是,始终将对母校的热爱

保存在心中,让这份热爱激励着同学们不断成长。此时

此刻,我脑海中不禁想象到 10 年、20 年后你们自豪地返

回母校的场景。那时,你们会因母校的进步而自豪,会

渴望与同窗回忆美好的往事,更会坚定地告诉学弟学妹

们:不要抱怨,而要奋斗。

第二句话,这个爱的约定包含着大爱,即爱祖国,奉

献于国家事业。

特 稿Specials

Page 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之时,同学们在喜悦与

自豪中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开学典礼上,我向同学

们重点介绍了学校出色完成奥运会排球场馆任务,为科

技奥运、绿色奥运作出的贡献。当时,我希望同学们理解:

大学之道在于奉献。你们身上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因为

你们将是祖国的脊梁!

四年中,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令我欣慰。你们志存

高远、胸怀天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理工学子爱国奉

献的崇高精神。在你们即将毕业之际,我联想到 2009

年夏天同学们在操场挥汗如雨的训练,联想到在天安门

广场参加国庆 60 周年观礼的情景。在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你们承担了群众游行第 22 方队

“民主政治”彩车任务。由你们为主体组成的方队放弃

暑假休息,克服众多困难,初战良乡、转战沙河、决战长

安街,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你们当中,涌现出许多

可歌可泣的典范。李晓璐同学在训练中脚不慎受伤,但

始终不放弃训练,坚持走过天安门;吴雨东同学在国庆

游行中不慎被踩掉鞋子,但他坚持走完全程近 3 千米的

路程,最后袜子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我知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谈及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但这些点点滴滴感人事迹都真切地展现了你们

的拳拳爱国之心。我可以自豪地说,北理工学子们一直

在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种爱国之情。

一千年前,北宋大儒张载曾写下:“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

古今知识分子的器识与宏愿,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理想境

界,也是母校对你们的重托。我希望,同学们将自身发

展融入报效祖国的事业之中,勇担使命、乐于奉献,推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同学们,今天这份约定是要大家把爱植根母校,把

爱献给国家,用一份忠诚、持久、热烈的爱,推动母校和

同学们共同成长。

第三句话,践行校训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失恋 33 天》。这部影片中有

个片段很有意思。男女主人公在一项工作中犯了错误,导

致公司损失了客户。但公司老板并没有直接责备他们,而

是同时问两个人:你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男主角回答了

校训后轻松过关,而女主角忘记了。老板感叹道:“你们这

代人,没感情。上了四年学,连校训都没记住。”我想,牢

记校训,不仅是一种感恩,更是牢牢树立一种做人的信念。

对于北理工学子来说,如何履行好“心中有爱,因爱成长,

为爱奋斗”这份约定,答案就蕴涵在我们的校训之中。

建校 70 多年来,我校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

凝练出了“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

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

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

之理想。这八个字,是价值引领,是方向目标,更是行动

要求,代表着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希望同学们牢牢

记住校训,以校训精神指导生活、指导工作、指导人生,

将北理工人的特质、风格和气派带到广阔的奋斗天地

中,带到为国效力的事业中,带到社会各行各业中。

不久前,我到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调研。该研究所是

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研究所,为我国拥有世界

一流的陆军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所长和党委书记

都是我校校友,全所 1 000 多名职工中有 178 位我校毕业

生。他们立志投身于国防科技,扎根于艰苦的研究一线,

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业绩。近年来,我经常听到社

会各界对我校毕业生的赞誉,赞扬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希望,同学们

像学长一样,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时刻践行校训精神。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开始新的生活。无论你们走

到哪里,母校都会惦念着你们,牵挂着你们。我希望你

们能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支持母校的建设。学校校友

会和基金会将在每周五为你们发送校友手机报,让大家

及时了解学校的近况和未来的发展。请同学们记得每

周五的短信提醒声,那是母校再一次提醒我们的约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学们,勇敢

地去拼搏吧,我们相约明天,共创美好的未来。母校永

远爱你们,永远力挺你们!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身体

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供稿 / 学校办公室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斯君

特 稿Specials

Page 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2012 年 9 月 26 日,在团市委的积极推动下,北京青

年报社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我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旨在促进高校和媒体的长远合作,充分利用双方

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弘扬校园文化、共建文明校园、倡

导创新创业、推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

作。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有共青团市委副书记杨海滨,

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

成,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团市委宣

传部部长洪亮,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

理刘涵、副总经理全锋,团市委大学中专部及学校相关

部处负责人。仪式由学校办公室主任郝志强主持。

签约仪式首先由郭大成代表学校致辞。郭大成对

北京理工大学的历史及近期取得的部分成果进行了简

单回顾,并感谢团市委和北京青年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

北理工与北京青年报社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日 芳华Ariose Days

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

Page 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支持,北京青年报作为在新闻宣传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的重要媒体,深受广大青年学生欢迎,本次与北京青年报的

合作将对学校整体形象宣传及影响力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

意义。郭书记希望通过北京青年报这一平台,展示北京理工

大学的科研成果、著学精神和师生风貌,助推学校向“亚洲一

流、世界知名”理工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

在观看了《北京理工大学巡礼》宣传片后,张延平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具

有光荣的办学历史和骄人的成绩,北京青年报能够与学校形

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对双方的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北京青年报和北京理工大学都具有久远历史和宽广

的平台,双方合作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机,希望通过战略合作,

北青集团的媒体优势、渠道优势、其他延伸产业优势能与北

京理工大学理论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互补共进。

杨海滨在讲话中指出,双方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

补”,希望双方协同创新,面向青年群体和高校校园,挖掘和

宣传高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向社会传递青春正能量,开创

媒体与高校资源整合、共同促进的新局面。

李和章代表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青年报社党委委员、小

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涵签署了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李和章最后讲话,他指出,北京青年报和北京

理工大学已经是老朋友了,有很愉快的合作历史,希望通过

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他向

来宾阐述了理工校训的内涵,希望双方合作能够以校训为指

导,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积

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供稿 / 校团委 艾翔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斯君

今日 芳华Ariose Days

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

Page 1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今日 芳华Ariose Days

1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

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

重要战略精神,推进军地高校协同

创新,促进共同发展,经友好协商,

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理

工大学决定建立校际战略合作关

系,在师资共建共享、高层次人才培

养、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开

展合作。

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于

2012 年 6 月 2 日在南京举行。校长

胡海岩院士、校长助理兼科学技术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杰、学校办公

室主任郝志强、研究生院副院长兼

学科与学位办公室主任李镇,解放

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少将、政委

徐朝光少将、副校长张小宁大校、副

政委周争光少将以及训练部、政治

部、科研部、各学院负责人出席签字

仪式。仪式由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政

委周争光少将主持。

徐朝光政委在致辞中向胡海岩

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北理

工长期以来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

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在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的

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希望更多

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两校之间更

加高效地融合互补,共同为国防工

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并预祝战略

合作签字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胡海岩校长发表讲话,指出解

放军理工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

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已经成为军

队高校的标杆和旗帜,有大量的经

验和成果值得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和

借鉴。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必将对北理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

的作用,希望双方汇聚优势力量,凝

聚骨干精英,围绕新军事变革带来

的技术挑战开展广泛合作,成为寓

军于民、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成功范

例。胡海岩校长还向对方介绍了我

校贯彻实施“2011 计划”的工作思

路和进展情况,期待双方能够在相

关领域持续、深入开展合作,共同打

造“世界一流、国家急需”的协同创

新共同体。

北京理工大学与解放军

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age 1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11

张亚非校长回顾了 2012 年 3 月带

队到北理工访问期间双方愉快的交流

合作,对北理工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

解放军理工大学发展建设的关心和支

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通过战略合作

协议的签署,学习更多北理工先进的办

学理念和经验方法,以务实、互补、共赢

为原则推进双方之间专家学者的学术

交流、研究生导师的互聘共享、人才培

养的交流共育以及科研项目的攻关合

作,共同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国家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签字仪式结束后,张亚非校长等陪

同胡海岩校长一行参观了解放军理工

大学校史馆以及科技成果展。参观期

间,胡海岩校长为双方合作题字:“军民

一家 理工一家”。

供稿 摄影 / 学校办公室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1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今日 芳华Ariose Days

1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助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

继成功完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

后,我校信息与电子学院雷达技术研究所吴嗣亮教授课

题组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

机信号处理机,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

接、手控交会对接和手控分离三次任务中,均稳定可靠

工作,精确提供了两个飞行器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参数测

量信息,为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

了贡献。

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分

别是神舟九号飞船微波雷达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微

波应答机的关键部件,用于对雷达和应答机接收前端输

出的中频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为飞船的导航、制

导与控制计算机提供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距离、速

度、角度和角速度。

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伴随天宫一号在轨飞行多

天,始终正常工作。与神舟九号配套的微波雷达信号处

理机,是与神舟八号配套的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姊妹

产品,具有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良好的匹配性。

在神舟九号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的投产与交付阶

段,我校雷达技术研究所吴嗣亮教授课题组 , 按照载人

航天产品“一次成功”的特殊质量要求,加强研制过程

质量控制,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研制任务,为“天神

对接”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目前,课题组正在承担神舟十号、载人空间站工程、

探月工程三期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与应答机信号处理机

的研制,这将为我校不断赢得新的荣誉。

供稿 / 科学技术研究院 雷达技术研究所 编辑 / 尹力

Page 1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13

2012/2013 年度 QS 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北理工位居世界 500 强

2012 年 9 月 11 日,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 (QS 公司 )

正 式 发 布 “QS 世 界 大 学 排 名 2012/201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2/2013”),北京理工大学首次进

入“QS 世界大学排名”500 强。本次“QS 世界大学排

名”500 强中共有 19 所中国内地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位

居第 13 位(并列)。

QS 世界大学排名始于 2004 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

被引用最多的大学排名。该公司所产生的排名被世界

各大媒体转载,包括著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韩国的《朝鲜日报》(Chosun Ilbo)

和英国的《卫报》(The Guardian)等。2009 年之前(包括

2009 年),QS 和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合作,曾推出有广

泛影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 QS 世界大学排名”。自

2010 年,QS 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合作终止,QS 推行

了自己独立的世界大学排名,即 QS 世界大学排名。

QS 世界大学排名主要采用六项指标进行评估,分

Page 1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今日 芳华Ariose Days

1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别是学术声望(40%)、雇主声望(10%)、单类学科引用次

数(20%)、师生比例(20%)、留学生比例(5%)以及外籍员

工比例(5%)。在这六项指标中,我校的“雇主声望”指

标排名第 159 位,表明我校毕业生在各界得到了广泛的

高度认可。

QS 世界大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艺术与人

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院学”“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与管理学”五个方面,其中我校榜上有名的学科

领域为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药学以及自然科学,

这几个学科的排名分别为 247、289 和 357 位。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理工科大

学目标的指引下,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

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实施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

“6+1”战略,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激情进取,科学发展,

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008 年以来,学校获得的科技投入总经费年均增

长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数量年均增长 46%。

2008 年、2009 年和 2011 年我校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项数目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 4 位、第 6 位和第 4 位。

2012 年我校进入 ESI 学科领域排名的学科数由

2009 年的 2 个(化学、工程)增加到 5 个(化学、工程、材

料、物理、数学)。近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

率分别在 97% 和 98% 以上。

学校国际化快速发展。教学改革、合作办学、全

球性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建设成果显著。2008 年以来,

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俄罗

斯—白俄罗斯大学联盟;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和加

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境外合作院校

已达到 170 余所,遍及世界 6 大洲的 47 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供稿 / 国际交流合作处 孟毓焕 党委宣传部 杨扬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1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15

杨宾副校长走访云南、重庆两地校友

北京理工大学建校 72 年来培养了 18 万校友。这

些校友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遍及各行各业,他们秉

承学校光荣传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

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成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力

量。

增进沟通、提升服务、发挥作用是加强校友工作、建

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外一流大学发展建

设的重要经验。校友会办公室在认真做好日常校友联

络工作的同时,积极提升校友工作主动性,将校友走访

工作作为学校校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

促进校友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暑假期间,杨宾副校

长亲自带队走访了云南、重庆两地的北理工校友。

杨宾副校长带队走访了云南省校友会会长刘绍忠、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维富等校友 , 并与云南耀兴房地

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登刚校友、昆明乾

润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裁高宇校友、云南丽江玉龙旅

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方校友、昆明广基瑞特房地

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德华校友、中恒兴业科技集团

创始人秦亚良校友、赤峰普德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迪

校友座谈交流。校友们心系母校,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母

校发展建设,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创始人秦亚良先生还在

母校设立了秦亚良创新基金,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

供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

在与杨宾副校长的

交谈中,校友们纷纷表达

了对母校的感恩和对大

学生活的怀念之情。校

友们讲述了自己的求学

经历以及从业之路,杨宾

向各位校友转达了母校

对各位校友的问候和关

怀之情,并向各位校友寄

予殷切的期望和祝福,希

望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云南、重庆汇聚了大批优秀的理工校友,他们在这

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省市建设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通

过此次走访校友,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云南、重庆

地区校友的感情联络,整合了校友资源,促进了学校与

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走访,学校不仅了解了校

友们的企业和成就,同时也看到了校友在发展中所遇到

的困难和需求。今后,校友会将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

搭建更多的合作共建平台,为校友个人及其事业的发展

提供支持,真正做到联络校友、宣传校友、服务校友。

供稿 / 校友会办公室 和霄雯 魏祎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Page 1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工作Alumni Tasks

1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2012 年 6 月 16 日,北京理工大学安徽校友座谈会

在合肥召开,旨在加强校友联系、沟通校友感情、听取校

友意见、促进学校发展。校对外工作委员会主任、原党委

书记焦文俊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学校校友会办公室主任

段丽萍、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广训校友、中国科技大

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宋伟校友等 20 余位校友代表参加

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北理工安徽校友会会长宋伟主持。

与会校友认真观看了介绍学校发展历程、光荣传统

以及辉煌成就的宣传片《北京理工大学巡礼》。校友们

纷纷表示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作出的突出贡

献感到非常自豪。

焦文俊在讲话中指出,对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

的成绩感到骄傲与欣慰,并对校友们一直以来给予母校

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首先向校友们介绍了大家关

心的校区建设、院系调整情况,以及学校校友工作理念:

常态化、全方位化、品牌化、横向化,即经常联系各行各业

的校友,积极组织校友论坛,加强各地校友会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努力为所有校友做好服务。其次,他对安徽校友

会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希望安徽校友会在组织结构、

规章制度建设上进一步规范化,多组织体育比赛、主题论

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与其他地区校友会的联系和

交流,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最后,他希望安徽校友不忘

母校,关心母校,并继续支持母校的建设发展。

座谈会上,校友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怀

念之情和对母校的良好祝愿。尤其是老校友感受再次重

逢的喜悦,追忆当年的似水年华,共话同窗情谊,共图母

校发展大计,心情万分喜悦和激动。肖敦良校友道出了

所有校友的心声:“我们时刻关注着母校,因为母校给了

我支持,给了我力量。”校友们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

了建设性意见:继续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工科学生的质量

控制教育等。

供稿 / 对外工作委员会 李芬 摄影 / 安徽省校友 编辑 / 新闻中心 郭强

北京理工大学安徽校友座谈会召开

Page 1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17

张文东校友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感悟

为了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信仰、锤炼火热青

春、保持阳光心态,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机械与车

辆学院团委于 2012 年 6 月 12 日晚举办了“信仰·青春·阳

光”主题报告教育活动,邀请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校友、

漫步者公司董事长张文东来校作报告。报告会由机械

与车辆学院院长助理范文辉主持。校团委书记蔺伟代

表学校共青团组织致辞。蔺伟在致辞中说,“信仰·青

春·阳光”系列活动是校团委为进一步做好共青团思想

引领工作、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迎接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及纪念建团 90 周年,在学校共

青团系统中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能

邀请到“工商翘楚”杰出校友张文东开展讲座活动,对

于扩大学生视野、增进新老传承、提升“信仰·青春·阳

光”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并代表学校广

大团员青年对张文东回到母校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表示

衷心感谢。

张文东从我校车辆专业毕业后曾留校任教。1996

年,他创立了漫步者品牌,并将漫步者打造成为音响行

业的领军品牌。作为老校友,张文东大力支持学校的人

才培养工作,2004 年北京理工大学漫步者奖学金正式设

立,以“诚信、勤奋、热情、无私”为旗帜,引导和鼓舞着

青年学生成长。本次讲座中,张文东分别围绕价值、尊

重、享受,从自身独特的角度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应该怎

样去坚定崇高信仰、如何来锤炼火热青春、保持什么样

的阳光心态。张文东分享了自己在学校期间的经历和

感受,以及创业后对自己这些经历的感悟。“其实,阳光

没有在天空中,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只要你愿意给

自己一片阳光,那么你就会拥有一抹阳光般的笑容。”在

交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和张文东进行交流

探讨。张文东耐心回答每一个同学的问题,风趣幽默的

谈吐和深入浅出的回答使得整个会场掌声不断。 

讲 座 活 动

的 最 后,机 械

与车辆学院团

委副书记董路

宁向张文东赠

送了 2012 届毕

业衫和由专职

团干部最新编

写出版的图书

《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指南(机

械 类、近 机 械

类)》留作纪念,

将当今青年学

生积极向上、青

春阳光的精神

风貌和日益丰

富、实践育人的

学生活动呈现

给校友。

摄影 供稿 / 机械与车辆学院团委编辑 / 董路宁

Page 1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工作Alumni Tasks

1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青年校友谢冰做客北理工共青讲堂

2012 年 5 月 16 日 19 :00,研究生楼 101 报告厅里

座无虚席,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校友、知金教育董事长、著

名天使投资人谢冰做客“共青讲堂”,与在座的同学们分

享了他精彩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积攒多年的人生

感悟,为在座的同学带来了许多感悟和思考,使在座的

同学们更加了解到“信仰·青春·阳光”的意义和价值。

讲座以一段视频开场,简要介绍了谢冰近几年的主

要活动。当播放到在肯尼亚航拍中,谢冰跳入水中帮助

救出困在水里的非洲男孩的场景时,在场同学无不为之

动容。讲座中,谢冰同现场观众分享了他精彩充实的求

学经历和心路历程:30 岁之前,谢冰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在这一过程中他拿了 3 个硕士学位。谢冰语重心长地

鼓励大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有自己的路,找到

自己的路,比什么都好。”

谢冰建议北理工的同学在思想上更前卫一些,性格

上再奔放一些,行动上再冒险一些,这样结合理工学子

踏实、勤奋、求实的特质,就会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更大

成绩。

谢冰与同学们分享了他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 7 种

技能:①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跨网络的协

作能力和领导影响力;③灵活性和适应性;④主动性和

创业精神; ⑤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⑥信息积累

和分析能力;⑦好奇心和想象力。谢冰先生对这 7 种能

力深入浅出的解释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使很多

同学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更加坚定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和

方向。

在提问环节,现场观众争相提问,既有对学习专业

的困惑,也有对职场经历的好奇。谢冰一一解答了同学

们的问题,并且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只有在试错和失败

的过程中越战越强、抗打击能力强的人,才更有可能成

功!”

在讲座的最后,伴随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学生代

表为谢冰送上了鲜花和活动海报,并合影留念。整个讲

座过程中,谢冰先生从容淡定的形象深深刻在现场同学

们的记忆中,他对同学们的谆谆教诲也使现场每一位同

学受益匪浅。这次讲座中,谢冰的经历使在座的同学们

认识到,今后要把握青春、珍惜时间,用更加阳光的心态

面对人生,坚定信仰并执著追求。

供稿 / 张紫玄 摄影 / 陈丽建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1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19

汇聚智慧 分享心得 助力成长

——与粤港澳青年校友座谈

2012 年 9 月 1 日,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走访团走访

了粤港澳校友会的青年校友,其中尤以深圳校友会为代

表。粤港澳校友会是北理工最具活力的校友会之一,给

学校和校友之间的联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促进校友

之间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座谈进一步加深了北京理工大学粤港澳校友

会与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总会之间的情感联络和信息共

享,双方就如何加强校友会的建设、加强粤港澳校友会

与其他地区校友会的联系、打造校友网络宣传平台及开

展计划活动达成了共识。

校友们建议校友会应将服务队伍扩大,引导更多学

生为青年校友服务,积极加入校友会,在与青年校友的

交流与服务中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学到更多的成功经

验。

同时,校友们表示,年轻校友的不断加入,为校友会

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使校友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规

模也更加扩大化。同时,经过激烈的讨论,校友们认为

校友活动要搞得有意义、有特色,应将老中青校友结合

起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让有着丰富阅历的老一辈帮

助年轻一辈少走弯路,而让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年促使老

一辈更加青春、富有活力。此外,要提高校友活动质量,

力求精彩,让每一位前来的校友都有所收益。正所谓“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校友都充满了潜力,大家的

力量结合起来更不可小觑。

座谈交流历时两个多小时,在喜悦而又融洽的气氛

中圆满结束。众多青年校友纷纷表示期盼下一次在粤

港澳地区举行相类似的母校与校友之间的交流会。

青年校友是未来校友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更

加全面地服务青年校友、凝聚青年校友智慧、汇聚青年

校友力量、助力青年校友成长,是校友会接下来的工作

重点。相信通过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总会和各地分会的

共同努力,青年校友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共同助力校友

及母校的发展壮大。

供稿 / 校友志愿者 于甜

Page 2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工作Alumni Tasks

2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第二届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成功举办

由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主办的

“第二届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

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高尔夫俱乐

部隆重举行。我校 24 名校友参加

了此次联谊赛。

“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是

天津政协高尔夫球协会与北京理工

大学校友高尔夫球会共同举办的年

度赛事,也是双方成员之间沟通感

情、增进交流的重要平台。下午一

点三十分比赛正式开始,双方尽展

各自精湛的球技,经过四个多小时

的角逐,天津政协高尔夫球协会以

总成绩 1 087 杆获得冠军。晚上六

点三十分,颁奖晚宴在球场宴会厅

举行。

原天津政协副主席陈质枫为获

奖选手颁奖并致辞。他首先感谢了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为举办此次比

赛的辛苦付出和周到细致的工作

安排,赞扬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

在校友联络和校友

文体活动组织中发

挥的作用。同时他

也希望今后能够继

续与北京理工大学

校友会开展更多更

丰富的文化活动交

流,通过沟通交流

促进感情提升,建

立深厚友谊,实现共同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高尔夫球会

名誉会长陈玉田校友颁奖并致辞。

陈会长表示,校友高尔夫球会拉近

了自己与母校的距离,密切了自己

与其他校友的联系,是凝聚校友力

量的良好形式,希望校友高尔夫球

会越办越好。

北京理工大学高尔夫球会会长

范伯元校友颁奖并致辞。他代表北

理工校友高尔夫球会感谢天津政协

高尔夫球协会以及广大北理工校友

们的热情参加,同时表示校友高尔

夫球会要继续将工作向前推进,为

大家创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高尔夫球会

常务副会长孙长森校友颁奖并致

辞。他表示作为高尔夫球会的中坚

力量,愿意为校友高尔夫球会奉献

自己的力量,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

校友积极参与进来,以此作为连接

自己与母校的纽带,为母校的发展

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许多校友们也纷纷表示,校友

高尔夫球会的活动丰富了校友会的

校友文体活动,在以球会友、强身健

体的同时,更是增进了与其他校友

的交流和感情,校友们也可以及时

反馈自己的需求,寻求学校和其他

校友的帮助。

校友高尔夫球赛活动作为校友

文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

地开展各项校友工作、整合校友资

源提供了新的平台。

供稿 / 校友志愿者 于甜

Page 2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1

卅载成才路 一生母校情

——北理工百名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隆重举行

2012 年 9 月 15 日,北京理工大学“卅载成才路 一

生母校情” 百名校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纪念大会在

中心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副校

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宾,副校长赵显利,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

授出席了大会。学校办公室、校友会办公室、宣传部、保

卫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后勤集团、教育基金会、各学

院负责人、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 1982 届校友代表、部分

教师和学生代表近 500 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副校长、

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宾主持。

杨宾首先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出

席大会的学校领导和部分老教师代表。

郭大成致欢迎辞。他指出,学校的主人是学生,是

校友,校友的素质和成就是一所学校优良传统、办学水

平的最直接体现。1982 届校友在毕业的 30 年中,把宝

贵的青春和无限才华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成为国家建

设的中坚力量,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

业绩,他们是母校的无上荣耀和骄傲,更是在校学生的

Page 2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2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榜样。他向在座校友介绍了学校师资建设、科

学研究、学生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最新发展

情况,感谢校友们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大力支

持,衷心期望能继续听取校友们寄予学校的希

望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授作为教师代

表发言。他首先欢迎毕业 30 周年的校友回到

母校,感谢毕业生们优异的社会成就和影响力

给学校带来的良好声誉。他以自己工作的北

京理工大学雷达研究所为例强调了校友活动

的重要性,表示常态化的校友聚会、认真听取

校友反馈和建议对于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大四学生

成然代表在校学生发言。在发言中,她表示很

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校友返校活动,感谢在自

己生病住院期间得到的广大师生和校友的无

私帮助。虽然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在北京

理工大学共同学习的经历给所有学子都打上

了共同的印记,她为自己是一名北理工人感到

无比自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总师、13781 班宋

琳,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32781 班王

增全,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62771 班韩兆

会,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71781

班葛海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

长、84781 班苏青,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

司董事长、73781 班欧阳宣分别代表军界、科研

界、教育界、政府部门、文化界以及民营企业校

友发言。他们均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

此次校友返校活动,衷心感谢母校对自己的点

滴教育和悉心培养,从不同角度深情回顾了自

己在校时所受的师恩师情,回顾了单纯美好的

校园生活中的逸闻趣事,汇报了近期的工作近

况和成绩。校友们的发言或激情四溢,或真挚

热诚,或振奋人心,或风趣幽默,向在校师生生

动展现了北理工校友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精

神风貌,现场气氛温馨热烈。

校友发言结束后,郭大成、杨宾、赵显利、

李和章上台为校友们按学院一一颁发了“卅载

成才路 一生母校情”百名校友荣誉返校纪念

牌,其中光电学院刘光灿校友在授牌典礼即将

Page 2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3

结束时姗姗来迟,意外获得了单独授牌的机会,现场再次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为了增进校友与母校感情,打造校友品牌活动,提升学校校友工作质量,

实现校友工作常态化,学校决定将每年 9 月的第二周周六定为校友返校日。届

时欢迎校友回到母校,览校园新貌,温同窗友谊,叙师生长情,商发展大计。

供稿 / 校友会办公室 和霄雯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2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2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13781 班宋琳校友演讲词

尊敬的校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校友们:

大家好,我是 13781 班的宋琳,作为军界的校友代表

发言,我深感惭愧和不安。因为论军衔不是将军,论军种

不是陆军(陆军老大),论单位不在总部领导机关。但是

学校给了我这份殊荣,我还是特别感激。离别母校三十

年,今日回来有太多的情感要表达。当我接受了代表

1978 级军界校友发言的任务,想想该讲些什么时,有三

个关键词闪现在我脑海里,那就是“感恩、自豪、期盼”。

第一个关键词:感恩。没有当年的大学生涯,就没

有我们的今天。四年大学生涯,让我们安然度过了人生

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1978 级,恢复高考后全国统一招

的第一批大学生,天之骄子,时代宠儿,我们是多么遭人

羡慕和嫉妒呵。为此,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国家和时代。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们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使我们步入军旅、走向专业岗位有了扎实的基础。为此,

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母校和老师。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们体会了集体团结、相互关

爱的深厚情谊,使我们由浮躁变得稳重,由单纯变得成

熟。为此,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集体和同学。

感恩,还有许多方面,今天是回母校师生聚会。借

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 1978 级所有的军人校友表达一

下我们的共同心声:“感谢母校,感谢老师。”

第二个关键词:自豪。三十年时光的流逝,使我们

体会和感受了什么是自豪。

我们以身为当代中国人而自豪。20 世纪五六十年

代,我们来到了地球上的这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体会到战争的恐怖,没有遭受到饥饿

的煎熬,没有感受到灾难的痛苦。但是祖国的强大、民

族的复兴、东方巨龙崛起的辉煌历史让我们亲眼所见,

亲身所历。

我们以身为当代京工人而自豪。1978 年,我们从祖

国各地汇聚到这里。当年我们这批学生年龄差异较大,

社会阅历不同,是缘分让我们聚到京工,是命运把我们从

工人、农民、知青变成了“京工人”。不管填写什么登记表,

每当填写毕业于哪所学校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都会

十分庄重、自豪地填上“北京工业学院”。如今的北京理

工大学已非当年可比,叶茂根深,母校在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则更加珍惜京工人这份荣誉。

我们以身为当代中国军人而自豪。三十年前离开

母校,我们步入军旅生涯。三十年间,我们并不为一代

又一代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遗憾;

而如今,黄岩岛、钓鱼岛更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国军人

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我们希望和平,但是我们不怕战争,

一旦祖国需要,我们将坚决履行好军人的职责,能有为

母校争气、为老师争光的机会将是我们的莫大荣幸。

第三个关键词:期盼。它涵盖了祝愿、祈福、希望、

向往,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感受,是心灵深

处的呼唤。同学们的心绪可随着我的语音而一起共鸣。

我们期盼国家日益强盛,我们期盼母校越办越好,

我们期盼老师健康长寿,我们期盼校友家庭幸福,我们

期盼后代快乐成长,我们期盼友谊地久天长,我们的期

盼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期盼 2018——入学四十周年,让我们在

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境、幸

福的憧憬共同期盼吧。

宇航学院 13781 班 宋琳

Page 2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5

32781 班王增全校友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同学:

上午好!我是 32781 班的王增全。今天,我怀着无

比激动的心情来参加母校 1977、1978 级校友毕业 30 周

年返校活动,使我再次感受到了母校和老师们对我们的

浓浓关心之情。

在这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相聚母校,共同见证母

校的发展与成就,共同庆祝 1977、1978 级同学毕业 30

周年,共叙事业发展和校友之情。此时此刻,我感慨

万千,只能用“感谢母校”与“感恩老师”来形容我此时

此刻的心情,是母校培养了我们,是母校和老师们为我

们的事业和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34 年前,我们从全国各地走到一起,那时,我们都很

年轻(我当时只有 16 岁),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我

们忘记了初次离家的孤独;是辛勤而慈爱的老师给了我

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朴实无华的校风为我们创

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老师的敬业、严谨的学风,

耐心细致的讲授使我们获得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人生宝

藏;是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同学之谊铸就了我们坚强

的个性品质。

34 年后,校友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都取得了不小

的成绩,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回忆过去,是 4 年的母校生

活给了我们无限的精神动力,是 4 年的母校生活给了我

们创造辉煌的力量源泉,是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关爱勉

励鼓舞我们走到了今天。

下面请允许我把与我有关的工作和成绩向母校做

一简要汇报。我毕业后一直在国防科技战线从事车用

动力研发工作。像从事国防科技工作的其他校友一样,

学以致用,为我国国防装备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贡

献。30 年来,我们经历了装备的升级换代,在技术进步

过程中,我们成为中坚力量。我们在国防科技技术的诸

多方面,与母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比如在国防基础科

研、国防 973 项目、型号研制等。在我所从事的车用动

力领域,我可以自豪地说,在母校老师、老一辈科技工作

者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装备的“心脏病”问题,实现了

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发展。我们研制的大功率发动机

装备了我国 19 种装战车。我们非常欣慰地报告母校:

我们 1977、1978 级的校友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诲和培养,

我们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最后:

祝母校再展宏图,兴旺发达!

祝老师们健康长寿,桃李芬芳!

祝校友们事业发达,身体健康!

谢谢!

机车学院 32781 班 王增全

Page 2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2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62771 班韩兆会校友演讲词

尊敬的母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1977 级 62 专业的韩兆会,来自山东,

很高兴与大家在母校相聚。学校安排我发个言,说什么

呢?我想了很多很多,从接到北京工业学院录取通知书

的那一刻开始想,一直想到现在,确实想了很多很多,有

很多话要对母校诉说,有很多故事要对母校讲述,更有

很多思想要对母校汇报。思来想去,想到了这句话最能

代表我们这些校友们的心声,那就是感激母校、感谢母

校。34 年前,我和大家一样怀着自己的梦想和憧憬走

进了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的大门,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

活:四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 1 460 个日日夜夜,在母校

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我们长

大了,成人了。离开学校,迎着祖国的召唤,走向了社会。

上大学之前,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母校的培

养和教育,我毕业后从事过技术工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过大型化工企业的厂长、化工医药局的局长、

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和大学的副书记,也获得过省市级

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破格晋升

为教授。

回想起来,我生长在农村,求学在首都,创业在鲁中

大地,安家在青岛。尤其回首三十多年,有成功有喜悦

也有高兴,有失败有郁闷更有沮丧和心酸。成功时想到

的是母校,失败时想到的还是母校,只要想到母校,想到

老师的教诲就有力量,就有干劲,就能克服困难,战胜一

切可以战胜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人生的奇迹。因此,对

母校永远是感激,永远是感谢。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明

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材料学院 62771 班 韩兆会

Page 2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7

71781 班葛海鹰校友演讲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上午好!我是 71781 班的葛海鹰。

我十分荣幸,应邀回母校参加今日的盛典!

三十年前的金秋十月,一个下乡知青,沐浴着国家改

革开放的春风,作为那个年代的幸运儿,进入了我们这所

校风纯正、学风严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

四载寒窗生活,母校填补了我们那代人的知识匮

乏,奠定了我们科学研究与继续学习的基础,培育了我

们“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优秀品格。回忆往昔的校

园生活,可谓历历在目。老师急切而严谨地要把知识传

授给学生,学生如饥似渴地汲取文明的养分;我们在自

习室和图书馆里度过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时光;我们也曾

在运动场上驰骋,我们也曾跳过手拉手的集体舞;我们

也曾在某个周日,到菜田环绕的苏州街小饭馆以一盘机

器包制的水饺解解馋;四年之中,我们几个好朋友也曾

去过一次颐和园……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求知

若渴、立志报国、回馈母校”是它的主旋律。

离开母校,步入社会大学,每个人的际遇与生活环

境不同。我本人先后在三线兵工厂、钢铁公司、市级地

方政府和省级政府机关工作。三十年的经历中,有成功,

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苦闷,但母校的光荣传统一直是

激励我不断学习、恪尽职守、奉献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十年,是母校精神不断激励我的过程;三十年,是

我们这代人成长、奋斗、奉献的金色年华;三十年,是我

们共同见证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关键时期。今天,怀着感

恩的心,再回母校,当年莘莘学子,虽已届天命之年,但

看到母校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看到学弟学妹们风华

正茂、孜孜以求正准备成为社会的栋梁,备感欣慰与鼓

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继续奋斗,必将是我人生的继续追求。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副自拟的对联(其中含有京工

二字),献给母校:

三十年缘起京华那日,情系母校

八万里游历工夫至今,难忘师恩

谢谢!

材料学院 71781 班 葛海鹰

Page 2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73781 班欧阳宣校友演讲词

亲爱的老师、校友、同学,各位领导:

我,30 年后站在这个讲台上,备感激动和荣幸,也感

到分外亲切,想叙叙旧,回忆青春时代的小故事。大学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最珍贵最难忘的。对我来说,也许

更珍贵,因为我只上过 9 年学,小学 5 年、大学 4 年。没

上过中学。小学很遥远,小孩不懂事。学生的记忆,几

乎只有大学。同学友情,也只有大学。大学生活有很多

难忘的事情,遥远又亲近,模糊又清晰。回忆几件难忘

的小事吧。

小事一:我有幸参加了院学生总会,学生会主席是

侯光明同学。在院团委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

的活动,建设各种社团,各种学习竞赛和讲座,也为广大

学生代言办实事。例如,我们通过决议要求学校为学生

修自行车棚;通过决议要求校方允许在宿舍床头使用小

台灯;建议学校把食堂从“包伙制”改为“饭票制”。包

伙制时男生饭量大,馒头不够吃就要去大筐里拿窝头

吃。一个外系的学习尖子女生总把她吃不了的馒头主

动送给我。“别有用心”吧(不久前,我与这位送馒头的

女生搞了一个小小的私秘的纪念活动——结婚 30 周

年)。

我们编印大学生散文集,创作歌曲,我们举办英语

晚会,我们几个男生的英语小合唱,会后还产生了一点

有趣的小花絮、小插曲……

校学生总会的活动锻炼了我,使我从一个“沉默寡

言”的人变得更有活动能力。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学

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当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

小事二:我有幸担任了“京工通讯社”的首任社长,

在王志芬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当时在学院办公楼

有一间办公室。我们组建了庞大的记者团,建起一个网

络,从中受益匪浅。

小事三:我最喜欢的是田径队。每天下午都泡在操

场上。我现在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三张照片,其中最珍贵

的一张是我在校运动会上跳高的照片,我成功背跃 1.85

米,超越我的身高(1.82 米),叫作“超越自我”。另两张

照片是“飞越珠峰”和在“金色海洋”冲浪。但“超越自我”

最珍贵、最难忘、最有意义。

小事四:滑冰。当时学院会在冬天水浇一个小溜冰

场,在“蓝色多瑙河”“溜冰圆舞曲”的音乐声中,冰面反

射着探照灯的银光,我至今的记忆仍觉得如梦如幻。滑

冰变成了有节奏的舞蹈,以至于现在我一听到“蓝色多

瑙河”,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京工溜冰场。当时最遗

憾的是学院没有游泳池。

小事五:班级舞会。当时改革开放之初时兴舞会,

青年人对舞会既向往又腼腆。班里前两次舞会,我溜号

了,跑到北大未名湖滑冰去了。班里同学对我意见很大,

第三次舞会把我强行“绑架”到场。我坐在课桌上看,

心里在学。我练过武术,跳舞三步、四步就几下很简单,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2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9

Page 2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几下就看会了。正在此时,班里两位漂亮女生手拉手向我走过

来了……

小事六:郊游。上学后两年几乎所有周日都会出去,骑着

自行车,什么香山、八大处,还有周口店。我太太还被我们班同

学起了一个外号——“玉渊潭”。

小事七:学习方面,最引人关注的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是王志博老师。王老师启发我们创新,我沉醉于发明创造,吃

饭都举着饭碗当模型想象 360°是不是合理。

我的毕业设计被学校实验室制造了出来,还通过了兵器部

的部级技术鉴定,在北京发明博览会获奖。当中国实施专利法

的第一天,我们就申请了专利。

这个结果深刻影响我现在的企业:在行业内以发明创新著

称,引领行业技术潮流。

建议学校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加强创造力培养,开设专利

选修课。建议工科本科生的实习延长为一年,下企业,接触最

前沿。

小事八:最爱听的课是数学、材料力学等。我机械制图的

基础打得比较好,至今在工作实践中受益匪浅。制图对人的思

维非常有用,我现在仍然经常指导年轻人,要求他们练好基本

功。特别是我擅长“徒手画图”,跟老师学的。这是进行发明创

造时最有用的技能。

小事九:生活方面我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至今未变:早

餐喝玉米糊糊。我不消化牛奶鸡蛋,玉米糊糊最健康。上大学

喝了四年,接着又喝了三十年。

感谢母校培养了我们工程师的作风和思维:勤奋务实,严

谨创新,稳扎稳打,创新取胜,健康发展。我们今天仍然期望继

续不断地从母校获取营养和帮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感谢母

校领导和校友会的支持、帮助和积极参与,我们共同组建了“智

能包装产业联盟”,建设基于 RFID 技术和云计算的物联网和

食品安全烟酒防伪公共平台。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

万亿产值的产业链,推行一种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科学管理模

式,是发展的方向,也是技术的前沿。前景远大,困难很多。希

望能通过这个项目得到母校的指导和支持,与母校共铸辉煌。

这是校友与母校联系的好纽带。

感谢母校的栽培,感谢给我今天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机车学院 73781 欧阳宣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2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29

Page 3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3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学生代表成然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成然,是化工与环境学院大四的学生,非常荣

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校友盛会。30 年后,天各一方的校友

不辞辛劳、满载收获返回母校,这份深深的情谊让我们

在校的学弟学妹感到无比的崇敬与感动。

以前总是觉得校友是那么遥不可及,而今年暑期的

一段经历,却让我觉得校友和学校一样,无时无刻不在

我们的身边。

今年暑假期间,我突发重病,病情恶化到丧失自主

呼吸能力,只能依靠 ICU 病房的机器来维持生命,昂贵

的医疗费用让我的整个家庭陷入了绝境。而就在这个

时候,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校友们无私地伸出了援助

之手,将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当从家人口中了解到

学校及校友们救助我的过程,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

下来。

现在我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成百上千素不

相识的人迅速地聚集在一起,那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

都拥有着北京理工大学的印记。我为我是一个北理工

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向学校、向各位亲爱的校友致

以我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

三年前,我非常幸运地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这

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而各位亲爱的校友,也给我

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你们拼搏奋进的经历,令人刮目

相看的成就,对学弟学妹们的关心、呵护和对母校深深

的情谊,是对我们最好的鞭策和鼓励,引导和教化着我

们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有一天我们也会毕业离校,但不管我走到哪里,不

论我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我都会始终记得——是

北理工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北理工,将成为我永不磨

灭的记忆!再过三十年,我们也希望能够像各位校友一

样,聚在一起,自豪地向母校汇报。

最后,祝各位校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百尺竿头、

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Page 3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31

宇航学院 1978 级毕业生

毕业 30 周年欢聚母校

金秋时节,北京工业学院一系

1978 级 11781 班、13781 班、16781

班学生与老师、领导九十余人相聚

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畅叙同学之

情、师生之谊、母校之恩,北京理工

大学副校长杨宾出席聚会并讲话。

作为高考制度改革以来北京

工业学院一系第一批的本科生,他

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首都北

京,来到北京工业学院一系,开始

了四年的求学生涯,在敬爱的老

师、领导的教诲、关心、帮助与指导

下,于 1982 年 7 月大学毕业,走上

工作岗位。他们三十年来在各自

的工作岗位上为国防科技事业和

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聚会由 13781 班学生、北京

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唐胜景

主持。会上 16781 班学生、北京理

工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李波代

为宣读了一系 1978 级辅导员、教

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发来的贺信。

会上,11781 班、13781 班、 16781

班的学生卢大新、宋琳、曾智勇代

表各班同学回顾了大学四年期间

老师的教诲、母校的生活,表达了

对老师领导培养、母校培育的感谢

之情。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谈天民,张平、赵承庆、万春熙在

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

系 1978 级同学向母校及宇航学院

赠送了纪念品,“精工明德,桃李

天下”八个大字表达了对母校、老

师的感恩之情。杨宾副校长代表

学校对 1978 级的聚会表示祝贺,

并介绍学校的发展、校友工作。宇

航学院党委书记于倩介绍了学院

的发展情况,感谢校友的关心与支

持。学校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段丽

萍,宇航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赵坤

出席了聚会。

会后,一系 1978 级部分同学

参观了校史馆,各班分别进行了聚

会活动。聚会热情洋溢,充满了同

学情、师生情。大家愿母校培养出

一批又一批的祖国栋梁之才,取得

更大的辉煌,期盼 2018 年入学 40

周年母校再相聚!

供稿 / 宇航学院 摄影 / 新闻中心 斯君

Page 3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3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自动化学院 1978 级校友

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

2012 年是自动化学院 1978 级同学毕业离校 30 周

年。2012 年 9 月 15 日,自动化学院 1978 级校友从全国

各地返母校,相聚在自动化学院,同学院领导、老师们亲

切座谈,再叙师生、同窗之情。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自动

化学院院长付梦印,党委书记王军政,副书记、副院长潘

峰和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

1978 级校友一行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重点

实验室。校友对自动化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曾经

作为教室的六号楼,更有着无限的留恋。他们曾在这里

聆听老师的教导,曾在这些教室中刻苦钻研。今天,他

们回到这里,看着学院的崭新面貌,感受学院的巨大变

化,畅谈他们曾经的求学故事。

座谈会由王军政书记主持,王军政书记代表学院全

体师生对 1978 级校友重返自动化学院表示热烈的欢

迎,并详细地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

绩。感谢校友们长久以来为学院赢得的荣誉和所作的

贡献。

随后,校友轮流介绍自己三十年来的变化,分享了自

己三十年来的经历,讲述自己学业、工作、家庭的故事。

1978 级校友向学院展示了 1978 年他们入学的入学

须知等一批珍贵的老照片,谈起了他们曾经经历的校园

生活。

最后,1978 级校友们在六号楼合影留念。学院向校

友们赠送了纪念品。众校友们都对学校、学院促成他们

这次难得的聚会表示感谢,并祝愿学院在今后取得更大

的发展。

供稿 摄影 / 自动化学院 编辑 / 张男

Page 3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33

领略校友风采 分享成长心得——计算机学院师生暑期走访多名毕业三十年校友

 2012 年 7 月 25 日 和 8 月 1

日,计算机学院师生在团委、校友会

的指导下,认真组织筹划,开展了以

“领略校友风采 分享成长心得”为

主题的走访毕业三十年校友活动。

走访团由辅导员刘贺老师带队,团

员 包 括 2009 级、2010 级 本 科 生 谢

俊杰、罗帆、邹雅雯、冯健飞、付豪、

蔡冰莹等。走访团先后走访了四名

计算机系的 1978 级校友。他们是

九三学社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专职

副主委高萍、北京金海弘盛科技有

限公司经理曾红、北京凌瑞智同科

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山、北京波

尔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玉芳。

7 月 25 日,走访团一行来到北

京市东城区政府,在北京市东城区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拜访了高萍和曾

红两位校友。高萍首先引领来访师

生参观了东城区创建的网格化城市

管理系统,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

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随后的座

谈中,高萍结合自己多年的政府工

作经历、项目研发管理经验,对同学

们的提问一一耐心解答。对于同学

们对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用的顾

虑,高萍说道:“现在计算机专业所

教授学生的知识,都应该认真地去

学习,它不仅仅教会了你这一门课

的知识,还教会了你如何去学习、如

何去思考,在无形当中使你的素质

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曾红还补充

道,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

生,不光要学习书本上有关智商方

面的知识,还应该多读一些有关情

商方面的书籍,协调发展。

8 月 1 日上午,走访团拜访了林

山校友。他大气谦和,与师生们做

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在采访中同

学们得知, 1977 年高考恢复,他于

1978 年(15 岁时)入学,毕业进入国

防科技大学计算中心工作、从教,后

来调入北京总参 61 所,最后转业进

入民企。高考恢复前后的那段历史

让在座同学了解了一代老校友在时

代变迁中的发展和蜕变。林山还建

议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以兴趣

为导师,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专注做

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轻易放弃。

8 月 1 日下午,走访团来到了北

京波尔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拜访

了王玉芳校友。王玉芳首先带同学

Page 3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30 years' anniversary

3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们参观了公司的研发室和办公区,随后欣然接受了师生们的采访。

其中她讲到自己 1978 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北京工业学院,毕

业后分配至兵器部 206 所,五年后调入 54 所,随后的十几年是人

生中最辛苦的十多年,也是对她人生帮助最大的十多年。2000 年,

她通过当时的北京人才引进机会,到北京工作。她一辈子都在跟

无线电打交道,曾获多项科技大奖,发表十多篇论文。王玉芳和蔼

可亲,精神矍铄,她自信乐观的态度给走访团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走访中,四名校友都对母校的培养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希

望学校和计算机学院能够续写辉煌。在两代计算机人面对面地

交流时,这些优秀的校友身上折射出对国家的信心、对事业的执

著、对人生的坦然、对自己的信心。校友们的句句箴言,深深打动

并激励了同学们。走访团向各位校友分发了“卅载成才路 一生

母校情”——百名毕业 30 周年校友返校活动的邀请函,并与各

位校友亲切合影。

供稿 / 谢俊杰 冯健飞 付豪 摄影 / 邹雅雯 罗帆 编辑 / 刘贺

Page 3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3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12 年 9 月 22 日,“创新与

成长”——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本次校友论坛邀请到了省市部委领导、金融界精英、国

企高管、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及数十位在各行各业颇

有建树的优秀校友返校参加。论坛分主论坛和三个分

论坛,主论坛由五位校友嘉宾做主题发言,下午三个分

论坛,以一位嘉宾主题发言、五位嘉宾座谈讨论、与场下

观众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每个分论坛均设上

下半场。

9 月 22 日上午“创新与成长”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

校友论坛在中心教学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暨主论坛活

动。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副校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兼

秘书长杨宾,学校对外工作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焦文

俊出席论坛。深圳市市长许勤,中国工商银行执行董事、

副行长李晓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承文,人力资

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聂生奎,金发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等五位主论坛校友嘉宾,学校办

公室、校友会办公室、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工作处、校团

委、后勤集团、教育基金会、各学院负责人、70 余位校友

嘉宾、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近 500 人参加了主论坛。

郭大成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校

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学校发展

的环境与机遇、理念与战略、改革与建设。他希望广大

校友对学校、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建言献策,将社会上

正面或负面的评价都反馈回来,促进学校进一步谋划、

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发展;希望广大校友踊跃参加海内

外各地校友会的活动,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力量;希望

广大校友慷慨捐助,激励和支持在校师弟师妹们进步与

成才。

大会由 1997 届机电学院博士校友高鹏主持并介绍

参会嘉宾。

许勤《以自主创新打造“深圳质量”》的主题发言正

式拉开论坛大幕。他以一市之长的战略眼光高屋建瓴

地向在座师生阐述了深圳自主创新的 5 个特点、深圳推

进自主创新的 4 个体会、深圳未来自主创新的 7 个方向,

重点介绍了深圳经济特区如何在过去以“深圳速度”创

创新与成长

——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Page 3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3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造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打造具有鲜明发展内涵的“深圳质

量”,最后他又以学长学兄的真挚之情热忱邀请校友到

深圳这座开放包容多元之城创新创业。

李晓鹏作了《依靠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发展》的主题

发言。他从股份制改革说起,从工商银行推动转型发展

的创新实践、工商银行转型的发展成就、工商银行未来

发展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展示了工商银行

锐意改革、乘风破浪的完美画卷。他指出工商银行的股

改历程表明:创新是银行最重要的生产力和驱动力量,

是贯穿银行改革发展进程的主线。

承文作了《创新与成长》的主题发言。他以航天科

工作为背景,以巡航导弹的研发作为切入点,深刻阐述

了航天科工人科技创新的经历,介绍了航天科工近些年

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和科技行业所培养的一系列人才、取

得的若干专利。他指出,“创新是加快人才成长发展的

不竭动力”,“人才是促进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要坚持

“在成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等理念,要把创新融入

成长过程中,就要做到牢固树立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

创新意识,努力培养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创新精神,不

断提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创新能力。

聂生奎作了《青年就业与青年成长》的主题发言。

他首先回顾了自己九年的北理生涯和“走了一个人,留

住一颗心”的北理情怀,回忆起当年挂北理第一块校牌

时的往事,还有跟与自己同为北理人的妻子的相知情缘。

在主题发言中,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与就业方面有关

工作的经历,向师弟师妹们介绍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深入分析了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青年就业的困境,最后总

结了当前我国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应注意的事项。

袁志敏作了题为《民营企业的创新》的主题发言。

他讲述了金发科技由模仿式创新发展到联合式创新,再

到目前的原创性创新的创业发展之路。金发科技如今

成为中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没有创新便不可能

有今天。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不断摸索创新、不断

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是形成自己独有的创新文化的过

程。金发科技从 2 万元创业的小作坊到总市值数百亿

元的高科技企业,也是依托技术创新才走在了世界改性

塑料行业的前列。袁志敏学长优雅的谈吐、流畅而不失

诙谐的讲述让我们对民营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解决

就业岗位、科技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了

解,其创业精英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也使大家对他们更

加肃然起敬。

22 日下午,主题为“机制 政策 创新”“校友 创新

实践”“青年 校友 成长”的三个分论坛同时在中教报告

厅、七号楼报告厅、研究生楼 101 室举行。分论坛一的

校友嘉宾分别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总监刘捷(第一

组发言嘉宾),国金鼎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晋勇,圣

天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周永刚,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总裁邓召明,工信部节能环

保司副司长高东升(第二组发言嘉宾),北京工业大学党

委副书记龚裕,长春大学副校长李志瑶,北京市民政局

副局长李红兵,北京现代华式教育创始人鞠远华。分论

坛二的校友嘉宾分别为:京北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长费振勇(主持人),上海复旦拓山管理软件科技有限公

司总经理鞠强(第一组发言嘉宾),北京月坛大厦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榕,天津渤海证券公司总裁王春

峰,北京神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德丰杰龙升基

Page 3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37

金合伙人曲敬东,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

理周泽湘,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李石柱(第二组发言

嘉宾),北京天铉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刘

军,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姜鹏明,北京华瑞世

纪集团董事长陈立光。两场 20 位论坛嘉宾与数百位学

生就分论坛主题进行了充分场下、场上的互动交流。

分论坛三举行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青年分会成

立大会。在会上,青年分会会长杨海滨书记聘请副校

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宾为校友会青年分

会顾问。分论坛三重点聚焦青年校友,以青年成长分享

展开座谈,大批在工作岗位崭露头角的青年校友上台发

言,讲述了他们在创业初期的艰辛与自己的不懈坚持。

校友与在校学生代表展开激烈讨论,广大年轻在校学生

与成功青年创业校友亲密交流,校友们也针对学生感兴

趣的行业提供了相关资料信息,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

树立创业的信心。

2012 年的校友论坛主题为“创新与成长”,共议企

业、高校在实现“十二五”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挑战和

机遇,以求在成长中促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其中创新

人才培养也成为论坛的重要内容。论坛以主题发言、互

动对话讨论、青年创业案例大赛以及与在校学生座谈的

方式热烈展开,启迪思维、共谋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回

报母校社会。

此次论坛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校友的鼎

力支持,接到发言邀请的校友都提前准备了主题鲜明、

题材各异、内容丰富的发言稿或 PPT 演示文稿。主论坛

嘉宾李晓鹏为了筹备这次主题发言,还特意自费前往延

安,追寻校址,重温延安精神,让人感动。校友论坛共举

办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历时整整一天,30 位各行各业

的精英校友齐聚一堂,将他们在学校的温暖回忆娓娓道

来,将他们在社会上的精华所学无私奉献,为在校师生

奉献了一场新视野、新观点、新思维碰撞交织的精神大

餐。在与师生互动提问环节,嘉宾校友除了耐心解答同

学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更是针对同学提问过于集中在现

实主义、实用主义的现象做了积极引导。龚裕学长强调

的“无用之用,过程之美”、鞠远华学长提出的“机制和政

策可以关心,但不要关注,因为机制和政策不可控,可控

的是自己的内心”等观点,引导同学们回归思考做人做

事的本源,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扎实做事,为在校生

正确树立成才观、成功观起到了正面导向作用。论坛之

外,校友嘉宾之间,校友与在校师生之间,利用茶歇、午

餐会等时间无距离交流,畅谈政治、经济或促成跨行业

的合作,“头脑风暴”无处不在。可以说,此次论坛圆满

达到了“展示校友风采 增进校友情谊 开拓校友事业 凝

聚校友力量 ”的论坛宗旨,为校友们获取管理新知、拓

展社会资源、谋求合作机会提供了空间与平台;圆满完

成了校友嘉宾与在校生心路历程的交融,为学校的人才

培养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新鲜理论,达到了“汇聚智慧 分

享心得 助力成长”的论坛目标。

北京理工大学校友论坛作为我校校友工作的特色

品牌活动,有机整合了优秀校友资源对学校发展进行

“反哺”,堪称学校发展建设工作中的新举措。

供稿 / 校友会办公室 和霄雯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3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3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以自主创新打造“深圳质量”——光电学院 82 届 许勤校友主题发言

尊敬的郭书记,尊敬的焦书记、杨校长,尊敬的各位校

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回到学校参加校友论坛,首先要

感谢郭书记、焦书记和杨校长的邀请,使我有机会能够

见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和校长。我想,刚才郭书记也发

表了重要讲话,学校这么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

就,我们作为校友也非常地高兴,所以对学校取得的一

系列成绩、成就要表示衷心的祝贺。在正式介绍相关内

容之前,我想借此机会对我们具有延安精神的母校致以

崇高的敬意,对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校友表示衷心的

感谢。

因为站在这,回到学校非常亲切,无论是这里的教

师,还是这里的校长,见到这一切,都有许多美好的回

忆。刚才我秘书问我说,回到学校是不是想起很多故事,

我说是。我说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操场上,我们不知道是

跑了多少圈,在田径队的时候每天都得去训练,准备活

动也得跑个五六圈,所以感觉很亲切。

我也借此机会要感谢,特别感谢我的老师焦书记,

我们的杨校长,因为我在校的时候,我在本科的时候,焦

书记是我们工程系的系领导,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焦

书记是学校领导,我在做研究会主席的时候,杨校长是

团委书记,所以是我的直接领导,所以我要特别感谢他

们这么多年的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杜玉波书记,现

在是杜玉波部长,在我做研究生主席的时候,他也是团

委书记,一直到现在,杜玉波部长在各方面,给予我本人

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我要感谢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的指

导老师周文秀教授,我要感谢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华

明教授,以及许许多多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给予我们帮

助的老师和同学们。我也要感谢我在学校田径队,我们

的教练王老师。到了学校有许许多多回忆,有许许多多

感谢。

按照杨校长的指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

深圳的自主创新的情况,向各位做一个汇报。这个汇报

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深圳自主创新的特

点;第二部分是推进自主创新的相关体会;第三是未来

的方向。在介绍之前,我先简单地把深圳的基本情况给

大家报告一下。

深圳目前是一个副省的计划单列市,居住人口大约

是一千五百万,2011 年的 GDP 总量是一万一千五百,出

口的总量去年达到了四千多亿美元。同时深圳是我们

国家第五大国际航空港,目前每年的旅客人数在三千万

人次左右,深圳也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最重要的省市

Page 3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39

之一,同时也是与香港、澳门比邻的重要的口岸城市。

目前按照在国家的地位,深圳是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

市。

我们下面主要是介绍一下深圳从 1980 年建立特区

到 2011 年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发展速度。一个是本地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了 25%,投资增长了 29.2%。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是增长了 26.6%,进出口贸易 32.7%,出口

贸易 33.2%,财政一般运算收入 32.3%,所以这个是高

速发展的。这得益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策。在 2010 年,胡锦涛同志

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的庆功大会,专门指出,

深圳是创造了我们全球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

迹。这确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直接的结果。深

圳以创新来提升发展质量,降低消耗和能源在全国也属

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目前我们深圳的万人 GDP 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

平的 59%,万人 GDP 水耗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

一,所以这个应该说,我们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在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

深圳市和北京市作为两个地方,分别介绍了自主创新的

情况。我们深圳作为一个典型发言受到了好评。深圳

在创新方面应该说,一直具有它的特色,我们认为,创新

是特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的根和魂。确实由于

创新的不断推进,深圳特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所以今天

我就汇报一下自主创新的几个方面的情况。

特点一,核心专利与知识产权产出居全国前列。我

们可以看到,2011 年深圳的专利密度是每万元 39 件,

位列全国第一,因为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万人 2.38 件。

2011 年深圳的 PPT 国际专利的申请占到全国申请量的

45.4%。2011 年国际上 GCD 国际专利前十位的企业,现

在有两家——中兴和华为,分居第一名第三名。2011 年

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居前十名的企业中,有深圳五家

企业:中兴、华为、富士康、海洋王照明和腾讯。2011 年

国内前十名专利授权量企业中,有四家深圳企业。

由此可见,近五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

情况,一直是持续地增长。2012 年上半年,深圳的专利

申请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国内专利申请量是

三万三千多件,增长了 22.3%,授权量是两万一千多件,

增长了 17.4%,其中华为的专利申请量增长了 100% 以

上。中兴的专利申请量占到了 55% 以上,还有我们的一

个基因科学研究的研究所华大基因占到了 12% 还多。

成立两年的深圳光启研究院是五位归国留学生创

立的,两年时间吸引了 40 个国家的国际化的团队,已经

在发明领域取得了 2 000 项专利。在一些重要领域,深

圳的企业和单位属于全球第一位,或者是最领先的行

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超材料研发。

特点二,深圳这个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了以企业为

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创新体系。这

里面有 6 个 90%,都是来自于企业,不论是专利、研发、

投入,还是研发机构等。

目前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民营企业

众多,成长性快,比如说目前我们有差不多三万家的科

技型企业,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企业有两家,超亿元的企

业有 700 多家,这还都是不完全统计的。国家研发机构

企业有两千多家。

特 点 三,深 圳 目 前 构 建 了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高

新技术产业群,我们去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了

一万一千二百亿。电子制造业占了全国的七分之一,软

件产业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包括一些已经在国际上有知名

度的企业,华为、中兴、腾讯,另外深圳这些企业,国际化

程度是走在前面的。从 2009 年开始,实际上我们是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未来真正的经

济结构。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新兴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所以 2008 年年底就开始启动编制规划。2009 年

我们又颁布互联网、生物和新能源产业三大战略产业,

随后我们又制定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技术三大产

业,所以现在是六大战略性产业。2012 年上半年,我们

Page 4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4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六大战略性产业占 GDP 已经达到了 28.5%,是我们

GDP 增速的 2.6 倍,这个在结构上成为具体优化的特

征,而且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战略新兴产业规模最大、

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特点四,打造创新型的高产出的创新区。高新区

无论是单位面积的产出、专利的产出,还是税收、利

润、出口都居全国之首。

特点五,建立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深

圳自主创新的特点,不仅是专利创新,而且还配以金

融创新、产业创新,包括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了一系

列的创新。所以,无论是证券所的 IPO 对我们创新

企业的支撑,还是我们专利服务 VC 和 PE,以及我们

的服务平台,包括自主产权的法律等,都是巨大的支

撑的创新。所以创新不是单项的企业创新,而是形成

系统的创新。

我们近年来有一批科技创新的项目,包括两个

国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个是峰值速度三千万亿

次的超级计算机,曾一度居全球的第二位。我们部署

了国家经营库,可以储存各种物种和人种的基因信

息;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的实验室、工程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了。我们

2009 年、2010 年以来,建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已经超

过了过去的 28% 多。以上我简要地报告了一下深圳

自主创新的一些特点。下面谈谈关于深圳自主创新

的几个体会。

体会一是深圳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深圳社

会发展的动力和战略。深圳成为国家建立的第一个

国家创新型城市,始终以自主创新驱动战略方式转

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提出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打

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

体会二就是深圳政府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深

圳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平稳规划等的一系列政策配

套文件,以及财政性投入,都是属于非常领先的状

态。我们率先制定了第一步国家创新城市规划,并且

出台了长三角自主创新的政策,巨大地推动了全市

的自主创新。深圳的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去年

是达到了 3.66%,现在 OECD 国家,目前排序,以色列

是排第一位,他们的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是 4.5%。

但排第二位的国家就比深圳的 3.66% 还低,所以全

社会研发的巨大投入推动了整个创新成果的产生。

在这当中,深圳市政府不断地加大投入,从 2008 年到

现在,政府的科技投入已经翻了两番。深圳有很好的

市场化环境,所以企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意识和市

场意识。科研单位也具有和市场联动的这么一个具

体的操作措施。所以它能够很快把自主创新成果转

化为经济产业。

体会三是深圳具有移民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创

新氛围。因为移民文化的介入,各个地区的优秀文化

被带到这个城市,同时大家又拥有了一个创新、创业

的热情和冲动。我们讲,移民城市中的人血液里面流

淌的创新的成分、比重,从统计概率上,要高于一般

城市,所以这也就形成了深圳的特定的文化,我们叫

“章鱼”式的移民文化,它可以更多地把触角伸入到

全国各地,能够吸取全国各地的优秀资源。所以深圳

多年来形成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

失败的创新文化。现在成功的企业家,许许多多当时

就是带了几千元钱到了深圳,像比亚迪的王传福当

时是借了钱创业的,这个企业已经成为几百亿的企

业了。

另外一个我是感觉到,深圳的创新的成功,还在

于它能够开放地创新,能够广泛地聚集国际上的资

源、全国的资源,所以才推动了深圳能够更多地把创

新要素有机地结合。

下面是深圳自主创新的 7 个方向。我是想快一

点讲,如果大家有问题,最好留几分钟大家提问题。

2010 年深圳特区成立 30 周年的时候,中央总书记赋

予了深圳新的使命,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的“排头兵”,要求深圳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

Page 4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41

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深

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经过认真学习总书记的

讲话,提出在过去深圳特区创造全国闻名的“深圳速

度”的基础上,未来要打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

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盲目

地追求速度,盲目地追求威猛。我们要在更高的质

量上快速稳定发展,所以把“深圳质量”作为深圳发

展的新理念、新标杆、新作风,不断地去探索科学发

展的新周期。

自主创新是有力的支撑,推动了“深圳质量”的

打造,特别是支撑了我们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

续的全面发展。那么有几个重点方向,第一个方向

是更加突出国家创新城市的引领辐射作用。我们深

圳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创新

国家的建设当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个方向是要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

新能力。也就是说从应用技术,我们要与技术研究

结合,向技术研究和一些重要领域创新,特别是一些

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加大技术的攻关领域。

第三个方向是更加突出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

系。我们提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强化整

个创新生态,所以这个要打造整个创新链。

第四个方向是要更加突出创新的人才高低。现

在我们深圳公布了高层次的“孔雀人才”计划,要引

进全球的团队。今年拿出 5~7 亿元来引进国外的创

新团队,最高的一个团队一次性的投资为八千万元,

而且我们有一系列的计划,包括住房的、落户的、医

疗的、子女入学的等一系列支持和计划。对于各类

人才都给予住房的补助,博士是每个月一千元、硕士

是五百元、本科是两百元。

第五个方向是更加突出开放式共享式创新。我

们也就是要利用国际创新体系建设使深圳能够融入

国际创新体系,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国际支柱,能进一

步加强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第六个方向是要突出人才技术与产业的集成创

新。这里面包括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十所

国际化、专业化、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引进国内最一

流的高校和国际最一流的高校在深圳合资办学。针

对当前我们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些专业,我们设置学

院,同时我们每年要拿出 10 个亿来建设学校。进一

步加强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和企业技术

中心的建设。这里面得到了科技部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今天两位校友都是科技部的领导,杜老师和王

老师,我们坐第三排中间的两位,这个要感谢你们,

深圳还要在“十二五”期间上一千个战略新兴产业

的项目,支持未来发展。

第六个方向更加突出人才,要建设“高、新、软、

优”的现代产业体系。到 2015 年,我们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总规模要达到 2 万亿以上,所以我们要围绕

着“高、新、软、优”四个字来做产业的集成创新。

第七个方向就是更加突出以创新促进绿色低碳

和服务民生。因为我们在节能减排技术上、在环保

技术上、在生态修复技术上、在产业的集成上和生态

文明建设上,继续以创新来驱动。比如说,我们现在

深圳已经拥有 3 000 多辆电动汽车,到 2012 年年底

将会突破 5 000 辆,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应用电动

汽车规模最大的城市。我们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国

家减排的任务,同时也是不断地来优化管理,消除发

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担心,全面推行绿色低碳。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

积极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将始终坚

持这个战略,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驱

动发展,把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深圳同时作为一

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创业城市,热情地邀请各

位校友能够到深圳创新、创业。这个城市具有它特

色的文化。我们有一句话叫:“这没有外地人,都是

深圳人。”所以欢迎大家一起来深圳创新,共担我们

特区的使命,成就未来的理想。同时我也借此机会,

Page 4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4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祝愿我们的母校未来发展更加美好,祝愿老师和同学们

生活快乐、事业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深圳是我们国家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城

市,许市长是我们的校友,目前掌管整个深圳市的经济

社会发展,那么相信在校的同学们,关于深圳的发展,应

该有很多问题。

学生:许市长您好,首先欢迎您回到母校,感受母校

的创新与成长。在刚才的论坛发言中,您提到了深圳核

心专利与知识产权产出居全国前列,那您也知道,我国

现在知识产权与专利的保护方面形势比较严峻,我想问

一下,深圳是如何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具体措施有哪

些?谢谢。

许勤:非常感谢。刚才的介绍,我是介绍完了,但我

感觉到准备的内容很多,时间很短,我只能非常简要地

介绍一下。你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为对

于一个以自主创新来驱动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

新兴产业作为产业主体的一个城市,如何保护知识产

权,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也是最需要加大力度的。所

以深圳保护知识产权,一个是在相关的法规上做了规

定,另外一个是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课题。在

宣传上,在保护技术的提升上,我们也加大力度。我认

为,深圳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政治、规划,到我们政府的

执法,按照法律相关条文的审理保护,以及和国家相关

部门联动,都形成了一套保护体系。比如说我们跟国家

知识产权局有一个直通车,直接在这个高新区为企业办

理知识产权的登记,我们和国家标准委及相关的法律机

构,都是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国家支持下、我们自

身努力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体系,当然这方

面我们还要做更多的事。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许市长您好,我想问一下,现在在一般的城

市,很多创业者最怕的就是政府,因为政府部门很多,而

且办起手续来程序繁杂。我想问一下深圳在解决这个

问题上是如何做的?谢谢。

许勤:看样子你是已经考虑去深圳创业了,所以思

考到城市的政府。深圳市政府提出来要打造法制性政

府和服务性政府。深圳的政府服务,是基于深圳比较发

达的市场经济环境,所以更多地把一些事项交给市场分

配资源。政府服务就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定、省里的规

定,以及我们需要有的一些服务事项,包括一些审批事

项。尽管深圳在政府建设上已经走在前面,但是我们认

为未来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减少审批。

经国务院的批准,广东已经率先启动审批制度改革。深

圳也是改革的重点,所以我们最近启动了第四轮的审

批,进一步来减少审批事项。初步计划在“十一”之前,

我们将会公布第一批审批事项。同时我们要加强信息

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加便捷的服务。我想从服务这个角

度,可能你到了深圳,你就会感受到跟其他地区是不太

一样的状态。

尽管目前我们做的应该说有一定的特征,但对于未

来的需求以及如何能够进一步把政府的职能、社会的职

能,以及市场对资源的功能结合,我们仍在探讨这个问

题。我相信你到了深圳创业,肯定会感觉它的氛围是不

一样的,是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的。

Page 4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43

依靠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发展——管理学院 96 届硕士 李晓鹏校友主题发言

序言 从股改说起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

进,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转轨中的一些

国有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经营风险逐步暴露。国有银行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力军 , 在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

企业改制过程中,也产生了巨额的不良贷款包袱,经营

发展受到严重影响。2002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金

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综合改革的

目标和任务,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工

商银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国有银行的改革决定,不等不

靠,先行推进了一系列内部改革,并创造性地提出用未

来收益偿付改制成本的财务安排。2005 年 4 月,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了对工商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决定。经

过财务重组、实施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

列艰苦工作,工商银行于 2005 年 10 月正式改组为股份

有限公司,2006 年 10 月成功在沪港两地同步挂牌上市,

创下当时全球资本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等 30 余项中国资

本市场之最和全球第一。股改上市使工商银行实现了

脱胎换骨般的嬗变,迎来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新的历史阶段。股改上市是一次重大的体制创新,工商

银行的股改历程表明:创新是银行最重要的生产力和驱

动力量,是贯穿银行改革发展进程的主线。

工商银行推动转型的创新实践

股改解决的是工商银行体制框架的重建问题,但还

没有解决工商银行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再造问题。2005

年,在对过去 20 多年发展规律和未来经济金融改革发

展大趋势进行全面深入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工

商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目标出

发,工商银行作出了经营转型的重大战略抉择,提出要

用 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现工商银行经营模式脱胎

换骨的转变,并指出战略转型的核心是重塑工商银行的

经营模式,改变对信贷等传统业务的过度依赖,探寻更

为多元、稳健,更能平衡资产与资本、规模与效率、速度

与质量、收益与风险的集约化发展路径,重点是对工商

银行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

构、渠道结构、区域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等经营架构进行

优化改革,对内部管理机制与流程进行再造,以实现工

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转型过程中,工商银行始终把

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战略、文化、科技、

流程、产品、信贷业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推动转

型发展。

创新是工商银行的基本价值取向

工商银行在持续的战略规划中提出和制定了创新

战略,对创新实践进行规划和引导。在 2006— 2008 年

Page 4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4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股改后的第一个三年规划中,工商银行首次提出创新战

略,并明确创新战略的实施路径是以管理创新为基础,

以业务创新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平台,把自主创新作

为发展动力。在 2009— 2011 年第二个三年规划中,工

商银行制定了实施金融创新工程的战略,要求通过体

制、机制、业务、产品、管理和技术的创新,锻造不可复制

的核心竞争力。在 2012—2014 年的第三个三年规划中,

工商银行提出实施以产品、科技、管理创新为核心的竞

争战略,锻造转型发展的持久推动力。

创新是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求和基本价值

取向,以及转型发展的持久推动力。“工于至诚、行以致

远”的工行价值观包含“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

五个方面的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正是工商银行的核

心价值取向之一。

工商银行高度重视培育全员创新的企业氛围。把

开展创新沙龙活动作为工商银行“交流新思路、研究新

动态、介绍新产品、发布新成果”的有效平台。自 2007

年至今已先后在总行机关、区域分支机构和企业客户举

办 27 期沙龙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工行创新文化在行内

外的传播。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改

革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机制是工商银行理论创新的重要

平台,其中中国城市金融学会获评全国首批 4A 级学术

团体,其会刊《金融论坛》连续多年被有关部门和权威

机构评定为核心期刊;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已连续招录 10 届 47 名博士后;改革发展重点课题研究

机制引导全行员工积极参与理论探讨和科研创新活动,

累计超过 200 项总行级改革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推

动了工商银行体制机制创新、流程优化改造和业务创新

发展。

科技创新是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依托

工商银行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推进科技创新。全

行已建立起近 13 000 人组成的信息科技队伍,是目前各

商业银行中规模最大,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最高的科技

队伍。工商银行还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

形成由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北京、上海、杭州三大

研发部门和广州、珠海两大研发基地组成的科技研发网

络,软件开发人员达到 5 000 人。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

和业务创新,工商银行每年有近千个应用创新项目投入

使用,在客户服务、金融市场、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领域

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服务平台和创新拳头产品,为全行提

升服务水平、加快经营改革、推进国际化进程、强化风险

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工商银行拥有的

国家专利数累计已达 178 项,在我国银行业全部专利数

量中的占比超过 6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多年来,工商银行依靠自身力量,持续推动应用系

统升级。从第一代系统解决手工处理问题到第四代系

统实现客户视图统一、核算相对独立、产品灵活配置、全

面风险管理、健全管理会计和境外应用一体等多重应用

目标,工商银行业已构建起一个具有灵活性、先进性、高

性能、抗风险的应用架构体系。NOVA+( 第四代综合应

用系统 )、FOVA(境外核心业务系统)和 MOVA(全行

统一的绩效考核平台系统)已经成为支持全行运营管理

的三大支柱平台。全球集中运行的数据中心支撑境内

外业务 7×24 小时连续运作,日最高业务处理笔数达到

21 300 万笔,系统可用率保持在 99.98% 的高水平。

流程创新是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动力

股改之后,为提高柜面服务速度、提升业务处理效

率、减少业务操作风险,创建简易型前台操作模式、构建

标准化的网点管理规范和集约化全新业务运营格局,工

商银行着力推进了业务集中处理、运程授权改革和业务

流程综合改造及优化三大运营改革。为使客户办理业

务的流程更加高效和合理,工商银行还将每一个业务动

作进行分解,从服务细节入手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

基础上开展改造与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

工商银行平均每天办理的业务量为 1.7 亿笔,是 2006 年

每天平均业务量的 2 倍。在人员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客户在网点等待的时间却平均缩短了 20%。

产品创新是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抓手

工商银行在业内较早地构建了“统一领导、分工负

责、矩阵管理、集中整合”的产品创新管理体制和较为完

整的产品创新制度体系,对产品创新流程、设计研发、评

估评价、激励考评和人才培养做出整体安排。迄今为止,

Page 4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45

工商银行已建立了覆盖存款、贷款、结算、代理、银行卡、

担保承诺、托管、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理财、资金交

易、电子银行等各项业务领域的产品体系和包括营业网

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银行、电视银行、自助设备

在内的多元化产品销售渠道。工商银行依托多币种、多

语言、跨时区的全球一体化科技平台,加大金融产品创

新力度,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产品 772 个,各类金融产

品数量达到 4 015 个,是 2006 年上市之前的 4.5 倍。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工商银

行不断推动业务和产品创新,如旨在拓宽金融资产服务

范围的账户贵金属、积存金、安心账户托管业务,旨在提

升全球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境外双币卡、系统内跨境汇款

和全球见证开户业务等。同时,随着综合化经营范围不

断拓展,工商银行先后组建了基金、租赁、保险、证券等

跨市场业务平台,开展牌照类金融业务创新。

信贷业务创新是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亮点

信贷结构转型是工商银行近年信贷转型发展的核

心导向。首先,工商银行积极配合国家系列区域发展战

略制定配套区域信贷政策,并充分利用多种信贷政策工

具组合,持续推动信贷区域结构转型,基本形成了东、

中、西部各经营区域信贷资产均衡分布的格局。其次,

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明确了“绿色信贷”建设理念,通

过政策引导全行积极培育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清洁能

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信贷市场。截至目前,工商银

行环境友好及环保合格贷款余额占全部境内公司贷款

余额的比重超过 99.9%。再者,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工商银行针对小企业客户群体建立了独立的授信评级

体系,并不断优化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和丰富小企业产

品体系,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得高速发展。截至今年上半

年年末,工商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 3.99 万亿

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 72%,特别是加大了对小微企业

的信贷投放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小企业和个人

经营性贷款)达到 1.8 万亿元。

以信贷产品创新推动传统信贷业务向新兴潜力信

贷市场转型,是工商银行近年坚持的信贷业务创新原

则,并已获得良好成效。比如,工商银行不断完善供应

链融资产品体系,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涵盖采购、

存货、销售各环节的融资产品;开发网络融资服务,为小

微企业提供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融资产品,目前已与阿

里巴巴等商务平台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拓展消费

信贷业务,发行逸贷信用卡、多币种信用卡等新产品。

同时,工商银行积极推进信贷体制机制创新,分别

实施了授信审批垂直集中管理改革、个人客户综合授信

管理和全球统一授信管理三项改革,推动传统信贷体制

向集约高效的信贷经营模式转型,不断夯实信贷结构调

整和业务创新的制度基础。

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成就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创新,工商银行的转型发展取得

了巨大成就,规模效益快速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经

营效率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自 2007 年 8 月份以来,工行总市值一直稳居全球

第一 ; 截至 2012 年上半年年末,工行的各项存款余额

达 14.5 万亿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存款银行地位 ; 根据

英国《银行家》杂志 2012 年 7 月公布的全球 1 000 家大

银行排名,工商银行一级资本排名跃居全球第三,创造

了中国银行业参加该项排名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期,工

商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多项业务居国内同业首

位,成为中国第一零售银行、最佳现金管理银行、最大信

用卡发卡行、最大资产托管行等。

2008 年以来,在国际经济金融持续动荡的背景下,

工商银行通过改善经营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创新

发展,在严峻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仍实现了较高盈利增

长并保持良好资产质量水平。截至 2012 年上半年年

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 0.89%,拨备覆盖率达

281.4%,资产质量在全球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持续的改革创新推动工商银行经营效率大幅提升,

2011 年年末与 2000 年年末相比,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

下降 24.8%,网均资产增长 6.3 倍,网均营业收入增长

10.9 倍,人均资产增长 4.5 倍,人均营业收入增长 7.9 倍。

转型过程中,工商银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

这个最艰难也最关键的问题,结构调整取得实效。截至

Page 4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4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2011 年年底,工商银行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超

过 50%,净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超

过 21% ;区域结构基本保持均衡发展,形成了梯次发展

的盈利格局;渠道结构稳步转型,电子银行渠道业务量

占全部业务量之比超过 70% ;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形成

了个人中高端客户群体较快增长,大、中、小公司客户均

衡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工商银行未来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方向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客户金融需求变化以

及技术创新提速等经营环境变化的新形势,着眼于加

快推动自身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转型的现实需要,工商

银行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方向,主要

包括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为中

心、以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为抓手和以新技术、新媒体为

载体等方面。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通过创新引领经济健康可持续

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以经济结构

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发展方式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前瞻性推进自身的经营转型,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根据实体经济发展

需要,工商银行将着力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

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四大新市场”,开发贸易

融资、中小企业贷款、 个人消费类贷款“三大战略领域”,

大力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绿色信贷项目。

以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通过创新深化业务和区域布局

调整

在零售业务创新方面,随着中国个人财富规模的增

加,高净值人士对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类别投资产品的

需求不断增强,对财富安全、财富传承等相关金融服务

表现出高度关切。工商银行将积极开发相关业务,不断

增强针对高净值个人的定制化、专业化、综合化金融服

务能力。在批发业务创新方向方面,未来一段时间,亚

太新兴市场孕育极大的公司和机构客户综合业务机会,

且公司和机构客户对包括筹资、投资、结算、增值、风控

等在内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工商银行

将适应上述特点,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最

经济、最便捷、最增值的形式满足公司客户需求。

在完善跨境服务平台方面,为适应中国企业从跨国

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跨境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

工商银行将搭建更为完善的跨境服务平台,为客户在全

球范围内配置业务资源和提供业务产品。在完善跨市

场业务平台方面,工商银行将不断拓展综合化经营范

围,构建全功能金融服务平台,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同

业的差距。

以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为抓手,构建低资本消耗、高收益回

报型盈利增长模式

随着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国内银行长

期以来奉行的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批发贷款为

主要资产形式、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经营模式

越来越难以为继。同时,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监管环

境变化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从资本密集型向资本节约

型商业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提出大力发展

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不承担主要风险、资本占用低

的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加快构建低资本消耗和高收益回

报的盈利增长模式。

以新技术、新媒介为载体,通过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云计算、智能终端、物联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是与

金融信息化潜在相关度较高的新技术、新媒介代表:利

用云计算技术,商业银行有望将各类资源统一纳入云平

台,整合行内外信息,实现多渠道联动和多产品交叉销

售;利用基于智能终端技术的智能排号机、电子填单机、

柜外清智能设备及平板设备,商业银行可以提升网点服

务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可以创新能够提升

客户体验的新型产品,提高贵重资产管理的便利性;利

用新一代通信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构建多元化服务渠

道、新一代呼叫中心和移动办公模式,带来更佳的客户

体验与更高的工作效率。工商银行将不断加强基于新

技术的业务与管理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Page 4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47

创新与成长——宇航学院 80 届 承文校友主题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回到母校与大家一起讨

论交流“创新与成长”这一主题,这与我们在座的每个

人尤其是莘莘学子息息相关。我从母校毕业后到航天

领域工作三十余年来,也始终在思考并实践如何将个人

的成长发展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因为中国

航天作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标志性领域,其发展

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我在与全体航天同仁一起为

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做出不懈努力的同

时,自己也逐步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

大型科技企业的一名领导干部。北京理工大学在建校

七十周年庆典上曾授予我“杰出校友”的证章,我感到

很光荣、很自豪。因为这首先是母校的悉心培养、老师

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的帮助支持为我成长打下的良好基

础,在此特向北京理工大学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

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我们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

强调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要在

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锻炼人才”。今天

在座的各位同学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你们的创新

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创新与

成长是贯穿你们人生不同阶段的命题,只有不断地创新

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又能进一步

促进你们不断成长。我长期在航天领域工作,对“创新

与成长”有些体会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创新是加快人才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本身就是求新,面对当今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

界,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简单地重复自己,必须扬

弃旧义、创立新知,以变应变、变中求新,增强思维的开

放性与前瞻性,使创新在宽广的时空运行。人们在创新

实践中不仅需要去解决具体现实的问题,更需要不断学

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与发现,这些都使得创新成为加

快人才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过程也成为人才成

长发展的过程。

在 2009 年国庆 60 周年阅兵中,当中国航天科工集

团公司研制的巡航导弹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的时候,世界为之震惊。巡航导弹以其射程远、远程打

击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等特点,被誉为真正的“杀手锏”

武器装备。该型号可谓“数十年磨一剑”,从导弹的气动

外形到核心的突防技术等,都进行了一系列大跨度的创

新,采用的新技术达到了 70%,一举改变了我国新型号

武器装备研制中新技术一般不超过 30% 的惯例,巡航导

弹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

成为航天科工科技创新的典范。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奖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部级科技成果奖 33

Page 4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4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项,在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在型号研制过

程中,大批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起来,型号队伍中产生

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2 人入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

人选,1 人获全国杰出人才奖,产生 2 名国家重大工程首

席专家,先后有 21 人成长为国家重点型号的总师、副总

师,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

年该项目团队被评为航天科工集团优秀创新团队,2012

年又被国家国防科工局作为国防武器装备领域最具代

表性的标杆团队,推荐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的评选。

创新不仅出产品,出成果,更出人才。中国航天科

工现有职工 12.7 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 40%,

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200 多(218)人。先后培养两院

院士 15 人,国家级专家 25 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

选 43 人,国家级科技人才 53 人,“千人计划”专家 7 人,

全国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2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

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2 人,国防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1

人,国家级研发机构技术负责人 26 人,中华技能大奖获

得者 4 人,全国技术能手 92 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技能带头人 5 人。先后有 1 66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航天科工的型号科技人才队伍中,年轻化,高学

历、高职称,重历练、成长快已经成为队伍成长的主要特

点。目前,型号线主管设计师及以上科技人才队伍中,

35 岁以下占一半多,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占近一半,具

有高级职称人员占 1/3 多,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占一半多。

型号设计师成长为副主任设计师的平均年限为 8.9 年,

平均 5.6 年后成长为主任设计师,平均 4.4 年后成长为

副总设计师,平均 2.9 年后成长为总设计师。这些人才

快速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

人才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从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发现,技术已经不像以

前那样仅仅凝结在物质资本中,而是更多地存储在企业

有关技术人员的头脑中,是其创造性工作成果的一种体

现。同时,无论是从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看,还是就目

前世界各国科技水平差异与科技人才积累的差异上看,

谁拥有了掌握高新技术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高技

能人才,以及敢于开拓进取的经营管理人才,其创新水

平就领先于其他国家。胡锦涛同志指出:“世界范围的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

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

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

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成功的企

业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队伍,这是企

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从中国航天科工发展的历史看,正是由于众多航天

人才自主创新、奋斗拼搏,在从事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

产业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

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

生产体系,所研制的国防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

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

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

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天科工先后为

国家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

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第一”,同

时,航天科工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

大项目建设中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工着眼

于“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理念,努力践行“放

飞神剑、收获和平”的庄严承诺,积极拓展非传统安全领

域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

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自主创新研制的防伪税控系

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与

保障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

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国家级

创新型企业”,中国航天科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

务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10% 以上,并拥有 8 个国防科

技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工程 / 技术研究中心、10 个国家

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 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23

个省市级技术中心、多个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

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36 项,

其中特等奖 3 项(是军工集团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

Page 4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49

术进步特等奖最多的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奖 795 项,省

级科学技术奖 32 项,军队奖 35 项。航天科工拥有我国

第一件发明专利和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现拥有有效专

利 3 000 多件,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军工行业前

列。航天科工坚持创新发展,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

连创新高。

中国航天科工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才这个最

宝贵的资源。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25 所载人航天交会对

接微波雷达总设计师孙武同志,2000 年从法国获得博士

学位回国后,带领年轻的创新团队不断潜心钻研、攻坚

克难,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首次使用高速伪码测距、双

程相干多普勒测速和干涉测角体制,成功实现了在国内

外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精度、高可靠、测量全功能的雷达

新技术,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成功实现交

会对接作出了重要贡献,填补了国内空白,以出色的创

新成果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正因为创

新,他们使中国航天科工站在了微波雷达空间探测技术

的最前沿;也因为创新,他们得到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充

分肯定。2011 年,孙武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

者、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突出贡献者等荣誉,受到党

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2 年孙武又获得“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研究室也获得“全

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坚持在成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同学们无论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职

业生涯中,都面临如何正确选择成长的方向路径、如何

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大家一定要坚持在成长中

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把创新融入到成长过程中,使

自己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成熟,创新创业才会获得成功。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我有以下 3 点建议

与大家交流。

牢固树立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创新无固定模式可循,摆在我们面前总有许多新问

题。同学们必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信、自强、

自立、自重,不迷信、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崇

尚创新、勇于探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敢于标新立

异、奇思妙想,不死记硬背,学会另辟新径;敢怀疑、敢超

越、敢冒风险、敢于承担风险。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64 年发射东风二号中近

程导弹时正值 6 月下旬高温,按预测,高温将导致导弹

达不到原定射程,试验计划面临夭折。当时担任院长的

钱学森和型号总师以及全体参试人员都苦苦思索解决

办法,许多人提出用增加推进剂的办法来增加射程,但

储箱容积已定,此办法行不通。就在此时,一个年轻的

设计员根据仔细分析计算后,提出一个截然相反的办法:

从储箱中泄出 600 千克酒精(改变推进剂中液氧和酒精

的混合比),使导弹起飞重量大大减轻,达到原定射程。

很多人并不理会他的办法,他只能鼓足勇气直接找钱学

森,最后钱学森拍板让总师采纳这个试验队伍中军衔最

低的年轻中尉的办法,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个年轻人

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

总设计师的王永志。2004 年,72 岁的王永志从胡锦涛

同志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努力培养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创新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切忌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坚持以务实之风推

动创新工作的落实。同学们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需要

通过一步一步踏实的创新实践来完成。同学们在实践

中应自觉培养三种精神: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宁静致

远、无欲则刚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心浮

气躁、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实干精神;要知其然更要知

其所以然、厚积薄发的求真精神。在实践中还应牢记三

句话: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担得起重任。

在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基地——马

兰基地,一直流传下来这样一句格言:“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这也是许许多多航天人的座右铭。其

中“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就是杰出的代表。黄纬

禄是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他长期从事火箭

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突破了我国

Page 5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5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主持研制成功我

国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固

体火箭与导弹发展的正确道路。黄纬禄生前曾给青年

朋友赠言:“希望你们勤奋学习,将来为建设富强祖国作

贡献:①要认真学习就要不耻下问,切勿不懂装懂自欺

欺人。②在成功面前先突出别人的贡献,在失败面前先

考虑自己的责任。③要勇担重任,把困难留给自己,把

方便让给别人。④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持之以

恒,走向成功之路。”黄纬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82 年,经过了十几年的准备,中国第一代固体潜地导

弹首次在公海试验失败。在沉重的包袱下,“追查责任”

的想法一时搞得人心惶惶,黄纬禄面对失败毫不气馁,

站出来对众人说:“我是总设计师,我应负主要责任,大

家要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打好第二发。”黄纬禄一

面组织大家努力查找事故原因,一面向上级领导提出不

同意见。经过 2 个多月的攻关,失败原因找到了。但就

在第二发准备发射前的最后一晚,上级再次提出“是否

推迟几天,把问题再考虑考虑”,黄纬禄顶着巨大压力,

以科学求实的作风,经过周密检查和思考,毅然提出建

议按时发射并取得成功,震惊了世界。然而,就是这样

的功臣,在国防部老五院建立初期和许多年轻人一起挤

在简陋的宿舍或帐篷里。冬天,北风吹来寒气袭人;夏

天,烈日照射汗如雨下;晚上,蚊虫叮咬夜难成眠;吃饭

没有食堂,多在露天野餐。但没有人叫苦,只感到能在

“老五院”工作是党和人民的信任、自己的光荣。就是

这样的功臣,曾先后 3 次拒绝了搬到条件更好的“部长

楼”“院士楼”“将军楼”居住,直到 2011 年逝世,黄纬

禄都是住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老房子里。2012 年 2 月,

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时代先锋”黄纬

禄的先进事迹并配发评论。黄纬禄同志为我国航天事

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身上集中诠释了航天精

神的丰富内涵,突出体现了“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

航天科工精神。

不断提升开拓超越、攻坚克难的创新能力

作为年轻人,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强自身创新能

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第一,培养思维能力。加强自我训

练、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喜

欢接受各种新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第二,培养自

学能力。持之以恒地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不仅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习,更要在工作中、实践中学

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知识与创造

力成正比,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强。第三,培养研究能

力。善于从繁杂的事物中分析寻找规律,攻坚克难,追

求卓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第四,培养动手能

力。在大学时代就应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包括进行开拓

性的实验等,而不是死啃书本,这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

要。第五,培养协同能力。当今世界,大多数创新已经

很难依靠单打独斗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同学们必须具备

很好的协作精神与组织能力,集智攻关,协同创新,充分

发挥团队整体的力量。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一位

极具创新能力的大师。众所周知,钱学森早年就怀抱“学

习知识、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宏大理想,尤其注重从

理论到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美国科学界崭露头角,

功成名就后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他又以非凡的毅

力和能力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领导我国科

技人员艰苦奋斗、联合攻关,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创造性

地组织完成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组织开展了导弹、火箭和卫星等一系列研制任务,为中

国航天自主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的工

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等,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

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我国现

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钱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

管理者、卓越的领导人,他的创新智慧、才华和创新能力

成就了其辉煌的一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要永远

以钱老为楷模,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坚

持在成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祖

国的栋梁之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

最后,借此机会也热忱欢迎更多的同学毕业后投身

于祖国的航天事业!谢谢大家!

Page 5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1

青年就业与青年成长——化工学院 86 届 聂生奎校友主题发言

尊敬的郭书记、杨校长,各位老师、同学:

上午好!我是毕业以后第一次站在母校的讲台上

来说话,我经常有个感受,刚才我听了这么多学长的一

些演讲。我在理工大学待了九年,所以我说我是九年制

教育,理工大学教育了我九年。我在学校里边曾经有两

重身份,一重是学生身份,我有四年,还有一重身份就是

我在学校里边工作过三年,我还在学校里边既不当学

生,也不当教工,还住了两年。所以我今天早晨到学校

以后,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感觉无比的亲切,我每天都经

过理工大学,我看到理工大学的牌子以后,我的心总是

牵挂着这个学校。所以当年我从学校离开的时候,赵书

记当时跟我是斜对门工作,我去征求他意见,他说“你去

吧”。因此就把我分走了,走了一个人,留住一颗心。所

以我现在见到理工大学这个名字,我就有一种神经性的

反应,为什么?我特别是见了校牌以后感觉特别亲切,

理工大学的校牌,第一个校牌:北京理工大学,是我和另

外一个同志亲自挂在东门的。

我当时在等待,我记得当时我一边有一个同志,我

们俩瞄了一晚上那个东西,把它挂出去。原来那个题词

的,稿子在谁手里,我一直耿耿于怀,可能还留着。所以

理工大学给了我很多,在这里边我还找了一个对象,我

的夫人也是北理工毕业的,而且是利用了一定的“职权”

找到的。因为正好那个时候我当教职工,她在读研究生,

所以我们同学说你感兴趣吗?没对象,当然对对象感兴

趣了,因此我就毅然决然地谈了对象。那么这是题外话,

我接到付老师的邀请之后,我想了想,我们这个部门主

要是生产监控、劳动就业,是经济领域。

那么上午的时候,许勤学长和李晓鹏行长,包括承

总,他们跟经济干线接得更紧,所以我就在想我讲一些

什么?我后来想想还是讲与我工作有关的。我在原

来的人事部——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了

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时间是与就业有关。在人事部的

时候,有一个叫流动调配司是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

2002 年之后,我在搞公务员考试,我分管了 10 年的公务

员考试,所以从 2002 年到 2012 年,我们总共在全国招

考了 128 万人,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我们制定的政策、我

们命的试题、我们一系列的规整进入机关的。所以后来

我想了想,我跟这个东西接近。

学校里边的就业也是学校里很重要的一项任务,那

么这一项任务非常关注社会,所以我把这个给大家做一

个介绍。我先讲第一部分,就业形势。我们国家,大家

知道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就

业大国。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每一年全国大约有 2 500

万人需要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 680 万,初高中毕业生,

就是没有上大学的 800 万,由于摩擦性失业 900 万,就

Page 5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5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业困难群体 120 万。这 2 500 万人的就业在全世界任

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大难题。那么有学者计算了一下,

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的就业容纳量是 112 万。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十二五”期间,我们的 GDP 大约都

在 8% 以下。所以每一年安排新增就业,按照 GDP 的这

种算法,我们都很难完成,就是城镇这种新增就业的压

力。所以就业现在成为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把

它作为解决民生的一个政策措施。我们通过财政、税收、

金融、培训、职业鉴定、职业介绍等就业的政策工具,政

府把它分配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给予解决。

2012 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全体人员专门学习了就

业,集体学习的时候把就业作为主题,胡锦涛同志发表

了重要讲话。那么现在我们在就业方面,成为一个政府

责任,就业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我们主要在三方面

来考虑。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总体布局上,更加注重选择有利

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这里边主要包括经

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移。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安

排它的产业、在安排它的经济布局的时候,首先要有利

于扩大就业。比如说我们 2008 年的时候,实行劳动合

同法,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我们过去跟什么企

业之间签什么协议、签与不签,没有法律依据。劳动合

同法实行了以后,企业你要用工,你就必须签协议、签合

同,这一下就麻烦了。我们知道,包括珠三角、长三角,

这一些地区大规模的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基本上不

签合同。所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对这些企业的冲击

非常大。当时有人提出来,这有利于我们产业结构转移

调整,大力地发展高科技企业。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吗?

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还是很重要的。所以现在各级

政府在经营布局上要有利于扩大就业。

第二个是更加注重要素配制,通过人这样的充分开

发和利用,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里边最重要的是

基层职业素质的培训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我们现在职

业院校的这种扩展,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途径。

第三个在目标导向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融入经济

发展的进程中,也就是把能不能扩大就业作为评估政府

绩效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地方政府,如果你不能扩大

就业,整个经济布局还有政府的绩效都要受影响。第三

个就是就业的终点,2 500 万,就业的终点在哪里呢?我

们核心就关注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

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现在就业的一个首要群体,城

镇新增就业,主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每年安排

900 万人城市新增就业,那么大学毕业生每一年 680 万,

加上去年跟前年累计的七八十万人,所以 700 多万人

是大学毕业生。那么大学毕业生现在都跑到哪里去了

呢?我这里有一个简要的统计,中小、微型企业大概吸

纳 50%~60%,就是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是到中小、微型企

业去了。机关大概能够吸纳 2%,事业单位大概能够吸

收 10%,国有企业大概有 10%,出国考研、自主创业大概

能够占到 10% 左右。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就业困难群体,

就是一个家里边一个就业的都没有,还有残疾人就业。

这是我讲的现在我们就业的一个简要情况,就业内容非

常多。

那么从国际上来看,现在全世界的就业都不好,经

济全面面临着一个下滑的风险,对就业领域和社会领域

的凝聚力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就业问题解决不了,

社会会动荡不安。从欧洲国家来看,已经超过一半的国

家,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所有的欧元区,除了德国之外,

就业率都在不断地下降,失业率不断地上涨。5 月份统

计的时候,欧洲国家失业率达到了 11%,我们国家上半

年是城市登记失业率 4.1%。2012 年年初,美国的失业

率也达到了 8.2%,亚太经合组织失业率 2013 年的第一

季度也要达到 7.7%,涉及 4 800 万人的失业。拉美国家

的失业率也在不断地升高。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并不

好。

那么都采取了什么措施?企业怎么应对这些东西?

一个是通过劳动合同的短期化来解决问题,就是都签短

Page 5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3

工,不签长工。第二个是裁员,现在企业的裁员,特别是

国际跨国型的企业裁员问题有逐步蔓延之势。2012 年

我们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北京摩托罗拉公司裁员,

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对于摩托罗拉公司在五个省的裁

员问题进行了调整。摩托罗拉这个公司在其他国家都

进行过裁员,但是在中国区从来没进行过,这是第一次

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在中国区域进行裁员,这样一个趋

势,要引起在座的同学们的注意。

那么企业裁员的这种,不愿意雇人的这种行为,在

我们国家现在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个方面,就业者的趋

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叫尼特族的父母来出钱,什么叫

尼特族呢?就是不工作、不应聘、不受教育、不接受培

训,有这么一批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

在欧洲国家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不愿

意雇佣,另一方面,是就业者不愿意就业。我们这个形

势好不好?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有一些跨国

公司把他的加工厂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人工成

本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最低工资,这个最低工资现在

是我们司管这个事,最低工资这个事比较复杂。

一个是从政府来讲,我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只

要付出正常劳动,你就应该给我一定的报酬,能够保证

我赡养家人和我自己的生活,以及我再生产的能力。另

一方面,企业说我受不了,你的最低工资弄得太高了以

后,企业的人工成本急剧上涨,企业现在存在一个很大

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青年人的就业,遇到一些问题。

前几天我跟我们就业司的司长谈到,高校毕业生

就业现在总体来讲还是好的,我们上半年已经完成了

80%,也就是说出了校门以后 80% 的人是有工作的,但

是职业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愿意去创业,不愿意去

到经济干线上工作,愿意到事业单位、愿意到机关单位

的人占的比重很高。他们曾经做过典型调查,但是不一

定有普遍意义,说 80% 的人都希望考公务员。我觉得这

就不正常了,因为我原来是考试录用司的司长,考公务

员一年全国有 500 万人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们才录多

少人?我们录 18 万人,而且这里边有相当多的人是有

基层工作经历的人。现在机关每一年招 20 万人左右,

事业单位大概占 120 万人左右,国有企业大概能够招 60

万人,那么这几个数加起来,也就是不到三分之一,所以

其他的种类还都是在经济干线。那么现在就遇到一些

困境,我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教育方面确实有些

问题。

我们现在的专业设置的问题,在就业中突出地表现

出来。比如说现在的动画、法学、数学、生物、工程、英语、

国际贸易,这些专业的就业越来越困难。还有从地区上

来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家都认为好像是比较好就

业,其实不是这样的。2012 年上半年的情况显现,东部

地区的岗位增长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也就是中西部地区

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地扩展。从学历上来讲,就是本科毕

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不一定比研究生的差,特别是

现在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的这种综合认识,发现高学

历的这些人才,一些单位并不需要过度地消费。比如说

在机关里,我觉得在重要机关里边,本科硕士就足够了,

基本上不需要博士。过去我们有一些地方领导,包括现

在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对于人才的过度消耗,也追求政

绩,所以造成了大量高学历的浪费。

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给予了特殊的关注,我们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在一些产业园区搞

孵化基地,对他们进行创业的指导、税收的减免以及财

政的贴息等一些工作。我们搞了一个三年计划,从全国

的角度来讲,我们准备搞 45 万大学生从业,结果实施了

两年,效果很不好,全国只有 23 万人从业。也就是说现

在国家提供了这么多政策,我们仍然缺乏从业的这种劲

头,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所以我

们现在感觉到最近还有一种——也不叫论调——有一

种说法,现在就业的公平性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国有

企业的就业公平性,金融企业,还包括事业单位、国家机

关。

那么公平就业是我们的一个追求,如果就业不公

Page 5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5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平,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的流动问题

显现得更加突出。现在人家说公平的制度,两个制度,

一个是高考,一个是公务员考试。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

考,但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我们所理想的一些单位,这

些公平性就差了。所以我们现在在努力追求这个东西,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国资委在这方面也在做工作。

那么我说了这么多,只是说现在的就业很困难,但

是不表明我们不能成长。我在 1986 年大学毕业以后,

有这么一个经历,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我觉得可以体会

一下。刚才承总讲了几方面的建议,我觉得也非常重要。

第一个,我们在校的时候,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我

非常重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我在考试招人的时候,我

考的基本上都是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我不是说学文科的

不好,我知道咱们理工大学现在是文理都有,现在我们

司就有一个北理工法学院毕业的,我看看法理知识学得

很好,但是工科院校,基础知识搞扎实了以后,今后无论

从事什么工作,都非常重要。

比如说我们现在从事管理工作,我在机关里面当司

长,从事的完全是一种宏观决策的东西,但是这些基础

知识对我们非常有用。比如说一些数学的知识,我现在

搞工资,有部分工作是搞工资,搞统计搞调整。我们原

来学的概率数学统计,全部用上了。所以我觉得理工大

学,当年叫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无论你是学化

学的、学机械工程的、学测量工程的,包括飞行器,包括

基础部,数学都要学两年,而且学的课程都差不多,要求

也很高,所以这些基础知识对今后我们继续发展很有

用,你的知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用上。所以我觉得学

校现在设计的这些课程都是经过充分论证,都是有用

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理念,叫“知识有用论”,

你今天在学校学这个知识都是有用的。

第二个,作为青年人,包括我们过来人,要善于学习

思考。这个话一说,谁不知道学习思考?不是每个人做

得到,这是最重要的。我认认真真地分析了一些成才的

案例,咱们说在机关里面当了领导的就算成才,但是起

码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机关里面当处长,当司长,当

部长的都是那些特别善于学习的。有些人在机关里面

几十年无所成就,你只尽一份力,都是不学习的人。我

们的差别在哪里?我们所有的差别都在业余时间。我

今天见了一个同学,我不知道他到北京来,刚才给了我

一个惊喜,现在我们是同学,等到毕业二十年之后,你去

看一下,除了机遇之外,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只有

持续不断学习、思考的人,他的成就才能更大。

第三个就是悟性,聪明。理工科的人悟性都很好,

有些人觉得自己聪明,聪明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定得把

聪明加上悟性,你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刚才承主

任讲的减轻 600 千克酒精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悟性,

他的一种思维的发达,我们学校搞过思维科学。

第四个,不是真理,但是敢于表达。这是什么意思

呢?无论是搞科研,还是自主创业,还是在机关事业单

位,我们必须坚守一种原则,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没

有这种理想和信念,一事无成。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很

多嘉宾,我看他们都很有成就,绝对是坚守了自己的理

念。而且要敢于表达,敢于把他的东西说出来。学理工

科有一个缺陷,就是生活在自我世界,这个问题在很多

人身上有显现。文科的一般都善于表达,有些人都是发

展性思维,说到哪里算哪里,学工科不是那样。就像我

们解数学题那样的,每说一句话,都要看它周密不周密,

都要看它约束条件有多少,有解没解,都想这个东西,这

个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敢于表达。

要讲求做人的规矩,我就要做一个好人,老实人永

远不吃亏,而且还会勤奋就业,对自己有所舍,对他人要

有所予,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我觉得我按照这个东西做了以

后,发现别人宽容我,我心胸很宽阔,别人高兴,我更高

兴。所以我现在带领的团队都是愉愉快快地上班,踏踏

实实地干事,切切实实地成长。所以今天我就简要地讲

这么一个形势和我的一些建议,谢谢大家!

Page 5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5

民营企业的创新——化工学院 91 届硕士 袁志敏校友主题发言

刚才我们前面发言的校友对我们学校已经感谢很

多了,我就感谢简单一点。感谢校友总会给我一个机会

来和大家交流民营企业的创新,我是最后一个发言,前

面有四个,有大国企,也有我们政府官员,民营企业排

最后,但是并不等于民营企业最差,我觉得排最后最重

要。为什么说民营企业重要呢?我想讲几组数据。中

国三十年大发展,经济总量目前居全球第二,民营也异

军突起,现在我们国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750

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的 75% 以上。同时民营企业从改

革开放初没有,到现在已经超过了 50%。就是说广东省

这么发达的经济省份,我们去年的经济总量,民营经济

占广东省 GDP 的总量达到了 54.3%,这在广东省以前是

没有的,为什么?因为广东省以前最主要的就是国资,

要么就是外企。

所以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成长最快的就是民企,可

以说民企是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的主要动力。还有一

个数据,就是说民企,我们现在为社会提供了 80% 以上

的就业岗位。在技术创新上、专利申请上,我们民企占

到专业申请量的 70%,就是全国的专业申请量。所以民

企在创新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会议组把我最重要

的报告安排在最后发言。

讲创新,大家都在想创新是不是很难,很神秘?我

觉得创新,在讲创新之前,我先讲一讲金发大概的创新

能力,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下面比较好讲一点。

1993 年,我们北理工的几个同学奋不顾身地创办了

这么一个企业。我们当时读书,没有钱。说身无分文也

不好,因为我们毕业工作过一年,才创业。所以我们对

外宣称的时候,说我们是两万元钱起家,实际上没有,大

概可能就几千元钱起家,发展到今天。刚才主持人介绍

的是 2011 年的数字,2012 年我们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

了 26 亿 4 000 多万,一个从无到有这样建设起来的。起

初是我们四个同学,当年气焰挺高的,1993 年我们都是

硕士,创办这么一个企业。发展到今天,我们高素质人

才大概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我们现在有 12 名院士专家

顾问,把中国高分子材料的院士请过来,不管他多老,总

有用。我们有 30 多位海内外高层次的专家、顾问团队,

金发现在有 40 多位高层次的顾问。二十年我们培养了

4 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这是自己培养的,一个都没有

引进,也没有从北理工挖教授过去。

可能在北理工或者在航天集团,国务院津贴专家挺

多的,但是民营企业到了 2006 年,我们中国才开始让民

营企业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申报。可以说在广

东,民营企业拿特殊津贴的专家,最多的就是金发。我

们有 120 多位博士、300 多名硕士在公司工作。我们搭

建了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当时许市长在发改委,当

Page 5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5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市长的时候给我们认定。我们还有国家级的重点

工程实验室,我们有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工作站。

刚才工行晓鹏行长说他们一年培养五个博士后,他

们赞助的,我们现在一年也有四个。金发科技成立

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以不低于 30% 的速度在增长。

我们目前也都建立了国内首家认可的实验室。因

为我们搞材料的人不是很多,能够被国家认可的实

验室,在中国是很难找得到的,除了一些大型的研

究院。那我们金发在材料上做到被全世界认可,这

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目前大概申请了 1 200 多份的专利,我们

获得过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希望下一

次院士开评的时候,我们黄险波博士——我们的校

友——能申请成功,因为他现在身上已经挂了两项

科技进步二等奖。所以我们将来校友还得多帮忙,

各位多投票。黄博士申请成功的话,也是中国民

营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个院士。所以金发在

构建自己技术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做出了这样的成

绩。我们的销售收入是 130 多亿,因为上市公司不

能说准确数字,说准确数字之后就泄密了。

金发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创新怎么做?我们可

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金发的今天,因为金发不是靠

一个资本起家的企业,我们当时读书出去身无分

文。那我们靠的是知识,所以我们当时提出来,那

时候也有理念,我们提出来叫作依靠科技力量。科

技力量就是没钱,就是在学校学了点知识,依靠科

技力量为社会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最满意的服务,

这就是当年我们四个创业者提出来的理念。实际

上就是没钱,就学了一点书本上的东西,出去忽悠

别人,赚点钱。但是我觉得在 1993 年成立这个公

司的时候,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把创新作为一个国家

战略放在这上面,我们已经知道要依靠科技力量,

所以感谢母校培养我,使我变成一个硕士。因此有

了这个,叫知识依靠技术的基本本领,所以今天也

才敢在这里谈创新。

所以我觉得国企的创新要大投入,搞航天航空

肯定也要大投入。但是我觉得我们民企搞创新,坚

决不能学他们,我们一学就散,肯定活不到今天。

我刚才在会议场上碰到一个小师妹,也是搞创业。

所以我提醒很多创业者,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你们

创新的时候要小心翼翼,要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些创

新。我先讲一下我怎么创新的。我记得我刚毕业

的时候,我先打了一年工,帮别人当了一年的厂长,

学会了怎么样当领导。因为我有基础,原来就有,

因为我原来当过班主任,当过老师,天生就会教学

生。那如何去创新呢?因为以前我们比不过别人,

别人做生意的经验我们也没有,没有经验,那就比

脑袋,比知识,比创新。所以我当时抓住了一个东

西,就是我们国家当时对电视机显示器的材料,要

求这个材料,还不是防火,要求达到缓燃级别就可

以了。因为我又刚好是我们学校首届阻燃材料实

验室的硕士研究生,所以我当时就知道了这个国家

标准,叫 GD88-1998,我就知道这个标准,就赚到

钱。

可以说那时候这个市场是被美国的陶氏,世界

五百强的公司垄断了,我们国家没有优秀的阻燃材

料。那怎么办?我不可能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把国

家的材料水平,我提一个口号,立马就要比它好,所

以我开始只能抄,当然我觉得要抄得有技巧。我前

一段时间看到网络上在说山寨版、山寨手机,这是

中国人给自己添的,山寨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学习

过程,就是一个我们模仿创新的过程。我想给它定

一个名,好听一点,我们叫利用性研究。金发科技

目前在全球,我们的应用型是全球领先的,我们反

应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我们目前应用性研究的覆

盖面是全国最广的,我们从零起家,我们用了二十

年时间还不到,还差几个月,到 2013 年的 11 月才

到 20 年。我们用了 20 年时间,我们超越了我们的

Page 5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7

竞争对手,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第四位。我相信再

过三年,金发肯定能够排到世界的第一位。所以

金发在设计这个公司的时候,就赋予了自己使命,

金发这个名字挺土的,黄金的金,发展的发。当时

北京毕业的人,就觉得你铜臭味太强,所以我很多

同学都笑我,你起这个名,浑身都是铜臭,除了钱

啥也没有。所以后来给金发起了一个洋名,我们叫

Kingfa,黄金的爹。

我们就是想做全球新材料的老大,所以我们这

个愿望在逐步去实现,但是在实现这个愿望之初,

我想我们没有这么宏伟的思想。Kingfa 这个名在

1998 年才取的,1998 年以前我们就是叫金发,没有

英文名,1998 年我们才注册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想

到要建世界品牌,建百年金发。但是光靠模仿式的

创新,名字好听一点,我们叫应用性研究,我觉得不

能支持金发科技的后续发展。我们摸到一点点头

路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摸索创新的途径,所

以金发科技在创新的路径中,我们摸索出了,我们

不能完全依赖于应用性研究,如果依赖这个东西,

我们就会死路一条,我们就会受制于人。所以包括

金发目前做到这个规模之后,我们受到我们上游很

大的制约。有很多都不想跟我们玩儿,都在控制我

们,比我们足够强大。所以好在我们中石油、中石

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成长起来了。所以我们

金发现在又和中石油、中石化形成了战略合作关

系。我们这两家大国企成立了我们的联合实验室,

对我们的材料进行攻关,使金发科技得到保障,这

叫联合式创新。

同时金发科技,我们要有飞跃式的发展,怎么

办?我们还有一些原创性的创新,就挣的钱不能光

分。所以有时候大家老说企业挣钱不分红,做老板

的、董事长的都想把资本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想办

法分红。所以叫多了,我们公司现在也坚持,每年

挣的钱 30% 都分了,但是还有 70% 的钱在手里,

这个钱我们就要不断地去进行研发投入。所以我

们从 2001 年开始,我们并不是说上市以后我们才

重视原创性创新。2001 年的时候,金发科技大概

销售收入在 10 个亿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想到

未来应该怎么做。所以到现在,金发科技现在形成

了,刚才说的改性材料,这一条腿已经很硬了,我们

另一条腿也在茁壮成长,就是新材料。我们生产完

全降解塑料,我们这个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

们和巴斯夫,和美国道达尔,我们三家,中国就是金

发,拥有完全生物降解技术。

在将来人类要改变环境,要克服白色污染,我

们觉得我们会起到重大的作用。像我们现在很多

中心城市,像我们广州新市长一上任,他干吗?就

是搞垃圾。所以我们陈建华市长有个外号,叫“垃

圾市长”。我觉得这个“垃圾市长”挺伟大的。他

能够把广州的垃圾解决了,广州以后的城市发展就

更有空间,我们的天空会更加地蓝。再过五年,我

们广州会比当时大家看亚运会的时候更辉煌。所

以我觉得我们“垃圾市长”上来的时候,他抓垃圾,

搞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除了废物利用之外,我们最

关键的要解决什么?残余垃圾,如果说我们还用普

通的塑料袋来装残余垃圾的话,那等于没分。所以

我们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就在广州的垃圾分类里

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北京、

上海这些超大型城市照样要去解决垃圾问题。所

以如果我们没有做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我们国家发

展到今天,我们的环境就会依靠外国人,依靠巴斯

夫来帮我们解决。所以我们金发也有我们的愿景,

我们要成为备受人类推崇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为人

类创造美好生活。

现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使

自己的企业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已经

有原创性的创新,像碳纤维,我们是华南地区唯

一一家搞碳纤维研究的企业,我们搞这个碳纤维的

Page 5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论坛Alumni Forum

5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时候,我们师昌绪院士曾经警告过我,碳纤维只有投

入没有收入。因为那时候我挣的钱比拿出去的多,

我说不,有投入没收入也得投,为什么?因为我们觉

得碳纤维是表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材料领域,

它的技术水平抓住了一个门槛,我们金发必须要进

行。所以经过七年多的努力,我们碳纤维 200 吨的

生产线,2012 年会投产,200 吨挺多的了,如果能卖

到三四千元钱一千克的话,也能卖好几个亿了。所

以在新材料投入上,从 2001 年开始,我们就要两条

腿走路。一条腿,我们牢牢抓住应用性研究,最后也

不放松,因为我们得活命,我们活下来才能投后面的

钱。另一条腿,我们接着继续原创性创新。

当然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应用性

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同时我们在机制上也要不断地

去创新。我觉得金发科技得益于发展,发展到今天

这么快,我们遥遥领先于我们国内的同行。我们一

家的销售收入是我们国内同行二十家的总和还要

多,大约多 30%,2011 年做过统计。我们为什么会

遥遥领先于对手?这就是在于我们不但有技术创

新,我们还有机制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所以我

们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创新模式,所以很多企业,很

多竞争对手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金发的创新模式,

他们都能学习到我们的产品,这个并不难。但是机

制是学不来的,它一直根植在团队的文化里边。所

以我们金发目前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文化,所

以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他们想学,他们也学不会。

说句实话,金发的一个部级员工,他想把金发的

创新文化带也带不走,这就是企业。我们有些老板,

刚开始做企业,天天就怕配方被人偷走,现在我们的

配方,在电脑上随便看,只要你到级别,你就可以有

密码,就可以进去。虽然说他们现在自欺欺人,设计

那个电脑,说那个只能看,不能发邮件,关键他能看

了就行,都在脑里。我 120 多个博士、300 多个硕士

的研发队伍,我怎么防他们偷?防也防不了。我觉

得企业的创新理念,最后它的创新能够持续,能够遥

遥领先于别人,那就是你有新的机制,你有优于别人

的机制,你有创新的动力,你才会永远都领先于你的

对手。所以金发科技一直在培养这种创新文化。我

们原来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糊

弄大众的。我们企业发展靠的是精英。

所以在金发,我们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核心性

技术人员,在我们金发都有一定的股份。我们的创

新型人才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他都能通过企业的

成长,使自身获得成长。所以说我们的愿景叫作与

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共享成长。我这里的合作伙伴

有供应商,有政府,更重要的有我的同事。很多人在

吸引投资,在找战略合作伙伴的时候,他们经常会

问,因为我上市比较早,他们上市先问我:老袁我们

的战略合作伙伴是谁?最好的战略合作伙伴,我回

答得很简单,就是你的员工,他们是你最重要的伙

伴。你说银行是你的伙伴吗?不是的,银行当你遇

到困难的时候,他要你命,员工就是你坚守的伙伴。

例如 2008 年,我们遇到金融危机,我们公司一

个季度就亏了 3 个多亿,说实话,我作为董事长,因

为我做生意十八年了,没有遇到过。原来都是挣钱

的,最后一算,再亏十个季度我就亏完了。所以金融

危机对董事长的打击很大。所以我 2009 年在公司

就没有下指标,我说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烦死

了,十几年没亏过钱,一亏就亏好几个亿。但是因为

我有坚强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 2009 年比 2007 年

挣的钱多。这就是我的团队形成,所以我的竞争对

手不可能超越我。

所以我的企业在模仿中学到东西的时候,要不

断地完善自己的创新文化,这样的企业才能活到永

远,活到老。

Page 5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59

2012 年 9 月 4 日,北京理工大

学周方洁校友捐赠仪式在国际教育

交流大厦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校

党委书记郭大成,校长胡海岩,副校

长杨宾、赵长禄、孙逢春,副书记、副

校长李和章,对外工作委员会主任、

原党委书记焦文俊,宁波理工监测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方洁校友

共同出席了会议。校办、校友会办公

室、对外工作委员会、财务处、教育基

金会、学工处、团委、管理与经济学院

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

会议。仪式由杨宾副校长主持。为

支持北京理工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奖励表现优异的理工学子,支持学生

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周方洁校友向学

校捐赠人民币 1 325 万元。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周方洁

校友和杨宾副校长作为代表分别签

订了关于“周方洁教育基金”“天一

教育基金”“宁波理工监测教育基

金”的捐赠协议。其中“周方洁教

育基金”(1 000 万元)作为北京理

工大学“徐特立奖学金”的本金,奖

励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

中的优异生,以及徐特立生前任教

的中、高等学校和其他学校中的优

异生。“天一教育基金”(275 万元)

用于支持学校管理与经济学院全日

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创新创

业教育活动 , 奖励学院优秀学生 ,

资助学生开展其他有关活动。“宁

波理工监测教育基金”(50 万元),

支持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 , 开

展全校范围的主题教育活动,奖励

优秀基层团组织和优秀共青团员。

捐赠仪式上,焦文俊介绍了校

友周方洁的情况。他指出,周方洁

校友在专业研究上专注执著,百折

不挠,参与研制的多项技术填补了

国内空白;做事上,敢为人先,持之

以恒,其创立的宁波理工监测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领先的

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解决方案供应商;

做人上,为人低调,淡泊名利,慷慨

解囊,诚心诚意地回报母校和社会。

李和章介绍了“徐特立奖学金”

的奖励范围、奖励条件、奖学金种

类、徐特立奖学金基金会组织机构

等情况。徐特立奖学金自设立起,

始终是学校校级奖学金中的最高荣

誉,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多年

来获奖者都是最优异的学生,他们

毕业后都成为人民公仆、知名教授、

商业精英。徐特立奖学金主要用于

奖励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研究

生中的优异生,对徐特立生前任教

的中、高等学校以及其他学校中的

优异生也给予奖励。徐特立奖学金

每年颁发一次,设特等奖奖金 50 000

周方洁校友捐赠仪式隆重举行

Page 6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报春晖Spring Shining

6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元、一等奖奖金 30 000 元、二等奖奖

金 20 000 元、创新奖奖金 50 000 元、

普通奖(外校大学生、中学生)奖金

2 500 元,奖励人数 60 多名。 李和

章指出,徐特立奖学金基金会理事

会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同意增选周

方洁校友为徐特立奖学金基金会理

事会副会长、徐特立奖学金评选委

员会副主任。

管理与经济学院书记李金林介

绍了“天一教育基金”的具体奖励

办法。

周方洁校友在致辞中表示,作

为学校的校友,对母校有着深厚的

感情,树高千尺不忘根。此次捐赠

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母校的

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郭大成书记向周方洁校友颁发

了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校友证书、学校

董事会副董事长聘书以及捐赠证书。

管理与经济学院学生宫婷代表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对周方洁校友的

慷慨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她说,周

方洁校友以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

了什么才是真正令人敬仰的价值

观,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感。

周方洁校友这种为高校教育事业、

为人才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义举

正是大家需要学习和发扬的。

最后,校长胡海岩在致辞中高

度评价了周方洁校友支持学校教育

事业的善举,并表示衷心感谢。他

指出,周方洁校友慷慨捐资支持徐

特立奖学金,扩大了该奖学金的奖

励力度和范围,将会更好地激励北

理工学子以及其他学校学生全面学

习和发展,同时产生很好的社会效

益;作为校友,周方洁先生既是优秀

的科技人才,又是有责任感的企业

家,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北京理工大

学的学子们学习;希望今后宁波理

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理

工大学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各

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附:周方洁校友简介

周方洁,硕士研究生学历 , 副

研究员。1964 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79 年 就 读 于 宁 海 中 学;1981—

1988 年先后在北京钢铁学院自动化

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

业攻读本科和研究生。1989 年毕业

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宁波市政

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曾获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

周方洁在专业研究上非常专注

和执著,1990 年就成功研制出了一

种电力设备高压检测仪器,填补了

市场空白。之后,周方洁还参与了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非接触式机

器人动态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工

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3 年,

他主持“核反应堆控制棒位置监测

系统”“防爆型超声波液位仪”“全

位置氩弧焊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1996 年,他又主持自动测试技术、状

态监测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和技术

成果的产业化工作。

2000 年,周方洁经过多方考察

思量后,在宁波北仑保税区租下了

800 平方米的厂区,成立了宁波理工

监测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电

力高压设备监测产品。如今的宁波

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

电力系统在线监测领域首家上市公

司、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

业、国内电力系统在线监测行业首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0 多年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积

累,让该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在线监测核心技术体系,成为

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解决

方案供应商,在电力监测方面有着

诸多“话语权”。公司的产品已广

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

公司、中国国电等发电集团,以及冶

金、铁路等电力大用户的 110 千伏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输电线

路。

供稿 / 校友会办公室 对外工作委员会 李芬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6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61

校友方青在机械与车辆学院

设立个人助学金

为回馈母校、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北京理

工大学知名校友、现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方青近

日返回母校,以个人名义在机械与车辆学院设立方青助

学金。方青是我校 1980 级车辆工程毕业生,毕业后一

直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工作,在汽车行业中享有很高的知

名度。此次方青设立该助学金主要面向机械与车辆学

院家庭经济困难的在读本科生,要求学生必须是学习成

绩合格、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且今后将致力于从事

汽车相关领域的有志青年。助学金采取定点资助方式,

每人每个季度 1 500 元,此次共资助四名 2009 级本科生。

方青承诺,将持续资助这四名学生直到完成所有学业。

在方青来到机械与车辆学院慰问此次受资助的四

名同学的见面会上,各位同学首先介绍了各自在校期间

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家庭经济状况,同学们对方青的善举

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之情,纷纷表示会继续努力学习,将

来以优异表现回馈社会及所有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方青也兴致勃勃地与同学谈起了自己当年在校求学时

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毕业工作近三十年奋斗的宝

贵经验,勉励同学们要坚持不懈,努力上进,将来成为对

社会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最后方青亲手将本季度的

助学金交到了各位同学手中。

谈及此次设立助学金,方青表示,一方面是回馈母

校当年的培育之情,帮助学弟学妹完成学业;另一方面

也是想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以

及对于车辆行业发展的想法,参与未来之才的培养。对

于学院而言,方青助学金的设立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奖

助学金体系,使得更多同学因此获益;这也是学院第一

次设立个人名义的助学金,这为今后的工作开拓了思

路。

校友是学校和学院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做好校友工

作,能够充分发挥校友在学校、学院的建设发展中的积

极推动作用。借此助学金的设立,学院将校友工作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学院也将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加

强与校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进一

步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供稿 摄影 / 机械与车辆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 / 机械与车辆学院 董路宁

Page 6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活动Alumni Events

6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材料学院 1990 级校友返校

及捐种联谊树活动成功举行

2012 年 8 月 25 日,原化工与材料学院 1990 级学生毕业 18 周

年返校及捐种联谊树活动成功举行。原 61901 班、62901 班、68901 班、

68902 班的 60 余名同学携部分家属从全国各地重返校园,与当年授

业恩师、同窗密友聚首言欢 , 回忆美好时光,共叙情谊。

8 月 25 日上午 , 返校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阔别已久的大

学校园。几度梦回的校园以崭新的面貌映入眼帘,同学们在回忆往

昔旧景时无不感慨母校的巨大变化 , 为母校快速发展感到欣喜。参

观完校史馆之后 , 全体返校同学与老师共聚在新六系教学楼西侧 ,

隆重举行向学校教育基金会捐赠和联谊树纪念石揭幕仪式。

副校长赵显利到场并讲话。他对校友返校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

对校友不忘母校的情谊表示感谢 , 并介绍了学校近况和校友会的发

展情况,希望校友们常回来看看。62901 班李萍代表全体同学致答

谢词,感谢母校培养,感念师恩,愿学子们对母校的深情如栽种的松

柏一样常青不衰。

中午 , 返校同学与授业恩师共进午餐 , 席间促膝而谈,同学们纷

Page 6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63

纷表达了对老师们最衷心的感谢,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快乐常在。

看到自己的学生事业有成,老师们也都备感欣慰。晚上举行了同学

们的友谊联欢会,会场气氛更加热烈,同学们回忆起当年的青涩故

事,不由把酒言欢,纵情歌唱,仿佛回到了从前。

一曲欢歌终有散,此情仍待追忆时。相聚总是太短,但对母校

的怀念之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对同学的手足之情长留心间,期待

永远。

供稿 / 6 系 1990 级校友 叶晖

Page 6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活动Alumni Events

6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化工与环境学院喜迎 64621 班校友返校

伴随着原六系 1977 级、1978 级校友返校,2012 年 9 月

18 日上午,化工与环境学院原 64 专业 1962 级 1 班的 21 位

古稀之年的校友返回学校。化工与环境学院组织专人接待

了这批尊贵的校友,向他们介绍了学校、学院近年来的发展

情况,陪同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沉浸在化工实验室特有的

气息中,校友们都反映找到了当年的感觉,爽朗的笑声又把

他们带回当年的青春岁月。随后校友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

游览了校园,在主楼前、中心花园、徐老像前、校医院等场所

拍照留念,搜寻当年的记忆,询问着老师的情况、学生的情

况、足球队的情况,谈论着班级、院系的代号,比对着、感叹

着、自豪着:我们的学校真好。在中午,他们请回了当年的辅

导员,相聚在延园餐厅。欢声笑语和着秋日的阳光,在校友

返校的日子里,校园显得更美了、更大了。

撰稿 摄影 / 化工与环境学院 编辑 / 杨鹏

Page 6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65

粤港澳校友助威赛场

足球队故地再起雄风

2012 年 9 月 1 日晚,我校足球

队做客深圳宝安体育场,挑战中甲

联赛第七名深圳红钻队。这里是

2011 年我校代表中国大学生足球队

与日本大学生足球队上演中国足球

激情一幕的故地,那一夜曾经让现

场球迷和校友们不忍离去,那一场

球让无数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热血

沸腾。就在这里,我们的球队在校

友们的助威声中,再次上演奇迹,力

克深圳红钻队,拿到保级路上宝贵

的 3 分。

比赛尚未开始,看台一侧整齐

的服装和口号声就形成了一道美丽

又特殊的风景线,这是由北京理工

大学粤港澳校友会及深圳研究院部

分同学组成的近 500 人的校友拉拉

队,他们专程到这里为母校球队加

油助威。粤港澳校友会秘书长蒋菁

陪同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姚利民

一同观看了比赛。

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上半时

深圳红钻队率先攻入一球,并一度

占据了场面上的优势,但北理工学

生军并没有放弃,并在上半场即将

结束时攻入一球扳平比分。这个进

球不仅鼓舞了球队的士气,更引发

宝安体育场内北理工球迷的热情,

加油呐喊声响彻整个赛场。

下半场,双方互有攻势,拼抢也

更为凶猛。为了给赛场上的运动员

加油,球迷们忍着高温酷暑继续保

持着高昂的斗志,很多校友家属和

深圳球迷也被感染,不断高呼为球

员鼓劲儿。

管理与经济学院 1980 级校友

刘仕华学长整场比赛过程中一直高

举校旗。

校友丁新京的儿子甚至拿起扩

音器喇叭带领看台上的球迷为球员

加油,这一幕感动了看台上的校友,

也激励着赛场上的球员。

Page 6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活动Alumni Events

6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补时第三分钟奇迹出现,我校足球队一次漂亮流畅

的反击,由外援完成最后一击,惊天逆转了深圳红钻队此

前的优势。刹那间,球迷们沸腾了,大家挥舞双臂呐喊,

“北理工,好样的!”的口号响彻赛场。

比赛结束后,所有队员没有直接离开赛场,而是来到

球迷看台下,向所有校友和球迷们致谢,并和校友们进行

了近距离的互动。许多校友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

记录下这美妙难忘的一幕。

此次活动是在北京理工大学粤港澳校友会领导下、

深圳地区任晓坚等青年校友精心筹备的一次校友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充分运用 QQ、微博等即时通信手段,

对校足球队以及此次活动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针对校友

比较分散的特点,他们还制定了“分区报名、集中前往”

的组织形式,整个组织过程流畅、有序、富有激情,比赛过

程中始终保持着文明观赛的原则。赛后深圳宝安区体育

局领导也对校友拉拉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扬这是继

去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最好的拉拉队队伍。此次活动

的圆满举行,与粤港澳校友会青年校友的激情投入、细致

策划、大力宣传密不可分,是粤港澳地区校友,特别是深

圳地区校友的又一次盛会!

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地方校友会组织的

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广大校友的感情,

整合了校友资源,促进了学校与校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今后校友会将在丰富各项文体活动的同时,积极加强与

地方校友的全面合作,努力为校友交流互动提供平台,推

动校友们的共同发展,实现校友工作的常态化、校友服务

的精细化。

供稿 摄影 / 校友会办公室 魏祎

Page 6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67

北理工校友硅谷活动系列报道

报道一:新锐投资人谢冰与湾区校友座谈投资人生

1986 年进校,1992 年毕业于数学系的谢冰可谓是

北理工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校本科学习 6 年而圆满毕业

的理工人。说他圆满毕业,并非是说他在 6 年的本科学

习中没有任何补考、重读或修不完的课,而是他能够坚

持在校学习,直到自己认为拥有了够扎实的底子才毕

业。与谢冰校友的座谈,就从他是 1986 级还是 1988 级

说开了。

投资精英是当今世界成功、财富、上流人士的代名

词,对于大多数默默耕耘、纯朴的北理工校友们来说,有

这样的成功校友来与大家交流投资、把脉人生、剖析创

业,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盘活思维的机会。于是当晚

到会的 20 多名校友都带着热切的希望,倾听谢冰校友

的传奇经历,一饱耳福。

谢冰校友看起来温文尔雅,与校友交谈态度平和,

但他走出的人生却新锐犀利、冒险进取。大学毕业后的

他没有看到满意的路,于是接着三连跳在高端继续学习

了 6 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际金融专业硕士;香港科

技大学会计专业硕士;欧洲管理学院法国 MBA 专业硕

士。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上述任何一个学校的学位都可

以将他带到云端,手捧金碗。然而他并未匆匆择业,在

30 岁前没有参加任何工作,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志向的高

远与战略的勇敢。执著地遵循内心意愿的结局,自然是

高屋建瓴,谢冰工作一起步就站在了世界金融投资界的

顶级舞台:高盛证券亚洲总部实习;美林证券(新加坡、

中国香港)高级经理;香港上市公司宝威集团最年轻的

执行董事;参与了亚洲众多大型公司的 IPO、注资融资、

上市等高端工作。四年多之后就与合伙人买下了自己

的证券公司,一边做证券买卖,一边转向投资人。2004

年后先后成功投资了金丰易居、雷士照明、分众传媒、知

金教育等多个项目,成为新一代有特色的天使投资人,

或说新锐投资人。

说谢冰是新锐投资人,因为他不光是投资人,也是

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中 1%不完全唯利是图的好人”。

谢冰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模型有很多原创的因素,他定义

的投资五轮模式、他描述的成功投资项目的必要元素、

他讲解的投资界的运作规律,展示了他区别于经典投资

人的一面。他由投资领悟到的人生的层次与次序,给校

友们极大的人生启示。

由于时间关系,谢冰没有讲解他持有的投资公司与

投资意向,但他给校友们分享了促成人生成功的一些必

要元素,如逻辑思维,如系统训练,如丰富人脉,如贵人

指点,如敏锐的判断力、优秀的执行力、适当的表达力,

还有不断地追求德与才……

8 月美国硅谷的傍晚温暖而不炎热,伴着夏日独特

果香的微暖夜风,人们谈思汹涌。到会的校友一致感谢

Page 6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天涯北理人Overseas BIT Alumni

6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北理工硅谷校友会会长王幸女士在百忙中安排了这么

精彩的座谈让众校友们受益匪浅,感谢 Calphin 游泳馆

(www.calphin.com ) 的何鸿波校友对座谈会晚餐的慷慨

解囊,更感谢谢冰校友在百忙之中座谈他成功的创业故

事和精辟的人生感悟。

应谢冰的要求,他座谈的一些细节内容不对外流

传。但他对成功要素的解读可以与大家齐赏:

不冒险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不要让孩子轻易放弃

对利益的维护;不要一生都只会循规蹈矩;不要死读书

而不问天下时事。

报道二:徐留平校友演讲会

10 月的湾区到处洋溢着收获的气息。温馨了一个

夏季的硅谷突然热情地送来一股热浪,与此相伴的是湾

区精彩纷呈的各色活动。穿梭忙碌的身影中,当然少不

了众多的做客硅谷的北理工校友,其中最知名的便是中

国长安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先生。得知执掌中

国第四大汽车公司的徐总将在斯坦福大学做短暂停留,

硅谷校友会在王幸会长的带领下积极联系筹备,并最终

与斯坦福中国学生会成功联合举办了这次杰出理工校

友演讲会,让众多湾区的校友和斯坦福学子有幸一睹徐

总风采!

10 月 3 日,斯坦福学生活动中心的会议室座无虚

席。很多校友和中国留学生听说徐总要来演讲,都早早

来占座。徐留平先生的言谈举止间透露着理工学子一

贯的低调风格,平易近人,对自己漂亮的成绩单寥寥几

笔带过,对同学和校友的问题是有问必答,慷慨分享自

己的手机号码并欢迎大家到国内找他。演讲时间是短

暂的,精彩的内容让人愈发觉得短暂,但是短暂的交流

已然让大家对徐总掌舵长安汽车的理念有了深刻的印

象;徐总的言谈举止、思想追求、其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的战略设计,让大家有理由相信他执掌有着 150 年历史

的长安汽车集团必将以其中国式睿智而立足本国,走向

世界。

演讲会在人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校友会希望有更

多的北理工校友做客湾区,丰富生活,互通有无,延续校

友之情意。当天与会的其他杰出校友还有华瑞世纪集

团公司创始人陈立光,创立了三个公司的沈方,企业家

林其光等。走在一起的校友其乐融融,相谈甚欢,相聚

甚酣!

北理工硅谷校友会近来在王幸会长的带领下活动

多多,精彩异常。感谢王会长在忙碌之余以高度的责任

感和热情为湾区校友服务。只要有知名校友来访,她都

积极奔走,组织他们与湾区校友见面,既联络校友感情

又给希望发展的校友带来开阔视野、搭建平台的机会。

感谢校友陈立光为这次活动出的赞助费。感谢斯坦福

中国学生会的协同配合。

供稿 / 北理工硅谷校友会 夏彦

Page 6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69

智能电网安全的守护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记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方洁校友

9 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北京理工大学学子们互

相传送着一个好消息:周方洁校友捐赠 1 000 万元作为

“徐特立奖学金”的本金,这极大提高了北理工最高荣誉

奖——“徐特立奖学金”的奖励范围与力度。

俊朗的面孔、坚毅的眼神,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方洁校友,让每一个初识他

的人都印象深刻。而其睿智果敢、疏财仗义的人格魅

力,更是赢得了朋友、员工、乡亲们的尊重。周方洁校友

从毕业之初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到今天一家上市公司

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拼搏故事?我们

怀着期待,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故事,分享他成功的喜

悦。

悉心钻研 填补国内外空白

1981 年 7 月,从浙江宁海中学毕业的周方洁,以优

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自动化专业。4 年后,考

上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1989 年

毕业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

求学期间,周方洁比常人下了更多的苦功。回想起

当时的求学经历,他感慨万千。“每当暑假,许多同学陆

续回家,我就留在学校自学。假期学校会放电影,这对

那个年纪的小青年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但考虑到

自己的成绩不是最好,而且也想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

只能强迫自己关起门、静下心学习。”

在学校工作期间,周方洁进行了国家“七五”攻关

项目“非接触式机器人动态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工作,

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3 年,他参加了“核反应堆控

制棒位置监测系统”“防爆型超声波液位仪”“全位置氩

弧焊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周方洁说,这些经历为他日

后创业,从事电力高压设备在线监测产品的研发、设计、

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 年后,周方洁校友开始自己创业。他在创建宁

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 坚持自主研发核心关

键技术。电力高压设备在线监测,是一项涉及化学、电

子传感、电气、通信、软件分析等多学科的复杂技术。依

靠扎实的专业技术素养和敏锐的眼光,凭借整整 10 年

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积累,周方洁带领的宁波理工监测公

司创立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监测核心技术

体系,他自行研发的多个电力高压设备在线监测产品填

补了国内外空白,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解

决方案的供应商。业内人了然,周方洁在电力监测方面

有着诸多“话语权”。

因为在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取

得突出成就,周方洁校友获得第四届“宁波市十大青年

科技创新奖”的称号,并被选为宁波市政协第十二、十三

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以专图强 引领智能电网监测

20 世纪 90 年代,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周方洁一直思考和规划着人生道路:是继续在科研领域

一走到底,还是尝试向更宽领域发展?

2000 年,周方洁经过多方考察思量,在宁波北仑保

Page 7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天地Alumni World

7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税区租下了 800 平方米的厂区,成立

了宁波理工监测设备有限公司,致力

于生产电力高压设备监测产品。由

于该项目属于高科技范畴,不仅得到

了科技部的资金扶持,还受到了当地

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地“一号

工程”加以扶持。

搞研究和创业是两码事,好的产

品不一定有广泛的市场,特别是一直

处于垄断性质的电力行业,其相关

设备的采购都有专门的渠道。如何

抢占市场,对周方洁是一大考验。为

了打开销路,周方洁提出了“共生营

销”“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等营销策略,力争与合作伙伴互利共

赢。“比如一开始,先做小电厂,产品

得到认可了,就向更宽领域推进。”周

方洁介绍说。

“做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光

以及一旦开始就坚持到底的精神。”

周方洁感慨道。电力设备相关市场

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如何盯牢政

策、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

准确判断,是成功的关键。行百里者

半九十,一旦认准目标,只有风雨兼

程,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在

公司发展方向上,周方洁坚持“纵向

深入、横向扩张”的原则,实现“以专

图强”。“从变电领域增加到局放等

多领域,实现了纵向深入;收购了杭

州雷鸟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和宁波

当地的一家同类企业,实现了横向扩

张。”周方洁意味深长地说,“通过收

购,不但可以使公司业务在短期内从

变电和发电两个领域快速扩展到输

电和电网调度,完善了公司产业链,

丰富了产品线,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理

工监测的行业领先地位。打个比方,

我们原先只做心电图,现在要做全身

检查。”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公司向着

节能减排领域进军。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力高压设

备在线监测技术与产品服务的企业,

宁波理工监测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

位。该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在线监测核心技术体系,是国内领

先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解决方案供

应商。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

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国

电等发电集团,以及冶金、铁路等电

力大用户的 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

级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宁波理工

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电力

系统在线监测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国

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内

电力系统在线监测行业首个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

周方洁向记者介绍,智能电网规

划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

根据规划,到 2015 年,在关键技术和

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到

2020 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这一战

略规划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在这一

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智能电网

规划对在线监测行业的发展提出了

要求,为理工监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周方洁说:“我将继续为不

断提高与完善国家智能电网在线监

测水平而不懈努力,努力当好一名国

家智能电网安全的‘守护者’。”

Page 7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1

淡泊名利 践行社会责任

有的人做企业,专注于财富的积

累、数值的叠加;有的人做企业,不断

以此为基,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

任。周方洁属于后者,为家乡、为学

子、为弱势群体,他不断慷慨解囊,以

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北京理工大学

对外工作委员会主任、原校党委书记

焦文俊谈到周方洁校友时说:“他为

人低调,淡泊名利,慷慨解囊,诚心诚

意地回报家乡、母校和社会。”

树高千尺不忘根。周方洁的出

生地后周村,是他倾注关爱最多的地

方。周方洁每次回老家,他都要走访

慰问困难户,且连续多年为村里的老

人发慰问金,支持该村基础设施建

设。2008 年,后周村改选村两委班

子,远在他乡的周方洁被全票推选为

村委会主任。为了不辜负父老乡亲

的厚爱,周方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后

周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几年来,他

投入 180 万元进行整村的水、路改造;

投资 370 万元翻修祠堂;新建村老年

公寓。“计划用 2 000 万~ 3000 万元,

统一规划整村改建,让后周村有个大

变样。”周方洁如是说。

周方洁的慷慨,不仅在后周村有

口皆碑,在沙柳镇乃至整个三门,也

早已是美谈。他曾主动向县慈善总

会捐款 150 万元。与此同时,周方洁

校友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公

益事业。在宁波的奉化、北仑等地,

都设有助学基金,总额过百万元。

最近,为支持母校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事业的发展,奖励表现优异的理

工学子,支持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活

动,周方洁校友主动向学校捐赠人民

币 1 325 万元。其中,1 000 万元作为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奖学金”的本

金,奖励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中的优

异生,以及徐特立生前任教的中、高

等学校和其他学校中的优异生。此

外,周方洁校友全力支持北京理工大

学浙江校友会成立大会的筹备事项,

为母校校友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周方洁的仁义,在他的业内和朋

友圈中也是闻名遐迩。2007 年,他以

每平方米 3 550 元的价格,在北仑一

次性购入 150 套住房。在房地产市

场价格日益上涨的当时,他并没有抛

售这些房产盈利,而是以原价出让给

了公司员工。

面对荣誉,周方洁一直谦虚低调:

“我只是做事情,要做好做实。此外,

凡承诺,要兑现;要兑现,晚兑现不如

早兑现。”北理工人朴实、谦虚的品质

在周方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就在于

它所积聚的无限能量,而太阳之所以

能达到万物的制高点,就在于它从冲

出地平线那一刻起就不曾停止过上

升的步伐。“做事业,艰难险阻总是

一路相随,任何时候都不要患得患

失,只要肯努力,现在开始也不晚。”

周方洁内心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便

是他自身能量的来源、前进的动力。

供稿 / 对外工作委员会 李芬

Page 7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天地Alumni World

7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踏实做好每件小事——对话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究院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牟宇

牟宇,1982 年出生,2000 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

器设计专业,四年后以专业成绩第一名保送攻读本校博

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改进型长 2F 运载火箭电气总体设

计工作,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体副主任

设计师,是负责火箭总体设计的“二号人物”,参与了天

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的发射任务。

牟宇提出了长 2F 火箭电气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包括整个火箭所有的电气系统的设计、布局、方案选择。

整个设计方案都由牟宇和他带领的团队来完成。

幻想照进现实——不一样的工科生

在访谈未开始之前,脑海中一直在憧憬这位优秀学

长的形象。他一定是一位标准的“工科生”吧?一丝不苟,

含蓄缄默,也许还有着高智商人群典型的智慧额头……

正在这时,学长走了进来,年轻,帅气,还带着微笑……

学长是亲自开车来到学校接受采访的,这令我们感

到十分荣幸,更充满感动。与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牟

宇学长不仅英气勃勃而且开朗健谈,就像一位可爱的大

哥哥,与每一位学弟学妹亲切地交谈,全不需我们搜索

枯肠,已然娓娓道来……

优秀是一种习惯——难忘的学生时代

对于在理工校园中度过的大学时光,学长的话语中

饱含深情。学生时代的牟宇学长,不论用何种标准来考

量,都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子。班长,专业成绩第

一,直博,以及种类繁多的奖学金,无不令人欣羡,心生

敬仰。然而在谈起这段光辉历程时,学长却表现得无比

淡定从容,平静得好像只是在谈论天气。“我并不是真

的多么聪明,也不是天天死学,我也爱踢足球,但确实算

是比较有目标的一个,至少作业是自己做的,写作业这

件事看来是最低要求,坚持下来的就少了,其实这是最

有帮助的。至于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有目标,既

要有小目标,也要有大目标,一个个的小目标一同构成

那个大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实现你的目标,向周围

的同学学习,认定了一个追求,不轻易改变。”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远大理想人皆有之,

而真正将其一以贯之、风雨不辍者,求诸人海,有几人

欤?最简单的言语,归纳出最深刻的道理,最朴素的方

法,创造出最辉煌的业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其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莫若说优

秀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过来人的成功经验,望能点醒更

多的梦中人。

万里长征第一步——迈向职业生涯

也许是出于必需,也许是源于争取,牟宇学长的研

究生阶段可谓充实。在这段岁月里, 各种各样的任务使

他得到了锻炼。跟随导师远赴阿拉善试验场,参与国家

重点型号研制,接触各种类型的人,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从学习转为研究,锁定每一个目标,设定每一个边界,拟

合每一个结果。既磨炼了意志,更积累了经验。正因为

Page 7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3

具有这么丰富的学术经历,到了毕业时,许多优秀的单

位都向他传达了接纳的意向。“投简历,一要确定对方

的信息,而且最好主动;二要看岗位是不是适合自己,虽

然有可能专业不对口,但不一定会成为真正的阻力,我

的专业和所做的工作就不完全对口,但相对而言我的知

识是全面的,工作不一定要搞最擅长的。”等他 2009 年

4 月正式入职时,接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去参加长征

2F 运载火箭的研制,即著名的载人航天“921 工程”。

励精图治保安全,神剑一出耀九天

谈起现在的工作,牟宇学长兴趣浓厚,滔滔不绝。

谈话中涉及的许多专业术语在我们学弟学妹们听来不

亚于天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近年来不断进行革新

和发展,以适应不同任务的装载需求。在我国,航天事

业一直被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来实施,

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

中,以神舟九号、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事业更是

得到了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华夏儿女遨游太空,中华民

族百年梦圆。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国载人航天取

得的辉煌成果背后,有着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

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科研团队。无数的中国

航天人为这项工程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倾注热血,奉献

青春,而牟宇学长就是这项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的护航

人之一。在工作的各个阶段,牟宇和他的团队都严肃谨

慎,精益求精,增强可靠性,确保零失误。 严把每一个技

术关卡,运用归零法彻查每一个潜在的隐患。当我们问

起发射时是不是很紧张,牟宇学长轻松地一笑:“第一次

有点紧张,从来没见过嘛。发射天宫的时候不紧张,因

为那次使用的火箭技术非常成熟,一定是零失误的;神

九的这次火箭改进了不少,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但是我

相信一定是成功的,毕竟之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

自信源于实力,实力源自耕耘。这是中国航天长久

以来高效安全的制胜法宝。

曾以为,奋战在航天事业中的,必是皓首老人,哪想

到,肩负崇高使命的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竟然这般

盛年。“我的年龄和发展轨迹,在整个研发队伍中算是

正常的,现在负责航天领域的岗位,处处都有青年。”学

长淡然的目光中,既有着他一贯的谦和,更流露出深深

的自豪。

数据显示,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技术人员平均年

龄只有 31 岁。事实上,目前我国航天系统已经形成“60

后”唱主角、“70 后”挑大梁、“80 后”当中坚的模式。相

比较而言,中国航天人比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同行平均年

轻 15 岁左右。

“学长,那咱们的航天事业一定能成功呀,咱们比他

们年轻,这一代的经验会非常丰富。他们有的,咱们肯

定会有,他们没有的,咱们也会有。”采访的同学满怀希

望。“现在思路应该转变了,咱们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追

求有还是没有,大国航天追求发射的可靠性。发射十次,

成功十次,求的是这个安全控制的能力。”牟宇学长一语

道破天机。

“下一步,我们国家又将进行大突破了。”

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正如燃烧的青春,放

射出最好的光热。

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寐旦,曜灵安藏。砥砺人间传

盛世,摘星游卯可问天。牟宇学长的身上,凝聚着一代航

天人敢拼敢打、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凝聚着理工人实事求

是、不自以为是的品格。我们祝愿他工作顺利,再创佳绩,

生活幸福,捷报频传。

供稿 / 校友志愿者 姜林萌 张乃馨

Page 7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天地Alumni World

7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铸国防基石 做民族脊梁——北理工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2 年 7 月中旬,北京理工大

学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四

川绵阳,按照计划开展了包括研究

所参观及校友访谈这两部分的活

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中国工程

物理研究院的化工材料研究所,通

常称九院三所。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参观研究

所,主要形式是介绍讲座,由 1986

级校友、三所人事处处长张启戎主

讲,参与讲座的还有来自多所知名

学府的研究生。

首先,张处长从三个方面系统

介绍了一下三所,分别是:

一、组织使命

九院三所以履行国家使命为根

本,坚持九院“铸国防基石,做民族

脊梁”的核心价值观,秉承“爱国奉

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

勇攀高峰”的两弹精神,一直致力

于研究国防科技、高新技术、战略科

技。目前三所一共有 13 位工程院

院士,在各个研究方向起着引领作

用。

二、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含能材料;先进高分

子材料;精密制造;分析、诊断和评

价;能源新材料;安全应急技术与先

进装备。

三、工作生活

接下来,基于三所自身的需求,

张处长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希望同

学们能够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操作

技能以及各方面的基础素质,努力

成为适应现今社会

的高素质人才。张

处长还将三所与国

内外相同性质的研

究 所 做 了 比 较,包

括美国的 Los Alamos、LLNL、Sandia

实验室;俄罗斯的原子能集团实验

室、原子能集团技术物理研究院。

通过张处长简明的介绍,我们对九

院三所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后,受到三所的邀请,我们从

北理工校徽的寓意出发,分别介绍

了数学学院实践团的成员以及此行

的目的。

讲座结束后,我们也对蒋道建

(1980 级)、张启戎(1986 级)几位学

长进行了单独的简短采访。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校友访谈。

此次访谈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参

与座谈会的学长学姐有兰琼(1998

级)、吴 奎 先(硕 士)、曾 昭 雄(1956

级)、舒 远 杰(1987 级)、郭 菲(1998

级)、刘睿(2003 级)。学长们都回忆

Page 7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5

起自己在校的时光,在他们的讲述

中,我们似乎也被带回了他们记忆

中有些泛黄的画卷里。

老学长曾昭雄曾是三所的所

长,这位依然矍铄的老所长通过几

个实例告诫我们:高学历不等于高

素质,现代化人才要求情商和智商

结合;学生们要放下名牌大学的包

袱,虚心求教,认真听取一切正确的

建议,将挫折、打击变成动力;懂得

把握自己,坚持正确的道路。一个

个生动的事例以及意味深长的教导

让我们都有所思考。

吴奎先和舒远杰学长强调理论

要在实际中应用以得到价值,同时

也欢迎更多北理工的学生们加入三

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后来黄义民(硕博)也来给学弟学妹

们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最后,各位学长们都对母校和

后来者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并写下

了他们的寄语。

校友访谈结束后,实践团参观

了隶属三所的科技馆,回顾了九院

三所的历程,也深深为先辈们为祖

国的科研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所震

撼。通过在科技馆的参观,我们对

三所的历史使命和当今任务有了更

深的了解。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

我们首次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较为

深入地了解一个研究所,在各个方

面都有与单纯接受书面信息截然不

同的感受,这对我们日后的职业规

划有极大的益处。而校友访谈更是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优秀学长面对

面交流的机会,从各个时代走出的

科研人才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他

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待科学的同

样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承自先辈

的对祖国的一腔热诚,让我们在得

到种种资料之外,更收获了一笔可

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几位校友对母校的祝

福:

冯培林(1955 级):祝母校培养

出更多的科技英才、国家栋梁。

曾昭雄(1956 级):在实践中学

习,在锤炼中提升。

蒋道建(1980 级):紧紧抓住专

业技术领域发展,紧紧结合工程实

际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战斗力。

张启戎(1986 级):专业知识是

基础,综合素质是个人满足人生的

保障。

舒远杰(1987 级):感谢母校培

养,祝母校繁荣昌盛,为国家培养

更多高级人才!壮我军威,强我国

防!

郭菲(1998 级):年轻人应谦虚,

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多实践,

多理论结合实际。

供稿 / 陶思圣 摄影 / 倪大元 编辑 / 孙红权

Page 7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校友 天地Alumni World

7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法律界的理工学子——访广东深法律师事务所谭劲松校友

在访谈前查阅资料时,我就对

谭劲松学长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

趣。他学的是传统理工科专业,而

现在从事的职业却是律师,在我看

来,跨度如此之大的两个专业是没

有任何联系的,可是谭学长却成功

转行,从一名纯技术口的理工生化

身为知名律师,受到同行认可,获得

良好口碑。学长为此付出的努力一

定超出常人的想象,我对这位未曾

谋面的学长产生了敬佩之情。在一

家略显喧闹的咖啡厅里,我开始了

与谭劲松学长轻松愉快的交谈。

因为热爱,所以转行当了律师

和善、平静是谭学长留给我的

第一印象。谭劲松学长是我校 1987

级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学长首先

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毕

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海南一汽马自

达工厂工作,与他所学的车辆工程

专业十分相关,当时做的是质量控

制的相关业务。在工作期间,谭学

长曾经前往日本研修有大半年的时

间,主要是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学

习。之后由于公司计划与德国奔驰

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公司还安排他

进入同济大学学习德语课程,但种

种因素导致这个合作项目没有最终

成功,谭学长也因此结束了自己在

工厂的六年技术工作。在谈到为

什么学习法律的时候,谭学长说道:

“我的父母是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

也都从事律师这个行业,因此家庭

的影响对我比较大,并且我也对律

师有很大的兴趣,热爱这个职业,我

想这个应该是我选择律师的最大原

因。”

谭学长 1996 年离开工厂后,开

始自学法律专业相关课程,1998 年

考入了人民大学的法律专业攻读研

究生,2001 年来到深圳开始律师事

业,2002 年拿到律师证后正式开始

工作,从最初的助理到现在成为一

名知名的成功律师,谭学长用了近

10 年时间。谭学长目前和几名同伴

一起经营广东深法律师事务所,律

师所接受刑事案件的辩护;从事房

地产、金融、投资、税务、知识产权、

国际贸易、海事海商、股权转让、技

术转让、企业筹建、上市,企业收购、

兼并、破产、清算,合同、侵权、债务、

劳动等各种纠纷的诉讼代理;担任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法

律顾问;为委托人出具法律意见书、

调查报告、见证书等法律文书;代为

办理各类非诉讼法律事务。

学好法律不等于会做法律

在谈到学法律和实际操作法律

的问题时,谭学长讲到学校老师讲

述的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业务操作

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并不能直接

照搬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学会

灵活恰当运用。但同时我们又不能

忽视这些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它

们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都是成为一

个合格律师必备的知识,而这些能

力大多都是在学校读书期间掌握

的。对现在读书的同学们,谭学长

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并

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社会

案例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分析洞察能

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内在实

力。

我曾为特首打过官司

身处距离我国香港最近的内地

城市,谭学长也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内

地和香港法律的不同。“香港的法律

是英美体系,而内地运用的是大陆法

Page 7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7

系,这也直接决定了两地的法律存在

很大的不同。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案

例中,地域的选择十分关键,因为这

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最后的判决。”

在聊天中,学长还给我们讲到

他曾经帮香港特首——梁振英处理

官司的事情。学长还举了很多现实

案例为我们详细解读,为我们生动

形象地介绍了案件的处理和一些关

键条语,甚至连我这个不是法律专

业的学生,对于律师这个职业也有

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谭学长的律师观

谭学长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有着

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谭学长看来,

成为一名好的律师需要对整个社会

行业有全面的了解,需要了解行为

准则、了解社会准则,不断地积累自

己的业务能力和社会知识,带动业

务水平的提高。从最初最简单的诉

讼纠纷处理,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

务即法律咨询,帮助企业良性发展,

再到为企业赚钱,为客户提供资源

整合、融资平台;从解决某一具体问

题到整个社会关系的处理,用谭学

长的话说就是要在一个微观的小社

会中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要有

资源人脉,并且要很好地整合利用。

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像朋友一样交

往。律师价值的所在就是为身边的

人提供决策建议、分析潜在风险,尽

量规避,使其不受损失。

有责任感、充分信任、拥有牢固

的基础知识,是谭学长认为成为律

师的三个必备条件。有责任感说的

是做律师肩负着非常多的人的期

望,不能只把这些当作是任务,因

为你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别人的利

益。最好的律师是能够为你的客户

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帮忙处理

官司。充分信任是指要信任客户,

只有这样客户才会信任你,要像朋

友一样交往,通过这样扩大自己的

人脉,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扎实的基本功是成为律

师的必备,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谭

学长希望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

的法律界精英,他也相信在理工大

学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中学习,学

弟学妹们会更加出色。

寄语校友工作,祝福北理学子

谈及校友工作,谭学长对于校

友走访工作表示欢迎并且十分感

谢。“希望校友会能够多来和我们

交流,一起分享心得,发挥校友这个

非常广阔的平台,团结力量,提供信

息和资源以更好地帮助校友。”谭学

长这样讲道。回忆起自己的四年理

工生活,学长表示那是一段美妙的

时光。他希望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能

够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社

会条件,开阔眼界,奋发向上,为母

校争光!

结束语

经过这次访谈,谭学长睿智、充

满自信的个人魅力使我深深折服,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心底

佩服这位勇于挑战、善于思考并且

充满智慧的学长。希望他的律师生

涯更加顺利,我衷心地祝福这位优

秀学长。

同时也希望谭学长的经历能够

激励每一位北理学子,只要勇于拼

搏、善于思考、热爱生活,你的人生

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

供稿 / 校友志愿者 魏祎

Page 7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人物BIT Geniuses

7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我校举办朵英贤院士六十年

学术生涯暨八十寿辰庆典

2012 年 3 月 17 日上午,朵英贤

院士六十年学术生涯暨八十寿辰庆

典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三层报告厅

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郭大成、校长胡

海岩、副校长赵长禄到场祝贺。

赵长禄副校长主持庆典,并介

绍与会嘉宾及朵英贤院士的学术生

涯。学生代表向朵英贤院士及夫人

献花。

校长胡海岩院士代表学校致

辞,胡校长回顾了朵英贤院士六十

年的学术生涯。朵英贤院士以崇高

品格、博大胸怀、卓越贡献,以君子

雅行、提携后生的大家风范诠释和

丰富了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

以精工”的大学精神。

中国工程院一局谢冰玉局长,

总装军械科研订购局郝忠虎副局

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马作庭

总工,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喻奇院

长,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袁轩副院

长,国防工业出版社邢海鹰总编,中

国兵工学会许毅达副秘书长,总装

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吴波所长,总装

31 基地轻武器试验所马力总工,中

国兵器工业第 202 研究所总工、中

国兵器集团首席科学家许耀峰研高

工,中国兵器工业第 208 研究所王

光华所长,湖南省轻武器研究所金

银国所长,军械工程学院郑海起教

授,装甲兵工程学院李保志政委,

南京理工大学钱林方副校长,南京

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芮筱

亭所长,中北大学张记龙副校长,

国营第 296 厂向家云副总经理,甘

肃省永靖县县委赏进孝书记先后

代表各自单位宣读贺信和致辞。

校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发表

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朵英贤院士

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和新中国

的自动武器建设事业作出的卓越

贡献,并祝愿朵院士夫妇健康长

寿,继续为学校建设发挥能量。

随后,朵英贤院士发表感言,

感谢校领导及各位嘉宾的到来。最

后,与会人员参加了朵英贤院士的

贺寿午宴,庆典圆满结束。

供稿 / 机电学院 吴炎烜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郭强

Page 7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79

我校举办周立伟院士从事科教活动

六十周年暨八十寿辰庆典

2012 年 9 月 18 日下午,周立伟院士从事科教活动

六十周年暨八十寿辰庆典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三层第

一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副校长赵长禄,学

校各机关部门领导,光电学院全体院领导及教授到场祝

贺。

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发来贺信。中国工程院信息

与电子工程学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北京理工大

学科协、青年科协、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单位和个人送

来庆贺花篮。

光电学院党委书记郝群主持庆典,并介绍了与会嘉

宾及周立伟院士的学术简介。学生代表向周立伟院士

及夫人献花。

校党委书记郭大成代表学校致辞,郭大成回顾了周

立伟院士六十年的学术生涯,高度评价周立伟院士以崇

高品格、博大胸怀、卓越贡献,以君子雅行、提携后生的

大家风范,诠释和丰富了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

精工”的大学精神。

光电学院薛唯院长代表学院敬献贺礼并致辞。北

京市政协常委张翎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院副院长段宇

宁、宋淑英研究员、李天初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光升主任、张智诠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吴重庆

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张存林教授,信息与电子学院安

建平书记先后代表各自单位敬献贺礼并致辞。周立伟

院士弟子及与会代表发言致辞。

随后,周立伟院士作了“成才、探索与感悟”的报告,

并发表感言,感谢校领导及各位嘉宾的到来。最后,与

会人员参加了周立伟院士的贺寿晚宴,庆典圆满结束。

供稿 / 光电学院 摄影 编辑 / 新闻中心 段炼

Page 8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人物BIT Geniuses

8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管理学院胡瑞法教授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高水平论文

管理与经济学院胡瑞法教授、蔡金阳博士与中科院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教授、王晓兵副教授合作撰写

的 论 文“Silos hamstring Chinese plant biotech sector”被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接收,并于 2012 年 8 月 7 日在该刊的 Correspondence 栏

目发表。该论文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转基因

农作物研发存在着广泛的窖藏研发成果的现象,其原因

在于由公共部门主导的研发体制缺乏有效的研究成果

商业利益分配机制。论文指出,中国政府必须在研发体

制上进行创新,使转基因技术研究团队之间相互配合,

形成以产品为导向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研发体系。

胡瑞法教授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和农业技术经济研

究,研究成果卓著,共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获省部级

奖励 6 项,以其研究成果形成的政策咨询报告多次得到

国家领导人批示。胡瑞法教授 2004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 年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我校管

理与经济学院工作。近年来,胡瑞法教授在转基因作物

政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广

泛认可。Nature Biotechnology 是转基因生物技术领域影

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该期刊公布的 2011 年影响因子为

23.3)。胡瑞法教授的论文在该期刊上发表,标志着我校

在转基因作物政策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2 年 8 月,胡瑞法教授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发、管

理及相关政策研究”获得批准,经费 220 万元。相信胡

瑞法教授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在与国际著名学者和学术

机构的交流中,会取得更多的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附:

胡瑞法教授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所发表文章

的具体信息:

Ruifa Hu, Jinyang Cai, Jikun Huang, Xiaobing

Wang. “Silos hamstring Chinese plant biotech sector”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2, 30(8):749-750 doi: 10.1038/

nbt.2323.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30/

n8/pdf/nbt.2323.pdf

供稿 / 科研院 管理学院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Page 8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81

给青春一个高度 还学生一份承诺——化工学院辅导员苟曼莉工作手记

了解——推进工作细致化

2011 年 9 月 2 日

今天的校园非常热闹,我们迎来了 2011 级的研究

生。至此,我所“覆盖”的学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包括 3 个年级的研究生 455 名,1 个年级的本科生 132

名。学生年级分布广、人数多,去认识每一类、每一名同

学,成为我首要的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花了 4 天时间,我仔细查看了每一位新生的档案和

信息,为他们制作了详细的信息登记表,建立了学生数

据库,设计出一份完整的学生信息统计系统,包括个人

信息、家庭情况、个人计划、学习记录等,以便于随时掌

握和记录学生的最新状态。

我喜欢从细致、间接的角度去关心学生,常常和学

生们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闲聊,从一点一滴的小

事,就能知道他们的心情如何、周围几个好朋友的近况

如何。交流中,我从不强加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念,而

是不断地和他们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进高低年

级之间的交流和朋友、同学间的鼓励。这些方式,效果

远远优于枯燥的“说教”,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和困境。

2012 年 1 月 5 日

晚上 10 点钟,完成了最后一个党员的信息统计工

作,整理完最后一份党建材料汇编。我发现了一些党支

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思考:如何能在学生工作的

平台上,通过“党群零距离”“知心工程”等一系列品牌

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因为我担任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学

院团委工作,长期担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担任

学院组织干事和学院党委宣传委员,直接负责学生党建

的具体工作。“全能型选手”可以说是对我工作的真实

写照。这样丰富的工作任务,给我的工作也带来了多样

的体验,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渠道和方式。我积极地和专

业老师沟通,为本科生创造进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的

机会;在学院党委会上,我定期向院领导汇报毕业生就

业工作,力争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我协助同一专业

的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开展纵深化学习方式,并成功申

报党建创新课题;我指导学生会开展老师和同学共同参

与、相互配合的文体项目,活跃了师生关系……

多样化的育人体系、多渠道的育人途径,使得我院

Page 8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人物BIT Geniuses

8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的学生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建制。一个辅导员的

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全员育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把

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全方位的交流,我们的

工作才能更到位、更精细。

深入——倡导工作个性化

2010 年 11 月 10 日

“并不是说让每个人都拥有漂亮的成绩、突出的工

作,不现实。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

一种健康的生活来面对迷茫、空虚。”

“切记:在你的生活中,‘娱乐和轻松’永远是配角,

‘成长和奋斗’才是永远的王道!”

以上两句话,来自我的人人网日志。平日的交流固

然重要,但却稍显单一。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随着

学校设施的完善,网络成为学生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元

素。网络中的各类新闻和消息带来的影响冲击,更是超

过我们的想象。因此,善用网络,也是现代辅导员工作

的一项基本要求。

平时,除了使用 QQ、飞信、微博等一些常用的交流

工具外,我还常常会采用写日志的方式,分享一些经验

和感受,也会写下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这些文章

点击率都比较高,学生们看完后也深有感触,非常易于

接受,纷纷跟帖留言,同时也会被学生们和其他辅导员

转载,无形中扩大了影响范围。日志里面的很多话,还

在很多场合被学生引用,足见其引起的效果和影响。

2010 年 11 月 19 日

晚上 6 点,持续了 5 个小时的 05220801 班德育中

期答辩仍在热闹地进行着。每个同学依次用 PPT 和朴

实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现状,分享成长经历和

生活感悟。台下的观众,不论是学院党委书记,还是班

主任,都认真聆听、用心思考。

德育答辩是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是

检验学生四年成长的标尺。从“开题”“中期检查”到“毕

业答辩”,它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总结四年得失。

我所负责的 2008 级本科生,在 2010 年 11 月,陆续

开展了德育答辩中期检查工作。我认真阅读了 132 名

同学的中期论文,在结尾处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评语;

全程参与了 5 个班级的答辩环节,认真记录了同学们的

困惑和感悟,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很大不同,地域差别、家庭

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和认知。我始终认为,每位同学都是一处等待挖掘的宝

藏,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有着丰富情感和个性理念,也

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辅导员,不能去打压他们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而是要合理引导、帮助创造机会和平台。

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便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馈。

2011 年 5 月

这学期,2008 级本科生普遍进入了迷茫的时期,他

们对考研、就业产生了迷惑,不知该如何选择,不知该如

何着手。虽然在一年前,我已经写了一封《给 2008 的信》,

详细解读了考研、就业、出国等各种选择的得失利弊,督

促学生们尽早思考自己的未来。但还是有很多同学表示

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设计自己的未来。

于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掌握同学们共同存在的

问题,搜集往届的学生资料,整理保研、就业等工作文

件,安排详细的时间表,进行了本学期的深度辅导工作。

132 名同学,每天 8 名,每人至少半小时,前后持续了一

个多月的深度辅导。虽然同时还有相当繁重的工作需

要完成,虽然我的平均上班时间是从早上 8 点持续到晚

上 10 点,但是我仍然乐此不疲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每

名同学的困惑,尽己所能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因

为这才是一个辅导员的本职,是青春赋予辅导员的重

托,是辅导员岗位必须要完成的承诺。

专业——促进工作体系化

2009 年 12 月 10 日

有博士生过来聊天,谈及平时的生活,他们提到:对

学院的归属感不是很强烈,重要事务没有得到及时的通

Page 8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83

知,集体活动也少有人组织,同学间缺乏交流。确实,此

类问题之前也存在不少,博士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长期以

来缺乏自己的特色,只是和硕士生混为一类,单纯模仿

复制本科生的管理方式。但因为学制不同、年龄不同、

科研方向不同,这种管理方式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作为研究生辅导员,我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结合学

院特色和博士生特点,在博士生导师的大力支持下,设

计实施推进博士生团队化建设工作,正式建立了以导师

为指导的博士生纵向管理团队,有了可行载体。

这几年来,博士生团队化管理与硕士生年级班级管

理模式相结合,形成了“横纵”交织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覆盖了全体研究生,形成

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平台。

2010 年 4 月 26 日

今天,是学院“就业实验室”的第一期活动,我针对

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设计了“自我定位”“就业政策与

流程”“笔试面试实战交流”“考研准备”等四个专题的

活动内容。这四次内容,有效端正了学生的就业观念,

普及了就业知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面对就业挑战。

作为辅导员,除了在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学生

外,更多的是要走“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要在学生

职业发展、心理教育等专项工作中,切实起到推进作用。

在完成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北京市和学校的各类

培训活动,阅读专业书籍,虚心向优秀同行请教,提升

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我有机结合了共青团工作和学生

培养工作,在学生教育和培养环节中加强了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的渗透力度,帮助学生利用大学四年探寻自我性

格、兴趣、技能,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和几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辅导员在大一年级

开设选修课,并在学院团校课程中提出“幻化夜校——

学院青年成才培养计划”,加入了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

切实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大爱——谋划工作深远化

2010 年 7 月 6 日

炎热的夏天,又迎来了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这天晚

上,我被学生们约到了中心花园的草坪,闪烁的烛光映

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学生们每年都记得我的生日,这

次意义尤为不同,四年的陪伴,我将继续迎接新一批学

生,而他们即将离开母校,奔赴自己的前程。

这次,我收到的礼物是一本画册,每个人用彩色的

图案描绘出美好的祝福。有人说:小苟姐姐,感谢你一

直以来的帮助和无私奉献,没有你,也许我的大学会黯

然失色!有人说:大学以来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你讲给

我听的……我想,这本画册,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评价,也

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2012 年 5 月 3 日

今天,做完了本科生第一次就业核对,初步统计了

学生的去向,可喜的是,我所带的 2008 级的 132 名学生

中,48 名被保送和考取了研究生,而在这些同学中,有

35% 以上是主要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的几名主要

干部,学生工作虽然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

是在严格的自我要求下,他们没有放松对学习的要求。

有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有的被免试推荐研究生,有的

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还有的收到了国外知名大学

的录取通知。

我很欣慰,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局限于无微不至

的呵护和事无巨细的照顾,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学会自我

管理和自我服务,拥有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勇气和睿智,

这才是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终生成长的能力。

辅导员是个平凡的岗位,但是我相信这是个不平凡

的选择,因为育人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位学生

都肩负着父母的关爱,肩负着自己的理想。只有对学生

无私深爱,才能永获快乐和温暖;只有对工作无私奉献,

才能永葆青春和朝气!

投稿 / 学生工作处编辑 / 党委宣传部

Page 8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学子BIT Students

8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北理工学子夺得第五届全国

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多个奖项

2012 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于 7 月 23 日

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落下帷幕,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

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焕国教授、教育部

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封化民秘书

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陈性元等出

席大赛闭幕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在本次大赛中,来

自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师生共获得一个一等奖、两

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工

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

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信息安全学科领域全国

最高级别学科竞赛,旨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

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促进高校信息安全学科课程体

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普及

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

神。本届竞赛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承办,从报名到决

赛历经 5 个月,参加本次大赛的共有来自全国多个高校

的 500 多支队伍。通过初赛的筛选,最终只有 120 支队

伍进入决赛,决赛于 2012 年 7 月 21 日至 7 月 22 日在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 120 支

竞赛队上演了一场智慧与创造力的较量。大赛决出了

一等奖 16 名、二等奖 32 名、三等奖 52 名、优胜奖 18 名。

入围决赛的 120 件作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其中包

括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等。决赛采取 PPT 演讲、作品演示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

形式,每支参赛队进行 8 分钟的 PPT 演讲、15 分钟的演

示,之后由专家进行提问。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已经连续

五届在该项赛事中夺得一等奖,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基

础、良好的精神面貌、精彩的表现给各位评审专家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供稿 摄影 / 边慧善 编辑 / 刘贺

Page 8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85

北理工学子在 2012 年度全国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佳绩

日前,在 2012 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成绩公示中,我校有

47 支队伍获奖,其中 10 支队送全国评奖(每个高校最多有 10 支队伍参加全国

评奖),获奖层次与数量再创新高,进一步增加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数

学建模竞赛中的影响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在教务处领导下,具体由数学学院数学建

模基地以及基础教育学院数学建模协会组织实施。2012 年度校级数学建模竞

赛参赛学生 189 支队(567 名学生参加),参加数学建模选修课程以及数学建模

知识讲座的学生达到了 900 多人,从这些学生中选拔了 119 支队(357 名学生)

参加了 9 月 7— 10 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为了加强数学建模文化建设、扩大数学建模影响力,数学学院与基础教育

学院每年都举办校级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讲座以及数学建模科技创新等活

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普及了数学建模的文化,扩大了数学建模的影响力,掀起

了广大同学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的热潮。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各级领导部门对数学建模竞赛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科

技创新等活动的高度重视,为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竞赛期间学校图书馆、保卫处以及后勤集团宿管科等单位为数学建模竞赛的顺

利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优异的竞赛成绩也是对数学学院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半

年来辛勤指导的最好回报。

供稿 / 李炳照 编辑 / 高冰

Page 8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京工 学子BIT Students

8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宇航学院刘铖获“第六届亚洲多体

系统动力学会议”学生论文奖

2012 年 8 月 27 日,第 6 届亚洲多体系统动力学大

会(ACMD)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球 70 多个国

家与地区的 200 多名从事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学者

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由上海

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主席,云集了国内外从事多体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如《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杂志主编德国 Werner Schiehlen 教授与葡萄

牙 Jorge A.C.Ambrosio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千人计划”

学 者 Olivier A. Bauchau 教 授、日 本 Yasuyuki Miyazaki

教授、韩国 Hong Hee Yoo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洪嘉振教

授、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等。

我校胡海岩院士带领课题组师生共 9 人参加了

本次大会。胡海岩院士作了“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Rigid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 via Absolute

Coordinate Based Method”的大会邀请报告,获得了国

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田强副教授受邀主持了

分会场“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II”与“Aerospace

dynamics”的学术交流活动。课题组教师及研究生也

分别作了 5 个学术报告,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

认可与高度评价。

通过本次大会,课题组研究生通过与国内外同行

专家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高效求解、控制、碰撞、

航天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开阔了学术视野,获

取了丰富的学术思路与方法,为后续产生创新性研究

Page 8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87

成果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参会展示

研究成果也使国内外同行专家看到了

北京理工大学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

提升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该研究领域的

国内外声誉。

会后,经过国内外同行专家严格

的评审,本次会议共产生 5 名学生论

文 奖,其 中 2 名 为 中 国 学 生。 由 胡 海

岩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刘铖的论文“A

new cylindrical shell element of ANCF

considering wrinkle/slack model”获 此 殊

荣。

供稿 / 田强 摄影 / 李培 胡韡 编辑 / 周昕雨

Page 8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似水年华Remembrance

88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那时的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北京工业学院七系 1962 级入学 50 年重返青春驿站座谈会纪念

Page 89: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Page 90: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似水年华Remembrance

90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供稿 / 71621 王曼丽

(注:照片中的 * 号,表示该同学非原 7 系 62 级同学。)

Page 91: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1

根在母校 感恩成长—— 生命学院 2012 届毕业生植树活动举行

栀子花开,岁月无声,2012 年的毕业季已经到来,

毕业生即将带着学校领导与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与诚

挚祝福迈向新的征程。但学生无论离开母校多久、多

远,总有一份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殷殷感激。因为这

里有学生点点滴滴的美丽回忆、有努力拼搏的辛勤汗

水。在很多年后,学生能否重拾在这里的青春印迹?

为此,我们于 2012 年 6 月 6 日上午在图书馆前侧

绿地处举行主题为“根在母校 感恩成长”的生命学院

2012 届毕业生植树活动。让毕业生来为母校种下一

棵棵绿树,把根留在母校,以报母校春晖,以记恩师德

教,以励后学早日成才。通过植树,种下对母校的怀

念与感恩,种下我们绿色的希望。每一株树木,将成

为一种独特的纪念,她将见证莘莘学子的成长印迹,

传承对母校的殷切情怀。

参加此次植树活动的有生命学院 2008 级辅导员雷笑

老师以及 30 余名 2008 级本科毕业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植树活动中,毕业生们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和眷恋,在园艺

师的耐心指导下进行了栽培。植树工作在大家的汗水与笑

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毕业生在寄托了对母校感情的同

时,也为校园绿化贡献了力量。很多同学表示,在毕业离校

之际植下的树对自己有特殊的意义,一是寄托感情,在母校

留下值得回忆的烙印;二是寄托志向,勉励自己在工作中要

努力奋斗,像茁壮成长的树苗一样为北理添彩。

本次植树活动得到了学校绿化队的大力支持,共植下

6 棵海棠树,希望这批树苗和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都能够为校园再添绚丽。

撰稿 摄影 编辑 / 生命学院 雷笑

Page 92: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似水年华Remembrance

92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接获王安生发出的毕业 30 周年纪念庆

典通知之后,不禁怦然心动、大喜过望。多少

年来,大家聚会一次,情深一层。然而每近曲

终人散,又待各奔东西之时,常闻感叹:相见

不易别更难,下次聚首是何年?

金秋之际,收获的时节。借得中秋良辰

吉日,乘有奥运强劲东风,我们 21781 的同学

们又将见面了!

相识至今已满三十余载。同学情谊能够

如此广泛地得到珍惜、巩固和持续发展,而每

次聚会又能仍然令人心驰神往、热切盼望的

情况,在其他地方已不多现。对我而言,一有

闲暇便浮想联翩,往往闭目回顾,细细品味一

番。丝丝缕缕,真真切切,万千思绪,无法忘

怀。那些美好的点点记忆,总能汇聚成为涓

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日见干涸的心田。没

说尽的话,没唱完的歌,没诉毕的衷肠,没叙

够的友情,使我意犹未尽,感悟颇多。即便就

是此刻在回想共同学习、聚会的往事,翘首企

盼再次见面的过程之中,内心竟然同样涌出

一种莫名的感慨和激动。

我时常在对大家的年轻有为而由衷赞赏

和深表羡慕之同时,多因“有志不在年高”而

略感惆怅与失落。大学时期我在全班同学面

前“尊为”天然的长者,而毕业后的每次聚会

还是理所当然地“发现”尚无他人能予年龄

上的“超越”。此外,自己并无任何其他优势

可言。话虽如此,原某在同学面前历来坦然

无忌,从未滋生自愧之情,无有郁闷之感,只

因我们的聚会、交往全由友谊和情感所系,毫

无庸俗的年龄、职务、地域、收入之虑。在我

看来,这里简直就是一片世上仅存的王道乐

土,一座无法再寻的世外桃源。自己何以造

化出如此福分?难道真是全仗前世修行?

然而,面对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的邀请,

又生一线惶恐。30 周年大喜大庆非比寻常,

正式拜见诸多恩师挚友,却是依旧不“才”不

“财”,何以交代?好生掂量一番,虽属知恩却

难以图报。如今我班可能只有王安生、关美

华、魏海涛与我仍为教师,同事一行。本人自

献给 21781——入学三十周年感怀

原 亮

Page 93: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3

视反应迟缓,的确愧比另三。转念思之,不管当初如何

不堪教化,却有幸承蒙先辈们不懈指点,受以环境之常

年熏陶,进而,多因耳濡目染而终有所悟。就我而言,尽

管此番无望“衣锦还乡”,但也毕竟算得和大家一道“荣

归故里”。于是,尚可提笔录下部分情感,草草成文付诸

纸面,以此作为 21781 诞生、成长,直至壮大于今天的而

立之时,自己所能奉献的一份薄礼。若有可能,聊以个

人抛砖之功,引有大家赠玉之效,并借此机会与同学们

舒心交流,借以自我宽慰,以免他日再生变动留得遗憾。

现出此言似乎为时尚早,却也着实应予认真考虑。姑妄

语之,若是过甚其词而诸位不予苟同,敬请一笑了之便

罢。如有得罪,决非刻意所为,亦请多多包涵。

情系六号楼

三十年前,雄伟、壮观的六号楼曾以其博大的胸怀

将我们悉数包容其中。我们涌入教室就像跨过一扇宝

库之门,围向一盏启蒙之灯。“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

涯苦作舟”,我们站在楼顶就像立于巨人之肩,登上群峰

之巅,“一览众山小”,“极目楚天舒”。

丰富多彩、催人奋进的大学生活是一段令我们没齿

难忘的流光岁月。我们以六号楼的自习教室为基地,时

刻享有大家的笑颜,随处感受集体的温暖,共度了人生

最为单纯、美好的大学时代。正课之日,我们一起楼内

学习、实验,专心致志地攀上通往专业的平台;闲暇之

时,又能约定楼下集合、出发,无拘无束地遍历整个京城

的古迹。整整四年,那里就是我们的家。自编自演的文

艺节目,自筹自办的美术展览,逢年过节的座谈茶话,

改善生活时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炒菜做饭……所有一

切,均使我们如此心满意足,以至引得“左邻右舍”刮目

相看、多有羡慕。大家其乐融融,亲如姊妹弟兄。相比

今日,那些看似清贫的生活、多显艰苦的环境,竟然从未

制约过大家活泼、好学、乐观、向上的天性。

那时的大家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连做梦都不敢奢望的学术蓝天之下,自由自在地遨游于

因改革开放而突然解禁的知识海洋之中,真有流连忘

返、乐不思蜀之感。当时的我们没有现在毕业生们那么

大的就业压力,尽管命运不全能为自己掌握,倒也不必

在社会的大潮中随波逐流,不用委屈自己察言观色、寄

人篱下,更不操心当今青年面临的种种烦恼。同学之间

的关系真诚、交往坦率,没有利益瓜葛,不必做作,有如

一净土;没有尔虞我诈,无须伪装,胜似一泓清泉。“恰

同学少年,风化正茂”,各尽其才,各显其能,神采飞扬,

羡煞旁人。谁说素质教育仅是现代产物?三十年前我

们早已践行。品行、文化、学业自不可少,音乐、体育、美

术不也面面俱到?

弹指一挥,人过中年。社会巨变,沧海桑田。尽管

如此,往日的相识和了解,依旧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信任

和怀念。心底三十年,触发一瞬间。蒙覆了世间的红尘,

看惯了过眼的云烟,历尽了人生的冷暖,竟还保有如此

无法割舍的思绪万千。每次聚会,不管南疆边陲,或是

大洋彼岸,千里迢迢,不远万里,一纸号令,大家就会重

新齐聚于六号楼前。我们曾经同时汇集了四十多位同

学中的绝大多数,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这就是我

们 21781 的人,这也是我们 21781 的情。正是往日的情

深,方可奠定今天的谊长!

无限欣喜、自我陶醉之余,内心仍然不时泛有一丝

凉意。如今,这个当年拔地而起、令人仰望、承载着我们

太多期待和情感的大楼,却只能在更为高耸、密集、鳞次

栉比的水泥之林中偏安一隅。纵有数度改造和完善,但

对比之下仍显几分低矮和无奈。每逢我乘车在高架的

Page 94: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似水年华Remembrance

94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北三环上经过楼前时,从未忘记投以关注、祈福的目光,

但均因飞驰而过,甚至难有机会对其予以基于仔细审视

的思索。这自然引发了几近同情、略显尴尬的惘然若失

之感。楼内的每一间教室,周边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均

曾了如指掌,都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如今它却只能默默

发挥着最后的潜力,静静等候着退出历史的舞台,让位

于新的一代。在我们那些业已成年的子女心目之中,我

们的现在不正是那个我们曾经为之向往、动情、魂牵梦

绕的六号楼吗?再细看同学们,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

信,面前的你我竟均已雪染两鬓、饱经风霜。亲切的举

止、熟悉的声调,却多数“移植”了又感陌生、重需辨认

的相貌。青春的容颜仿佛就在昨天,可昨天却是这样悄

然逝去,永不复返。

我隐约感到,不会再有如此完整的下一个三十年

了。我们似应准备乐观地面对各类遗憾。此乃人生,亦

为历史,因为时间至少过半。这时,我们才切实体会到

什么是人生如梦,什么叫光阴如梭。其实,生命只有如

此,承载着前辈的重托,培育着后代的希望,方可世代相

传。对整个世界而言,21781 只是沧海一粟,尘埃一颗,

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渺小乏力。斗转星移,日出日落,不

会因我们的存在与否而发生丝毫的变动,保持着一贯的

平淡和冷漠。令人备感欣慰的是,同样不会变更的,还

有我们最为珍贵、朴实无华的情感和永不磨灭的记忆。

况且,今天亦有今天的收获。从奋斗中寻找幸福,岂不

正是人生的真谛和快乐?

每个同学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都有一个精彩的故

事。若是一一道来,孰非如此?我们各具特点,各有所

长。许多同学都有着曲折而平凡的人生,但又保留了知

足和健康的心境。同时,又能相互理解,彼此照应。这,

是否正是 21781 的力量所系?我们当年的教室可以不

复存在,我们的六号楼可以推倒重盖。但是,21781 的感

情、21781 的友谊、21781 的精神、21781 的智慧,永远都

能使我们由衷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集体力量,使我们的内

心世界变得更为缤纷多彩,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老师尤可敬

我心目中总有一份厚重的情感要奉献给可亲可敬

的老师们。王荣、王远、何理、田介眉、朱漪兰、何广存等

好多专业课老师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三十年前,他们

兢兢业业耕耘于三尺讲台,辛辛苦苦从事着育人大业,

甚至投入到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赋予他们自己子

女的还多。他们的奉献几乎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白

手起家的基础之上进行,而且并未追求微薄工资之外任

何形式的物质回报。

他们的讲授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他们的辅导深入

浅出、丝丝入扣;他们能将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图表解

释得活灵活现,娓娓道来;他们会使许多枯燥乏味的公

式定理变换成妙趣横生的小歌谣,朗朗上口。他们诲人

不倦的治学态度、和蔼可亲的教诲方式、匆匆来去的忙

碌场景,经常占据着我的整个脑海。课堂内外的谆谆教

导频频回旋于耳畔,临别赠言时的炯炯神情时时浮现于

眼帘。如此一切令我那样难以释怀,无论何时想起,均

不禁从心中涌出钦佩之感,油然生得肃然起敬之情。

这些老师们早已离开了曾经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教

学岗位,甚至驾鹤西去,作古多年。我在北大的外籍英

文老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偿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

和建设事业,但几乎就是终生独身,连自己的血脉传人

都未能留下一个。他曾是那样的旷达与明澈,细致而热

情,却于 1993 年悄然归至期待之中的永恒。从此杳无

声息,再也无人打搅他的恬静和安宁。

每思至此,我的内心深处便不时泛起阵阵酸楚之感

和亏欠之情。尽管脑海中只是依稀映出他们的绰绰身

影,但却面容鲜活,栩栩如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成功的

教师,他们对待工作和学生不计得失,不曾懈怠;他们不

事张扬,不屑炫耀,不求论功行赏,不盼加官晋爵;他们

直面荣辱,泰然自若,环顾毁誉,淡定处之。在常为争权

夺利、纸醉金迷而投机钻营、工于心计的今天,许多人即

使已经中饱私囊、赚得盆满钵溢,却仍然无法自我抑制

Page 95: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5

其权钱之欲的无限膨胀。对比之下,更加彰显了我们的

老师们是何等的清高和可敬。可能有人会说,无此福分

赶上当今的时代,是他们命运的不幸。但依我拙见,即

便把他们重新脱胎投放至今,亦不会去沆瀣一气,因为

他们曾有着自己的背景、理想和信念,有如莲花一般,出

淤泥而不染。虽然他们中的多数甚至留有在今天看来

是“功成名不就”的种种缺憾,但其人格魅力却启迪了

我们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灵魂,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

财富和情感。

1998 年 10 月,全班大部分同学齐聚母校庆祝入学

20 周年。此时,许多老师兴致勃勃地前来参加庆典。和

许多同学一样,我亦在欢庆的“大会”上详细忆述了在

座各位老师的教学优点、特色,特别是他们在我日后的

教学生涯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当回顾到早年王远老

师曾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将 μA741 芯片的基准电流亲

自推导、核实的过程介绍给所有学生,又将标准教材上

稍有误差的最终结果予以更正的往事,以及这种严谨认

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启迪、终生受益之时,

这位已经半身不遂、强拖病体坚持赴会的孱弱老人已是

激动得热泪盈眶、语不成言。

我非常理解王远老师此刻充实、满足的心情。他为

能有我们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感到无上荣光和无

比自豪,为他所为之奋斗的毕生事业有人继承而感到无

限欣慰。此时此刻,我虽身为教师多年,但又作为永远

的学生,在这些形象光辉、品行伟大的前辈面前显得如

此渺小、庸碌和无所作为,只能自叹弗如,留得百感交

集。进而,深知自己这一代人所承担的责任无边,况且

正在负重前行。

传承有后人

自己直接教授过的学生已经数以千计。身为人父,

我亦深知每一个子女在他们家庭中的地位,也深知每一

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更深知他们对学校、对教师的

期望和要求。“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千

年古训,四海皆准。老一代教师的宝贵积累,有待于我

们继承和发扬,以便年轻人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

达到我们千辛万苦、费尽周折才能达到的有利位置,尽

快开始前人多因条件不备而无法进行的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日复一日地认真准备,长期面

对经由高考所精选的一批出类拔萃亦是颇为挑剔、有时

具有恶作剧倾向的年轻群体。所谓“悉心育人”不是虚

无缥缈的概念,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言。而“淡泊功名”

更非一蹴能就,尚需不断感悟和终生修炼。对于每一届

学生,课程无不新颖。若是常年从事同一教学工作,却

显单调乏味,鲜有新意可言。况且,飞速发展的计算技

术使得任何从事者不得不比其他专业人员付出更大的

努力去继续学习研究,以便至少不会仅仅望洋兴叹,不

至难以望其项背。否则,教师业务水平的缺憾、个人性

格的弊端,终有一日暴露无遗,成为学生们茶余饭后甚

至毕业聚会之时,相互窃窃私语或直接津津乐道的话题

之一。

教师做得时间越长,就觉得自己的不足越多。在浩

如烟海的电脑知识和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面前,料定

自己贸然歇之必心存不甘,却又知晓奋力追之而技不能

及。尽管已过“天命”之年,仍然感到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于是,只得将部分友情了断,和各

类爱好绝缘,以便腾挪些许时间专作读书之用。耐得住

寂寞,经得起诱惑,可能是我性格上的一个基本特点,而

青灯黄卷,粗茶淡饭,则正是生活中的乐趣之一。学生

们,尤其是研究生们敏捷的思维、高效的工作、出色的成

果往往既令我始料不及、惊叹后生可敬,又使我深深认

识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所在。

充分体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无比喜悦和压力,方

能产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因此,

便能常年与电脑为伍,终日视学生为伴。既然已经满足

于一介书生,且聊以“工头”自居,倒也是心安理得,乐

在其中。古人尚可持身“苟利国家生死以”,自己又何妨

一试“岂因祸福避趋之”?更为重要的,则是逐渐领悟了

Page 96: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似水年华Remembrance

96 BIT People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先贤推许的“大海吞流,崇山纳壤”之宏伟气魄,以

及“涛远尘静,雪泥恒香”之高尚境界。

实际上,我幼时希望做一名解放军或当一个大

学生的志向从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但若在“文

化大革命”时期以我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说

出,则无异于一个白痴的梦呓。然而,人生竟有如此

巧合,这两个以“或”为前提的理想却因执教于军队

大学而成为了毕生的事业。从一名普通的知青、战

士、体力工人成长至今,我深有“男子生平志已酬”

之感,仍愿守候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保有前辈们的真

经嫡传,享用他们的丰厚积淀,有幸沿其足迹不断身

体力行。终有一日在总览往事、回眸今生之时,但愿

能够满意地对天长叹:“此生足矣!”

同学手足情

毕业以来,绝大部分的同学均有过见面的机会。

特别是在几次较大的聚会中,由王战军、王世华、黄

晓星、郭京善等同学组成的“北京团队”运作有效,

功绩斐然。邰武淳因富甲一方而各类业务、应酬极

多,难有时间次次到场。但即便不能亲自出席,必然

预定几桌盛宴以供大家享用。多亏这些热心之举,

方使同学们始终能够保持着畅通的联络。每逢外地

同学赴京,只要一声通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小小的

聚会。而我来自“庄户人家”,不谙世事,难登大雅,

真怕盛情之下受宠若惊而不慎成为中举的范进。因

此,只要电话交流,便可心满意足。

我去外地出差之时,但凡同学所在之处,必有一

叙。虽说规模较小,却是热度不减。无论是美国的

饶明、深圳的小蔡、成都的马关夫妇,还是在工作或

生活上给予鼎力帮助和诸多方便的王大、王二、何小

莉等,好像都是恨不得将对全班的感情汇聚于我一

身。单位时间内话语密度之高,“投资”力度之大,

情感交流之深,往往使我始料未及、不胜叹慨、得意

之至,甚至“原”形毕露。数年来,单独会面于聚会

之外的其他同学,诸如刘汉宁、杨焕凤、吕世辉、申秀

琪、魏海涛、王安生、杨华、张巨光等,无不竭诚相待,

无不体现一种难以名状的挚爱之举,概莫能外。

除了父母之恩、兄弟之情、夫妻之爱、长辈之责,

同样还有这种受用终生的同学之谊。我们早就能够

紧密团结在以班长、书记为核心的班委会、团支部的

周围,提前构建出一个小小的“和谐社会”。全班 40

多名同学,个个才华横溢、特色鲜明(原某除外)。尽

管年龄参差不齐,秉性皆不相同,却有着他人难以揣

摩而能在内部自然协调的情感,以及心照不宣的默

契、趣味相投的话题。倘若发生小小的摩擦或矛盾,

亦属正常,总能相互忍让、理解,从未使之恶化或升

级。即便内阋于墙,亦可外御其侮。在聪明好学甚

至稚气未脱的同学面前,我总在思量如何努力才可

做得一个勤奋、刻苦、能在某些方面帮助大家、对班

级也有绵帛贡献的大哥。说来幸运,我们 21781 从

未生得令人避之不及的刁钻古怪、举止不端之徒,不

曾有过他处屡见不鲜的专横跋扈、气焰嚣张之辈。

这难道不是上苍的刻意关爱与妥帖安排?我们既具

备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天时,又拥有全部在京上

学、诸多在京工作的地利,更是占尽同学之间生活关

心、学业互助、情同手足、心心相印的人和,孰能与之

比拟?若想于毕业之后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工

作环境中修得如此群体,即便不是痴人说梦,或否有

疑天方夜谭?

我们这代人所崇尚与奉行的生活方式、工作观

念和行为准则在目前环境中似乎并非最佳,但又肯

定不至太差。尽管可能有存“过时”之虞而失之保守,

却又不会因附“新潮”之嫌而祸于放纵。我看到,流

逝的时间虽使成熟、健硕的肌体渐行衰退,但同时又

在大脑中逐步生成了足够的能力积淀,让我们能对

美好及其相关概念产生新的理解、发现、领悟与认知

上的嬗变。我曾想,分散的地域虽为聚会、相见带来

不便与困难,但也能够有效阻断我们后来分别练就

的城府之交流,自然屏蔽各自把玩的势利之关联,并

可望因此而将我们思念的情感定格于毕业之前,争

Page 97: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总第 23 期 2012 年第 3 期 BIT People 97

取留住早年的“童贞”一片。然而,后续的交往从未

有此担心出现。摆脱了世俗之困扰,不存在下作的

偏见,成就了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一种崇高信念,进

而悉心守护和发展着那无比光彩、清纯动人的一面。

虽然我们大多从未有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不曾

成就流芳百世的伟业,但也不乏富商巨贾、高官厚禄

之人,或者光环等身、众生仰慕之士。要是这些“少

数”均属自命不凡之徒而气宇轩昂,那我等平头布衣

之辈又会情何以堪?人生当有踌躇满志之日,抑或

更多时乖命蹇之时。有所机缘,却失之交臂;奋斗无

成果,努力不奏效,由此而凑成了许多普通人生的遗

憾。有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已尽力,勿容

嘲讽,然而许多人却不这样看。

市侩、低俗、“以貌取人”的状况俯拾皆是,四处

可见,唯独未现我们中间。大家共享过充实美好的

校园生活,不计落差,不加防范,培养出同学之间持

续至今的拳拳眷恋,并一同建成了值得尽情怀念、畅

诉、用作精神支柱的和悦家园,以及可供完全信赖、

依托、补足跋涉劳苦的温馨港湾。或虚或幻,亦隐亦

现。其影也实,美轮美奂;其像也真,永驻心间。此

即我在社会活动中最后的依托和防线,一旦有失,岂

不真成离群孤雁?

长久以来,我在亲友、学长、同事甚至是自己历

届的学生之中,一直暗自观察他们大学班级的生活

质量、同学之间的整体交往,尤其是特定的周年聚会

情况。或听他人闲谈常有所闻,或以教师身份作壁

上观。学校之中,此类活动虽说规模各异,却是连年

不断,使我能有机会充分对比并予以评判。我亦曾

殷切期待他们不仅重现咱们聚会时的情景,而且拥

有咱们类似的心境。然而,同样身处热烈的寒暄、豪

华的场面,在我内心却往往隐现着一味若失的怅然。

感人的聚会,亦不亚于表演的舞台,时时见得人生百

态。情真意切者,闲情逸致者,得意忘形者,形单影

只者,故弄玄虚者,俗不可耐者……不胜枚举,不一

而足。毋庸讳言,这些隐约的变味或偶发的粗鄙虽

说无伤大雅,却不能不成他们美好的回忆过程中之

涟涟憾事,或是难于启齿的癣疥之疾。

唯有此刻方敢断言,大家的相关体会应该不会

较我更深、更全。迄今为止,结论未变:有如 21781 者,

以前不曾见到,日后未必再现。于是,可向诸位申请,

希望能够把握相关的话语之权:我们—— 21781,在

校期间倍出色,毕业之后更难得。能有面具全无、“原

始状态”的同学聚会,足令我们备感甚幸是也。这越

发使我重新认识、再度赞赏,并由衷钦佩大家常年表

现出的优秀品行和综合素质,亦会加倍珍视我们日

积月累、共同努力所营造的一切。特别是,更为自己

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而深感自豪。多少年来,秉承着

来自同学的关心,沐浴着源于班级的厚爱,我能更加

积极地面对工作、生活,并将这种宝贵的情感化作一

剂健身的良药。各类烦恼算得什么?一经调理,还

不都将抛至九霄云外?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无论是当年的学习,还是在其后的交

往,每每遇有困难,我们之间都能义不容辞、责无旁

贷地伸出热情之手,或是送上令人心暖异常、潸然泪

下的衷心问候。珍贵的照片、手迹只是记录下了个

别难忘的瞬间,而更多生动的影像、话音则是萦绕脑

海、铭刻心际,构成了与生命共存的诗篇。一双双手

紧紧握在一起,一颗颗心牢牢系在一起。这,也正是

21781 伟大的情谊所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终生

不忘,地久天长。有了这样的集体,有了这样的精神,

我等何有其他奢望?曾记否,刘汉宁代表班委会、团

支部在临别赠言册上为我们每个人的题词均是“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十年的企盼,今朝业已

实现。在此,再次感谢大家,感谢学校,感谢我们的

21781 !

(2012 年 9 月完成于石家庄)

Page 98: 特稿 今日 芳华xyw.bit.edu.cn/docs/20130423151411984.pdf ·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满载丰收希望的金秋时节,北京理工大学迎来

卅载成才路 一生母校情——北理工百名校

友毕业 30 周年返校活动

创新与成长——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校

友论坛

周方洁校友捐赠仪式隆重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安徽校友座谈会召开

材料学院 1990 级校友返校及捐种联谊树活动第二届京津菁英高尔夫球联谊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