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2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7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6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1)-Auto CAD》课程教学大纲...............................................23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2)-组态软件》教学大纲........................................................ 29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3)-3D MAX》课程教学大纲................................................. 34 《公共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1 《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7 《计算智能与应用》教学大纲.................................................................................. 54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60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5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70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8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87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教学大纲.............................................................................. 92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8 《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103 《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08 《建筑识图》教学大纲............................................................................................ 115 《建筑物联网》教学大纲........................................................................................ 120 《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25 《建筑智能环境学》教学大纲................................................................................ 130 《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36 《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教学大纲........................................................................ 143 《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教学大纲.................................................................... 149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155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162 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167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173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178 《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182 《专业综合实训(1)》教学大纲............................................................................... 188 《自动控制理论 II》课程教学大纲........................................................................ 19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7《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6《工程软件基础训练(1)-Auto CAD》课程教学大纲...............................................23《工程软件基础训练(2)-组态软件》教学大纲........................................................29《工程软件基础训练(3)-3D MAX》课程教学大纲.................................................34《公共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1《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7《计算智能与应用》教学大纲..................................................................................54《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教学大纲..............................................................................60《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65《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70《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77《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8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前沿》课程教学大纲......................................................87《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教学大纲..............................................................................92《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教学大纲..............................................................98《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大纲....................................................................................103《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108《建筑识图》教学大纲............................................................................................ 115《建筑物联网》教学大纲........................................................................................120《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25《建筑智能环境学》教学大纲................................................................................130《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36《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教学大纲........................................................................143《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教学大纲....................................................................149《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155《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162《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167《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173《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78《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82《专业综合实训(1)》教学大纲............................................................................... 188《自动控制理论 II》课程教学大纲........................................................................ 194

Page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27030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

用》等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张肖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了计算机

网络与通信的体系结构,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

下专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双语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项目研究等环节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和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组成以及

结构等;

课程目标 2.掌握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理解 OSI层次间相互服务的关

系,理解数据在 OSI中流动的过程;

课程目标 3.深刻理解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和基

本理论,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课程目标 4.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表达能

力。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2 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

程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研 4-2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的要求,设 课程目标 3

Page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究 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毕业要求 10:

沟通10-3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 4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程

目标

1引言

Introduction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形成

与发展;

2.了解计算机网络硬软件功能与特点;

3.了解计算机网络常用参考模型和标

准。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4

2物理层

The Physical Layer

1.了解数据通信概念和传输方式;

2.理解数字调制方式和多路复用方式;

3.熟悉常用数字通信体系和设备。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3数据链路层

The Data Link Layer

1.掌握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

2.掌握数据传输的差错检测和纠正方

法;

3.掌握滑动窗口协议。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4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Sub-layer

1.理解信道分配问题和多路访问协议;

2.了解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宽带无

线网、蓝牙以及 RFID体系结构以及相

应协议;

3.掌握数据链路层数据交换方法。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5网络层

The Network Layer

1.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常见路由算

法以及拥塞控制算法;

2.掌握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3.熟悉 Internet网络层协议。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6传输层

The Transport Layer

1.掌握传输协议的要素;

2.熟悉 Internet传输协议 UDP和 TCP;3.了解网络性能测试方法以及网络提

速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7应用层

The Application Layer

1.掌握 DNS域名系统概念和体系;

2.掌握电子邮件体系结构和服务内容;

3.掌握万维网体系结构;

4.熟悉音视频网络传输方式和内容分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Page 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发方式。

8网络安全

Network Security

1.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

对称密码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

2.掌握数字签名方法和公钥管理方法;

3.熟悉常用的安全通信方法和常用网

络安全协议;

4.深刻理解网络安全对社会稳定性的

影响。

4 讲授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五、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双语教学:采用中英文教材,中英文 CAI课件,课堂讲授中穿插一些中文解说。

(4)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实际计算机网络案例,培养

学生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5)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以计算机网络相关主题展开。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课堂提问两部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出勤 5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1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堂

提问50

(1) 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给予评分,满分 3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根据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OSI参考模型

的各层功能和常用协议,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等内

容。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和计算题等。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Page 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

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课

堂提问,C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的期末考试目标值,C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试目

标值,C0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目标值。A和 B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和课堂

提问实际平均得分,C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C2代表支撑课程目

标 2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C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1 C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2 C2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3 C3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Andrew S. Tanenbaum, David J. Wetherall.《Computer Networks》(第 5版).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主要参考书:

(1).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Computer Networking—ATop-Down Approach》(第 5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Douglas E. Comer.《Computer Networks》(第 6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3).Peterson L. L., Davie B. S..《Computer Networks—System Approach》.北京:机械工业

Page 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出版社.2014年版

(4).William Stallings.《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第 9 版).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14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50

课程中文名称: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英文名称:Pre-graduation Project

学分/学时:12学分/13周

先修课程:《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微机原理及

应用Ⅲ》、《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公

共安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建筑物联网》、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等

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 魏利胜 ;课程负责人: 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

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

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

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及作用在于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具有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本毕业设计(论文)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目标 1. 能够运用本专业学习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设计过程

的影响因素,证实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目标 2. 对各种建筑电气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掌握工程常用计算方法,进行

计算机软件设计、编程、调试、测试及分析的能力;具备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

能力,能够对仿真、实验等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

Page 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目标 3. 具有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

力。

目标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工程角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复杂建

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目标 5. 较为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

表达、写作及交流能力。

目标 6. 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

目标 7.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协作和组织

协调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

决方案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2 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算法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装置,并体

现创新意识。

3-3 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

及环境等因素,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目标 1

毕业要求 4.研究

4-2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提出

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4-4 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为解决建筑电气

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

目标 2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5-1 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查询、检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

专业文献及资料,并筛选出有用信息。目标 3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

6-1 熟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

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对复杂工程实践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

合理分析。

6-3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

实践应承担的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国家及公民安全、国家法律

及地方法规、文化建设等责任。

目标 4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与 目标 5

Page 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

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

应指令。

毕业要求 11. 项目管理11-2 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

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目标 6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1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具有持

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目标 7

四、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与目标的关系

序号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要求对应

目标

1

工程设计类

包括:以应用研究为主,应用

研究是以技术为目标,探讨知

识应用的可能性,并运用基础

研究成果,探索应用的新途径,

它着重研究如何将自然科学的

理论与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

工艺,使自然科学理论与社会

相衔接。开发研究是运用研究

及经验性的知识,为开发新产

品、新装置和新方法,或对现

有产品、装置、流程、方法进

行重大改进而进行的一系列创

造性活动。

对工程设计类,以工程师的综合训练为主,侧重生产实际

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如下: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技术要

求和加工生产的技术条件,拟定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方

案。对所拟定的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及评

价,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

2)能熟练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建筑设备自动化过

程的设计计算工作;

3)能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具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外文文

献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2

工程技术研究类(含论文类)

包括;围绕自动控制理论为主

要理论基础的理论研究型课

题。

工程技术研究类课题侧重于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

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其基本要求如下:

1)应能对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正

确的阐述、分析和综合评价;

2)在教师的指导下,并通过团队交流与协作后应能拟定研究

方案和实验技术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实验装

置,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Page 1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能独立动手完成本课题的主要实验,能正确掌握采集、分

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并能从理论上对实验过程和结

果进行分析论证;

4)能查阅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按照要求撰写研究论

文;5)应能编制完成本课题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3

软件工程类

包括:软件工程类课题着重处

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设

计和开发,侧重于培养学生具

备在本专业领域操作、使用计

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

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使学生

得到较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软件工程类课题涉及面较宽,要具备数值分析、计算机仿

真、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图象处理等知识,侧重软件

的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如下:

1)应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优化设

计方法等;

2)应能对本课题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及研究开发意义进

行正确的阐述、分析和综合评价;

3)在教师的指导下,并通过团队交流与协作后应,应能拟定

研究开发软件的目标和总体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制订

开发计划并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软件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4)确定设计方案,包括软件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以及

处理流程;

5)完成源程序的编码、编译,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6)能查找和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按照要求撰写毕业设

计说明书。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五、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及管理

(一) 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为 13周,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整个工作进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时间分配及工作进程如下:

1. 准备与动员阶段

该阶段主要用于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基本不占用学生时间,一般安排在第

七学期末进行。

2. 实际工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毕业设计的实质性工作阶段,学生在该阶段将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资料翻译、方案拟定、设计、计算与研究以及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撰写等全部工作,计划占用毕业设计时间的 92%。

Page 1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 评阅、答辩与考核阶段

该阶段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所提供文档进行审阅、评阅及答辩阶段,

计划占用毕业设计时间的 8%。

(1) 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收齐学生的毕业设计全部资料,并在两天之内进

行认真审阅,写出评语,根据评分标准客观地打出指导教师成绩;

(2) 评阅教师在两天之内根据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综合写出评阅教

师评语,并打出评阅教师成绩;

(3) 答辩委员会(小组)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写出答辩评语,

并给出答辩成绩;

(4) 最终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小组)给出的成绩,按规

定的权重比例给出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并考虑各答辩小组的

成绩平衡,保证毕业设计成绩优秀者不超过毕业设计人数的 20%,中等、及格、

不及格不低于 20%。

(二)管理

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

过程管理与监督,主要内容为:

1. 提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及时下发

给学生。任务书中需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进度要求、

参考文献等,并应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和量化要求,包括工作计划或进度、外文

资料翻译、论文字数、图纸及技术指标等;

2.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标准;

3. 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发现和提出问题;

4. 审定学生论文提纲或设计方案,指导研究方法;

5. 解答学生课题进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6. 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7. 每周对学生定时、定点集中指导次数不得少于 1次,并填写毕业设计(论

文)指导记录卡;

8. 针对实际应用的工程设计类课题,将由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指导;

9. 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按要求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核、评阅与答辩审查。

Page 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管理过程中,应做到:

1.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认真、严肃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课题(研究)工

作进展,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日志;

3. 严格遵守纪律,每周在集中指定时间和地点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汇报

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因事或因病不能做到的,要事先向指导教师和学院

(系)请假;

4. 节约材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确保安全,离开工作现场时关闭电源、水源;

5. 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认真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按时提交指

导教师审阅。

6. 学生无故缺席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累计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总时数

三分之一的,指导教师有权中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7.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得弄虚作假,不

得抄袭他人成果。出现抄袭、雷同、伪造数据、请人代写等现象,如经查实将按

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处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以检验所支持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

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导师考核(占 30%)、论文评阅人考核(占 30%)和答辩

小组考核(占 40%),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

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

目标

导师

考核30

选题 10 (1)选题主要依据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符合度,选题的意义

与价值,选题的难度、深度及广度进行评价;

(2)知识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工程图质量或软件编制、仿真成果

的质量,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工程推理、分析能

力,工程设计能力,是否得出有效的结论等进行评价;

(3)工作态度包括:学习态度,有效管理时间,拓展知识、团队协作、

终身学习能力;

(4)根据设计(论文)完成工作量情况进行评价。

(5)设计(学术)水平与创意主要从设计过程有没有提出独到的见解及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知识能力 50

工作态度 10

工作量 10

设计(学术)水平与创意

10

写作水平 10

Page 1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新意等进行评价。

(6)写作水平主要从设计报告书内容充实,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性、

论述层次、文字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简洁,是否按照毕业要求格式

进行撰写等进行评价;

(7)导师考核按 100 分制单独评分,取各项成绩之和再乘权重系数作

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评阅

人考

30

选题 10 (1)选题主要依据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符合度,选题的意义

与价值,选题的难度、深度及广度进行评价;

(2)知识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工程图质量或软件编制、仿真成果

的质量,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工程推理、分析能

力,工程设计能力,是否得出有效的结论等进行评价;

(3)工作态度包括:学习态度,有效管理时间,拓展知识、终身学习

能力;

(4)根据设计(论文)完成工作量情况进行评价。

(5)设计(学术)水平与创意主要从设计过程有没有提出独到的见解及

新意等进行评价。

(6)写作水平主要从设计报告书内容充实,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性,

论述层次,文字是否流畅,语言是否简介,是否按照毕业要求格式

进行撰写等进行评价;

(7)评阅人考核按 100 分制单独评分,取各项成绩之和再乘权重系数

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知识能力 50

工作态度 10

工作量 10

设计(学术)水平与创意

10

写作水平 10

答辩

小组

考核

40

准备情况 10 (1)根据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有实物,是否有高质量答辩提纲及演示

文件等进行评价;

(2)陈述情况主要针对是否理解掌握设计内容,陈述是否得当,重点

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准确,表述是否流畅进

行评价。

(3)是否能够准确回答各相关问题,思维是否敏捷,逻辑是否严密,

以此反映出是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进行评价。

(4)从是否有效应用语音技巧(音量、清澈、抑扬顿挫),仪态端庄是

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举止是否得体等方面进行评价。

(5)答辩小组考核成绩 100分,以答辩小组的评价成绩乘以其在总评

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

(6)主要考查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目标 5目标 6目标 7

陈述情况 20

回答问题 60

语言和仪态 10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具体计算方法

如下:

Page 1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达成度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所示。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

评成绩中导师考核、评阅人考核及答辩小组考核的目标分值,A、B和 C则分别

表示总评成绩中导师考核、评阅人考核及答辩小组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

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目标 1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1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2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2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3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3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4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4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5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5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6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6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目标 7

导师考核 A0 A

目标 7达成度=评阅人考核 B0 B

答辩小组考核 C0 C

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A+B+C总目标达成度=

八、几点说明

1. 学生毕业实习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由指导教师组织安排或者

自行联系。

Page 1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由指导教师申报,系组织审定,报学院毕业设

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于毕业设计前发给学生。

3.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打印、装订请参阅《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

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九、持续改进

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要不断

增强学生综合应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

题的能力。

Page 1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22030

课程中文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学分/学时:2.5/48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

字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以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

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及综合实验等环节,培养

学生对各种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分析、初步设计和调试的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

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掌握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主要参数;

课程目标 2. 掌握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求解和设计

方案的理论及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 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

作精神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问题分

2-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证实解决方案的

合理性。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 设计/开 3-4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对设 课程目标 2

Page 1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发解决方案 计方案进行可行分解,明确复杂问题的关键技术点,确定

解决方案,并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毕业要求 3. 研究4-2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的要

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 绪论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定义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领域。

2 讲授课程目标

1

2

2. 电力电子器件

(1) 电力电子器件分类和特点

(2) 电力二极管

(3) 晶闸管

(4)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5) 电力晶体管(GTR)(6) 功 率 场 效 应 管 (PowerMOSFET)(7)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8)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9)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共性问

(1) 掌握电力二极管的特性和参数。

(2) 掌握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

特性。

(3) 了解 GTO、GTR的基本结构及其

工作原理、特性及主要参数。

(4) 掌握 Power MOSFET、IGBT 的

结构、特性及其参数。

(5) 了解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的一般要

求;(6) 了解电力电子器件常用的保

护措施等。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3. DC-DC变换器

(1) DC-DC变换器的基本结构

(2) DC-DC变换器及其特性分

(3) 复合型 DC-DC变化器

(4) 变压器隔离型 DC-DC 变

换器

(1) 掌握 Buck型、Boost型和 Cuk变换器的基本结构、换流状态及其电流

连续和电流断续时基本特性分析。

(2) 掌握二象限、四象限 DC-DC 变

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了解多相多重 DC-DC 变换器的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 了解正激、反激、半桥、全桥、

8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推挽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4

4. DC-AC变换器(无源逆变电

路)(1) 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分类

和性能指标

(2) 电压型方波逆变器

(3) 电流型逆变器

(1) 掌握逆变器的基本变换方式、分

类和性能指标。

(2) 掌握电压型方波逆变器的基本电

路、控制方式和特点

(3) 了解电压型阶梯波逆变器的基本

工作原理

(4) 掌握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调

制方法和特点,以及 SPWM 脉冲信

号的生成方法

(5) 掌握电压型正弦波逆变器的基本

电路、控制方式和特点

(5) 掌握电流型正弦波逆变器的基本

电路、控制方式和特点。

7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5

5. AC-DC变换器

(1) 不控整流电路

(2) 相控整流电路

(3) 相控有源逆变电路

(4) PWM整流电路

(1) 掌握单相不控整流电路;三相不

控整流电路基本工作原理、控制方式

和特点。

(2) 了解整流滤波电路、倍压、倍流

不控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特点。

(3) 掌握三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和三

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的结构,不同负

载时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参数计

算。

(4) 掌握单相半控桥电路的结构,不

同负载时的工作原理和波形特点、参

数计算和失控现象。

(5) 理解变压器漏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6) 掌握相控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逆变条件、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方法。

(7)理解逆变失败与最小逆变角。

(8) 了解 PWM 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

控制方法。

9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

标 2

66. AC-AC变换器

(1) 交流调压电路

(2)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1) 掌握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的组

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2)了解斩控式交流调压组成和基本

3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Page 1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 交-交变频电路 原理。

(3) 了解交流调功电路和交流电力电

子开关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4) 掌握相控式交-交变频器的电路

构成、工作原理和调制方式。

2

7

7. 软开关变换器

(1) 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准谐振软开关变换器

(3) PWM软开关变换器

(1) 掌握软开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

软开关电路的分类。

(2) 掌握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的

工作原理和换流过程

(3)了解零转换 PWM变换器、移相控

制 ZVS-PWM 全桥变换器结构与工

作原理。

3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8

8. 实验

(1) 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2) 全桥 DC-DC 变换电路的

性能研究(选做)(3)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

性能研究(选做)(4) 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性能

研究

(5) 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的性能研究(选做)(6) 三相有源逆变电路的性能

研究(选做)(7)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的性能

研究(选做)

(8) 移相控制 ZVS-PWM软开

关电路的性能研究(选做)

(1) 加深对DC—DC变流电路工作原

理的理解,分析输出波形,调节方式

对输出量的影响,加深对换流过程的

理解。

(2) 加深对全桥 DC-DC 变换电路工

作原理的理解,分析电路中的波形。

(3) 加深对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工

作原理的理解,在阻性和感性负载

下,分析电压电流波形特点,以及失

控现象的分析。

(4) 加深对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

理的理解,熟知三相电路的波形,对

阻性和感性负载下的电流波形进行

分析,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移相范围、

初始相位角等。

(5) 加深同步信号为正弦波的触发电

路工作原理和各基本环节工作情况

的理解,分析各环节的波形。能根据

不同主电路和不同负载确定同步电

压和确定初始相位角。

(6) 加深对有源逆变概念的理解,分

析三相有源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和

6 实验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2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电流波形的,以及不同工况下移相范

围。

(7) 加深对 PWM 电路工作原理的理

解, 分析不同阻抗时的输出波形,以

及不同阻抗时电路的移相范围。

(8) 加深理解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

理,分析电路中的波形。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4)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观看《电力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视

频,可以起到预习与巩固的作用。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

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力变换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简单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

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对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要求态度

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共有实验 8个,要求必做 2个,选做 6个,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

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实验、

出勤,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

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40

(1)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每次作业按 4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

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2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堂

表现20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打分,按 2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实验 40 根据实验完成质量,以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满分 40分。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考核电力电子器件分类、特点和定额值计算;DC-DC变

换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电流连续基本特性分析;电

压型方波逆变器、电压型正弦波逆变器和电流型正弦波逆变

器的基本电路、控制方式和特点;三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和

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的结构,不同负载时的工作原理、波

形分析和参数计算;相控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逆变条

件、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方法;相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

的工作原理和换流过程等等。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计算题、作图题、设计题。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实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

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大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书面作业 B01 B1

期末考试 D01 D1

Page 2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书面作业 B02 B2

期末考试 D02 D2

课程目标 3 实验 C0 C 课程目标 7达成度=

课程总体目

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张兴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主要参考书:

1. 王兆安,刘进军主编.电力电子技术(第 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 陈坚,康勇主编.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第 3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曲永印,白晶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 莫正康.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第 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九、持续改进

Page 2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1)-Auto CA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2011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软件基础训练(1)-Auto CAD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Software(1)-Auto CAD

学分/学时: 2学分/ 2周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供配电技术》、毕业设计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魏利胜 ; 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工程师基础训练(1)-Auto CAD》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

节课程,它是工程绘制的入门与实践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绘图命令、

图形编辑、文字输入、绘制剖面线及图案填充、尺寸标注、绘制工程平面布置图

和电气设计图等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具

有运用 Auto CAD软件快速实现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等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 CAD技术和计算机绘图技能的基本能力,

拓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

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工程训练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 CAD 技术,并熟练使用基本绘制命令,学会识别主要电

气元器件图标的绘制和编辑;

课程目标 2. 掌握图块的定义、保存、插入,标注样式、标注尺寸、尺寸公

差、形位公差和编辑标注的方法;图块属性的设置与编辑方法,熟练文字和表格

的创建,保证图形界面的优化、简洁、美观。

课程目标 3. 掌握 CAD 技术和计算机绘图技能的基本能力,互学互助,拓

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

的工程实践基础。

Page 2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5. 使用

现代工具

5-2 开发、选择并熟练使用自动化及相关

领域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5. 使用

现代工具

5-3 能够理解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设

计与仿真的优势和局限性。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9. 个人

和团队

9-2 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背景下,能

够主动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和负责人的对

应角色。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 绪论

(1) Auto CAD 软件概述及操

作基础

(2) 了解 Auto CAD 软件的发

展历程

(3) 熟悉 Auto CAD 的绘图环

境,界面的组成

(4) 熟练掌握状态工具栏中各

项的使用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 熟悉 Auto CAD基本功能2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2

2. 平面绘图命令

(1) 掌握绘制直线、圆、弧、

椭圆、矩形、正多边形、多段

线、样条曲线、圆环和点等命

令的操作

(2) 掌握 Auto CAD 作图的一

般步骤

(3) 熟悉各绘图工具的灵活使

用,从而有效地加快绘图的速

(1) 掌握 Auto CAD 的基本操作练

(2) 掌握平面绘图命令

6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2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度,提高绘图的效率

3

3. 图形编辑

(1) 熟悉常用编辑命令的使用

(2) 熟悉一些高级编辑方法,

学会利用夹点功能对对象进

行快速的编辑

(1) 掌握图形基本编辑功能

(2) 掌握图形基本操作

(3) 熟悉一些高级编辑方法

6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

4. 组合图形及图案填充

(1) 掌握复杂图像的绘制步骤

(2) 熟悉掌握绘制复杂组合图

熟悉各种高效绘图方法

(3) 掌握剖面线命令的操作步

骤与技巧

(4) 掌握光栅图像的插入与编

(1) 掌握绘制基本组合图形

(2) 掌握辅助工具栏的功能

(3) 掌握绘制剖面线功能

(4) 掌握图案填充功能

(5) 掌握绘制复杂组合图形

8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5

5. 文字输入与尺寸标注

(1) 掌握单行文字和多行文字

的输入方法

(2) 熟悉文字的样式的设置与

修改;

(3) 掌握各种尺寸标注方法,

熟悉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与

尺寸标注类型

(4) 熟悉字符的绘制

(5) 熟悉标注样式管理器的设

置、修改、替代等操作

(1) 掌握文字输入功能

(2) 掌握尺寸标注功能8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6. 绘制工程平面布置图及电

子原器件

(1) 掌握如何设计及绘制较全

面的、普通的二维工程图

(2) 掌握主要电子元器件图标

的绘制和编辑

(3) 掌握图纸空间布局的页面

设置和打印

(1) 绘制电子元器件

(2) 掌握根据图纸功能调整元器件

位置

(3) 绘制工程平面布置图

(4) 掌握复杂图像的绘制步骤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2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上机实验。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 AutoCAD工

程图纸绘制。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软件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

验使学生掌握 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平面绘图命令、图形编辑、文字输入、

绘制剖面线及图案填充、尺寸标注以及绘制工程平面布置图等设计技能,巩固所

学的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态度认真、AutoCAD软件绘图方法正确、

尺寸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实验表

现、课后作业和期末上机考核,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实验表现

成绩由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出勤,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

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评定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实验

表现20

(1)每天至少对每人考核一次;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考核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

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后

作业20

(1)每次课后留独立完成图形绘制;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作业考核的平均值作为此环

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上机

考核60 (1)根据学生最终上机绘制工程图纸评分,满分 6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2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表示总评成绩

中平时实验表现、课后作业、上机考核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

绩中平时实验表现、课后作业、上机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

分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实验表现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课后作业 B01 B1

上机考核 C01 C1

课程目标

2

实验表现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课后作业 B02 B2

上机考核 C02 C2

课程目标

3

实验表现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后作业 B03 B3

上机考核 C03 C3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1+ A2+ A3+ B1+ B2+ B3+C1+

C2+ C3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Page 2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议教材:

1. 赵罘,赵楠,张剑峰等.AutoCAD2017 机械制图从基础到实训[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参考资料:

1. 徐文胜.AutoCAD 2017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胡景姝等.Auto CAD 实用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CAD/CAM/CAE 技术联盟.AutoCAD 2012 中文版电气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九、持续改进

通过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使用程度,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和考

核方式安排。

Page 2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2)-组态软件》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1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软件基础训练(2)-组态软件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Software(2)- configuration software

学时/学分:2周/2学分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物联网》、《建筑信息设施系统》、毕业设计等

适用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以及相近专业

执笔人:娄柯 ; 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目标

《工程师基础训练(2)-组态软件》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它是

工业组态软件入门与实践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规划、设计监控页面及动画、配方、

排程、报表、报警等组态软件功能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具有运用网络化

组态软件实现从工程规划、设计监控页面及动画,到建立中央数据库,记录并显示实时和历

史数据,以及配方、排程、报表、报警等组态软件功能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工程知识,提

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工程训练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掌握WebAccess点的基本操作,学会配置WebAccess和常用设备之间

的通信配置方法;

课程目标 2. 掌握监控页面的设计与制作,熟悉宏和脚本综合应用方法,掌握报警类型

和点,熟悉数据记录方法和趋势显示技术;

课程目标 3. 了解掌握数据库维护方法,掌握综合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程实践的一般方

法。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问题

分析

2-4 能运用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获

得建筑电气复杂工程问题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5.使用

现代工具

5-1 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

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6.工程

与社会

6-1 了解建筑电气行业的特性,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

识进行合理分析。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 绪论

(1) 组态软件简介

(2) 组态软件的定义

(3) 组态软件的现状

(4)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5) WebAccess软件简介

(6) WebAccess软件的组成

(7) WebAccess软件的功能特点

(8) 安装WebAccess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 熟悉组态软件基本功能2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2

2. WebAccess的点和设备通讯

(1) 点的类型

(2) 点的属性

(3) 批量建点方法

(4) 设备通讯概述

(5) 研华 ADAM 模块通讯配置方

(6) 西门子 PLC 通讯配置方法

(7) 三菱 PLC通讯配置方法

(1) 掌握WebAccess点的基本操作练习

(2) 掌握 WebAccess和常用设备之间的通

信配置方法

6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3. 监控页面的设计与制作

(1) 网络和本地绘图页面

(2) 绘图页面设置

(3) 绘图工具栏的应用

(4) 监控页面的动画制作

4. 宏指令和脚本

(1) 宏指令

(2) 脚本程序

(1) 掌握图形基本编辑功能

(2) 掌握动画基本操作

(3) 熟悉宏和脚本综合应用方法

6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3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 宏指令和脚本综合应用

4

5. 报警

(1) WebAccess报警概述

(2) 报警类型和点

(3) 报警设置

(4) 报警监控

(5) 定制报警监控

6. WebAccess数据记录和趋势

(1) 数据记录

(2) 实时趋势显示

(3) 历史趋势显示

(1) 掌握报警类型和点

(2) 掌握报警设置

(3) 掌握报警监控

(4) 熟悉数据记录方法和趋势显示技术

8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5

7. WebAccess工程管理

(1) 数据库维护

(2) ODBC数据记录来源

(3) 数据库实用工具

(1) 掌握数据库维护方法

(2) 掌握数据库实用工具的使用8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6

7. 应用实例

(2) WebAccess 在轴承试验机监控

系统中的应用

(3) WebAccess 在双容水箱液位控

制系统中的应用

(1) 掌握综合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程实践

的一般方法,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组态

监控系统设计。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逐步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

识。

(2) 通过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

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3) 上机软件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工程实践的应用实例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

力。

2. 实验教学

上机进行软件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软件基础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

实验使学生掌握组态软件基本功能、特点和工程建立过程,包括从工程规划、设计监控页面

及动画,到建立中央数据库,记录并显示实时和历史数据,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机操

作能力。要求态度认真、实验报告工整。

Page 3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实验表现、课后作

业和期末上机考核,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实验表现成绩由实验过程、实验

结果、出勤,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

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实验表现 20(1)每天至少对每人考核一次;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考核的平均值作

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后作业 20(1)每次课后留独立完成作业;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作业考核的平均

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上机考核 60 (1)根据学生最终上机软件操作评分,满分 60分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

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表示总评成绩中平时实验

表现、课后作业、上机考核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平时实验表现、课

后作业、上机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

分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实验表现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课后作业 B01 B1

Page 3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上机考核 C01 C1

课程目标 2

实验表现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课后作业 B02 B2

上机考核 C02 C2

课程目标 3

实验表现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后作业 B03 B3

上机考核 C03 C3

课 程 总 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1+ A2+ A3+ B1+B2+ B3+C1+ C2+

C3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资料

建议教材:

[1]. 张仁杰. 网际组态软件 Advantech WebAccess应用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 姚立波.组态监控设计与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王华忠等.工业控制系统及应用-PLC 与组态软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3]. 张力展. 鲁韶华组态软件应用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4]. 范国伟. 智能楼宇与组态监控技术.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九、持续改进

通过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使用程度,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和考核方式安排。

Page 3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工程软件基础训练(3)-3D MAX》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3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软件基础训练(3)- 3D MAX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Software(3)-3D MAX

学分/学时: 2学分/ 2周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动画制作》

后续课程::《供配电技术》、毕业设计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工程师基础训练(3)-3D MAX》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它是工程绘制的入门与实践课程,旨在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的理念,对三

维软件 3D MAX作系统的讲述,使学生掌握 3D MAX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

应用该软件从事相关的艺术设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三维设计基本原理,三维

建模的基本方法、材质的使用编辑、灯光效果的使用等基本设计技能,三维室内

效果图的制作等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三

维建模与三维动画制作流程的专业范围、性质和意义,在培养学习方法和设计理

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表现内容,掌握不同模型的

类型、功能与性质,确定环境中模型空间、形态、材料和功能的关系和规律,其

中对于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必须要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并能根据不同

的功能、性质,能应用 3D MAX及相关软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绘制。要求学生

课外必须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结合相关实例,让学生熟悉三维动画制作流

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会用不同的手段表现差异化的设计效果。拓

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

的工程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工程训练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计算机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 3D MAX软件的

Page 3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各种命令知识和操作命令知识。

课程目标 2. 掌握计算机动画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课内实训,掌握

三维建模的基本绘制技能,达到基本的三维设计的绘图能力。

课程目标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具

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

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5. 使用

现代工具

5-2 开发、选择并熟练使用自动化及相关

领域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5. 使用

现代工具

5-3 能够理解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设

计与仿真的优势和局限性。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9. 个人

和团队

9-2 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背景下,能

够主动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和负责人的对

应角色。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 3D Max操作界面

1.1 3D Max界面窗口

1.2 视图窗口

1.3 菜单栏

1.4 工具栏

1.5 命令面板

1.6 视图窗口控制区

1.7 动画控制区

1.8 状态栏和提示栏

(1) 熟悉 3D MAX基本功能

(2) 掌握 3D MAX的基本操作2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

22. 3D Max基础知识

2.1 管理文件

(1) 掌握对象的创建方法和物体的

基本操作

(2) 熟悉文件管理、调整器与堆栈

6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Page 3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2 创建对象

2.3 物体的基本操作

2.4 基本几何体建模方式

2.5 调整器与堆栈

2.6 设置背景

及背景设置 实验

3

3. 二维建模

3.1 创建二维图形

3.2 编辑二维图形

3.3 二维图形拉伸建模

3.4 二维曲线建模

3.5 二维曲线旋转建模

3.6 二维曲线建模应用实例

(1) 掌握二维建模基本方法

(2) 会运用二维建模方法进行简单

的案例设计

6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

4. 复合建模与面片建模

4.1 物体布尔运算

4.2 路径放样建模

4.3 多截面放样建模

4.4 面片建模

(1) 熟悉物体布尔运算

(2) 掌握路径放样、多截面、面片

建模过程

8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5

5. NURBS建模

5.1 建立和调整 NURBS曲线

5.2 建立和调整 NURBS曲面

5.3 NURBS工具箱

(1) 熟悉 NURBS建模过程

(2) 熟悉 NURBS工具箱8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6. 材质与贴图

6.1 材质编辑器

6.2 材质贴图

6.3 金属明暗器模式应用实

6.4 半透明明暗器应用实例

6.5 材质类型

6.6 光线跟踪材质应用实例

6.7 多维/子对象材质应用实

6.8 混合材质应用实例

6.9 合成材质应用实例

6.10 卡通材质

(1) 掌握材质编辑器和材质贴图操

(2)熟悉常见材质设计过程

(3) 掌握建筑类材质设计方法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3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6.11 建筑类材质

6.12 UVW贴图坐标

6.13 UVW展平贴图应用实例

7

7. 灯光、相机及大气设置

7.1 灯光的类型

7.2 阴影

7.3 灯光应用实例

7.4 相机及其使用

7.5 大气效果

(1) 熟悉常见灯光类型

(2) 掌握灯光各种应用实例10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8

8. 多边形建模

8.1 制作海豚

8.2 制作企鹅

8.3 制作天鹅

8.4 制作毛绒玩具狗

(1) 熟悉对变形建模操作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9

9. 渲染

9.1 渲染面板

9.2 "公用参数"卷展栏

9.3 渲染帧窗口

9.4 渲染器

9.5 扫描线渲染器

9.6 扫描线渲染器中的高级

照明设置

9.7 mental ray渲染器

9.8 间接照明

9.9 mental ray材质

9.10 mental ray渲染器灯光

9.11 mental ray渲染应用实例

(1) 掌握渲染基本操作

(2) 掌握扫描线渲染器中的高级照

明设置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1010. 角色制作

10.1 卡通角色制作

10.2 人物角色制作

(1)会使用 3D MAX 制作卡通角

色和人物角色的各个分支

(2)掌握 3D MAX 角色制作的基

本过程

10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Page 3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上机实验。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 3DMAX图

形设计方法。

2. 实验教学

本课程坚持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建模技术能力为目标,

以具体工作项目的学习为切入点,以从简单模型到复杂模型、单体模型到群体模

型的原则,保证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连续性。实验教学以示范操作、作业指导、

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态度认真、3DMAX软件绘图方法

正确、尺寸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实验表

现、课后作业和期末上机考核,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实验表现

成绩由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出勤,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

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评定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实验

表现20

(1)每天至少对每人考核一次;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考核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

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后

作业20

(1)每次课后留独立设计作业;

(2)每次考核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作业考核的平均值作为此环

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上机

考核60

基本形体建模、灯光以及赋材质,效果图设计与制作。 以开卷的形

式进行项目开发,上机操作,根据学生最终上机绘制工程图纸评分,

满分 6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Page 3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表示总评成绩

中平时实验表现、课后作业、上机考核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

绩中平时实验表现、课后作业、上机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

分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实验表现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课后作业 B01 B1

上机考核 C01 C1

课程目标

2

实验表现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课后作业 B02 B2

上机考核 C02 C2

课程目标

3

实验表现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后作业 B03 B3

上机考核 C03 C3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1+ A2+ A3+ B1+ B2+ B3+C1+

C2+ C3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王延群, 于清渊, 王春蓬,王凯翔 编著.3ds Max 2009基础与实例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Page 4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 颜虹 主编. 3ds Max应用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0

2. 文东 从波 主编. 3ds Max2001基础与项目实训[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九、持续改进

Page 4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公共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50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安全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

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 II》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合实训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三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公共安全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子系统,《公共安全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指挥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主要内

容包括:公共安全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联动系统、

消防联动系统、消防—建筑设备联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集成技术、城市区域联

网安防系统等。通过教学把建筑公共安全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掌

握建筑公共安全系统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系统集成技术。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熟练掌握公共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熟练运用所

学的公共安全技术原理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

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设计出解决方案,或对已有方案进行优化,设

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目标 2. 熟练掌握公共安全技术领域内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

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够对复杂的公共安全技术工程实践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

合理分析。

课程目标 3. 熟练掌握复杂工程实践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理解其对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Page 4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3 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6. 工程

与社会

6-1 熟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相关

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

法规,能够对复杂工程实践和问题解决方

案进行合理分析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7. 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

7-2 能够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

实践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防范措施

等,理解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公共安全技术概论

(1)公共安全系统概述

(2)公共安全技术的发展

(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公共安

全系统

(1)掌握安全、公共安全和公共安

全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火灾发展过程与相关消防

措施,基本掌握建筑消防系统与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3)掌握安全防范的定义、主要手

段和基本要素,掌握风险等级与

防护级别的概念,掌握安全防范

设置三原则。

(4)了解公共安全技术的发展

(5)了解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公共安

全系统

3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2

2.公共安全技术原理

(1)公共安全系统构成

(2)前端技术

(3)信号传输技术

(1)了解公共安全系统的构成

(2)掌握前段设备及常见技术的原

(3)基本掌握常见的信号传输设备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4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信息存储技术

(5)信息显示技术

及相关技术的原理

(4)基本掌握常见的信息存储设备

及相关技术的原理

(5)基本掌握常见的信息显示设备

及相关技术的原理

3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与

类型

(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

原理

(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

控制系统的设计

(5)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设计

(6)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

系统设计

(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

(8)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设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

化设计

(1)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与

类型

(2)掌握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3)基本掌握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

工作原理

(4)了解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及方法

(5)了解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设计流程及方法

(6)了解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

系统设计流程及方法

(7)了解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流

程及方法

(8)了解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设

计流程及方法

(9)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

化设计流程及方法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

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入侵报警系统

(3)出入口控制系统

(4)访客对讲系统

(5)电子巡查系统

(6)停车场管理系统

(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集成与

综合管理

(8)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1)掌握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构成

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2)基本掌握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

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3)了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构成及

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4)了解访客对讲系统的构成及各

设备的工作原理

(5)了解电子巡查系统的构成及各

设备的工作原理

(6)了解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构成及

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7)了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集成与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4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综合管理的方法

(8)了解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

构成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55.应急联动系统

(1)建筑应急联动系统

(2)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1)了解建筑应急联动系统的构成

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了解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构成

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3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

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等

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

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7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 7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书

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出勤 30(1)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如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情况,

按 30分制评分。

期末

考试70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4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

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C01 C1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C02 C2

课程目标

3

书面作业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C03 C3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B+C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其中: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张九根、张永坚. 公共安全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Page 4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参考资料:

1. 陈龙、李仲男、彭喜东、王蒙. 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及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九、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通过邮件方式,就一天的课堂

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提交反馈信息。课堂反馈调查表的设计应该科学

合理,调查选项既要覆盖全部教学评价内容,又要便于学生评价。教师每周应该

填写课堂反馈答复表,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

Page 4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50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基础》、软件训练(1)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合实训、

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三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

一。在学习了《公共安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规划设计一个楼宇或小区

的公共安全系统的实际工程,初步掌握公共安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可以使学

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

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通过资料搜集、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与报告撰写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

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就工程问题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

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在设计和开发公共安全技术相关领域内工程项目时,能

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

性。

课程目标 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综合运用公共安全技术基本原

理及相关前续课程的知识,通过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设计出能够解决指定项目的

Page 4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设计方案。

课程目标 3. 根据设计方案能够绘制用于施工的平面图和系统图,增加学生

对相关工程软件的使用熟练度。

课程目标 4. 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5. 培养学生从事多学科交叉工程项目的能力以及主动与其他学科

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的意识。

课程目标 6. 撰写设计说明书,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课程目标 7. 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撰写答辩提纲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

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3 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4. 研究

4-2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的要求,设计实

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5. 使用

现代工具

5-3 能够理解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设

计与仿真的优势和局限性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6. 工程

与社会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9. 个人

和团队

9-1 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的角

色定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主动与其他

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0. 沟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

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

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 6

Page 4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10. 沟

10-2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

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

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7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布置课题、指导搜

集并阅读资料

(1)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及

相关要求;

(2)利用学校数字图书馆下载与课题有关的资

料;

(3)借阅公共安全系统相关设计手册和技术资

料。

(4)认真阅读相关文献,整理系统已有的设计

方案;

(5)对比研究现有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

相应评估。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5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在比较已有方案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总体

设计方案;

(2)绘制系统总体方案框图,并说明框图中各

模块功能和相互关系。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5

3 设备选型

(1)查阅相关器件及设备的参数及选型手册;

(2)根据系统设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器件及设

备。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4绘制施工平面图和

系统图

(1)根据所选设备的相关参数,布置设备安装

位置及数量;

(2)绘制施工平面图;

(3)绘制系统电气图。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5

5撰写设计说明书并

答辩

(1)设计说明书中,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

工程概况、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原理说明、

设计计算、设备选型、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

附录等项目,篇幅不少于 20页。附录中应有

设备选型表、施工平面图、系统电气图等;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6课程目标 7

Page 5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设计说明书应用规定的设计纸书写,加上

统一的封面后装订成册。

(3)要求书写纸质答辩提纲,制作 PPT;(4)学生自述 5 分钟左右,要求思路清晰,重

点突出;

(5)至少二位老师参加答辩,每位教师提 1~2个问题;

(6)安排专人填写答辩记录。

五、课程教学方法

按照一个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给定功能要求,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系统的总体方案,正确选择相关设备,并绘制出施工图。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

力。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

1. 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 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 设计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学生经过指导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设计工作后,绘制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

最后进行答辩。以设计图纸、说明书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

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

评定。其中:

优秀:设计方案新颖,创新点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规范,内容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良好:设计方案比较新颖,创新点比较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比较规

Page 5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范,内容比较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中等:设计方案一般,创新点一般,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不

够丰富,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

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

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不够勤奋。

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不规范,内容严重不

足,在设计过程中不够认真。

本课程设计,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

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出勤 25(1)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分。

(2)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25分。

工作

态度25

(1)考查学生工作作风、工作进度。

(2)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工作进度、工作态度评分,满分为 25分。

查阅

文献25

(1)考查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文献,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种

信息的能力。

(2)根据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团队

合作25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中的主导

作用、贡献等。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7

设计

成果50

图纸 50

(1)图纸如实反映设计成果,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绘制,

正确标注尺寸和相关技术要求。

(2)根据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吻合度和图纸绘制质量情况进行

评分,满分为 50分。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说明

书50

(1)设计说明书如实反映设计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

论证,文字叙述有条理,层次段落要分明,文图都要清晰、

工整。

(2)根据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为 50分。

课程目标 6

答辩 20答辩

报告70

(1)考查学生答辩报告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答辩报告内容和报告过程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课程目标 7

Page 5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70分。

问题

答辩30

(1)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思辩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

30分。

课程目标 7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E0、F0、G0和 H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图纸、说

明书、答辩报告和问题答辩的目标分值,A、B、C、D、E、F、G和 H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图纸、说明书、答辩报告和

问题答辩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查阅文献 C01 C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查阅文献 C02 C2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图纸 E01 E1

课程目标

4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4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Page 5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图纸 E02 E2

课程目标

5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5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团队合作 D01 D1

课程目标

6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6达成度=工作态度 B0 B

说明书 F0 F

课程目标

7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7达成度

=

工作态度 B0 B

团队合作 D02 D2

答辩报告 G0 G

问题答辩 H0 H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 张九根、张永坚. 公共安全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陈龙、李仲男、彭喜东、王蒙. 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及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九、持续改进

无。

Page 5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计算智能与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2367090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智能与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pplications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无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 郑群现;课程负责人: 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计算智能是模拟自然以实现对复杂问题求解的科学,是生物学、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免疫学、哲学、社会学、数学、信息科学、非线性科学、

工程学、音乐、物理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人们对自然智能认识

和模拟的最新成果。目前计算智能已经成为智能与信息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之一,它的深入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们认识自然,求解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计算智能导论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智能的 3个典型范例:人工神经网络、进

化计算、模糊系统,它们分别建模了以下自然系统:生物神经网络、进化、和人

类思维过程。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

算、和模糊系统等计算智能模型,并能将这些计算智能模型用于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课程目标 2. 引导学生形成解决建筑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工程问题的优化思

路;使学生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建模和优化。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工程

知识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将其

用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题的建模

和求解

课程目标 1

Page 5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2:问题

分析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5:使用

现代工具

5-2 开发、选择并熟练使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课程目标 2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 学

方式

对应

的课

程目

1

1.计算智能简介

(1)计算智能的基本概

(2)计算智能的典型方

法和计算智能的发展历史

1.了解人计算智能的发展历史、

研究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研究

途径;

2.掌握最计算智能的基本概念。

2 讲授

课程

目标

1

2

2.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1)人工神经元与神经

网络模型

(2)人工神经网络结构

及工作方式

(3)人工神经网络的学

1.理解人工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模型;

2.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及工

作方式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 4 讲授

课程

目标

1课程

目标

2

3

3.常用的学习神经网络

(1)监督学习神经网络

(包括神经网络的类型,监督

学习规则,隐层单元的功能和

集成神经网络)

(2)非监督学习神经网

络(包括非监督学习,Hebb

学习规则)

1.掌握监督学习神经网络;

2.理解相非监督学习神经网络

的思想与算法。

4 讲授

课程

目标

1课程

目标

2

4 4.进化计算基础 1.掌握进化计算的生物基础及 6 讲授 课程

Page 5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进化计算的生物基

(2)进化计算的一般框

(3)进化算法传统的 4

个分支

(4)模式定理和积木块

假设

(5)进化计算的主要特

点与适用领域

一般框架;

2.理解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

目标

2

5

5.遗传算法

(1)经典遗传算法

(2)交叉算子

(3)变异算子

(4)控制参数和遗传算

法的应用实例

1.掌握经典遗传算法及其相关

算子;

2.理解参数的调整及其设置。4 讲授

课程

目标

2

6

6.遗传算法的搜索机理

(1)种群增长方程

(2)交叉算子的搜索可

达域

(3)变异算子的搜索可

达域,

(4)选择算子的搜索能

力与搜索速度与遗传算法的

搜索机制

1.掌握经典遗传算法及其相关

算子;

2.理解参数的调整及其设置。

4 讲授

课程

目标

2

7

7.模糊逻辑基础

(1)模糊集合

(2)隶属函数

(3)模糊关系

(4)模糊变换

(5)模糊集的特性

(6)模糊和概率

1.掌握模糊集合的内涵及相关

定义;

2.理解模糊集的特性,模糊和概

率的区别和联系。 4 讲授

课程

目标

2

8

8.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

(1)模糊逻辑

(2)模糊推理

1.掌握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

2.理解模糊推理系统。 4 讲授 课程

目标

Page 5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模糊推理系统 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和手段,对实际工程问题进

行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解决建筑电气控制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

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

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课堂

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

细则如下。

考 核

依据建议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

目标

平 时

成绩20

书面

作业4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

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 4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

的平均值作为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出勤 40(1)根据学生出勤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按 40分制,结合考勤次数

计算出每次考勤分值,迟到早退视情节扣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堂

表现20

(1)根据课堂表现打分。

(2)课堂表现按 20分制记分,如课堂纪律、回

答问题等情况。

课程目标 2

期 末

成绩80

(1)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

总评成绩。

(2)考核各类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工作特性,考核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常用

编程语言。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5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考试题型为计算题、分析题。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

=

书面作业 B0 B课堂表现 C0 C

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2书面作业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

期末考试 D0 D

课 程 总 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B+C+D

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徐宗本 主编. 计算智能中的仿生学:理论与算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

1. 英吉布雷切特(著),谭营(等译).计算智能导论(第 2版)[M]. 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阎平凡 编著.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第 2版)[M].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

3. 王宇平 编著.进化计算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Page 5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 徐宗本 编著.计算智能(第一册):模拟进化计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5

九、持续改进

Page 6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4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工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学

生将来从事建筑电气类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供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建筑电气工程设

计的基本知识、内容及建筑行业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在掌握一般的电气工程设计

的基本原理上,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等,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

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深刻理解各种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

课程目标 2. 熟悉建筑电气方案设计规定和工程施工图规定,掌握一般建筑

电气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了解施工工艺、施工安装规范和验收规范。

课程目标 3. 引导学生应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理论进行电气工程系统的分析

与设计,逐步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1-3 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专业知识,针对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

推理和求解。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6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决方案 3-2 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算法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装置,并体

现创新意识。

毕业要求 4:

研究

4-4 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为解决建筑电气

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1:

项目管理

11-1具备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成本效

益评估方法。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 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程

目标

1

1.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基础

1.1 建筑电气设计要求与组成

1.2 建筑电气设计与有关的单位

及专业间的协调

1.3 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1.4 建筑电气设计所需资料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

和任务;

2.了解建筑电气工程

设计原则、程序和所需

材料。

4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2.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内容

2.1 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

2.2 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

2.3 设计图的三层次分类

2.4 电气工程图的特点

2.5电气工程设计的相关专业

1.了解建筑电气工程

设计的三个阶段;

2.掌握建筑电气工程

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

和设计图的分类;

3.了解建筑电气工程

图的特点。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3 建筑电气工程制图

3.1 基本制图规定

3.2 电气图形符号

3.3 电气文字符号

3.4 电气项目代号

3.5 电气图画法规则

3.6 电气工程图的识读

1.掌握建筑电气工程

制图基本制图规定;

2.掌握电气图形、文字

符号和画法规则;

3.会识读电气工程图。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4

4. 变配电工程设计

4.1 变配电工程设计基础

4.2 供电系统

4.3 变电所布置

4.4 二次电路

1.了解变配电工程设

计基础;

2.熟练供电系统、变电

所布置和二次电路。

2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6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5

5. 动力和照明电气设计

5.1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5.2 动力电气系统设计

5.3 照明电气系统设计

1.掌握低压配电系统

设计;

2.掌握动力电气系统

设计;

3.掌握照明电气系统

设计。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6. 电力线路设计

6.1 配电线路的选择

6.2 室外配电线路

6.3 室内低压配电线路

1. 了解配电线路的选

择;

2. 掌握室外配电线

路;

3. 掌握室内低压配电

线路。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7

7. 防雷与接地设计

7.1 建筑防雷

7.2 系统接地

1. 了解建筑防雷;

2. 了解系统接地。 2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8

8. 建筑弱电设计

8.1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

制系统

8.2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

8.3 电话通信系统工程

8.4 广播音响系统工程

8.5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1. 了解火灾自动报警

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电话通

信系统和广播音响系

统;

2. 掌握安全防范系统

工程。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9

9. 综合布线及建筑设备自动化

9.1 智能建筑概述

9.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9.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

1. 了解智能建筑;

2. 熟知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

3. 了解建筑设备自动

化系统设计。

4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

Page 6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和手段,对实际工程问题进

行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解决建筑电气控制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

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

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课堂

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

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建议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

平时

成绩20

书面

作业4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

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 4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

平均值作为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出勤 40(1)根据学生出勤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按 40分制,结合考勤次数计

算出每次考勤分值,迟到早退视情节扣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堂

表现20

(1)根据课堂表现打分。

(2)课堂表现按 20分制记分,如课堂纪律、回答

问题等情况。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期末

成绩80

(1)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

评成绩。

(2)考核各类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

作特性,考核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常用

编程语言。

考试题型为计算题、分析题。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Page 6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1达成度=

书面作业 B0 B课堂表现 C0 C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 A课程目标 2达成度=

出勤 B0 B课堂表现 C0 C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3书面作业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期末考试 D0 D

课程总体目

标总评成绩 100 A+B+C+D 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孟文璐 主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黄民德 主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岳永铭 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CAD 技巧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九、持续改进

Page 6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40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学分/学时:1学分/1 周先修课程:《建筑供配电与照明》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 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

位。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设计

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

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工

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就工程问题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

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综合运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电路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理论,以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使理

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课程目标 2.能够结合设计题目加以综合运用,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建筑电气

工程的设计。

课程目标 3.能够熟练运用有关的设计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能够正确进

行建筑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设计,并能够用规范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并

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及推理,以论证设计的正确性,使学生在编写有关技术文

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

课程目标 4.能够进行工程绘图,和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

课程目标 5.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撰写答辩提纲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

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程目标 6. 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描述

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Page 6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工程

知识:

1-3 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专业知识,针对建

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

模型,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研究4-4 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为解决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5:使用

现代工具:

5-1 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查询、检索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工程专业文献及资料,并筛选出有用信息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沟通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

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

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6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布置课题、

阅读指导书、搜

集资料

1.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及相关要求;

2.借阅相关技术资料和相关国家标注进行查阅。1 天 课程目标 1

2

2.查阅资料、

确定最终设计

方案

1.提出建筑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的几种设计方案;

2.掌握方案的评估法则,并进行方案对比选择。1 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3

3.供配电电路

设计、照明电路

设计、器件选

型、参数计算、

1.依据最终设计方案进行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设

计;

2.依据最终方案对供配电器件和照明器件的参数进行

计算,依据计算对器件进行选型。

1 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44.编写设计说

明书

1.设计说明书中包括:目录、设计任务书、供配电电

路设计、照明电路设计、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型、1 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6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等项目。其中,除文字说明外,

应附有电气原理图一份;

2.设计说明书应用规定的设计纸书写,加上统一的封

面后装订成册。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55.编写答辩提

纲,答辩

1.要求书写纸质答辩提纲,制作 PPT。

2.学生自述 5 分钟左右,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至少二位老师参加答辩,每位教师提 1~2 个问题。

1 天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五、课程教学方法

1.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设计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

设计成果评定成绩以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满分 100分。总评成绩采用 5 级评分制

(85~100分评定为优秀、75~84 分评定为良好、66~74分评定为中等、60~65分

评定为及格、60分以下评定为不及格),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20

课程

表现5 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分。 课程目标 3

查阅

文献5

(1)考查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文献,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种

信息的能力。

(2)根据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 分。

课程目标 1

团队

合作10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中的主导

作用、贡献等。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为 10 分。

课程目标 3

设计

成果60

设计

说明

35

(1)设计说明书如实反映设计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

论证,文字叙述有条理,层次段落要分明,文图都要清晰、

工整。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6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根据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为 25分

图纸 25

(1)电气原理图应能如实反映设计成果,按电气制图国家标准

规定绘制,正确标注尺寸和相关技术要求。

(2)根据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吻合度和图纸绘制质量情况进行

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2

答辩 20

答辩

报告10

(1)考查学生答辩报告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答辩报告内容和报告过程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

10分。

课程目标 4

问题

答辩10

(1)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思辩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

10分。

课程目标 4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E0、F0和

G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图纸、设计说明书、

答辩的目标分值,A、B、C、D、E 和 F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

团队合作、图纸、说明书、答辩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支撑

环节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查阅

文献B0 B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设计

说明

E0 E

课程目标 2 图纸 D0 D课程目标 2达成度=

Page 6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设计

说明

E0 E

课程目标 3

课堂

表现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团队

合作C0 C

课程目标 4 答辩 F0 F 课程目标 4达成度=

课 程 总 体

目标

总评

成绩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孟文璐 主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黄民德 主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岳永铭 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CAD 技巧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九、持续改进

Page 7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3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lectric

学分/学时:2.5/38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学

生将来从事建筑电气类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供专业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综合实验等环节,使学生了

解建筑行业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在掌握一般现场及设备中常用的电控装置的基础

上,能够对其所构成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相

应的设计工作等,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深刻理解各种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

工作特性。

课程目标 2. 掌握建筑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选择方

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并能加以应用。

课程目标 3. 引导学生应用建筑电气控制理论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

设计,逐步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3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专业知识,针对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

推理和求解。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自动化

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课程目标 1

Page 7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

决方案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程

目标

1

绪论

(1)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概况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

任务;

2.了解建筑电气控制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1.建筑电气常用低压电器和图

形及文字符号

(1)建筑电气常用低压电器的

分类和电器的基本知识

(2)建筑电气常用低压开关电

器的结构原理和选择方法

(3)建筑电气常用低压熔断器

的结构原理和选择方法

(4)建筑电气常用主令电器

(5)建筑电气常用接触器

(6)建筑电气常用控制继电器

(7)建筑电气其他常用低压电

(8)建筑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

和文字符号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

分类和电器的基本知

识;

2.掌握常用低压开关电

器和熔断器的结构原理

和选择方法;

3.了解常用主令电器、

接触器、控制继电器和

其他低压电器;

4.熟悉建筑电气元件的

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5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2.建筑电气常用继电接触控制

线路与典型控制系统分析

(1)建筑电气常用继电接触控

制的基本线路

(2)建筑电气设备继电接触控

制常用线路

(3)建筑电气继电接触控制线

路分析方法

(4)建筑电气设备典型继电接

1.掌握建筑电气常用继

电接触控制的基本线路

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2.掌握建筑电气设备继

电接触控制常用线路的

组成和原理;

3.掌握建筑电气继电接

触控制线路分析方法。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7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触控制系统分析

4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组

成及工作原理

(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概述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的基本硬件组成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的工作原理和常用编程语言

1.了解 PLC 的特点及提

高其可靠性采取的一些

措施;

2.熟练掌握 PLC的组成、

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及工

作原理;

3.理解 PLC 常用编程语

言。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5

4.三菱FX系列小型PLC及编程

方法

(1)三菱 FX 系列小型 PLC 的

性能特点和硬件简介

(2)三菱 FX 系列 PLC 中的编

程元件

(3)三菱 FX 系列 PLC 的基本

指令及编程方法

(4)基本指令的应用和编程实

1.了解三菱 FX2N PLC 编

程元件的地址;

2.熟练掌握梯形图使用

的符号、概念、规则;

3.会设计 PLC 梯形图程

序;

4.掌握三菱 FX2N PLC

的基本指令。

5 讲授 课程目标 2

6

5.三菱FX系列PLC的步进顺序

控制和数据控制功能

(1)三菱 FX 系列 PLC 的步进

顺序控制

(2)步进顺序控制的应用和编

程实例

(3)三菱 FX 系列 PLC 的功能

指令和数据控制功能

(4)三菱 FX 系列 PLC 的基本

功能指令

1.熟练掌握 PLC 的步进

顺控指令;

2.熟练地将状态转移图

转化为状态梯形图或指

令表;

3.了解三菱 FX 系列 PLC

的功能指令、数据控制

功能与基本功能指令。

5 讲授 课程目标 2

7

6.OMRON 系列小型 PLC 及编程

方法

(1)OMRON 系列小型 PLC 概述

(2)OMRON 的 C 系列小型 PLC

(3)CPMIA 系列小型 PLC

1.了解 OMRON 系列小

型 PLC 的内部结构、原

理和选型方法;

2.掌握小型 PLC 的过程

自动化项目的设计。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8 7.西门子S7-200系列PLC及编 1.了解 S7-200 系列 PLC 5 讲授 课程目标 2

Page 7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程方法

(1)S7-200 系列 PLC 的硬件组

(2)S7-200 系列 PLC 的内部元

件及其编址方式

(3)S7-200 系列 PLC 的基本逻

辑指令

(4)S7-200 系列 PLC 的定时器

指令与计数器指令

的结构及编程软件的使

用;

2.掌握 S7-200 系列 PLC

的基本逻辑指令、定时

器指令与计数器指令。

9

8.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数

据处理功能和步进顺序控制

(1)S7-200 系列 PLC 的比较指

令及应用举例

(2)S7-200 系列 PLC 的数据处

理指令与应用举例

(3)S7-200 系列 PLC 的数据运

算类指令与应用举例

(4)S7-200 系列 PLC 的逻辑运

算与移位指令及应用举例

(5)S7-200 系列 PLC 的步进控

制指令及步进顺序控制应用举

1.了解 S7-200 系列 PLC

的比较指令;

2.理解 S7-200 系列 PLC

的数据处理、数据运算、

逻辑运算与移位指令;

3.掌握 S7-200 系列 PLC

的步进控制指令;

4.理解各个指令的应用

举例。

5 讲授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10

9.PLC 及 DDC 控制器在建筑电

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三菱 FX 系列 PLC 在建筑

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西门子 S7-200 系列 PLC

在建筑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DDC 控制器技术简介

(4)DDC 控制器在建筑空调系

统中的应用

1.理解三菱 FX 系列 PLC

在建筑电气控制系统中

的应用;

2.西门子 S7-200 系列

PLC 在建筑电气控制系

统中的应用;

3.了解DDC控制器技术;

4.了解 DDC 控制器在建

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4 讲授 课程目标 3

11

10.建筑电气设备的电气控制

系统设计

(1)建筑电气设备的电气控制

系统设计概述

1.了解建筑电气设备的

电气控制系统的特点;

2.理解建筑电气设备的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并

5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Page 7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建筑电气设备的继电接触

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

(3)建筑电气设备的 PLC 可编

程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

会设计原理图;

3.能够判断一个控制系

统是否需要由 PLC 来

构成,理解 PLC 选型时

应考虑的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和手段,对实际工程问题进

行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解决建筑电气控制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

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

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课堂

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

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建议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

目标

平时

成绩20

书面

作业4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

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 4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

均值作为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出勤 40(1)根据学生出勤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按 40分制,结合考勤次数计算

出每次考勤分值,迟到早退视情节扣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堂

表现20

(1)根据课堂表现打分。

(2)课堂表现按 20分制记分,如课堂纪律、回答问

题等情况。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期末

成绩80

(1)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

评成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7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考核各类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

特性,考核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常用编程

语言。

考试题型为计算题、分析题。

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1达成度=

书面作业 B0 B课堂表现 C0 C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 A课程目标 2达成度=

出勤 B0 B课堂表现 C0 C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3书面作业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期末考试 D0 D

课程总体目

标总评成绩 100 A+B+C+D 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胡国文主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Page 7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马小军主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第 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熊幸明主编.《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九、持续改进

Page 7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3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Control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lectric学分/学时:1学分/1 周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

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 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衔接。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

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和具体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

的目的。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

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

念。

本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方面为日后的毕业

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就工程问题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支

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的能力。

课程目标 2.能够进行工程绘图,编写程序和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

种工具书。

课程目标 3.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撰写答辩提纲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

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程目标 4. 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描述

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7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1 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5:使用

现代工具:

5-1 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查询、检索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工程专业文献及资料,并筛选出有用信息;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0:沟通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

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

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4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布置课题、

阅读指导书、

搜集资料

1.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及相关要求;

2.阅读研究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复习有关知识。1 天 课程目标1

2

2.查阅资料、

确定最终设

计方案

1.收集文献资料,设计系统框图;

2.掌握方案的评估法则,并进行方案对比选择。1 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3.建筑电气

设备的PLC控

制程序设计

1.依据设计的最终方案进行PLC选择及 I/O及其它 PLC

元器件分配;

2.进行程序框图和梯形图设计。

1 天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4.编写设计

说明书

1.设计说明书中包括:目录、设计任务书、PLC 设计

等项目。其中,除文字说明外,应附有原理图一份;

2.设计说明书应用规定的设计纸书写,加上统一的封

面后装订成册。

1 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55.编写答辩

提纲,答辩

1.要求书写纸质答辩提纲,制作 PPT。

2.学生自述 5 分钟左右,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至少二位老师参加答辩,每位教师提 1~2个问题。

1 天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五、课程教学方法

1.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Page 7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设计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

设计成果评定成绩以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满分 100分。总评成绩采用 5 级评分制

(85~100分评定为优秀、75~84 分评定为良好、66~74分评定为中等、60~65分

评定为及格、60分以下评定为不及格),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20

课程

表现5 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分。 课程目标 3

查阅

文献5

(1)考查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文献,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种

信息的能力。

(2)根据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 分。

课程目标 1

团队

合作10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中的主导

作用、贡献等。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为 10 分。

课程目标 3

设计

成果60

设计

说明

35

(1)设计说明书如实反映设计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

论证,文字叙述有条理,层次段落要分明,文图都要清晰、

工整。

(2)根据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图纸 25

(1)电气原理图应能如实反映设计成果,按电气制图国家标准

规定绘制,正确标注尺寸和相关技术要求。

(2)根据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吻合度和图纸绘制质量情况进行

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2

答辩 20

答辩

报告10

(1)考查学生答辩报告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答辩报告内容和报告过程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

10分。

课程目标 4

问题

答辩10

(1)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思辩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

课程目标 4

Page 8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0分。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E0、F0和

G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图纸、设计说明书、

答辩的目标分值,A、B、C、D、E 和 F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

团队合作、图纸、说明书、答辩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查阅文献 B0 B

课程目标 1达成度=设计说明书 E0 E

课程目标 2图纸 D0 D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设计说明书 E0 E

课程目标 3课堂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团队合作 C0 C

课程目标 4 答辩 F0 F 课程目标 4 达成度=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胡国文主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主要参考书:

马小军主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第 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熊幸明主编.《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Page 8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九、持续改进

Page 8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1701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智能环境学》、《公共安全技术》、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信息设施系统》、毕业设计

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 魏利胜 ;课程负责人: 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电

气与智能化学科的产生、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前景,熟悉建筑智能化系

统的组成及功能、了解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要求和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和技术特

点,了解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原理,掌握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

建筑设备集成和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组成、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懂得建

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以及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帮助

其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

生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具有了解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

识,掌握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以

及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2. 了解专业相关行业的特性,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相关产业的基

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学生对日后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3. 使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电气类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引导学

生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

Page 8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4. 使学生有团队意识,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课程目标 5. 能够适应复杂的工程环境,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 业 要 求 6.工程与社会

6-2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

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

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1

毕 业 要 求 7.环境和可持续

发展

7-1 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课程目标 2

毕 业 要 求 8.职业规范

8-2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能够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课程目标 3

毕 业 要 求 9.个人和团队

9-1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团队合作意

识,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

12-1 能够主动适应复杂工程环境,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素质。课程目标 5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1.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专业发展历史、课

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安排。

(1)了解本专业发展背景;

(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2

2.概述

教学内容:智能建筑的定义、

发展概况,建筑智能化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智能建筑的技术

基础和技术特点,以及智能建

筑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1)智能建筑的定义、发展概况;

(2)熟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及

功能;

(3)了解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要求

和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和技术特

点;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8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讨论智能建筑的研究和应用领

域。

3

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的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

建筑供配电、照明、空调、给

排水、电梯等设备监控的原

理。

(1)了解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

原理及意义;

(2)了解建筑设备监控制系统对建

筑物内部的环境参数和建筑物内

机电设备运行状况。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

4.公共安全系统

教学内容:公共安全系统的组

成、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其工作

原理。

(1)掌握公共安全系统组成;(2)了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和应急联动功能及意

义。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55.信息设施系统

教学内容:信息设施系统的组

成、主要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1)掌握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的

概念;

(2)了解信息设施系统的组成和其

实现的功能。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6.建筑信息化与系统集

教学内容:信息化应用系统的

概念和通用型信息化应用系

统的内容、组成及实现的功

能,系统集成和集成系统的概

念与系统的功能。

(1)掌握智能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

的概念、分类,了解通用型信息化

应用系统、专用型工作业务信息化

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其实现的功能。

(2)通过介绍系统集成和集成系统

的概念、集成系统的功能、集成系

统的结构和集成系统实现的方法,

掌握智能化集成系统组成和实现

功能。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7

7.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

教学内容:居住小区智能化系

统的组成、功能,居住小区智

能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实施

办法。

(1)掌握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组成;

(2)了解现有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

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88.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

习方法和未来就业

教学内容:分析建筑电气与智

(1)了解学好本专业的基本方法;

(2)掌握如何学好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环节;

2 讲授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Page 8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能化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和影

响学习的因素,告诉同学们如

何学好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分

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

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方向。

(3)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未

来的就业方向。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专业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实出

勤(含课堂提问)和期末大作业,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出勤(含提问) 40(1)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2)出勤按 100分制单独评分,最后折算出该项的成绩乘以其

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大作业 60(1)考查成绩 100分,以提交考查材料的评价成绩乘以其在总

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

Page 8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所示。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课堂表现、作业及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A和 B则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

课堂表现和大作业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2、3、4、5

课堂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1、2、3、4、5 达成度

=大作业 B0 B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王娜,沈国民. 智能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九、持续改进

根据后续专业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Page 8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1702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前沿

课程英文名称:Forefro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Specialty

学分/学时:1/16

先修课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

设备及其自动化》、《公共安全技术》

后续课程:就业创业指导(1)、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三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前沿》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和作用

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目前正在研究的前沿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

的热情。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具有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了解智能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积累一些基本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最新理

念,为学生掌握更高级的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经验做准备。

课程目标 2. 使学生熟悉智能建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够在项目

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动遵守;使学生从智能建筑的角度认识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目标 3. 使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

引导学生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Page 8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6. 工

程与社会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7. 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

7-1 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环境保护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2. 终

身学习

12-1能够主动适应复杂工程环境,具备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素质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导论

(1)建筑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2)建筑智能化的实现技术

(3)建筑智能化的分类

(4)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1)了解建筑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建筑智能化的常见实现技

(3)了解建筑智能化的分类

(4)了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2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2

智能建筑内的计算机网络

(1)智能建筑内的计算机局

域网技术

(2)局域网扩展与网络互联

(3)宽带接入技术

(4)建筑内的 Intranet(5)网络的管理与安全运行

(1)掌握智能建筑内的计算机局域

网相关技术

(2)了解局域网的扩展与网络互联

技术

(3)掌握智能建筑内的宽带接入技

(4)基本掌握智能建筑内的 Intranet(5)了解网络的管理与安全运行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3

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技术

(1)概述

(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3)综合布线系统与相关设

备的连接

(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基本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部分

(2)掌握综合布线系统与相关设备

的连接方法与技术

(3)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流程

及常用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需求

(2)集散控制

(1)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

能需求

(2)了解集散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Page 8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BAS 的系统结构

(4)智能建筑的 BAS 系统设

(3)基本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的结构

(4)了解智能建筑的 BAS 系统设计

流程及常用方法

5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方法

(1)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流

(2)建筑智能化项目的招

标、投标

(3)项目实施

(4)行业标准与资质认证

(1)了解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流程

(2)了解建筑智能化项目的招标、

投标流程

(3)了解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过

(4)了解建筑智能化的行业标准及

相关资质的认证条件与过程

2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

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

实验、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

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课堂

表现50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打分,如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情况,按

5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出勤 50 根据出勤情况,按 50分制评分。

Page 9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期末

考查70

撰写大作业,按 100分制评分。

考查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

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查 C01 C1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查 C02 C2

课程目标 3

书面作业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查 C03 C3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其中: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Page 9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 章云、许锦标、谷刚、曾珞亚、宋亚男. 建筑智能化系统(第 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资料:

1. 王佳. 智能建筑概论(第 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九、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通过邮件方式,就一天的课堂

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提交反馈信息。课堂反馈调查表的设计应该科学

合理,调查选项既要覆盖全部教学评价内容,又要便于学生评价。教师每周应该

填写课堂反馈答复表,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

Page 9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2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供配电与照明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Lighting System

学时/学分:64/3.5 学分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建筑设备自

动化》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

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

心课程,是必修学科课程之一。主要讲述建筑供配电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

电气安全防护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技术趋势,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

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主要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建筑供配电的基

本原理和工程计算方法,掌握建筑照明、低压电器及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为学

生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打下理论

基础,支持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深刻理解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

结构,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原理和特性;

课程目标 2.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设计方法与相关参数的计算,能够

根据相关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应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建

模、分析、设计与仿真,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保护方法;

课程目标 3.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相关实验方法,能够使用相关

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建筑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9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3 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专业知识,针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

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

析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

决途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研究

4-3能够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

杂系统的实验数据,解释数据体现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系统内在规律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绪论

1.建筑供配电系统

2.电力系统额定电压

3.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

1.掌握建筑供配电相关的电力系统的基

本概念,运行特点。

2.理解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规定及适用

范围。

3.了解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电力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1.负荷计算的目的及相关物理

2.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3.无功功率补偿

1.理解日负荷曲线中最大负荷、需要系

数、利用系数、负荷系数和年负荷曲线

中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

2.掌握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中需

要系数和同期系数的使用及额定容量的

换算。

3.理解无功补偿补偿容量的计算,了解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方式,了解理解变压

器功率损耗和年电能损耗的计算。

4.了解最大负荷年损耗小时数的意义。

10 讲授 课程目标2

3

短路电流计算

1.基本概念

2.电梯系统自动监控

3.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4.短路的效应

1.了解短路发生的原因、种类、危害。

2.了解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

路暂态过程。

3.掌握短路回路各元件阻抗计算。

4.掌握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

路电流计算。

8 讲授 课程目标2

4

建筑供配电设备、电线电缆及

其选择

1.变配电所及供配电系统

1.了解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2.掌握互感器的选择,了解互感器使用

8 讲授 课程目标2

Page 9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互感器的选择

3.线路导线的选择

注意事项。

3.了解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导线和电缆

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截面选择方法及

其应用范围。

5

供配电系统的一次接线

1.变配电所及供配电系统

2.变配电所的所址、布置、结

构及安装图

1.了解电压的选择,了解变电所位置的

选择,掌握变压器的选择。

2.了解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掌握变电

所主接线。

3.了解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6 讲授 课程目标2

6建筑照明设计

1.照明基础知识

2.照明设计基础

1.了解建筑照明系统的构成,掌握电光

源的分类,掌握灯具的基本特性及选择

原则;

2.掌握照度的计算方法,了解电气照明

设计及节能控制技术。

10 讲授 课程目标2

7

建筑电气安全技术

1.电气安全

2.气装置的接地

3.过电压与防雷

1.了解建筑电气安全的相关因素,掌握

供配电系统的电气安全防护技术;

2.掌握供配电系统接地分类和安全措

施;

3.掌握建筑防雷设计要求和基本分析方

法。

8 讲授 课程目标2

8

课内实验

1.电气控制继电器实验

2.建筑供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实

3.建筑供电系统保护元器件实

4.无功功率补偿实验

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电压电流时间中

间继电器继电器特性;

2.掌握供电线路电流的多段式及多段线

路保护实现方式及参数计算整定;

3.了解供配电保护基本元器件特性;

4.掌握供电系统的自动手动无功补偿。

8 实验 课程目标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典型中小型民用建筑、

智能小区、现代建筑综合体中的建筑供配电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等案例,引导学

生应用相关知识对建筑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实际建筑供配电

Page 9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系统以及照明系统为例展开,涉及供配电系统、建筑电气照明、建筑电气安全措

施等。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本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

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基本概念,理解相关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照明系统的结

构、常用设备种类和特点,掌握相关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照明系统的设计、调试与

维护方法。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课内 4个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

告并回答思考题。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课堂提问、实验、

出勤,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

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出勤 1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1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课堂

提问30

(1) 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

字表达能力。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给予评分,满分 30 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实验 60根据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报告质量与思考题回答情况评分,满

分 60 分。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 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根据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的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常用设备的原理与特性,建筑配电与照

明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等。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计算题。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Page 9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实验目标分值,D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目

标值,D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考试目标值,D0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

末考试目标值。A、B 和 C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实验实际平均

得分,D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D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D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分

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D01 D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课堂提问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2 D2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堂提问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3 D3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魏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第 2 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王晓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上、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年版

Page 9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范同顺.《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9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2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Building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Lighting System

学分/学时:1学分/1 周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建筑设备自

动化》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

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核心课程《建筑供

配电与照明》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自

动化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工

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就工程问题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

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综合运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电路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理论,以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和工程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课程目标 2.能够结合设计题目加以综合运用,能够初步掌握建筑供配电系

统与照明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课程目标 3.能够熟练运用有关的设计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能够正确进

行建筑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设计,并能够用规范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并

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及推理,以论证设计的正确性,使学生在编写有关技术文

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

课程目标 4.能够与同组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并综合同组其他成员的意

见与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建筑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

以培养学生共同探讨技术性问题并得到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 5.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撰写答辩提纲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

表达和沟通能力。

Page 9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6. 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描述

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

献分析研究,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研究

4-3 能够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系

统的实验数据,解释数据体现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内在规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

研究

4-4 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为解决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9:

个人和团队

9-1 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团队合

作意识,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

沟通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

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0:

沟通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

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

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6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对应的课程

目标

1

1.布置课题、

阅读指导书、

搜集资料

1.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及相关要

求;

2.借阅建筑供配电设计手册、建筑供配电设备用器

件使用手册、建筑照明设计手册及相关技术资料。

1天 课程目标 1

2

2.查阅资料、

确定最终设计

方案

1.提出建筑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的几种设计方案;

2.掌握方案的评估法则,并进行方案对比选择。1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33.供配电电路

设计、照明电

1.依据最终设计方案进行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设

计;1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10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路设计、器件

选型、参数计

算、

2.依据最终方案对供配电器件和照明器件的参数进

行计算,依据计算对器件进行选型。

课程目标 3

44.编写设计说

明书

1.设计说明书中包括:目录、设计任务书、供配电

电路设计、照明电路设计、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

型、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等项目。其中,除文字说明

外,应附有电气原理图一份;

2.设计说明书应用规定的设计纸书写,加上统一的

封面后装订成册。

1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55.编写答辩提

纲,答辩

1.要求书写纸质答辩提纲,制作 PPT。

2.学生自述 5 分钟左右,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至少二位老师参加答辩,每位教师提 1~2 个问题。

1天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五、课程教学方法

1.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设计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

设计成果评定成绩以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满分 100分。总评成绩采用 5 级评分制

(85~100分评定为优秀、75~84 分评定为良好、66~74分评定为中等、60~65分

评定为及格、60分以下评定为不及格),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20

课程

表现5 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分。 课程目标 3

查阅

文献5

(1)考查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文献,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种

信息的能力。

(2)根据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 分。

课程目标 1

团队

合作10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中的主导

作用、贡献等。课程目标 3

Page 10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为 10 分。

设计

成果60

设计

说明

35

(1)设计说明书如实反映设计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

论证,文字叙述有条理,层次段落要分明,文图都要清晰、

工整。

(2)根据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图纸 25

(1)电气原理图应能如实反映设计成果,按电气制图国家标准

规定绘制,正确标注尺寸和相关技术要求。

(2)根据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吻合度和图纸绘制质量情况进行

评分,满分为 25分。

课程目标 2

答辩 20

答辩

报告10

(1)考查学生答辩报告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答辩报告内容和报告过程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

10分。

课程目标 4

问题

答辩10

(1)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思辩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

10分。

课程目标 4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E0、F0和

G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团队合作、图纸、设计说明书、

答辩的目标分值,A、B、C、D、E 和 F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课堂表现、查阅文献、

团队合作、图纸、说明书、答辩的实际平均得分。

Page 10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分

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查阅文献 B0 B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设计说明书 E0 E

课程目标 2图纸 D0 D

课程目标 2达成度=设计说明书 E0 E

课程目标 3课堂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团队合作 C0 C

课程目标 4 答辩 F0 F 课程目标 4达成度=

课程总体目

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魏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第 2 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王晓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上、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年版

(2).范同顺.《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0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3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物联网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for Building

学分/学时:1.5 学分/24 学时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

制技术》、《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建筑物联网》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

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选

修课程。主要讲述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民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分析计算方

法,建筑节能技术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等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

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建筑系

统中最新节能设备、节能技术和节能工艺,以及新能源利用技术和建筑设备系统

的节能运行管理方法,支持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节

约自然资源的现实意义;

课程目标 2.掌握建筑设备的节能技术和运行管理方法,掌握场地规划、建

筑方案和建筑外围结构的节能方法,理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方法;

课程目标 3.掌握节能技术的相关国家标准和政策,节能技术在建筑设备自

动化系统的应用。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1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4:研究

4-3能够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

系统的实验数据,解释数据体现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

内在规律;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6:工程与

社会

6-1熟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

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对复杂工程实践和问题

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7:环境和

可持续发展

7-1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课程目标 3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绪论

1.能源与环境危机

2.建筑能耗

3.建筑节能

1.深刻理解建筑能耗主要来源和节能概

念;

2.深刻理解建筑节能的现实意义。

2 讲授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2

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中

的节能设计方法

1.场地规划中的节能设

计方法

2.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

计方法

3.可再生能源应用

1.掌握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方

法;

2.掌握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理解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意义。

4 讲授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 3

3

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

1.墙体与门窗节能

2.屋面与地面节能

1.掌握建筑墙体与门窗节能技术;

2.掌握建筑屋面与地面节能技术。4 讲授 课程目标2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

技术

1.采暖系统节能技术

2.通风系统节能技术

1.掌握建筑暖通系统节能技术;

2.掌握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技术。4 讲授 课程目标 2

Page 10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5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节能

1.电气照明系统节能

2.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

1.掌握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2.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4 讲授 课程目标 2

6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太阳能利用技术

2.地热能利用技术

3.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

1.掌握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方法;

2.掌握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4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7

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

1.建筑设备监控节能

2.绿色/生态建筑设施监

控节能

3.能耗分项计量与能源管

1.掌握建筑设备监控节能方法;

2.掌握绿色/生态建筑设施监控节能方

法;

3.理解能耗分项计量与能源管理方法。

2 讲授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典型建筑节能设

计实例,使学生掌握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展开。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实出

勤(含课堂提问)和期末大作业,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出勤

(含提40

1.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2.出勤按 100分制单独评分,最后折算出该项的成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Page 10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问) 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

绩。

大作业 60

1.考查成绩 100分,以提交考查材料的评价成绩乘以

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

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其中 A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

(含提问)目标值,A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考勤(含提问)目标值,B0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的期末考查目标值,B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查目标值。

A 和 B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A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含提问)学生平均得分,A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

考查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出勤(含提问) A01 A1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大作业 B01 B1

课程目标 2考勤(含提问) A02 A2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大作业 B02 B2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王娜.《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年版

主要参考书:

Page 10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李德英.《建筑节能技术》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2).北京建工培训中心.《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年版

(3).薛一冰.《建筑节能及节能改造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年版

(4).王立雄.《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5).孙林柱.《建筑节能基础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0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2701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Equipment System & Automation学时/学分:64/3.5 学分

先修课程:《智能建筑环境学》、《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 II》

后续课程:《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建筑供配电

与照明》、《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业综合实训》、

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张肖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学科课程之一。主要讲述建筑设备与自动化系统(建筑设

备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基本控制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学习后续课程以

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

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工程设计的基本

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相关工程设计、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能力,了解建筑自动

化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支撑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

课程目标 2.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控方法与

控制方法,理解智能建筑设备集成管理方法,具备利用建筑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多

系统联动管理能力;

课程目标 3.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功能、性能和

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

实验验证。

课程目标 4. 能够根据相关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应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建

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与仿真,初步具备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

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Page 10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问题分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

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1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研究4-1 能够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选用合理的实验仪器及设

备,搭建实验系统,完成既定实验要求;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4.研究4-4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为解决建

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支撑。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概述:

1.建筑设备自动化概念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组成

3.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发展

1.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

基本功能和作用;

2.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和基本设备;

3.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及发展趋势;

4.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

及集成技术;

5.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基本设备的

作用、种类及特点;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

2照明设备与系统的自动控制

1.建筑照明系统概述

2.建筑照明自动监控

1.了解建筑物照明的基础知识,相关技

术发展过程;

2.理解建筑物常用照明设备与场景,常

用照明系统的控制模式;

3.掌握照明系统监测控制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3电梯设备与系统的控制

1.电梯系统概述

1.了解建筑物电梯的基础知识,相关技

术发展过程;4 讲授 课程目标 2

Page 11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电梯系统自动监控 2.理解建筑物常用电梯设备与场景,常

用电梯系统的控制模式;

3.掌握电梯监测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

4

空调设备与系统的自动控制

1.空调系统冷、热源自动控制

2.空调机组自动控制

3.通风系统自动控制

1.了解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基本知识,设

备种类,相关技术发展过程;

2.理解建筑物冷/热交换系统和基本操

作,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3.掌握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

自动控制方法;

4.掌握通风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组成结

构,通风系统与防排烟系统自动监控方

法。

8 讲授 课程目标 2

5集中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

1.热交换器的监控

2.供热管网的集中控制

1.了解集中供热系统常用设备和结构特

点;

2.理解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方法以及自

动控制;

3.掌握直连网和间连网的集中运行调节

方法以及自动控制。

6 讲授 课程目标 2

6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1.建筑给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2.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自动控

3.建筑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1.了解给排水的基本概念,设备种类,

相关技术发展过程;

2.理解供水模式,系统基本结构和主要

功能;

3.掌握给排水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7

建筑电气设备的监控

1.建筑电气设备概述

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

1.了解建筑电气设备种类与特点;

2.理解建筑电气设备控制技术;

3.掌握建筑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组成与

应用模式。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8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系统

1.建筑电气设备概述

2.建筑电气设备监控

1.了解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

构成、主要功能及工作方式;

2.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监控方法;

3.掌握消防联动控制主要设备的工作原

理及其控制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2

Page 11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9

安全防范系统与智能化小区管

1.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2.智能化小区集成管理系统

1.了解安全防范系统基本概念、构成和

主要功能;

2.理解安全防范系统相关设备的监测与

控制方法;

3.了解智能小区集成管理系统。

4 讲授 课程目标 4

10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施工与管理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施工

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1.了解国家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初步掌

握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

和验收流程;

2.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日常维

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3.掌握智能建筑集成管理方法,集成管

理系统的构架组成和基本应用模式。

8 讲授 课程目标 4

11

课内实验

1.照明系统控制实验

2.给排水系统监控实验

3.空调机组控制实验

4.空调冷热源系统监控实验

1.了解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设备

类型与能耗特性,掌握照明监控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2.了解给排水监控系统的组成,掌握给

排水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了解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构成,掌握空

调机组控制方法。

4.了解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

制方法,掌握空调冷热源监控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

8 实验 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典型照明控制系统、

给排水控制系统、空调和冷热源控制系统等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对建筑

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 4 课时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建筑综合

体设备要素或典型建筑自动化系统应用展开,涉及建筑设备种类、自动化系统及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等。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本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

Page 1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基本概念,理解相关建筑设备的结构、常用设备种类

和特点,掌握相关建筑设备的监测与控制方法,掌握相关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的设

计、调试与维护方法。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

告工整。

课内 4个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

告并回答思考题。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

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课堂提问、实验、出勤,

在团队中表现、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

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出勤 1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1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课堂

提问30

(1) 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

字表达能力。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给予评分,满分 30 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实验 60根据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报告质量与思考题回答情况评分,满

分 60 分。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 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根据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建筑设备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方法,建筑

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维护等。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计算题。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Page 11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实验目标分值,D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目

标值,D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考试目标值,D0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

末考试目标值。A、B 和 C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实验实际平均

得分,D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D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D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分

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 A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D01 D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课堂提问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2 D2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堂提问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3 D3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李玉云.《建筑设备自动化》第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江萍.《建筑设备自动化》..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

(2).许锦标,张振昭.《楼宇智能化技术》第 3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3).李玉云主.《建筑设备自动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程大章.《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Page 11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5).张九根,马小军.《建筑设备自动化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6).陈虹.《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1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识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6702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识图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Recognition Graph学分/学时:2学分/24 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基础》

后续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智能环境学》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识图》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主要讲述

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正投

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熟练识读和绘制形体投影图,为学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相关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工程图样的成图规律,具备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够使用土木工程图样

的识读方法,查阅标准图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

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支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了解制图有关国家标准在建筑工程图样中的应用,具备识读建

筑管道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等建筑施工图样的能力;

课程目标 2. 理解工程图样的成图规律,具有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3. 具有使用建筑工程图样的识读方法查阅建筑施工图和处理相

关信息的能力;

课程目标 4.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审图能力,能够迅速把所学

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工程知

1-2 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问题分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课程目标 2

Page 11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析 和判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

数;

毕业要求 5:使用现

代工具

5-1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查询、检索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工程专业文献及资料,并筛选出有用信息;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2.终身

学习

1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学习,在基础知识上具有

适应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工程识图基础知识

1.制图的一般规则

2.管道识图的基本知识

3.电气识图的基本知识

1.了解制图的一般规则;

2.了解常见管道工程类型,掌握管

道工程的标准图样;

3.掌握电气图基本概念、常用符号

和电气图表示方法。

2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2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1.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2.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

读方法

3.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

示例

1.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组成结

构;

2.熟悉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施工图

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图

标注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3

3

建筑消防水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1.消防水系统概述

2.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图的

识读方法

3.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图识

读示例

1.了解建筑消防给水工程系统组成

结构;

2.熟悉建筑消防给水工程系统施工

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

图标注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3

4

暖通空调施工图的识读

1.暖通空调工程概述

2.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的识

读方法

3.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识读

示例

1.了解暖通空调工程系统组成结

构;

2.熟悉暖通空调工程系统施工图中

常用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图标

注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3

5

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识读

1.电气工程概述

2.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

3.电气工程施工图识读示例

1.了解电气工程系统组成结构;

2.熟悉电气工程系统施工图中常用

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图标注方

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3

Page 11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6

智能建筑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1.智能建筑系统概述

2.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识读

方法及示例

3.电话系统施工图识读方法

及示例

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

控制系统识读方法及示例

1.了解智能建筑系统种类和范围;

2.熟悉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中常用

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图标注方

法;

3.熟悉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中常用

的图例和符号,以及施工图标注方

法;

4.熟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

制系统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

号,以及施工图标注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3

7

施工图识读实例

1.给水排水系统施工图实例

2.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实例

3.电气系统施工图实例

1.了解给水排水施工图的组成,具

备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读图能力和审

图能力;

2.了解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的组

成,具备电气工程系统读图能力和

审图能力;

3.了解电气系统施工图的组成,具

备电气工程系统读图能力和审图能

力。

2 课程目标4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介绍相关的施工图识

读实例,培养学生对建筑识图课程的全面认识。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建筑施工图的读

图和审图为例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程度。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实出

勤(含课堂提问)和期末大作业,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出勤 40 1.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课程目标 1

Page 11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含提

问)

2.出勤按 100分制单独评分,最后折算出该项的成绩

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

绩。

课程目标 2

大作业 60

1.考查成绩 100分,以提交考查材料的评价成绩乘以

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

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其中 A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

(含提问)目标值,A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考勤(含提问)目标值,B0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的期末考查目标值,B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查目标值。

A 和 B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A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含提问)学生平均得分,A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

考查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出勤(含提问) A01 A1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大作业 B01 B1

课程目标 2考勤(含提问) A02 A2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大作业 B02 B2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Page 11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李海凌.《建筑安装工程识图》.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褚振文.《建筑识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年版

(2).杜文军,汪辉.《建筑识图与制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

(3).闾成德.《建筑识图》.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4).侯志伟.《建筑电气工程识图与施工》.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

(5).张巍.《建筑电气工程识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2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物联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2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物联网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for Building

学分/学时:1.5 学分/24 学时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

应用》

后续课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智能小区规划与设计》、《智能化工

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物联网》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选修

课程。主要讲述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家居方法和技术趋势,为学习后续课程

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对建筑物联网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从事建筑物联网系统的设计、

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支持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成

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深刻理解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手段和标

准协议,掌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 2. 掌握建筑物联网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使用相关实验仪

器和设备对建筑物联网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2 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算法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装

置,并体现创新意识;课程目标 1

Page 12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4:研究4-1 能够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选用合理的实验仪器及设

备,搭建实验系统,完成既定实验要求;课程目标 2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绪论

1.物联网的起源

2.物联网快速发展下的智

能家居

3.智能家居的定义、组成、

特点

4.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1.深刻理解物联网起源,基于物联网

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2.理解暖通智能家居的定义、组成结

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1.电子技术

2.计算机及网络通信

3.云计算与大数据

4.物联网应用实例

1.理解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

法。

2.理解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

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

的应用。

4 讲授 课程目标1

3

智能家居标准协议

1.概述

2.KNX协议

3.BACnet

4.Modbus

5.ZigBee

6.其他协议标准

7.智能家居标准的发展趋

1.了解智能家居标准协议现状;

2.熟悉 KNX协议、BACnet、Modbus、

ZigBee等常用智能家居标准协议;

3.了解智能家居标准的发展趋势。

6 讲授 课程目标1

4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1.智能家居系统

2.安防监控系统

3.照明系统

4.电动控制系统

5.影音多媒体系统

1.掌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各

个模块设计方法;

2.了解智能社区概念、功能以及基于

物联网构建智能社区的方法。

8 讲授 课程目标2

Page 12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6.暖通系统

7.家居综合布线系统

8.物联网智慧社区

5

设计实例

1.综合设计流程

2.智能公寓

3.智能酒店

4.智能别墅

1.通过设计实例加深基于物联网技术

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法理解。4 讲授 课程目标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典型智能家居设

计实例,使学生掌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设计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智能家居系统为

例展开。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实出

勤(含课堂提问)和期末大作业,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出勤

(含提

问)

40

1.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2.出勤按 100分制单独评分,最后折算出该项的成绩

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

绩。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大作业 60

1.考查成绩 100分,以提交考查材料的评价成绩乘以

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Page 12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

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其中 A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

(含提问)目标值,A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考勤(含提问)目标值,B0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的期末考查目标值,B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查目标值。

A 和 B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A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含提问)学生平均得分,A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

考查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出勤(含提问) A01 A1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大作业 B01 B1

课程目标 2考勤(含提问) A02 A2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大作业 B02 B2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强静仁.《智能家居基本原理及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付蔚.《智能家居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年版

(2).付蔚.《家居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3).刘修文.《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Page 12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九、持续改进

Page 12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7040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信息设施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Information Facility System

学分/学时:1.5/24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基础》、《建筑识图》、《电

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四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信息设施系统》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核心内容主

要包括掌握智能建筑及信息设施系统的概念和信息设施系统的构成,各类信息设

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实现的功能、设计方法及技术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电

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会

议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信息导引及发

布系统、时钟系统及通信接入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设计研发建筑

信息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掌握和理解建筑物中常见的信息系统的原理和组建方式。

课程目标 2. 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建筑信息设施系统的能力,并在设计开发

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 3. 了解建筑物信息设施各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

事智能建筑的工程规划、设计、安装、测试或监理督导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工

作打下扎实基础。

Page 12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 问题

分析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分析研究,认识到

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 设

计/开发解决方案

3-3 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7. 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

7-2 能够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

实践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防范措施

等,理解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概论

(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

(2)信息设施各系统的发展

过程和现状

(1)了解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的组

成及功能

(2)了解信息设施各系统的发展过

程和现状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信息设施系统与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概述

(2)建筑智能化系统

(3)信息设施系统的构成

(1)基本了解智能建筑的定义

(2)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

(3)掌握信息设施系统的构成

4 讲授 课程目标 1

3

电话交换系统

(1)程控交换原理

(2)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及

其组成

(3)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

发展

(4)虚拟交换方式

(5)远端模块方式

(6)IP 电话

(7)电话交换系统的设计

(1)了解程控交换原理

(2)了解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及其

组成

(3)了解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发

(4)掌握虚拟交换方、IP 电话以及

电话交换系统的设计

(5)掌握室内可视对讲模块、管理

中心机及各种防盗传感器、探测器

等器件的使用。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4综合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结

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部件

(2)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以及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2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部件

(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4)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课程目标 3

5

信息网络系统

(1)网络体系结构及 ISO 基

本参考模型

(2)网络操作系统

(3)信息网络的传输介质与

连接设备

(4)局域网

(5)Internet 与 Intranet(6)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

(7)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

(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及 OSI 基本

参考模型以及网络操作系统

(2)掌握信息网络的传输介质与连

接设备、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

(3)掌握闭路监控系统的调试、使

用。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公共广播系统

(1)公共广播系统的概念

(2)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

(3)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

(4)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5)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1)了解公共广播系统的概念、公

共广播系统的功能以及公共广播

系统的组成

(2)掌握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以及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

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等

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

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Page 12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平时

成绩30

课堂

表现50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打分,如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情况,按

5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出勤 50 根据出勤情况,按 50分制评分。

期末

考查70

撰写大作业,按 100分制评分。考查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

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

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查 C01 C1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查 C02 C2

课程目标 3 书面作业 A03 A3课程目标 3达成度=

Page 12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王娜. 《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朱学莉. 《智能建筑网络通信系统》[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李金伴.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九、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通过邮件方式,就一天的课堂

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提交反馈信息。课堂反馈调查表的设计应该科学

合理,调查选项既要覆盖全部教学评价内容,又要便于学生评价。教师每周应该

填写课堂反馈答复表,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

Page 1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筑智能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27020课程中文名称:建筑智能环境学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学分/学时:3.5学分/64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识图》等

后续课程:《建筑节能技术》、《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以及相近专业

执笔人:周润娟;课程负责人:周润娟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建筑智能环境学》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

这门课程,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各种技术手段来创造健康舒适的、满足各种生产过

程要求的建筑环境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融合热工学、流体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声学、光学、建筑

学、城市气象学、劳动卫生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科学。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

学习,和实践教学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

的建筑室内环境,(2)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3)改变或

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为未来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了解建筑智能环境学的作用和地位,掌握建筑外环境对建筑环境

的影响机理;了解建筑热湿、空气质量与流通、声、光等环境的基本概念、计算

方法,掌握人和生产过程对各种建筑环境的响应机理。

课程目标 2.了解建筑热湿环境质量评价、空气环境要素、声环境要素、光环

境要素的控制需求,掌握建筑智能环境控制原理与控制方法,学会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1-3 理解并掌握建筑环境专业知识,针对建筑环境智能控制问题选

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课程目标 1

Page 13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4. 研究4-4 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建筑环境实验结论,为解决

建筑环境智能控制问题提供支撑。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6. 工程与社

6-2能够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7. 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中的复杂领域问题的专

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目标 2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绪论

1) 建筑智能环境学的作用与地

2) 建筑智能环境学的研究内容

3) 建筑智能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1) 介绍建筑的根本功能

(2) 建筑与室内外气候的关系

(3) 人类追求满意的建筑物理环境与文明

发展的关系

(4) 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和编排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2.建筑外环境

1) 地球绕日运行的规律

2) 太阳辐射

3) 室外气候

4) 我国气候分区与特点

(1) 了解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定

量描述模型

(2) 了解太阳辐射作用与地球的热平衡关

系、日照的作用

(3) 介绍自然的室外气候形成特点和影响

因素

(4) 了解我国两个主要的气候分区法

以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

8 讲授 课程目标 1

3

3.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

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

3) 冷负荷与热负荷

4)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

学和心理学基础

5) 热环境与劳动效率

(1) 了解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

射热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得热概念,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

的门窗和墙体的热过程特点

(3) 理解冷、热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4) 掌握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温度感受

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

舒适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

(5) 理解人体激发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不同劳动类型的效率与热湿环境的关

12 讲授 课程目标 1

4 4.建筑空气质量环境 (1) 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

Page 13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 空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

2) 空气污染物种类及污染

3) 通风的目的与方法

4) 气流分布与评价方法

(2) 掌握各种不同污染类型的评价指标

(3) 理解通风的目的,掌握通风量的影响

因素与确定方法

(4) 理解气流分布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

系,掌握气流分布的定性和定量确定方法

5

5. 建筑声环境

1) 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2)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3) 在建筑设计中控制噪声的途

(1) 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人耳的听觉特征、等响曲线及噪

声的评价

(3) 了解建筑设计中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

和原理

4 讲授 课程目标 1

6

6. 建筑光环境

1) 光的性质与度量

2) 视觉与光环境

3) 光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

(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人眼与视觉特征、人体对光环境

的反应、颜色对视觉的影响、视觉功效与

舒适光环境要素

(3) 了解国内外节能光环境控制技术的研

究进展

4 讲授 课程目标 1

7

7.建筑环境评价要素及控制需求

1)热湿环境智能控制需求

2)空气环境智能控制需求

3)声环境智能控制需求

3)光环境智能控制需求

(1) 掌握环境平均辐射温度、湿度、PMV指标及其控制需求

(2) 掌握有害物浓度、人对空气的满意度

及控制需求

(3) 掌握视觉功效影响因素、视觉舒适及

控制需求

(4) 掌握声环境污染、声环境掩蔽效应、

电声环境要素及控制需求

6 讲授 课程目标 2

8

8. 建筑环境控制模型与原理

1)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数学模

2) 建筑物理环境控制原理

3) 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方法

(1) 了解控制系统数学建模概念、模型参

数辨识方法,掌握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建模

(2) 理解智能热湿环境、空气环境、声环

境及光环境控制原理

(3) 掌握智能热湿环境、空气环境、声环

境、光环境控制方法

10 讲授 课程目标 2

9

1)建筑热湿环境检测

2) 建筑空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

3) 室内照明测量

4) 室内外环境噪声监测

(1)了解建筑热湿环境基本原理,通过实验

操作掌握温度、湿度等参数对建筑热湿环

境的影响

(2)了解空气污染物种类,掌握常见污染物

的分布特点

(3)理解照明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地

点、不同工况情况下照明测量方法

(4)掌握声强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建筑室内

8 实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3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噪声大小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展示建筑环境系统,

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

识解决建筑环境控制设计问题。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建筑智能环境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温度、湿度等参数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影响;了解室内空气污

染物种类,掌握常见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掌握不同地点、不同工况情况下照明测

量方法;比较不同建筑室内噪声大小,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查阅有关表

格的能力。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预习和实验报

告工整。

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实验、

出勤(含课堂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30

(1)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每次作业按 3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书面作业

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课堂

表现30

(1)根据学生出勤与课堂表现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与课堂表现,按 30 分制,结合考勤次数计算出每次

考勤分值,迟到早退视情节扣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实验 40 根据实验完成质量,以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满分 40 分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3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期末

考试70

(1) 总成绩 100分(2) 考核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基

本概念与计算方法,建筑环境智能控制需求与控制方法等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计算题和设计题等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实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

表示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实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

课堂表现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 D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

课堂表现 B0 B

实验 C0 C

期末考试 D0 D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 王娜:《建筑智能环境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主要参考书:

Page 13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 李念平:《建筑环境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 吴延鹏:《建筑环境学》,科学出版社,2017[4]. 黄晨:《建筑环境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Randall McMull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Building (7th Edition) ,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UK,2012

九、持续改进

根据毕业生反馈、企业需求、后续相关课程教学需要等方面,不断调整教学

内容和考核方式等等。

Page 13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20

课程中文名称: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Building Equipment Integration

学分/学时:2/2周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 III》、《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公共安

全技术》、《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

技术》

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三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之一。该课程以楼宇自动化系统为平台,通过学生实践,以掌握实际楼宇设备集

成架构及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实践中训练学生集成楼宇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

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

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

论证楼宇设备集成工程问题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2. 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开发楼宇设备集成工程时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的能力,并能够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3. 培养学生针对楼宇设备集成工程中复杂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方

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 4. 培养学生对楼宇设备集成工程领域中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的敏感性,能够主动学习并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可以评估新产品、

Page 13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5. 培养学生通过表达或书面方式与其他小组成员、业界同行及专

家、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并能够虚心接受他人

观点。

课程目标 6. 培养学生利用楼宇设备集成工程领域的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

稿的能力,并能够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7.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评估楼宇设备集成工程成本的能力,将工程

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建筑电气学科环境中的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 问题

分析

2-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径并

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 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3 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

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 研究

4-2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的要求,设计实

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6. 工程

与社会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 沟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

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

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0. 沟

10-2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

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

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6

Page 13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11:项

目管理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工程设计、运行及

管理

课程目标 7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通信与网络实验

(1)数据传输方式认知

(2)常用传输介质认知

(3)RS-232串行通信实践

(4)RS-485串行通信实践

(5)集成化系统的通信性能

指标认知

(1)了解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2)了解常用的传输介质

(3)掌握RS-232和RS-485串行通信

方式的基本原理

(4)掌握信息网络相关的基本知识

(5)了解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了解集成化系统的通信性能指

3天讲授

与实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课程目标 7

2

现场总线及其集成应用实

(1)Modbus串行通信实践

(2)Lonworks 智能控制网络

实践

(3)CAN总线实践

(4)BACnet技术实践

(1)基本掌握Modbus串行通信的基

本原理

(2)基本掌握 Lonworks 智能控制网

络的基本原理

(3)掌握 CAN总线技术的基本原理

及通信方式

(4)掌握 BACnet总线技术的基本原

4天讲授

与实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课程目标 7

3

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实验

(1)OPC 接口及开发应用实

(2)API 网关的设计开发实

(3)动态数据交换 (DDE)接口技术实践

(4)ODBC接口技术实践

(1)基本掌握 OPC接口的基本原理

(2)基本掌握 OPC接口的开发方法

(3)基本掌握 API 网关的设计开发

方法

(4)了解动态数据交换 DDE 接口技

术的基本原理

(5)了解 ODBC接口的基本原理

3天讲授

与实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课程目标 7

五、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授课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帮助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内容时需强调实验的要点、难点,训练学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实验指

Page 13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导手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

1. 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 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实验表

现和实验报告,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实验表现成绩由出勤、工

作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在团队中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

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60

出勤 201.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分。

2.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 20分。

工作

态度10

1.考查学生工作作风、工作进度。

2.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工作进度、工作态度评分,满

分 10分。

实验

过程30

1.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2.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分,满

分 3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7

实验

结果30

1.考查学生实验中实际完成情况。

2.根据学生实验中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3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7

团队 10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 课程目标 5

Page 14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合作 中的主导作用、贡献等。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

10分。

课程目标 6

实验

报告40

报告

正文60

1.考查学生实验总结能力,实验过程描述能力,以

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2.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评分,满分为 6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6课程目标 7

思考

题解

40

1.考查学生思考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进行评分,满分为 4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7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A0、B0、C0、D0和E0分别

表示平时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在团队中表现的目标分

值,F0和G0分别表示实验报告成绩中报告正文和思考题解答的目标分值。字母A、

B、C、D和E分别表示平时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在团

队中表现的实际得分,F和G分别表示实验报告成绩中报告正文和思考题解答的

实际得分。

Page 14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1 达 成 度

=

工作态度 B0 B

实验过程 C01 C1

实验结果 D01 D1

报告正文 F01 F1

思考题解答 G01 G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2 达 成 度

=

工作态度 B0 B

实验过程 C02 C2

实验结果 D02 D2

报告正文 F02 F2

思考题解答 G02 G2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3 达 成 度

=

工作态度 B0 B

实验过程 C03 C3

实验结果 D03 D3

报告正文 F03 F3

思考题解答 G03 G3

课程目标 4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4 达 成 度

=

工作态度 B0 B

实验过程 C04 C4

实验结果 D04 D4

报告正文 F04 F4

思考题解答 G04 G4

课程目标 5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5 达 成 度

=工作态度 B0 B

团队合作 E05 E5

课程目标 6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6 达 成 度工作态度 B0 B

Page 14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团队合作 E06 E6

报告正文 F06 F6

课程目标 7

出勤 A0 A

课 程 目 标 7 达 成 度

=

工作态度 B0 B

实验过程 C07 C7

实验结果 D07 D7

报告正文 F07 F7

思考题解答 G07 G7

课 程 总 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课 程 总 目 标 达 成 度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魏立明.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 杜明芳.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九、持续改进

无。

Page 14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10

课程中文名称: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uilding Equipment学分/学时:2 学分/2周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自动化》

后续课程:《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楼宇设备集

成综合大实验》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张肖强;

二、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是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

学环节,本课程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综合实验和暖通综合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熟悉实际楼宇设备各个子系统的组成结构与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建筑电气设备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增

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宽工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

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了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组成结构,熟悉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运行

过程以及相应的操作流程,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控制原理;

课程目标 2. 了解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组成结构,熟悉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运行

过程以及相应的操作流程,掌握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控制原理,以及暖通空调系统

运行工况及各运行参数检测方法;

课程目标 3. 熟悉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和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方法,掌握建筑

水压控制方法以及室内温度、湿度、通风量的控制方法;

课程目标 4. 通过分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以

及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 5. 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描述

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14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2:问题分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

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4:研究4-2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问

题提出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6:工程与

社会

6-2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

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0:沟通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

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

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5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楼宇给排水系统实验

1.给排水系统的认识

2.恒压供水系统实践

3.消防状态控制实践

4.楼宇给水监控系统实践

5.楼宇排水监控系统实践

1.了解建筑给排水各个组成单元

作用;

2.熟悉恒压供水系统运行原理;

3.掌握消防给水控制方法,建筑

给水和排水监控方法。

4天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2

空调、冷热源系统实验

1.空气处理机控制系统实验

2.新风机组控制系统实验

3.变风量控制系统

4.供回水压差控制实验

5.制冷机组控制系统

6.中央空调湿度调节系统

1.了解空调、暖通系统各个组成

单元作用;

2.熟悉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原理;

3.掌握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量

控制方法。

6天

讲授

实验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

五、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授课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帮助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内容时需强调实验的要点、难点,训练学

Page 14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实验指

导手册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

1. 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 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实验表

现和实验报告,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实验表现成绩由出勤、工

作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在团队中表现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

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60

出勤 201.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分。

2.根据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等情况评分,满分 20 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工作

态度10

1.考查学生工作作风、工作进度。

2.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工作进度、工作态度评分,满

分 10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实验

过程30

1.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2.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分,满

分 30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实验

结果30

1.考查学生实验中实际完成情况。

2.根据学生实验中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30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团队

合作10

1.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动性以及在团队

中的主导作用、贡献等。

2.根据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成效进行评分,满分

10分。

课程目标 4

实验 40 报告 60 1.考查学生实验总结能力,实验过程描述能力,以 课程目标 1

Page 14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报告 正文 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2.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评分,满分为 60分。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思考

题解

40

1.考查学生思考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进行评分,满分为 40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和 E0分别

表示平时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在团队中表现的目标分

值,F0和 G0分别表示实验报告成绩中报告正文和思考题解答的目标分值。其中

A01、A02和 A03分别表示出勤目标分值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 的目标分值;B01、B02和 B03分别表示工作态度目标分值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

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目标分值;C01和 C02分别表示实验过程目标分值中支撑

课程目标 1和课程目标 2的目标分值;D03和 D04分别表示实验结果目标分值中支

撑课程目标 3 和课程目标 4 的目标分值;E04表示在团队中表现目标分值中支撑

课程目标 4的目标分值;F01、F02和 F03分别表示报告正文目标分值中支撑课程目

标 1、课程目标 2 和课程目标 3 的目标分值;G01、G02和 G03分别表示思考题解答

目标分值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目标分值。

字母 A、B、C、D 和 E 分别表示平时成绩中出勤、工作态度、实验过程、实

验结果和在团队中表现的实际得分,F和 G分别表示实验报告成绩中报告正文和

思考题解答的实际得分。其中 A1、A2和 A3分别表示出勤实际得分中支撑课程目

标 1、课程目标 2 和课程目标 3的实际得分;B1、B2和 B3分别表示工作态度实际

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实际得分;C1和 C2分别表示

实验过程实际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1 和课程目标 2的实际得分;D3和 D4分别表示

实验结果实际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3和课程目标 4的实际得分;E4表示在团队中

表现实际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4的实际得分;F1、F2和 F3分别表示报告正文实际

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实际得分;G1、G2和 G3分别

表示思考题解答实际得分中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和课程目标 3的实际得

分。

Page 14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分

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1 A1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

工作态度 B01 B1

实验过程 C01 C1

报告正文 F01 F1

思考题解答 G01 G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2 A2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

=

工作态度 B02 B2

实验过程 C02 C2

报告正文 F02 F2

思考题解答 G02 G2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

=

工作态度 B03 B3

实验结果 D03 D3

报告正文 F03 F3

思考题解答 G03 G3

课程目标 4

实验结果 D04 D4 课程目标 4达成度

=在团队中的

表现E04 E4

课 程 总 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建筑给排水实验指导手册》.浙江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空调暖通实验指导手册》.浙江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书:

(1).李玉云.《建筑设备自动化》第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Page 14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江萍.《建筑设备自动化》..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

(3).许锦标,张振昭.《楼宇智能化技术》第 3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4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10

课程中文名称: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quipment Control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学》等

后续课程:《楼宇设备综合大实验》、《楼宇设备集成综合大实验》、《专

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张肖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

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讲述暖通空调自动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技术趋势,为学

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暖

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为学生从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支持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

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深刻理解建筑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常用传感器

和常用执行器,掌握建筑暖通空调常用设备的自动控制方法;掌握采暖与通风系

统的调节与控制方法,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

课程目标 2.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功能、性能和使用方

法,能够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对暖通空调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课程目标 3. 掌握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清楚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

量损耗对能源节约工作意义重大。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15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2:问题分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

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4-1 能够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选用合理的实验仪器及设

备,搭建实验系统,完成既定实验要求;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7.环境和

可持续发展

7-2 能够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实践中的资源利

用效率和安全防范措施等,理解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绪论

1.暖通空调与自动化的关

2.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的

意义

3.暖通空调自动化系统的

组成

4.暖通空调自动化系统实

施步骤

1.理解暖通空调自动化的意义,组成以

及实施步骤。2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2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常用控

制器

1.简单控制器

2.数字控制器

3.PLC控制器

1.理解简单控制器,数字控制器工作原

理。

2.掌握 PLC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3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常用传感

1.传感器概述

2.温度传感器

3.湿度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

5.流量传感器

1.理解传感器种类和基本原理。

2.掌握温度、湿度、压力和流量传感器

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Page 15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常用执行

1.调节阀的种类与结构

2.调节阀的特性

3.调节阀的选择

4.电动风量调节阀

5.电气执行器

1.理解调节阀种类、结构和特性;

2.掌握调节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掌握调节阀的电动调节方法。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5

计算机控制系统

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2.分散控制系统

3.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

1.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和组成结

构;

2.理解分散控制系统概念和组成结构;

3.理解现场总线种类、特点和应用范

围,常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特点以及应

用范围。

2 讲授 课程目标 1

6

暖通空调常用设备控制方法

1.水泵的控制

2.风机的控制

3.冷水机组的控制

4.供热锅炉的控制

1.掌握水泵、风机、冷水机组和供热锅

炉的控制原理以及控制方法;4 讲授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7

空调水输配系统控制

1.空调水输配系统简介

2.空调水输配系统控制的任

3.冷却水系统的控制

4.冷冻水系统的控制

5.冬夏转换与热水系统控制

6.空调水输配系统的中央监

1.了解空调水输配系统基本结构;

2.掌握冷却水、冷冻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3.掌握热水系统控制方法;

4.掌握空调水输配系统的中央监控方法

6 讲授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3

8

采暖与通风系统的调节与

控制

1.采暖系统调节与控制的

依据

2.散热设备的热力工况调

3.局部运行调节与控制

4.集中运行调节与控制

1.掌握散热设备的热力工况调节方法;

2.掌握供热系统的局部运行调节和控制

方法;

3.掌握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和控制

方法;

4.掌握供热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5.掌握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方

法;

6.了解采暖与通风系统节能方法。

6 实验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Page 15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5.集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

控制

6.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自

动控制

9

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1.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概述

2.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调

3.新风系统控制

4.全空气定风量系统的控

5.风机盘管系统的控制

6.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

7.VRV空调系统的控制

1.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方法;

2.掌握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3.掌握全空气定风量系统的控制

方法;

4.掌握风机盘管系统的控制方法;

5.掌握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

法;

6.掌握VRV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7.了解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方法。

6 实验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建筑暖通空调

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实际建筑暖通空

调系统为例展开。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课堂提问

两部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Page 15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平时

成绩30

出勤 5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1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课堂

提问50

(1) 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

字表达能力。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给予评分,满分 30 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 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根据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

概念与基本理论、常用控制设备的原理与特性,建筑暖通空调

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等。

考试题型为分析题、计算题。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

中出勤、课堂提问,C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末考试目标值,C02代表支撑课

程目标 2的期末考试目标值,C03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目标值。A 和 B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出勤和课堂提问实际平均得分,C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期

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C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C3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3的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分

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1 C1

课程目标 2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2 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2 C2

Page 15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3

出勤 A0 A课程目标 3达成度=

课堂提问 B0 B

期末考试 C03 C3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安大伟.《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陆亚俊.《暖通空调》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2).李联友.《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年版

(3).刘艳华.《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5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67080

课程中文名称:数学建模

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modeling

学分/学时:2学分/32 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动控制

理论Ⅱ》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郑群现; 课程负责人:郑群现;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数学建模》是工科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工程基础类的专

业教育课,重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描述、提炼、分析以及求解复杂问题

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掌握常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具备使用数学软件求解数学

模型的能力。

课程目标 2. 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炼,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装置或系统的数学模型,为设计合理的控制、调度策略提

供基础。

课程目标 3. 能够基于数学原理并采用数学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使用

MATLAB软件等现代数学工具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 4.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并

在项目研究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15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将其

用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题的建模

和求解。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5. 使用现代

工具

5-2 开发、选择并熟练使用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现代工程工

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

预测与模拟。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2. 终身学

12-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拓展知识

和能力的途径,具有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

的能力。

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程

目标

1

1.绪论

(1)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

(4)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

1.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

2.了解数学建模的学习法;

3.了解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

2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2

2.单变量最优化

(1)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

(2)灵敏性分析

(3)灵敏性与稳健性

(4)基于MATLAB的模型

求解

1.以单变量优化问题为例,掌握数学

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能够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

3.能够熟练使用MATLAB软件求解模

4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3.多变量最优化

(1)无约束最优化

(2)拉格朗日乘子

(3)灵敏性分析

1.了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应用背景

2.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多目标优

化问题

3.能够评价、分析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5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基于MATLAB的模型

求解

4.能够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

多目标优化问题

4

4.现代优化算法介绍

(1)模拟退火算法

(2)遗传算法

(3)粒子群算法

1.了解复杂优化问题

2.理解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粒

子群算法的原理

3.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基于现代优化

算法建立数学模型

4.掌握MATLAB优化工具箱的使用

5.基于MATLAB软件编程实现模拟退

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5

5.优化问题实例分析与

求解

(1)旅行商问题(TSP)优

(2)PID参数整定问题

(3)微电网系统的调度优

化问题

1.对现实生活、工程应用中的优化问

题进行分析、提炼,并建立数学模型

2.能够熟练求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3.能够撰写论文阐述问题分析、模型

建立、求解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6

6.概率模型简介

(1)离散概率模型

(2)连续概率模型

(3)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描

1.理解离散、连续概率模型的原理、

工程应用

2.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挖掘其内在规律并加以描述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7

7.随机模型

(1)马尔科夫链

(2)马尔科夫过程

(3)线性回归

(4)时间序列

1.掌握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过程的

基本原理

2.了解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过程在

工程上的应用

3.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原理、应用以

及求解方法

3.掌握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应用以

及求解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8

8.预测问题

(1)人口预测问题

(2)物流需求预测问题

(3)风电功率预测问题

1.对现实生活、工程应用中的预测问

题进行分析、提炼,并建立数学模型

2.能够熟练求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3.能够撰写论文阐述问题分析、模型

2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Page 15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立、求解的过程以及结论

9

9.评价模型

(1)层次分析法

(2)模糊数学模型

(3)神经网络模型

(4)绩效评估问题

1.了解显示生活、工程应用中存在的

评价问题

2.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炼,使用

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建

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3.使用MATLAB软件求解所建立的评

价模型

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综合与仿真,培养其识别、表达和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2. 大作业

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除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外,设置大作业,以“高

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所出现的典

型案例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及结合所研究课题进行报告和设计文稿的撰写,并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的

能力。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

(1) 学生从教师给定的题目中选择或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人

的分工与责任需明确;

(2) 在大作业环节中将学生 3人分成 1组,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为研究

内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撰写论文和答辩。

根据论文和答辩的情况评定学生该环节的综合成绩。

Page 15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以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手段,进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

考核的环节包括平时作业、大作业、考勤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

如下。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40%

平时

作业30

(1)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

(2) 每次作业按 3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

均值作为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

出勤 1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10分制评分。

大作

业60

(1)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及应用先进设计工具解决工程

问题的实践能

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教师根据选题、设计文稿、程序、报告和答辩情

况评分。

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期末

考试60%

(1)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成绩 100分,以卷面成绩

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

绩。

(2)主要考核

考试题型为:计算题、简答题、程序设计题和案例

分析题等。其中,建议对应课程目标 1 的试题占

30-40%,题型以计算题、程序设计题为主;对应课

程目标 2的试题占 30-40%,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对

应课程目标 3的试题占 10-20%,题型以案例分析题

为主。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16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i(i=1、2、3),C0i

(i=1、2、3)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大作业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i(i=1、2、3)、Ci(i=1、2、3)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大作业和期

末考试的实际平均得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支撑环

目标分

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教学目标 1

平 时 作

业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A+C1)/(A0+C01 )期 末 考

试C01 C1

教学目标 2

大作业 B01 B1

课程目标 2达成度(B1+C2)/(B01+C02)期 末 考

试C02 C2

教学目标 3

大作业 B02 B2

课程目标 3达成度(B2+C3)/(B02+C03)期 末 考

试C 03 C3

教学目标 4 大作业 B03 B3 课程目标 4达成度 B3/B03

课程总体目标总 评 成

绩100

A+B1+B2+B3+C1+C2+

C3(A+ B1+B2+B3+C1+C2+C3)/100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Mark M. Meerschaert.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第 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5

参考资料:

2.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时.应用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Page 16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 史峰,王辉,郁磊.MATLAB智能算法 30个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九、持续改进

1. 教学内容的改进

教学内容与热点时事相结合。利用数学的方法对国内外的一些热点事件、现

象做出评估、分析与决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丰富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动员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编写程序实

现本课程所涉及的算法,制作相关算法的演示动画,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Page 16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67030

课程中文名称: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学分/学时:1学分/16 学时

先修课程:《建筑识图》

后续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智能环境学》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张肖强;课程负责人:张肖强;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土木工程概论》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主要

讲述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土木工程的发展

趋势,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为学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相

关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对土木工程的一般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类型,

了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基础知识,并对土木工程建设

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般概念及土木工程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为学生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支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

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了解土木工程的一般知识、主要类型和结构体系,掌握建筑工

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2. 掌握土木工程的结构组成原理、主要材料特性和防灾减灾措施;

课程目标 3. 了解土木工程的知识结构,了解土木工程中的相关计算机技术

方法;

课程目标 4. 了解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具有

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继续教育、职业发展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指标点 课程目标

Page 16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1.工程知

1-2 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2:问题分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

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6:工程与

社会

6-2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

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12:终身

学习

1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具有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课程目标

1

概述1.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专业2.土木工程发展简史3.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4.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土木工程的定义和内涵;2.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简史;3.理解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4.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2 讲授课程目标1

2

土木工程的对象和范踌

1.土木工程与工程结构2.环境工程与土木工程3.土力学基础工程

4.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

工及运营概述

1.了解土木工程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发展前景;2.了解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关系;3.掌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4.了解土木工程项目立项与建设基本程序、项目管理与运营方法。

4 讲授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3

土木工程的功能及其实现

1.土木工程与工程结构

2.土木结构组成原理

3.工程结构的防灾减灾

4.工程结构的维护与改造

1.掌握土木工程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的基本功能;2.了解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的初步概念;3.掌握工程结构所受的作用、灾害

4 讲授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Page 16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对结构的破坏及工程抗灾减灾的基本概念;4.了解工程维修加固的概念与发展。

4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概要

1.工程科学、技术、美学与经济

2.数学、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3.结构设计、施工及其质量监督

4.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土木工程的发展

1.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

设置;

2.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认知规律及素质

要求;

3.熟悉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

间的关系;

4.了解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4 讲授课程目标3

5

土木工程师的能力素质及职业发

1.土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与素

质的关系

2.土木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意识

3.土木工程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4.土木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与继续

教育

1.掌握土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

与责任意识;

2.了解土木工程师的法律意识;

3.了解土木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2 讲授课程目标4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

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介绍一些典型土木工

程项目案例,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全面认识。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开展课内研讨教学,研讨主题以典型土木工程案

例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程度。

六、课程考核方法

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的环节包括平实出

勤(含课堂提问)和期末大作业,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各考核环节

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出勤 40 1.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回答问题的表现; 课程目标 1

Page 16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含提

问)

2.出勤按 100分制单独评分,最后折算出该项的成绩

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

绩。

课程目标 2

大作业 60

1.考查成绩 100分,以提交考查材料的评价成绩乘以

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和 B0分别表示总评成绩

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目标分值,其中 A01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

(含提问)目标值,A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考勤(含提问)目标值,B0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的期末考查目标值,B0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的期末考查目标值。

A 和 B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考勤(含提问)和期末考查的实际平均得分,A1代表

支撑课程目标 1 的考勤(含提问)学生平均得分,A2代表支撑课程目标 2 的期末

考查学生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出勤(含提问) A01 A1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大作业 B01 B1

课程目标 2考勤(含提问) A02 A2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大作业 B02 B2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Page 16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周新刚.《土木工程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版

主要参考书:

(1).张立伟.《土木工程概论》.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

(2).屈钧利.《土木工程概论》.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3).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 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6 年版

九、持续改进

Page 16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32070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Control Theory学分/学时:40学时/ 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分析》、《大学物

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建筑智能环境学》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

核心课,是线性系统理论的前期基础,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能力和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

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应用状态空间法分析和设计

控制系统的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

和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英语交流的基本能力,拓宽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 1. 熟练掌握《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特

点、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熟练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

及其求解方法,熟练进行系统分析。

课程目标 2. 熟练运用所学《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的知

识,在系统建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

工程问题特定需求,设计出解决方案,或对已有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满足特定需

求的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目标 3. 熟练掌握《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基本内容、

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英语表达,能够根据需求使用英语进行该门课程的内容介

绍、问题求解等。通过双语学习,拓宽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

和交流。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Page 16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

判断建筑电气复杂工程问题的核心步骤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1能够根据建筑电气复杂工程问题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解

决方案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0. 沟通 10-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 3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绪论

(1)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2)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

(3)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

论的比较。

(1)熟悉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2)把握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

1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2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状态变量的选取、状态向量、

状态空间以及空间表达式的定

义。

(2)从系统工作机理、系统方框

图和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出发,

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线性变换的基本特征,对角

线、约当、模态规范型。

(4)由状态空间表达式获得系统

传递函数矩阵。

(5)建立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

间表达式。

(1)熟练掌握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

述的方法。

(2)熟练掌握由状态空间表达式获得系

统传递函数矩阵方法。

(3)熟练掌握系统线性变换的方法、线

性变换的基本特征。

(4)掌握状态变量的选取、状态向量、

状态空间以及空间表达式的定义。

(5)掌握规范型形式。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3

3

3、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

(1)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

及求法。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

的解。

(2)线性时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3)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

的解。

(1)熟练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

质及求法。

(2)熟练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

求解。

(3)掌握线性连续系统方程的离散化。

(4)熟悉线性时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16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4)连续时间系统状态空间表达

式离散化。

4

4、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1)能控性及判据。

(2)能观测性及判据。

(3)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和能

观测性。

(4)对偶原理。

(5)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

型与能观测标准型,传递函数与

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测性之间的关

系。

(6)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传递

函数矩阵的实现及最小实现。

(1)熟练掌握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能

观测性及判据。

(2)掌握对偶原理。

(3)掌握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

的关系。

(4)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

与能观测标准型。

(5)掌握实现问题。

(6)掌握线性时变系统能控性、能观测

性判据。

(7)熟悉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5

5、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系统平衡状态、李雅普诺夫

意义下的稳定性定义。

(2)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和李雅普

诺夫第二法。

(3)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

中的应用。

(4)李雅普诺夫方法在非线性系

统中的应用。

(5)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

(1)熟练掌握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

性定义。

(2)掌握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应用。

(3)掌握 BIBO稳定。

(4)李雅普诺夫第一法的应用。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6

6、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1)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

构及其特性。状态反馈、输出反

馈的构成及其对系统能控性和能

观测性的影响。

(2)采用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

的条件及状态反馈矩阵的设计。

(3)系统镇定问题。

(4)状态观测器存在条件,全维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降维状态观

测器的设计。

(5)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1)熟练掌握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

结构及其特性。

(2)熟练掌握采用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

置的条件及状态反馈矩阵的设计。

(3)熟练掌握状态观测器实现条件及全

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4)掌握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的构成及

其对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影响。

(5)掌握系统镇定问题。

(6)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7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7 状态方程求解

(1)给定状态方程,能够通过计算机软

件求解出状态方程的解。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状态方程的

2 实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7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求解方法、过程及解的形式的了解及掌

握。

8 状态反馈及状态观测器设计

(1)根据给定需求、设计出状态反馈及

状态观测器。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状态反馈

及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的过程的掌握,进

一步验证状态反馈及状态观测器设计的

作用。

2 实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

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现

代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讲授

重点是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以及系统综合的一般方法

等基本概念。

(2)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双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及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3)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

学的直观性。根据本课程的主线,讲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其余内容。

(4) 课程教学中尽量结合一些简单的实际物理模型、工程实例,帮助学生增

加感性认识,以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5) 充分利用采用互联网,建立讨论组,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采用互动式教

学。

(6) 建立题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习题量,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基本理论和方

法的理解。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Modern Control Theory》(现代控制理

论)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状态方程建立及求解,加深状态

方程的求解方法及解的形式的理解;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状态反馈及状态

观测器的概念、设计及作用。通过实验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对课堂

教学知识点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总共 3个实验,其中必做 2个,选做 1个实验;验证性 2个,设计性

1个。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Page 17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课堂表

现、实验、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50

(1)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每次作业按 5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书面作业

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课堂

表现20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打分,按 20分制评分。 课程目标 3

实验 30 根据实验完成质量,以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满分 30分。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考核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状态空间;状态转移矩阵的求法;线性

定常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定义;状态反馈实现极点配置及状态反馈矩阵设计;状态观测器。

(3)考试题型包括:计算题、综合分析题、作图题、设计题。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期末考试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课堂表现 B0 B

实验 C01 C1

期末考试 D01 D1

Page 17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课堂表现 B0 B

实验 C02 C2

期末考试 D02 D2

课程目标 3

书面作业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课堂表现 B0 B

实验 C03 C3

期末考试 D03 D3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其中: ,

,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王孝武. 现代控制理论(第 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参考资料:

1. Benjamin C.Kuo;Farid Golnaragh. 自动控制系统(第 8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3.2. 方胜彦(Katsuhiko Ogata). 现代控制工程(第 4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 Gene F.Franklin, J.David Powell, Abbas Emami-Naeini.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5th Edition)[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4. Morris Driels.Linear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5. Richard C. Dorf, Robert H. Bishop. Modern Control Systems (Ninth Edition)[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2002.

九、持续改进

Page 17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47050

课程中文名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课程英文名称: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公共安全技术》、《建筑供配电与

照明》

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四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筑电气自动化和建筑电气

信息化的专业方向课。该课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集成化系统,从综

合技术的角度去实践和掌握集成系统。以楼宇自控系统为基础,以异构网络通信

系统为重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也注重给学生介绍工程应

用,密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问题,引导学生快速学以致用。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熟练掌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2. 熟练运用所学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知识,能够正确表达智能建

筑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工

程知识

1-3 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专

业知识,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对

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 问 2-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课程目标 2

Page 17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题分析 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途径并

试图改进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概述

(1)“智能化”与系统集成

(2)争议与趋势

(3)目的与作用

(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5)核心技术

(6)典型系统简介

(7)广义系统集成

(1)了解系统集成及智能化的概念

(2)了解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争议

与发展趋势

(3)了解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目的

与作用

(4)了解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指导

思想和设计原则

(5)了解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核心

技术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集成化系统分析

(1)集成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集成功能分析

(3)集成系统的理论描述

(4)系统集成工程方法与模

(1)了解集成系统的结构与组成部

(2)基本掌握集成功能的相关分析

方法

(3)掌握集成系统的理论描述方法

(4)掌握系统集成工程方法与模式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通信与网络基础

(1)数据传输方式

(2)常用传输介质

(3)RS-232和RS-485串行通

(4)信息网络必备知识

(5)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集成化系统的通信性能

指标

(1)了解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2)了解常用的传输介质

(3)掌握 RS-232和 RS-485串行通信

方式的基本原理

(4)掌握信息网络相关的基本知识

(5)了解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了解集成化系统的通信性能指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4

现场总线及其集成应用

(1)Modbus 串行通信

(2)Lonworks 智能控制网络

(3)CAN 总线

(4)BACnet 技术

(1)基本掌握 Modbus 串行通信的

基本原理

(2)基本掌握 Lonworks 智能控制网

络的基本原理

(3)掌握 CAN 总线技术的基本原理

及通信方式

(4)掌握 BACnet总线技术的基本原

6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5 集成系统中的控制技术 (1)掌握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6 讲授 课程目标 1

Page 17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PID 控制

(2)模糊智能控制

(3)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2)掌握 PID控制的参数选取方法

(3)基本掌握模糊智能控制的基本

原理

(4)了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常用

方法

课程目标 2

6

数据交换与接口技术

(1)OPC 接口及开发应用

(2)API 网关的设计开发

(3)动态数据交换 (DDE)接口技术

(4)ODBC 接口技术

(1)基本掌握 OPC接口的基本原理

(2)基本掌握 OPC接口的开发方法

(3)基本掌握 API 网关的设计开发

方法

(4)了解动态数据交换 DDE 接口技

术的基本原理

(5)了解 ODBC 接口的基本原理

5 讲授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

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

识对产品进行精度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

实验、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

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70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 2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书

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出勤 30(1)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

(2)根据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如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情况,

按 10分制评分。

Page 17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期末

考试70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示总评

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和 C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

书面作业、出勤和期末考试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C01 C1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出勤 B0 B

期末考试 C02 C2

课程总体

目标总评成绩 100 A+B+C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其中: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杜明芳.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 高文莲.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实用教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Page 17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九、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通过邮件方式,就一天的课堂

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提交反馈信息。课堂反馈调查表的设计应该科学

合理,调查选项既要覆盖全部教学评价内容,又要便于学生评价。教师每周应该

填写课堂反馈答复表,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

Page 17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1010

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认识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Practice of Cognition

学分/学时:1学分/1周

先修课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

后续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魏利胜; 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专业认识实习》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已进行过工程训练,并已学完基础课,

开始学习技术基础课时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建筑电气工业、建筑设备、智

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对即将到来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一个轮

廓认识。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的特性,以及建筑设备信息化、自动化相关产

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课程目标 2. 能够理解建筑电气类工程师的职业性质、道德、规范与责任。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

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6-3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

应承担的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国家及公民安全、国家法律及地方法

规、文化建设等责任。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8-2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能够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中理

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课程目标 2

Page 17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1.准备与动员

(1)实习动员,布置实习任务,强调注意

事项

(2)熟悉设计任务,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

(3)阅读有关企业技术资料,了解实习企

业生产状况

(4)阅读生产实习指导书,明确并拟定生

产实习工作计划

(1)熟悉实习任务,明确实习内容

和要求

(2)了解给定仪器设备用途

(3)拟定出工作计划

(4)阅读生产实习指导书

1天讲授

自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2

2.实习基地

(1)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特点

(2)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设备的运

行流程

(3)了解一般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备

(4)了解建筑设备集成化形式

(1)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术

语,认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社会

发展重要地位

(2) 了解建筑设备集成化形式和

作用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设备

的运行流程

2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3

3.实习基地

(1)了解公共安全技术

(2)了解建筑信息设施系统组成及技术应

(3)了解建筑智能环境如何保证

(1)认识公共安全技术特点

(2)认识建筑信息设施系统组成

(3)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建筑电气智

能化应用中的作用

(4) 建筑智能环境在智慧城市中

的应用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4 4.撰写实习报告答辩撰写实习报告

完成答辩一天

自学

答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和学生一起进实验室实习并指导,以便

随时解决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参加实习,将得不

到成绩,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 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 实习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以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手段,进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

Page 18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考核的环节包括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总评成绩分为百分制,各考核

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实习

表现30

(1)每天至少对每人考核一次;

(2)每次考核按 5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考勤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实习

日记20

根据学生最终上交实习日记评分,满分 20分,取各次

实习日记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实习

报告50

(1)考查学生对生产全过程所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此环节成绩以百分计,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所示。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

示总评成绩中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目标分值,A、B和 C则分别表

示总评成绩中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实习表现、

实习日记每天由指导教师评定。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实现日记 B0 B

实现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2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实现日记 B0 B

实现报告 C0 C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A+B+ C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Page 18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建议教材:

1. 王娜,沈国民. 智能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参考资料:

1.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九、持续改进

根据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的新需求、企业对我们的要求等,不断调整认识

实习的内容,使得该学习内容能够更好的为后续课程服务。

Page 18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100

课程中文名称:专业生产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Practice in Production

学分/学时:3学分/3周

先修课程:《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微机原理及

应用Ⅲ》、《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公

共安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暖通空调及其设备控制》、《建筑物联网》、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等

后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执笔人: 魏利胜 ;课程负责人: 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专业生产实习》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已进行过认识实习、工程

训练、课程设计,并已学完专业课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生产实习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生产岗位

的第一步。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应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灵活的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并从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针对实际生产过

程的思维、观察能力,进一步认识实际的生产设备、控制方法、处理过程等,达

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同时扩大知识面,并帮助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初

步了解第一线的生产环境,为毕业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及毕业后从事具

体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理解自动化工程实践应承担的社会发展、人类健康、

国家及公民安全、国家法律及地方法规、文化建设等责任。

Page 18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2. 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观察实际建筑

行业公共安全技术及建筑智能环境处理过程,建立环保意识并树立绿色建筑理念。

课程目标 3. 熟悉建筑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自觉遵守职

业道德和规范。

课程目标 4. 了解建筑设备企业设计、加工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各种角色在

团队中的作用。

课程目标 5. 提高运用科学规范语言表述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相关问题

能力,并将这一能力应用于撰写技术文稿、技术交流中。

课程目标 6. 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逐步熟悉建筑设备与智能化项目设

计流程和管理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

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6-3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

应承担的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国家及公民安全、国家法律及地方法规、

文化建设等责任。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

7-2 能够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实践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

防范措施等,理解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8-2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能够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中理

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9.个人和团

9-2 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背景下,能够主动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和

负责人的对应角色。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沟通10-2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就复杂

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1.项目管

11-1具备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成本效益评

估方法。课程目标 6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号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

课程目标

1准备与动员

⑴实习动员,布置实习任务,强调注意事

项;

⑴熟悉实习任务,明确实习内容和

要求;

⑵了解给定用途设备的用途,掌握

1天讲授

训练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18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⑵熟悉设计任务,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

⑶阅读有关企业技术资料,了解实习企业

生产状况;

⑷阅读生产实习指导书,明确并拟定生产

实习工作计划。

设备的结构特点;

⑵拟定出工作计划;

⑶阅读生产实习指导书。

2

实践基地 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入侵报警系统

(3)出入口控制系统

(4)访客对讲系统

(5)电子巡查系统

(6)停车场管理系统

(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集成与综合管理

(8)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1)掌握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构成

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2)基本掌握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

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3)了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构成及

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4)了解访客对讲系统的构成及各

设备的工作原理

(5)了解电子巡查系统的构成及各

设备的工作原理

(6)了解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构成及

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7)了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集成与

综合管理的方法

(8)了解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

构成及各设备的工作原理

4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3

实践基地 2(1)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部件

(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4)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5)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

(6)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

(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结

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部件

(2)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以及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3)掌握信息网络的传输介质与连

接设备、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

(4)掌握闭路监控系统的调试、使

5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4

卷烟厂自动化生产线实习

⑴观察、分析各道工序中所用的设备名

称,安装使用状态

⑵了解 PLC在自动化流水线中的作用

⑴理解各典型各工序的作用,控制

方法

⑵掌握 PLC 在生产线中的使用方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6

5成套电气设备车间实习

⑴观察成套电气设备装配过程

⑵了解其质量检验标准

⑴掌握成套电气设备装配的基本

方法

⑵掌握保证质量安全的方法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6

6汽车发动机和整车装配生产线实习

⑴观察、分析生产线上的各类机械手的工

⑴掌握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用法

用途1天

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8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作模式

⑵观察、分析柔性装配生产线组成、特点

(3)观察、分析各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方法

⑵掌握网络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和

规范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6

7社区实习

⑴智能化社区构建

⑵智能化社区功能

⑴掌握智能化社区服务行业规范

和相关标准

⑵掌握智能化社区工作流程和功

能建设

1天现场

教学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6

8 生产实习总结和答辩⑴完成生产实习报告撰写;

⑵完成答辩。1天

现场

教学课程目标 5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自动化生产各环节问题,培养其识别、表

达和解决自动化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2.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生产实习课程中重要的主要授课环节。主要内容为现场解决学生

提出的技术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技术要点,现场讲解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技术基础

知识。根据学生从事生产实习的需要,到现场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技术。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以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手段,进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

考核的环节包括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总评成绩分为百分制,各考核

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实习表现 30(1)每天至少对每人考核一次;

(2)每次考核按 5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考勤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

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

Page 18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实习日记 20根据学生最终上交实习日记评分,满分 20分,取各次

实习日记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

实习报告 50(1)考查学生对生产全过程所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此环节成绩以百分计,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标 5课程目标 6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的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所示。字母 A0、B0和 C0分别表

示总评成绩中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目标分值,A、B和 C则分别表

示总评成绩中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实习表现、

实习日记每天由指导教师评定。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1达成度=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2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2达成度=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3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3达成度=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4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4达成度=

Page 18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5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5达成度=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目标 6

实习表现 A0 A

课程目标 6达成度=实习日记 B0 B

实习报告 C0 C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A+B+C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不用教材

参考资料:

1. 王娜,沈国民. 智能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九、持续改进

根据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实习后的反馈意见、企业对实

习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等,不断修订生产实习企业和实习内容。

Page 18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专业综合实训(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57030

课程中文名称:专业综合实训(1)

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学分/学时:2学分/2 周

先修课程:《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智能环境学》、《公共安全技术》、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物联网》、《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

计》、《建筑节能技术》等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 大四本科生

执笔人:魏利胜;课程负责人:魏利胜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专业综合实训(1)》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

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就工程问题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

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

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分析出能够解决指定项目的相关方

案和选择。

课程目标 2. 设计符合指定项目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硬件,编

写系统软件流程图,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课程目标 3.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解释数据体现的内在规律,能

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

课程目标 4.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产品、新

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以检查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了解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课程目标 5. 理解复杂工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了解各角色的作用,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文稿,

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Page 18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目标 6. 掌握项目管理的理念,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

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2.问题

分析

2-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

析和论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

途径并试图改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

3-3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评价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研究4-2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复杂工程

问题提出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6.工程与

社会

6-2 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领域新

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0.沟通

10-1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

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撰写报告、设计

文稿,就复杂工程问题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陈述发言、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课程目标 5

毕业要求 11.项目

管理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

境中的工程设计、运行及管理。课程目标 6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布置课题、指

导搜集并阅读

资料方法

(1)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步骤及相关要求;

(2)利用学校数字图书馆下载与课题有关的资料;1天 课程目标 1

2

阅读资料、整

理系统已有方

案并作对比研

(1)认真阅读相关文献,整理系统已有的设计方案;

(2)对比研究现有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相应评

估。

2天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Page 19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3系统总体方案

设计

(1)QSBA-AF 型工程应用系统设备认识实验,确定系

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绘制系统总体方案框图,并说明框图中各模块功能

和相互关系;

2天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4 软件程序设计

(1)分析系统功能,构建系统软件整体流程图;

(2)系统安装布线和功能性实验;

(3)使用网络摄像机的采集和录像,进行相关实验;

(4)硬盘录像机系统 IE 分控联网实验,以及报警系统

设计实验;

2天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5撰写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书中,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项目设

计、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篇幅不少于

20页。附录中应有具体代码清单等;

(2)设计说明书应用规定的设计纸书写,加上统一的封

面后装订成册。

2天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6 答辩

(1)要求书写纸质答辩提纲,制作 PPT;

(2)学生自述 5 分钟左右,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至少一位老师参加答辩;

(4)安排专人填写答辩记录。

1天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五、课程教学方法

按照一个智能建筑系统的给定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系统的总

体方案,正确设计软件,并使用仿真软件调试完成系统功能。通过综合实验这一

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

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组织形式及要求如下:

1. 指导教师应尽职尽责,每天必须到教室指导两小时以上,以便随时解决

学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对学生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超过三分之一时间不在教室,将得不到

成绩,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检查。

3. 学生每天要填写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天要填写指导记录卡。

4. 设计结束必须进行答辩,答辩至少有两位教师参加,并填写答辩记录卡。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Page 19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学生经过指导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设计工作后,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最后

进行答辩。以设计说明书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

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其中:

优秀:设计方案新颖,创新点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规范,内容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良好:设计方案比较新颖,创新点比较突出,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比较规

范,内容比较丰富,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

中等:设计方案一般,创新点一般,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内容不

够丰富,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

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欠规范,

内容一般,在设计过程中不够勤奋。

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不规范,内容严重不

足,在设计过程中不够认真。

本综合实验,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议值及考核

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20

工作

态度10

(1)考查学生工作作风、工作进度。

(2)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工作进度、工作态度评分,满分为 10

分。

课程目标 6

查阅

文献10

(1)考查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文献,综合、收集和正确利用各

种信息的能力。

(2)根据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等情况评分,满分为 5 分。

课程目标 1

设计

成果60

说明

书60

(1)设计说明书如实反映设计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

和论证,文字叙述有条理,层次段落要分明,文图都要清晰、

工整。

(2)根据说明书的撰写规范性进行评分,满分为 60 分。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答辩 20

答辩

报告10

(1)考查学生答辩报告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答辩报告内容和报告过程情况进行评分,满分

为 10分。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问题

答辩10

(1)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思辩能力进行评分,满分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Page 19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为 10分。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D0和 E0分别

表示总评成绩中工作态度、查阅文献、说明书、答辩报告、答辩的目标分值,A、

B、C、D 和 E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工作态度、查阅文献、说明书、答辩报告、答

辩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 D10+D20=D,D1+D2=D;E10+E20=E,E1+E2=E。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目标

分值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查阅文献 B0 B课程目标 1达成度=

课程目标 2 说明书 C0 C课程目标 2达成度=

课程目标 3 说明书 C0 C课程目标 3达成度=

课程目标 4 说明书 C0 C课程目标 4达成度=

课程目标 5答辩报告 D10 D1

课程目标 5达成度=问题答辩 E10 E1

课程目标 6

答辩报告 D20 D2

课程目标 6达成度=问题答辩 E20 E2

工作态度 A0 A

Page 19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课程总体目

标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QSBA-AF 型工程应用系统实训指导。

九、持续改进

根据先修课程内容的调整、后续课程内容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教学

中遇见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Page 19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自动控制理论 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322430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理论 II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II

学分/学时:4/6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分析》、《大

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公共安全技术》、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二年级

执笔人:王力超 课程负责人:王力超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 II》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

专业基础课和后续专业课的纽带和桥梁,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能力

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

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验和初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专

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 熟练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2. 熟练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与分析。

课程目标 3. 熟练运用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在系统建模的基础上进行

系统分析和设计,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特定需求,设

计出解决方案,或对已有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控制系

统。

课程目标 4. 熟练运用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根据性能指标需求,设计出解

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案,并按实验方案选用正确

的实验设备、搭建正确的实验系统,进行实验。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Page 19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工程

知识

1-2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

识,能将其用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问

题的分析与设计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 问题

分析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3. 设

计/开发解决方案

3-2 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算法和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装置,并体现创新意识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4. 研

4-3 能够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复杂系统的实验数据,解释

数据体现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内在

规律

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绪论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及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

(2)开环控制、闭环(反馈)

控制、复合控制的特点与应

(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

成、术语

(4)自动控制系统的定性分

析方法

(5)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自

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及特

点、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

成、术语

(3)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定性分析

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3 讲授 课程目标 1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建立数学模型的主要方

法、经典控制理论中数学模

型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熟练掌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传

递函数的概念、求法及典型环节的

传递函数

(2)熟练掌握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简

9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Page 19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2)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描述

(3)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4)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

求法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

(5)控制系统结构图(方框

图)的建立、基本联接形式、

等效变换和简化

(6)梅逊公式的应用

(7)控制系统的开环、闭环

传递函数

化方法、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等效

传递函数

(3)掌握一般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

式的建立方法

(4)了解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几种

数学模型的特点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典型输入信号和自动控

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2)一阶系统的典型数学模

型,典型响应、性能指标及

其与特征参数的关系

(3)二阶系统的典型数学模

型,按阻尼比分类的典型响

应、性能指标及其与特征参

数的关系;改善系统动态性

能的方法

(4)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与

偶极子的概念;高阶系统的

近似分析

(5)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的

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

充要条件;劳斯判据的应用

(6)误差信号及稳态误差的

定义;稳态误差的计算;系

统的型别、误差系数;减小

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1)熟练掌握控制系统暂态响应性

能指标的定义

(2)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的典型

数学模型、典型响应、性能指标及

其与特征参数的关系

(3)熟练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

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Routh判据的应用

(4)熟练掌握系统误差信号及稳态

误差的定义、稳态误差的计算

(5)掌握改善控制系统动、稳态性

能的方法

(6)掌握高阶系统主导极点与偶极

子的概念以及高阶系统的近似分

(7)掌握系统型别的定义及利用系

统型别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

(8)了解系统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4

4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响应

和稳定性分析

(1)通过二阶、三阶系统的模拟电

路实验,掌握线性定常系统动、静

态性能的一般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二阶、三

阶系统的参数与其动、静态性能间

的关系

(3)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二阶、

三阶系统动、静态性能指标的理解

2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5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根轨迹、根轨迹方程的

(1)熟练掌握绘制 180°根轨迹的

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4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9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定义

(2)绘制 180°根轨迹的基

本规则

(2)掌握根轨迹与系统各项性能指

标的关系

(3)掌握根轨迹方程的应用

课程目标 3

6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频率特性的概念、定义

及求法

(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3)典型环节和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的绘制

(4)Nyquist稳定判据

(5)系统的稳定裕度

(6)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

(7)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

能指标的关系

(1)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定

义及求法

(2)熟练掌握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

(Nyquist 图、Bode 图)的绘制方

(3)熟练掌握利用开环对数频率特

性确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4)熟练掌握Nyquist稳定判据的应

(5)熟练掌握系统稳定裕度的定

义、求法

(6)掌握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7)了解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间的

定性关系

10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7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1)通过实验,掌握频率特性测试

的一般方法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掌握绘制

系统的开环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的方法及控制系统对应得开环幅

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形状

2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8

线性统的校正方法

(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

念,校正的形式,基本控制

规律

(2)超前、滞后、滞后—超

前校正装置的作用、对应的

校正网络、传递函数及其特

(3)频率特性法在系统串联

校正中的应用

(1)熟练掌握控制系统校正的概

念、校正的形式、PID规律

(2)熟练掌握串联相位超前校正、

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装置及特性

(3)掌握用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

正装置参数的方法

8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9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1)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组成形式

及特性

(2)通过实验,掌握有源串联超前

校正满足实验系统动、静态性能要

求的一般设计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校正装置

对改善系统性能的作用

2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10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

(1)熟练掌握采样过程的数学描

述、采样定理的应用和零阶保持器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Page 19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信号

保持

(2)差分方程与 Z 变换,开

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3)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

件,双线性变换与劳斯稳定

判据

的特性

(2)熟练掌握Z变换和Z反变换的计

算方法

(3)熟练掌握求取脉冲传递函数的

方法

(4)熟练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典型

响应的求解方法

(5)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

析方法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11 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采样控制

的基本理论

(2)掌握采样控制系统校正装置的

设计和调试方法

2 实验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12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

点,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数学

描述及对控制系统性能的

影响

(2)描述函数的定义、求取

方法,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

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分析

非线性控制系统

(1)熟练掌握描述函数的定义、描

述函数法的使用条件、用描述函数

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方法

(2)了解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研究方法

(3)掌握描述函数的求取方法

6 讲授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五、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1)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本

课程的主线,讲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其余内容。本课程涉及到大量数学知

识以及先修的物理学、多门电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

和融会贯通能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

学的直观性,但重点内容部分应多板书教学,这样学生更易接受教学内容,更能

跟上教师的节奏。

(3) 本课程总体来说比较抽象,重在建立反馈控制思想、掌握自动控制系统

分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中尽量结合一些简单的实际物理模型、工程

实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以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建议在课程开

始时布置一些简单系统或装置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完成这

个系统或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4) 充分利用采用互联网,建立讨论组,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采用互动式教

学。

Page 19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5) 建立题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习题量,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基本理论和方

法的理解。

2.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

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组成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特性、控制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及描述

函数分析法、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等一系列知识点,通过实验过程及对实

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总共 8个实验,其中必做 4个,选做 4个实验;验证性 6个,设计性

2个。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 100分,平时成绩由书面作业、出勤、

实验、学习态度等部分组成。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微调,建

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

程目标

平时

成绩30

书面

作业50

(1)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每次作业按 5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

书面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出勤 20 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按 20分制评分。

实验 30 根据实验完成质量,以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满分 30分。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期末

考试70

(1) 卷面成绩 100分。卷面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 考核内容包括:传递函数的求取、二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指标和稳态误差求取及稳定性分析、根轨迹的绘制、开环频

率特性图的绘制、利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开环传递

函数、Nyquist稳定判据的应用、稳定裕度求法、串联超前校

正、串联滞后校正、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离散系统的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Page 20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稳定性分析方法、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3)考试题型包括:计算题、综合分析题、作图题、设计题。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

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0、B0、C0和 D0分别表示

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实验和期末考试的目标分值,A、B、C和 D分别

表示总评成绩中书面作业、出勤、实验和期末考试的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

分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书面作业 A01 A1

课程目标 1达成度=

出勤 B0 B

实验 C01 C1

期末考试 D01 D1

课程目标 2

书面作业 A02 A2

课程目标 2达成度=

出勤 B0 B

实验 C02 C2

期末考试 D02 D2

课程目标 3

书面作业 A03 A3

课程目标 3达成度=

出勤 B0 B

实验 C03 C3

期末考试 D03 D3

课程目标 4书面作业 A04 A4

课程目标 4达成度=出勤 B0 B

Page 20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大纲目录...(2)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

实验 C04 C4

期末考试 D04 D4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其中: ;

八、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 6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1. Katsuhiko Ogata(绪方胜彦). 现代控制工程(第 5版)(英文影印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Gene F. Franklin, J. David Powell, Abbas Emami-Naeini. 自动控制原理与设

计(第 5版)(英文影印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Richard C. Dorf, Robert H. Bishop. 现代控制系统(第 10版)(英文影印

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Benjamin C. Kuo, Farid Golnaragh. 自动控制系统(第 8版)(英文影印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九、持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通过邮件方式,就一天的课堂

学习情况及教师的课堂讲授情况提交反馈信息。课堂反馈调查表的设计应该科学

合理,调查选项既要覆盖全部教学评价内容,又要便于学生评价。教师每周应该

填写课堂反馈答复表,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