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物專訪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產業永續之道 推動產業綠色化 -專訪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林志森董事長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4 |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84

人物專訪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 產業永續之道 推動產業綠色化

-專訪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林志森董事長

Page 2: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5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永續論壇

特別企劃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85

產業永續之道 推動產業綠色化-專訪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 基金會 林志森董事長

永續論壇

前言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Taiwan

Green Productivity Foundation)(以下簡稱綠基會

)於1991年成立,成立宗旨為提升產業綠色生產

力及能源有效利用,促進產業永續經營發展與協

助政府推動能資源及環保相關施政,達成經濟與

環保雙贏的目標。綠基會服務範圍包括協助企業

導入環保與節能觀念,落實資源再生、節約能源

與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並輔導國內環保與節能服

務產業健全發展等,對我國落實產業節能環保工

作,貢獻良多。

綠基會受中小企業處委託於2010年協助輔導

190家中小企業廠商建構其節能減碳能力與推動

溫室氣體減量管理工作,獲得的節電效益達900

萬度/年,其中20家廠商分別獲得國際驗證機構

認可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及產品環境

化設計等相關國際標準證書。

本期人物專訪很榮幸邀請到長期致力於推動

產業資源再生、節約能源與溫室氣體減量等綠色

化工作的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林志森董事長,

與讀者分享其輔導企業推動產業綠色化所面臨的

挑戰、成功經驗及未來的趨勢,以供國內業者未

來推動產業綠化之參考。

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產業綠色化的歷程

林董事長認為產業綠化即產業綠色化,也

是產業環境友善化,要做到環境友善化則必須

做到:1.低資源、低能耗,才能達到低成本,對

地球善盡責任;2.低污染、低毒性與低危害性,

才能對環境、人體健康無害;3.可回收、可循環

再生,才能達到資源有效利用。所以產業除了

考慮經濟效益,更要考慮到環境維護,涵蓋不

浪費、不破壞的觀念,才能達到產業永續經營

發展之道。

林董事長曾在經濟部工業局(以下簡稱工業

局)工作30年,深刻體認到工業局長期致力於輔

導產業綠色化的努力,至今已累績許多成效,在

編輯室

Page 3: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6 |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86

國內推動產業綠化的歷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

色,此歷程可追朔自 1980年起,即開始向國內

產業界推廣污染防治的觀念,於1983年成立「工

業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團」,以積極協助產業加強

污染防治管末處理之工作。1988年成立「經濟部

暨環保署工業減廢聯合輔導小組」,協助產業引

進工業減廢與污染預防的觀念,使廢棄物量達到

最低。2001年委託綠基會持續推動「資源再生產

業競爭力提升計畫」,期使廢棄物以更佳之方式

獲得處理,減輕環境負荷,以創造環境保護與經

濟發展兼顧之產業環境。

近年來工業局為引導企業導入清潔生產與

綠建築技術,正規劃「綠色工廠標章制度」,

結合內政部「綠建築標章」及工業局「清潔生

產評估」,兼顧工廠軟、硬體環境效益,並廣

泛納入環境化設計、綠色管理、社會責任及綠

色創新等議題,為獨步全球的綠色工廠評估規

範。工業局為鼓勵產業界踴躍加入綠色工廠

行列,今(2011)年起提供綠色工廠示範輔導服

務,協助有意申請綠色工廠標章的廠商,了解

廠內現況和通過審查之間的差距與改善方向,

進而促進工廠改造與升級。

輔導產業推動產業綠色化之動機、優勢與挑戰

林董事長離開公職至綠基會服務時,有鑑於產

業綠色化對提升產業競爭力與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且深刻瞭解政府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會先制

定政策、策略與目標,由產業執行政策、策略與目

標,而執行要有技術與管理方法,綠基會即可扮演

此第三者角色,協助政府推廣、宣導與培育產業綠

色化人才,且可與綠基會永續發展與符合國際潮流

前瞻性的想法相契合,因此領導綠基會積極投入輔

導產業綠色化的工作,他認為協助產業提昇綠色競

爭力,並促成企業的永續發展,同時也是企業善盡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

稱CSR)的展現,整體而言產業綠色化對環境負荷

或污染是預防的手段,對減少自然資源的折損也是

最有效的手段。

同時林董事長融入管理鐵三角的概念(如圖

1),認為組織必須具備策略、技術及管理,綠基會

全體同仁,尤其高階主管,皆能認知三者之重要

性,並化為執行力,才能使綠基會保有競爭優勢。

圖 1 綠基會管理鐵三角概念

Page 4: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7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永續論壇

特別企劃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87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麥肯錫研究報告,在溫室氣體各種減量措施中,

「節能」與「資源再生」被視為較具效益的方

式,因此,綠基會選擇具發展潛力與前瞻性的廢

棄物資源化、水循環再生與節能減碳,來建立事

業核心能力。

二、技術,必須高人一等,其將決

定組織成敗

在技術上,透過下列方式協助同仁精進專業

技術,「提升」專業能力與創新力,「創造」商

場上具前瞻與潛力的技術,創造「差異化」與

「新價值」的作為:

1. 團隊學習包含師徒制,由來自中技社具

多年歷練的同仁,負責訓練新同事,並

從工作中學習與訓練。

2. 鼓勵進修,組織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

約占總數的85%以上,為同類型技術顧

問單位、機構最高者。

3. 延聘學術界、業界專家參與指導,為業界

提供最新且務實有效之技術與管理方法。

4. 結合學術界、業界進行研發,提昇創新

能力、知識。

三、管理,必須有效率,其將決定

組織盈虧

在管理上,希望藉由「消除」習以為常之因

素及「減少」不必要的因素,提升管理效率、節

省成本。

綠基會過去承接政府委辦的業務比例偏高,

面對政府業務競爭劇烈,在紅海裡打拼將非常辛

苦,為了解決所面臨挑戰,林董事長即早投入爭

取民間輔導,同時,帶領綠基會走出紅海,進入

藍海,目前民間輔導比例已達30%以上,可增加

同仁更具挑戰性之歷練。

輔導成功案例分享林董事長指出2011年2月14日在綠基會的輔

導與協助下,中技社與中鋼集團所屬之中聯資源

公司簽署了國內第一筆本土碳排放交易,中技

社向中聯資源公司採購碳減量額度194公噸二氧

化碳當量,用以抵換該社2009年組織溫室氣體

排放量,達成組織碳中和宣告。同時,通過英國

標準協會(BSI)之查證,並於3月15日舉行了PAS

2060碳中和查證證書頒發典禮,成為我國本土第

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商辦型機構。綠基會亦承諾持

續協助中技社推動該組織碳排放減量和碳中和行

動,一同建構我國零排放的示範。

另外在綠基會的輔導與協助下,2011年4

月19日中聯資源公司依據英國標準協會之PAS

2060規範,進行產品碳中和,透過執行內部能源

管理系統達成的減量績效,抵減產品碳排放,為

國內以優先採行企業減量機制來抵銷所產生之碳

排放量,剩餘的碳排放量再由中鋼集團協助其他

企業改善能源效率及購買國內碳權來達成產品碳

中和之目標。希望透過碳中和之實施及宣告,建

立良好企業形象,並提供客戶碳中和產品,增加

產品的競爭力。

Page 5: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8 |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永續產業發展季刊︱NO.5688

對產業界及政府的建議

林董事長依過去輔導推動產業綠色化的經

驗,提供國內其他想推動產業綠化的企業下列4

點實務上的建議:

1. 企業要能達到至善,最重要的仍是策略、技術

與管理。

2. 產業綠色化是國際趨勢,也是企業提昇競爭力

的重要法門,同時是達到企業永續發展及善盡

企業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方法,則經營或決策階

層須先建立明確策略與目標,再有效落實執行

此策略與目標。

3. 綠色創新是觀念改變、技術突破的創新,須不

斷接受新資訊、與同仁溝通,綠色化就是環保

化也是高效率化,是利人利己之多贏策略、也

是達到高質(值)化、差異化(領先化)與創新化

之最佳方法。

4. 藉重外界技術、專家的資源,善用政府財政誘

因資源。另外民間產業應積極參與,如半導體

產業參與水回收、綠色工廠等,亦可成立專責

單位,參考或引進國外經驗與技術,並協助會

員廠商加速綠色創新、綠色設計。

外國政府在推動產業綠色化上,主要在制定

政策、策略與目標,供企業進行環保、節能與推

動綠能之依據或參考遵循。縱有少數政府,如日

本進行必要之輔導,也是透過民間組織,如日本

產業公害防止協會、省能中心等進行輔導,但對

達成綠色化之清潔技術研發,則投入不少經費與

人力資源,此外亦大力提供財務金融協助;而台

灣政府雖然在技術輔導層面著力較多,但在技術

研發與財務金融方面的協助明顯不足且分散,或

錢未用在刀口上較不務實。

因此林董事長希望政府依據全國工業發展會

議決議,切實引導金融體系轉變成綠色金融;並

結合學術界、法人、企業等,研發出能更落實產

業的綠色化之清潔技術;在輔導資源分配上,考

慮能達成之效益,如節能、廢棄物資源化對減碳

的貢獻。而政府是綠色創新的推手,需要具前

瞻、遠見的政策,與有效的執行力;對推動產業

綠色化具有較佳成效者,政府能適時給予類似工

業永續精銳獎、企業社會責任獎等表揚,或綠色

工廠標章等認證;最重要的是,應為清潔技術市

場之快速發展創造條件,且必須盡快行動,訂下

遠大目標並開始投資。

產業綠色化的趨勢與願景

林董事長特別強調,產業綠色化是產業綠

色轉型的最核心關鍵,面對全球暖化與溫室氣

體的國際管制趨勢與壓力,未來產業綠色化的

發展趨勢仍以節能減碳為核心,其次為廢棄物

資源化、水循環再生等,更關係地球資源之有

效利用,亦將為發展重點。此外,綠色設計、

清潔生產技術及製程最佳化,皆是促成產業綠

色化的重要方法。

Page 6: 人物專訪°¸續... ·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一、策略,必須目標明確並具前瞻 性,其將決定組織存亡 在策略上,由於產業綠色化範疇大,而依據

產業綠化專輯

89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永續論壇

特別企劃

人物專訪

永續視野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uarterly 89

綠基會名稱中的綠色生產力是綠色化與能資

源生產力的融合,也是綠基會的成立宗旨,林董

事長將秉持這樣的理念,領導綠基會持續推動綠

色生產力,不僅協助企業綠色化,更要提昇企業

競爭力,同時秉持綠色創新的理念,結合學術

界、業界進行清潔技術之研發。

最後,林董事長以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

劃署(UNEP)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的話:世

紀經濟的綠色轉型即綠色經濟是一個長期過程,

將會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持續進行。因

此無論是國家城市或是企業,都必須抓住此一千

載難逢的「綠色」機遇,搶占新一輪全球競爭的

「制高點」。為產業綠色化的趨勢及重要性下了

一個最佳的註腳,也做為我們專訪工作的結語。

林志森

現任: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中技社常務董事暨執行長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兩岸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品質安衛環暨企業社會責任

委員會召集人

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節能減碳技術服務團商業團團長

台北市節能減碳服務團團長

經歷:經濟部工業局第七組(永續發展組)組長、經濟部暨環保署

工業減廢聯合輔導小組執行秘書、中華民國環工學會理事

長、經濟部節能減碳服務團團長

榮譽: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特別貢獻獎」和「工程獎章」、

侯金堆先生文教基金會環境保護類「傑出榮譽獎」

人物小檔案